禅宗著名公案
❶ 禅宗公案
答案只有一个,回答方式不同。
很多回答不是逃避问题,而是影射答案。
❷ 著名禅宗公案三个和尚四方座
人生还是需要些智慧的,佛法学习,网络下以下优酷土豆、视频钟茂森讲的《弟子规专》4集或12集请听净空法属师讲的《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地藏经》《无量寿经》元音老人讲的《拈花录》(注意讲公案的部分,也许能开悟)阿弥陀佛
❸ 禅宗公案三业归心出自哪部经典
灿忠公案三叶归心出自哪部经典?我觉得都还好。
❹ 禅宗哪些公案最能叫人拍案叫绝
在禅宗里面很多的公案就是引导我们。首先咱们说的明心见性,明心就是要先住于思维本体,要明白什么是我们的真心,要明白我们现在这种思维有三种内容构成,只要我们不去配套那个自动出现的念头就可以了。这一个在那个《六祖坛经》上也有。《六祖坛经》卧轮禅师“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这些都是不对的,住于思维内容。
这个就是关于观心这一点,我们要了解这么多。这就最关键的一点,关键的几个要素:第一,一定要了解我们现在这种思维是由三大内容构成。一定要了解这三大内容。第二就是思维现象的划分,是按照念头的活动现象划分的。我们所有的实证从本质上说,无非就是改变念头的活动现象,而并不是说,我们能主动的消灭念头。这是第二点。第三点就是,自动出现的念头,只要我们能够观得住就可以了,能够观察到就行了,不要再加入任何观念。只要你能觉知到,那么一切问题就解决了。这是非常关键的。佛教的核心内容就在这里。有的人有时候觉得学佛非常难,非常难,其实说到底就是这些。根本上讲就是这些内容。
你看过去的很多公案,这些公案你好像看不懂,但是公案全部都是围绕这个来进行的。就是围绕着这个目的去进行的。了解这之后,以后就可以去把过去的大师的公案调出来,详细看一下。明白这些公案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这些公案从本质上说,就是一个明心。先让你了解该在哪里用功。也就是说,明心的目的就是为了观心。明心之后你再打坐,你就知道该在哪个地方下功夫。然后就不至于住于思维内容,住于那些配套的观念。当然明心还没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明心只是个用功的功夫。明心之后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全的、稳定的住于思维本体,然后等着外缘去破这个境界。破了之后,再回归如来藏。
学佛必须懂得原理,原理不明确只能是盲修瞎练,很多年重复同样的错误,甚至越练越坏,要想踏实学习原理请看我简介详细了解。
❺ 以前禅宗有个著名的公案,说是一个徒弟跟着师傅学禅,跟了好多年,师傅从来没有
阿弥陀佛!您可以到当地的寺院、居士林或学佛小组去结缘。另外目前网络上回资料很发答达,您可以先多看看经典,如:心经、金刚经、楞严经、楞伽经、维摩经、圆觉经、六祖坛经、法华经、华严经、地藏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药师经等,这些就差不多了。如果感觉困难,还可以看一些现代人的书和视频。生活中注意多做好事、不做坏事,改动自己的一些坏毛病,多帮助别人。另外可以多念佛,简单方便,是末法最容易成就的法门。最重要的佛法注意是修心,一定要真正改变自己的心念。
❻ 禅宗公案的公案的地位
就是被看做纯主观的禅,但关于达成其宗教的机能,也自不可不具备种种的条件。这些条件,自然地被综合著而成为一个统一体,无论在内在外所飞跃着的禅的宗教机能,都可看得到。可是在综合体成为综合的中心的,务须把其他的一切在这中心上运用着综合的力,把被综合了的一切赋以生命,使之完备,使之跃动,一一都使之成为有力的以达成其任务。有了这样,然后才产生出总的机关,宗教的机能,就会显现。禅的公案,实际就是成为这作用的中心的东西;依于公案,一切被综合了的,被赋以生命了的,都完全地达成其作用。公案在这种意义上,可说是禅的生命的主要分子,是基本的主动体。所以禅的持续和发扬,第一需要公案;其他的不过是助成禅的宗教的机能的补助条件而已。关于宗教上的所谓补助条件,举例来说∶好像病人之于补品,也不是简易或无代价的。因为由于那些补助条件,宗教的生命得以实现化,宗教的使命得以完成。虽然,也有一意倾向于补助条件的发达与完备,却轻视了主动体的公案;也有只被囚系在时代潮流里,一意的迎合潮流,结果忘却原来的本旨;甚至对于公案的本身觉得不值一顾,而企图破坏者。可是禅宗,若轻视公案或破坏,那末这个成立的基本,也就在这里被破坏,甚至失却了禅的生命。宗教,是以内在为重的。(中略)在禅宗虽兼顾到外形的达成,可是外形的达成,必须从内在的生命的飞跃所显现的外形,才是有生命有价值的,这种外形的达成,就是内在的生命的延长,同时又不忘其所显现的本旨。古人之所以舍生命的没头参究公案,其原因也就在此。
❼ 典出禅宗著名公案,禅宗大师六祖慧能作此偈佛诗而得传五祖的衣钵,该句即此名偈的第一句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❽ 禅宗公案讲一个,详细点。
“南泉斩猫”公案
南泉和尚因东西堂争猫儿,泉乃提起云:「大众道得即救,道不得即斩却也!」众无对,泉遂斩之。晚,赵州外归,泉举似州,州乃脱履安头上而出。泉云:「子若在,即救得猫儿。」 据载,普愿座下东西两堂的僧人争要一只猫,正好让他看见,普愿便对大家说:“说的出就救得这只猫,说不出就杀掉它。”大家无言以对,普愿于是杀掉猫。赵州和尚从外面回来后,普愿把经过说给他听,赵州和尚听了,脱下鞋子放在头上就走了出去。普愿说:“刚才若你在场,就救了猫儿。”
宋代雪窦重显(980-1052),认为此举是一项果断措施。他说: “两堂俱是杜禅和,拨动烟尘莫奈何。 幸得南泉举得令,一刀两断任偏颇。” 南泉采取一刀两断的果断措施是必要的。东西两堂的僧人为猫儿的事发生了争吵,尽是一些修行不到位的僧人。东堂说是东堂的猫,西堂说是西堂的猫,争得喉咙起火,禅堂起尘,相持不下。幸亏南泉依照佛法之令,挥起一刀,斩断了争执的对象。也许有人要说南泉犯了杀生戒,是中是正,是偏是颇,且由他说去好了,禅者的态度是“狂叫暴呼任他评,桃红李白色自然”。
辽代上人却作的《镜心录》:指责南泉杀生造罪。一刀两断,鲜血淋迸,太残忍了。
总而言之,这个公案一千多年来一直是人们评论的热门话题,被称作“难关”。历来见仁见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据传现代著名佛学大师南怀瑾的而老师袁焕仙居士就是参“南泉因何要斩猫”的公案而开悟的。
我曾将这个公案问过我的上师,得到了如下解释:(一)、南泉普愿已经达到了金刚经破四相的程度,证到了与众生一体的程度,所以砍猫就是砍自己,没什么分别。
(二)、南泉禅师可能有大神通,据说古时藏密里的活佛就有如下手段,把驴杀了吃肉,但要保持驴皮和驴骨的完整,吃完肉后把驴皮蒙在驴骨上,念动密咒,驴子死而复生。估计南泉禅师有类似的手段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