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肖像画
Ⅰ 最有代表性的肖像画家有哪些
荷加斯之后,英国肖像画由于社会的需要迅速发展,取得了全面而蓬勃的发展。18世纪的英国绘画。可以说是肖像画的时代。在这个时期产生了一批肖像画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画家有雷诺兹、庚斯博罗和劳伦斯。
《西斯顿夫人》雷诺兹英国雷诺兹(1723年—1792年)是18世纪英国肖像画艺术的最杰出代表人物之一,被认为是英国绘画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他是英国美术家协会和皇家美术学院的创办人、皇家美术学院的第一任院长。他除了早期就接受《兰伯顿先生公子像》劳伦斯英国肖像画的训练外,到过意大利,还在那里逗留了三年,对意大利绘画艺术,特别是威尼斯画派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他的肖像画主要是以英国贵族和上层人物为主,画风写实并给人以庄重的感觉,建立了一种“宏伟风格”的肖像画传统。他的艺术、艺术观点最充分地表达了整个18世纪英国的美学观点。其代表作有《希斯菲德勋爵像》、《西斯顿夫人》、《伯爵夫人和女儿》等。
庚斯博罗(1727年—1788年)是18世纪中期杰出的肖像和风景画家。庚斯博罗与雷诺兹相比,更多才多艺,且具有广泛的艺术成就,富于独创性。庚斯博罗比雷诺兹只小4岁。他们两人由于个人经历、社会地位和性格的不同,在肖像画的艺术风格上也不相同,庚斯博罗不但是一个杰出的肖像画家也是一个杰出的风景画家。他前期的代表作《安德鲁斯夫妇》就是肖像画与风景画的结合,作为肖像画背景的风景是庚斯博罗的故乡萨福克郡的典型风光。他后期的代表作有《蓝衣少年》,这幅作品表明了画家更重视个人的探索和创新。因为就这一作品的色调而论。在当时是很新颖的,它以银灰色的调子画了一大片优美的风景作为人物的背景,把少年的蓝色衣服衬托得更加光辉夺目。
劳伦斯(1769年—1830年)是18世纪末期的英国肖像画家。他是个跨世纪的人物,是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英国最时髦的肖像画家,在欧洲享有盛誉。他的肖像画中的人物多是上流社会的人物,其中有不少是上流社会的妇女。他的肖像画的特点是笔触流畅,色彩绚丽,画面处理出色,代表作有《兰伯顿先生公子像》等。
Ⅱ 我国最著名的肖像画。
中国著名油画家徐唯辛是中国画得肖象最多的画家,他的众生系列和矿内工系列都是以肖像容进行叙事。以图证史已经是他的艺术符号了。
徐唯辛,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前执行院长、教授、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致公党人民大学支部主委、美国UC伯克利历史系访问学者。美国新泽西肯恩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1958年生于新疆乌鲁木齐市,1978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1985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1987年毕业,获硕士学位。
代表作《馕房》、《工棚》、《矿工肖像系列》、《历史中国众生相:1966—1976》等。
Ⅲ 世界著名的肖像画(图)
十分详细的参考资回料答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CA%C0%BD%E7%D6%F8%C3%FB%D0%A4%CF%F1&t=3
Ⅳ 著名的肖像画有哪些
中国古代帝王重抄臣大都袭留有肖像画,下面是一些比较著名的:
阎立本《步辇图》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李真《不空金刚像》
敦煌莫高窟130窟壁画《乐庭瓌供养像》
周文矩《重屏会棋图》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敦煌莫高窟100窟壁画《曹义金夫人供养像》
赵佶《听琴图》
佚名《睢阳五老像》
佚名《宋太宗像》
佚名《宋仁宗后像》
马远《孔子像》册页
马麟《道统十三赞图像》
佚名《陆贽像》
清代无款《娄东十老图》
胡淦《吴中七老图》群体肖像画作品
任预《达夫像》
任颐《沙山春像》
Ⅳ 世界上著名的人物肖像油画家有那些人啊,有没有资料或者画作图片
肖像画最NB的应该是17世纪荷兰的伦勃朗(Rambrandt),他在肖像画上的技法和境界无人能及。
同世纪西班牙的韦拉斯贵兹(Velazquez)在肖像画上造诣也颇高,十八世纪英国的肖像画也是可圈可点的,比如雷诺兹和庚斯博罗。19世纪俄国的列宾肖像技法也超群。
另外很多画家肖像画都画得很好,但是肖像并不是他们的主攻项目,所以他们不能称作肖像画家,比如十九世纪法国的大卫
Ⅵ 比较著名的中国当代肖像人物画家都有哪些
天龙山人简介
汲融古今通综艺 博采众长成大家
说起天龙山人,人们自然会想到山西太原的天龙山、江西全南的天龙山和贵州的天龙山,而这里所说的天龙山人则是因以石窟雕塑艺术文明的太原天龙山所起的。虽然与这些久负盛名、内涵丰富的名山没有因果关系,但还是从一些侧面反映了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共同点:博采众长。卓尔不群、名扬四海。
天龙山人,字世明,号福云,青少年时一直生活在起祖辈世居的辽宁省新民县。正是辽河下游地区那四季分明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成就了他是非分明,扶贫济弱的美德,干寒时间较长的冬季和经常侵袭的西比利亚冷空气塑造了他坚韧不拔、迎难而上的性格,清澈的辽河水和书香门第的渊博家学孕育了他才智的出众、思如泉涌的天赋,长期艰苦的野外实物观察确立了他对艺术求真、求美、求雅、求精的崇高目标,艰难曲折的海外求学历程培养了他坦然面对鲜花与掌声的大家气度,博采众长使他在中国的书画艺术中融入了从古今中外多个学派提炼的稀有元素,并在大大丰富祖国的书画艺术的同时,奠定了其世界级书画艺术大师的坚实基础。
天龙山人的书画不仅内容涉及甚广,且其丰硕的书法、篆刻、绘画作品无不造诣精深,使之成为深受国内外当代书画家赞誉的世界书画艺术大师,除被党和国家领导人收藏或作为礼品赠送外国领导人外,还被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联合国副秘书长托普赛尔、肯尼亚总统莫依、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柬埔寨总理洪森和美国(白宫)、日本、印度、泰国、朝鲜等国及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的知名人士和重要机构收藏,无怪于国家领导人称之为“神笔”。
Ⅶ 世界著名肖像油画欣赏
在滚滚流动的艺术潮流中,肖像画作为人物画中独具风味的一种形式而流传下来。在国内外众多著名画家的笔触下,更是涌现出不少杰出作品,令世界眼前一亮。接下来,就有小编带大家走入艺术的殿堂,欣赏欣赏世界级的著名肖像油画吧!
蒙娜丽莎-达芬奇
说到肖像画,大家脑海以一定会不由自主地出现《蒙娜丽莎》,这是一幅享誉世界的名画,也是达芬奇的辉煌艺术成就之一。在画中,一位有产阶级妇女形象被塑造得惟妙惟肖,她姿态端庄优雅,笑容温柔微妙,尤其是她奇妙妩媚的神韵,使人物的魅力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蒙娜丽莎背景中消失的蓝天、她嘴角神秘莫测的微笑与她不见的眉毛更是为这幅画蒙上一了层神秘的面纱,至今仍被许多艺术家不断地考证着。
珍珠女郎-柯罗
这幅油画作品在世界名画中位列第七,是一副用色优美的肖像油画。画中的年轻模特身着意大利的民间服饰,面部没有微笑的表情,仿佛是凝视、沉思这什么。在她美丽的头发上,戴着用树叶编成的花环,而在阳光下,树叶的阴影投影在她的额间,仿佛是一颗镶嵌着的光泽饱满的珍珠。柯罗在人物画上的风格一向以和谐完整著称,这幅画更是以此营造了一种清新却又浓郁的氛围。而“影子”与“珍珠”的错觉,则体现了对错觉的沉思、对真理性的判断。
割掉耳朵后的自画像-梵高
梵高是印象派的著名代表艺术家之一,他的画风中融合了东西方的艺术画法与浓烈的个人气质,画风具有鲜明的特色。割掉耳朵后的自画像这幅画创作于1888年的二月,正值梵高割耳朵一个多月后,此时梵高正处于阿尔勒的精神状态。画中的人像有着高高的前额,一个挺挺的鹰勾鼻,但他的双颊下陷,颧骨突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梵高的这一幅自画像,是他自身性格的映射于剖析,毫不掩饰地展现出了他性格中与众不同的一面。
惟妙惟肖的肖像画不仅刻画出了生动的人物,更代表了艺术家当时的艺术风格与创作状态。小编在上文中所介绍的三幅名画就是很好的例子。闲暇之余,大家可以多多欣赏名家的画作,陶冶自己的情操,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
Ⅷ 著名肖像画
这问题有点难,难就难在提的太简单。
说说油画肖像画吧:
比较早,比较好的是出于尼德兰,今内天主要是荷兰容一带。
代表人物有凡.埃克。代表作是《阿尔诺非尼夫妇像》。
伦博朗,代表作是他晚期的许多自画像。
还有维米尔的《带珍珠项链女孩》的肖像(此画还有一部同名电影)。
文艺复兴时的意大利,油画开始代替了壁画,人物肖像的代表是:
列奥纳多.达. 芬奇的《蒙娜丽莎》
拉菲尔的圣母像等。
文艺复兴德国的有:
丢勒、荷尔拜因等人也画过许多优秀的肖像画。
反正比较单一刻画人物的画都可以叫成“肖像画”。
法国学院派的可以看看安格尔的肖像画。印象派的可以看看德加的、雷诺阿的、塞尚的、梵高的肖像画。俄罗斯的可以看列宾的,美国早期移民的可以看萨金特的。
现代派就不多说了,毕加索等都画过肖像画,说多了像是臭显自己的美术史知识。
中国的么?近代任伯年画了不少,徐悲鸿画的《箫声》是他留法期间画的前妻,靳尚谊画的许多肖像,朝戈画的《敏感者 》都不错。
以上的都可以在网上查到。就不一一贴图了。
Ⅸ 世界著名的肖像画有那些,男性的
反正不是我也不是你!
Ⅹ 求一些著名肖像画的资料啊!
你是不是认为蒙娜丽莎和她的微笑的曝光率已经够高了?那就等着看2003年卢浮宫庆祝这个老姑娘的500岁生日吧,届时低劣的蒙娜丽莎纪念品将像雪崩一样淹没每个大街小巷。
唐纳德·萨松对这幅世界名画已经了如指掌,他举出了一些统计数字,如明信片销售等,来量化《蒙娜丽莎》的显赫名声。不过真正去卢浮宫见过这幅画的人就不需要了。倘若你奋力拨开一重又一重举着相机的家伙,挤到前面,隔着几英寸厚的防弹玻璃,看到了那幅
小画,那种感受绝对比任何统计数字都有说服力。这位丰满的家庭主妇来自16世纪的佛罗伦萨,大概叫丽莎·杰拉迪尼,萨松在本书中叙述了她成名的过程,并深刻剖析了其中的原因。
当然,使《蒙娜丽莎》成为世界名画的原因有很多。发生在她身上的一些事情,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使她越来越出名。达·芬奇当时画了几幅同类作品,主角都是神秘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而从现代艺术的眼光来看,《蒙娜丽莎》可能是其中最差的一幅。卢浮宫里有一位默默无闻的美人,叫《米兰法庭上的女子》,她的容貌绝对比脸似花栗鼠、没有眉毛的蒙娜丽莎讨人喜欢。在收藏于另一处的达·芬奇作品《抱貂女郎》中,被遮盖的胸部所充满的暗示意味也许更能吸引现在某些人的肮脏念头。萨松提出的一个令人信服的重要论点是,在《蒙娜丽莎》成为世界名画的过程中,巴黎,尤其是卢浮宫扮演了重要角色。
丽莎在150年前才开始出名,而在此之前,779号只是卢浮宫众多藏品中的一幅,直至后来的两个关键性事件对她产生了重大影响。首先是大众对达·芬奇天才的疯狂崇拜。到了19世纪初,人们才正确地认识到,作为艺术家而言,拉菲尔和米开朗基罗更具重要性,他们更高产,也更有影响力。达·芬奇涉猎广泛,但收获不多。他是一个梦想家,优柔寡断,浮躁多变。他的画总是从墙上掉下来,因为他从未清楚地考虑过画框的材质。他的科学实验一无所终。这些曾经为他带来负面评价。但随着这幅浪漫主义时期作品的产生,成功或是失败都退到了一边。事实上,萨松嘲讽道,达·芬奇“在技术上应受到质疑”。但在浪漫主义者的想象中,他的一切,包括他的失败,都被神化了。他的一幅作品中,画中人长着一脸非常引人注目的大胡子,看上去很像上帝,很多人都说,那其实是他自己。
萨松的书中有几章写得非常精妙,谈到了使《蒙娜丽莎》成名的第二个原因:蒙娜丽莎被奉为荡妇的象征。19世纪中期的巴黎是世界艺术的中心。各种各样不得志的男性作家疯狂地迷恋上幻想中的荡妇:她诱人堕落,但又如此难以抗拒。她就是现代的夏娃。萨松并未解释为什么这些自称厌恶女性的人,这些戈蒂耶、米切利茨们是如何形成这种荒谬的嗜好的。我们需要一个心理医生从那个时代中为我们找到答案。但本书引用了许多法国19世纪中叶的文献,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蒙娜丽莎是如何成为这种荡妇的象征的。
看这本书之前,我还想不到,在颂扬蒙娜丽莎的话中,最出名的一句竟然如此缺乏创意。这是沃特·佩特在文艺复兴时期所说的:“她比她周围的石头还要老”。他的抑扬顿挫,他的叹息,他对作品的理解,全都是从法国人那里偷来的。丽莎·杰拉迪尼,这个来自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家庭主妇,被19世纪男人的猥琐想象乔装改扮之后,成为了闻名世界的荡妇,永远微笑着,看着男人们堕落下去。
剩下的只是发生在她身上的一些趣事。1911年8月,《蒙娜丽莎》失窃,这个话题占据欧洲报纸的头条达数周之久。两年后当她在意大利重新出现时,又一次上了头条。蒙娜丽莎进入了我们的流行文化,从哑巴报纸、傻乎乎的明信片,到搞笑的卡通,无所不在,而且今后还将进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