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居酒屋
1. 我有一位日本朋友想在中国开价廉物美的居酒屋,让我做个市场调查,最好在哪个城市,人群定位,价位等等。
我就是上海的。要开纯日式的。那种半日式不西式的店就不要了。最讨厌专那种店属了。
店主一定要是女的,还要穿和服。记得筷架一定要用4厘米的金纸折扇。要是开这样的店我一定会去。还会穿和服去的。
要是开正宗的中餐馆,我也会穿旗袍去的。
要是开宫廷菜的话,我没有这类衣服可以穿的去。太长的衣服穿出去肯定毁掉了。
2. 上海最有名的日本料理店有哪些(要有名的)~
上海日本料理
日本璨鸟日本料理浦东银城东路101号汇丰大厦46F日本料理68413300
日本大江户东湖路30号上海最好的料理,200元1位随便吃64673332
日本大江户斜土路2430号,海螺花园上海最好的料理,200元1位随便吃
日本稻菊日餐厅Inagiku富城路33号香格里拉2F日本最负盛名餐厅,人均200元左右68828888-25
日本海之幸日本料理专门店陕西南路402号日式自助料理店,人均100-200元64453406
日本海之幸日本料理专门店新乐路
日本河河亭铁板烧淮海中路99号大上海时代广场铁板烧,人均100-200元63910612
日本居酒屋茂名南路80号本路段最好的日本餐厅之一,人均100-200元
日本日本沙龙连锁餐厅太平洋百货站前店3F日本和风定食、寿司、火锅、韩意印尼风味63543060
日本日本沙龙连锁餐厅徐家汇汇金百货7F日本和风定食、寿司、火锅、韩意印尼风味64649100-6730
日本日本沙龙连锁餐厅伊都锦商厦8F日本和风定食、寿司、火锅、韩意印尼风味63512400-6801
日本味千拉面淮海中路518号日式风味食品,人均20-30元63725547
日本味千拉面虹桥路1号,港汇广场美食街日式风味食品,人均20-30元
3. 取一个日本居酒屋的名字
在中国开还抄是在日本开,中国开随便找个日本地名或大的姓氏就好了,如果是在日本开,那就要了解下日本居酒屋文化,一般居酒屋都是40岁的中年大叔去的,基本都是工作压力好大的上班族,去居酒屋就是喝点小酒说段子调戏老板娘聊天,所以居酒屋名字里带女性的名,而且一看就是中年妇女的特别受用。另外就是比较乡下的地名在大城市也有点受众。
4. 上海哪里日本人开的居酒屋。
1、炸串串东......
2、网络搜索“魔都温馨日式烧鸟居酒屋TOP10_上海味道_美食_新浪上海”即可找到包含本主题完整内容的网页。
5. 关于电影《非诚勿扰》里中那四位年迈的妇女开的四姐妹居酒屋
在日本北海道东部钏路市美丽的阿寒湖畔,有一个小酒馆因为中国导演冯内小刚的电影《非诚勿容扰》而声明远播。它就是贴有四位美丽姑娘的海报、拥有四位搞笑老太太的“四姐妹居酒屋”。电影《非诚勿扰》中“四姐妹居酒屋”的原型叫做“滨子居酒屋”,是北海道东部钏路市一家著名的烧烤小店,由名为真野美智子的老板娘经营。2008年夏天,《非诚勿扰》剧组来此拍摄时,剧组结合当地的民俗风情和剧情需要,虚构出让人心动的“四姐妹”形象。时至今日,伴随电影《非诚勿扰》播出的巨大影响力,美丽的“四姐妹”形象使得“滨子居酒屋”家喻户晓,已变成当地一块响当当的旅游招牌,吸引了众多中国游客纷至沓来。
6. 日本居酒屋和中国酒吧的对比
在日本,喝酒的场合、方式是很多的。但是,如果沾上一个“泡”字的话,喝酒的地方大概就可以主要划分为三个类型了。
第一个类型就是“居酒屋”,翻译成为中文就是“小酒馆”。有人说这是具有日本特色的餐饮店。不过,前两天我还在东京街头看见挂着“中华居酒屋”招牌的小酒馆呢,当时心里就笑了,这种日本文化为我中华所用的事情着实不少呢。模仿、借鉴、创新,本来就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主旋律,不要总说谁“抄袭”谁的。
日本人喝酒量不大,但是,至少看起来是很爱喝的。因此,日本公司职员晚上出去喝酒,有“一次会”、“二次会”甚至“三次会”的说法,也就是喝了一个酒馆以后,再去喝第二家酒馆、乃至去喝第三家酒馆。这就是“泡”居酒屋的最重要的形式。
日本人平素是讲究安静的,但大众化的居酒屋则永远是一个吵吵嚷嚷的地方,可以用“噪杂”两个字来形容。一个小团体相互之间可以大声地说话,根本不用照顾他人。估计日本人在职场的压力,有一半是在居酒屋里面掺合着酒精一起挥发的。
到这种小酒馆喝酒,一般是要先来上一大杯冰镇清凉的生啤酒,日本人很少喜欢喝不冰镇的啤酒。这杯啤酒下肚以后,就可以根据个人的爱好,或者选择喝日本清酒,或者选择喝威士忌,或者继续选择“大腕筛来”——喝啤酒,当然也可以喝中国的绍兴酒。有人把日本清酒称为是“日式中国白酒”,我是完全不能够同意这种说法的。这不仅仅因为日本清酒都是用大米酿成的,更因为在喝这种酒的时候,可以从瓶子里面直接倒出来喝,也可以冰镇以后喝,还可以放在微波炉里面热后再喝。你什么时候听说中国的白酒可以放到冰箱里面冰镇以后再喝的?!中国的白酒在喝的方面可没有这么多的讲究。
第二个类型的小酒馆通常称为“斯纳库”。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的鼎盛时期,“斯纳库”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火”。这里面,有妈妈桑、有陪酒小姐,讲究多多,是一个最具“日本酒色文化”的地方。
一般说来,到这里喝酒的都是在公司里面有点地位的男性,或者是从事自营业的。有社会学家曾经指出,日本男人都具有很强的恋母情结,这从街头很多称为“妈妈的饭菜”、“妈妈的手艺”、“妈妈的味道”的酒馆名称上也可以看出来。因此,许多日本男性结束一天工作以后,愿意到“斯纳库”里面喝喝酒,徐娘半老的“妈妈桑”会非常风情妩媚、风骚温柔、风光尽妆地迎上前来,帮助客人脱下西服挂好、送上滚热的白毛巾擦手擦脸,甚至帮助客人捶打捶打肩膀,再把客人喜欢的陪酒小姐叫过来,首先让人感到一种母性的温馨。
“斯纳库”一般没有生啤酒,开始要喝瓶啤酒,因为这里讲究的是“开瓶”,按瓶计价。当然,这个价格是要高出市价的。客人通常会在这里存酒,开一瓶酒后,一次没有喝完,临走时就在酒瓶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妈妈桑”看人下菜碟,如果这个客人看起来有钱,又希望他常来的时候,就会动员陪酒小姐多喝他几杯,或者把他的存酒“转移”一部分出去。当然,有的时候为了让客人感觉自己在店里面总是有酒,妈妈桑还会在客人存放的酒瓶里面添加一些酒,以便吸引住客人。
“居酒屋”内喝酒,没有陪酒小姐。“斯纳库”内喝酒,必须有陪酒小姐。这种陪酒小姐和“妈妈桑”一样,仅仅撒娇是不行的,要能够发挥出一种“母亲的作用”,能够用自己的温柔化解客人的压力。这样,除了陪着喝酒、聊天以外,就还要陪着客人唱卡拉OK,而这个时候是客人可以和陪酒小姐手领着手、或者相互依偎的。当然,我讲的这些,都是所谓“不出台”的小姐。另类,在这里就不说了。
在“斯纳库”里面,基本上没有日本清酒可喝的。除了瓶啤酒以外,就是要喝洋酒。也就是说,以威士忌为代表的洋酒,在这里占主流位置。而这种威士忌通常是倒出一杯后,加水、加冰饮用的。西方人至今都不明白日本人怎么会“创造”出来这样一种喝威士忌的方法,而日本人则把这种喝酒方式称为“水割”、也就是“酒中掺水”。日本的“斯纳库”也因此有了“水买卖”的别名。在日本,只要说一个女性是从事“水买卖”的,那后面的想象空间就任你发挥了。
第三个类型就是酒吧。这种酒吧一般都在大饭店里面,或者是繁华街市。在这里面,洋酒也占主流。其喝法,既有那种日本人“创造”出来的“水割”式喝法,也有西方常见的倒一小杯地酒,一口一口抿着喝的。如果说日本的“居酒屋”里面是以“噪杂”为特色的话,“斯纳库”里面就是以“情色”为特色,“酒吧”里面就是有以爵士乐等为特色。因为有了这种崇洋的特色,东京六本木的一些酒吧也就成为了吸毒、贩毒的场所。酒井法子这些明星大腕的事情,不说也罢。
由于在日本“泡”酒吧主要有这三种方式,日本也就不存在什么“洋酒打压本地酒”的问题。因为各自的“职能”不同。如果说中国的酒吧是给“外国人找熟悉感,给中国人找洋感觉”的地方的话,日本的酒吧就是给不同人满足不同的感觉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