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医方
1. 中国古代著名医书有哪些
1,《伤寒论》——东汉张仲景所著。该书被历代奉为中医的经典著作。书中所运用的辨证论治原则和方法,确立了中医诊治疾病的规范。所记述的理法方药相结合的辨治经验,对中医临证医学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所记载的大量复方,组方严谨,疗效显著,被后世称作“众方之祖”。
2,《食疗本草》——为唐代孟诜所著,后经张鼎补充而成,是最具影响的食物疗法专著之一。享年93岁的孟诜曾师从药王孙思邈学习,精通医药、养生之术,其长寿与精通食疗等养生方法不无关系。该书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古代营养学和食物疗法专著,对多数食物疗效和食用药品合理应用的阐述切合实际,至今仍有较高价值。
3,《神农本草经》 又称《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本经》。非一人一时之作,“神农”为其托名。由战国及秦汉医药学家通过对药学资料不断搜集整理,最后成书。该书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典籍,所收载的大多数药物沿用至今,其功效已为长期临床实践和现代科学研究所证实。书中提出的药物学理论和用药原则大多正确而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至今仍为学习中医药的重要参考书。
4,《温热论》由清代著名中医温病大家叶桂讲授,门人顾景文等据笔记整理而成。阐明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归纳为“温邪上受,首先犯上,逆传心包”;提出温病发展的卫、所、营、血四个阶段,表示疾病由浅入深的四个层次;叙述辨舌、验齿、辨斑疹等意义。在温病学说的发展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5,《四部医典》成书于公元8世纪末,由著名藏医药学家宇妥·元丹贡布总结传统藏医药理论和治疗经验,吸收中医、古印度和大食等医药学的许多精华编著而成。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各种疾病的分类以及生理、病理、诊断治疗、药物配方等等。
2. 西方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医生有哪些
一、希波克拉底(古希腊文:Ἱπποκράτης,前460年——前370年)为古希腊伯里克利时代的医师,被西方尊为“医学之父”,西方医学奠基人。
提出“体液学说”,他的医学观点对以后西方医学的发展有巨大影响。《希波克拉底誓言》是希波克拉底警诫人类的古希腊职业道德的圣典,他向医学界发出的行业道德倡议书,是从医人员入学第一课要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全社会所有职业人员言行自律的要求。
二、克劳迪亚斯-盖伦(Claudius Galenus , 129~199),也被称为“帕加玛的盖伦”(Claudius Galenus of Pergamum,帕加玛位于土耳其),是古罗马时期最著名最有影响的医学大师,他被认为是仅次于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的第二个医学权威。
盖伦是最著名的医生、动物解剖学家和哲学家。他一生专心致力于医疗实践解剖研究,写作和各类学术活动,撰写了超过500部医书,并根据古希腊体液说提出了人格类型的概念,主要作品有《气质》《本能》《关于自然科学的三篇论文》。
(2)著名医方扩展阅读
其他对医学做出贡献的西方名人
一、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1881年8月6日—1955年3月11日),英国细菌学家,生物化学家,微生物学家
亚历山大·弗莱明于1923年发现溶菌酶,1928年首先发现了青霉素。
二、安东 列文虎克(1632-1723)荷兰科学家,发现了接种技术,即一种用注射来预防疾病的方法。
三、弗洛伊德-- 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 (1856-1939)专心致志研究人的思想活动过程。他聆听病人叙述他们的梦和想法来治疗精神病人,这种治疗方法叫做精神分析。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希波克拉底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克劳迪亚斯-盖伦
3. 中国现代著名的医学家有哪些
中国现代著名的医学家具体如下:
妇产科专家:林巧稚。
著名微生物免疫学家:谢毓晋。
微生物学家:李河民。
生物化学专家:梁植权。
病理学专家:白希清教授。
临床内分泌学家:朱宪彝。
中医信赖的带头人:吕炳奎。
名中医:冉雪峰。
一代名医:施今墨。
著名中医学家:任应秋。
中医内科学家:姜春华。
著名中医内科教授:邓铁涛。
中医内科教授:董建华。
中医内科学家:董德懋。
在中西医结合道路上做出贡献的外科专家:吴咸中。
著名内科学教授:张孝骞。
著名热带病学专家:钟惠澜教授。
著名内科学、内分泌学专家:邝安堃。
内科专家:王权咸。
著名心脏内科专家:陶寿淇教授。
心血管病专家:陈可冀。
外科专家:兰锡纯。
著名外科专家:傅培彬教授。
胸外科专家:辛育龄。
著名泌尿外科专家:吴阶平教授。
烧伤学教授:杨之骏。
成形外科教授:朱洪荫。
整形外科专家:张涤生。
骨科专家:冯传汉教授。
骨伤科专家:尚天裕教授。
著名骨伤科专家:叶衍庆教授。
著名麻醉学教授:谢荣。
著名皮外科中医:赵炳南教授。
皮肤病专家:马海德。
皮肤科专家:杨国亮。
中外闻名的皮科专家:胡传揆教授。
妇科专家:于载畿。
妇科专家:郭泉清。
儿科专家:郭迪。
著名耳鼻喉科专家:吴学愚教授。
著名眼科专家:郭秉宽教授。
眼科专家:陈耀真。
放射科教授:胡懋华。
医务界的前辈、公共卫生学专家:金宝善教授。
环境卫生学教授:杨铭鼎。
著名传染病学专家:戴自英教授。
预防医学家:蔡宏道。
药用植物学家:肖培根。
儿科护理专家:王懿。
护理学专家:王琇瑛。
4. 国外历史上著名医学家有哪些
希波克拉底(希腊文Ἱπποκράτης 英文Hippocrates of Cos II 或者 Hippokrates of Kos,约前460——前377)被西方尊为“医学之父”的古希腊著名医生,欧洲医学奠基人,古希腊医师,西方医学奠基人。提出“体液(humours)学说”,他的医学观点对以后西方医学的发展有巨大影响。卒于公元前377年,享年八十三岁。
盖伦(Galen, 全名Claudius Galenus of Pergamum, 129~199)是古罗马时期最著名最有影响的医学大师,他被认为是仅次于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的第二个医学权威。盖伦是最著名的医生和解剖学家。他一生专心致力于医疗实践解剖研究,写作和各类学术活动。
列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
达·芬奇在生理解剖学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认为是近代生理解剖学的始祖。他掌握了人体解剖知识,从解剖学入手,研究了人体各部分的构造。他最先采用蜡来表现人脑的内部结构,也是设想用玻璃和陶瓷制作心脏和眼睛的第一人。 他发现了血液的功能,认为血液对人体起着新陈代谢的作用,并认为了血液是不断循环的。他说血液不断的改造全身,把养料带到身体需要的各个部分,再把体内的废物带走。达·芬奇研究过心脏,他发现心脏有四个腔,并画出了心脏瓣膜。他认为老年人死因之一是动脉硬化,而产生动脉硬化的原因是缺乏运动。
安德烈·维萨里 (Andreas Vesaliua,1514年12月31日-?) 是著名的医生和解剖学家,近代人体解剖学的创始人,维萨里与哥白尼齐名,是科学革命的两大代表人物之一。
塞尔维特(Michael Servetus,1511~1553)西班牙医生,文艺复兴时代的自然科学家,肺循环的发现者。
詹纳(Jenner,Edward;1749~1823)英国乡村医师,以接种疫苗法来预防天花病的发明和普及者。
J.L.奥恩布鲁格(1722~1809),奥地利医生,发明了叩诊。
菲尔肖(Rudolf (Ludwig carl) Virchow ,1821~1902)德国医学家、政治家、人类学家;细胞病理学的奠基人,现代医学科学在发展初期的主要代言人。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5.6-1939.9.23),犹太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及精神分析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被压抑的欲望绝大部分是属于性的,性的扰乱是精神病的根本原因。著有《性学三论》、《梦的释义》、《图腾与禁忌》、《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等。
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公元1822-1895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他研究了微生物的类型、习性、营养、繁殖、作用等,奠定了工业微生物学和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并开创了微生物生理学。循此前进,在战胜狂犬病、鸡霍乱、炭疽病、蚕病等方面都取得了成果,从而创立了经典免疫学。
拉埃内克(Lannec, Rn-Thophile-Hyacinthe ,1781~1826)法国医师。法国科学院院士。他首先在临床上应用间接听诊法,起先他用耳直接听诊,后来发明了最早的听诊器,并不断改进,用以帮助诊断肺部各种疾病。他重视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的关系的研究,对肺结核、肺脓肿、肺气肿、肺坏疽、支气管扩张等的病理变化、临床症状及诊断有深入的研究。创用罗音、水泡音、支气管羊音等术语,并阐明其产生的机理及在诊断中的意义。拉埃内克擅长于胸科疾患的诊断,并发现结核病不限于肺部,全身各器官均可能患结核病。代表作为《间接听诊法》。
J.利斯特(Lister,Joseph,1827~1912)英国外科医生。他认为伤口中的腐烂和分解过程是由微生物所引起。1865年他用石炭酸消毒法进行复杂骨折手术获得成功,他还用石炭酸消毒手术室、手术台、手术部位和伤口。并用复杂的包扎法包扎伤口。防腐法大大地减少了创伤化脓和手术后的死亡率。但还是没有完全解决伤口的感染问题。1886年E.贝格曼(1836~1907)采用热压消毒器进行消毒,外科才真正进入了无菌手术的时代。
M.J.佩滕科弗(Pettenkofer,Max Josef ,1818~1901),德国卫生学家。主要从事环境医学和传染病学研究,揭示了多种自然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他使卫生学成为一门精确科学.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1820年5月12日-1910年8月13日),她创立护士学校,传播其护理学思想,提高护理地位,使护理学成为一门科学。她因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率护士进行战地救护而闻名,被誉为“提灯女神”。1908年3月16日,她在88岁高龄时被授予伦敦城自由奖。她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女护士,开创了护理事业。“5.12"国际护士节是全世界护士的共同节日,就是为了纪念这位近代护理的创始人而设立的,这一天就是弗洛伦斯·南丁格尔的生日。
5. 古代著名医学方家以及代表作
扁鹊 战国时医学家。姓秦、名越人,诞生於山东长清县。通晓内、外、妇、儿、针灸各科。精於切脉、望色、听声、问诊,尤擅长於推究病源。对导引,吐纳和气功等各种健身祛病之法各有建树,著述多以失传现存《难经》等都后人托名之作。
华佗 东汉末医学家。义名 字元化,诞生於安徽毫县。精通内、外、妇、儿各科。熟练的掌握养生方药、针炙和手术等治疗。首创药物全麻术,被尊奉为外科之鼻祖。创立的《五禽戏》养生功,流传至今。著书已佚。现存《中藏经》等是后人托名之作。
孙思邈 唐、医学家。陕西耀县孙家塬村人。对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则、药物、方剂等基础理论,以及临床各科的诊疗方法等均有精辟的论述。所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丰富了中国医学宝库。
张仲景 东汉末医学家.名机,诞生於河南南阳县著《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经后人整理成《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分论外感热病和内科杂病。所倡六经分证和治原则成为指导后世医家临闲宝践的基本准绳。
李时珍
明医学家,字东壁号濒湖。湖北蕲春人。着重药物研究,重视临床实践。所著《本草纲目》是我国药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被称作“东方医学的巨典”他还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脉诀考证》等流传於世。葛洪 晋、医学家。炼丹行家,道教理论家。对化学、医学、药物学、养生行等著造诣精深。著述包括天文、潮汐、军事、兵法、人物传记、杂记、气功等是世界制药化学的先躯。现存所著《肘后储急方》包括各科医学、其中有对肺结核、麻风、天花、恙虫病等世界最早的记载,开创了中医传染病学和临床症学的先河。
皇甫谧 魏晋问医学家、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诞生於甘肃平凉县西北朝那镇。博学多才,对经史各家及文字史等都有很高的造诣。他还是我国第一个研究人口问题的学者。中年刻苦钻研医学,编著的《针灸甲乙经》总结了晋以前的针灸学成就,是针灸学的经典著作。
钱乙
宋.著名儿科医学家。字仲阳,山东东平县人。曾任太医丞。精通内、外、妇、儿各科,尤以儿科造诣最高。被尊为中医儿科鼻祖。著述多已失传,谨有《小儿药证直诀》流传至今。书中载述的五脏补泻诸万为后世医家广为采用。朱丹溪 元医学家,名震亨、字彦修诞生於浙江羲与县赤岸镇在学术上强调养阴和泻火二法,被称为“养阴学派”的鼻祖对火症的治疗有精辟的论述在熟性病的治疗方面有重要的指导价植。著有《局方发探》、《格致馀论》、《素问纠略》、《本草衍羲补遗》、《伤寒辨疑》、《外科精要发探》等。
孔伯华 (公元1884--1955),是我国近代一位具民族气节的医学家,幼承家学,研讨古医籍,解放前(1929年)曾与萧龙友先生创办北平国医学院,历时十四年,毕业生达七百余人,1918年曾赴农村开展防疫工作,成绩卓著,开我国防疫工作之先河,编有《传染病八种证治析疑》十卷。擅长温热病学,喜用石膏……
萧龙友,擅治虚劳病;
萧龙友(1864-1962),为前清拔贡。精通文史,以文为医,医文并茂;善读书,多批校,生前曾将一部《医方类聚》赠送给北京中医学院,我们在阅读中,发现字里行间加批加议,勤求古训,堪为后学楷模……叶天士(一六六七-一七四六)
清、医学家。名桂号香岩,江苏吴县人。精通内外妇儿各科,并有重要的建树,尤其对一些疑难重危病症的治疗有独到之处。著《温热论》对温病的理论、诊断、和治疗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是温病学的奠基人。后人根据叶氏所存医案整理成册,还出现了一批托名著作。
6. 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家有哪些
1.华佗 (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
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
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 晚年因遭曹操怀疑,下狱被拷问致死。
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又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师。
2.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
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3.孙思邈(541年—682年)
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孙思邈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他从小就聪明过人,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老庄学说,隋开皇元年(581年),见国事多端,孙思邈隐居陕西终南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
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孙思邈年高有病,恳请返回故里。永淳元年(682年),与世长辞。
4.李时珍(1518—1593)
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
李时珍自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此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
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 被后世尊为“药圣”。
5.扁鹊(公元前407—前310)
名秦越人,勃海莫人(今河北内邱县),战国时代名医。又家于卢国(今山东长清一带),因名之曰卢医。《史记》等载其事迹涉及数百年。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
相传扁鹊曾医救虢太子,扁鹊死后,虢太子感其再造之恩,收其骨骸而葬之,墓位于今永济市清华镇东。扁鹊年轻时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医术。他把积累的医疗经验,用于平民百姓,周游列国,到各地行医,为民解除痛苦。由于扁鹊医道高明,为百姓治好了许多疾病,赵国劳动人民送他“扁鹊”称号。
(6)著名医方扩展阅读
华佗股骨疗伤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有一段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描写,讲的是关羽在襄阳之战时右臂为魏军毒箭所中。后来,伤口渐渐肿大,十分疼痛,不能动弹。华佗为关羽剖臂刮骨,去除骨上剧毒,而关羽神色不变,尚在与人下棋。这个故事原本是颂扬关羽之神勇、有毅力、能忍耐,也同时说明了神医华佗的医技高明。博得人们的称赞和敬佩。他是我们外科医学的鼻祖。
这是《三国演义》和湖北《襄阳府志》上记载、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一个根据事实虚构的故事。关羽虽然有刮骨疗伤,但是华佗早已在几年前死去。
7. 著名的医学典籍都有哪些啊
1、《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
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另据现代学者考证,认为今本中的黄老道家痕迹是隋唐时期的道士王冰窜入)。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2、《难经》
《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又称《八十一难》,是中医现存较早的经典著作。关于《难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其成书不晚于东汉,内容可能与秦越人(扁鹊)有一定关系。
《难经》之“难”字,有“问难”或“疑难”之义。全书共八十一难,采用问答方式,探讨和论述了中医的一些理论问题,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机、营卫、腧穴、针刺、病证等方面。
3、《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作者是张仲景,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2003年非典期间,该书和张仲景便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4、《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
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在李时珍出版《本草纲目》之前,该书一直是被看作是最权威的医书。
5、《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训和实录的地方,意指本书内容之珍贵。
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25篇,载疾病60余种,收方剂262首。所述病证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科、妇科疾病及急救卒死、饮食禁忌等内容。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
8. 古代著名医书
中国著名的医书有《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洗冤集录》,《医宗金鉴》等。
1、《黄帝内经》,作者,黄帝。
《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早中医理论著作,对后世中医学理论的奠定有深远的影响。此书相传是黄帝与岐伯、雷公、伯高、俞跗、少师、鬼臾区、少俞等多位大臣讨论医学的记述,在四库全书中为子部医家类。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成书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在东汉至隋唐时期仍继续修订和补充。《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共18卷162篇。该书不仅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也是中医学理论与实践等方面发展的基石
2、《神农本草经》,作者,传说是神农氏。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是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作者不详,约成书于秦汉时期。书内记载的药物凡365种,分上品、中品和下品三品。
原书早已佚失。南朝陶弘景为《神农本草经》做注,并补充《名医别录》,编定《本草经集注》共七卷,把药物的品种数目增加至七百三十多种。清朝孙星衍将《神农本草经》考订辑复,成为现在通行本。
《神农本草经》为中国现存较早的药物学重要文献,本书把药分为三品:认为无毒的称上品为君,毒性小的称中品为臣,毒性剧烈的称下品为佐使。
3、《伤寒杂病论》,作者,(三国)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又作《伤寒卒病论》,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理法方药皆备、理论联系实际的中医临床著作。此书被认为是汉医学之内科学经典,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
此书总结《汤液经法》、《黄帝内经》、《难经》之思维体系,实践于内科辨证论治上,于外感伤寒创设“六经辨证”——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并列方治。
并于杂病上,于霍乱病、百合病、阴阳毒、疟病、虚劳、瘀血病、胸痹病、水饮病、咳嗽病、妇女杂病等皆有涉入,列方处置,堪称汉医学之内科学经典,相对于《内》、《难》的生理学经典角色。
4、《洗冤集录》,作者,(宋)宋慈。
《洗冤集录》为宋朝人宋慈所作,由其从事司法刑狱工作所积累之丰富验尸经验为基础,并结合当时传世的尸伤检验诸书,加以综合、核定和提炼,完成了这部有系统的古代法医学著作。这是世界最早的一部完整的法医学专书。
《洗冤集录》成书于淳祐七年(1247年),有五卷,53条,有检验总论、验尸、验骨、验伤、中毒、救死方六大题材。
以目录来看,本书的主要项目包括:宋代的检验尸伤法令;验尸方法和注意事项;勘察现场;尸体现象;各种机械性窒息死;各式钝器损伤;锐器损伤;交通事故损伤;高温致死;中毒;病死和急死;尸体发掘等项。
主要的涵盖验尸的检验方法、死因的判断,例如对于被火烧死与死后焚尸的差别、生前溺死与死后弃尸入水,都有精辟的见解。《洗冤集录》中所称呼的“血坠”也就是现代法医学中的“尸斑”。
5、《医宗金鉴》,作者,(清)吴谦编修。
《御纂医宗金鉴》简称《医宗金鉴》,全书九十卷,清乾隆朝时政府编著的大型医学丛书,由供奉内庭太医、太医院右判吴谦奉敕主编,后收入《四库全书》之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给与这套书籍相当高的评价。
本书共分15部,有《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订正金匮要略注》、《删补名医方论》、《四诊心法要诀》、《运气要诀》、《伤寒心法要诀》、《杂病心法要诀》、《妇科心法要诀》、《幼科心法要诀》。
以及《痘疹心法要诀》、《种痘心法要旨》、《外科心法要诀》、《眼科心法要诀》、《刺灸心法要诀》及《正骨心法要旨》。
其中,《伤寒论注》中,收集了二十名医家的注解,内容极为详尽。口诀的部分也甚为实用,在本书刊行之后,成为当时医学教育最重要的读本。
本书也成为中国北方中医界最重视的一本套书,对于北方中医界有极深的影响力。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黄帝内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神农本草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伤寒杂病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洗冤集录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医宗金鉴
9. 中国古代十大名医
1、扁鹊
扁鹊,生卒年不详,姬姓,秦氏,名越人,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渤海郡鄚人。扁鹊曾居住在中丘(内丘)蓬鹊山(蓬山、鹊山的通称)九仙洞(又名秦越人洞,唐代于鹄诗《秦越人洞中咏》有记),从师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饮以山巅“上池”(石盆)之水,修得高超医术。
2、华佗
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
3、张仲景
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4、皇甫谧
皇甫谧在医学史和文学史上都负有盛名。在针灸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并被誉为“针灸鼻祖”。挚虞、张轨等都为其门生。
5、葛洪
葛洪(283—363),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东晋道教理论家、著名炼丹家和医药学家,世称小仙翁。所著《抱朴子》继承和发展了东汉以来的炼丹法术,对之后道教炼丹术的发展具有很大影响,为研究中国炼丹史以及古代化学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
6、孙思邈
孙思邈(541年—682年,存在争议,详见正文“年龄争议”目录),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相传为楚大夫屈原的后人,[1-2]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7、钱乙
钱乙,字仲阳,宋代东平人,约生于北宋仁宗至徽宗年间(约公元1032~1113年),享年82年,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儿科医家。钱氏治学,当初先以《颅囟方》而成名,行医儿科,曾治愈皇亲国戚的小儿疾病,声誉卓著,被授予翰林医学士。
8、宋慈
南宋著名法医学家,中外法医界普遍认为是宋慈于公元1235年开创了“法医鉴定学”,因此宋慈被尊为世界法医学鼻祖。
9、李时珍
李时珍(1518年7月3日-1593年),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广黄州府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与“医圣”万密斋齐名,古有“万密斋的方,李时珍的药”之说。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
10、叶桂(叶天士)
叶天士(1666年—1745年),名桂,字天士,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安徽歙县,其高祖叶封山从安徽歙县蓝田村迁居苏州,居上津桥畔,故叶桂晚年又号上津老人。是清代著名医学家,四大温病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