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著名认证 » 国外著名版画

国外著名版画

发布时间: 2021-02-23 02:59:02

⑴ 外国著名的插画师有哪些

1. 加贺谷穰

日本CG大师,天文插画家。年进入东京设计学院绘图设计系学习,正式开始专业作图生涯。他笔下的少女美丽纯洁,像水晶般散发着清澈光辉,画面十分精细,极富装饰性。

他那带有透明感的独特画风,吸引了众多海内外FANS。为了纪念KAGAYA先生在天文普及方面的贡献以及作为艺术家的功绩,小行星11949被命名为KAGAYAYUTAKA。

2.加藤彩

日本插画设计师加藤彩(Aya Kato) 以其独特的诡异华丽古典的画风闻名于国际画坛。加藤彩(Aya Kato) 年纪轻轻就已扬名海外,为日本、美国、西班牙等国家的知名杂志绘制插图,并参与电视广告的制作。在西方国家有一定知名度。

3.诺曼·洛克威尔

诺曼·洛克威尔是美国在20世纪早期的重要画家及插画家,作品横跨商业宣传与爱国宣传领域。他一生中的绘画作品大都经由《周六晚报》刊出,其中最知名的系列作品是在1940和50年代出现的,如《四大自由》与《女子铆钉工》。

4.皇名月

皇名月是一名日本漫画家、插画家,1990年曾在月刊《Asuka》增刊上发表她的首部作品《蛇姬御殿》。另有代表作《花情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燕京伶人抄》、《始皇帝暗杀》等。

5.Cyril Rolando

插画艺术家Cyril Rolando来自法国东南部的港湾城市土伦,生长于地中海沿岸的Cyril自幼身受艺术的熏陶,对绘画艺术极为敏感,通过学习最终成为了法国重量级的插画艺术家。

⑵ 国外有哪些著名的画家

梵高,达芬奇,毕加索
可以说是最出名的了。
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提香、康斯泰博尔、谢尔巴阔夫、列坦维、梵高、高更、莫奈………

还有以下这些自己去慢慢参考吧!
印象派画家与作品
莫奈:(Gaude Monet 1840-1926)
印象派创始人之一。最初从师布丹学习,后转向外光的描写。马奈和透纳的作品给了他很大的启示。常在不同的时间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作多幅的描绘,在色彩运用上很有建树。代表作品有《日出-印象》,《睡莲》,《鲁昂大教堂》等。
马奈:(Edouard Manet 1832-1883)
他在传统绘画的基础上革新技法,善于运用鲜明响亮的色彩,简洁准确的笔触,以及减少中间色调,加强明暗对比等方法来作画。其成就主要是在表现外光方面和肖像画方面。作品有《吹笛男孩》,《左拉像》,《奥林匹亚》等。
德加:(Edgar Dagas 1834-1917)
擅于从不寻常的角度描绘对象瞬间的动态,描绘在灯光下、日光下人物与物体的温和色彩。题材多取自于芭蕾舞剧院、咖啡馆和赛马场等。他除了用油画工具外,兼用色粉工具,后期亦作雕塑。作品有《舞蹈课》,《巴黎歌剧院乐队席》,《洗衣妇》,《舞台上的舞女》等。
雷诺阿:(Pierre Auguste Renoir 1841-1919)
以油画著称,亦作雕塑和版画。曾从师于格莱尔,在创作上能把传统画法与印象派方法相结合。以绚丽透明的色彩,表现阳光与空气的颤动与明朗的气氛,独具风格。作品有《包厢》,《阳光下的裸妇》,《加莱特磨坊的舞会》等。
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 1830-1903)
1885年到巴黎学画,以后成为印象派画家,善于画风景,多写生农村及城市景色,也画一些农民的劳动生活。绘画有诗意,画风朴实,用色鲜丽。曾一度受修拉影响作点彩技法尝试。作品有《红屋顶》,《蒙特马尔大街》,《林中浴女》等。
西斯莱:(Alfred Sisley 1839-1899)
英国人,生于巴黎。早期作品细致,受透纳和康斯太布尔的影响。后来着重光和色的表现,喜欢画阳光中的河流和树林。作品有《鲁弗西里雪景》,《塞夫勒道路一景》,《马尔里的洪水》等。
新印象派:(点彩派)
为了充分发挥色调分割的效果,用不同的色点并列地构成画面,画法机械呆板、单纯追求形式。画家有修拉(Georges Seurat 1859-1891)、西涅克(Paul Signac 1863-1935),作品有《大碗岛星期日的下午》,《两个做帽子的女人》等。
后印象派:绘画开始从客观感受向主观表现转移。画家塞尚(Paul Cezame 1839-1906),现代绘画之父之称,认为绘画的目的是形、色、节奏、空间的探索,企图借助于色彩的配合而不依赖明暗效果表现体积。作品有《玩纸牌者》。画家高更(Panl Cauguiu 1848-1908)后期印象派画家之一,他善于用线条和强烈的色块组成的画幅,具有装饰风味和东方色彩。作品有《雅各和天使搏斗》等。画家凡高(Vincent Van Gogh 1853-1890)后期印象派画家之一。以跃动的线条,凸起的色彩表达主观感受和激动情绪。作品有《向日葵》等。

⑶ 国外都有哪些 木版画家

最早的木版画起源于中国;现存年代最久的木版画创作于公元9世纪;然而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还要长得多。木刻的前身是用石料·金属和木料刻制的官方和私人印章,即图章。欧洲木版画的前身是所谓的织物印花,即把刻好的图形(也叫“模板”)印在织物上;这种方法古埃及早已有之。在德国这种织物印花是从13世纪开始兴起的,首先它可取代昂贵的东方纺织品。

以前在织物或纸张上进行拓印的方法都是彩凸版印刷的原理,即在木板上凸刻出图样,将无用部分去掉,然后(通常用油墨滚筒)在留下的凸出部分上着色。这种原理的印刷术统称为凸版印刷术(如麻胶版画也是如此)。后来发明的用于铜版画和蚀刻画的凹版印刷与此正相反。

如果没有造纸的发明和传播,木版画(以大约1400年起)的发明和传播是不可想象的。从此纸张和印画以及由谷登堡在1450年前后发明的活字印刷开始取代昂贵的兽皮纸以及手工插图和手抄艺术。这个过程标志着文化史上从中世纪向近代的迈进过程,并且由于版画新技法的产生也标志着民主的艺术鉴赏的开端。随着木版画的出现,也就开始了印画技术,就是把图画复制数份。首先用于宗教方面绘画的复制(如圣像和朝圣画),也包括游戏牌。最初的木版画作者都是一些无名的手艺人。第一个出了名的,同时也是最著名的木版画作家是阿尔布雷希特·丢勒。他在木版画艺术上独树一帜,创立和完善了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格。和他同时代的重要人物有卢卡斯·克拉纳赫和汉斯·布格迈尔,他们发明了套色木刻,并很快创立并保持了自己的特有风格。

16世纪初是德国艺术天才辈出的阶段。此后版画开始普及。它不仅被应用在书籍插图上,而且还以迅速有效的传单形式被宗教改革者和反改革者们用作宣传工具。因此,木刻的艺术质量受到了损害,并在17世纪和18世纪受到了铜版画腐蚀技术的冲击。

在19世纪初,木版画因采用了新的技法而重新复苏,并为人喜爱。这种创新是由英国人托马斯·毕维克(1753-1840)开始的;他一反以往用小刀在纵剖木板上刻画的传统作法,而是使用能够刻出最精细条纹的专门刻刀在硬质横断板面上刻画。这种新技法叫木口木刻。由于它色调层次多,亦称“色调木刻”。它也可用于书籍和报插图的复印。首先采用这种更加完美的新技术法的人当中有卡斯帕尔·达维德·弗里德里希(1774-1840)。他的兄弟是格赖夫斯瓦尔德的一位木匠,在他帮助下卡斯帕尔掌握了这一技法。路德维希·里希特(1803-1884)和阿道夫·冯·门采尔(1815-1905)则是先把他们设计的书籍插图反贴或描绘在刻版上(后来采用照相术复制在刻版上)然后交给专职雕刻师雕刻。这种分工从丢勒时代起就已十分普遍。但是,随着工艺程序机械化的提高,它影响着线条的直接性及其原有的表现力。

--------------------------------------------------------------------------

20世纪德国木版画的发展趋向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任何其它版画艺术都没有经历木版画这样全面的变革,这无疑要归功于木版画摒弃了学院式的艺术理想,而着眼于艺术和生活的源泉。率先进行全面变革的是三位外国人:法国的保罗·高更(1848-1903),他说:“原始的东西对我来说是一种乐趣”挪威的爱德华·蒙克(1863-1944),其现存的作品最先在德国被接受;瑞士画家费利克斯·瓦洛顿(1865-1925),其夸张的艺术风格已超出了“青春艺术风格”的影响。许多志趣相同的艺术家深受他们的影响。在德国,受到他们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日本浮世绘画派影响的三位各有特点的人物是:埃米尔·奥尔利克,威廉·拉格,瓦西里·康定斯。斯青春艺术风格的流行波及到整个工艺美术行业,包括建筑师。如彼得·贝伦斯,埃克曼,瓦尔特·克勒姆,卡尔·蒂曼,E·R·韦斯等,他们都创作出了涉及面广泛的套色木刻。但是,那些新思想最终促成变革还是由于德累斯顿艺术家协会“桥社”的几个出生于1881年至1884年之间的大学生:凯尔希纳,海格尔,施米特—鲁特勒夫,佩许斯坦因。确切
说,他们是“表现主义艺术家”,但他们的“表现主义”影响了整整一代人,其中包括慕尼黑艺术家联盟“蓝色骑兵社”的成员(马尔克,康定斯基,坎彭顿克等)和一些独立的艺术家,如诺尔德,罗尔夫斯,民拉赫,贝克曼以及伟大的凯绥·珂勒惠支女士,身为成熟的女艺术家她还受到了“那些独辟蹊径的青年人”之影响。表现主义通过格里斯哈贝尔传到我们今天。当然,在木版画妆中还出现了一些完全不同的其它艺术风格,它们都进一步堆动了木版画的发展。但据我们所知,这些东西迄今还未受重视,或者说未得到充分的估价。

--------------------------------------------------------------------------

研究现状

通过图文来了解所谓典型现代派的木版画,在今天来说是不成问题的,人们普遍认为,木版画是本世纪头十年德国艺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就是说,表现主义的木版画当时已形成了一种风格,并常常走在其它绘画的前面。相反,传统的观念邓认为版画只是或多或少地把画家们创作出来的东西复制一下。20世纪德国伟大艺术家们的版画伤口在题材内容和思想上比以往任何人的伤口都有丰富得多,广泛得多。他们具有独创性,而不效仿别人即使是为那些风格近似的作家们的著作绘制插图也是如此。目前,人们正在广泛深入地研究这些作品并出版了画集与目录。

但是,如果有人对表现主义的范围以及它在艺术上所达到的光辉顶点视而有见的话,那么艺术史的参考文献对他们来说就无任何价值。现在就存在着这种印象,好象木版式画随表现主义一道寿终正寝了。摆在您面前的这本展览目录则是第一次指出并证明,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它会告诉您(尽管只能一步一步地来)木版画直到今天始终在包括其它流派的新老艺术家当中生存市面上。从1924年至1984年这段时间的发展会使您对相应的分类和年代得出清楚的概念。如前所述,这是介绍近60年来德国自动画发展的首次尝试,因此不可能没有错误和缺陷,但它毕竟会对版画研究起到推动作用。

--------------------------------------------------------------------------

表现主义以后的德国木版画(1924-1984)

20年代中期,诺尔德,罗尔夫斯和施米特—鲁特勒夫等艺术家们根据自己进行版画创作的切身体验一致认为,木版画因其形体夸张是最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其它一些艺术家在木版画创作上则是“锲而不舍”,如凯尔希纳(卒于1970年),他即使在职自愿到瑞士达沃斯流放期间都不愿放弃自己在“桥社”的领导权。还有海格尔(卒于1970年),他由于政治原因被迫于1933年至1945年中断了木版画的创作而到了50年代他又重操旧业。所有这些“早期的”表现主义艺术家都得面临这种情况:人们要把他们晚期的作品同早期的相比较,但他们的晚期作品却已失去了表现主义的特色。

另外,有一大批独立的艺术家只是在巨烈动荡的20年代初这段时间——同样是由于受到感染——才采用了木版画这一最有力的版画形式,但随着表现主义的终结,他们又停止了木版画的创作。如珂勒惠支女士、巴拉赫、贝克曼、法宁格、艾伯茨、莫尔察恩、米切克—科兰德、迪克斯等。

那么,是哪些画家使青春派和表现主义艺术得到继承与发展呢?首先是一些后起之秀,如奥托·潘科克(生于1893年)、沙尔(生于1896年)、费利克斯米勒(生于1897年),此外还有一位木口木刻大师卡尔·勒辛(生于1897年);其次是一些雕塑家,如马塔雷(生于1887年)和马尔克斯(生于1889年),他们出于对木头的特殊感情,不仅从事雕塑,而且直到晚年还创作了相当水平的版画;再其次是一些被忽视的构成主义画家和木版画抽象派艺术家,如康定斯基(不仅是他的早斯作品,而且也包括其晚期作品)、莫奥利—纳吉、约瑟夫·阿尔贝斯和瓦尔特·德克赛尔以及汉斯·阿尔普和阿道夫·弗莱施曼;另外也不能忘记社会主义的“科隆进步艺术家小组”的成员:塞韦特、霍尔乐、阿恩茨。他们在艺术史上荒废的那十年(1924—1934)中,并且在此之后也经常不顾纳粹政权文化政策的严重干扰创作了许多木版画。人们记得,对木版画传统影响最大的H·A·P·格里斯哈贝尔(1909—1934)从1935年至1939年创作了多幅组画“罗伊特林根的印刷品”,而且从1946年起处于领先地位的画家E·W·奈在1934年和1938年两度创作了木刻组画。最后提到的这些艺术家的所有作品在今天都是极为珍贵的。因此,他们的部分作品不能在这次展览会上展出(除非是租借)。这些作品的印张——包括制版——非常少,因此传播的范围也很小。尽管如此,它们对于德国木版画的历史仍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在有关的文献中也是不可缺少的)。

1945年希特勒垮台使文化生活重新获得解放,并加速了它的发展。此后,幸存下来而未流亡国外的“老人们”又重新登场了:阿尔普以及随他之后揭开新的一页的尤利乌斯·比西尔、韦尔纳·霍尔、海格尔、马尔克斯、马塔雷等等。这时,格里斯哈贝尔也可以放开大干了。当然,年青的一代也继承了木版画的传统:在柏林的施米特—鲁特勒夫的学生克利曼,在汉堡的马劳的学生扬森、在杜塞尔多夫的马塔雷的学生博伊于斯和在斯图加特的受施莱默影响的沃恩以及同样在斯图加特的勒辛的学生富尔希。从兴旺的格里斯哈贝尔美术学校中也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作品:约祖亚·赖歇特木刻美术字(抄录了一首具体的诗歌)和克劳斯·策的宇宙的风光。“新野兽派”的创始人巴塞利茨、彭克、基费(他没有单独创作版画,而是在他的绘画中加入木刻和为书籍做插图,如“莱因河”)为木版画带来了新鲜的气息,当然也有那些最年青一代的功劳:博伊于斯的学生伊门多尔夫、吕佩尔茨的学生马蒂亚斯·曼森以及费利克斯·德吕泽和马尔库斯·厄伦等人。

木版画东山再起,而原先占主导地位的完美的绢网印花工艺却同时衰败,这并不是版画方面特有的现象,而是艺术上的一种普遍现象:人们到处都在重新采用原始的自然材料。木刻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同生态学方面的情况一样,艺术家们都避免使用人造材料,因为这些材料缺少自然魅力。上面最后提到的几位艺术家几乎都搞木雕,而且更爱原木。巴塞利茨首次于1980年在两年一度的威尼斯国际艺术博览会上一鸣惊人。1982年彭克用原木创作了“德国的偶象”;他们俩和吕佩尔茨组成了一个最新的“画家雕塑家”小组,并于1984年一同参加了巴塞尔“20世纪的雕塑”展览。

--------------------------------------------------------------------------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以外的概况

如果有人断言,木刻不仅在其开始阶段,而且在今天基本上是一种德国的艺术表现形式,那么他就不要怕冒着忽略许多情况的危险看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以外的情况。有一点是肯定的,即木版画的家乡更应该说是在东欧,而不是在西欧。而两部分德国位于这两者中间。最近几十年内,一些最重要的版画国际博览会是在波兰(克拉科夫)和南斯拉夫(卢布尔雅娜)举办的。与西欧的历次展览不同,木版画在这些展览中占了主导地位。随着宗教改革时期的传单而普及的木版画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成为人们最欢迎的表现形式,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是如此。1984年北京举办了四川(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大的省)美术学院美术作品展览,其中主要的、在艺术上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木版画。用材方面的问题恐怕在这当中起了重要作用:木料比铜料或石料更容易得到。至于传统和政策对木版画的生存起了什么作用,华沙铜版画陈列馆女馆长叶连娜·雅基摩维茨女士在她的著作《1945年以来的波兰版画》(维也纳图什出版社1976年版)中说得很清楚:“木版画传统对那个时代波兰版画风格起了决定性作用,而华沙一直到1939年都是木版画传统的中心。那里的“里特(RYT)”版画艺术家协会联合的首先是木版画作家······1947年在克拉科夫成立的‘版画家9人’小组所提出的纲领真正继承了这种木版画的传统。如果以版画的民主性为前提,就会首先把在广大群众中传播文化和艺术视为版画的社会任务。”

民主德国的情况与此类似。沃尔夫冈·许特的内容广泛的著作《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版画》(德累斯顿出版1979年版),可以说明这一点。另外,沃尔夫冈·罗特在《法兰克福总汇报》1980年6月26日的评论中也写道:“到处都可以看到德国的表现主义,不仅仅是在木版画方面。那里的木版画是长盛不衰的;而在我们这里,木版画几乎只剩下格里斯哈贝尔的一种风格了。”尽管罗特的说法并不全对,但正象这本展览说明所证实的,联邦德国木版画创作的普遍繁荣确实是最近才开始的——由于两位德国东半部艺术家巴塞利茨和彭克的到来,在这里他们的艺术才能不受束缚。在那里直接继承表现主义的较老的艺术大师中值得一提的有:威廉·鲁道夫(1889—1982)、汉斯·于赫泽(1894—1977)和奥托·尼迈耶—霍尔斯坦(生于1896年)。木版画在苏联尤其在书籍插图方面占有特殊位置,在那里木面木刻至仿还少于木口木刻。苏联版画的繁荣要归功于建立风格的艺术大师W·A·法沃尔斯基(1886—1964)。他1950年至1908年在慕尼黑学习,并于1908年在版画创作上做了首次尝试(见:韦尔纳·施密特著《俄国木刻150年(1813—1963)》——德累斯顿铜版画陈列馆1964年展览目录,以及耶夫根尼·利维丁著《苏联版画》——斯图加特国家美术馆1971年展览目录)。

除德国以外,在西欧有名望的木版画作家,比较突出的有三位:道德是尤其在德国受欢迎的比利时人弗朗斯·马塞雷尔(1889—1972),其表现主义的“绘画小说”反映了20年代初的各种社会弊病;其次是1889年生于荷兰吕伐登的荷兰人M·C·埃舍尔,他直到去世(1972年)都充满了超现实主义的幻想,并开创了版画艺术的新天地;第三位是1914年出生的丹麦人阿斯格尔·约尔恩,他是哥本哈根—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先锋派画家小组(1948年成立)的成员,创作了许多具有所谓抽象表现主义效果的套色木刻。1917年以后生活在瑞士(达沃斯)的E·L·凯尔希纳(卒于1938年)从1925年起作为木版画家在艺术家协会“红蓝社”继续从事木版画创作。1920年生在苏黎士的金属雕塑家罗伯特·米勒在汉斯·阿尔普的影响下于1964年创作了结构奇特的“十幅木版画”集。意大利的玛利亚·波诺米女士(生于1935年,曾在纽约学习过)擅长利用木料的特点创作象征派的套色木刻。除此以外,木版画创作在地中海地区的艺术家那里似乎不是特别活跃——然而德兰、杜飞、马伊洛尔、布拉克、米勒等人创作的书籍插图则属例外。年青的毕加索创作的唯一的一幅木版画和马蒂斯1906年创作的三幅木版画,达到了野兽派的顶峰。我们对于今天英国和斯堪的纳维亚的木版画发展情况不太了解(约尔恩除外)。威廉·莫里斯(1834—1896)通过1890年成立凯尔姆斯科特出版社首先在书籍插图方面重新振兴了英国木版画,但它的寿命似乎并不比青春艺术风格派更长,尽管有象伯恩—琼斯、比尔兹利、克兰、尼科尔森和布兰温这样一批有影响的艺术家。

在美国,有一位对木版画着迷的卓越的艺术家伦纳德·巴斯金(生于1922年)。他创作了最小和最大规格的纯黑白色木版画。生于1928年的海伦·弗兰肯特勒女士(从1958年与罗伯特·马瑟韦尔结婚)完全是另一种风格,她擅长印制多层次的色彩明快的木版画·

⑷ 中外版画大师有哪些

我国著名版画艺术家有:李桦、修军、荒新波、力群、刘岘、古元、彦涵、王琦、黄永玉等
外国外国版画家有:丢勒 、荷尔拜因 、伦勃朗 、荷加斯 、戈雅 、杜米埃 、珂勒惠支 、高更 、奥斯丁 、康定斯基 、铃木贤二 保罗·克里 、奥力克 、门采尔 、杨伯尔斯基、大卫·巴克 、巴格黑尔 、巴拉赫 、勒辛 等

⑸ 外国著名画家名字

1、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代表作有《星月夜》、自画像系列、向日葵系列等。

梵高出生于1853年3月30日荷兰乡村津德尔特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早年的他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最后他投身于绘画。

2、达·芬奇是列奥纳多·迪·皮耶罗·达·芬奇 (意大利文原名: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1452年4月15日公—1519年5月2日),意大利著名画家、科学家,与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并称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之一。

3、巴勃罗·毕加索(1881年10月25日-1973年4月8日),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法国共产党党员。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毕加索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天才。

4、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因(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1606-1669)是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

5、拉斐尔·桑西(1483 —1520),Raffaello Santi全名Raffaello Sanzio da Urbino,常称为拉斐尔(Raphael),意大利著名画家,也是“文艺复兴后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从事理想美的事业所能达到的巅峰。

⑹ 版画出名的画家有哪些

古 元——中国著名版画艺术家

珠海香洲唐家湾镇那洲村人。1938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入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学习,毕业后从事美术创作和教学,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作品主要有版画和水彩,版画多反映解放区火热的战斗生活,曾获徐悲鸿高度评价。出版有《古元木刻选集》、《古元水彩画选集》等。

广东中山人。擅长木刻、水彩画。1938年赴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后到农村参加基层工作,业余进行反映当时、当地的新人新事木刻创作作品参加1942年重庆举办《全国木刻展览会》,在这期间创作了不少反映陕北人民生活的作品,为此被选为陕甘宁边区文教代表,并授以甲等奖。1951年创作新年画《毛主席和农民谈话》,获中央文化部颁发的新年画二等奖。曾参加革命博物馆的历史画创作。1961在匈牙利和保加利亚举办个人画展,1980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古元画展》,随后在新疆、广东、福建、澳门、香港等地展出。作品多发表在国内外刊物上。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室主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水彩画研究会名誉会长。出版有《古元木刻选》、《古元水彩画选》等。

中国近代著名版画家罗清桢

(1905-1942)近代版画家。广东兴宁人。1930年毕业于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1932年开始从事木刻,所作《韩江舟子》、《爸爸还在工厂里》等,曾为鲁迅编入《 木刻纪程 》。1936年在大埔县百候中学任教时,组织百候美术研究会。1940年在赴江西赣南地区,创办《战地真容》木刻半月刊。创作勤奋,风格严谨。1958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罗清桢木刻作品选集》。

中国著名版画艺术家 伍必端,男,1926年出生于上海。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伍必端出生于城市的一个贫苦家庭,童年是在孤苦颠沛中度过的。抗日战争年代他从南京流浪到武汉,被收留到难童收容所,随着战火的蔓延又随收容所转移到重庆,有幸进入陶行知先生创办的育才学校。育才学校设有各种艺术小组,伍必端的艺术天赋就在这所学校的绘画组里得到了发展的机会,他开始练习绘画。
抗日战争结束后,伍必端来到了向往已久的解放区,进入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学习美术,不久,他成为战地宣传队的成员随同人民解放军驰骋于华北战场,他以画笔和刻刀为武器协同战斗部队作战,直到1949年北京解放,他才脱掉征衣来到中央美术学院任教。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被派往苏联学习版画的第一批留学生,伍必端把国外学习的各种版画技术和艺术表现语言带回国内,在中央美术学院的教学岗位和艺术园地里辛勤耕耘,取得了丰硕成果。伍必端先生不但在版画创作上成就斐然,同时对水墨、水彩、水粉等均有一定造诣。
他的版画作品内容广泛,有历史题材,而更多的是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生活,他的艺术始终深深植根在人民生活的土壤之中,表现出他对人民的赤诚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他的作品形式多样:黑白版画朴素自然,追求对生活的真情体验和优美意境的表现;彩色版画清新明丽,充满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他又是一位出色的铜版画家,作品体现出扎实深厚的造型功力,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多样、多产、创新,深植在人民生活的土壤之中,走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构成了伍必端艺术人生的主线。他创作的绘画门类是多种多样的。诸如:木刻、石版、铜版、丝网版、纸版、素描、水彩、水粉、国画等,有小巧作品,也有大幅历史画,堪称丰富多姿。他的画风清丽明快朴实,既有中国绘画的传统技巧,又融合西画的表现手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伍必端是我国著名的版画家,也是一名战地画家。在他充满传奇的一生中,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重要时期,创作了许多生动而又警世的优秀作品。15岁他就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了木刻画《血的仇恨》,激发人们的抗日热情,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他创作的《列宁与中国志愿战士》等版画 精品,曾获得中国版画艺术最高奖--鲁迅奖。他还为陈毅、贺龙等老帅们画过像。

中国版画有上千年的悠久历史,但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版画仍然是复制版画,自1931年起,由鲁迅倡导的新兴木刻,才开始了我国有创作版画的史页,到现在已经度过了70年的岁月。新兴版画和古代复制版画不仅在制作技术上有很大差异,而且在作为艺术的功能与现实意义上也有质的区别。新兴版画从它诞生那天起,便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紧密相关,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命运血肉相连,它是中国革命文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30年代左翼美术的主力军。版画家是以艺术家和革命战士的双重身分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毫不含糊地以艺术作为战斗的武器,在思想教育战线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70年来,新兴版画都是在人民大众火热的斗争中成长、发展和仕大的。
80年代与90年代是中国版画多向发展的繁荣阶段。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是群体蜂起的活跃期(70年代末至80年代前半期),老版画家仍放射着夕阳的余晖,中年版画家进入创作盛期,各地版画组织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各种类型的版画展览激增,难以计数,新版材新技法的大量开发利用打破了以往单一的局面,形成版画史上新高峰。二是视觉革命、语境变易的转型期(80年代后半期至90年代初)。此期崛起的一批青年版画家观念新、勇于变革,他们对以往版画的表现生活、开掘主题已无兴趣,更重生命体验、理性追求与技艺探索,力图突破以往版画的视觉方式与图式结构,从传统的造型体系与色彩模式中脱出,而实现跨文化跨语系的整合、创造。虽然有些作品留有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痕迹,但在整体上使中国版画实现了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化。三是90年代中期以来,着力本体建设的稳步发展期。由于对传统与现代艺术的反思,对历史与现状的省察,使画家躁动的激情趋子冷静,创作思路与艺术取向逐渐明晰。一些有代表性的画家,创作中既注重精神文化品格,又追求技艺的精良,从而使中国版画在世纪之交以稳步发展的态势步入了一个新的境地。

版画起源

中国版画的起源,有汉朝说、东晋说、六朝以至隋朝说。现存我国最早的版画,有款刻年月的,是举世闻名的“咸通”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卷首图,根据题记,作于公元868年。四川成都唐墓出土的“至德”本版画,据估计比“咸通”本早约百年。 唐、五代时期的版画,在我国西北和吴越等地都有发现的作品。作品大多古朴俊秀,奏刀有神。内容题材以宗教经卷为主。

宋元时期的佛教版画,在唐、五代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刻本章法完善,体韵遒劲。同时,在经卷中也开始出现山水景物图形。其他题材的版画,如科技知识与文艺门类的书籍、图册等也有大量的雕印作品。北宋的汴京,南宋临安、绍兴、湖州、婺州、苏州、福建建安、四川眉山、成都等,成为各具特色的版刻中心。同一时期的辽代套色漏印彩色版《南无释迦牟尼佛像》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彩色套印版画,在世界文化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实用的要求,在宋代也出现了铜版印刷,主要用于印制纸币和广告。元代的“平话” 刻本是我国连环版画的前身。

明清两朝是我国版画的高峰时期,在许许多多文人、书商、刻工的共同努力下,版刻出现了各种流派,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不仅宗教版画在明代达到顶点,欣赏性的版画也在明代大大兴起。画谱、小说、戏曲、传记、诗词等,一时佳作如雪,不胜枚举。尤其是文学名著的刻本插图,版本众多,流行广泛,影响深远。

这一时期也是版画各个艺术流派的兴盛期。以福建建阳为中心的建安派,作品多出于民间工匠,镌刻质朴。以南京为中心的金陵派,作品以戏曲小说为主。或粗犷豪放,或工雅秀丽,风采迥异。以杭州为中心的武陵派,题材开阔,刻制精美。以安徽徽州为中心的徽派在中国文化史上更具有源远流长的影响和举足轻重的地位。

版画的发展始终与刻书业密切相关,宋元时代的中心在福建的建安和浙江的杭州,在明代的时候则转移到南京和北京。但是真正使得版画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是徽派版画的兴起。自15世纪以来,徽派版画即以刻制闻名于时,高手如林,尤其以黄、汪两个家族最为突出。明清两代新安黄氏一族所刻书达200余部,能图者有100多人,成为一支阵容庞大的队伍。代表作品有《养正图解》、《古列女传》等。在徽派版画以典雅、精巧的风格畅行于世的时候,金陵(南京)、武林(杭州)、苏州等地的版画插图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明代版画不仅用作书籍插图,而且也用于画家传授画法的“画谱”、文人雅士的“笺纸”、制墨名家的“墨谱”,以及民间娱乐用的“酒牌”。画谱中的较早者是1603年杭州双桂堂所刊的《顾氏画谱》;墨谱的代表则为万历年间出版的丁云鹏参与绘制的《程氏墨苑》;热心酒牌版画创作的是著名画家陈洪绶,他和徽州黄氏高手合作的《水浒叶子》、《博古叶子》等成为传世名作。古代套色版画的出现,已知最早的是明刻的《萝轩变古笺谱》,但影响最大的却是刊刻于1633年的《十竹斋画谱》和刊刻于1644年的《十竹斋笺谱》,它们的作者是明代的出版家、书画家胡正言。
清代版画除了徽派以外,北京的殿版也很有名。代表作品有1696年北京刻手朱圭所刊焦秉贞的《耕织图》、1717年所刻冷枚画的《万寿盛典图》等。而1679年运用分色水印木刻法所印制的《芥子园画传》初集,是由金陵画家根据李流芳的稿本缯辑而成的,其后又出版了二、三、四集,广为流传,成为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一部绘画教科书。

在欣赏版画近千年发展过程中留下的大量作品时,有以下一些艺术特点值得注意:

1 尽可能利用对象的本色,显出木味。
2 巧妙利用“留黑”手法,对刻画的形体作特殊处理,获得版画特有的艺术效果。
3 发挥刻版水印的特性,让大块阳刻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4 通过巧妙构图,以丰满密集和萧疏简淡等不同风格来衬托表现主题。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版画在历史长河中有它自己的发展轨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郑振铎先生曾说:“梨枣图画,为推动文化,功高不可胜言”。这是对版画艺术地位的恰当评价。

制作方法

用刀子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版、石版、麻胶版、铜版、锌版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在西方,版画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指架上油画和壁画等大幅绘画以外的一切绘画,如水彩画、水粉画、粉笔画、素描、速写、插图、宣传画、连环画等;狭义专指经过刻版和印刷而成的图画。中国通用的版画一词多属狭义。

沿革

版画经历了由复制到创作这两个发展阶段。早期的版画是为印刷与出版而制作,画者、刻者、印者分工,刻者只照画者的画稿刻版,称作复制版画。后来版画在艺术上赢得了独立的地位,画者、刻者、印者都由版画家一人自任,版画家得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性,这种版画称作创作版画。

中国复制木刻版画约有1000年以上的历史,最早可能发生于隋唐之际。现在看到的晚唐咸通九年(868)《金刚经》木刻卷首画,说明在9世纪中叶,中国的木刻复制版画已经达到相当熟练的水平。创作版画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创作,在西方也早就存在。在欧洲,16世纪的A.丢勒以铜版画和木刻版画复制钢笔画。到17世纪的伦勃朗,铜版画已从镂刻发展到腐蚀,进入创作版画阶段。木刻版画则由19世纪的比维克创造以白线为主的阴刻法,而摆脱了复制的羁绊,进入创作版画的领域。中国的创作版画自20世纪30年代经鲁迅提倡,在短短50多年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种类与技法 从类型上分,版画有4种:凸版、凹版、平版和孔版版画。从材料上分,凸版版画中有木刻、麻胶刻、石刻、砖刻、纸刻、石膏刻等。在凹版版画中有金属(主要是铜和锌)版画、赛璐珞版画、纸版画等。在平版版画中有石版画、独幅版画等。在孔版版画中有丝网版画、纸孔版画等。由于所用材料不同,刻版工具和方法也各异,遂产生各种类型版画的特色;更由于各个版画家发挥其创造性及刻制、印刷(主要是手印)的技巧,版画艺术的形式更是丰富多彩的。

凸版版画

在版平面上,用刀刻去画稿的空白部分,留下有形象的部分;版面留下(即未被刻去)的部分凸起,故称凸版。凸版版画主要是木刻,用其他材料刻的,亦称凸版版画。可作为凸版刻的材料很多,有木、石、砖、麻胶(或塑料)等。刻木刻用的木材因地而异,一般以软硬适度,纹理细致者为宜。中国古今的木刻版画都刻木材的纵切面,称作木面木刻。西方有部分木刻要求刻得精细,则用质坚木材的横断面,称作木口木刻。麻胶版原是铺地板用的建筑材料。中国版画家较少采用麻胶版画。

创作版画

(中国)谭权书《蒙根其其格》刻凸版版画时所用的刻刀有各种大组的三角刀、圆口刀、平口刀和斜口刀等。大的圆口刀和平口刀则称凿,凿是在刀柄后加力敲击用的工具。至于刻木口木刻,则要用一种特制的实心钢条,造成各种不同形的刀锋。刻木口木刻多须借助放大镜进行。创作木刻以刀代笔,不似复制木刻那样照刻笔画的画稿,所以要讲究刀法,恰如书画讲究笔法一样。刻画和画画相反,是在黑地上刻出白线(或块),版画家应掌握这个特点来产生与笔画不同的木刻特色。而且用锋利的刀刻在质硬的木上,自然产生金石味,在木刻上则称作刀味与木味。木刻家善于运用和发挥木刻的特色,才能称得上是创作木刻版画。至于版画还必须经过印刷才算完成,而手印版画又有多种印刷技巧,成为版画家艺术创造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说来木刻的印刷有油印与水印之分。前者用油性油墨,后者用水性颜料;印水色比印油色难。套色木刻亦然。

传统的中国水印套色法已有 300余年的历史。明末胡正言发明□版,是传统水印套色法的开端。现代创作木刻的水印套色法与传统不同,不再用□版,而将各种色版刻在几个同样大小的版上,每版各刻上一个相同的套色标记,然后对标记逐版套印。这种作法可使版画家心中有掌握全局(整个画面),布置色版和创造套印最后效果的分寸。所以版画家设计套版时需要考虑到套印的一切条件,而不能分别只看到一块块的版。印刷时须选用较好的有吸水性的手造纸。先将纸用水潮湿,这要由版画家靠自己的经验去掌握,水分过多与过干都不好。纸潮湿至何种程度,往往直接影响印出的效果。颜色可用透明的与不透明的,又可由于用色的厚薄而加减其透明度。至于一色可在一个版上印成浓淡的变化,又可两色叠印产生第3种色,变化十分丰富。

水印木刻

(中国)罗剑钊《山巅风云》采用其他材料作版来刻成凸版版画,其基本方法与木刻同,只是刻石及砖时,多用凿作辅助工具,而除木版外其他材料都不能用水印法。

凹版版画

凹版与凸版相反,是在版平面上刻出凹线,滚上油墨时,即可印出黑地白线的图像。磨光的金属版面不吸收油墨。铜版版画的油墨可用布轻轻擦光,但如果版面有被刻破的痕迹,油墨便会留在那里。现代凹版版画的版材,主要是铜和锌,亦有时用铁或钢,其刻制方法有:

①线刻法,一种最古老的凹版雕刻法,用实心尖刀,在铜版面上刻线。刻出的线明快而锋锐。版面可以刻得十分精致。以前的钞票便是用此法雕版印刷的,现在的邮票仍有少数采用此法刻制。

②干刻法,用针直接刻铜版面,刻出的线与线刻法不同。针尖只刻破版面,线条旁边留有铜刺,因此在版面上墨时,铜屑内亦含有墨,印出后线沿带有茸毛似的淡墨,视觉效果柔和美观。

③腐蚀法,在铜、锌、钢等可以被酸素腐蚀的材料版面上涂满防腐剂,防腐剂的主要成分是沥青、松香和蜂蜡。然后用针在上面刻图像,针到之处,防腐剂被刮去,露出版面,最后把它浸在硝酸溶液里,露出的部分便被腐蚀。由于腐蚀的时间长短和硝酸溶液的浓度不同,腐蚀出来的线条有深浅粗细之别。腐蚀版画一般都是多次分层腐蚀的,故色调非常丰富,层次十分分明,是凹版版画最常用的制版法。

④美柔丁,制造美柔丁的版式须用摇凿。这是一种有锋锐密齿的圆口钢凿,用手握住摇动它,把版面全面刺伤,满布斑痕。滚墨印出是一片天鹅绒似的黑色。然后在上面用一把刮刀刮平被刺伤的(即满布铜刺的)版面,轻刮得深灰色,重刮得浅灰色,不刮得全黑色,反复刮光则成白色。

⑤浮雕法,让一部分版面深腐蚀,而且腐蚀的面积要大些,却不在上面滚墨直接放到凹版机上压印,纸面就显出浮雕式的无色花纹。这种方法一般只宜局部使用。

⑥飞尘法,飞尘腐蚀用来造成各种深浅的灰色表面。先须造好一个飞尘箱,箱内装有一把手摇风扇,然后将磨光的铜版放在箱内。箱内贮有大量松香粉,当关闭箱口摇动风扇时,松香粉便在箱内飞扬,并慢慢均匀地落在版面上。到作者认为适当的时候,将洒满松香粉的铜版取出,放在电炉上烤。经热,松香粉溶化,聚结成无数小点,冷却而凝结成一层薄膜。将此带有松香薄膜的铜版浸入硝酸溶液中腐蚀后,印出便是一片由斑点组成的灰色。灰色的深浅,看松香粉的粗细及薄膜的厚薄以及腐蚀时间的长短。作者便按其艺术构思处理飞尘法而获得所需的效果。

⑦软地法,把用沥青、松香、蜂蜡制成的防腐剂固定在版面上,形成一层硬质的薄膜,在防腐剂内加入适量的羊脂,薄膜便可软化。在版面滚上软地子后,上面覆上一张纸,用铅笔在纸背画画,画毕,揭开纸,有笔道的地方吸上软地子,版上便露出铜面来,其线条的性质完全与铅笔画的一样。亦可用一些实物如纺织物、网纹、叶子、纸团、线等压印在软地子上面,经腐蚀便可将实物的形象转印到纸上。

⑧照相法,先将感光液溶入防腐剂内,涂在版面,再取黑白分明的胶卷正片,紧贴在版面上,然后让它在强光灯下曝光,之后在特制的溶液中冲洗。这时地子上被胶卷黑色遮掩的部分逐渐溶化,露出版面,而感光的部分却被加固而描在版画上,然后即可进行正常的腐蚀。硝酸溶液只能腐蚀露出版面的地方,成深浅的黑色,留着地子的地方腐蚀不到,便是白色,照相便显现出来。

⑨套色法,在几块大小相同的铜版上面,用飞尘腐蚀法制成几块分色版。版画家按计划选定先印那块色版,后印那块色版。把版放在机上压印时,先将一张厚纸垫在铜版下面,并把这纸粘在机台上,印好后,小心取出铜版,垫纸仍留在机台上不动。这时在垫纸上面可以清楚地看出第一次压印时留下的痕迹,然后小心地将上好色的第2块版,嵌放在这个痕迹当中。这时第1次印上画的纸的边缘仍压在印刷机的上滚筒下面,只能揭开其离开滚筒的部分。然后将印上第1版的纸小心放下,覆在第2块版上,摇动滚筒,便能准确地套印上第2版。其余各版同。

平版版画

主要是石版画。石印术在19世纪中叶传入中国,那时只用以代替木刻,供印书之用。石版画的制作方法比较简单。所用的石版是一种质纯而细的石灰石,有无数毛细孔,故有吸水性。利用油与水互相排斥的道理,用油质的蜡笔在石版面上作画,画固定后,用抹布水湿版面,画上有蜡笔的地方拒水而能吸油墨,用油墨滚上,使有画处饱含墨色,便能在纸上印出画来。印完的石版可以磨光再用。磨版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砥石加水磨,使版面光滑如镜,称镜面版。一种加入金刚砂磨,使版面粗糙,如图画纸,称粗面版。由于作者的要求不同,可以选用粗细不同的金刚砂磨出粗细不同的版面应用。一般通用的320号金刚砂是最细的,80号的是最粗的。制版法有3种:

①药墨棒画法,药墨棒适宜在粗面石版上作画,亦可用在玻璃、金属、陶瓷上画纸的特种铝笔来代替药墨棒。用时完全和在纸上画画一样。

②毛笔画法,将药墨棒改变成可溶在水中的墨汁,用毛笔蘸着在镜面版上作画,也完全和在纸上画画一样。

③复写法,准备一种特制的复写纸,用药墨棒或毛笔蘸药墨汁在上面作画,然后反贴在石版面上,用水溶化复写纸上的粘膜,使画粘在石版上便得。石版画的各种制做法,在画完后都要经过稀硝酸的腐蚀和涂胶封版,使药墨固着在版面上。印时先抹湿版面,再滚上油墨,然后覆上纸,通过石印机印出。套色石版画在版面上作好标记逐版分别套印。

独幅版画

亦属平版版画。制作方法简单。在玻璃(或石)版面上用稀油彩或水粉色作画,未干时即覆上纸,用手掌在纸背压印即成。只能印出一张,故称独幅版画。

孔版版画

在纸版或铁皮上将一个号码刻透,压在货箱面上,再在背面刷颜色,号码即能被印上去。这便是孔版。现在通用的誊写版印刷机也是孔版。版画上的孔版主要是丝网版画。丝网版画的材料主要是尼龙网纱。最初采用丝绢,故称丝网。有3种制作法:

①切刻法,先以纸或塑料作载体,然后在上面涂虫胶,反复涂4~5层,干后用力照画稿切刻这层胶膜,完成后,紧贴在网纱的承印面上,用电熨斗垫布在网纱的刮印面上烙烫一下,使胶膜软化而粘附在网纱上,揭开作好载体的纸或塑料,一个孔版便 留在网纱上。切刻法不能刻得太细,但有剪纸及木刻的味道,亦常得版画家所用。

②描画法,用阿拉伯胶液在网纱将刮印面上作画,待干,涂上虫胶,然后用温水洗网纱。阿拉伯胶被溶化,那里的网纱便透明。亦可用石印药墨棒代替阿拉伯胶液作画,涂上虫胶后,用汽油洗网纱。

③感光法,把感光液涂在网纱上,在暗房中干透后,把画好的画稿紧贴于网纱下面,移至曝光台上曝光,
之后经过冲洗即成。

丝网版画

丝网版画的印刷法是将制好孔版的网纱承印面(即网纱朝下的面)与纸贴近,然后在其刮印面(即网纱向上的面)上倾倒液态颜料,再用刮板将颜料刮过去,颜料透过有孔的地方便印在下面的纸上成画。刮板是用一条方平橡胶镶上木把手。印丝网版画的颜料有专制的油质与水性两类,看印在什么物质上而选用。丝网技术在轻工业部门应用甚广,纺织品、玻璃器、 皮革、陶瓷、 塑料等用品上的花纹,许多都是用丝网印的。用于印丝网版画的颜料,为了方便,油质的可用松节油调稀油画颜料即可。水性的用水粉颜料、丙烯颜料均可。印完的尼龙网可用苛性钠将上面的胶膜洗净再用。版画家用的尼龙网以每平方厘米29目的为宜。太细,网目易被堵塞;太粗,图像不够精致。现代的版画家为了探索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有时在一幅版画内,按内容需要,同时混用各种类型的版画方法,这种版画称作综合版画。例如黑色主版用木刻或铜版画印,套色部分用彩色水印,而另一部分用照相丝网版印等。现代创作版画的形式丰富多彩,不能用原有的分类作为框框来限制它的发展。

综合版版画

综合版画的制作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将各种天然或人工的材料组合在-个版面上,图型上要有凹凸,有凸凹就有造型.然后在版面上涂布-层漆膜,经过涂布漆膜的版面就可以用来印画了,只要在其上涂上油墨并用软布将凸起处的油墨擦去,而凹陷处则留有油墨,然后将浸过水的纸放到版面上,用蚀刻印刷机印刷,印出来的作品就是综合版画作品.英文名称为:"Collagraph".
另-种方式是将铜版.木版.石版.丝网版的不同技法综合运用在一件作品上,也称之为综合版.

⑺ 影响了中国版画的国外艺术家是谁

影响了中国版画的国外艺术家其实有很多的,因为那些国外的艺术家,比如说防高啊之类的,他们的艺术对中国都是有影响的。

⑻ 求高手列举几位国内外搞木刻画、版画、浮雕的艺术家

阿鸽(-)彝族196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现任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作品曾入选第二(获铜奖)、六、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八(获优秀奖)、十四届(获银奖)全国版画展。
阿兴(1944-)汉族现任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编审,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入选第五、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六、七、九届全国版画展。
陈九如,1955年生于天津。1982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工艺系,获学士学位。1982--1987年在天津新蕾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任美编室副主任。1987年考入天津美术学院版画系读研究生,1990年毕业并获硕士学位。现任天津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常务理事,画作曾参加国际性、全国性各类画展,曾获"中国版画版种大展"和"全国第五届三版展"两展金奖,"全国第十二届版画展"银奖。出版个人画集《陈九如水彩人体画选》。
陈海燕(1955-)汉族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任教。作品曾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版画展(获铜奖)、1985年中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获三等奖)。
代大权,男,1954年生于北京。1982年西安美术学院版画专业本科毕业。1989年硕士研究生毕业。1982--1997年任教于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专业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全国版画家协会理事。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及国内展览并收藏。曾获全国版画展览金牌奖、铜牌奖、中国艺术大展银牌奖等多项国家一级奖项。设计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徽及吉祥物,组织全国三版展、中国厚土版画院等大型活动。担任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版画年会展、全国铜版画、石版画、丝网版画评委。
顾志军(1961-)汉族1979年入苏州市桃花坞木刻年画社,1995年到中央美术学院进修。现任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版画家协会理事、苏州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江苏省版画院画师。作品曾入选第十三届(获银奖)、十四(获铜奖)届全国版画展,第四、六届全国铜版、石版、丝网版画展
姜陆,男,1951年生于天津。1976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1981年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学习。1992年至1993年在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学习。现为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版画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作品曾多次入选全国美术展览并获奖。多幅作品曾在日本、美国、意大利、比利时、韩国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并被收藏。
雷务武(1953-)汉族1982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版画专业。现任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副教授,广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常务理事。作品曾入选第十至十四届全国版画展。
李帆,男,1966年生于北京。199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并留校任教,199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班,当选为中国版画家协会副秘书长、理事。1993年作品《盖新窑》参加日本高知第二回国际版画展。1995年作品参加美国波特兰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中国现代版画展。1997年在法国夏玛利尔市现代艺术博物馆及圣布里厄美术馆举办个人版画作品展。1995年作品获第十二届全国版画展银奖,1996年作品获廖修平版画基金奖。作品分别被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炎黄艺术馆、深圳美术馆、德国路德维希博物馆、法国夏玛利尔市现代艺术博物馆收藏。
李晓林,男,1961年出生。1984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进修班。199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现在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97级硕士生班学习。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山西版画学会会长。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展览及国外展览,并为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台湾台北市立美术馆、黄河博物馆、深圳美术馆、鲁迅博物馆、中国展览交流中心、江苏美术馆、北京美协收藏。作品曾获第六、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奖,全国第八届版画展优秀奖、全国第十届至第十三届版画展览铜奖和银奖,全国青年版画大展创作奖,台湾第七届国际版画及素描双年展铜奖,全国第六届三版画展"廖修平奖"。
李彦鹏,男,1958年生于河北。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现在河北省群众艺术馆美术室工作,研究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术展及国外展,曾获第九届、十三届全国版画展览优秀创作奖、银牌奖,第八届全国美术大展奖等。有作品被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收藏。
李成忠(1945年~)现为云南曲靖画院院长,二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李一凡(1953-)回族1978年就读于吉林艺术学院美术系版画专业,1983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进修班。现任吉林艺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常务理事、吉林省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作品曾入选第七、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七、十二、十三、十四届全国版画展。
梁越(1962-)汉族198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现任河南省书画院创作研究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河南省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作品曾入选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十一至十三届全国版画展,第三至六届全国铜版、石版、丝网版版画展。
刘春杰(1965-)汉族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1989-1991年进修于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现任黑龙江《农垦日报》美术部副主任、二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美术家协会理事、黑龙江省画院特聘画家、北大荒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曾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十、十二、十三、十四届全国版画展。
刘晓华(1956-)汉族199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大专班。现任宁夏书画院专业创作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入选第六、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版画展。
隆超,浙江乐清人。毕业于上海美专西画系。1947年参加浙南游击纵队,从事宣传工作。1950年调入浙江美院,在中央美院华东分院、浙江美术学院两个时期内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和教务处长等职。为中国版协理事、浙江文联委员。三十年代末从事木刻运动。他的版画以江南生活为基调,以革命现实主义走向,以强烈的黑白为语言,五十年代初已形成个人独特风格。晚年以来,作品在思想内涵、艺术技巧、形式语言诸方面益见深刻、多样和新颖。创作态度严肃,勤奋执着,即使遭到癌症的折磨,也从未搁笔。一生有黑白木刻创作400余幅。有《张怀江画集》问世。
纳日松(1942-)蒙古族1963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学院艺术系。现任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主任、教授,内蒙古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作品曾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
潘文斌(1948-)汉族现任山东省美术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山东省版画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曾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七、十三届全国版画展。
其加达瓦(1946-)藏族1959-1964年在四川美术学院民族班学习,1965-1966年在四川美术学院进修版画。现任四川省美术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理事。作品曾入选第五、六、七、八届(获优秀奖)全国美术作品展,第七、八、九、十一、十二届全国版画展。
宋光智,男,1970年出生。1988年毕业于广州美院附中。1992年毕业于广州美院版画系,并获学士学位,同时留校任教。现为广州美院版画系教师,石版画教研室主任。作品曾参加第十、十三届全国版画展,第四、五、六届全国三版展,北京--台北当代版画展,作品《蛋》参加第三届全国高校版画年会展,并获年会奖。素描作品曾获广州美院第一、第四届素描大展优秀作品奖,素描作品两次参加中国当代素描艺术展。作品曾在多种专业报纸、杂志发表。
万腾卿(1942-)汉族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现任安徽师范大学副教授。作品曾入选第六、七届(获铜奖)全国美术作品展,第八、九(获优秀奖)、十、十四届全国版画展。
万兴泉(1957-)汉族1985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并留校任教。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辽宁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作品曾入选第九、十一届全国版画展,第三、五、六届(获优秀奖)全国铜版、石版、丝网版画展。
王公懿,女,1946年生于中国天津。1980年毕业于杭州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研究生班。1992年受法国埃克斯美元及里昂ALMA版画工作室邀请赴法进修并享受法国外交部奖学金。曾在法国ALMA画廊、L'ENPARGATER艺术中心、埃克斯市左拉画廊、摩洛哥法国文化中心、巴黎"中国之家"、美国尤金市白莲画廊举办个人展览。1980年作品获中国第二届青年美展大奖,浙江省第二届青年美展大奖。1991年作品获第四届三版展大奖。
王成城(1947-)汉族毕业于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现任上海捷星广告艺术装潢有限公司工艺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版画会副秘书长、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入选第六、七(获铜奖)、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七、十(获铜奖)、十一(获铜奖)、十二、十三届全国版画展。
王琼,1940年2月生于长沙市,祖籍江西。1959年考入湖南艺术学院美术系学习,1980年入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深造,师从版画大师李桦先生。其间军旅生涯十多个春秋,任部队美术创作员。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湖南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长沙大学艺术工程系客座教授,现任湖南书画研究院专业画家、二级美术师。
魏玉新,陕西省西乡县人,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协会员、中国"神剑"艺术学会西北地区美协副会长。汉中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汉中航空报》美编。专注于丝网版画创作,以大自然为审美主体。认为"万物有灵"。在画中追寻人与自然的和谐。近年来有十余幅作品参加国内外画展,多次在全国、省级画展中获奖,作品被《神州版画博物馆》等众多国家博物馆收藏。近年来在《中国版画》、《中国美术报》、《美术界》、《美术大观》等专业报刊频频发表作品,《新闻出版报》、《中国航空报》、《陕西工人报》等均有专文介绍。作品《向日葵》、《朱鹮》入选中国第一张专业美术光盘《当代中国美术家》。
乌恩琪(1953-)蒙古族1975年毕业于哲里木盟师范学校、1982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进修。现任《哲里木报》社美术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哲里木盟美术家协会主席。作品曾入选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九、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届全国版画展。
吴地林(1949-)汉族1989年毕业于海南大学艺术学院。现任海口画院画师、海南农垦报主任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海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作品曾入选第七、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第十一、十四届全国版画展。
向思楼(1956-)汉族1976-1979年在西南师范学院美术系专科班学习,1988-1989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进修,1992-1994年在西南师范美术系本科班学习。现任四川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美术系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入选第十、十一(获铜奖)、十三、十四届(获铜奖)全国版画展,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获优秀作品奖)。
许钦松,男,1952年生,广东澄海县人1975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1979年调入广东画院任专业画家至今1992年起被评聘为国家一级美术师和终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画院副院长大量作品参加全国美展、全国版画展、国际版画展省美展及各种类型全国性大展连续参加第六届至第十四全国版画展曾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银牌奖1992年日本·中国版画奖励会金奖'91中国西湖美术节银奖(版画最高奖)第十届全国版画展铜奖广东省第四届鲁迅文艺奖等十多项大奖作品由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江苏美术馆、广州美术馆、深圳美术馆中国版协、美国驻华大使馆、澳大利亚佩斯艺术博物馆、日本国际版画艺术博物馆、泰国钦赐淡浮院等机构所收藏先后在香港、澳门、广州、日本、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个人画展和联展1998年12月在广东美术馆举办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联等单位主办的《跨世纪之星--许钦松版画展》已出版《许钦松山水画集》、《许钦松自传体文集》、《许钦松版画集》等多种画集和著作
应天齐:1949年出生于江苏镇江,当代著名版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第十届全国版画展"评委,现供职于安徽芜湖书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曾就学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多年致力于版画创作和理论研究,独创"应氏水印版画技法"将西方铜版、石版和拼版综合版画技法结合到中国传统水印版画技法中,从而形成新的水印版画艺术风格。其代表作大型水印版画"西递村系列"获中国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颁发的六项大奖,以及日本-中国版画奖励会金牌奖。并以此为专题在海内外举办九次个人画展,中央电视台播出专题记录片《告别西递》。出版有《应天齐水印版画技法》、《应天齐西递村系列艺术作品》,安徽黔县于1995年建成"应天齐西递村艺术馆"将"西递村系列"全部作品在西递村永久陈列。
张桂林,男,1951年生于北京,197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丝网版画工作室主任。作品曾入选台北、摩纳哥、意大利、加拿大、美国、保加利亚、英国、法国、印度等地国际美展。曾获全国十二届版画铜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三十五周年美展二等奖和北京版画双年展优秀作品奖。曾于1990年在北京举办个展;1992年在西班牙马德里举办个展;1996年在北京和广西桂林举办个展;作品曾被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英国大英博物馆、德国路德维希博物馆收藏。
张国士,四川成都人。毕业于四川美专西画系。历任教员、记者、编辑,并从事木刻运动,成绩卓著。1949年到国立艺专任副教授。1954年负责创办版画系,任系主任教授,曾任中国美协理事、美协浙江分会副主席等职。为人正直、谦逊,严于律己,宽厚待人,工作极端热情负责,教育循循善诱,受到师生的赞颂。擅长木刻,最初学习苏联木刻,后受珂罗惠支影响,最后又强调向传统艺术学习。他的作品早期多反映劳苦大众的生活,充满对劳动者的同情和对旧社会的抨击;建国以后,多反映新社会的气象和劳动人民的喜悦感情。代表作品有《人市》、《枪米》、《擦皮鞋的孩子》、《送饭到田间》、《西泠桥》等。画集有《张漾兮木刻选集》。
周胜华,男,1949年生,祖籍河北。1991年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1983年曾进修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现任黑龙江省级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性展览及国外展览。并为中国美术馆、鲁迅纪念馆、深圳美术馆、北京美协、中央美院陈列馆及许多省级美术馆、博物馆收藏。国外一些博物馆及收藏家曾多次收藏。曾获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会银牌奖,第八届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优秀奖,第十届全国版画作品展金牌奖,第十二、十三届全国版画作品展铜牌奖。是中国版画家协会常务理事。
周至禹,男,1957年生于山西,1982年中央美院毕业获学士学位。1988年中央美院研究生班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为设计系副教授,平面教研室主任。作品参加多次全国性美展、版画展及国外展览,并为中国美术馆、中央美院美术馆、大英博物馆、日本神奈川县美术馆、澳大利亚维多利亚艺术学院等艺术机构、学院以及国内外收藏家收藏。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

⑼ 列举国外著名木版画家,时代不限,最好是德国表现主义之后的!!~

阿尔布雷特·丢勒(Albrecht Durer,1471-1528) ,德国画家、版画家及木版画设计家。少年时曾追随父亲习艺,他对绘画表现出特殊的才能,13岁时就能逼真的画自己的肖像,19岁时为父亲所画的肖像已充分显示他成熟的素描功力,可与达·芬奇遥相呼应。后来在画家沃格穆特(Michaaeel Wolgemut)处工作三年。沃格穆特的大工作坊也为丢勒的教父、印刷商兼出版家安东·柯贝尔格(Anton Koberger)制作木刻插画。在当时,这家最大的厂子,对丢勒产生了很大影响,他在儿童时代初次接触到铜技巧,这个经久不灭的印象,对他后来在版画艺术方面创造性地发挥起了决定作用。师满后,年轻的画家走出画室沿着莱茵河游历德国主要工业城市,到过法兰克福,访问过科隆和巴赛尔。4年间的旅行学习考察对画家的世界观形成和艺术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23岁的丢勒已是一位有影响的艺术家,在这一年里,他与故乡的一位音乐家的女儿阿格列萨·弗湟伊结了婚,此后丢勒作为首饰匠和画家开始了独立工作。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