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著名认证 » 著名秘书

著名秘书

发布时间: 2021-02-02 16:23:05

『壹』 中外有名的秘书 五位 需要简单的介绍下

1.政治家——玛琳娜·延塔莉茨娃,普京的秘书,自普京任职圣彼得堡市政府时她就是接待室成员,后随普京一道调往克里姆林宫,2004年,她成为俄罗斯联邦总统府文件记录筹备局(?原文如此)局长。 2.商人——古丽让·莫尔达让诺娃,毕业于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曾任“基本公司”总裁、俄罗斯铝业大王奥列格·杰里帕斯卡的秘书,现任“基本公司”总经理,是首位执掌俄罗斯规模最大的金融商贸集团的女性。 3.作家——J·K·罗琳,就是写作大名鼎鼎的《哈利波特》系列的英国女作家,写书之前的几年,她曾是伦敦“大赦国际”组织办公室秘书,罗琳说,秘书工作对她来说并不重要——她常在上班时间构思《哈利波特》的情节。 4.世界小姐——张梓琳,2007年,23岁的张梓琳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世界小姐选美比赛桂冠的人,赛前,她是北京一家公司的秘书。 5.金牌主持——弗拉基米尔·波兹涅尔,俄罗斯电视主持第一人,主持了史上第一次电视卫星转播节目“列宁格勒-西雅图”,他毕业于莫斯科大学生物系,爱好阅读17世纪英国诗歌,后来成为俄罗斯著名诗人萨米拉·马尔沙克的文学秘书,负责作家同读者、西方的同事和出版商的书信往来,波兹涅尔借此建立起庞大的关系网并成功转投电视界。 6.部长妻子——叶莲娜,俄罗斯前外交部长安德烈·科济列夫妻子,叶莲娜和部长在走廊偶遇时互致问候,部长仔细盯着女秘书看,几个月后,叶莲娜被调往部长秘书处并最终成为部长妻子。 7.电影明星——艾丽森·卡洛尔,23岁的她曾在伦敦一家高尔夫俱乐部担任秘书,不经意参加了惊险电影《古墓丽影》续集的选秀并脱颖而出获选为女主角劳拉的扮演着,一飞冲天。 8.歌唱家——丽兹·米歇尔,享誉全球的德国著名乐队波尼M的主唱,她曾被母亲逼着接受了秘书教育并且从事着枯燥的办公室工作,因为偶然参演了一出音乐剧,她的生活改变了。 9.“政变者”——伊列克·穆尔塔金,曾任俄罗斯鞑靼斯坦共和国总统沙伊米耶夫的新闻秘书,2008年总统去土耳其度假期间,这位“胆大包天”的秘书在自己的博客里散布“总统死亡”的谣言,最终,穆尔塔金被以中伤和诋毁总统的人格尊严、企图以此破坏共和国的稳定局势的罪名提起刑事诉讼。 10.骗子——琼·彼德·摩尔,1962至1974年曾任西班牙著名艺术家萨尔瓦多·达利的私人秘书,但他却在艺术家死后贩卖其画作,仅2003年就出售了400件达利的画作,进账450万欧元,并造成达利作品赝品的泛滥,这位老兄并没有被判刑,是因为他患上了老年痴呆症。

『贰』 古今中外有名的秘书有那些啊

世界著名十大版 秘书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7250af0100fr22.html

『叁』 外国著名秘书名人实例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第65届联合国大会上通过连任推荐,在他的就职演说中,出现了这句《道德经》中老子的经典语句.
一直以来,各国领导人希望能够走近中国,而“蹩脚”的发音和频繁的引经据典是他们争取好感和树立形象的首选方式,这其中不乏套近乎、博彩头等类型.
专家称,如今,汉语秀俨然已成了外国政要拔高水平的标志之一.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套近乎】
汉语说得好还得讲对人
奥巴马在2009年访问中国时,引用了《论语》中的“温故而知新”之语,意在说明中美之间30年建交所走过的路并不平坦,要吸取两国发展间的经验与教训,发展新时期的中美关系.奥巴马这场演讲的听众是中国的青年,话音刚落,顿时全场掌声雷动.专家认为,“温故而知新”为中国学生所熟知,很容易赢得年轻人的心.
除了增进和中国民众的距离以外,如何与中国领导人增进距离也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早在中美破冰的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就运用了毛泽东的“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词句.而毛泽东听到尼克松引用自己的诗句后露出了笑容.而前英国首相爱德华·希思也曾经引用毛泽东的“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原句.
引用中国名言这一习惯也并非美国总统的“专利”,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法国前总统希拉克以“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谈世界格局,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谈中日两国发展共同利益,印度前总理瓦杰帕伊则笑称“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中国通】
精通中国话名言背如流
如果说引用中国名言只是套近乎的“临时抱佛脚”,那么作为中国通的外国政治人物引用中国名言则显得更加自然,更加得心应手.
前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是中国通.就在他即将离任时,他在自己的微博上留言称,“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后会有期”.微博还上传了一张洪博培向美国使馆同事告别的照片,他说:“和你们在一起是了不起的两年,感谢你们为促进健康的美中关系所做的一切.”
另外,有反美急先锋之称的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一生都是毛泽东的崇拜者,对“帝国主义是纸老虎”、“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之类名言倒背如流.他甚至能说出某段毛泽东语录是出自《毛泽东选集》第几卷.
而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因为他流利的汉语让中国老百姓熟知.当年他第一次用汉语接受中国媒体的采访的视频在各大网站上点击率飙升,被认为是西方领导人中第一个能说汉语的“中国通”,博得了广大中国国民的好感.2008年,陆克文在北京大学演讲时说:“我的汉语越来越差,众所周知中国有一句老话——天不怕地不怕,只怕老外说中国话!”
【得熏陶】
近水先得月经典最常见
东亚各国受中国文化影响深远.他们引用中国的经典在各国领导人之中是最多的.朝鲜、日本、韩国三国的领导人不仅在和中国打交道的时候会用到中国经典,在日常的工作交流中也会用到一些名句经典.
日本前首相小泉就引用过墨子的“为义非避毁就誉”来强调派遣自卫队支援伊拉克重建的意义.而更有趣的是,日本朝野展开了一场有关这句话的“大讨论”.当时的在野党民主党批评小泉说,他这完全是在“胡引乱用”.墨子的“为义非避毁就誉”,原意为“行使道义,是作为一个人理所应当的事情”,而不是小泉首相理解的“避免诋毁或者赢得荣誉”.
除了对中国的民众引用经典以外,2008年,韩国总统李明博在他的国情咨文中,向自己国内的民众引用了中国北周史籍《周书》中的一句话——“扶危定倾”.这个象征明年新岁的成语,祈望举国民众能与李明博政府共渡时艰,为突破经济难关携手同心迈进.李明博引用此经典获得了韩国媒体的好评,被评为“充分凸显了总统坚强的意志”.
或许李明博正在为“大秀”自己的汉语修养而窃喜的时候,自己却被人用汉语经典攻击了.就在今年5月,朝鲜国防委员会发表声明,认为李明博在自己总统任期的尾声,反朝活动日益加剧.朝鲜将不再与李明博政府接触.朝鲜电视台在新闻中用“是可忍孰不可忍”来指责韩国政府的反朝言行,并表示朝鲜人民军将坚决进行反击.
【博彩头】
中文拉选票唱歌揽人心
外国领导人除了会说中国经典以外,他们还会唱.
2008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古巴,在哈瓦那大学塔拉拉分校看望中国留学生.在胡锦涛发表完热情洋溢的讲话后,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劳尔·卡斯特罗走上讲台.
他并没有说什么感谢的话来答谢胡锦涛,而是张口用中文唱出了那曲《东方红》,顿时会场掌声雷动.
这是他上世纪60年代来到中国时学的.一曲《东方红》不仅红透了地球的这边,也染红了地球的那一边.而相对于中国歌曲传唱在世界那端之外,《美丽的哈瓦那》作为一首古巴老歌,成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人第一次认识这个美丽的拉美社会主义岛国的开始.
如果说唱歌是为了拉近距离,那么在竞选时推出中文视频就是为了拉选票.法国总统萨科齐在竞选总统的时候就是这么干的.
法国媒体称,这在法国几百年的政治史上也尚属首次.分析认为萨科齐此举一方面希望争取近年来参政意识越来越强的华裔选民,另一方面也借此向公众展示他作为国家领导人的“国际视角”.
●专家解读
“汉语秀”难坏首脑“智囊团”
记者今晨连线美国斯坦福大学语言中心,伊丽莎白·拜恩哈德教授告诉记者说,无论是处于什么场合,各国政要公开引用汉语中的名句无非有三个目的:一是让作为受众的中国人更加了解自己讲话的内容,二是表现出自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与关注的态度,三是拉近与受众之间的关系.
外国政要访问中国或者做和中国相关的事情,都希望表达出自己和中国的友好,也希望得到中国人的认可和支持,所以秀汉语成了他们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
中国国际传播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毓强也表示,外国政要“秀汉语”,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表现.
张毓强认为,从表象上来看,外国政要秀汉语能够体现中国实力的提高,中国在国际上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各国对中国的关注程度也不断上升.
“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只停留在一个方面或者一个点上.”张毓强指出,政要们的背后会有智囊团出谋划策,其中不乏中国人帮忙“引经据典”,不能通过他们秀汉语而推断出他们对中国文化有多么了解.所以我们要清醒、客观地去看待此事.

『肆』 国外著名的秘书有哪些

世界10大著名秘书
1.政治家——玛琳娜·延塔莉茨娃,普京的秘书,自普京任职圣彼得堡市政府时她就是接待室成员,后随普京一道调往克里姆林宫,2004年,她成为俄罗斯联邦总统府文件记录筹备局(?原文如此)局长。
2.商人——古丽让·莫尔达让诺娃,毕业于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曾任“基本公司”总裁、俄罗斯铝业大王奥列格·杰里帕斯卡的秘书,现任“基本公司”总经理,是首位执掌俄罗斯规模最大的金融商贸集团的女性。
3.作家——J·K·罗琳,就是写作大名鼎鼎的《哈利波特》系列的英国女作家,
4.世界小姐——张梓琳,2007年,23岁的张梓琳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世界小姐选美比赛桂冠的人,赛前,她是北京一家公司的秘书。
5.金牌主持——弗拉基米尔·波兹涅尔,俄罗斯电视主持第一人,主持了史上第一次电视卫星转播节目“列宁格勒-西雅图”,他毕业于莫斯科大学生物系,爱好阅读17世纪英国诗歌,后来成为俄罗斯著名诗人萨米拉·马尔沙克的文学秘书,负责作家同读者、西方的同事和出版商的书信往来,波兹涅尔借此建立起庞大的关系网并成功转投电视界。
6.部长妻子——叶莲娜,俄罗斯前外交部长安德烈·科济列夫妻子,叶莲娜和部长在走廊偶遇时互致问候,部长仔细盯着女秘书看,几个月后,叶莲娜被调往部长秘书处并最终成为部长妻子。
7.电影明星——艾丽森·卡洛尔,23岁的她曾在伦敦一家高尔夫俱乐部担任秘书,不经意参加了惊险电影《古墓丽影》续集的选秀并脱颖而出获选为女主角劳拉的扮演着,一飞冲天。
8.歌唱家——丽兹·米歇尔,享誉全球的德国著名乐队波尼M的主唱,她曾被母亲逼着接受了秘书教育并且从事着枯燥的办公室工作,因为偶然参演了一出音乐剧,她的生活改变了。
9.“政变者”——伊列克·穆尔塔金,
10.骗子——琼·彼德·摩尔,

『伍』 历史上著名的秘书有谁

姜尚,文种,商鞅,管仲,张良,诸葛亮,长孙无忌

『陆』 历史上的秘书名人及其故事

1、姜尚(?—公元前1021年),字子牙,号太公望,是我国周初著名军事家。因其先祖佐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今南阳宛县西),故从其封姓,也称吕尚,一吕望。新乡市卫辉太公泉乡人。
姜尚青年时期,家境穷困,曾在朝歌(今河南淇县)屠牛卖肉,后又到孟津(今河南孟州市)司厨卖饭,他还在商朝做过官,因感商纣王昏残无道,辞官而去。游说诸候,无所遇,遂隐居下来。《孟子》曰:“太公避纣(乱),居于东海之滨。”后来,姜尚听说周文王(西伯)在西歧崇贤尚老,就千里跋涉,迁徒陕西。这时的姜尚已是古稀之年,但他音识曲籍,见闻广博,胸怀治国之道,心藏用兵之术,兴世强国之心不衰。相传,姜尚到陕西后,垂钓于渭滨,周文王出猎相遇,两人一见如故,话语投机,周文王听了姜尚侃侃而谈治国安邦之策,赞赏不已,遂同载而归,说:“吾太公望子久矣。”尊号“太公望”,并立为掌管军事的“太师”。公元前1066年(一说1027年),武王以姜尚为国师,率部伐纣,由孟津渡河,大战于牧野(今新乡市郊),纣军纷纷倒戈,纣王见人势已去,逃回朝歌城中,登鹿台自焚。姜尚辅佐武王灭商纣有功,封于齐,都营丘(今山东淄博)。为齐国始祖。有太公之称,俗称姜太公,亦称“齐太公”。成王时,曾被授权自以讨伐有罪之小国,齐国逐渐强大起来,成为周初大国。相传作有兵书《六韬》。
太公卒后,归葬于故里,后人在太公泉上修建了太公庙、太公祠,以示怀念。

2、张良(?—前186),宇子房,西汉杰出的军事谋略家,与萧何、韩信同被称为汉初三杰,被封留侯,谥文成侯。

秦灭韩时,张良尚有家僮三百人。他倾全部家财寻求刺客,企图暗杀秦始皇,为韩报仇。后乘始皇东游之机,与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狙击未遂。于是变更姓名,亡匿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曾从圯上老人学《太公兵法》。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吴广起义后,张良聚众响应。不久归属刘邦,此后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他协助刘邦制订作战方略,并在政治上、策略上提出许多重要建议。这些建议对刘邦夺取楚汉战争的胜利和建立西汉王朝起了重要作用。刘邦进据咸阳时,看到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很想留居宫中;张良说刚入秦就想贪图安乐,这是“助桀为虐”。刘邦听了,立即还军霸上,因此得到秦民的拥护。项羽进入关中后,刘、项之间关系紧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张良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的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汉二年(前205),刘邦在彭城一战中遭到惨败,张良又建议刘邦争取英布、彭越和韩信起兵反楚,从而奠定了日后对项羽实行战略包围的基础。

楚汉相持于荥阳、成皋时,刘邦为了摆脱困境,曾一度想采纳郦食其的建议,复立六国之后,以牵制项羽。张良力陈其弊。刘邦顿时改变主意,这对楚汉战争以及此后的形势有重大影响。刘邦即帝位后,封张良为留侯。他劝说刘邦封旧有怨隙的雍齿,以安抚功臣的不满情绪;力主建都关中,拥立刘盈为太子等。这些建议有助于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惠帝六年病卒。谥号文成侯。

3、管仲( ?-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颍上(今安徽颍上)人。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

管仲注重经济,反对空谈主义,主张改革以富国强兵,他说:“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授权让他主持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在全国划分政区,组织军事编制,设官吏管理;建立选拔人才制度,士经三审选,可为“上卿之赞”(助理);按土地分等征税,禁止贵族掠夺私产;发展盐铁业,铸造货币,调剂物价。管仲改革的实质,是废除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管仲改革成效显著,齐国由此国力大振。对外,管仲提出“尊王攘夷”,联合北方邻国,抵抗山戎族南侵。这一外交战略也获得成功。后来孔子感叹说:“假如没有管仲,我也要穿异族服装了”。

管仲之所以能相齐成霸,是与鲍叔牙的知才善荐分不开的。管仲晚年曾感动地说:“我与鲍叔牙经商而多取财利,他不认为我贪心;同鲍叔牙谋事,我把事情办糟了,他不认为我愚蠢;我三次从阵地上逃跑,他不认为我胆小怕死;我做官被驱逐,他不认为我不肖;我辅佐公子纠败而被囚忍辱,他不认为我不知羞耻……。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的著作,收入《国语·齐语》和《汉书·艺文志》。《管子》共24卷,85篇,今存76篇,内容极丰,包含道、名、法等家的思想以及天文、舆地、经济和农业等方面的知识,其中《轻重》等篇,是古代典籍中不多见的经济文作,对生产、分配、交易、消费、财政、等均有论述,是研究我国先秦农业和经济的珍贵资料。

4、魏征(公元580-公元643)字玄成,巨鹿(今河北巨鹿)人,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不理家业,曾出家当过道士。隋大业末年,魏征被隋武阳郡(治所在今河北大名东北)丞元宝藏任为书记。元宝藏举郡归降李密后,他又被李密任为元帅府文学参军,专掌文书卷宗。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李密失败后,魏征随其入关降唐,但久不见用。次年,魏征自请安抚河北,诏准后,乘驿驰至黎阳(今河南浚县),劝嵛李密的黎阳守将徐世绩归降唐朝。不久,窦建德攻占黎阳,魏征被俘。窦建德失败后,魏征又回到长安,被太子李建成引用为东宫僚属。魏征看到太子与秦王李世民的冲突日益加深,多次劝建成要先发制人,及早动手。

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由于早就器重他的胆识才能,非但没有怪罪于他,而且还把他任为谏官之职,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据理抗争,从不委曲求全。有一次,唐太宗曾向魏征问道:「何谓明君、暗君?」魏征回答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以前秦二世居住深宫,不见大臣,只是偏信宦官赵高,直到天下大乱以后,自己还被蒙在鼓里;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天下郡县多已失守,自己也不得而知。」太宗对这番话深表赞同。

贞观元年(627),魏征被升任尚书左丞。这时,有人奏告他私自提拔亲戚作官,唐太宗立即派御史大夫温彦博调查此事。结果,查无证据,纯属诬告。但唐太宗仍派人转告魏征说:「今后要远避嫌疑,不要再惹出这样的麻烦。」魏征当即面奏说:「我听说君臣之间,相互协助,义同一体。如果不讲秉公办事,只讲远避嫌疑,那么国家兴亡,或未可知。」并请求太宗要使自己作良臣而不要作忠臣。太宗询问忠臣和良臣有何区别,魏征答道:「使自己身获美名,使君主成为明君,子孙相继,福禄无疆,是为良臣;使自己身受杀戮,使君主沦为暴君,家国并丧,空有其名,是为忠臣。以此而言,二者相去甚远。」太宗点头称是。

贞观二年(628),魏征被授秘书监,并参掌朝政。不久,长孙皇后听说一位姓郑的官员有一位年仅十六七岁的女儿,才貌出众,京城之内,绝无仅有。便告诉了太宗,请求将其纳入宫中,备为嫔妃。太宗便下诏将这一女子聘为妃子。魏征听说这位女子已经许配陆家,便立即入宫进谏:「陛下为人父母,抚爱百姓,当忧其所忧,乐其所乐。居住在宫室台榭之中,要想到百姓都有屋宇之安;吃着山珍海味,要想到百姓无饥寒之患;嫔妃满院,要想到百姓有室家之欢。现在郑民之女,早已许配陆家,陛下未加详细查问,便将她纳入宫中,如果传闻出去,难道是为民父母的道理吗?」太宗听后大惊,当即深表内疚,并决定收回成命。但房玄龄等人却认为郑氏许人之事,子虚乌有,坚持诏令有效。陆家也派人递上表章,声明以前虽有资财往来,并无订亲之事。这时、唐太宗半信半疑,又召来魏征询问。魏征直截了当地说:「陆家其所以否认此事,是害怕陛下以后藉此加害于他。其中缘故十分清楚。不足为怪。」太宗这才恍然大悟,便坚决地收回了诏令。

由于魏征能够犯颜直谏,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所以,唐太宗有时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有一次,唐太宗想要去秦岭山中打猎取乐,行装都已准备妥当,但却迟迟未能成行。后来,魏征问及此事,太宗笑着答道:「当初确有这个想法,但害怕你又要直言进谏,所以很快又打消了这个念头。」还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鹞鹰,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当他看见魏征远远地向他走来时,便赶紧把鸟藏在怀中。魏征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鹞子闷死在怀中。

贞观六年,群臣都请求太宗去泰山封禅。藉以炫耀功德和国家富强,只有魏征表示反对。唐太宗觉得奇怪,便向魏征问道:「你不主张进行封禅,是不是认为我的功劳不高、德行不尊、中国未安、四夷末服、年谷未丰、祥瑞末至吗?」魏征回答说:「陛下虽有以上六德,但自从隋末天下大乱以来,直到现在,户口并未恢复,仓库尚为空虚,而车驾东巡,千骑万乘,耗费巨大,沿途百姓承受不了。况且陛下封禅,必然万国咸集,远夷君长也要扈从。而如今中原一带,人烟稀少,灌木丛生,万国使者和远夷君长看到中国如此虚弱,岂不产生轻视之心?如果赏赐不周,就不会满足这些远人的欲望;免除赋役,也远远不能报偿百姓的破费。如此仅图虚名而受实害的事,陛下为甚么要干呢?」不久,正逢中原数州暴发了洪水,封禅之事从此停止。

贞观七年(633),魏征代王珪为侍中。同年底,中牟县丞皇甫德参向太宗上书说:「修建洛阳宫,劳弊百姓;收取地租,数量太多;妇女喜梳高髻,宫中所化。」太宗接书大怒,对宰相们说:「德参想让国家不役一人,不收地租,富人无发,才符合他的心意。」想治皇甫德参诽谤之罪。魏征谏道:「自古上书不偏激,不能触动人主之心。所谓狂夫之言,圣人择善而从。请陛下想想这个道理。」最后还强调说:「陛下最近不爱听直言,虽勉强包涵,已不像从前那样豁达自然。」唐太宗觉得魏征说得入情入理,便转怒为喜,不但没有对皇甫德参治罪,还把他提升为监察御史。

贞观十年(636),魏征奉命主持编写的《隋书》、《周书》、《梁书》、《陕书》、《齐书》(时称五代史)等,历时七年,至此完稿。其中《隋书》的序论、《梁书》、《陈书》和《齐书》的总论都是魏征所撰,时称良史。同年六月,魏征因患眼疾,请求解除侍中之职。唐太宗虽将其任为特进这一散职,但仍让其主管门下省事务,其俸禄、赏赐等一切待遇都与侍中完全相同。

贞观十二年(638),魏征看到唐太宗逐渐怠惰,懒于政事,追求奢靡,便奏上著名的《十渐不克终疏》,列举了唐太宗执政初到当前为政态度的十个变化。他还向太宗上了「十思」,即「见可欲则思知足,将兴缮则思知止,处高危则思谦降,临满盈则思挹损,遇逸乐则思撙节,在宴安则思后患,防拥蔽则思延纳,疾谗邪则思正己,行爵赏则思因喜而僭,施刑罚则思因怒而滥」。

贞观十六年(642),魏征染病卧床,唐太宗所遣探视的中使道路相望。魏征一生节俭,家无正寝,唐太宗立即下令把为自己修建小殿的材料,全部为魏征营构大屋。不久,魏征病逝家中。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并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留有《魏郑公文集》与《魏郑公诗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

5、 霍光(?~公元前68年),字子孟,霍去病的异母兄弟,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中期的权臣。霍去病死后,他升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霍光做事持重,深得汉武帝赏识,在公元前87年病危时立八岁弗陵为太子时,汉武帝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与上官桀、桑弘羊等人辅佐少主。
霍光 职业生涯编辑本段汉昭帝刘弗陵即位后,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主持朝政,于公元前85年封博陆侯。他的女儿和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结婚。后来上官安的女儿通过盖长公主的关系,进宫做了婕妤,后来立为皇后。上官安得以加封桑乐侯。上官桀为感谢盖长公主,多次为公主亲信求官,都被霍光拒绝。霍光以皇后外祖父的身份把持朝政,致使双方矛盾日益紧张。桑弘羊在盐铁官营等事务方面和霍光意见相左。公元前80年,上官父子、桑弘羊、谋取帝位的燕王刘旦、盖长公主共同密谋,企图杀霍光,废昭帝,立燕王为天子。最后事情败露,上官父子、桑弘羊被族诛,燕王和盖长公主自杀。此后,不但霍光权倾朝野,其儿子、女婿、弟弟也纷纷担任要职,霍氏势力达到高峰。

在辅佐昭帝期间,霍光继续执行武帝末年的“与民休息”政策,经济继续发展,国内富足。同时也重新恢复了和匈奴的和亲关系。这些措施对于稳定武帝后期以来动荡不安的局势,恢复社会经济起了重要作用。

公元前74年,昭帝病逝,因为他没有儿子,霍光拥立武帝的孙子刘贺即位。但刘贺因为荒淫无道被废,霍光又立武帝之孙刘询,这就是汉宣帝。宣帝即位后,霍光继续执掌朝政,并得到宣帝很多赏赐。在公元前68年,霍光病死。
霍光 个人荣誉编辑本段
霍光 个人影响编辑本段霍光死后,霍氏家族的权势依然强盛。但后来霍光夫人毒杀宣帝许皇后的事被揭发,宣帝削夺霍家权力。霍家人谋划废宣帝立自家人。最后失败,霍家多人自杀、被杀,霍氏家族势力遭到毁灭性打击。
霍光 人物评价编辑本段霍光秉持汉朝政权前后达20年,他忠于汉室,老成持重,而又果敢善断,知人善任,实为具有深谋远略的政治家。他击败上官桀等人发动的政变,废刘贺,立汉宣帝,使汉室转危为安,其政治胆略颇可与萧何相比;他改变武帝末年急征暴敛、赋税无度的政策,不断调整阶级关系,与民休息,使汉代的经济出现了又一个发展时期,这也说明他以国家为重,以民生为重的治国思想。当然,不能否认,这些成就的取得,都与汉武帝所创立的业绩分不开,如果没有汉武帝时期奠定的基础,霍光在政治经济上都很难成功。但尽管如此,也不能否认他的才略和努力。霍光善干用人,在他的周围形成了一个急于奉公的政治团体。他辅政之初,大臣议事的殿中曾发生怪异现象,众大臣都很惊疑,他为了防止意外变故,把掌管皇帝印玺的郎官召来,要郎官交出印玺,避免有人盗用它变乱朝政。但是这位执掌印玺的郎官却不愿把印玺交给他。当霍光想要夺取印玺时,这位郎官顿时愤怒,按着剑柄说,我的头可得,印玺不能交出去!这样忠于职守,舍生忘死的人,自然是国家需要的人材,因此,霍光很快给他增加了俸秩。他在平定上官桀等人政变后所用的丞相田千秋、太仆杜延年、右将军张安世等人,都是昭、宣之际颇有治略的人材,正是由于能够知人善任,团结了一大批政治素质较高的人物,才使他的各项措施得以顺利推行。霍光也十分注意自身的政治修养,注意以儒学经术约束自己。他的一举一动,都有一定规矩,都要合于礼法。这些从他废除刘贺的奏章中也可以看出。他在奏章中列举的刘贺的劣迹,多数属于不遵礼法,不守古训的事情。他重视贤良、文学的作用,从思想意识上来说,也是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的。同历史上任何有作为的政治家一样,霍光也受到时代和历史的局限,摆脱不了光宗耀祖思想的束缚,也摆脱不了身为将相,子弟封侯的腐朽传统。在他在位时,他的宗族、子弟都已是高官显贵,霍氏势力亦已“党亲连体,根据于朝廷”,而他的宗族又多不奉公守法,为霍氏家族留下了祸根。

『柒』 秘书界的名人有哪些

张清华,河北沧州人,为中国当代秘书名人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全国海外红色收藏第一人,河北省十大收藏家、河北省红色文献收藏主要策展人。曾任河北省委办公厅秘书二处副处长、处长,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等职。兼任河北经贸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专著有《河北经济调查与研究》、《党政秘书成功快车道》和《领导讲稿起草概论》等。为人谦和,忠厚实诚,善于帮人难处,为下属分忧。精通秘书业务,擅长文字工作,组织领导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很强,在省委、省政府机关口碑极好![强][强][强]

『捌』 求古今中外有名的秘书及相关资料

国内的
1、姜尚(?—公元前1021年),字子牙,号太公望,是我国周初著名军事家。因其先祖佐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今南阳宛县西),故从其封姓,也称吕尚,一吕望。新乡市卫辉太公泉乡人。
姜尚青年时期,家境穷困,曾在朝歌(今河南淇县)屠牛卖肉,后又到孟津(今河南孟州市)司厨卖饭,他还在商朝做过官,因感商纣王昏残无道,辞官而去。游说诸候,无所遇,遂隐居下来。《孟子》曰:“太公避纣(乱),居于东海之滨。”后来,姜尚听说周文王(西伯)在西歧崇贤尚老,就千里跋涉,迁徒陕西。这时的姜尚已是古稀之年,但他音识曲籍,见闻广博,胸怀治国之道,心藏用兵之术,兴世强国之心不衰。相传,姜尚到陕西后,垂钓于渭滨,周文王出猎相遇,两人一见如故,话语投机,周文王听了姜尚侃侃而谈治国安邦之策,赞赏不已,遂同载而归,说:“吾太公望子久矣。”尊号“太公望”,并立为掌管军事的“太师”。公元前1066年(一说1027年),武王以姜尚为国师,率部伐纣,由孟津渡河,大战于牧野(今新乡市郊),纣军纷纷倒戈,纣王见人势已去,逃回朝歌城中,登鹿台自焚。姜尚辅佐武王灭商纣有功,封于齐,都营丘(今山东淄博)。为齐国始祖。有太公之称,俗称姜太公,亦称“齐太公”。成王时,曾被授权自以讨伐有罪之小国,齐国逐渐强大起来,成为周初大国。相传作有兵书《六韬》。
太公卒后,归葬于故里,后人在太公泉上修建了太公庙、太公祠,以示怀念。

2、张良(?—前186),宇子房,西汉杰出的军事谋略家,与萧何、韩信同被称为汉初三杰,被封留侯,谥文成侯。

秦灭韩时,张良尚有家僮三百人。他倾全部家财寻求刺客,企图暗杀秦始皇,为韩报仇。后乘始皇东游之机,与客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东南)狙击未遂。于是变更姓名,亡匿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曾从圯上老人学《太公兵法》。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陈胜、吴广起义后,张良聚众响应。不久归属刘邦,此后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他协助刘邦制订作战方略,并在政治上、策略上提出许多重要建议。这些建议对刘邦夺取楚汉战争的胜利和建立西汉王朝起了重要作用。刘邦进据咸阳时,看到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很想留居宫中;张良说刚入秦就想贪图安乐,这是“助桀为虐”。刘邦听了,立即还军霸上,因此得到秦民的拥护。项羽进入关中后,刘、项之间关系紧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张良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的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汉二年(前205),刘邦在彭城一战中遭到惨败,张良又建议刘邦争取英布、彭越和韩信起兵反楚,从而奠定了日后对项羽实行战略包围的基础。

楚汉相持于荥阳、成皋时,刘邦为了摆脱困境,曾一度想采纳郦食其的建议,复立六国之后,以牵制项羽。张良力陈其弊。刘邦顿时改变主意,这对楚汉战争以及此后的形势有重大影响。刘邦即帝位后,封张良为留侯。他劝说刘邦封旧有怨隙的雍齿,以安抚功臣的不满情绪;力主建都关中,拥立刘盈为太子等。这些建议有助于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惠帝六年病卒。谥号文成侯。

3、管仲( ?-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颍上(今安徽颍上)人。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

管仲注重经济,反对空谈主义,主张改革以富国强兵,他说:“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授权让他主持一系列政治和经济改革:在全国划分政区,组织军事编制,设官吏管理;建立选拔人才制度,士经三审选,可为“上卿之赞”(助理);按土地分等征税,禁止贵族掠夺私产;发展盐铁业,铸造货币,调剂物价。管仲改革的实质,是废除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管仲改革成效显著,齐国由此国力大振。对外,管仲提出“尊王攘夷”,联合北方邻国,抵抗山戎族南侵。这一外交战略也获得成功。后来孔子感叹说:“假如没有管仲,我也要穿异族服装了”。

管仲之所以能相齐成霸,是与鲍叔牙的知才善荐分不开的。管仲晚年曾感动地说:“我与鲍叔牙经商而多取财利,他不认为我贪心;同鲍叔牙谋事,我把事情办糟了,他不认为我愚蠢;我三次从阵地上逃跑,他不认为我胆小怕死;我做官被驱逐,他不认为我不肖;我辅佐公子纠败而被囚忍辱,他不认为我不知羞耻……。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的著作,收入《国语·齐语》和《汉书·艺文志》。《管子》共24卷,85篇,今存76篇,内容极丰,包含道、名、法等家的思想以及天文、舆地、经济和农业等方面的知识,其中《轻重》等篇,是古代典籍中不多见的经济文作,对生产、分配、交易、消费、财政、等均有论述,是研究我国先秦农业和经济的珍贵资料。

4、魏征(公元580-公元643)字玄成,巨鹿(今河北巨鹿)人,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不理家业,曾出家当过道士。隋大业末年,魏征被隋武阳郡(治所在今河北大名东北)丞元宝藏任为书记。元宝藏举郡归降李密后,他又被李密任为元帅府文学参军,专掌文书卷宗。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李密失败后,魏征随其入关降唐,但久不见用。次年,魏征自请安抚河北,诏准后,乘驿驰至黎阳(今河南浚县),劝嵛李密的黎阳守将徐世绩归降唐朝。不久,窦建德攻占黎阳,魏征被俘。窦建德失败后,魏征又回到长安,被太子李建成引用为东宫僚属。魏征看到太子与秦王李世民的冲突日益加深,多次劝建成要先发制人,及早动手。

玄武门之变以后,李世民由于早就器重他的胆识才能,非但没有怪罪于他,而且还把他任为谏官之职,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据理抗争,从不委曲求全。有一次,唐太宗曾向魏征问道:「何谓明君、暗君?」魏征回答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以前秦二世居住深宫,不见大臣,只是偏信宦官赵高,直到天下大乱以后,自己还被蒙在鼓里;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天下郡县多已失守,自己也不得而知。」太宗对这番话深表赞同。

贞观元年(627),魏征被升任尚书左丞。这时,有人奏告他私自提拔亲戚作官,唐太宗立即派御史大夫温彦博调查此事。结果,查无证据,纯属诬告。但唐太宗仍派人转告魏征说:「今后要远避嫌疑,不要再惹出这样的麻烦。」魏征当即面奏说:「我听说君臣之间,相互协助,义同一体。如果不讲秉公办事,只讲远避嫌疑,那么国家兴亡,或未可知。」并请求太宗要使自己作良臣而不要作忠臣。太宗询问忠臣和良臣有何区别,魏征答道:「使自己身获美名,使君主成为明君,子孙相继,福禄无疆,是为良臣;使自己身受杀戮,使君主沦为暴君,家国并丧,空有其名,是为忠臣。以此而言,二者相去甚远。」太宗点头称是。

贞观二年(628),魏征被授秘书监,并参掌朝政。不久,长孙皇后听说一位姓郑的官员有一位年仅十六七岁的女儿,才貌出众,京城之内,绝无仅有。便告诉了太宗,请求将其纳入宫中,备为嫔妃。太宗便下诏将这一女子聘为妃子。魏征听说这位女子已经许配陆家,便立即入宫进谏:「陛下为人父母,抚爱百姓,当忧其所忧,乐其所乐。居住在宫室台榭之中,要想到百姓都有屋宇之安;吃着山珍海味,要想到百姓无饥寒之患;嫔妃满院,要想到百姓有室家之欢。现在郑民之女,早已许配陆家,陛下未加详细查问,便将她纳入宫中,如果传闻出去,难道是为民父母的道理吗?」太宗听后大惊,当即深表内疚,并决定收回成命。但房玄龄等人却认为郑氏许人之事,子虚乌有,坚持诏令有效。陆家也派人递上表章,声明以前虽有资财往来,并无订亲之事。这时、唐太宗半信半疑,又召来魏征询问。魏征直截了当地说:「陆家其所以否认此事,是害怕陛下以后藉此加害于他。其中缘故十分清楚。不足为怪。」太宗这才恍然大悟,便坚决地收回了诏令。

由于魏征能够犯颜直谏,即使太宗在大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所以,唐太宗有时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有一次,唐太宗想要去秦岭山中打猎取乐,行装都已准备妥当,但却迟迟未能成行。后来,魏征问及此事,太宗笑着答道:「当初确有这个想法,但害怕你又要直言进谏,所以很快又打消了这个念头。」还有一次太宗得到了一只上好的鹞鹰,把它放在自己的肩膀上,很是得意。但当他看见魏征远远地向他走来时,便赶紧把鸟藏在怀中。魏征故意奏事很久,致使鹞子闷死在怀中。

贞观六年,群臣都请求太宗去泰山封禅。藉以炫耀功德和国家富强,只有魏征表示反对。唐太宗觉得奇怪,便向魏征问道:「你不主张进行封禅,是不是认为我的功劳不高、德行不尊、中国未安、四夷末服、年谷未丰、祥瑞末至吗?」魏征回答说:「陛下虽有以上六德,但自从隋末天下大乱以来,直到现在,户口并未恢复,仓库尚为空虚,而车驾东巡,千骑万乘,耗费巨大,沿途百姓承受不了。况且陛下封禅,必然万国咸集,远夷君长也要扈从。而如今中原一带,人烟稀少,灌木丛生,万国使者和远夷君长看到中国如此虚弱,岂不产生轻视之心?如果赏赐不周,就不会满足这些远人的欲望;免除赋役,也远远不能报偿百姓的破费。如此仅图虚名而受实害的事,陛下为甚么要干呢?」不久,正逢中原数州暴发了洪水,封禅之事从此停止。

贞观七年(633),魏征代王珪为侍中。同年底,中牟县丞皇甫德参向太宗上书说:「修建洛阳宫,劳弊百姓;收取地租,数量太多;妇女喜梳高髻,宫中所化。」太宗接书大怒,对宰相们说:「德参想让国家不役一人,不收地租,富人无发,才符合他的心意。」想治皇甫德参诽谤之罪。魏征谏道:「自古上书不偏激,不能触动人主之心。所谓狂夫之言,圣人择善而从。请陛下想想这个道理。」最后还强调说:「陛下最近不爱听直言,虽勉强包涵,已不像从前那样豁达自然。」唐太宗觉得魏征说得入情入理,便转怒为喜,不但没有对皇甫德参治罪,还把他提升为监察御史。

贞观十年(636),魏征奉命主持编写的《隋书》、《周书》、《梁书》、《陕书》、《齐书》(时称五代史)等,历时七年,至此完稿。其中《隋书》的序论、《梁书》、《陈书》和《齐书》的总论都是魏征所撰,时称良史。同年六月,魏征因患眼疾,请求解除侍中之职。唐太宗虽将其任为特进这一散职,但仍让其主管门下省事务,其俸禄、赏赐等一切待遇都与侍中完全相同。

贞观十二年(638),魏征看到唐太宗逐渐怠惰,懒于政事,追求奢靡,便奏上著名的《十渐不克终疏》,列举了唐太宗执政初到当前为政态度的十个变化。他还向太宗上了「十思」,即「见可欲则思知足,将兴缮则思知止,处高危则思谦降,临满盈则思挹损,遇逸乐则思撙节,在宴安则思后患,防拥蔽则思延纳,疾谗邪则思正己,行爵赏则思因喜而僭,施刑罚则思因怒而滥」。

贞观十六年(642),魏征染病卧床,唐太宗所遣探视的中使道路相望。魏征一生节俭,家无正寝,唐太宗立即下令把为自己修建小殿的材料,全部为魏征营构大屋。不久,魏征病逝家中。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并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留有《魏郑公文集》与《魏郑公诗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

5、 霍光(?~公元前68年),字子孟,霍去病的异母兄弟,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中期的权臣。霍去病死后,他升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霍光做事持重,深得汉武帝赏识,在公元前87年病危时立八岁弗陵为太子时,汉武帝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与上官桀、桑弘羊等人辅佐少主。
霍光 职业生涯编辑本段汉昭帝刘弗陵即位后,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主持朝政,于公元前85年封博陆侯。他的女儿和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结婚。后来上官安的女儿通过盖长公主的关系,进宫做了婕妤,后来立为皇后。上官安得以加封桑乐侯。上官桀为感谢盖长公主,多次为公主亲信求官,都被霍光拒绝。霍光以皇后外祖父的身份把持朝政,致使双方矛盾日益紧张。桑弘羊在盐铁官营等事务方面和霍光意见相左。公元前80年,上官父子、桑弘羊、谋取帝位的燕王刘旦、盖长公主共同密谋,企图杀霍光,废昭帝,立燕王为天子。最后事情败露,上官父子、桑弘羊被族诛,燕王和盖长公主自杀。此后,不但霍光权倾朝野,其儿子、女婿、弟弟也纷纷担任要职,霍氏势力达到高峰。

在辅佐昭帝期间,霍光继续执行武帝末年的“与民休息”政策,经济继续发展,国内富足。同时也重新恢复了和匈奴的和亲关系。这些措施对于稳定武帝后期以来动荡不安的局势,恢复社会经济起了重要作用。

公元前74年,昭帝病逝,因为他没有儿子,霍光拥立武帝的孙子刘贺即位。但刘贺因为荒淫无道被废,霍光又立武帝之孙刘询,这就是汉宣帝。宣帝即位后,霍光继续执掌朝政,并得到宣帝很多赏赐。在公元前68年,霍光病死。
霍光 个人荣誉编辑本段
霍光 个人影响编辑本段霍光死后,霍氏家族的权势依然强盛。但后来霍光夫人毒杀宣帝许皇后的事被揭发,宣帝削夺霍家权力。霍家人谋划废宣帝立自家人。最后失败,霍家多人自杀、被杀,霍氏家族势力遭到毁灭性打击。
霍光 人物评价编辑本段霍光秉持汉朝政权前后达20年,他忠于汉室,老成持重,而又果敢善断,知人善任,实为具有深谋远略的政治家。他击败上官桀等人发动的政变,废刘贺,立汉宣帝,使汉室转危为安,其政治胆略颇可与萧何相比;他改变武帝末年急征暴敛、赋税无度的政策,不断调整阶级关系,与民休息,使汉代的经济出现了又一个发展时期,这也说明他以国家为重,以民生为重的治国思想。当然,不能否认,这些成就的取得,都与汉武帝所创立的业绩分不开,如果没有汉武帝时期奠定的基础,霍光在政治经济上都很难成功。但尽管如此,也不能否认他的才略和努力。霍光善干用人,在他的周围形成了一个急于奉公的政治团体。他辅政之初,大臣议事的殿中曾发生怪异现象,众大臣都很惊疑,他为了防止意外变故,把掌管皇帝印玺的郎官召来,要郎官交出印玺,避免有人盗用它变乱朝政。但是这位执掌印玺的郎官却不愿把印玺交给他。当霍光想要夺取印玺时,这位郎官顿时愤怒,按着剑柄说,我的头可得,印玺不能交出去!这样忠于职守,舍生忘死的人,自然是国家需要的人材,因此,霍光很快给他增加了俸秩。他在平定上官桀等人政变后所用的丞相田千秋、太仆杜延年、右将军张安世等人,都是昭、宣之际颇有治略的人材,正是由于能够知人善任,团结了一大批政治素质较高的人物,才使他的各项措施得以顺利推行。霍光也十分注意自身的政治修养,注意以儒学经术约束自己。他的一举一动,都有一定规矩,都要合于礼法。这些从他废除刘贺的奏章中也可以看出。他在奏章中列举的刘贺的劣迹,多数属于不遵礼法,不守古训的事情。他重视贤良、文学的作用,从思想意识上来说,也是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的。同历史上任何有作为的政治家一样,霍光也受到时代和历史的局限,摆脱不了光宗耀祖思想的束缚,也摆脱不了身为将相,子弟封侯的腐朽传统。在他在位时,他的宗族、子弟都已是高官显贵,霍氏势力亦已“党亲连体,根据于朝廷”,而他的宗族又多不奉公守法,为霍氏家族留下了祸根。

『玖』 历史上有名的秘书

姜尚,文种,商泱,管种,张良,诸葛亮,长孙无忌
资料自己到网络搜吧,贴不下了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