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著名曲目
❶ 二胡十大名曲
第一首《二泉映月》
第二首《光明行》
第三首《听松》
第四首《江河水》
第五首《三门峡畅想曲》
第六首《月夜》
第七首《流传曲》
第八首《怀乡行》
第九首《战马奔腾》
第十首《汉宫秋月》
二胡是中国民族乐器中最富表现力呈最普及的乐器之一,又称为“胡琴”或“南胡”。据史籍考证,古代的“奚琴”可能是它的前身。多年来,二胡在民间多用作戏曲、曲艺的伴奏和民间音乐的合奏。本世纪初叶记,中国近代民族音乐家刘天华陆续创作了《月夜》、《病中吟》、《光明行》、《空中鸟语》等十首二胡独奏曲,大大发展了二胡的演奏技巧和艺术表现力,二胡始被人们视为专业化的独奏乐器。后又有民间盲艺人华彦钧(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听松》等三首二胡独奏曲经发掘后传世,成为中国民族音乐脍炙人口的精品。1949年以后,二胡独奏艺术有了更大的发展,新曲亦如雨后春笋,佳作不断。如刘文金的《三门峡畅想曲》、陈耀星的《战马奔腾》等等。本片是于1993年8月在上海录音完成,收录的十大二胡名曲,均为多年来广泛流传并在音乐会上百演不衰的保留曲目,也是公认的二胡曲库中经典之作。
第一首《二泉映月》是中国著名民间艺人华彦钧(瞎子阿炳)的代表作。阿炳生前为无锡的出家道士。无锡惠山之泉被誉为“天下第二泉”。阿炳未瞎之前常去二泉,并为其月冷泉清之境所迷。后阿炳患眼疾失明,生活极为坎坷凄凉,故常独拉此曲以泄心中悲愤不不之情。乐曲旋律时而如泣如诉,时而慷慨悲歌,于凄婉中见悲愤,于优美中见风骨,使聆听者无不心灵为之震憾而嗟叹不已。
演奏本曲的是青年二胡演奏家王国伟,他1961年出生于上海,11岁开始学习二胡,1978年进入上海民族乐团,1987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早在1980年即被选为“上海市文艺新秀”,在乐坛初露锋芒。先后在1982年全国民族器乐独奏观摩演出,1989年全国民乐电视大奖赛和中国乐器国际比赛,1993年上海之春音乐节等一系列重大比赛和演出中获得各种奖励。并以独奏家得乐队首席的身份出访美加、新加坡、比利时等国,被美国《克利夫兰日报》 誉为“中国的帕格尼尼”。本片中的第五首和第八首也是他的精彩演奏。
第二首《光明行》是中国近代民族音乐家刘天华于1931年写下的。作为一名深受中国“五四运动”影响的进步音乐家,刘天华的内心充满了对光明生活的向往,所以本曲一扫当时二胡曲多见的缠绵委婉、凄凉哀怨之调,以进行曲坚定有力的节育和号角式的上扬音调使全曲生气勃勃,充满了积极的进取精神和对光明前途的乐观自信。
演奏本曲的是年轻的二胡演奏家陈春圆。1972年出生,11岁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属小学,14岁升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附中五年级时曾参加“上海之春”全国二胡邀请赛获第二保,20岁升入上海音乐学院本科。多年来一直师从王永德教授。曾经多次出访日本、波兰等国家,演出深获好评。本片中还有第三、第七和第十首都是他演奏的。
第三首《听松》也是阿炳的代表作之一。阿炳自己解释说这首乐曲描写了宁时金兀术大败于岳飞,逃窜至无锡惠山脚下,躺在听松石上胆战心惊地听着宋军兵马的追击之声的故事,因此本曲也叫作《听宋》。但是这种说法好象难以令人置信。《听松》和《二泉映月》截然不同,曲意奔放豪迈,气势雄壮。引子中的号角之声、中段跌宕起伏、一泻千里的旋律,都给人以勇往直前之感。在中国的民间音乐之中,这样的作品实不多见。
第四首《江河水》原为流传于中国东北地区的民间音乐,后被改编为双管独奏曲,黄海怀在双管曲的基础上又把它改编为二胡独奏曲。作为二胡曲,它比双管曲流传的远为广泛。关于此曲,东北地区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有一对恩爱夫妻,丈夫不幸被官府抓去服苦役,备受折磨而死。妻子闻讯来到当年送别丈夫的江边,面对滔滔江水,回忆往事,痛不欲生。本曲奏来缠绵悱恻,如泣如诉,是一曲催人泪下的悲歌。
演奏本曲和第六首《月夜》的是中国新一代青年二胡名家马晓晖。马晓晖1965年出生于唐山的一个民乐世家,六岁起即由其父启蒙学习二胡。曾经师从舒昭先生。十三岁时便以突出的天赋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五年后于1983年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直接升入该院本科,师从名家王乙教授。在校期间,这位标准的靓女琴手就已经开始为宝丽金公司灌碟。1987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获文学士学位,同年在全国广东音乐演奏比赛中崭露头角,荣获一等奖。后考入上海民族乐团司职首席,并多次在国内重大比赛和演出中获奖,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新一代二胡演奏家。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面,马晓晖举办过40多场独奏音乐会,足迹遍布美加、日本、港澳和西欧地区,被各地乐界誉为“用心灵演奏的二胡天才”。她的演奏音质纯美,韵味浓郁,左手的揉弦、滑音、运指的弹性,以及右手运弓的弓法、音色变化细腻和幅度都有极为独到之处,并创造性地采用了许多非常规的手法来丰富二胡这一古老乐器的表现性能,***投入,酣畅淋漓。
第五首《三门峡畅想曲》是1960年刘文金根据当时三门峡水库建设工程中热火朝天的群众场面创作的。作者对这首借用了回旋曲式结构的乐曲有这样的说明--引子:登高展望,三门峡水库的壮观景色给人以无限广阔的、引以为豪的感受,音调充满***而高亢。第一段:富于舞蹈性节奏的主部音调,是建设者们愉快豪爽的形象。第二段:进一步表现了建设者们崇高的志愿和坚定的信心。第三段:音调比较轻松、含蓄。第四段:音调非常柔美抒情,主要表现对劳动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想象。第五段:是一幅劳动的两面。音调时而轻松收信人,时而情绪紧张。第六、七段和尾声:主部和第一插部的最后再现,乐曲更加火热,在十分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第六首《月夜》是刘天华的二胡曲代表作之一,作于1918 年夏日的一个月夜。时月色如银,清风徐来。月下纳凉的刘天华对月操琴,遂成此曲,六年后修改定稿。乐曲旋律委婉连绵,优美抒情,表达了作者的情趣和胸怀。
第七首《流传曲》是江南的又一民间艺人孙文明所作。作者因家境贫困,常年浪迹江南一带,先以算命为生,后靠琴艺糊口。本曲为孙文明的代表作,千愁百转的旋律是他颠沛流离、坎坷生涯的心灵独白。
第八首《怀乡行》是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原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陆修棠的代表作。写于中国面临日本侵略、国土沦丧的1936年秋。作者于国难之时写下此曲,深沉地表达了他的悲愤之情和忧国忧民之心。
第九首《战马奔腾》作于七十年代。乐曲形象地表达中国骑兵的勃勃雄姿。本曲运用了作者新创造的“大击弓”、“双弦快速抖弓”等高难度的新技巧,生动地描绘了战马嘶鸣、万马奔腾的壮阔场面。本曲对二胡演奏技巧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演奏本曲的是著名二胡一代宗师陈耀星的儿子陈军,陈军四岁起随父习琴。1982年获全国少年器乐比赛三等奖,1983年获北京表年二胡比赛二等奖,1989年获全国首届民族器乐“山城杯”电视大奖赛二胡组第一名。他的演奏功力扎实、音质纯正、音色优美、技术娴熟全面,对乐曲的演绎的独到的理解。除演奏外,他还经常创作崭新的二胡演奏作品,创作和演奏均具有浓烈的时代气息。也曾多次出访日本、俄罗斯、新加坡和香港等十几个国家地区,受到国际音乐人士高度评价其演奏极具大师风范,被誉为是“当代中国最杰出的二胡演奏家”之一。
第十首《汉宫秋月》原来是同名琵琶古曲的第一段,后被移植为广东粤胡独奏曲。刘天华于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又据记谱的粤胡曲谱本改为二胡演奏本,后经蒋风之整理成目前的二胡独奏演出本。乐曲柔美细腻,演奏时用了强弱多变,使音乐时断叶续,表达了身陷皇宫的后宫宫女的内心痛苦和哀怨之情。
❷ 二胡十大名曲是哪十首
别是:二泉映月、良宵、听松、空山鸟语、寒春风曲、月夜、流波曲、病中吟、三宝佛、光明行。这十首曲子都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瑰宝。
《良宵》
原名《除夜小唱》,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创作于1928年。《良宵》是作者除夕与学生、友人欢聚时的即兴之作。在除夕之夜欢乐情绪感染下,作者兴致颇高,边拉边记谱,顷刻而成。此曲音乐形象单一、抒情、清新、明快,给人以怡然自得之感。乐曲充分发挥二胡各把位演奏的性能特点。
《听松》
华彦钧(阿炳)曲。相传宋朝时候,兀术被岳飞打败、狼狈逃窜至无锡惠泉山下,躺在听松石上,心惊肉跳地倾听宋朝兵马喊声震天的声音。《听松》便是描写这个故事,所以又名《听宋》。
《寒春风曲》
华彦钧(阿炳)作曲。乐曲的一部分曲调、演奏手法与《二泉映月》相近,但曲调较多地在明亮音区进行,更为活泼流畅,舒展宽广,使听者感觉到明媚的春天正在走近。
《空山鸟语》
《空山鸟语》是中国近代音乐家刘天华创作的二胡独奏曲。其初稿写于1918年,十年后才定稿。标题采自于唐王维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寨》)。在此曲中,刘天华创造性地运用三弦拉戏式的模进手法,描绘了深山幽谷,百鸟嘤啼的优美意境,是一首极富形象性的作品。
《月夜》
《月夜》是刘天华创作于1918年的一首二胡曲,是刘天华一生中创作的第二首二胡独奏曲。1918年完成初稿,1924年定稿,通过对皓月当空的描写表达了一种淡淡的惆怅。
《病中吟》
《病中吟》是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刘天华(1895-1932)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于1915年开始构思旋律,1918年完成,1930年发表。《病中吟》原名《胡适》,因与教育家、文学家胡适同名,遂改为《安适》。
《光明行》
《光明行》是刘天华于1931年春创作的一首二胡独奏曲,是一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乐曲气势恢宏,旋律明快坚定,节奏富于弹性。刘天华创作此曲时曾说:“因外国人都谓我国音乐萎靡不振,故作此曲以证其误”用主和弦的分解进行构成的号角式音调,在乐曲中占主导的地位。
(2)二胡著名曲目扩展阅读:
二泉映月创作背景
阿炳原为无锡城区雷尊殿道士,自幼受到四巨头吴地小山歌、长篇叙事歌、滩簧、说因果和丝竹乐等乡土音乐的熏陶,对音乐非常喜爱。在父亲的教习下,他十六七岁便学会了结构繁复、技法多变的梵音,吹、拉、弹、打、唱、念样样精通,并能正式参加道教法事音乐的演奏活动。
年过而立之后,阿炳的境遇急转直下。先是因染上吸食鸦片等恶习导致生活潦倒,随后患上眼疾,双目相继失明,再到后来便流落街头卖艺,生活十分贫困。底层的生活让他历尽了人世的艰辛,饱尝了旧社会的辛酸屈辱。
但才艺出众的阿炳,经常通过拉二胡、弹琵琶、说新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恨情仇,通过音乐揭露当时的黑暗。他把自己对痛苦生活的感受通过音乐反映出来,产生了著名二胡曲《二泉映月》。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二泉映月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二胡名曲
❸ 二胡十大名曲的曲谱
二胡十大名曲分别是:二泉映月、良宵、听松、空山鸟语、寒春风曲、月夜、流波曲、病中吟、三宝佛、光明行这十首曲子。
二泉映月
❹ 经典二胡十大名曲排行榜第一的是哪首曲
提到二泉映月大部分人都会立马想到二胡,瞎子,阿炳,乞讨。但可能大部分人并没有完整的了解背后的故事。推荐不了解二泉的朋友看一下这个二胡的纪录片。从13分19秒开始讲述二泉映月和阿炳的故事。个人认为是个开始了解二泉映月和阿炳的科普短片。纪录片里大致陈述了以下几个关于二泉映月的史实:
原版二泉映月是中央音乐学院杨荫浏教授到无锡找到已经沦落的阿炳录音的。
拉原版二泉映月的琴是阿炳从乐器厂借的,因为他自己的琴已经破到不能用了,且已经很久没练过琴了。
原版二泉映月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慢。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34082477
www.bilibili.com
不知道题主听的是独奏版本的还是乐团版本的。我推荐中央民族乐团驻团作曲家姜莹改编的二泉映月,副首席金玥老师演奏的。他的奏曲风格是我一直比较喜欢的,干净且情感丰富深沉,表演到位。
个人觉得二泉映月这个曲子每个人演奏出来的感觉都不一样,跟人生经历有很大很大的关系。二泉映月的旋律和音符对于一个刚刚入门二胡的人来说其实不难,难的是怎么把感情通过揉弦和气息恰到好处的融入到音符里去,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感情。就像金玥老师他自己说的,现在的自己回过去听自己大学刚毕业时候拉的二泉映月觉得自己拉的根本不是二泉映月,然而当时还觉得自己拉的棒极了。所以二泉真的是个很神奇的曲子,没有统一的章法,依个人心境而定。
另外,对于完全不了解二胡的人想小小科普一下。二泉映月一般是用中胡或二泉琴演奏的。中胡内外弦定弦比普通二胡低一个纯四度或纯五度。所以,正经的二泉映月听上去调调很低,给大家一种二胡一拉出来都是二泉映月的感觉的假象。普通的二胡还是可以拉出非常欢乐的曲调的。用普通二胡拉二泉映月会有点生硬。
❺ 中国十大二胡名曲
中国十大二胡名曲主要有二泉映月、良宵、空山鸟语、闲居吟、专病中吟、光明行、月夜、赛马、属江河水、秦腔主题随想。
例:
《二泉映月》
创作背景
作者阿炳原为无锡城区雷尊殿道士,自幼受到四句头吴地小山歌、长篇叙事歌、滩簧、说因果和丝竹乐等乡土音乐的熏陶,对音乐非常喜爱。
在父亲的教习下,他十六七岁便学会了结构繁复、技法多变的梵音,吹、拉、弹、打、唱、念样样精通,并能正式参加道教法事音乐的演奏活动。
阿炳年过而立之后,他的境遇急转直下,但才艺出众的阿炳,经常通过拉二胡、弹琵琶、说新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他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通过音乐反映出来,产生了著名二胡曲《二泉映月》。
(5)二胡著名曲目扩展阅读
1、二泉映月由阿炳所创。阿炳的演奏技艺是他二胡艺术成就中的重要部分,他的二胡演奏细腻深刻、潇洒磅礴、苍劲有力、刚柔相济、感人至深,他民间音乐修养广博,演奏技巧精湛高超。
2、在演奏该曲时,他运用二胡的五个把位,并配合多种弓法的力度变化,在变奏中起伏跌宕,情景交融,将意境展现得无比深刻,具有很强的抒情性。
❻ 二胡十大名曲都是什么
分别是:二泉映月、良宵、听松、空山鸟语、寒春风曲、月夜、流波曲、病中吟、三宝佛、光明行。这十首曲子都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瑰宝。
《良宵》
原名《除夜小唱》,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创作于1928年。《良宵》是作者除夕与学生、友人欢聚时的即兴之作。在除夕之夜欢乐情绪感染下,作者兴致颇高,边拉边记谱,顷刻而成。此曲音乐形象单一、抒情、清新、明快,给人以怡然自得之感。乐曲充分发挥二胡各把位演奏的性能特点。
《听松》
华彦钧(阿炳)曲。相传宋朝时候,兀术被岳飞打败、狼狈逃窜至无锡惠泉山下,躺在听松石上,心惊肉跳地倾听宋朝兵马喊声震天的声音。《听松》便是描写这个故事,所以又名《听宋》。
《寒春风曲》
华彦钧(阿炳)作曲。乐曲的一部分曲调、演奏手法与《二泉映月》相近,但曲调较多地在明亮音区进行,更为活泼流畅,舒展宽广,使听者感觉到明媚的春天正在走近。
《空山鸟语》
《空山鸟语》是中国近代音乐家刘天华创作的二胡独奏曲。其初稿写于1918年,十年后才定稿。标题采自于唐王维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寨》)。在此曲中,刘天华创造性地运用三弦拉戏式的模进手法,描绘了深山幽谷,百鸟嘤啼的优美意境,是一首极富形象性的作品。
《月夜》
《月夜》是刘天华创作于1918年的一首二胡曲,是刘天华一生中创作的第二首二胡独奏曲。1918年完成初稿,1924年定稿,通过对皓月当空的描写表达了一种淡淡的惆怅。
《病中吟》
《病中吟》是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刘天华(1895-1932)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于1915年开始构思旋律,1918年完成,1930年发表。《病中吟》原名《胡适》,因与教育家、文学家胡适同名,遂改为《安适》。
《光明行》
《光明行》是刘天华于1931年春创作的一首二胡独奏曲,是一首振奋人心的进行曲。乐曲气势恢宏,旋律明快坚定,节奏富于弹性。刘天华创作此曲时曾说:“因外国人都谓我国音乐萎靡不振,故作此曲以证其误”用主和弦的分解进行构成的号角式音调,在乐曲中占主导的地位。
(6)二胡著名曲目扩展阅读:
二泉映月创作背景
阿炳原为无锡城区雷尊殿道士,自幼受到四巨头吴地小山歌、长篇叙事歌、滩簧、说因果和丝竹乐等乡土音乐的熏陶,对音乐非常喜爱。在父亲的教习下,他十六七岁便学会了结构繁复、技法多变的梵音,吹、拉、弹、打、唱、念样样精通,并能正式参加道教法事音乐的演奏活动。
年过而立之后,阿炳的境遇急转直下。先是因染上吸食鸦片等恶习导致生活潦倒,随后患上眼疾,双目相继失明,再到后来便流落街头卖艺,生活十分贫困。底层的生活让他历尽了人世的艰辛,饱尝了旧社会的辛酸屈辱。
但才艺出众的阿炳,经常通过拉二胡、弹琵琶、说新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恨情仇,通过音乐揭露当时的黑暗。他把自己对痛苦生活的感受通过音乐反映出来,产生了著名二胡曲《二泉映月》。
❼ 二胡十大名曲是什么
二胡十大名曲分别是:二泉映月、良宵、听松、空山鸟语、寒春风曲、月夜、流波曲、病中吟、三宝佛、光明行这十首曲子。
❽ 二胡的十大名曲是那些曲子
二胡十大名曲有:《月夜》,《寒春风曲》,《空山鸟语》,《听松》,《良宵》,《光明行》,《三宝佛》,《病中吟》,《流波曲》,《二泉映月》。
每断尾句是固定终止型,具有一唱三叹的特点,好似作曲家由衷的赞叹声。全曲有月白风清的意境,但更多的则是感情的抒发、志趣的流露,不禁使人想起唐代诗人刘方平的《月夜》诗:“更深月夜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❾ 二胡有哪些好听的曲目
九级:二泉映月,葡萄熟了,战马奔腾,阳光照在塔什库尔干
十级:一枝花,兰花花叙事曲,
还有好多的,例如三峡门畅想曲之类的。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