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天体现象
1. 常见的天文现象
现象:
日食:日全食、日偏食及日环食
月食:月全食及月偏食、半影月食
凌日:在地球上能看到的内行星现象,例如水星凌日、金星凌日
合日:合日即天体视位置跟太阳为同一方向(以视黄经相等定义),此时天体
与太阳同升落,受太阳影响不能见到该天体。
冲日:以地球为中心,行星运行到与太阳相反方向(严格定义为黄经相差180度)时,此时日落后行星即东升,行星落至地平线时就是日出,故整晚可见该天体,若冲日的为行星或小行星时,也是行星最亮和最适合观测的时候。
行星连珠:
行星连珠为行星位置皆在大概的一个方向(一个较小夹角内),亦有定义为以太阳为圆心,数颗行星夹角为一定最少的度数内(如1982年的九星连珠)。行星连珠据坊间称为引发引力不平衡而导致天灾的原因,当然这是至现时为止还没有科学根据的说法。
还有另一种说法:水金火木土这五颗能以肉眼看到行星有三颗(或以上)在一个时段内(在两三天至半个月内)集中在清晨或黄昏出现在同一方位上。如2002年5月的五星连珠(黄昏后同在西方出现)
掩星:多为月掩恒星、行星掩恒星、小行星掩恒星、行星掩其卫星等;罕见的有月掩行星、行星掩行星、彗星掩恒星等,日、月食也是掩星的一种。
天体与天体之间视位置接近,如行星合月、双(三或更多)星伴月、土星合鬼星团、五星连珠等等。
彗星接近太阳、地球
流星群
天文仪器:http://www.tianlang.com.cn/twkp/twyq/
2. 2009年还有哪些天体现象会发生
2009年可谓是“全球天文年”,天象剧场也是好戏连台。既有一场观测条件不错的流星雨降临,又有日环食来为我们的春节贺岁,此外还有一次观测水星的良机,而且台湾“中央大学”鹿林天文台发现的鹿林彗星也将于今年2月距离地球最近,用简单的望远镜就能看到这颗彗星。以下是罗列出来的有关今年的天文奇观。
1、今年1月3日夜里出现2009年的第一场流星雨:象限仪流星雨。但由于流星雨在极大值时流量也不大,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内都不容易看到。
西方观天人员就特别幸运,他们可以在太平洋标准时间凌晨5点后一段时间内看到最大的流星雨。最大时,象限仪流星雨每小时能下15-120颗流星。
2、1月15日:金星东大距。金星以明亮著称,尤其是大距附近时,相信大家都可以在天空中俘获它的身影。由于绕太阳公转的速度比水星慢,金星从西大距运行到东大距花了1年多的时间,1月15日,它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此时的金星已经非常明亮,可达-4.5等。日落时的地平高度为37°左右,好似挂在西南方低空中的一盏明灯。
3、1月26日春节当天,日环食将悄然发生,日、月、地球基本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太阳光射到月球时被遮挡,自西向东在地球表面形成的一条巨大带状投影,这条日食带斜穿大西洋、印度洋。在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地区,因地月距离适宜,可以见到日环食,而我国南方各地见到的只是日偏食。在上海,17时20分许,太阳会被月亮“吃”掉一小口。
4、1月30日晚,西方神话中掌管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金星与东方女神“嫦娥”月亮“约会”。金星是天空中最耀眼的星星之一。届时,月亮就像一把弯弓,仿佛要把金星射向人间。除了与月亮相会外,金星还将于1月15日到达东大距,2月19日达到最亮,从而成为上半夜西南方耀眼的“明珠”。公众如果用小型望远镜观测,还可看到其如小月亮般的迷人身影。
5、2月22-26日,早起者将会有机会看到木星(–2.0等)、水星(-0.1等)和火星(+1.2等)齐聚一堂,形成一个5度的环。在日出前大约半小时左右,你能看到木星和水星悬挂在地平线上。而火星则可能很难在黎明微光下发现它的身影,除非你用双筒望远镜。此三颗行星的梦幻环在2月24日最小,只有3.7度宽。在2月22日和23日早晨,非常细的娥眉月将以极为有趣的方式与这三颗行星相互交辉。
6、3月9日,以美丽光环著称的土星将冲日。行星“冲日”是每年天象的重头戏。“冲日”是指该行星和太阳正好分处地球两侧,三者几乎成一条直线,此时该行星与地球距离最近,亮度也最高,是观测的最佳时机。在“冲日”前后的半个月内,都是观赏这颗“戴草帽”行星的最佳机会。土星是一个非常亮的大行星,所以,观测的地点并不一定非要到郊外去。在城里面,只要天气好也完全能够看得到。
7、3月25日,金星成为一颗晨星和夜星。金星经过8年的特别循环,今年再次重现了2001年、1993年和1985年时的情景。不过,今年的这一景象只有北半球的人才有机会看到,届时人们可以在同一天的黄昏和黎明都能看到金星。这一景象会持续几天,3月25日是中间日子。
8、4月22日,当天黎明时分,距地球最近的三大天体——月球、金星、火星将在东方低空近距离相遇,届时公众可用肉眼目睹到这一天象奇观。此时望远镜中金星如残月般,是金钩形的。而这天又恰逢农历二十八,一弯残月犹如镰刀,天空中的两个“弯月”会让观测者倍感神奇。
9、6月6日晚,心大星和一轮娥眉月上演“星月童话”。届时,一轮娥眉月会遮掩首颗重要的红色巨星――心大星。不过,这一景象只有美国中东部和加拿大部分地区能看到。
10、7月22日,将上演百年难遇的日全食奇观,届时只要天公作美,我国公众就可欣赏到这一罕见天象。此次日全食将历时6分39秒,在经过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和中国在内的一个狭长走廊内可见。距离琉璜岛(Iwo Jima)东-东南方向大约325公里的地方将是观察此次日全食的最佳地点。对于一些人来说,这是21世纪的最佳日全食,也是出现在1991年-2132 年之间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
11、8月6日晚,“行星之王”木星将与月亮一起上演相依相伴的天象美景。当晚天一黑,皎洁的明月即从地平线升起,迫不及待地“走”向木星,两者之间仅相距不到一个满月的视直径距离,届时木星的亮度将仅次于月亮。公众只要仰望东南方天空,便可一睹这一幕“星月童话”。如天公作美,天文爱好者使用小型天文望远镜就可欣赏到木星表面连绵不断而又明亮的条纹形状。
12、8月10日至9月4日,土星没有环。相对2003年土星环以近27度的最大角度倾斜于地球,这时从地球上看土星将几乎看不到土星环。其原因是土星、地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地球在轨道上快速运行改变我们观察土星环南面和北面的位置,这一时间持续三周多,届时著名的土星环将根本看不到。
13、8月15日, “行星之王”的木星将“冲日”。当天,木星通宵在夜空中闪闪发亮,半夜时分它将升上头顶附近的星空,尽显“君临天下”的风采。
14、8月18日,海王星将“冲日”,有兴趣的天文爱好者可借助望远镜一睹这颗淡蓝色神秘星球的风采。淡蓝色的神秘星球海王星是依据纯天文理论计算而被发现的行星,在天文学史上被称为“笔尖上的发现”。海王星亮度较暗,平常很难观察到。届时,海王星在摩羯座中逆行,借助于天文望远镜,若能再配上《世纪星图》,公众将会更容易找到其在天空中的位置。
15、9月17日,2009年最后一颗上演“冲日”大戏的大行星为天王星,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第二远的行星,届时,天王星的亮度是5.7星等,这就意味着在观测条件好的地方,公众用肉眼就能隐约见其“芳容”。
16、9月2-3日,木星无卫星。用小型望远镜观察木星的任何人将总是能看到一些或4颗完整的著名的伽利略卫星。多数情况下能看到2、3颗这样的卫星,有时能全部看到4颗这样的卫星,很少只能看到一颗这样的卫星,而看不到卫星的机会则更少。9月2-3日深夜,西半球的人将有二小时能看到无卫星的木星。
17、10月8日,水星将和土星近距离相会。当它们这天早晨从北美的地平线上升起时,水星相对右边的土星将只有0.3度,其星等为–0.7等,将比土星(+1.0等)亮近5倍。5天之后,土星又会和金星相随,彼此之间的距离只有 0.6°。如此近的距离,实属难得一见。10月16日一早,刚刚形成两天的一轮娥眉月将滑过天空南面的这三颗行星。
18、11月17日,一年一度的狮子座流星雨将来。此次流星雨比较有利的观测时间是11月17日至20日,尤其是在20日5时49分前后,狮子座流星雨将可能有一次“爆发”。届时,每小时约有数十颗至五百颗流星划过天空。
19、12月13-14日,就如贺岁大片一样,双子座流星雨一般都会在岁末如期而至,“上映档期”将从12月7日一直持续到17日。2009年双子座流星雨将于15日凌晨达到极盛,每小时理论流星数最多可达到120颗。双子座流星雨非常适合观测,不但流星的速度较慢,而且明亮的流星还会留下白色的余迹。
3. 有哪些天文现象
(1)宇宙中的各种天文现象名称
常见天文现象包括:
1.日食:日全食、日偏食及日环食
2.月食:月全食及月偏食、半影月食
3.凌日:在地球上能看到的内行星现象,例如水星凌日、金星凌日
4.合日:合日即天体视位置跟太阳为同一方向(以视黄经相等定义),此时天体与太阳同升落,受太阳影响不能见到该天体。
5.冲日:以地球为中心,行星运行到与太阳相反方向(严格定义为黄经相差180度)时,此时日落后行星即东升,行星落至地平线时就是日出,故整晚可见该天体,若冲日的为行星或小行星时,也是行星最亮和最适合观测的时候。
6.行星连珠:行星连珠为行星位置皆在大概的一个方向(一个较小夹角内),亦有定义为以太阳为圆心,数颗行星夹角为一定最少的度数内(如1982年的九星连珠)。行星连珠据坊间称为引发引力不平衡而导致天灾的原因,当然这是至现时为止还没有科学根据的说法。还有另一种说法:水金火木土这五颗能以肉眼看到行星有三颗(或以上)在一个时段内(在两三天至半个月内)集中在清晨或黄昏出现在同一方位上。如2002年5月的五星连珠(黄昏后同在西方出现)
7.掩星:多为月掩恒星、行星掩恒星、小行星掩恒星、行星掩其卫星等;罕见的有月掩行星、行星掩行星、彗星掩恒星等,日、月食也是掩星的一种。
其它天文现象:
1.天体与天体之间的掩食现象,主要如“食”“掩”“凌”等现象。
2.各类天体预报位置,如日、月、行星、行星卫星、小行星位置
3.天体与地球、太阳的相对位置的更替
4.月球与地球相对位置:朔—上弦—望—下弦、月球过远(近)地点
5.内行星视运动:上合(外合)—东大距—留—内合(下合)—留—西大距—上合(外合)
6.外行星(小行星)视运动:留—冲日—留—合日
天体与天体之间视位置接近,如行星合月、双(三或更多)星伴月、土星合鬼星团、五星连珠等等。
7.彗星接近太阳、地球
8.流星群
9.变星光度极小、极大
10.突发而不能预计的天象如行星表面的异象(如火星沙尘暴、木星云带变化、土星白斑)、火流星、新星、超新星、极光、黄道光、对日照甚至彗星撞木星、流星撞击月面;近十年,铱卫星等人造卫星,太空站(或带闪光,有可能接近或视觉上经过天体表面)严格来说虽不是天文现象,但由于其出现和闪光的视位置和时刻可根据其轨道计算出,也是天文爱好者观测的对象之一。
注意:日晕、月晕、彩虹等这些由大气或相关大气衍生的现象不算是天文现象。而1999年,有香港和中国内地传媒把黄昏看到的飞机以尾迹误当作为异常明亮的彗星。
4. “夜空中最亮的星”现身了,这是什么天体现象
你说的天体现象应该是指的火星冲日。太阳、地球、火星排成一条直线,这种现象就叫作“火星冲日”, 上一次发生在2018年7月。而这种现象出现时,并不是火星与地球距离最近的时候,它们距离最近的日子应该是比冲日的日期提前或者推后几天。
今年10月14日是火星冲日的日子,而10月6日22时18分,火星运行至最接近地球的地点。我国的人民可以欣赏到超级明亮的火星,其亮度甚至超过了当晚的木星,在夜空中呈现为一颗明亮的红色天体,成为夜空中“最亮的星”,光彩夺目。据说这是最近15年中,火星离地球最近的一次。错过了这一次,可能要等到2035年才能再次看到这样的景象。
其实不光10月6日当晚是观察火星的好日子,整个10月都是观测的好时机。在天气晴朗的日子,天黑后抬头向东方天空眺望,通红似火、烁烁放光的火星就会映入眼帘,夜空中“最亮的星”就是你看到的火星。
5. 谁知道最近有没有什么天体现象
中秋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中秋赏月则是这一传统佳节的传统习俗。阖家团圆自是幸福,不能团圆人们则要千里明月寄相思,“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那么,今年的中秋佳节我们能否赏到最圆的中秋月呢,天文学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
常言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其实这是一种互文的修辞手法。正如《木兰辞》里的诗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意思是将军战士们身经百战,出生入死,有的壮烈询国,有的得胜归来。实际上,每个农历月份,月亮最圆的时刻发生在十五、十六或十七都是有可能的。统计显示,2006年到2010年的中秋月均为十六圆或十七圆,2011年至2013年的中秋月圆均在十五,而其后2014年直到2020年的中秋月均为十六圆或十七圆。
地球绕太阳公转,月球绕地球公转,当太阳、月球、地球三者依次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被照亮的半球背向地球,此时称为新月或朔;当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依次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被照亮的一面朝向地球,此时地球上可以看到圆月,称为望。月球在绕着地球的椭圆轨道上运行,从地球上看去两次望之间的平均间隔为29.53天。
那么为什么月亮最圆的日期不固定呢?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月球在绕地球的椭圆轨道上运行时速度不均匀,有快有慢。在近地点附近运行时快一些,在远地点附近运行时慢一些。若从朔到望时月球在近地点附近运行,则速度较快,望的时刻容易赶在十五;相反在远地点附近运行时,则速度较慢,望的时刻容易发生在十六或十七。
二是人们对“初一”的人为规定。有朔发生的一天被人们定义为初一。试想若朔发生在初一的凌晨,月圆发生在十五的可能就更大。若朔发生在初一的晚上,则月圆发生在十六或十七的可能就更大。
今年中秋月的最圆时刻为节日当晚的19时13分,当晚6时许,月亮从我市东方地平线上升起,人们将在19时13分看到一轮严格圆满的中秋月。这是非常难得的,即使刚过去的中秋节当天月圆的11年和12年,最圆时刻发生时月球都在地平线以下,深圳没有看到严格圆的中秋月。当然,这些只是客观数据上的显示,人们在肉眼赏月的时候,是无法觉察到这些月面的细微亏损的,更多是心理上的作用。
根据深圳市气象台的最新天气预报显示,中秋节当天,深圳市天气晴好,届时人们将有很大可能圆一个中秋的赏月梦。
附:十五年中秋月圆时刻表
年份 月圆日期 时间
2006 十七 02:42
2007 十七 03:45
2008 十六 17:13
2009 十六 14:10
2010 十六 17:17
2011 十五 17:27
2012 十五 11:19
2013 十五 19:13
2014 十六 09:38
2015 十六 10:51
2016 十七 03:05
2017 十七 02:40
2018 十六 00:52
2019 十六 12:33
2020 十六 05:05
6. 求介绍几个著名的星体
你是想知道宇宙星体种类的分类么?星体分类是有挺多的,那从最常见的开始介绍吧。
恒星:恒星是你在天空中能看到的最多的天体,太阳就是一颗恒星。恒星是内部能够产生核聚变释放能量,从而是自己能够发光发热的天体。恒星根据质量大小不同以及生命演化阶段的不同又有多种的分类;
主序星:主序星是恒星处于氢聚变的阶段,恒星在主序星阶段内核只发生氢聚变。如果你不能理解这个的话,你可以把主序星看做恒星的“壮年期”。恒星根据自身质量的不同主序星阶段的时间也不同。大质量恒星的主序星阶段最短只有几百万年,而最小的恒星主序星阶段可以保持数万亿年。太阳的主序星阶段可以持续90亿年左右,现在还可以持续大约40到50亿年。
红巨星:恒星离开主序星阶段后就进入了晚年期,恒星内部会发生更强烈的核聚变,从而导致恒星体积膨胀数百万倍,红巨星是像太阳这样中等质量恒星濒临死亡时的一个短暂阶段,太阳的红巨星阶段只能持续10亿年。
白矮星:当太阳这样中等质量恒星演变成红巨星后,内核就会发生新的变化。处于红巨星阶段的太阳会不断将内核转换成一颗白矮星。随着红巨星的太阳整体结构瓦解,恒星就已经死亡。它所残留的只有一颗炽热、浓缩的内核。红巨星最终演化成了一颗白矮星,这也是太阳这类中等质量恒星的最终结局。
——————————————————————————————————————————
蓝巨星:蓝巨星是大质量恒星的主序星阶段,质量一般在太阳的10倍以上。由于恒星能量喷发强烈,恒星温度更高,所以发出耀眼的蓝光或者白光。除了颜色不同以及能量释放更强之外与一般主序星没有太大区别,内核仍然只发生氢聚变。蓝巨星这类大质量恒星的主序星阶段一般只持续几百万年到1000万年左右,就会进入下个阶段。
红超巨星:蓝巨星的主序星阶段结束后就会演化成红超巨星。由于内核的能量释放变得更加强烈,它的体积会因此膨胀数千万倍甚至数亿倍,成为红超巨星。红超巨星是大质量恒星濒临死亡的一个阶段,一般只持续几百万年。
超新星:当红超巨星内核的核燃料耗尽,恒星熄火后,恒星的整体结构就会在重力作用下轰然倒塌并猛烈挤压,引发剧烈的爆炸,成为超新星。超新星的亮度可以胜过整个银河系,它瞬间释放的能量是太阳正常发光的数万亿倍。仅在短短几秒钟的时间里,超新星就能产生巨大的能量,比太阳100亿年光和热的能量的总和还要大。大质量恒星以超新星爆发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中子星:比太阳质量大8倍以上的恒星死亡时会发生超新星爆发。这些大质量恒星在超新星爆炸后回留下一颗中子星的残骸。中子星具有极高的密度,一立方厘米,也就是一块小方糖大小的中子星重达1亿吨。
脉冲星:脉冲星是中子星的一种,与一般中子星不同的是,脉冲星保持高速的自转状态,有些脉冲星的自转速度可以达到每秒钟1000转,在自转的过程中脉冲星的两极向外喷射出高能电磁脉冲,因此得名脉冲星。
磁星:磁星是比脉冲星更加神秘的中子星,它是在比太阳质量大30倍左右的恒星爆炸时留下来的残骸。磁星拥有强大的磁场,在某些阶段条件下,磁场强度可以达到地球的数百万亿倍。这种磁场非常强大,能在数万公里远的地方将我们血液中的铁吸走。
黑洞:黑洞是超大质量恒星发生超新星爆炸后留下的残骸,黑洞是一种引力极强的天体,它巨大的引力被浓缩在一个很小的区域里,导致这一区域内的光都不能逃脱,所以黑洞漆黑一片。当比太阳重10倍的恒星死亡时,它们会在引力的挤压下发生剧烈爆炸,形成超新星。科学界们发现,有些恒星更为庞大,这些超巨星比太阳还重100倍。它们死亡时引发了宇宙中最剧烈的爆炸,形成了超超新星。黑洞就是这样诞生的。
——————————————————————————————————————————
行星:说完了恒星来说非恒星天体了,一个星球要想成为行星要满足三个条件,1是自身必须有足够大的质量,这样引力才能将自身挤压成球形。2是必须围绕一颗恒星公转,我们不能把围绕行星公转的卫星计算在内。3则是行星必须有足够大的引力来清除轨道障碍,其涵义是如果你将一堆碎片丢入某个行星的公转轨道内,如果行星的引力能将这些碎片抛出轨道范围,或者在长达40亿年的时间里将碎片一一吞噬,那么它就是一颗行星,如果做不到,它就不能被称为行星。曾经的九大行星冥王星就是因为做不到第三点被降级成为“矮行星”。
行星质量天体:行星质量天体是指那些具备了行星的质量和体积,但自己却没有围绕恒星公转,而是在宇宙中四处游荡的天体,这类天体在宇宙中有很多,但运转方式与行星截然不同,所以科学界们给了这类天体一个特殊的归类:行星质量天体。
矮行星:矮行星也就是自身质量足够大能称为球形,围绕恒星公转,但不能清除轨道障碍的天体,被降级的冥王星现在就被归类为一颗矮行星。
卫星:卫星就是围绕行星公转的星体,卫星自身没有任何质量体积要求,理论上只要是围绕行星公转的物体都可以称为行星的卫星。也就是说构成土星光环那些每一个小碎片其实都是一颗土星卫星。当然我们平常所说的卫星都是指那些较大的卫星,小碎片本身没有太大的研究意义,所以往往都会忽略它们。
小行星:小行星就是围绕恒星公转的天体,但满足不了自身成为球体,更满足不了清除轨道障碍的要求。任何一块岩石或者冰封碎片只要围绕一颗恒星公转,都可以被成为小行星。
彗星:彗星是能够产生慧尾的小行星,这类小行星由于自身存在冰晶类物质,当靠近太阳时,太阳的热量加热冰晶,造成冰晶升华形成彗尾,被我们所看到,所以称为彗星。彗尾在远离太阳(超过木星距离)时不会产生,所以那些远离太阳的彗星除了个头比小行星较大之外与普通小行星没有任何区别。
流星:流星是小行星进入大气层时,与大气层猛烈摩擦燃烧形成的瞬间现象,往往持续时间不足一秒。除了好看之外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如果小行星体积较大,在坠落地面之前大气层没有将其燃烧殆尽时,小行星就会猛烈撞击地面,产生巨大的破坏力,坠落地面的小行星残骸被称为“陨石”。
这些是我们一般人能接触到的最常见的一些星体了。 本来还想发个类星体的,结果网络说什么回答里有不恰当的内容不让发让我很无语,所以就没发了。。
7. 各种著名效应
1、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The Butterfly Effect)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这是一种混沌现象。
任何事物发展均存在定数与变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其发展轨迹有规律可循,同时也存在不可测的“变数”,往往还会适得其反,一个微小的变化能影响事物的发展,说明事物的发展具有复杂性。
2、鳄鱼法则
这是经济学交易技术法则之一,也叫“鳄鱼效应”,它的意思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
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有点类似虎怒决蹯。
由于人性天生的弱点,时时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操作,一次大亏,足以输掉前面99次的利润,所以严格遵守止损纪律便成为确保投资者在风险市场中生存的唯一法则。
3、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是指鲶鱼在搅动小鱼生存环境的同时,也激活了小鱼的求生能力。鲶鱼效应是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到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同行业企业。其实质是一种负激励,是激活员工队伍之奥秘。
需要强调的一点,在某些企业中,由于一些官僚长期无所作为或者无力承担新任务新责任,鲶鱼性人才成为企业正向提升的动力。
4、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是指管理学上一些企业的市场行为的一种常见现象。
经济学里经常用“羊群效应”来描述经济个体的从众跟风心理。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
因此,“羊群效应”就是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
5、刺猬法则
刺猬法则强调的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运用到管理实践中,就是领导者如要搞好工作,应该与下属保持亲密关系,但这是“亲密有间”的关系,是一种不远不近的恰当合作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蝴蝶效应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鳄鱼法则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鲶鱼效应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羊群效应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刺猬法则
8. 天体运动的天文学现象
天体,是宇宙间各种星体的通称。太阳系中的天体包括太阳、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以及行星际微小天体等。银河系中的天体有恒星、星团、星云以及星际物质等。河外星系是和银河系同样庞大的天体。还有近年利用最新观测手段发现的红外源、射电源、X射线源、γ射线源等。以上都属于自然天体。而人造卫星、宇宙火箭、宇宙飞船、空间探测器、空间实验室等都是人造天体。
天体运动常有的公式
1.在地面上,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即
由此得到黄金代换式:GM=gR2
2.对近地卫星而言,其高度与地球半径相比可忽略不计,可以认为其所受的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并提供向心力,即,得到宇宙第一速度
3.对于其他卫星或天体,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4.一般的,行星绕着恒星的运动轨道为椭圆形,在精确度不高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地球、月球轨道为圆形轨道。
5.万有引力表达式:
当然,第一个式子是通用的,其余的都是在匀速圆周运动与只受万有引力时成立。
6.机械能:
(1)动能
v为物体速度,m为物体质量。
(2)势能
天体运动中的势能就是引力势能。令无穷远处势能为零,则在半径为r处的势能为:
M为中心天体质量。这当然是适用于任意轨道的。
(3)综上,我们可以得到机械能表达式:
a为椭圆轨道半长轴。
7.天体运动满足开普勒定律。
天体运动
天体运动,是在宇宙大爆炸发生后,形成空间天体运动的本原动力,也就是物质运动的动力源。宇宙的原本动力构成了物质引力场的形成以及电场和磁场的诞生,随后也产生了天体运动的离心力和天体之间的斥力场。宇宙时空是在大爆炸后形成的,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让我们人类看到了不同的天体星系团,星系团中包括无数的恒星系和恒星系中的行星。天体在本原动力以及引力场的作用下产生了天体运动的公转和自传,包括银河系在内的诸多星系除去自传外还要围绕宇宙中心做公转运动。在我们的银河系中,太阳系的天体运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除去自传外还要围绕太阳进行公转,而在银河星中,我们的太阳系则围绕着银河中心运转,也叫作太阳系的公转运动。我们人类所居住的天体地球,其自转一周需要23小时56分的一天时间,而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则需要一年(365日6时6分9秒)。
天体运动公式GM=gR*R GMm/(R*R)=ma
天体运动构成了宇宙太空缤纷多彩的星空世界,在天体引力场的作用下也形成了宇宙空间物质的时空变迁,使我们的宇宙物质空间变得越来越神秘。
1,天体运动形成的“黑洞”类天体
当前,关于宇宙“黑洞”类天体运动的成因还是很复杂的。大家可能知道我们太阳系引力场最大的是太阳,而银河系的中心则早在一百亿年前就形成了,它的引力场极高、密度极大。通过科学界的研究认证,银河系中心存在超大密度和引力场非常强的天体,致使大量的恒星系不断地向银河系中心聚集。在银河系核心强引力的作用下,一些不断聚集在银河系中心的恒星系又被不断地压缩,使银河中心的超大质量天体密度变得越来越大,最终将导致银河系中心的引力场越来越强。由于银河中心剧烈的物质核聚变,使银河系中心的温度继续急剧增高,引力也继续急剧加大。其又会将大部分靠近的恒星继续压缩成为一个密度不断增高、引力不断加大的新天体。此时,银河中心也就形成了连光线也都难以逃脱的强引力“黑洞”类天体。其实,这个“黑洞”并不黑,只是因为银河系内的所有物质射线全都被它吸引了,连光线也不再折射出来,所以我们就不会看到这个天体的存在,自然而然的也就形成了黑色。银河系既然如此,而其它的星系和浩瀚的宇宙中心也是一个样子的。宇宙中数不清的“黑洞”类天体继续不断地增大,最终致使宇宙各星系的所有物质被自身的“黑洞”吞并,然后再由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天体将所有的小质量的“黑洞”吞并成为一个奇点,宇宙又回到了大爆炸的初期状态。
现代科学家将宇宙黑洞定性在超新星爆炸坍塌后,在不断地进行压缩成为高质量的“黑洞”类天体。究竟一颗恒星在坍塌过程中,是什么物质产生的密度极高、引力场极强的类天体呢?我们知道,恒星是由物质的核聚变形成的,原子,在引力场的作用下,空间所有物质的原子都被压缩在一起。这个巨无霸的超级宇宙原子具备了所有物质原子的形态,内核是由所有物质的质子和中子形成的正电荷中心,核外围绕着所有被压缩物质的负电子荷云。这个宇宙原子构成了空间强大的电力场,在电力场的周围构成了强大的宇宙磁场。在经过数十亿年后,这个不断运动着的超级宇宙原子的核心温度在不断地增长、裂变、膨胀,最终走向大爆炸极限,而后又形成了一个崭新的物质的宇宙时空系。当宇宙构成一个巨大的原子后,宇宙空间已不复存在,没有了物质的分类,也不再会有光线的存在,只有电场和磁场,这就是宇宙的循环过程。
2,天体运动形成的三大力场成因分析
浩瀚的宇宙空间,体现了引力场的无所不在。然而,我们大家可都知道什么是电场力?也就是由正负电荷形成的强力场。用塑料与毛皮摩擦后,在塑料表面上会产生正电荷,它可以吸附其它体积轻小的物体。这说明了塑料通过摩擦后携带有大量的正电荷,而对于其它的物体相对来说都携带有负电荷,当携带有正负电荷的物体相遇一段时间后电场力会随着能量的不断释放而逐渐消失,也就是正负电荷的中和作用。但在此期间也会产生电磁力,只不过人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在携带有两种正负电荷的物体在相遇时,其周围就会产生电磁力。这同等于夏季携带有正负电荷的两种云层,在两种不同电荷云层靠近时,则会产生强大的电场放电而击穿空气导通并形成瞬间的雷鸣电闪的能量释放现象,同时也伴随着强大的电磁脉冲转换过程,电磁脉冲又会在金属导体上产生电子流。
纵观宇宙空间,它充满了物质天体,同时也体现了宇宙星系间的磁力场。我们知道物质原子的内部运动,原子核与外层的电子形成电场力空间,原子核携带正电,外围电子携带负电,正负电荷间形成电场力。另外,在我们的物质空间中也存在由物质离子形成的正负离子电力场,而宇宙空间也呈现为物质分子间的电场力和电磁力的不同转换形态。宇宙中恒星的核聚变、核裂变,不都是以光辐射的形式出现的吗?我们知道光也是一种电磁波,这也证明了物质粒子间的不同运动形式都可产生以射线形式的能量释放。
牛顿的万有引力相间的证明了宇宙空间的力场作用,通过分析,宇宙空间充满了天体物质电场力转换过程中的电磁力。宇宙物质射线主要是以不同波长的电磁辐射进行能量的传递和转换,对于人类来说,首先电场和磁场的转换成因我们是知道的。那么引力场是如何形成的。假设:物质间的引力来源于原子与原子间的电力键,那么电力健的周围就会形成电磁力的转换。我们客观的来说,宇宙空间充满了物质电场力与电场力作用下的电磁力。不然的话,宇宙空间的电磁力又来源于哪里呢?
地球的行星磁场、太阳恒星磁场、银河系磁场、天体磁场、宇宙空间磁场、浩瀚的太空磁场等等。人们会问,这些磁场的出处究竟来源于什么地方呢?没有电场力的作用,磁力场又如何存在呢?电磁力充满了宇宙空间,相对而说也就是电场力的作用。电场力建立在电子的运动基础之上,物质粒子的运动,构成了物体的宏观运动,运动产生了电场力,电场力形成了电磁力的转换,这就是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则。只要宇宙空间存在电磁力,也就存在电场力,那么引力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可以说是物质分子间的电场力。
假如说物质分子间的引力属于电场力,那么浩瀚的宇宙空间电场力究竟又是一种什么状态呢?我们人类为什么感觉不到只身处于电场中的那种感受呢?宇宙空间星系中的电磁力应该来源于星系内部电场的转换,这是毋庸置疑的。银河系有银河系的电磁力,也就是说银河系的电磁力来源于恒星系电磁力的总和。太阳系的电磁力来源于太阳物质粒子间的聚合反应生成的电场力,因为太阳是恒星。对于宇宙中的行星磁场来说,应该是由行星内核的物质粒子间的热运动产生的电场力转换而成的。一般来讲,不论是恒星还是行星,其电磁力都来源于星系内核的物质粒子运动产生的电场力转换而成的。
由此说来,物质之间的引力既不是电场力也不是电磁力。微观理论学说的引力场是建立在物质分子间的电场力作用,而宏观理论就不能够证明物质间的引力场来源于电场力的强力场作用。恒星与恒星、恒星与行星、星系之间、宇宙太空的总体引力场应当是空间天体之间的高速运动形成的牵引力,这句话的含义是;宇宙空间充满了可见物质和暗物质,两种物质间仍然存在分子间的电场力。在宇宙大爆炸的初始期,被抛向四周的物质颗粒有大有小,并在宇宙大爆炸初期,物质受到了原本动力的作用,其较大的高密度物质天体在做高速自旋运动,而那些低密度较小的物质天体会被高密度旋转天体牵引,从而形成了宇宙星系中的不同结构状态。在数百亿光年的宇宙演变史中,在原本动力的作用下,星系内核的高速度旋转动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的变慢,使宇宙空间不断地膨胀。这里有一个问题,星系内核的自旋速度不会越来越快的,如果继续加速运转的话,那么维持天体运转的动力源又来自于何方呢?物质能量的转换应当遵循着守恒定律的准规则,支持天体的永动能量究竟是什么物质提供的?然而这些都是未知数。牵引力来源于物质体系中心的旋转运动,宇宙间充满了所有不同能量级的物质体系,如果物质空间存在空隙,也就不会构成引力作用。我们可以这样说:“浩瀚的宇宙空间充满了物质,它包括可见物质和不可见物质也就是暗物质。而空间中的物质漩涡,也就是不同大小的星系群。其实,宇宙就像海洋一样,不同的环流水系构成了庞大的海洋水域。如果在海洋中心设立高速度的旋转区域,你就会看到海洋的整体波动,其四周的水域会向海洋中心聚集,这也是我们平时看到的实际情况。
9. 常见的十大天文现象
1.日全食;日全食是日食的一种,即在地球上的部分地点太阳光被月亮全部遮住的天文现象。日全食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原五个阶段。由于月球比地球小,只有在月球本影中的人们才能看到日全食。民间称此现象为天狗食日。
2.日偏食;当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地球运行到月球的半影区时,地球有一部分被月球阴影外侧的半影覆盖的地区,在此地区所见到的太阳有一部分会被月球挡住,此种天文现象就叫日偏食。日偏食是一种常见的天文现象。北京时间2011年6月2日,中国东北地区可观测到日偏食。
3.日环食;日环食是日食的一种。发生时太阳的中心部分黑暗,边缘仍然明亮,形成光环。这是因为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但是距离地球较远,不能完全遮住太阳而形成的。发生日环食时,物体的投影有时会交错重叠。2012年5月21日,日环食现象现身天际,本次日环食,在我国境内可以观察到的时间最长达4分33秒。另,2013年11月3日,全球多地出现日全环食,据称此次日全环食系本世纪第二次日全环食。
4.月全食;月全食是月食的一种,当月亮、地球、太阳完全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整个月亮全部走进地球的影子里,月亮表面昏暗,形成月全食。月全食的过程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五个阶段。
5.月偏食;当月球只有部分进入地球的本影时,就会出现月偏食。月偏食发生时,月亮将呈现一半白色,一半古铜色的美丽“模样”。月偏食可分三个阶段—初亏、食甚和复圆。
6.半影月食;半影月食是月亮环绕地球运行过程中,通过地球的“半影”内的一种特殊天象。月球进入地球半影的天文现象,这时地球挡住了一部分太阳照向月球的光,月球看上去要比平时昏暗一些,如果使用望远镜观测月亮,变暗的感觉会非常明显。在半影月食发生的过程中,只有半影月食的食分大于0.7时,肉眼才可以察觉到。
7.凌日;凌日即指太阳被一个小的暗星体遮挡。这种小的暗星体经常是太阳系行星。 也可以解释为凌日是内行星(即水星和金星)经过日面的一种天文现象。水星和金星的绕日运行轨道在地球轨道以内,称内行星。水星和金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距离太阳近,在绕日运行过程中有时会处在太阳与地球之间。这时,地球上的观测者可看到一小黑圆点在日面缓慢移动,这就是凌日现象。
8.合日;合日即天体视位置跟太阳为同一方向(以视黄经相等定义),此时天体与太阳同升落,受太阳影响不能见到该天体,但是在日食发生时却可以看到。
9.冲日;所谓行星冲日,是指地外行星运行到与太阳、地球形成一条直线的状态。一般来讲,冲日时,行星最亮,也最适宜观测。2013年,天王星的冲日发生在10月3日,整夜可见,视星等为5.7等,肉眼难以分辨,观测时可借助望远镜。
10.行星连珠;通常用肉眼望去,当行星差不多处在一条直线上时,人们就称之为“行星连珠”,从这个意义上说,“行星连珠”只是人们感兴趣的“视觉现象”。现在科学家们可以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辅助、根据四个前提来确定“行星连珠”现象。通常有:五星连珠、七星连珠(30年一遇)、九星连珠(6000年间也只发生一次)。下一次“九星连珠”时间:2149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