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著名认证 » 中国著名翻译官

中国著名翻译官

发布时间: 2021-02-02 14:48:32

① 我国有名的法语翻译官

l'interprète très connu en Chine

② 谁是中国最年轻的翻译官

刘亚杰,中国最年轻的翻译官

③ 中国有很出名的翻译官吗有翻译专业出名的大学吗请详细一点。。。

没,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④ 谁是中国最早历史最早的外语翻译官他(她)是怎么跟老外沟通的

在我国,“翻译”作为一个词出现,是在南朝的梁慧皎《高僧传》中:“先沙门法显于师子国得弥沙塞律梵本,未被翻译,而法显迁化。”但是翻译的工作开始得比这个时间早得多。早在周朝时期,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翻译的官职。《周礼》中称当时的翻译官为象胥(“象胥,掌蛮夷闽貉戎狄之国使,掌传王之言而喻说焉,以和亲之。”)《礼记》则对负责东南西北四方的翻译人员给予了不同的称呼:“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日寄,南方日象,西方日狄,北方日译。 东汉以前,我国的翻译活动主要是各民族为沟通交流所需要的口译。佛教传人中国后,才出现了大规模的书面翻译。这种佛经的翻译肇始于东汉,发展于魏晋,到唐代臻于极盛,至宋代逐渐式微,入元代已近尾声。在这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出现了很多优秀的翻译家,如东晋时期的释道安、唐代的玄奘等。他们不但有大量的翻译实践,还提出了自己对于翻译标准和方法等方面的见解。比如释道安提出了“五失本,三不易”的翻译理论,“五失本”是指有五种情况可以允许译文不同于原文,“三不易”指翻译工作中的三种难事:难得恰当,难得契合,难得正确。“五失本”与“三不易’’从理论上解决了“质”与“文”的关系,即既要正确表达原著的内容和义旨,又要力求译文简洁易懂。开创佛典意译新风的是鸠摩罗什(344—413)。他主张只要能存本旨,就不妨“依实出华”。后人称道他的译品“善披文意,妙显径心,会达言方,风骨流便”。到了唐代,佛典的翻译到了一个相当的水平。玄奘不但提出了“既须求真,又须喻俗”的翻译原则,而且还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典范。诸如增补、省略、变位、分合、替代等一些在现代翻译教科书中常讲常练的翻译技巧,在玄奘的译经中已经运用得存乎一心,十分熟稔了。

⑤ 现代有翻译官这个职业,那么中国古代有翻译官吗

现在无论是哪个国家,还是哪个朝代,翻译官这个工作是不可缺少的,就算是你对很多国家的语言非常熟悉,但是在正式场合当中也需要翻译官,翻译这个职业其实在古代的时候也是非常吃香的,有很多人都想要这个职业,那么翻译这个职业起源在什么时候呢?

在唐朝以后,中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联系就变得越来越多了,那个时候有很多的汉族人都多少会一点胡语,所以和别的国家交流的时候,其中一些大臣也可以来扮演翻译的角色,因为阿拉伯帝国和唐朝的关系比较复杂,战争贸易并存,所以这个时候就有一批来自阿拉伯的翻译。所以说翻译官这个职业从古代至今都是一直存在的,而不是现代才有的。

⑥ 中国同传翻译官有几个

外交部礼宾司有专职的9位
外交部外务司有专职的22位
外交部发言中心有专职的16位
再加上其他部委的31位(也都是外交部派遣的)
一共78位

⑦ 中国著名翻译官有些谁

哭庭的外交官
1938年,希特勒将奥地利并入德国后,觊觎捷克斯洛伐克。希特勒气势汹汹地发表演说,要将苏台德纳入德国。战争迫在眉睫。英、法两国为避免与德对抗,在没征求捷方意见的情况下,擅自同意将苏台德地区划归德国。法国首相达拉弟命令其驻布拉格大使紧急约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贝奈斯,转达上述意见。
法国大使是贝奈斯的好友,他奉政府之命,履行大使的职责,但又觉得政府的这种做法太卑鄙,实在对不住好友和捷克人民。在会客厅,他向贝奈斯转达完上述意见后,放声大哭,对这一政治交易表示愤怒。
贝奈斯遂向全国发布战争总动员令。
幽默的外交官
柯伦泰是前苏联卓越的外交官,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女大使,她通晓11国文字,特别善于谈判。
有一年,她被任命为驻挪威贸易代表,全权处理苏联同挪威之间的贸易谈判。一次,她和挪威商人谈判购买挪威鲱鱼,由于商人要价高,苏联出价低,双方争执不下。为了打破僵局,取得有利己方的进展,她突发灵感。只见她满面微笑地对挪威商人说:“我同意你们提出的价格。”挪威商人一听,喜出望外。但她接着说:“如果我国政府不批准这个价格。我愿意用自己的工资来支付差额。不过我要向各位先生说明。我个人的工资有限,自然要分期支付,可能要付一辈子。”
挪威商人一听这话,面面相觑,无言以对,最后只好以苏方提出的价格成交。
说谎的外交官
1972年5月,美苏首次在莫斯科举行关于签署限制战略武器的谈判。会后,美国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基辛格在一家旅馆举行记者招待会。
招待会上,基辛格向记者透露:“苏联每年大约生产250枚导弹。”
“那么,我们生产多少?”美国记者问。
这无疑是个难题,既然透露了苏联每年生产的战略导弹数目,如果断然拒绝记者的提问,似乎不公平,也不符合外交礼节;若回答记者的问题,又涉嫌泄密。
基辛格不愧是经验老到的外交家,他幽默地说:“我不知道正在配置的‘民兵’导弹有多少,至于潜射导弹的数目,我是知道的,我的难处是”,他微笑着瞥了记者们一眼,“我不知道这个是不是保密的。”
“不是保密的。”提问的记者大声说。“不是保密的吗?”基辛格说,“那么,请你说说是多少呢?”
记者被他这么一反问,一时无言以对。只好一笑了之。基辛格巧妙地用外交语言将记者的提问挡了回去,得以轻松脱身。

⑧ 在中国哪个大学出翻译官

在国内,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外交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是培养翻译人才的几所名校,出的翻译人才是相对最多的。
另外像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也出过不少翻译的人才。

⑨ 中国的第一个翻译官是谁

在我国,“翻译”作为一个词出现,是在南朝的梁慧皎《高僧传》中:“先沙门法显于师子国得弥沙塞律梵本,未被翻译,而法显迁化。”但是翻译的工作开始得比这个时间早得多。早在周朝时期,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翻译的官职。《周礼》中称当时的翻译官为象胥(“象胥,掌蛮夷闽貉戎狄之国使,掌传王之言而喻说焉,以和亲之。”)《礼记》则对负责东南西北四方的翻译人员给予了不同的称呼:“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日寄,南方日象,西方日狄,北方日译。东汉以前,我国的翻译活动主要是各民族为沟通交流所需要的口译。佛教传人中国后,才出现了大规模的书面翻译。这种佛经的翻译肇始于东汉,发展于魏晋,到唐代臻于极盛,至宋代逐渐式微,入元代已近尾声。在这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出现了很多优秀的翻译家,如东晋时期的释道安、唐代的玄奘等。他们不但有大量的翻译实践,还提出了自己对于翻译标准和方法等方面的见解。比如释道安提出了“五失本,三不易”的翻译理论,“五失本”是指有五种情况可以允许译文不同于原文,“三不易”指翻译工作中的三种难事:难得恰当,难得契合,难得正确。“五失本”与“三不易’’从理论上解决了“质”与“文”的关系,即既要正确表达原著的内容和义旨,又要力求译文简洁易懂。开创佛典意译新风的是鸠摩罗什(344—413)。他主张只要能存本旨,就不妨“依实出华”。后人称道他的译品“善披文意,妙显径心,会达言方,风骨流便”。到了唐代,佛典的翻译到了一个相当的水平。玄奘不但提出了“既须求真,又须喻俗”的翻译原则,而且还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典范。诸如增补、省略、变位、分合、替代等一些在现代翻译教科书中常讲常练的翻译技巧,在玄奘的译经中已经运用得存乎一心,十分熟稔了。中国最早的英语翻译是传教士,他们因为需要将教学传达给对方,所以需要交流,交流就需要沟通,随之在长一段时间的磨合,理解的情况下就出现了一批懂”外语“的人!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