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华人华侨
1. 中国著名华裔有谁
海外华人主要生活于当地为相对多数民族的新加坡及在当地为相对回少数民族的马来答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与越南。这些地区的海外华人主要是在十六到十九世纪福建省与广东省,以及后来的海南省。而从十世纪到十五世纪的移民主要是前往马六甲与东南亚。
20世纪下半叶以来,海外华侨华人地域分布也在发生着变化,其显著特征是由集中渐趋分散,即由高度集中于亚洲,尤其是东南亚,向亚洲以外地区 ,尤其是欧、美、澳地区逐渐分散。
2. 爱国华人华侨的事迹
陈嘉庚(1874—1961年),又名甲庚,字科次,著名爱国华侨领袖、教育事业家。
陈嘉庚早在1910年就参加同盟会,募款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民国成立后,他一再反对日寇侵略,筹款救灾抵制日货,导致工厂被焚,亦在所不惜。“七七”抗日军兴,他在新加坡组织“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首先把南洋各属1000余万华侨组织起来,他被选为总会主席,华侨领袖地位从此确立。陈嘉庚的最大贡献是募集巨款援助祖国的抗战。就1939年来看,他募集的抗战军费为国币18亿元,华侨汇祖国之款11亿元中捐款约占10%。南侨总会抗战义捐约国币5亿元,主要是依靠群众用各种方式劝募。1940年他率领南侨慰劳团回国视察各战区。访问延安时,所见所闻,综合观感,认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希望,表示衷心拥护。1942年,日寇攻占新加坡,他被迫避难印尼,在这期间,陈嘉庚作了自称“俚句”以明志的述志诗,有四句这样写道:“爪哇避匿已两年,潜踪难保长秘密,何时不幸被俘虏,抵死无颜谄事故”。他搞到一小包“氰化钾”藏在怀里,随时准备以身殉国,表现了他崇高的民族气节。1945年日寇投降,他安全回到新加坡,受到500个社团的联合欢迎。同年11月8日,重庆团体举行“陈嘉庚安全庆祝大会”。毛泽东给他高度评价,称他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毛泽东对他的评价成为历史性的评价;周恩来及王若飞的祝词:“为民族解放尽了最大努力,为团结抗战受尽无限苦辛,诽言不能伤,威武不能屈,庆安全健在,再为民请命”。传诵于海外。
陈嘉庚先生忠公谋国,无私无畏,当国民党当政之时,他反对汪精卫对日言和,斥汪为汉奸卖国贼,后又反对蒋政权贪污独裁,致电美国总统,抗议美国支持蒋介石集团发动内战,并公开声明不承认伪总统和美蒋条约。
1949年,他应毛主席电邀,回国出席全国政协,参加开国大典。他看到伟大祖国站立起来了,决心定居祖国,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他已耄耋高年,驰驱祖国南北大地,舟车劳顿,席不暇暖,致力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并对推动华侨爱国大团结、鼓励华侨支持祖国和家乡建设起到积极作用。他生前叮嘱“把集美学校办下去,把300万元存款捐献给国家”,并一再呼吁祖国统一,弥留之际还对台湾的回归深表关切,体现了一个爱国者的赤诚之心。
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先生在京病逝。“陈嘉庚先生治丧委员会”由周恩来总理担任主任委员,丧仪极为隆重。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亲自执绋,廖承志在追悼会上致词。陈毅在吊唁的时候激动地说:“陈嘉庚先生是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作为华侨领袖来说,他是一个杰出的爱国主义者,追随革命,善始善终,值得后人学习。”8月15日首都各界举行公祭,公祭结束后,灵柩南运,专车经过的许多城市,当地党政部门和归国华侨都到车站献花圈致祭,最后在集美鳌园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陈嘉庚先生永息在鳌园中。
陈嘉庚先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他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国界,不仅中国内地人尊敬他,而且华侨和海外华裔也尊敬他。他的精神在海内外都将永远放光芒。
3. 中国有哪些著名的侨乡
中国第一侨乡”是指广东省江门辖下的新会区(市)、开平市、台山市、恩平市、鹤山市俗称“五邑”,是闻名世界的华侨之乡,其中台山华侨在国内众多华侨之中对世界的影响力最大。加拿大最高领导人是台山华侨,美国州长和商务部长是台山华侨,美国众多华人政府高官是台山华侨。香港有四分之一市民原藉江门五邑,澳门三分之二市民原藉江门五邑。江门市素有“中国第一侨乡”之称,包括 开平、恩平、新会、鹤山、台山。江门有“中国第一侨乡”之称。中国最著名的侨乡有四个:台山、潮汕地区、梅州和泉州。前三个侨乡的华侨大部分分布在东南亚,只有五邑的华侨主要分布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东南亚属于中华文化圈,而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则是新兴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代表西方文化圈,因此不难看出,泉州、潮汕地区和梅州的华侨为当地所引进的文化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唯独五邑侨乡能够看到中外文化的交流,这一特点在中国的侨乡中是最显著的。 江门是广东省中南部的一个地级市,地处珠江三角洲西部。江门地区又称“四邑”、“五邑”。江门全市由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六个县级市组成,面积9541平方公里,江门约占珠三角地区的1/4,人口412.64万,其中市区人口达133万。江门五邑是全国著名侨乡,侨乡文化独具魅力,有“中国第一侨乡”的美誉。祖籍江门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近400万,分布在全世界五大洲10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五邑籍华侨、华人分布在亚洲地区的约占20%,美洲地区的约占70%。 新会新会,古称冈州,是广东历史文化名城,现为广东省江门市的一个市辖区,地处中国大陆珠江三角洲西南部的银洲湖畔,扼粤西南之咽喉,据珠三角之要冲,濒临南海,毗邻港澳,陆地面积1387.02平方公里,人口78.9万。 新会是全国著名侨乡,旅外乡亲和港澳台同胞70多万人,主要分布在港澳、东南亚、美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改革开放以来,海外侨胞累计捐资赠物总值13亿港元。
编辑本段台山市
台山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毗邻港澳,南临南海,幅员辽阔,总面积3286平方公里。市内人口93万,旅居海外及港澳台等92个国家和地区的台山籍乡亲130多万,主要是旅居美国、加拿大、澳洲、巴西、墨西哥、马来西亚、新加坡和香港,其中旅美42万多人、旅加18万多人。“全国第一侨乡”、“内外两个台山”“排球之乡”“广东音乐之乡”、“中国曲艺之乡”、“飘色艺术之乡” 之美誉。
编辑本段开平市
开平地处五邑侨乡中部,总面积约1659平方公里,人口约68万(2004年统计数字),辖2个街道和13个镇。共有2个市区,分别为三埠及长沙两条街道,面积约108平方公里,人口约21万。因原开平县县城三埠镇被潭江分割为长沙、新昌和荻海三个区域,与武汉三镇有相似之处,故有“小武汉”之称。开平是全国著名的侨乡,旅居海外华侨主要分布于美国、加拿大、香港,约有75万人,均分布在68个国家和地区。 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 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
恩平 恩平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部边缘,东连开平、台山,南邻阳江,西接阳春,北达新兴,距广州180公里。全市总面积1689平方公里,2002年总人口47万人。另有港澳台同胞12万人,海外华侨42万多人(分布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全国著名侨乡)。委内瑞拉共和国(委国)的华人有九成以上都是恩平人。恩平号称“委国华侨之乡”。 鹤山 鹤山是全国著名侨乡之一,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东与佛山市南海区、顺德区隔江相望,北与佛山市高明区;南与江门市蓬江区、新会区;西与开平市、新兴县接壤。325国道、江鹤和佛开高速公路、江肇公路纵横贯穿全市。 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
编辑本段人数第一的侨乡:泉州
泉州: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是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经济总量连续15年名列全省第一,是福建省经济中心。 全市土地面积11015平方公里。总人口774万人(不含金门县), 泉州籍华侨华人总数达750.93万人,分布在130多个国家、地区,90%分布在东南亚。泉籍华侨、华人在100万人以上的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在10万人以上 中国第一侨乡
的有新加坡、泰国、缅甸、越南、美国、加拿大。旅居港澳地区的泉籍乡亲有77万多人,其中香港69.42万人、澳门5.85万人。 在台湾,有44.8%的汉族同胞(约900万人)祖籍泉州。 【晋江】 本土人口104.45万人 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110多万人、祖籍晋江的台湾同胞100多万人。 分布在世界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东南亚为最多。 【石狮】本土人口30.31万人 现有旅外华人、华侨21.27万人,台湾同胞达30万人 分布在世界33个国家,其中大部分集中在东南亚,特别是菲律宾;有新华人华侨1.62万人,其中香港同胞5.37万人、澳门同胞0.86万人 【惠安】本土人口92.18万人 旅居海外侨胞90多万人,台湾汉族同胞中约有90多万人,分布在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东南亚一带为主 【南安】本土人口148万余人 旅居海外的南安籍华侨华人150万人、港澳同胞20万人、台湾同胞达150万人。华人华侨遍布于东南亚和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西欧等36个国家和地区。 【安溪】本土人口108万 旅居海外的安溪籍华侨华人100多万,港澳同胞1万多人,台湾同胞达280多万人,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等29个国家和港澳地区。 【永春】本土人口54万人 现有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120万人,其中华侨华人116万人。分布在世界五大洲的47个国家和地区。台同胞有4万多人 【德化】30.50万人 籍华侨华人主要集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港澳地区,海外华侨华人12.33万、港澳同胞0.34万 【鲤城区】26.74万人 海外华侨华人24万多人、港澳台同胞6万人多人。 【洛江区】17.10万人 共有华侨华人14.3万人,港澳同胞2.01万人, 【泉港区】数据暂无 【丰泽区】数据暂无 新生代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大幅增加,华人、华侨的侨居国、侨居地区的范围更广了,特别是欧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其中有投资移民,也有留学出国人员;在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中,学历普遍较高,其中有一大批高学历的阶层,如硕士、博士、博士后等,并开始出现了“旅美校友会”。
4. 现代著名的华人华侨有哪些
孙仲山,美国华侨
5. 华侨华人有哪些
很有名的是陈嘉庚啊 ,是福建非常著名的华侨啊 ,厦门大学就是他出资建的啊。。。
陈嘉庚(1874—1961年),又名甲庚,字科次,著名爱国华侨领袖、教育事业家。
清同治十三年九月十二日(1874年 10月 21日),陈嘉庚出生于福建同安县仁德里集美村。9岁人读南轩私塾,17岁赴新加坡协助其父经营米店。不久,其父破产,陈嘉庚独立经营后首先偿还父亲的全部债务,获得良好信誉。此后事业顺利。在新加坡,陈嘉庚最早引进橡胶并进行大面积种植,首先加工橡胶制品并投人大规模工业生产。同时兼营菠萝用头厂。又把业务拓展到泰国、马来亚及厦门等地。鼎盛时期开办30多家工厂,100多间商店,垦植橡胶和菠萝园 15000多英亩,雇佣职工32000多人。民国 14年(1925年),他已成为东南亚的“橡胶大王”,著名的大企业家,百万富翁。
陈嘉庚致富后首先想到的是兴学报国。他说:“国家之富强,全在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于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早在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他就捐献2000银元,在家乡创办惕斋学塾。民国3年3月创办集美高初两等小学校,此后又相继创办女子小学、师范、中学、幼稚园、水产、商科、农林、国学专科、幼稚师范等,并逐步发展,在校内建起电灯厂、医院、科学馆、图书馆、大型体育场。在昔日偏僻的渔村里建设起举世闻名的集美学村。民国8年,他开始筹办厦门大学,认捐开办费100万元,常年费分12年付款共300万元,而当时他所积存的资产也仅400万元。民国10年4月6日,厦门大学在五老峰下正式开学,设师范部(文、理两科)和商学部。到民国25年,厦大已发展到文、理、法商3个学院9个系,成为当时国内科系最多的5所大学之一。民国26年陈嘉庚因企业破产,无法负担厦大经费,才请国民政府收为国立大学。在承担集美、厦大两校庞大开支的同时,陈嘉庚还于民国10年联络新加坡华侨,组织同安教育会,支持同安县创办40多所小学。民国13年,陈嘉庚把同安教育会改为集美学校教育推广部,至民国24年,先后补助本省20个县市的73所中小学,补助总额达193227银元,全部由陈嘉庚承担。在侨居地,陈嘉庚竭力倡办华文学校,曾任新加坡道南学校总理。民国4年在新加坡捐资创办崇福女校,民国8年又捐资3万元创建南洋华侨中学,后来又捐40多万元作为该校基金。民国36年3月,创办南洋女子中学。
华侨史上有一个光辉的名字,永远铭刻在千百万华侨心中,受到祖国人民的尊敬和怀念。这个人,便是毛主席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他“为中国人民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著名的实业家、企业家
陈嘉庚1874年10月21日生于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现属厦门市)的一个华侨世家。曾祖父陈时赐兄弟五人中有两个出洋定居。父亲缨纪(又名杞柏)远渡新加坡开了一家米店。大伯父缨节和二伯父缨酌也出过洋。
陈嘉庚17岁(1891年)渡洋前往新加坡谋生,起初主要在他父亲经营的顺安米店服务,共做了13年,直到1904年,他集资7000多元(叻币,下同)创设菠萝罐头厂,号称“新利川”;时隔不久,又接管了一个也经营菠萝罐头厂的日新公司。在三个月内两个厂获利共4万元。
当时,橡胶第一次从巴西移植到马来亚,他即用2000元购了种子,播种在菠萝园中,进而大面积种植,到1925年,他已拥有橡胶园1.5万英亩,成为华侨中最大橡胶垦殖者之一,被称为新加坡马来西亚橡胶王的四大开拓者之一。之后他开办橡胶制品厂,生产橡胶鞋、轮胎和日用品。先后在国内各城市、南洋和世界各国大埠设立分销店100多处。他还经营米厂、木材厂、冰糖厂、饼干厂、皮鞋皮厂等,厂房达30多处。鼎盛时期(1925年)营业范围远及五大洲,雇佣职工达3万余人,资产达1200万元(叻币,约值黄金百万两)。
他首创橡胶制品大规模生产,促进了侨居地民族工业的发展;他开辟了橡胶制品和其他制品直接输出的国际市场,在华侨中第一个打破英国垄断资本的垄断局面;他还培养了成千上万的企业家和技术人才。
后来因日本胶制品在东南亚削价倾销,加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冲击,他的企业如江河日落,终于在1934年全部结束。
他身居异邦,心怀乡国,经营实业,不谋私利,立志竞争义务,报效祖国,以尽国民天职,故积资千万,全部用于兴学等公益事业,不遗子孙财产。
名副其实的教育事业家、教育家
陈嘉庚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著名的实业家,也是一位毕生热诚办教育的教育事业家、名副其实的教育家。他一生生活俭朴,但兴学育才则竭尽全力,十分热心。他办学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毅力之坚,为中国及世界所罕见。
陈嘉庚说:“民智不开,民心不齐,启迪民智,有助于革命,有助于救国,其理甚明。教育是千秋万代的事业,是提高国民文化水平的根本措施,不管什么时候都需要。”本着上述办学目的和动机,他不惜倾资办学。
1913年,陈嘉庚在家乡集美创办小学,以后陆续办起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林等校共十所;另设幼稚园、医院、图书馆、科学馆、教育推广部,统称“集美学校”;此外,资助闽省各地中小学70余所,并提供办学方面的指导。1923年孙中山大元帅大本营批准“承认集美为中国永久和平学村”,“集美学村”之名就是由此而来。规模这样宏大,体系这样完整的“学校”,全国还找不到第二个。
1921年陈嘉庚认捐开办费100万元,常年费共300元,创办了厦门大学,设有文、理、法、商、教育,五院17个系,这是一所华侨创办的唯一大学,也是全国唯一独资创办的大学,于1921年4月6日开学,陈嘉庚独力维持了16年。后来世界经济不景气严重打击华侨企业,陈嘉庚面对艰难境遇,态度仍很坚定地说:“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他把自己三座大厦卖了,作为维持厦大的经费。
陈嘉庚在解放后,不余己力,扩建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亲自指挥工程进展,检查工程质量,群众称他为“超级总工程师”。
陈嘉庚倾资兴学,他希望有志之士,闻风继起,振我中华,故虽企业收盘,仍多方筹措校费,艰苦支撑,百折不挠,估计他一生用于办学的款项,约达美金一亿元以上。在他的倡导下,许多华侨纷纷捐资兴学,蔚然成风,影响极为深远。
陈嘉庚不仅是一个教育事业家,而且不愧为一个教育家。在长期办学的实践中,形成了他的教育思想:第一、他提倡女子教育,反对重男轻女。大力倡办女子学校,让女子能上学,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开了风气之先,是难能可贵的;第二、强调优待贫寒子弟,奖励师范生。他反对办学分贫富,尽力帮助贫寒子弟上学。同时,他非常注意师范生的培养,严格选择和物色师资人才,对于好的加以奖励;第三、讲究教学质量,注意全面发展。陈嘉庚从办学开始,就一直注意“德、智、体三育并重”,强调全面发展;第四、主张“没有好教师,就没有好学校”,强调要确立教师在学校的主导地位,他认为要办好学校,关键在于领导和教师,“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要提高教学质量,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选教师”,因此,他十分重视选择校长和教师;第五、为了振兴实业,培养生产技术人才,倡办职业技术教育;第六、要求普及教育,并订下同安“十年普及教育计划”,设立同安教育会和教育推广部。他为教育事业奋斗了一生。
陈嘉庚为集美和厦门大学兴建数十座雄伟的高楼大厦,自己的住宅却是一所简朴的二层楼,既小且暗,办事不便,但他十分怡然。他的生活艰苦朴素,自奉菲薄。床、写字台、沙发、蚊帐等都是古老的。外衣、裤子、鞋子、袜子全都打补丁。他家有数百万财产,晚年却为自己规定低的伙食标准即每天五角钱,经常吃番薯粥、花生米、豆干、腐乳加上一种鱼。他身体力行的座右铭是:“应该用的钱,千万百万也不要吝惜,不应该用的钱,一分也不要浪费。”
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陈嘉庚早在1910年就参加同盟会,募款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民国成立后,他一再反对日寇侵略,筹款救灾抵制日货,导致工厂被焚,亦在所不惜。“七七”抗日军兴,他在新加坡组织“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首先把南洋各属1000余万华侨组织起来,他被选为总会主席,华侨领袖地位从此确立。陈嘉庚的最大贡献是募集巨款援助祖国的抗战。就1939年来看,他募集的抗战军费为国币18亿元,华侨汇祖国之款11亿元中捐款约占10%。南侨总会抗战义捐约国币5亿元,主要是依靠群众用各种方式劝募。1940年他率领南侨慰劳团回国视察各战区。访问延安时,所见所闻,综合观感,认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希望,表示衷心拥护。1942年,日寇攻占新加坡,他被迫避难印尼,在这期间,陈嘉庚作了自称“俚句”以明志的述志诗,有四句这样写道:“爪哇避匿已两年,潜踪难保长秘密,何时不幸被俘虏,抵死无颜谄事故”。他搞到一小包“氰化钾”藏在怀里,随时准备以身殉国。表现了他崇高的民族气节。1945年日寇投降,他安全回到新加坡,受到500个社团的联合欢迎。同年11月8日,重庆团体举行“陈嘉庚安全庆祝大会”。毛泽东给他高度评价,称他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毛泽东对他的评价成为历史性的评价;周恩来及王若飞的祝词:“为民族解放尽了最大努力,为团结抗战受尽无限苦辛,诽言不能伤,威武不能屈,庆安全健在,再为民请命”。传诵于海外。
陈嘉庚先生忠公谋国,无私无畏,当国民党当政之时,他反对汪精卫对日言和,斥汪为汉奸卖国贼,后又反对蒋政权贪污独裁,致电美国总统,抗议美国支持蒋介石集团发动内战,并公开声明不承认伪总统和美蒋条约。
1949年,他应毛主席电邀,回国出席全国政协,参加开国大典。他看到伟大祖国站立起来了,决心定居祖国,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他已耄耋高年,驰驱祖国南北大地,舟车劳顿,席不暇暖,致力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并对推动华侨爱国大团结、鼓励华侨支持祖国和家乡建设起到积极作用。他生前叮嘱“把集美学校办下去,把300万元存款捐献给国家”,并一再呼吁祖国统一,弥留之际还对台湾的回归深表关切,体现了一个爱国者的赤诚之心。
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先生在京病逝。“陈嘉庚先生治丧委员会”由周恩来总理担任主任委员,丧仪极为隆重。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亲自执绋,廖承志在追悼会上致词。陈毅在吊唁的时候激动地说:“陈嘉庚先生是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作为华侨领袖来说,他是一个杰出的爱国主义者,追随革命,善始善终,值得后人学习。”8月15日首都各界举行公祭,公祭结束后,灵柩南运,专车经过的许多城市,当地党政部门和归国华侨都到车站献花圈致祭,最后在集美鳌园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陈嘉庚先生永息在鳌园中。
陈嘉庚先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他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国界,不仅中国内地人尊敬他,而且华侨和海外华裔也尊敬他。他的精神在海内外都将永远放光芒。
6. 中国的海外杰出华人有谁
陈嘉庚(1874—1961年),又名甲庚,字科次,著名的爱国华侨领袖、教育事业家。陈嘉庚早在年便参加同盟会,募款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民国成立后,他一再反对日寇侵略,筹款救灾抵制日货,导致工厂被焚,亦在所不惜。“七七”抗日军兴,他在新加坡组织“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首先把南洋各属1000余万华侨组织起来,他被选为总会主席,华侨领袖地位从此确立。
陈嘉庚的最大贡献是募集巨款援助祖国的抗战。便1939年来瞅,他募集的抗战军费为国币18亿元,华侨汇祖国之款11亿元中捐款约占10%。南侨总会抗战义捐约国币5亿元,主要是依靠群众用各种方式劝募。1940年他率领南侨慰劳团归国视察各战区。访问延安时,所见所闻,综合观感,认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期望,表示衷心拥护。
1942年,日寇攻占新加坡,他被迫避难印尼,在这期间,陈嘉庚作了自称“俚句”以明志的述志诗,有四句这样写道:“爪哇避匿已两年,潜踪难
保长秘密,何时不幸被俘虏,抵死无颜谄事故”。他搞到一小包“氰化钾”藏在怀里,随时预备以身殉国,表现了他崇高的民族气节。
1945年日寇投降,他安全归到新加坡,受到500个社团的联合欢迎。同年11月8日,重庆团体举行“陈嘉庚安全庆祝大会”。毛泽东给他高度评价,称他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毛泽东对他的评价成为历史性的评价;周恩来及王若飞的祝词:“为民族解放尽了最大努力,为团结抗战受尽无限苦辛,诽言不能伤,威武不能屈,庆安全健在,再为民请命”。传诵于海外。
1949年,他应毛主席电邀,归国出席全国政协,参加开国大典。他瞅到伟大祖国站立起来了,决心定居祖国,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
他已耄耋高年,驰驱祖国南北大地,舟车劳顿,席不暇暖,致力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并对推动华侨爱国大团结、鼓励华侨支持祖国和家乡建设起到积极作用。他生前叮嘱“把集美学校办下往,把300万元存款捐献给国家”,并一再呼吁祖国统一,弥留之际还对台湾的归归深表关切,体现了一个爱国者的赤诚之心。
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先生在京病逝。“陈嘉庚先生治丧委员会”由周恩来总理担任主任委员,丧仪极为隆重。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亲身执绋,廖承志在追悼会上致词。陈毅在吊唁的时候激动地说:“陈嘉庚先生是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作为华侨领袖来说,他是一个杰出的爱国主义者,追随革命,善始善终,值得后人学习。”
8月15日首全部各界举行公祭,公祭结束后,灵柩南运,专车经过的许多城市,当地党政部门和归国华侨全部到车站献花圈致祭,最后在集美鳌园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陈嘉庚先生永息在鳌园中。
王兆松辛苦下南洋挣基业报效祖国。王兆松先生幼年贫苦,无奈下南洋谋生,经艰辛奋斗,成为马来西亚著名侨领、企业家。
对于故乡的公益事业,王兆松一直非常热忱。1936年,王兆松等人发起成立琼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旨在开发琼崖垦殖、矿业、渔、盐等业。他带领众乡邻在万宁置地8000亩,种橡胶400多亩。抗日战争期间,王兆松率琼崖华侨积极捐资,支持琼崖抗日战争。时任琼崖自卫独立队总队长的冯白驹曾亲笔给王兆松致函两封,赞扬爱国华侨“热诚义举,无任感佩”。
海南很多医院、学校都有王兆松的捐献。1926年筹建海口海南医院时,他捐助大洋1000元,被聘为名誉董事;还3次为琼海中学(海南中学的前身)捐款,独资为文昌中学捐建图书馆,即兆松楼;文昌清澜南岛小学、会文冠南小学等,也都有王兆松所捐的教学楼。这些教学楼目前都保持着原来的骑楼风貌,仍在使用。
从1934年起,王兆松每年从国外汇款为文昌家乡修路,还在通往家乡的公路上建起5座木桥。后来因为汇款麻烦,王兆松在文昌买下3间铺面房,以房租支付维修费。又在海口买下2栋楼房(今新华北路“长安旅店”和得胜沙51号),托人代理,租金全数用于公路维修和解决乡亲困难,不足部分再从国外汇款。
1955年,王兆松在吉隆坡病逝,终年80岁。
司徒美登(1868—1955),爱国华侨领袖。广东开平人。1881年去美国,1884年加入洪门致公堂,参加反对清朝政府的斗争。1904年起追随孙中山进行革命活动。后在美主持致公堂、安良堂等侨胞团体的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发动美洲华侨捐款支援祖国抗战,曾主办抗日筹饷局,并到美洲各地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抗战的事实。1945年当选美洲洪门致公党主席。
1948年拒绝参加国民党召开的“国民代表大会”,同年上书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拥护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组织联合政府的主张,并赴美发动华侨支援祖国解放斗争。1949年回国,出席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等职。
7. 著名华侨华裔有那些
荣膺“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
李政道 物理学家,生于1926年,苏州人。1949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57年他因和杨振宁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的论点,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和爱因斯坦奖。1994年6月受聘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杨振宁 理论物理学家,1922年9月出生于安徽合肥,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5年赴美深造,1948年获得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56年他和李政道一起提出了在弱相互作用下宁称可能不守恒的理论,首先被物理学家吴健雄(江苏太仓人,美国物理学会会长)的实验证实,1957年因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现为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丁肇中 物理学家,1936年1月出生于美国,3个月后回中国。1956年到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和数学,获博士学位。1974年发现了一个质量约质子3倍的长寿命中性粒子,取命J粒子。由于这一突出贡献,他在1976年与里希特共享诺贝尔物理奖。
李远哲 1936年11月生于台湾省新竹,1959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化学系。1979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获得1986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朱棣文 1948年2月生于美国,祖籍江苏太仓。1970年毕业于美国罗切斯特大学,1976年获伯克利加州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93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1987年至今任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他长期从事原子物理、激光科学方面的研究,获199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1998年6月5日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崔琦 1939年出生于河南,1952年入香港培正中学,毕业后在金文泰中学修读一
年预备班,1958年移民美国伊利诺州,进入奥古斯塔那学院读大学,1967年取得芝
加哥大学物理学博士,1968年在新墨西哥为默里市贝尔研究所从事电子学研究工作,
1982年任教普林斯顿大学。他与另两位科学家共同发现电子会在强力磁场及极低温度下
一起反应,然后产生能够带电荷的新“准粒子”,形成“量子流体”(Quantum Fluid)
因而同获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8. 著名的华人华侨有哪些
近代现代的不说,咱说古代的
1.王直:明朝著名海盗,引倭寇扰我海边回。
2.箕子:商朝遗老,灭国后答受封朝鲜地区行政长官,后历代朝鲜王入贡,必成:“臣(对宗主国皇帝,外藩国王当称臣)某某,箕子之后,云云”
3中行说:汉文帝的太监。由于当时汉朝对匈奴采取和亲制度,因此强令中行说陪汉宗女去匈奴地(说白了,流放+送死)。结果中行说到了草原,立刻投降上老单于,为匈奴出谋划策,直到卫青霍去病北伐的时候病死。
9. 你知道哪些著名的华人华侨
罗嘉庚,钱学森
10. 中国有哪些著名的侨乡
广东、福建及海南岛有很多县历史上旅居海外的华侨较多被称为三大侨乡 。
侨乡,主要是指国内某些华侨较多而侨眷较集中的地方。一般没有以省级地区来划“侨乡”的。
著名华侨陈嘉庚先生,曾经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1、广东:
广东,名由岭南东道、广南东路演变而来,简称“粤”,省会广州,是中国大陆南端沿海的一个省份。
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与香港、澳门、广西、湖南、江西及福建接壤,与海南隔海相望。下辖21个地级市(其中2个副省级城市),119个县级行政区(60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36个县、3个自治县)。
2、福建:
福建,简称“闽”,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面、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面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南北最长为530千米,东西最宽为480千米。
福建省现辖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三明、南平、宁德9个设区市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平潭县)。省会为福州。
3、海南岛:
海南岛是中国南方的热带岛屿,面积3.54万平方公里,人口925万,岛上热带雨林茂密,海水清澈蔚蓝,一年中分有旱季和雨季两个季节。
海南省的居民包括汉、黎、苗、回、彝、侗、瑶等30多个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汉等族。千百年来,古朴独特的民族风情使本岛社会风貌显得丰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的生活习俗。
(10)中国著名华人华侨扩展阅读
按华侨华人的祖籍划分,广东籍占54%,福建籍占25%,海南籍占6%,其他省、市、自治区共占15%(其中以台湾、广西、山东、新疆、云南为主)。
在东南亚,粤籍、闽籍和其他省市之比为5:3:2;而在亚洲以外,粤籍占绝大多数。若以方言划分,使用闽南(泉州)、广府(广州)、潮州、闽东(福州)、客家五种方言的人。
占海外华侨华人总数的80%左右。使用前三种方言的,每一种都超过500万人,后两种则约300万人。
根据广东省政府网数据,广东籍的华人华侨有2000多万,广府籍800多万,潮汕籍700多万,客家籍500多万。另有福建数据,福州籍华人华侨有300多万,闽籍客家华侨近200万。故各省客家华侨共约700万左右。
其中较有影响力的有: 闽南籍的陈嘉庚、李清泉、郑周敏、黄奕住、李光前等,广府籍的骆家辉、容闳、陈宜禧、陈启沅、陈芳等;
福州籍的黄乃裳、林文镜、曹德旺,陈清泉等,客家籍的胡文虎、张弼士、叶亚来、李光耀、罗芳伯等,潮汕籍的陈慈黉等;
广西籍封奕敏等。他们都是华人华侨中的杰出代表。体现了海外华人华侨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爱国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