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药材
A. 云南有哪些著名珍贵药材
1.云南白药:云南白药最初取名“百宝丹”,后称为“云南白药”,自研制以来,治病回疗伤,效果显著,畅答销国内外,被誉为疗伤圣药。
2.天麻:天麻,也叫赤箭、定风草等名,是著名的中药材。云南省是天麻的主要生产地之一,相关的产品畅销国内外。
3.三七:云南是有名的三七产地。三七因枝分三枝,叶为七片,故称为三七,又名田七,是名贵的中药材。挑选三七要注意,个大体重,坚实,外表牛角色,内呈菊花心的块根为上品。
4.松茸:松茸食味佳美,而且还有医药价值。松茸以菌菇体肥大,肉质洁白细嫩,有浓郁的特殊香味为上品,用松茸制出的菜肴,鲜甜芳香,别具风味。目前松茸主要产自丽江地区、迪庆州、大理州和楚雄州等地。
5.冬虫夏草:冬虫夏草是与人参、鹿茸齐名的名贵药材。虫草含有虫草酸、维生素B12、脂肪、蛋白等。除了药用外还是名贵的滋补品。年老体弱、病后体虚及平常食用都能强身健体。
B.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的书(关于中医的)
1、《难经》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又称《八十一难》,是中医现存较早的经典著作。关于《难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其成书不晚于东汉,内容可能与秦越人(扁鹊)有一定关系。
《难经》之“难”字,有“问难”或“疑难”之义。全书共八十一难,采用问答方式,探讨和论述了中医的一些理论问题,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机、营卫、腧穴、针刺、病证等方面。
2、《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时珍(东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此书采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序例相当于总论,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
卷“历代诸家本草”,介绍明以前主要本草41种。次辑录明代以前有关药物气味阴阳、五味宜忌、标本阴阳、升降浮沉、补泻、引经报使、各种用药禁忌等论述,其中又以金元诸家之论居多。
卷3~4为“百病主治药”,沿用《证类本草》“诸病通用药”旧例,以病原为纲罗列主治药名及主要功效,相当于一部临证用药手册。
3、《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4、《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作者是张仲景,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2003年非典期间,该书和张仲景便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在纸张尚未大量使用,印刷术还没有发明的年代,这本书很可能写在竹简上。
5、《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C. 目前全国著名的中药材市场有哪些
亳州,安国,玉林,成都,都是大的药材市场。你们那没有大的市场。
D. 有哪些中药材
晋南适合开春种植的品种很多,生地、丹参、防风、柴胡、黄芩、、、、、要根据自己的立地条件选择,不能一概而论
适合东部山区种植的药材,一是人参、西洋参,是北方主产的著名中药材,目前价格稳步回升,可进行种植,如果栽苗需要种植2~3年才能收获,用种子繁殖则要4~6年才能收获,投入较大。需要搭棚栽培;二是北五味子,是制药和酿酒的优质原料,近年要求量增加,价格大幅度提高。虽然近年在北方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由于很多农民没有很好地掌握其种植技术,产量增加与面积增加不成比例,预计近5年内不会出现饱和现象,但价格会有所下降,但在其盛产年龄(5~15年)期间,每年每亩生产利润仍可达到玉米的3倍以上。移栽苗生长2年开始初步挂果,4年后进入成果期,如果修剪得当,盛果期持续15年左右。需要搭架栽培;三是刺五加,目前人们多用其嫩芽为主产品,是优质山野菜。近年售价在20元/千克,一般可达到亩产1000千克,亩产值2万元左右。种植2年开始产出;四是龙胆草,目前市场价格较好,达70元/千克左右,种植2~3年收获,年均亩产值可达7000元以上。第一年育苗需要搭棚栽培;五是细辛,应注意现在药典规定,只要其根入药,市场价格为45元/千克左右,年均亩产值可达4000元以上。种植4~5年收获,需要搭棚栽培。
适合中部及东部山区栽培的药材,一是柴胡,目前市场价格28元/千克,年均亩产值可达1400元以上。种植1~2年收获,以种植2年收获为主。种子萌发较慢,30天后才能出苗;二是桔梗,目前市场价格鲜品2~2.5元/千克,干品12元/千克,年均亩产值可达1500元以上。种植2~3年收获;三是薏米,目前市场价格:优级米10~11元/千克,年均亩产值可达700元以上。种植当年收获。适宜在潮湿、低洼地种植,产量高;四是月见草(山芝麻),目前市场价格10元/千克,年均亩产值可达600元以上。种植1~2年收获。不挑地,但盐碱地上生产不良。
适合西部干旱、沙性大的地区栽培的药材,一是防风,目前市场价格60元/千克,年均亩产值可达6000元以上。种植2~3年收获;二是甘草,目前市场价格12元/千克,年均亩产值可达3000元以上。种植2~4年收获;三是黄芪,目前市场价格10元/千克,年均亩产值可达2000元以上。种植2~3年收获。
应当注意的是,各农户必须根据自己所在地区,土壤及各种生态条件选择种植的品种,并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目前有人推荐一些非地产药材,如山药、地黄、板蓝根等。种植这些药材除非有订单,否则不宜种植。此外,产地价格与市场价格有较大差距。
E. 较为著名的中药有哪几种
中药品种繁多,以下是几种较为著名的中药:①黄芪:可利尿强心、降血压等;
②人内参:可促进新陈代容谢、兴奋神经中枢、降血糖等;
③地黄:可清火生津、凉血止血等;
④白术:可健脾益气、利尿、安胎等;
⑤甘草:可补气、解毒、消炎等;
⑥茯苓:可健脾安神、利尿等;
⑦黄连:可治高热烦躁、呕吐泄泻等;
⑧当归:可治血虚、痛经、风湿、跌打损伤等;
⑨芍药:可治闭经、跌打损伤等;
⑩五味子:可治肺虚咳喘、盗汗遗精等。
F. 中国比较出名的药材城市是哪个
我国四大药都,安徽亳州、河北安国,江西樟树,河南禹州。
安徽亳州
位于安徽省西北部的亳州,有“中华药都”之称。是汉代著名医学家华佗的故乡,由于一代名医的影响,带动了亳州医药的发展,到明、清时期亳州就是全国四大药都之一,清末,亳州已经成了药商云集,药栈林立,药号巨头密布,经销中药材两千多种的中药“药都”。不难看出到清末亳州的药市已很繁荣。亳州的中药材种植亦是比较广泛的,清代文学家刘开有诗云:“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可见,在当时特定的条件下,医药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以种植中草药为主,药业的发展,促进了药材业的发展。亳州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药材集散地,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近年来,药材已成为亳州四大经济支柱之一,建成“中国药材第一市”。
亳州自古就有“药都”之称,是全国闻名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在中国《药典》上冠以“亳”字的就有“亳芍”、“亳菊”、“亳桑皮”、“亳花粉”四种,其中白芍占全国总产量的60%。全市中药材种植已达400多个品种,共有800多个中药材种植专业村,8个中药材种植基地,药材种植面积65万亩。亳州市已经形成全国最大的中药饮片产业集群,并于2007年被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授予“中国中药饮片出口基地”。目前,全市共有中药材加工生产企业42家,其中39家通过GMP认证。亳州建有全国规模最大、设施最好、档次最高的“中国(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亳州中药产业正处在加快发展之中,形成了包括现代中药研发、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中药材提取物生产、中药保健品、中成药制造和综合配套服务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1995年,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同志为亳州欣然命笔:“华佗故里,药材之乡”。
河北安国
安国药业源远流长。安国市古称祁州,中药材交易已有千年历史,始于北宋,盛于明清。传统的中药材加工技艺精湛,曾以“祁州四绝”名扬天下,赢得了“草到安国方成药,药到祁州始生香”的美誉。安国中药文化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安国药市被列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国现代中药产业基地被列入科技部火炬计划。安国市现拥有中成药品种500多个,经营品种2000多个,辐射全国各地及欧美、东南亚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2年,安国中药材市场成交额预计超110亿元,吞吐量120万吨,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和出口基地,出口额占全省中药材出口总量的80%左右。
江西樟树
中国药都之一——樟树,樟树的药业源远流长,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药材集散地,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之誉。镇郊的阁皂山是一个天然药场,绵延200余里,草木丰茂,盛产各种药材,其中动、植物药材和矿物药材达百余种。早在东汉建安时期,道家张道陵、葛仙翁等即修炼于此。他们一面迷信说教驱邪,一面采药炼丹治病、传授炮制之法。后来葛氏之孙葛洪,总结行医经验,著成《肘后备急千金方》,流传于世。唐宋时期,樟树药业日益发达,采药卖药者日增,药铺、药材行、分庄逐步兴起,并向外省扩张。
明朝初年,这里建起一座三皇宫(即药王庙),每逢农历4月28日唐代名医孙思邈生日,就在庙侧设立交易场所,全国各路药商,多云集于此,进行贸易。明末清初,樟树中药铺已发展到200多家,同时,外省药商也来此设立药行,甚至还建有同乡会组织。这样渐渐变成了药材集散中心。至今境内仍有不少保存完好的炼丹井、洗药池、古寺、药庙等胜迹。樟树人采集、炮制中药材世代相传,掌握了许多秘传妙法,无论是炒、浸、泡、炙,还是烘、晒、切、藏,均有独到之处。优秀药工切的药片,“薄如纸,吹得起,断面齐,造型美”,色、香、形、味、效俱佳。樟树的药师、药工、药商走遍全国药材产地,采集、选购品质上乘的药材原料运回加工,使得樟树的药材品种齐全,质地精良。樟树因此成为全国中药材生产、加工、炮制和经营中心。“药都”的形成,除因其地理条件优越、水路交通发达之外,与其盛产药材,精于药材的种植、炮制、经销和保管,更是密不可分的。阁皂山有天然药材200多种,中外闻名的江枳壳、江枳实,就是当地特产之一。樟树本地,对药材质量的要求非常严格,药材必须纯净,饮片加工务其精细。如今历朝的“药王庙会”已发展成一年一度的全国药材交流大会。每年请柬一经发出,香港、新加坡以及全国各省、自治区、市的药界同仁蜂拥而来。届时的樟树,就成为药的世界、药的海洋。在药都东门外的宽阔坪场上,一片专门用以进行交易活动的富丽堂皇的建筑群拔地而起,总占地面积15000多平方米,可容纳万余人同时进行交易活动。
河南禹州
素有“中华药城”之称的河南禹州,也是中国医药发祥地之一。禹州具有悠久的中药材种植、采集、加工历史,以加工精良、遵古炮制著称于世。历史上就有“药不到禹州不香,医不见药王不妙”之说。自春秋战国以来,神医扁鹊、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等都曾在禹行医采药、著书立说。在他们的直接影响下,禹州的医药业也得到大的发展,从唐朝开始禹州的药市逐步形成,伴随着药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明朝时期,禹州就成为全国四大药材集散地之一。1996年,禹州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卫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定为全国十七个中药材专业市场,河南省唯一的国家定点药材专业市场。为进一步发展中药材市场,充分发挥禹州独特的药业优势,禹州市委决定在市药城路东侧、商贸大世界北侧新建一座占地300亩的禹州“中华药城”。该药城包括一个占地30亩,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的交易大厅,是一所大型现代化中医专业市场。
G. 东北有什么出名的药材
人参
五味子
细辛
这三个是道地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