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三农
❶ 中国的三农专家有哪些
李昌平是第一个提出三农问题的,还有温铁军、何慧丽、刘老石都是三农专家。
李昌平,男,汉族,1963年4月生于湖北省监利县。先后就读于湖北省机电学校,华中农业大学农经学院,中南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先后四次担任乡镇党委书记、县农村工作部副部长等职,2000年3月,致信朱镕基总理,反映当地面临的突出问题。此信引起中央对三农问题的关注。10月,首次公开在国内媒体呼吁:给农民以同等国民待遇;12月当选《南方周末》2000年年度人物。后辞去职务,任《中国改革》、《改革内参》记者、编辑。2002年1月,其专著《我向总理说实话》一书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曾先后就职于乐施会、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等,2011年创建中国乡建院,任院长。
温铁军,男,祖籍河北昌黎,1951年5月生于北京。著名"三农"问题专家,管理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执行院长,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乡建学院执行院长。
温铁军,男,祖籍河北昌黎,1951年5月生于北京。著名"三农"问题专家,管理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执行院长,福建农林大学海峡乡建学院执行院长。
刘老石(1968-2011),本名刘相波,天津科技大学讲师,2002年加入"新乡村建设团队",中国人民大学乡建中心项目主任、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总干事、北京国仁绿色联盟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2010级博士研究生。历任《中国改革·农村版》编辑、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总干事、国仁绿色联盟秘书长。
三农指农村、农业和农民。
所谓"三农"问题,就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研究三农问题目的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实际上,这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三农"问题是一个大系统,"三农"与"非农"是一个更大的且更为复杂的系统,具有易相发展关系的特征。"三农"易相发展关系可用图1表示。
应对农业发展问题,不仅要着眼于三农本身,而更应注重从"三农"之外即各自对立面采取对策。农业易相发展理论对于化解"三农"问题的意义在于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三个方面: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新型化、功能多元化及人本化;农村城镇化及社区化、均等化、农场化;农民新型非农化、职业化。
2月1日,新世纪以来第十二个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这是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二次聚焦"三农",意义重大。
❷ 谁有2009三农人物事迹及颁奖词,急……
1、“年度十大三农人物”――翟树森 获奖理由: 身为农民,却承担着奥运会主场地鸟巢场馆建设;学历初中,却攻克多项世界性建设难题。凭借顽强的毅力、过人的胆识,验证一句掷地有声的诺言:让全世界都能看到,了不起的中国农民工。 2、 “年度十大三农人物”――支芬 获奖理由: 一个中国农村最基层的领路人。立足农村,造福农民,为失地农民摆脱困境,谋取生存,自主创新,特色发展。用求真务实诠释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3、 “年度十大三农人物”――吴栋材 获奖理由: 经过战火的洗礼,经历改革的洗礼。把心锁定在一个最小最穷的农村, 建成一个名列全国声名远扬首善首富的钢村。以钢兴村发展,以钢磨砺自身。 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优秀代表,虽已年逾古稀,但依然还是名集结号下的老兵。 4、 “年度十大三农人物”――傅光明 关键词:中国“鸡王” 获奖理由: 他不是农民,却把圣字冠之于中国农民;他不是农民,却靠养鸡跻身世界行列。发展不忘回馈社会,致富不忘父老乡亲。把传统农民变成产业工人,共生共荣,共创共享。在金鸡版图上为农民发展引吭而歌。 5、 “年度十大三农人物”――马复兴 获奖理由: 他没有双手,却在三尺讲台上耕耘了28个春秋。他用小小的黑板,让农村的孩子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为了不让一个农村孩子失学,他挨家挨户做工作,并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贫困学生。他用断臂书写人生,他用一生守望山村。 6、 “年度十大三农人物”――小香玉 获奖理由: 把一颗火红的艺术之心融入公益之心,关爱弱势群体,关爱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以大爱之心,独树一帜,领异标新,为农民工的孩子们搭建起艺术人生的舞台。 7、 “年度十大三农人物”――陈云林 获奖理由: 他不是知名导演或演员,但却是一位真正的电影使者。虽然一个人,但却是一座流动在崇山峻岭之间的电影院。长年累月走过的山路,就是感光在人们心灵深处的胶片;银幕上没有他的名字,但却赢得所有人的尊重与崇敬! 8、 “年度十大三农人物”――唐传勤 获奖理由: 面向大海,跻身商海。打造中国海洋食品第一品牌,打入世界各类不同餐桌。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儿子大了不忘娘亲。振兴经济树一颗雄心,造福百姓捧一片爱心,中国好当家,当好农民的家,让农民自己当家。 9、 “年度十大三农人物”――张菲菲 获奖理由: 以全面建设小康为第一要务,倾心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规划为先、生态为本、质量为根、特色为魂。改卫生条件脏、乱、差,经济底子薄弱的金东农村为江南农村强盛景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画一幅兴旺图。情系三农,真抓实干,巾帼有才。 10、 “年度十大三农人物”――赵亚夫 获奖理由: 以土地为伴,以农民为亲,把论文写在希望的田野,把效益装进农民的口袋。四十六年坚守基层农技推广,田间培训,言传身教,不图回报。把开启山区致富大门的金钥匙交给农民,被农民视为心中的金钥匙。 希望能帮到你O(∩_∩)O~
❸ 著名社会学家政治思想理论家三农问题专家王竹森提出的党员干部必须做到八项过硬理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著名社会学家政治思想理论家三农问题专家王竹森说,“打铁必须自身硬。”内从还需到必须,一词之变,提出了容新时期党的反腐倡廉的起点和要求,体现了我党从严管党治党的坚定决心和永远在路上的恒心。党的十九大,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高到一个新的起点,新的要求,新的标准,新的高度。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是要坚决做到“自身硬”,就是要坚决做到政治上过硬,理论上过硬,思想上过硬,作风上过硬,组织上过硬,纪律上过硬,本领上过硬,工作上过硬。
❹ 著名社会学家政治思想理论家三农问题专家王竹森提出的五个不能丢内容是什么
著名社会学家政治思想理论家三农问题专家王竹森提出的五个不能丢内容是:一 毛泽东版主席为人民服权务的思想指导原则不能丢,二 毛泽东主席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不能丢,三 全心全意依靠人民群众的政治立场不能丢,四 毛泽东主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拼搏的精神不能丢,五 毛主席的辩丢。证唯物主义思想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理论理论武器不能
❺ 著名社会学家三农问题专家有哪些
著名社会学家,政治家,思想家,理论家,三农问题专家王竹森。世界人民版联合会,世界权人民日节,人民日节,人民联合会,中国人民日节,中国人民联合会,世界人民文化节,世界人民文化联合会,世界人民科技文化艺术节,世界人民科技 文化艺术联合会,中国农民节,农民联合会,世界农民节,世界农民联合会等理论创始人。
❻ 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有哪些
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要有: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新希望集团、中粮集团、北京首都农业集团、雨润集团等。
下面进行具体介绍:
中农发集团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综合性、国际化的国有中央农业企业,对外致力于国际合作,开发利用农业、渔业资源;对内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集团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了以远洋捕捞及农业资源开发、生物疫苗和兽药及饲料添加剂研发生产销售、农牧渔业相关配套服务为核心的三大主业。
新希望集团(新希望集团缩写XXW)是致力于实业经营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是中国国家农业部等九部委评定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并连续三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粮集团”,英文简称“COFCO”),是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和实力雄厚的食品生产商,享誉国际粮油食品市场,在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产品贸易、生物质能源开发、食品生产加工、地产、物业、酒店经营以及金融服务等领域成绩卓著。1994年以来,中粮集团一直位列《财富》世界500强企业。
首都农业集团在畜禽良种繁育、养殖、食品加工、生物制药、物产物流等方面具有行业明显优势,业已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条,拥有5家国家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三元”、“华都”、“双大”三个“中国名牌”及一批著名商标,并与多家国际知名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雨润集团是一家集食品、物流、旅游、商业、房地产、金融和建设七大产业于一体的民营企业集团,成立于1993年,总部设立于南京市建邺区,下属子(分)公司300多家,遍布全国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拥有雨润食品、南京中商两家上市公司,集团旗下的食品工业企业是中国最大的肉制品生产企业之一。
❼ 著名社会学家三农问题专家王竹森什么时间提出的王竹森四个一定和具体内容
著名社会学家三农问题专家王竹森于1992年首届中国改革大奖赛中提出了中国农村专改革的《四个一定》属。具体内容为:一定要建立中国农会,{从组织上提高保证农民的政治地位}。一定要建立中国农民法,{从法律上提高确保农民的权益和地位}。一定要建立中国农民节和世界农民节,{从节日文化上给予农民社会地位重视}。一定要提高农民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社会,民主地位,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社会,民主,法制等方面,全面发展提高农民的社会政治地位和发展,促进,提高,带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❽ 知名三农领域创作者和优质三农领域创作者有什么区别
最起码粉丝量的区别,一个事上百万一个是几十万,十几万,知道的人多与少的问题,这也只是一方面,其他还包括创作的内容也有区别
❾ 为什么要关注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十六大后,一系列高层会议和政策举措已勾勒出中央新领导集体施政思路的概貌。由于新领导集体面临的问题和担负的任务与以前相比有很大不同,他们的施政思路展示出不少“新的东西”。这其中,对“三农”问题的态度引人关注。 )“三农”问题的制度因素。“
三农”问题历来是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大基本问题,由这一问题折射出来的制度成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反映国民待遇的法权落实问题又有产权明晰问题;既有行政权障碍问题,又有知情权、发展权障碍问题;更有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因素。但要探析与“三农”问题形成相关的终极制度原因,根植于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社会等级制度当为其要。事实上,二元社会体制本质上反映的是按社会等级高低决定发展的先后顺序、接受各种公共服务的多寡以及就业的选择机会等。就农民而言,除了土地可算做是有保障的生活来源外,其他社会公共服务和福利保障少而又少;相反,中国农村多数县乡财政的窘况和供养人员过多,不仅危机到对农民的公共服务,更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因此可以说,“三农”问题的根本制度原因是社会等级制度及其思想观念影响下的社会运行机制与运行方式。二元体制的影响并未完全消除,农村医疗、养老、社会保障制度仍极不完善,政策缺位。
(二)“三农”问题的宏观经济因素。
从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历史选择上分析,“三农”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工业化发展战略重点、排序和资源配置导向侧重于重工业和城市,从而导致国民收入再分配向不利于“三农”的方向发展。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主要表现是,政府一方面通过征收农业税直接参与农民收入的分配,另一方面又以指令性计划形式规定较低的农业产品收购价格和较高的工业产品供应价格,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间接参与农民收入的分配。改革开放以后,工农业产品价格的扭曲虽有所纠正,农民也从农村制度创新中得到不少实惠,但在国民经济运行操作层面上,宏观调控仍未能阻止和扭转农业、农村资源的外流,政府的政策重心依然是工业化和城市化。据有关专家测算,中国农业向财政提供的明税和暗税总量大于农业的财政投入量,农业始终处于财政净流出状态。
(三)“三农”问题的资源与技术因素。
从资源利用的技术层面上分析,中国农业的特点一向是土地生产率高,劳动生产率低。长期发展的结果是,土地“边际报酬递减”频频出现,打破生产徘徊局面仍要靠现代农业投入品,而这又进一步导致边际报酬递减情况的不断加剧。边际报酬递减现象使农民家庭的生产费用增长快于生产增长,从而成为农民家庭直接的减收因素。在此条件下,如果不进行生产结构的调整,以高价值农产品生产代替低价值农产品生产,农业再生产循环会难以为继。中国粮食生产主产区的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是与生产成本上升、物耗提高有直接关系的。大量使用现代农业投入品的另一个结果是,在农业生产中出现了资本替代劳动的现象,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增加。有专家推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由于农业内部物耗率的提高,约可减少9000万以上劳动力的使用;若按照1988年中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农业内部劳动力的剩余程度相应上升到60%,即剩余总量高达2亿人。
(四)“三农”问题的经济流程因素。
从国民经济流程上认识,对农业、农村经济带来重大影响的因素之一是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尽管中国城镇居民占全体人口的比重刚刚超过37%,但是由于中国长期存在城乡分割的局面,城乡人口收入差距巨大,大约为3:1。所以,事实上仅占37%的城镇人口,在全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却占到了64%,而且还在提高。这就决定了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对整个国民经济流程势必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现实的情况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出现升级转变,恩格尔系数从80年代的55%下降至1994年的50%以下,2000年又降到40%以下,2001年进一步下降到37.9%。这个变化对农业、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影响是显见的。首先,城镇居民对食品消费的支出增长缓慢,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其次,受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增长缓慢的制约,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增长滞缓,因此,农村潜在的国内需求市场得不到释放。再次,由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引发工业结构“由轻转重”的变化,农村非农产业也出现相似的变化。而这一过程都刚刚开始,必将导致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加重。
编辑本段对策
(一)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
在指导方针上,要改变城乡发展中长期存在的“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重市民轻农民”的传统观念,确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全局意识,做到城乡发展一盘棋,从思想上切实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在发展模式上,要扭转局限在“三农”内部解决“三农”问题的思维惯性,确立用工业化富裕农民、用产业化发展农业、用城镇化繁荣农村等综合措施解决“三农”问题的系统观念,以工业化的视角和系统工程的方法谋划农业的发展。在发展战略上,要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重点做到“三个倾斜”:向农村基础设施倾斜,着力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能力;向农村社会事业倾斜,着力提高农村文化、教育、卫生保障水平;向农村基层公共服务倾斜,理顺基层的事权与财权关系,完善基层政府和基层组织的职能,着力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行政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
加快推进农业的市场化、产业化和标准化生产。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从战略主导产业、区域优势产业、地方特色产品三个层次入手,加快农业的市场化、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一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挥比较优势,搞好产业布局规划,科学确定区域农业产业发展重点,促进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加快构筑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发展格局;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引导龙头企业和农户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的利益共同体,增强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二是多元化开拓农产品销售市场。要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与农业产业带相配套,加快农村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物流业,把仓储、运销、包装、服务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档次。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增加信息量,增强时效性,扩大覆盖面。研究不同国家、地区的需求特点,及时调整农产品结构,扩大出口,增加收入。三是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没有标准化,就没有市场化。在建立县、乡和农村批发市场为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的基础上,以生产基地为载体,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强化标准推广,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农民按标准化要求组织生产,从源头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大力发展劳务产业
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既要做足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文章,更要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要立足农民就业渠道、就业空间有限的实际,切实把劳务输出作为重大战略来实施,作为重要富民产业来发展,作为最大经济项目来推进。要着重在积极开辟大量转移的新途径和形成有序转移的新机制上狠下功夫。一是要提高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村劳务服务的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劳务输出网络,为外出务工农民提供信息、政策咨询、就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有计划、有目标地组织劳务输出,以减少盲目性。二是要搞好培训。逐步改革农村教育体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适用技术教育,开展劳动力就业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技能,增加就业机会和收入。三是要创造良好环境。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制度,清理和取消对农民进城务工的歧视性规定、不合理限制和乱收费,解决好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及劳动环境恶劣、劳动安全没有保障等突出问题,并为他们在子女上学、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管理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
(四)正确处理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的关系
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工业化、城镇化是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全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首先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坚持“规模适度、增强特色、强化功能”的原则,统筹安排城镇各类资源,综合部署各项建设,协调落实好工业、商业、交通、文化、教育、住宅、环保和公用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项目,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其次,要发挥比较优势,搞好城镇的特色定位。坚持因地制宜,科学界定城镇功能,注重发展特色主导产业,逐步形成一批市场型、旅游型、加工型、生态型等特色鲜明的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的小城镇。第三,要以项目为载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围绕“路、水、电、医、学”五个重点,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为城镇居民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第四,坚持建管并重方针,积极探索小城镇建设与管理有效结合的新机制。通过依法管理、综合治理,逐步建立起法治化、社会化和民主化为一体的新型城镇管理体制。
(五)加快实施科教兴农战略
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真正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农民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按照“政府引导、科技支撑、政策扶持、法律保障”的思路,研究和探讨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措施和办法。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健全完善科技承包和科技推广制度,加快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进一步抓好地膜覆盖、种子工程、病虫害防治、节水灌溉、农村沼气等农业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积极组织和整合资源,加强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加大农业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力度,提高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整体水平。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通过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以及采取其他各种有效途径和措施,对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村劳动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门类的适用技术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增强应用和推广农业科技成果的能力。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业科技和农民教育培训的投入,为农业科技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编辑本段意义
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
首先,解决好“三农”问题,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民以食为天,吃饭是生存的第一需要。手里有粮,心中不慌。吃饭没有保障,一切都无从谈起。解决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能够保证,但从长远发展来看,仍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中国人口基数太大,而且还在增加。随着人口的增长,对粮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中国人均可耕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任何时候,中国人民的饭碗只能端在自己手里,中国人必须养活自己。“三农”问题不解决好,国家的粮食安全就没有保证。
是确保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
在中国,如果没有2/3以上农村人口的稳定,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稳定;如果没有农民对社会稳定的大力支持,整个社会的稳定只能是空中楼阁。如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只有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保证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稳定才能有坚实的基础,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才能有可靠的保障。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需要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目标。对照这个目标,最大的差距在农村;实现这个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可以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希望也在农村。
编辑本段相关新闻
2009年年底前,中央相继召开的经济和农村两大会议,均将²007年的“三农”工作放到了重中之重的战略高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宏观全局高度对“三农”工作作出总体部署之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则进一步作了具体安排。金融业应高度重视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精神的新变化,以便作出相应的布置和调整。 变化之一,中央首先是对一些地方出现的放松“三农”工作的苗头敲了警钟,严厉强调了“三农”工作的战略重要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三农”工作列为²007年经济工作八大主要任务之二,提出了“三不”指导方针:坚持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丝毫不能动摇,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各项任务丝毫不能放松,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力度丝毫不能减弱。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则将“三不”方针扩展为“四不”,专门增加的另外 “一不”是:支农惠农的政策力度丝毫不能减弱。 变化之二,中央明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而稍晚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则将“着力点”上升到了“首要任务”的高度,显见中央对现代农业的愈加“垂青”。 变化之三,中央明确提出支农惠农政策不只是要巩固、完善,而且要进一步加强。当前农业和农村出现了多年期盼、十分难得的好局面,但也面临着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农业农村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越是在形势好的时候,越要保持清醒头脑,越要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感。因此,惟有继续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取少予放活的方针,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农业投入,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才能又好又快地发展农村经济,引导新农村建设健康推进。 中央关于切实加大农业投入的精神,很快就在财政政策上体现出来:²007年我国新增政府投资的大部分将用于新农村建设,确保用于新农村建设的投资总规模和比重均超过²006年。据全国财政工作会议透露,²007年将继续认真落实新增教育、卫生、文化支出主要用于农村的政策,土地出让收入要确保足额支付征地和拆迁补偿费,要逐步提高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比重。财政部部长金人庆表示,²007年将让公共财政的阳光进一步照耀到广大农村。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乌云其木格日前也建议,要“研究建立科学规范、结构合理、目标清晰的农业投入机制,确保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如果说财政是农业投入的一条腿,那金融则是农业投入的另一条腿。金融业如何适应中央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新精神、新变化呢? 首先,农村金融要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原则不动摇,在商业可持续前提下继续加大信贷支农力度。随着农业农村的稳步发展,随着国家财政对农村投入的日渐扩大,农村的生产力和消费能力必将日益增强,因而农村的金融服务需求和金融消费能力也必将日益提升,农村金融将迎来越来越广阔的空间,金融在农村的发展不会是无所作为,而是将大有作为。其次,要坚持适度竞争原则,将多元化所有制金融机构引入农村金融服务领域。随着银监会《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地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在年关前的发布,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望有效提高。再次,要坚持整体布局原则,今年在考虑农村信用社改革、邮政储蓄改革、农行和农业发展银行改革定位问题时,都应按照为农业农村服务的宗旨进行通盘考虑。第四,逐步建立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应当把农业政策性保险作为今年新增的一项重大支农政策,将保险费补贴列入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第五,要研究如何支持现代农业的发展。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精神,发展现代农业的六大总体思路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这六个方面,应当是今年金融服务的"主攻方向"。 事实上,农村金融并非如一些人所讲的那样总是"吃力不讨好"。如农业发展银行²006年以来在山东、江西、重庆、福建四省开展了农业小企业贷款试点,截至²006年¹¹月末,农发行4家试点分行累计向¹5²个项目发放贷款9.6亿元,利息收回率达¹00%。从该行试点看,农村金融也是可以实现安全性、收益性、社会性三者兼顾的。
❿ 著名社会学家政治思想理论家三农问题专家王竹森建立全国行政热线投诉平台建议什么时间提出的
著名社会学家政治思想理论就三农问题专家王竹森于2018年向国家相关机关和两会提出完善提升国家政务热线12345,打通贯穿为民办事政务电话投诉网络平台12345直至乡镇社区,完成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