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著名剌客
❶ 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分别是谁
战国四大刺客:要离、专诸、聂政、荆轲,
专诸
春秋时期吴国人,家住阳山之野,靠为人屠猪维持生计,当时伍子胥隐居于此, 与其交好。后来,吴公子光欲刺其兄吴王僚,来见伍子胥,请其荐一勇士,伍子胥荐了专诸。 为了刺杀吴王僚,专诸于是隐太湖学治鱼三月。藏鱼肠剑于鱼腹,成功地刺杀了吴王僚。当时,吴王僚之子公子庆忌与其手握兵权的母弟掩余、烛庸均被派出征楚国,因此,公子光谋成王位,即吴王阖闾。
要离
春秋时期吴国人,因其折辱壮士丘迮,被推为天下勇士。自吴王僚死后,阖闾立国,公子庆忌逃往艾城,招纳死士,接连邻国,欲待时乘隙,伐吴报仇。公子庆忌骨腾肉飞,走逾奔马,手能接飞鸟,步能格猛兽,矫捷如神,万夫莫敌。因此阖闾日夜忧虑。时伍子胥又荐赢弱体细的勇士要离刺杀庆忌。要离献计残身灭家,取得庆忌信任,终于成功刺杀了庆忌。(典故“壮 士断臂”即来源于此)
专诸和要离成就了一代霸主吴王阖闾(春秋五霸之一)。
聂政
战国时期魏国人,原居轵地深井,因得罪乡里,带母及其姐窨避居齐国都城临淄,乃吴起好友。后吴起因私利将其荐给豪富严遂,聂政到达韩国都城平阳后,成功的刺杀了忘恩负义的 韩相国侠累。
荆柯
战国末期燕赵人,受燕太子丹之托刺杀秦王赢政,功败垂成。他的故事家喻户晓,也就不多写了。其友高渐离被后世尊为“乐圣”,高渐离的师傅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娥。后高渐离以灌满铅的筑刺杀秦始皇未遂,被施以瞎眼之刑。
请采纳。
❷ 春秋战国历史五大著名刺客
四大刺客是《史记·刺客列传》一些著名刺客的合称。一般认为是专诸,聂政,豫让,荆轲。
。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前256年)被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其分水岭是在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掉智氏,瓜分晋国为标志。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战国时期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
❸ 春秋战国十大刺客 详细的故事
春秋战国十大刺客:高渠弥、曹沫、鉏鸒、专诸、要离、豫让、聂政、朱亥、荆轲、高渐离。
1、高渠弥,春秋郑国人氏。
公元前696年,逃亡在外的太子姬忽回国即位,是为郑昭公。昭公的即位让高渠弥惶惶不安,高渠弥于是决定铤而走险,先发制人。第二年十月辛卯这天,早有预谋的高渠弥趁着与昭公一同出猎的机会,在野外猎苑偷偷地用手中的箭,把毫无戒备的郑昭公射杀了。
公元前694年,齐襄公假意邀请郑国新君子亹和高渠弥入齐访问,二人一到齐国,就被绑了,而高渠弥弑君,被齐襄公车裂而死。
2、曹沫,春秋鲁国人氏。
曹沫,鲁国人,以力大勇敢著称。鲁公对他很欣赏,任命他为将军,同齐国交战。未料三战皆败,鲁公心怯,赶紧商议割地求和。但是并未责怪曹沫,仍用他为将。
齐桓公答应和鲁在柯地会盟。正当鲁公与桓公即将达成屈辱协议之时,曹沫手执匕首冲上前去,劫持了齐桓公。桓公左右恐伤到主公,不敢动作。
桓公问:“你想怎样?”曹沫说:“齐强鲁弱,您恃强凌弱太过分了。大王您认为该怎么办呢?”桓公被迫答应尽数归还侵夺鲁国的土地。得到承诺后,曹沫扔下匕首重新站在群臣之中,面不改色,辞令如故。桓公恼羞成怒,想毁约食言,被管仲劝止。于是,不费吹灰之力,曹沫三战所失的土地又都被全数归还。
3、鉏鸒,春秋晋国人氏。
晋灵公怨恨赵盾,就派一个叫鉏鸒的人去刺杀赵盾。鉏鸒是一个很有正义感而又慷慨激昂的汉子,他趁夜悄悄潜到赵盾的府第,见厅门微开,里面透出一线灯光。鉏鸒看到,夜深人静的午夜,赵盾还在为国家事务而操劳。
鉏鸒悄悄地又退出来,望着满天的星星长叹一声:“杀国家的栋梁之臣是不义,违背君令是不忠,可叫我怎么办?”这位慷慨悲歌的燕赵汉子,最后把自己的头颅撞向一株枝繁叶茂的大树。
4、专诸,春秋吴国棠邑人氏。
吴公子光(即吴王阖闾)欲杀王僚自立,伍子胥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光。公元前515年,公子光乘吴内部空虚,与专诸密谋,以宴请吴王僚为名,藏匕首于鱼腹之中进献(鱼肠剑),当场刺杀吴王僚,专诸也被吴王僚的侍卫杀死。公子光自立为王,是为吴王阖闾,乃以专诸之子为卿。
5、要离,春秋吴国人氏。
公元前515年,吴王阖闾派专诸刺杀吴王僚,吴王阖闾成功篡位。吴王僚之子庆忌为报杀父之仇,筹集兵力,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以备攻打吴国,夺取父亲的王位。当时,不管是吴王阖闾政权的稳定还是百姓和平生活都受到严重威胁。为此,要离用苦肉计成功刺杀了庆忌。
要离回国后,吴王阖闾亲自迎接,并且要重重赏赐要离。要离不愿接受封赏,说:“我杀庆忌,不是为了做官发财,而是为了吴国的百姓生活安宁,免受战乱之苦。”说完,要离拔剑自刎。要离刺杀庆忌是春秋时期的一件重大事件。
6、豫让,战国时晋国人氏。
晋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年),赵、韩、魏联手在晋阳之战中攻打智氏,智伯瑶兵败身亡。为了给主公智伯瑶报仇,豫让用漆涂身,吞炭使哑,暗伏桥下,谋刺赵襄子未遂,后为赵襄子所捕。临死时,求得赵襄子衣服,拔剑击斩其衣,以示为主复仇,然后伏剑自杀,留下了“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历史典故。
7、聂政,战国时韩国轵人氏。
聂政年青侠义,因除害杀人偕母及姊荌避祸齐地,以屠为业。韩大夫严仲子因与韩相侠累,廷争结仇,潜逃濮阳,闻聂政侠名,献巨金为其母庆寿,与聂政结为好友,求其为己报仇。
聂政待母亡故守孝三年后,忆及严仲子知遇之恩,独自一人仗剑入韩都阳翟,以白虹贯日之势,刺杀侠累于阶上,继而格杀侠累侍卫数十人。因怕连累与自己面貌相似的姊姊荌,遂以剑自毁其面,挖眼、剖腹自杀。
8、朱亥,战国时魏国人氏。
魏无忌偷出魏王的兵符,魏无忌在朱亥的陪同下来到了晋鄙军中,晋鄙见到兵符后,并没有打算叫出军队,并对魏无忌说:“我现在手握十万大军,驻扎在这里是受了魏王的重任,你现在单凭一个兵符就想接替我,这是什么情况?”
朱亥站在一旁听完后,知道晋鄙不打算让出军队的指挥权,还没有等魏无忌开口,朱亥当机立断从袖筒中掏出了事先带来的四十多斤重的铁锤,出身屠夫的他臂力惊人,一锤子下去敲死了晋鄙。朱亥一直跟着魏无忌,直到后来回到了魏国做了将军。
9、荆轲,战国时卫国人氏。
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南界,太子丹震惧,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荆轲献计太子丹,拟以秦国叛将樊於期之头及燕督亢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行刺。太子丹不忍杀樊於期,荆轲只好私见樊於期,告以实情,樊於期为成全荆轲而自刎。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燕太子丹、高渐离等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荆轲与秦舞阳入秦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在交验樊於期头颅,献督亢之地图,图穷匕首见,荆轲刺秦王不中,被秦王拔剑击成重伤后为秦侍卫所杀。
10、高渐离,战国时燕国人氏。
荆轲刺秦王临行时,高渐离与太子丹送之于易水河畔,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后秦灭六国后,秦王因为高渐离击筑太好了,就请他来王宫为他击筑助兴。
可是高渐离是荆轲的好友,秦王也就有所防备,事先命人将高渐离的眼睛弄瞎,以为这样高渐离就没法刺杀他了。但高渐离往筑里灌铅,趁秦王听曲正入迷时,向秦王的头部猛砸,想杀死他,但失败被杀。
❹ 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刺客
春秋战国时期五位抄著名刺客:袭曹沫、专诸、豫让、聂政、荆轲。曹沫是鲁国将领,在齐鲁订盟约时劫持齐桓公,迫使他退还所侵占的鲁国领土。专诸由伍子胥引荐给吴国公子光,协助公子光杀死吴王僚夺取王位。豫让感戴智伯的知遇之恩,不惜残身破相为智伯报仇。聂政忠信骁勇,单枪匹马刺杀韩相,为严仲子雪恨。聂政的姐姐聂荣,是一个平凡妇女,却刚强不惧,视死如归。荆轲是卫国人,屡屡不得重用,行走于诸侯国,最后到达燕国,隐于市间,因好友田光的引荐,为燕王效命,往刺秦王,结果事败被杀。
❺ 春秋战国四大刺客
战国四大刺客有两种说法:一是专诸、聂政、豫让、荆轲。二是专诸、要离、聂政、荆轲。
专诸
春秋时吴国棠邑(今南京市六合区西北)人,吴公子光(即吴王阖闾)欲杀王僚自立,伍子胥把他推荐给公子光。公元前515年,公子光乘吴内部空虚,与专诸密谋,以宴请吴王僚为名,藏匕首于鱼腹之中进献(鱼肠剑),当场刺杀吴王僚,专诸也被吴王僚的侍卫杀死。公子光自立为王,是为吴王阖闾,乃以专诸之子为卿。
聂政
(公元前276年-公元前397年),战国时侠客,出生地是韩国轵(今济源东南),春秋末期,年少时侠义,惹上杀人之罪,带上母亲及其姐窨避居齐国都城临淄,是吴起的好友,聂政待母亡故守孝三年后,忆及严仲子(就是严遂)知遇之恩,一个人带着剑就去了韩都阳翟,以白虹贯日之势,刺杀侠累,就在台阶上,之后被侠累的数十位侍卫抓住。怕连累与自己面貌相似的姐姐荽,之后用剑自己毁容,挖眼、剖腹自杀。他的姐姐在韩市寻认弟弟尸首,伏尸痛哭,撞死在聂政尸前(一说因悲伤过度,暴死于聂政尸前)。
豫让
豫让是晋国人,在三家分晋前曾经做过范氏和中行氏的家臣,然而不得重视,最后在智伯的门下,为智伯所尊重和器重。
智伯为人贪婪想吞并赵、魏、韩三家的封地,最后被三家联手消灭,晋国也被一分为三。
而豫让深感智伯的知遇之恩,决心刺杀赵襄子。豫让为了刺杀成功,不惜改头换面,吞炭毁容,最后多次刺杀未遂,赵襄子也感念豫让的侠义,脱下衣服给豫让连刺三剑以完成豫让的心愿。
荆轲
战国末期人,姜姓,人称庆卿,庆氏(古时荆”音似“庆”),出生地是卫国朝歌(今河南鹤壁淇县),据说本是齐国庆氏的后裔,后迁居卫国。他的刺杀是意义最大的一位,虽然失败了,但其影响深远。
早年游历到燕国,经田光推荐给太子丹,秦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太子丹心急火燎探讨对策,荆轲献计带上燕督亢地图和秦国叛将樊於期首级去见秦王,伺机刺杀秦王,一切准备就绪后,临行前,燕太子丹、高渐离等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一度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诗句就是这么来的。
(5)战国著名剌客扩展阅读
要离
要离是吴国人,住在无锡鸿山山北,主要是捕鱼为业。他个子不高很瘦长相丑陋,但是却很勇敢成功刺杀庆忌,智勇双全历史上有关于他的记载于《吴越春秋》卷四《阖闾内传》,其中在吴越春秋中写道前513年吴王派要离去刺杀庆忌,使用了苦肉计最后庆忌被杀死,最后逃回国之后吴王要庆封要离,要离不接受说自己只是为了吴国的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于是自刎于金殿。它的墓地位于鸿山东岭南麓杨梅坞专诸墓旁。
❻ 战国时期四大刺客
一、最佳创意刺客:专诸
专诸,春秋时期吴国人氏,为吴国公子光(即后来的吴王阖闾)所雇,用来刺杀王位竞争对手吴王僚。
话说事发当日,公子光宴请王僚,私下埋伏甲兵于室内。王僚也早有防范,命人沿途布满兵卒,门窗台阶左右也都部署上自己的亲信,夹道而立的侍卫,皆手持长铍。酒酣耳热之时,公子光佯装有足疾,退入内室。这时专诸闪亮登场了!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把匕首藏在鱼腹中,佯装为王僚献菜。等走到王僚跟前,说时迟那时快!专诸突然撕开鱼腹,拿出匕首刺向王僚!王僚当场毙命。遗憾的是,专诸当即也被侍卫杀死。公子光趁对方群龙无首,速命埋伏的甲士攻击王僚的侍从,尽数将其诛杀。为感念专诸,吴王阖闾加封专诸之子为上卿。二、最佳上镜刺客:荆柯
“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柯无疑是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刺客,世代为人所颂扬,可谓妇幼皆知,就连现代的两大名导也不放过这个题材。评荆柯为最上镜刺客,可谓名至实归,众心所向。三、最佳悲情刺客:要离
话说吴王阖闾登上王位后,王僚的儿子庆忌逃往卫国。庆忌此人甚是了得,有万夫莫当之勇,在吴国号称第一勇士;现在卫国招兵买马,伺机为父报仇。阖闾获悉此事后茶饭不思,日夜寻思除去这个心头大患,于是觅得一壮士。此人名唤要离。
经过策谋,要离决定采用苦肉计。某日要离在王宫与阖闾斗剑时,故意先用竹剑刺伤阖闾的手腕,再取真剑斩断自己的右臂,投奔卫国找庆忌去了。要离走后,阖闾还依计杀掉了他的妻子。庆忌探得事实,便对要离深信不疑,视为心腹,委他训练士兵,同谋举事。三月之后,庆忌出征吴国,与要离同坐一条战舰。某晚,夜色迷人,要离乘庆忌在船头畅饮之机,迎着月光独臂猛刺庆忌,透入心窝,穿出背外。庆忌诧异之极,叹曰:“天下竟有如此勇士敢于这样刺我!”此时左右卫兵举刀欲杀要离,庆忌摇着手说:“此乃天下勇士,怎么可以一日杀死两个天下勇士呢!还是放他回国,成全他吧!” 要离回国后,阖闾金殿庆封要离。要离辞谢不受,说:“我杀庆忌,不为做官,而是为了吴国的安宁,让百姓能安居乐业。”说完自刎于金殿。好一个悲情壮士,为主卖命,竟弄了个家毁人亡!四、最佳震撼刺客:聂氏姐弟
聂政本是屠夫,当侠客实属业余爱好。然而聂政天生是一块刺客的料,小露拳脚后便名满江湖,前来联系业务的客户络绎不绝。某日,韩国贵族严仲子带着黄金和诚意跑来找他,要他除掉韩国首相侠累。聂政婉言辞谢。严仲子不悦:“汝耍大牌乎?”政曰:“非也,只因..在世,姐姐未嫁,我不能死也。”不久,聂政母亲去世,严仲子前来吊孝,执亲子之礼。聂政深受感动。在厚葬完母亲之后,聂政火速将姐姐出嫁,跟随仲子刺杀侠累。
英雄一出手,果然不同凡响。侠累身为首相,空有几十名警卫,竟然被武功高强的聂政从容地从首相府门外一直杀进大厅,被一剑刺了个透心凉。这时,警卫们才围了上来。聂政眼看无法脱逃,决定举剑自杀。在咽气之前,他用长剑将自己的眼珠挖出,把自己的脸划成一堆肉泥。英雄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不让人们认出他,以免连累他那亲爱而苦命的姐姐!
韩国首相为了知道刺客是谁,贴出告示说凡是能认出这具尸体的,赏金千两。聂政的姐姐聂荣听说后,断定是弟弟所为,不顾一切来到聂政的尸体旁放声大哭。官员问她,你不怕被牵连吗?聂荣说:“我弟弟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不让你们认出他,以便保全我。可这样一来,他的英名不就被埋没了吗?我岂能为了保全自己而让英勇的弟弟死得默默无闻呢?”说罢,聂荣大叫三声天啦,在弟弟的身边气绝身亡。
❼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四大刺客是谁
专诸、聂政、豫让、荆轲。
1、专诸:
专诸,屠户出身,对母亲非常孝顺。伍子胥知公子姬光想杀吴王僚,于是便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姬光。
吴王僚违背了兄位弟嗣、弟终长侄继位的祖规而接替父位。因而本想继位的公子姬光心中不服,暗中伺机夺位。
公子姬光相当厚待专诸,并敬其母。专诸感其恩,以死相许。但念老母在堂,行刺之事犹豫不决。其母知道事情后为成全专诸成大事自缢而死。
时机已成熟,专诸已将锋利的“鱼肠”剑暗藏于烧好的鱼肚之中,行至王僚座前,忽地抽出匕首,猛刺吴王僚,吴王僚立即死亡。旁边卫士一拥而上,刀戟齐下,将专诸砍为肉酱。
2、聂政:
聂政,轵邑深进里人。聂政携母及姐隐迹于齐国,在市场做市贩屠狗生意。其人仁孝侠义,武功高超。严仲子遂赴齐,寻至聂政所居,数次登门拜访。
聂政到严仲子府问得其仇家具体情况,并谢绝严仲子为他提供的敢死队相助的要求,只身去韩国为严仲子报仇。
聂政仗剑直入韩府,诸多甲士反应不及,聂政以白虹贯日之势长剑已刺入侠累胸膛,侠累顷刻命丧。顿时府中大乱,甲士们齐上围攻聂政,聂政自杀。
3、豫让:
豫让最初是给范氏,然后又给中行氏做家臣,都是默默无闻。直到他做了知伯的家臣以后,才受到重用。
知伯向赵襄子进攻时,赵襄子和韩、魏合谋将知伯灭掉了,赵襄子最恨知伯,就把他的头盖骨漆成饮具。
豫让逃到山里,他更名改姓,伪装成受过刑的人,进入赵襄子宫中修整厕所。被发现后就请求赵襄子把衣服脱下一件,让他象征性地刺杀。赵襄子满足了他这个要求,派人拿着自己的衣裳给豫让。
4、荆轲:
秦国的将军王翦攻破赵国,俘虏赵王,占领了赵国大部分的国土,进军向北侵占土地,到达燕国南部的边界。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求荆轲刺杀秦王。
燕国有个勇士秦武阳,十二岁的时候就杀过人,人们不敢同他正眼相看,于是叫秦武阳做荆轲的助手。
面见秦王之时荆轲拿了地图捧送给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全部打开,匕首就露了出来。于是荆轲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着匕首刺秦王。还没有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非常惊骇。秦王的侍臣上前,斩杀荆轲。
(7)战国著名剌客扩展阅读
刺客的历史:
1、中国职业刺客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常由于政治原因,负责对目标人物进行刺杀。刺客行刺目的往往以图在短时间内,让目标人物及其相关事物遭受致命打击。
2、中国早期的刺客,其行刺动机较为单纯,往往因感激委托人的恩德而去行刺,因此带有一些侠的气息。秦朝以后的刺客,行刺动机多为金钱、名声、仇恨、政治等各类原因。
3、许多国家的安全局都设有刺客一职,例如美国的中央情报局(CIA),苏联的克格勃(KGB)、以色列的摩萨德(Mossad)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四大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