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男歌手巴某
1. 香港出了多少歌手
——回望艺术史上每一个大时代,都必有杰出人物首先拉开帷幕,开创一代先声——波德莱尔,他开创性地激扬起文学史上现代主义时代的大旗;伟大的巨人贝多芬,无论音乐史的古典主义时代多么辉煌,他决绝地转身,唱出了浪漫主义的新声;而对于曾经辉煌的香港流行音乐而言,许冠杰无疑是最重要,最值得大书一笔的人物之一,他和顾嘉辉,在上个世纪进入七十年代之后,几乎同时爆发,联手以天才的创作瞬间将之前空白一片的粤语歌拉上辉煌的起点!在现在回看过
去时,你会发觉,粤语流行乐绝对是一个幸运儿,它奇迹般避免了一个新事物从诞生到成熟的漫长过程,在两位天才与一干旧学根底颇深的优秀词人的拱托下一开始就站在了一个很高的起点上,之后随即带起了几代才俊,粤语因此持续辉煌了至少二十年。更加值得骄傲的是,这种辉煌是开放式和创造性的,绝非只是对当时欧美乐坛那个风起云涌的大时代的消极跟风;粤语歌开放性地接受欧美流行乐的各种新旧形式,但内容上完全有着自己的精神层次与筋骨血肉,这也是它可以真正成为一个经典时代的核心因素。
香港乐坛的黄金年代,产生了一大批出色的填词人:卢国沾,郑国江,邓伟雄,刘卓辉,陈少琪……但最好的那一个,境界最不凡的那一个,可能当属黄沾。而单论作曲,一前一后,称得上天才的只有两个,一个是顾嘉辉,一个是刘以达。最后,若说词曲双绝者,则只许冠杰,黄沾,黄家驹三人当之!
当然,另外那些才华横逸的人物,以下也将一一道来。
1.许冠杰——在唱腔方面,这位粤语歌的巨匠是典型的民谣唱法,不加任何修饰的原声,简单自然,流畅动听。——而这位大师的真正非凡之处,还是在于他的作品的独创性。他的作品截然分成了两种风格:雅致文人式的与市民世俗式的,可谓真正的雅俗共赏。前者往往造辞精巧,一派古典风范;而后者却完全以最世俗的广东俚语来写,生动幽默,活力十足。但无论哪种风格的内容,经过他那充满旋律性的脑袋一点缀,立即传唱到街知巷闻,风靡不息。
而两种风格的作品当中,尤其是后一种,有着非凡的独创意义(古典风格的那一部分,虽然出色,但有一代古典大师顾嘉辉在旁边辉映,还是显得小家碧玉了一点),最能写出许冠杰那种风趣,平和,淡泊名利,随遇而安的人生本色;在运用民间语言方面,他在华语流行乐坛是一代大师,天才闪耀,无人能及。他的感情扎根于人民之中,用有血有肉的民间语言,写尽民间的生活百态,囊括了柴米油盐,工作爱情,辛酸快乐;而这些歌的背后,又有一种特有的幽默,乐观,凡事适可而止,不过分强求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历来注重世俗生活,不喜欢做官,有钱也喜欢藏着偷着乐的广东人中特别明显——他确是最了解广东人的一个音乐家!放胆说一句,只要粤语一天不亡,他的歌就不会停止传唱。
《鬼马双星》《半斤八两》《学生哥》《最佳拍档》《日本娃娃》《打雀英雄传》《咪当我老衬》《卖身契》《十个女仔》……这一大批经典作品,都是以最民间化的粤语俚语写成,以一种幽默乐观的笔调写出现实生活中方方面面,虽有辛酸却不使人丧失生活的勇气,这些歌在包括香港在内的粤语文化圈里,深受人民的欢迎和赞赏——内地的朋友可能对其中的某些方言如看天书,云里雾里,不过没关系,许冠杰的音乐旋律足以冲破语言的界限,你一定会在其中找到你耳熟能详的经典旋律的。
2。“辉黄”二圣——黄沾去世时,见到有网友用“辉黄二圣”来形容他和顾嘉辉,很贴切,今天借来一用。顾嘉辉和黄沾,两大奇才,一世知音,留下了一阕世人遥想,悠远无尽的乐坛传奇……
黄沾与顾嘉辉,一刚一柔,沾叔生性外向,样子好玩,一笑起来简直是“色情读物”,可爱得要死。而顾嘉辉则个性含蓄,藏而不露,样子十分平凡,一副糟老头样,属于走在大街上绝对没人会注意的类型,但他的才情就……呵呵……
《上海滩》:天下皆知的辉黄绝唱了,气势不凡,意境奇高——我想我应该闭嘴了,这种歌还用人再费口舌吗!值得一提的是,“辉黄”还为叶丽仪写过另一首《上海滩龙虎斗》,也不错;更好玩的是达明一派的黄耀明将两首歌各剪一半,拼成了他自己古灵精怪的《一二三上海滩》。
《忘尽心中情》:辉黄无懈可击的杰作之一。仅仅一个开头,已经令人难忘——一段仿佛自天际白云间悠悠吹来的洞箫,霎时引出了全曲悠远绵长的意境;而整首歌,简直是为古龙笔下那种沧桑寥落的浪子度身订做,三分的潇洒,五分的寂寞,七分的悲凉,烈酒为伴,长剑作友,江湖情怀,尽在其中。这首歌的词,曲都写得精彩万分,相互又契合无间,简直可以用天人合一来形容,听后那悠远的旋律萦绕心间,徘佯耳际,久久不能遗忘……听这首歌时常令我神思遥想,辉黄
二人的友谊,究竟到了何种境界,竟能创出如此奇绝的作品……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嘿嘿!
《当年情》:众所周知的张国荣好歌。
《一生有意义》《桃花开》《世间始终你好》《千愁记旧情》《肯去承担爱》:《83射雕》中的八首歌全是由顾嘉辉作曲,而由黄沾填词的是这五首。个人最偏爱《肯去承担爱》这首。
《梦里几番哀》:鲍翠薇所唱的一首好歌。
《大亨》:徐小凤名曲之一,反思人生得失的好歌。
《楚留香》:郑少秋经典名曲,黄沾的词写得极好
“就让浮名轻抛剑外
千山我独行
不必相送。”境界很高。
《留下我美梦》:甄妮好歌,《陆小凤之凤舞九天》主题曲。
《心债》:梅艳芳好歌。
《网中人》:张德兰名曲。
《用爱将心偷》:汪明荃所唱。
《万水千山纵横》:关正杰名曲。
《家变》:罗文一首很著名的作品。
3。温拿乐队——香港早期最受欢迎的一支乐队,主要成员是谭咏麟,钟镇涛,彭健新,陈友,叶智强这五个人。其实从现在的眼光来看,这支乐队最大的贡献是为香港乐坛推出了两位出色“演绎者”——谭咏麟与钟镇涛——而乐队本身的成就并不高,原创能力很弱,红是曾经很红,但大部分是唱英文歌而已,华语歌部分也是当时流行的民谣风,特别好的作品其实乏善可陈,倒是解散多年后老友重聚唱出的《千载不变》是不折不扣的经典。
4。泰迪罗宾——也算香港乐坛一个传奇的人物了。他早在60年代就组成了一个叫“花花公子”的乐队,是香港乐队潮流的一个先声。他的作品现在还流传的已不多,著名的如《这是爱》。虽然他并不能算香港乐坛黄金年代的人物,这里还是略微提一下。
5。汪明荃——作为香港最有地位最有声誉的艺人之一,“阿姐”虽然不是专职的流行歌手,却也留下了令人难忘的经典作品。
《万水千山总是情》:这个就不用说了吧?《勇敢的中国人》:辉黄名作,爱国歌曲的经典。《京华春梦》与《用爱将心偷》:同是当年当红剧集的主题曲。
6。郑少秋——很多人都将他当作一个歌坛的业余玩票者,这也许没错,但我想说,他可能是唯一一个玩票玩出个人风格的歌手。秋官是一个很特别的人,他天生有一种从容优雅,凡事淡然处之的气度,令女人着迷,令男人欣赏。嘿嘿。而他的声音,也正如他的气质,一点雍容倦懒中透出盎然古风。而写歌给他的人,也非常了解这一点(尤其是黄沾),给他写的歌的意境往往高古悠远,有视世事如浮云,跳出红尘之感,令人胸襟为之一阔,风格上与他个人的气质形成高度的
7。张德兰——一个很有传统女性那种温柔贤淑味道的歌手,性格非常温和迷人,气质上和香港另一个经典的民歌手区瑞强简直是绝配,他们两人的友谊也的确很深厚,还曾合作开过演唱会。她的歌曲风格是大部分是民谣与粤曲小调,基本上属于香港乐坛80年代前的一种流行风格,而在内地最为广大人所喜欢的《春光美》在她的风格中反而少见。她也是香港人很喜爱的一位歌手,闻名的歌曲有《武侠帝女花》《何日再相见》《情义两心坚》《一水隔天涯》等,当然,个人认为最经典的《相识也是缘份》又怎能不提?
8。区瑞强——香港歌坛的一角美妙剪影,自始至终,本色不改的一个民谣歌者。
这是一个很和蔼,很容易满足的人。
他的歌声和他笑容一样,温和,宽容,使人温暖。
他令人对这个世界有一种宗教式的感恩之心。
9。叶振棠——提起这个名字,内地知道的人绝对不多,但一提到他就是当年风靡一代人的爱国名曲《万里长城永不倒》的原唱者,就无人不涌起几分敬意了。而“辉黄”的经典名作《忘尽心中情》也是由他所唱。此外,《大内群英》《我来自潮州》《难为正邪定分界》也是他的代表作。
10。关正杰——活跃在香港歌坛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前期的一位重要歌手。他的台风中正凝重,唱腔也朴实无华,总之相当成熟稳重的一个歌手。而他也留下了一批相当好听的作品:
11。叶丽仪——她在香港著名女歌手中,身材偏于高大型,而她的气质也正与此对应,比较大气,有一种巾帼英气。她的歌总体来说,经典的并不多,但一首精彩绝伦的《上海滩》已足以令其闻名遐迩,在香江屹立不倒。
12。“香港之莺”徐小凤——如果说梅艳芳的歌中有种挥不去的,“沧桑后而飘零生”之感,那么小凤姐就是沧桑始而归于豁达,她的从容,她的气度,无法令人淡忘。作为香江一代歌后,徐小凤可以说名作如云,难以一一尽数。
13。罗文——香港男中音的典范。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香港男高音歌手很少,反过来的结果就是盛产了一大堆优秀的男中音,校长与学友都可算个中代表——但如果非要让我只挑一个作其中典范,我会选罗文。罗文唱腔独特,发音技巧堪称完美,高低音区的过度自然得犹如天成——一个歌手瞬间冲到C3没什么了不起,能在A2从容停留3秒才算本事——我从未听过罗文的高音上过C3,但却无数次看到过他在唱现场时“不动声色”地就上到A2,而且他上到这个音阶时,在气息上同之前的相对低音区是基本一样的,形成了高度统一,几乎捕捉不到明显的发力痕迹,非常自然,非常轻盈,道行真的是很深!他从不追求声音的绝对高度,但却能将自己的低音区到高音区的每一个音符唱出浑然一体的高质量,这种歌唱的态度是绝对值得赞赏的。香港的罗文,台湾的费玉清,是华语流行乐界最令本人欣赏的两大“学院派”歌手典范,爱好唱歌的朋友真的应该多看看这两个人的演唱。
15。陈百强——温和文雅,气质忧郁一向是他的标志了,而他的唱腔,清秀明澈,以演绎细腻见长。一批旋律优美的经典名歌如〈偏偏喜欢你〉〈一生何求〉〈念亲恩〉〈盼三年〉〈涟漪〉〈烟雨凄迷〉等等,也不必我再多介绍。他的离世,是香港乐坛黄金年代的一大憾事之一。陈百强当红的年代基本上就是整个80年代,作为一线男歌手,他的成绩一直很稳定,一些重要的颁奖礼总能见到他的身影,论地位其实一开始校长还不如他,但反之他也没有像校长那样大红大紫过。
16。林子祥——华语流行乐坛曾有过的最杰出歌手之一,一个“超级”歌者。首先不得不说他那付动力强劲的“天生奇喉”,他音域超阔,既拥有一个正常男中音应有的全部,又在高音区延伸上去一大截,据他自己所说,盛年时他的高音区的极限曾去到A3或B3上,确实相当惊人了;而且他声带的耐受力之强,同样夸张得很,像他那种充满爆发力,冲刺性的唱法,一般人根本不可能学,否则唱半年嗓子就
完蛋了,但他声音的巅峰时间却异常长久,保守点说,他的声音50岁后才显得些许褪色,2002年与“港乐”合作的演唱会上还苍劲得很,他的天赋条件和保养功夫实在令人赞赏。不过,之所以赞他是一个“超级”歌者,绝不只因为他的天赋声喉,更因他的音乐修养,正是他深厚的音乐修养,使他成为一个歌唱全才,听遍他的歌曲全集,你不得不惊叹于他的歌唱技巧之丰富,歌唱“面目”之多。他慷慨激昂时足以分金裂石,深情款款时又温文动人;既狂野奔放得使人激奋,又幽默好玩得让人捧腹。以此对应的是,他歌曲风格变化万千,古典,民谣,小调,摇滚,说唱,儿歌,拉丁,都兼而有之,而且都唱得好,这是最了不起的。另外,他同样有很高的创作才华,很多经典歌曲都是他自己的手笔,个人以为,创作才华这方面他在香港乐坛中是可以处于中上层次的——总之,他的确是香港乐坛一个不老传奇,一个独一无二的“老顽童”。
17。谭咏麟和张学友——之所以把他们放在一起,很明显,是因为两人是香港乐坛一前一后,两代旗帜性的人物,有很多的特点值得拉近来一起说。定位:他们都代表了走在前台的最辉煌者,他们是乐坛明星中的明星,唱片公司的宠儿,但本质上,他们只是香港众多优秀演绎者的中的两个。
歌曲的风格:作为最卖座歌手,他们都格守中庸之道,以最受市场欢迎的情歌为主,他们的歌曲既不是最阳春白雪,也不是最下里巴人,所以他们都始终能成为最受欢迎的。两者相对来说校长的情歌更纯粹,典雅一些,保持了比较统一的格调;而后期一代的张学友则更商业,更庞杂一些,好歌挺多,杂草也不少见。
基本上个人把香港歌曲的风格分作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的古典派与民谣,小调为主,第二阶段则是都市情歌风格占据了统治,而谭咏麟正是这两种风格的分界线,他成为了第二阶段风格的集大成者。校长早期歌曲有明显的民谣风,特点是清新,明快,轻松,像《我爱大自然》《爱在阳光空气中》《天边一只雁》《小生怕怕》《相识非偶然》等歌。但里面一些歌如翻唱自五轮真弓名作的《忘不了你》则明显有他鼎盛时期那种成熟,典雅的风格,预示了他日后的风格变化。而84年对他来说则是一个最重要的年份,当年他的《爱的根源》《雾之恋》两张大碟横扫香江,无人能挡,在香港最重要的年度颁奖礼之一的“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上连下三城,一个人就占了三分之一,而在40首候选歌曲名单中,他竟有空前的十首之多!香港流行乐也正式开始了谭咏麟时代!同时,在这一年之后,随着谭咏麟走上人生的巅峰,张国荣强势出击,梅艳芳稳步向高峰迈进,第一阶段的歌曲风格也基本结束了,大部分的名作都已写出,一批老一代的知名歌手如关正杰,叶振棠,张德兰,区瑞强,叶丽仪等人,都开始逐渐淡出,凭着一两首电视剧主题曲一炮而红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前一代的巨星如许冠杰,罗文,也已不属于在前台最闪耀的那一个了。而新秀方面,下一个“谭咏麟”,张学友即将冒头,一批经典乐队与组合在地下正如熔岩涌动,马上就将喷薄而出。总之,84年是香港乐坛一个相当重要的年份。谭咏麟带起的情歌风潮,我个人将它定义为“都市情歌”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与香港的社会发展有很大关系,70年代,香港人的都市化趋势还没有80年代那么明显,香港社会的这两个十年,回顾那时的电影电视剧就能看出显著的分别,80年代后,香港都市化愈加明显,到了中期,就像现在内地的经济发达地区一样,大众会变得个人化,“小资”化,生活会要求得更精致。而古典派的家国情怀和民谣风的简朴轻快已经渐渐不合新一代人的口味了,以前一直郁郁不得志的张国荣突然以一首舞曲风格的《Monica》一炮而红即是明证,像这种“迪士科”式快歌以前的香港乐坛是没有的。而谭咏麟第二阶段那种成熟,精致的情歌同样得到了极大的欢迎,他和张国荣,一慢一快,代表了新一代“都市情歌”的两种面目,他们同时登上人生顶峰是合乎时势的。声音:谭张都是纯正的男中音,校长音色刚柔适中,天生就是唱情歌的料;学友则相对浑厚。他们不但技巧上相当好,最重要的是唱歌的感觉上都有相当的天赋,就是因为这一点天赋,校长的口碑在业界始终比哥哥胜一筹,张学友可以走出与李克勤不同的人生。
而从声音状态的变化来看,校长直到90年代初还是在一个巅峰状态,音色清晰明净,但进入90年代中期后有明显的下滑,“老人腔”首度出现(表现在声音上就是始终有一点拖尾,显得浑浊而不够干净,很多歌手进入不惑之年之后都会有此现象,正所谓岁月不饶人。),这点在他94年香港大球场演唱会上表现得最明显,而他显然有所注意,到97回归演唱会上他重新修声,音色上有明显回升,接近高峰时水准。不过上到最高处便要往下行始终是一个不变的定律,现在的校长已经不可能再回复当年的风采了。就校长本身声喉的条件来看,他的优点是音色相当好,但声带的耐受力并不突出,远不能比阿LAM那种“天赋奇喉”,再加上的演唱会实在开得太多,过度用声对他声音保养有很大的损害,令他的声音衰退期来实在早了一点,比较可惜。
张学友就不同了,他的声音从出道到现在一直保持得相当平稳,至今没有下滑的明显迹象,即使是最红的时候他的个唱还是开得相当有节制的,这点不得不说他比校长明智,明白“放得太尽,后劲就越弱”的道理。学友偶然也有失声的情况,但这和长期性的下滑有本质的分别,一个歌手,他每日的声音都有可能受到生活状态的影响,如果演出当天声音状态特别差,失声其实很正常。学友的声音一直保持得很好,但唱腔上却不是始终如一的,早期他的声音浑厚,还有一点点故意压低来唱的感觉,好笑的是他成为“天王级”人物之后,引发了一大批模仿者,明明天生是张信哲式的音色,偏偏要压低来唱,力求让自己的声音变得磁性一点。想想那时的歌唱比赛,真是好玩,不是“大宝啊!天天见”,是“张学友天天见”听着还真是烦啊,哈哈。而张学友后来的唱腔,随着王菲式的柔弱唱腔大行其道,始终不改商业中庸本色的张学友,在唱腔上也有明显改变,将他本嗓浑厚的特点
人为减弱了,以迎合流行风潮。相比而言,个人最欣赏的还是他出道时的本色。
代表作:作为最知名的歌手,在这里个人不觉得有必要再罗列他们的名作,仅仅将几首在演绎上很显示他们唱功的作品提一提。
校长——《冷傲的化妆》:著名男女组合“洛克塞特”名曲《Dangerous》的翻唱版,校长高音区完美的表现,充分地表现了他的功底,在自己极限的音区上仍然有质量非常高的声音表现。应该说,他的高音还是要比学友稍胜。
《ELAINE》:高潮部分还是很考功力的。
学友——《李香兰》粤语版:谈学友的唱功,这首歌当然不能不提,因为他的确在这首歌上有完美的表现。无论是真音,假音,声音的转换,感情上都接近无懈可击。
《一生不醉醒》:《南帝北丐》主题曲。这首歌虽然不算高,但波澜壮阔,跌宕起伏,气势很强,但张学友饱满地演绎出了全曲的神韵,技术和感情都难以挑剔。
18。钟镇涛——香港歌坛中一个浪费了的金嗓子。前温拿乐队的两个主唱:谭校长单飞之后辉煌无限,至今功成名就;而钟镇涛则大起大落,看尽了人生百态,别有一番沧桑。而从两人的声音来看,相对于校长那把易为大众接受的中性化嗓子,钟镇涛略显沙哑的声线非常鲜明,尤其是年过中年之后,声音更显粗犷沉雄,极具男人味,几乎可以说是香港的“迈克·波顿”。而唱功,也丝毫不落于校长之下,他的中低音区扎实,声音越向高音区迈进反而越显得壮阔豪迈,令人很难忘。如果用剑来形容他,那就是一把巨剑,虽然少点轻灵飘逸,但胜在厚重沉郁,份量十足。可惜的是,他虽有一把好嗓子,在歌曲上却始终找不到一种属于自己的风格,除了几首名曲,令人能想起的歌曲已经不多了。
《让一切随风》:钟镇涛几乎每次上台都必唱的名曲,充分显示了他的唱腔,翻唱自日本,黄沾作词。
《只要你过得比我好》:曾经非常红的一首歌。
19。梅艳芳——她的技巧和功力绝非上佳,还有一把有缺陷的声音,但有时她的感情超越了她的局限,令她成为最最感人的歌者。梅艳芳幼年即踏上舞台,生活的艰辛与掌声的起落在她心中打下了最深的烙印,造成了她一生中那种挥不去的飘零,苍倦与不确定感——不过到最后,这也成为了她最大的财富。平心而论,相比同是女低音的徐小凤,梅艳芳虽然出道很早,她的歌唱技巧完善得并不够好,本来她的声音(在高音区)天生就有“烂声”的苗子,反过来又因技巧上的不足,令她的音质始终没有得到修补,年轻时还不明显,人过中年后“烂声”就比较严重了。不过尽管她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她歌唱中最大的优点已足以超越她的所有缺陷,令她曾经成为过这个世界上最动人的歌者——梅艳芳的慢歌,尤其是那些溶入她的人生经历,自我写照,自况式的慢歌,堪称华语歌坛一绝,没人比她更好!能比她唱得更感人至深!她真的可以把她那种辛酸,沧桑,茫然,飘零于世的无依感唱入你的骨髓中,仿佛使你置身于一座深秋的枫林中,看到一个孤苦伶仃的人,因莫名的原因,迎风洒泪,无尽的哀痛随红叶扬……
20。张国荣——大家都知道他和梅艳芳友谊极深,甚至称得上彼此的“红颜知己”。其实,在歌唱的生涯上,两者的特质与高低走线都颇有相似之处,首先张和梅一样,唱歌的功底都不算突出,唱现场时尤其明显(但梅毕竟有非常突出的一面,而张甚至没有),张的声音最巅峰的时候就是八十年代他最红的时期,那时他的声线浑厚,富有磁性,但他的音质中还有另一种柔弱的特性,当他退出歌坛多年后来再度复出时,嗓音显然维持得不好(很可能是投向表演事业的时间多,对声音保持的锻炼不足所致),整个人的发音系统都面目全非,原来的雄性特质几乎退化殆尽,柔弱无力的那一面占据了统治。综其歌唱生涯:天赋相对平淡,但后天努力,走上了一个辉煌的位置;最后因人生走向的变化,只得到一个慢慢黯淡的尾声……
他演艺的气质好于他的演艺才华,他表演的天赋高于他的歌唱资质。回顾哥哥的歌手生涯,常常令我想起近代诗人:徐志摩。他们两人都有比较突出个人化气质,而这种气质,常常掩盖了他们才华不足的弱点。徐志摩的诗,大多清丽可读,但特别出色而可以流传的却很少,他身上流露的诗人气质比他的诗人才华要多;同样,张国荣的个人气质很浓,但歌唱的天份(如唱歌的感情,对歌唱技巧的掌握)并不高,比校长与学友显然有所不足。不过音乐创作上,张国荣却有惊艳之作,和许冠杰联手留下了一首经典的《沉默是金》,十分难得。另外,他那种个人化的气质很适合于表演,他最终成为一个出色的“本色派”演员是自然而然的。21。卢冠廷——一个怪人,首先是他的唱腔特别,而他的作品,虽总体而言看不出统一的风格,但都各有其才华毕露之处,会令人留下深刻印象。
22。蔡国权——一个低调的大才子。很奇怪,他在香港并没有特别红过,在内地更是默默无闻,但凡是听过他的歌的人,没有不说好听的,不对他的才华表示惊讶的。在我看来,他是香港黄金年代最有个性最有内涵的原创音乐人兼歌手之一。他的唱腔清朗洒脱,自有一股令人难忘的隽永味道。他的歌也往往有优美典雅,异常耐听的旋律,曲风上有浓重的古典派倾向,可以说是小一号的顾嘉辉,另外他的词也写得十分出色,常不流俗,说他是全才毫不过分。
23。周启生——个人认为,他和蔡国权,卢冠廷是香港八十年代创作人中的三位奇才,都有相当的个性和才华。现在已经找不到他的太多作品了,但如《浅草妖姬》《天长地久》《Crystal》等歌曲真是相当的个性化。
24。叶倩文——她的作品很杂,并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但一路都受益于当时歌坛比较强的创作力,好歌却不少。
《晚风》:带着浓重三四十年代上海怀旧风情的名作,黄沾得意作品。
《祝福》:姜育恒〈绎动的心〉粤语版,最清新隽永的粤语金曲之一。
《潇洒走一回》:当年横扫大江南北,谁能忘记?个人看来,这是很适合叶倩文的一类歌曲,较为大气激扬,挺配她归国“鬼妹”的外向本色。
《选择》:与老公林子祥的对唱歌曲中最著名的一首,两人一旦同台,几乎必唱。
《秋来秋去》与《哭砂》:一首名曲的国粤语版本。
《黎明不要来》:辉黄作品,很受港人欢迎。
25。林忆莲——难忘的声音,历久弥香。她的声线如烟似雾,有一种不确定的美丽。特别要提出的是,她是声音保养方面的“光辉”典型。她年轻时候技巧已经相当好,但对歌曲的演绎还稍欠火候,例如有一次看她现场演唱那首经典的《情人的眼泪》,显然是不够细腻入微,比较令人失望。不过要大加赞赏的是,现在的她已经脱胎换骨,登上了全新境界,难得这么多年来她的声音一直是往上走的,技巧和悟性都已接近炉火纯青。
26。王杰——如同上面的林忆莲一样,王的歌同样已被人熟知,我也不浪费笔墨去介绍了。而很久以来就忍不住想说的是:他的嗓子保养问题。很可惜,我不得不说,他的声音是香港所有经典歌手中,保养得最差的!基本上已经毁了。记得数年前他刚复出那阵,我偶然听到他在一个小型歌友会上演唱,当时就大跌眼镜——这还是我少年时喜欢的王杰吗?当年还是号称高音不错的一代浪子,现在一首歌还没到A2就拼命躲闪腾挪了,真是英雄末路啊!不但是高音区如此退步,整个声音都坏了,显得十分干涩,生硬,欠缺弹性,好象一辆好久没有上润滑油的老爷车。之后又听了很多次他的现场,证明了他的情况决非一时声音状态不佳的问题,而真是声带受损,声音出现了大倒退。而倒退的原因,个人以为,他早年的唱歌方法有很大问题:演唱时往往有压着声带歌唱的感觉,粤语歌上尤其明显!《封锁我一生》更是声带杀手!
数不清
2. 被告人李某,男,25岁,我国公民。被告人王某,男,23岁,我国公民。
适用哪国法律要来看那艘轮船是登记自在哪国的,如果它登记在了中国,就得使用中国法律。如果你这个问题是考试题,按照字面意思理解这艘船是登记在美国的,所以应该使用美国法律。因为在国外犯罪一般情况下适用属地原则,也就是说在哪个国家的领土、领海、领空、驻外使领馆以及登记在该国的交通工具上犯罪,就适用该国的法律。因此两人虽然是在巴西境内,但是犯罪场所是在登记在美国的轮船上,所以应该适用美国法律
3. 著名藏族歌手有哪些
1,蒲巴甲
蒲巴甲(Purba Rgyal),年7月8日出生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县,中国内地影视男演员、流行乐歌手、导演,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本科。
2,阿兰·达瓦卓玛
阿兰·达瓦卓玛,在中国被称为阿兰(alan),1987年7月25日出生于四川康定,籍贯四川丹巴美人谷,在成都长大,中国藏族女歌手。2006年初签约日本艾回唱片公司,开启了她在日本的演艺生涯。
3,旦增尼玛
旦增尼玛,1992年2月13日出生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中国藏族男歌手、影视演员,毕业于青海民族大学。2015年,推出首张个人音乐专辑《火种》,从而正式开启了他的歌唱生涯。
4,曲尼次仁
曲尼次仁,1986年5月15日出生于西藏阿里,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舞者、流行乐歌手。1998年,曲尼次仁因担任某药业品牌代言人而走入公众视野。1999年,她出演了银幕处女作《弹起我的扎年琴》。2003年,曲尼次仁获得全国少数民族五十六朵金花选美大赛冠军。
5,扎西顿珠
扎西顿珠,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中国内地流行乐男歌手、影视演员,全国青联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云南省政协委员、香格里拉旅游形象大使,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剧系。2007年,参加东方卫视选秀娱乐节目《加油!好男儿》的比赛,获得全国总决赛第六名。
4. 要好听的歌,不管什么拜托各位了 3Q
<天真>歌手:阿俏.....<再说一次我爱你>歌手:涓子.....<小星星> 歌手:回汪苏泷.....<关于我和你>歌手:小舞答.....<苦果>歌手:程响......<回家>歌手:朱妍.....<两生花>歌手:章丽......<带我回家> 歌手:王蓉......<动心>歌手:侯歌.............【吃狼的羊推荐】。。。。。如果你喜欢这样的歌曲,本人空间相册的《寂寞答题路》有更多本年度这样的歌。QQ:吆零柒扒吆舞柒肆叁肆.....<什么>歌手:马健涛......<情盲>歌手:梁帅.....<谁说男人不流泪> — 陈飞彤.....<慢慢懂> 歌手:汪苏泷......<另一种温柔>歌手:隆隆.....<一不小心爱上你> 歌手:江映蓉......<角不是我>歌手:岩飞.....<情系大草原>歌手:何龙雨+++++++++++++++
5. 制毒犯巴某某
36岁的巴某曾自费上过音乐学院。组过乐队,许多KTV点歌台还有他的原创歌曲。后来觉得自己不如别的艺人赚钱多,就失去了心理平衡。之后便接触到了毒品,想要一夜暴富,但最终,自己也染上毒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