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师生故事
Ⅰ 古代师生之间的著名典故,越多越好
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尊敬老师,诚恳求学。
这个成语来源于《宋史专.杨时传》,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已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属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Ⅱ 求5个古代师生情故事名称
尊敬师长终身思慕
宋朝时,岳武穆王的老师周同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当周同死了之后,每到初一、十五,岳武穆王一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
尊敬师长名留后世
桓荣是汉明帝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尊教。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亲自拜桓荣为老师。明帝能放下自己尊贵的身份来恭敬老师,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值得大家学习。
尊师重道立雪程门
宋朝时,有游酢、扬时两人跟着程颐老夫子学习,他们对老师非常的恭敬。在冬季的某一天,这两位学生陪着老师,并听老师教诲。说了一会儿,夫子便闭目养神,不知不觉地睡着了。他们两个不敢离开,又怕吵醒夫子,就静静地站在两旁等夫子醒来。夫子醒来见他们两位还站在旁边,便说了:“你们还没走啊!”他们两个回答:“我们是因为先生睡着了,没有请命,不敢离去!”于是再把书中有疑问的地方请教夫子,最后才向夫子拜辞。出门的时候他们才发现雪已经积了三尺深了。这两位学生,后来也都成为很有名的人。
举凡弟子要能够成材,首先要懂得向老师虚心求教,而在跟随老师的同时,就应该要明白恭敬侍奉师长的道理。须知父母养育我们,师长教导我们,是一样的恩泽,怎么可以不尊敬呢!而且,一个能尊敬老师的人,也就能重视学业;相对的,也就是尊重自己。游酢、扬时尊师重道的精神,值得大家去体会、学习。
尊师重道终成大器
东汉时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候,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容易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所以他就拜郭林宗为老师,而且派奴婢侍奉老师。但是郭林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自煮粥给他吃。当魏昭端着煮好的粥进来的时候,郭林宗便呵责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粥来而又没有不好的脸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终于看到你的真心啦!”于是大喜,将毕生所学的都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大器。
当我们真心地对待他人的时候,他人也必定会以真心回报我们的。
恭敬师傅天子善报
明朝时在四川灌县有一位银匠,名叫何云发,他平日侍奉师傅非常恭敬诚恳。每次若在道路上遇到师傅,他一定双手拱立,诚心敬意地向师傅问好。不久他的家渐渐地富有起来,但是结婚多年却一直没有子女,有一天他妻子梦到神来托梦说:“你命中本来注定没有子女,但因你的丈夫懂得恭敬师傅,所以上天许你生个贵子。”后来他们夫妇果真生了贵子,并得到这贵子的孝顺供养,一生衣食丰厚。
Ⅲ 名人师生之间包容的故事
宋朝时,岳武穆王的老师周同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当周同死了之后,每到初一、十五,岳武穆王一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
尊敬师长名留后世
桓荣是汉明帝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尊教。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亲自拜桓荣为老师。明帝能放下自己尊贵的身份来恭敬老师,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值得大家学习。
尊师重道立雪程门
宋朝时,有游酢、扬时两人跟着程颐老夫子学习,他们对老师非常的恭敬。在冬季的某一天,这两位学生陪着老师,并听老师教诲。说了一会儿,夫子便闭目养神,不知不觉地睡着了。他们两个不敢离开,又怕吵醒夫子,就静静地站在两旁等夫子醒来。夫子醒来见他们两位还站在旁边,便说了:“你们还没走啊!”他们两个回答:“我们是因为先生睡着了,没有请命,不敢离去!”于是再把书中有疑问的地方请教夫子,最后才向夫子拜辞。出门的时候他们才发现雪已经积了三尺深了。这两位学生,后来也都成为很有名的人。
举凡弟子要能够成材,首先要懂得向老师虚心求教,而在跟随老师的同时,就应该要明白恭敬侍奉师长的道理。须知父母养育我们,师长教导我们,是一样的恩泽,怎么可以不尊敬呢!而且,一个能尊敬老师的人,也就能重视学业;相对的,也就是尊重自己。游酢、扬时尊师重道的精神,值得大家去体会、学习。
恭敬师傅天子善报
明朝时在四川灌县有一位银匠,名叫何云发,他平日侍奉师傅非常恭敬诚恳。每次若在道路上遇到师傅,他一定双手拱立,诚心敬意地向师傅问好。不久他的家渐渐地富有起来,但是结婚多年却一直没有子女,有一天他妻子梦到神来托梦说:“你命中本来注定没有子女,但因你的丈夫懂得恭敬师傅,所以上天许你生个贵子。”后来他们夫妇果真生了贵子,并得到这贵子的孝顺供养,一生衣食丰厚。
名人尊师的故事
毛泽东向教师敬酒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同志来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特意邀请自己在私塾读书的老师毛禹珠一起吃饭。席间毛泽东热情地向老师敬酒,毛禹珠老先生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笑着回答:“敬老敬贤,应该应该!”
周恩来向老师赠款
1952年2月,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苓突然患脑血栓逝世,周恩来参加了治丧委员会并送了花圈,白色缎带上写着:“伯苓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张伯苓逝世后,周恩来一直掂记着张家的生活。1961年国家困难时期,周恩来给张伯苓夫人送去500元人民币,并嘱咐交际处要加倍关照张夫人和子女。
鲁迅尊敬老师
鲁迅对启蒙老师寿镜吾一直很尊敬。他18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绍兴时,总要抽空看望寿先生。1902年至1909年,在东渡日本留学的8年间,他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己在异国的学习情况。一次,他奉母命从日本回绍兴办婚事,仅在家中停留了四天,但他仍在百忙中抽时间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先生。鲁迅在日本还拜章太炎先生为师学文字学。章太炎先生逝世后,他连续撰文两篇纪念。
Ⅳ 关于古代师生之间的故事
一、程门立雪
出 处
《宋史·杨时传》:“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典 故
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极有学问的人。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二程简介:
这则成语里的“程”就是孝感著名理学家、“凤凰二程”中的弟弟程颐。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均为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颢、颐二人孩童时代读书求学于姥姥家———孝感董湖西北隅(今孝南闵集乡一带)。《孝感县志》云:“程子读书台,在县东五里,宋庆历年间,二程读书于此。”程子读书台又名“凤凰台”,因相传在晋穆帝永和四年(348年),有凤集于东岗,产九子于其上而得名。二程在孝感学习、生活有十八年之久,平时即读书于其台之楼上,故也名程台。“其楼曰夜月楼,虚窗晃明,美景澄清,无屋舍烟火之凑密、儿童鸡犬之声杂,其澄心悟道,深究理学,伊洛学派亦肇基于孝感”。程颐十八岁后,游伊洛、进太学,就学于周敦颐,著《颜子好学论》等书,逐步创立了北宋著名的理学流派,形成独树一帜的“程朱理学”,其学说受到许多名彦硕儒的推崇。尊敬师长终身思慕
宋朝时,岳武穆王的老师周同的力气很大,可以拉开三百斤的弓箭。当周同死了之后,每到初一、十五,岳武穆王一定到老师的墓前祭拜,并且痛哭一番。在痛哭后,必定会拿起老师所送的三百斤的弓发出三支箭才回去。他这份念念不忘师恩的真情,正是他日后精忠报国的忠心。
尊敬师长名留后世
桓荣是汉明帝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尊教。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亲自拜桓荣为老师。明帝能放下自己尊贵的身份来恭敬老师,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值得大家学习。
尊师重道立雪程门
宋朝时,有游酢、扬时两人跟着程颐老夫子学习,他们对老师非常的恭敬。在冬季的某一天,这两位学生陪着老师,并听老师教诲。说了一会儿,夫子便闭目养神,不知不觉地睡着了。他们两个不敢离开,又怕吵醒夫子,就静静地站在两旁等夫子醒来。夫子醒来见他们两位还站在旁边,便说了:“你们还没走啊!”他们两个回答:“我们是因为先生睡着了,没有请命,不敢离去!”于是再把书中有疑问的地方请教夫子,最后才向夫子拜辞。出门的时候他们才发现雪已经积了三尺深了。这两位学生,后来也都成为很有名的人。
举凡弟子要能够成材,首先要懂得向老师虚心求教,而在跟随老师的同时,就应该要明白恭敬侍奉师长的道理。须知父母养育我们,师长教导我们,是一样的恩泽,怎么可以不尊敬呢!而且,一个能尊敬老师的人,也就能重视学业;相对的,也就是尊重自己。游酢、扬时尊师重道的精神,值得大家去体会、学习。
采纳
尊师重道终成大器
东汉时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候,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容易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所以他就拜郭林宗为老师,而且派奴婢侍奉老师。但是郭林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自煮粥给他吃。当魏昭端着煮好的粥进来的时候,郭林宗便呵责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粥来而又没有不好的脸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终于看到你的真心啦!”于是大喜,将毕生所学的都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大器。
当我们真心地对待他人的时候,他人也必定会以真心回报我们的。
恭敬师傅天子善报
明朝时在四川灌县有一位银匠,名叫何云发,他平日侍奉师傅非常恭敬诚恳。每次若在道路上遇到师傅,他一定双手拱立,诚心敬意地向师傅问好。不久他的家渐渐地富有起来,但是结婚多年却一直没有子女,有一天他妻子梦到神来托梦说:“你命中本来注定没有子女,但因你的丈夫懂得恭敬师傅,所以上天许你生个贵子。”后来他们夫妇果真生了贵子,并得到这贵子的孝顺供养,一生衣食丰厚。
Ⅳ 历史上出名的师生情谊案例
1:张良和老师的故事;
2:丰子恺和弘一大师;
3;鲁迅和藤野先生
...
请参考!
Ⅵ 古今中外师生情深的典型故事
1、程门立雪
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重,一向虚心好学。 “程门立雪” 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 小故事。杨时在青少年时代,就非常用功。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
当时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杨时先是拜程颢为老师,学到了不少知识。4 年后,程颢逝世了。为了继续学习,他 又拜程颐为老师。这时候,杨时已经 40 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 有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
午饭后,杨时为了找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一起去程颐家里。守门的 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便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 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大。他们站在门外,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气,冻得他们 浑身发抖,他们仍旧站在门外等着。
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了,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 他们进来。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一尺多深了。 杨时这种尊敬老帅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
正由于他能够尊敬师长,虚心向老师 求教,学业才进步很快,后来终于成为 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四面八方来向他求教的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大家尊称他 为“龟山先生”。
Ⅶ 关于师生情的名人事例
1、程门立雪
宋朝时,有游酢、扬时两人跟着程颐老夫子学习,他们对老师非常的恭敬。在冬季的某一天,这两位学生陪着老师,并听老师教诲。说了一会儿,夫子便闭目养神,不知不觉地睡着了。他们两个不敢离开,又怕吵醒夫子,就静静地站在两旁等夫子醒来。
夫子醒来见他们两位还站在旁边,便说了:“你们还没走啊!”他们两个回答:“我们是因为先生睡着了,没有请命,不敢离去!”于是再把书中有疑问的地方请教夫子,最后才向夫子拜辞。出门的时候他们才发现雪已经积了三尺深了。这两位学生,后来也都成为很有名的人。
2、华罗庚成名不忘师恩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成名之后不止一次说过:“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师栽培。1949年,华罗庚从国外回来,马上赶回故乡江苏金坛县,看望发现他数学才能的第一个”伯乐“,王维克老师。
他在金坛作数学报告时,特地把王老师请上主席台就座,进会场时让老师走在前面,就座时只肯坐在老师的下首。
3、毛泽东感恩老师
建国之初,毛泽东尽管政务十分繁忙,仍忘不了他与徐特立之间的师生情谊。一次,毛泽东特地派人来到徐特立的住地,邀请他到中南海家中吃饭。席上,还专备了几样家乡风味的菜肴招待老师———一碗湘笋,一盘青椒,这是两人都爱吃的。
毛泽东抱歉地说:“徐老,请你来,没有好菜吃。”徐老笑着说:“人意好,水也甜嘛!”主席要让老师坐上席,徐老说:“你是全国人民的主席,应该坐上席。”毛泽东马上说:“您是主席的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您更应该上坐。”硬是让徐老坐了上席。
4、朱德敬礼
1959年春的一天,朱德同志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看戏。开演前,朱德同志正和身边观众谈话。这时,一位耄耋的老人由服务员引了进来,朱德一眼便认出这位老人原是自己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叶成林,匆忙起身上前,破正敬礼。
礼毕又紧紧握住老人的双手,亲切地召唤:“叶老师!”,而后请叶老入座,待老人坐定后他才坐下。
5、鲁迅尊敬老师
鲁迅对启蒙老师寿镜吾一直很尊敬。他18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绍兴时,总要抽空看望寿先生。
1902年至1909年,在东渡日本留学的8年间,他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己在异国的学习情况。一次,他奉母命从日本回绍兴办婚事,仅在家中停留了四天,但他仍在百忙中抽时间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先生。
鲁迅在日本还拜章太炎先生为师学文字学。章太炎先生逝世后,他连续撰文两篇纪念。
Ⅷ 感人的师生故事
11月26日上午,建襄小学举行“温馨教室里的幸福生活”——师生、家长演讲会活动。全国优秀班主任周士良老师、区教育局小教科有关领导以及市二初级中学的班主任、建襄小学家委会代表、建襄小学全体师生共聚一堂,共同研讨建温馨教室,创和谐校园。
此次活动旨在总结提炼学校创建温馨教室的方式方法,进一步促进班级文化建设,营造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让教室充满生命的活力,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和师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演讲会在建襄师生的集体舞中拉开了序幕。悠扬的乐曲声中,和蔼可亲的老师牵着学生的手,欢快地跳着集体舞,师生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在温馨的氛围中,四位老师向大家分享了她们在创建温馨教室过程中的一些想法和经验。五年级班主任卢海蓉老师在演讲中介绍了运用“成长快乐”班级博客信息交流平台,成为同学、师生之间互相沟通、资源共享的一个渠道,创建与学生、家长和谐温馨关系。四年级张歆老师在转变一个性格暴躁、脾气倔强的特殊生时,用“悄悄话”这一温馨的平台,化解孩子心中的怨恨,在心与心的交流和碰撞中增进理解,让特殊生重新融入了班级的大家庭中。四年级梁越老师谈到,“温馨=温暖+爱心。我坚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创建温馨的教室,真正体现了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乐园,求知的学园,成长的家园”。二年级戎蔓莉老师运用现代化的管理,以男子的角度去培养男孩,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与自由空间,鼓励男孩的成长。
随后是二位学生用真挚的演讲表达了师生间的感人故事。当老师手捧学生献上的鲜花和亲手绘制的作品时,热泪盈眶,全场掌声阵阵,大家都被浓浓尊师意,款款爱生情的场面深深打动。
温馨教室的创建,不仅和谐了“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更加强了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建襄家委会代表张柳女士深情地叙述了建襄师生们用自己的爱心和智慧共同构筑着温馨教室,共同创设着和谐校园的动人故事。
活动结束后,周士良老师作了精彩的点评,他对此次演讲会的效果予以了很高的肯定,并指出“温馨教室”的创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项常抓不懈的活动,它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为学生构建温馨教室,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温馨教室的研究工作还在摸索实践阶段,建襄小学将一如既往地以创建活动为学习和实践的载体,不断地去寻求、发现、创造生活中的真、善、美,积极为学生们营造诚信、友爱、积极、健康、充满活力的生活学习环境,以此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Ⅸ 有哪些关于师生情的故事(只要故事!!)
一、周恩来不忘师恩
1952年2月,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苓突患脑血栓逝世,周总理参加了治丧委员会并送了花圈,挽联上写着:“张伯苓老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
张伯苓病故后,周恩来一直惦记着张家的生活,自然灾害时期,周恩来把自己的购物证给张伯苓夫人,还派人给张夫人送去500元,并嘱咐交际处对张夫人及其子女的生活要倍加关照。
二、毛泽东向教师敬酒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同志来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他特意邀请自己在私塾读书时的教师毛禹珠一起用饭,席间热情为老师敬酒。毛禹珠不胜荣幸,感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却笑盈盈地回答:“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五、颜回攫食
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缺粮)受困,饭菜全无,七天没吃上米饭了。白天睡在那,颜回去讨米,讨回来后煮饭,快要熟了。孔子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一会,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没看见(颜回抓饭吃的事情)。
孔子起来的时候说:“刚刚梦见我的先人,我自己先吃干净的饭然后才给他们吃。”颜回回答道:“不是那样的,刚刚碳灰飘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丢掉又不好,就抓来吃了。”孔子叹息道:“(按说)应该相信看见的,但是并不一定可信。
应该相信自己的心,自己的心也不可以相信。你们记住,要了解一个人不容易啊。”所以要了解真相很难啊,孔子认为要了解一个人更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