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著名认证 » 赵孟頫著名的

赵孟頫著名的

发布时间: 2021-02-01 19:04:17

A. 介绍赵孟頫生平的书藉有哪些

1:《书法雅言》
介绍来赵源孟頫生平及书法著作理论:
“若夫赵孟頫之书,温润闲雅,似接右军正脉之传,妍媚纤柔,殊乏大节不夺之气。”

2:《元史》
介绍赵孟頫生平:
“赵孟頫,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 ,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3:《松雪斋集》
介绍赵孟頫生平及文章著作:
“清德堂版《松雪斋集》,一函四册。成书时间不详,应当是清前期,国图列为古籍善本。”

B. 赵孟頫是哪个朝代的书家

是宋末元初的人。

赵孟頫于宋理宗宝祐二年九月十日(1254年10月20日)生于吴兴(今浙版江省湖州市),为宋权太祖子秦王赵德芳之后。其五世祖为宋孝宗的父亲、秀安僖王赵子偁、四世祖为崇王赵伯圭,因孝宗赐赵伯圭宅第于湖州,故而他的后代子孙成为湖州人。

赵孟頫的曾祖赵师垂,祖父赵希戭,父亲赵与訔,亦皆仕于南宋,官衔颇高。嫡母李氏,生母丘氏。祖父早死无子,由祖母收他为后。赵孟頫为赵与訔第七子。他十一岁时,父亲去世,由生母督学。

(2)赵孟頫著名的扩展阅读:

作为一位变革转型时期承前启后的大家,赵孟頫有以下几方面突出的成就为前人所不及:

一、他提出“作画贵有古意”的口号,扭转了北宋以来古风渐湮的画坛颓势,使绘画从工艳琐细之风转向质朴自然。

二、他提出以“云山为师”的口号,强调了画家的写实基本功与实践技巧,克服“墨戏”的陋习。

三、他提出“书画本来同”的口号,以书法入画,使绘画的文人气质更为浓烈,韵味变化增强。

C. 赵孟頫最著名的碑帖是什么

赵孟頫书复洛神赋

赵孟頫多制次书写"洛神赋",其中以藏于天津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的两件最有影响。藏于天津博物馆的"洛神赋",书于元代大德四年,时年书家四十有七。此卷系书家为友人盛逸民书,有方家评其"典雅俊美,严谨沉稳,润厚飘逸"。元代书画家倪瓒在卷后题跋中有言:"此卷行书洛神赋圆活遒媚,有褚河南笔意"。全卷纵二十九点五厘米,横一百九十二点六厘米。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洛神赋",无书写年月。明代著名书家王铎在卷后题跋中评说:"此卷审观数日,鸾飞蛟舞,得二王神机者,文敏一人耳"。可见其对此书评价之高。

D. 赵孟頫有什么杰出的书法代表作品

赵孟頫一生勤奋,书碑之多,唐有李北海,元有赵孟頫,碑文有《玄妙观重修三门记》、《张总管墓志》、《湖州妙严寺记》、《寿春堂记》、《龙兴寺胆巴碑》、《仇锷墓碑铭》等,其中《仇锷墓碑铭》,姚元之认为是“纵横飞舞,真所谓书中龙象”;《寿春堂记》,铁保跋云:“是卷胎息大令而兼北海之恣纵,一洗平生流媚之习,真人书俱老之境。”

赵孟頫小楷师法王献之《洛神赋》、王羲之《黄庭经》,而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真迹又曾属其珍藏,其“屡尝细观”,曾临《洛神赋》凡数百本,故深得其风致。他流传下来的著作有《汉汲黯传》、《过秦论》、《心经》、《道德经》、《黄庭经》、《阴符经》、《金刚经》等。倪瓒说道:“子昂小楷,结体妍丽,用笔遒劲,真无愧隋唐间人。”

大德四年(1300)为盛逸民书的《洛神赋》,表明赵孟頫书艺风格已经达到很高的境界。他好写《洛神赋》,在仿效王献之笔法的同时,为尽量将此文“翩若惊鸿,矫若游龙”的境界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他还改用了行书。

写于大德五年(1306)的《洛神赋》、《前后赤壁赋》表现出赵孟頫圆转飘逸的风格。它们疏密适宜,点书前后一致,虚婉处牵连若游丝,沉着处起止似截铁,一到高兴处,如《吴兴赋》的后半段,行草间出,随意挥洒,笔到法随。

赵孟頫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兰亭十三跋》。至大三年(1310)秋,赵孟頫蒙诏北上大都,在运河舟中欣赏独孤和尚给他的《定武兰亭》,凡有心得,便写在帖后的尾纸上,并临兰亭帖一遍,这便是有名的《兰亭十三跋》。此帖笔势翩翩,劲健有力。

《老子道德经》、《胆巴帝师碑》和《酒德颂》是他晚年的代表作,它们一为大字,一为行书,一为小楷,都是“合作”之书,其中《胆巴帝师碑》是奉敕书碑,楷中带行,整洁中表现出潇洒的韵致;《道德经》为小楷书,点画精到,法度谨严,并且由于大小字形随意,行笔飘逸,故使人在欣赏时并无工板局促之感。小楷《妙法莲华经》卷与前帖相同,是同时或晚一两年创作的。《莲华经》万余言,《道德经》五千言,但二书均首尾一致,无一懈笔,这充分表现出了赵孟頫深厚的功力。

他的行书《酒德颂》笔颇奔放,便如包世臣所说的,“来去出入皆有曲折停蓄”,极尽笔锋转折变化之能事;笔画也是瘦不露筋,肥不没骨,既有小王的洒脱,又有大王的秀美,却又表现出了本家的真正面目。明清诸画家都为之题跋,对其十分推崇。

E. 赵孟頫的小故事

一日,赵孟頫忙中偷闲和夫人管道升登上院中假山,在凉亭内欣赏秋日美景,突然管家送来一封书信,夫人接过信札一看,原来是娘家来的,她看完后对夫君笑道:“久未回乡,家人甚为惦念,婶婶盼我们能回乡一见呢!”赵孟頫不禁无奈地摇摇头:“我何尝不想回乡共享天伦之乐,只是如今身在官场,俗务缠身,身不由已啊!”他的夫人当然深知夫君的志向与心思,而赵孟頫也甚为体谅夫人思亲之苦。于是二人商量着给家人送去果脯蜜饯点心等当地特产,而赵孟頫知道夫人全家笃信佛教,于是他还为夫人的婶婶专门准备了一百条香烛作为礼物,东西准备妥当后,夫妻二人兴致很高,命人展纸研墨,回复一封家书。

虽然只是一封给婶婶问安、馈赠的家信,但我们可以看到,这封家书一气呵成,气韵流动。这就是流传至今、我们现在看到的著名国宝书帖《秋深帖》。《秋深帖》纵26.9厘米、横53.3厘米,字共计十八行,全帖为行书,其笔力扎实、体态修长,秀媚圆润,畅朗劲健。

这封家书以赵孟頫的妻子管道升的口吻写道:“道升跪复婶婶夫人妆前,道升久不奉字,不胜驰想,秋深渐寒,计惟淑履请安。” 当时季节渐入深秋,书信表达了他们对长辈的思念。信中还向婶婶讲述了家里的亲戚往来,“近尊堂太夫人与令侄吉师父,皆在此一再相会,想婶婶亦已知之”。

只是在这帖页末尾的落款,字迹模糊,虽然署了夫人管道升的名字,却一眼看得出是经过涂改的。

赵孟頫与管夫人感情至深,所以大部分专家认为,《秋深帖》应该是赵孟頫代替夫人管道升所写。从字迹上看,《秋深帖》笔体温和、典雅,正与赵孟頫的行书特点相契合。专家推测,可能是赵孟頫代夫人回复家信,而他信笔写来一时忘情,末款署了自己的名字,发觉之后,深爱妻子的赵孟頫觉得属自己的名字不妥,所以连忙又改了过来。

这封家书究竟是谁写的呢?是赵孟頫的夫人管道升?还是赵孟頫信笔写来在署了自己的名字之后,又涂改了呢?当年的赵孟頫夫妇不曾想到,这一团涂改的痕迹竟为后人留下了无尽的猜想和疑惑……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