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抽象派油画
❶ 世界上那些著名画家擅长抽象主义
最具代表性的是 :
康定斯基(W.Kandinsky,1866~94),抒情抽象派代表画家,出生于俄罗斯的画家和美术理论家。曾是德国表现主义团体「蓝骑士」的领导者。代表作《构成第四号(战争)》(1911,杜塞尔夫莱茵河西发里亚艺品收藏室)、《构成第七号习作》(1913,莫斯科Tretyakov画廊)、《光之间·第599号》。他的《论艺术的精神》、《关于形式问题》、《点、线到面》、《论具体艺术》等论文,都是抽象艺术的经典著作,是现代抽象艺术的启示录。
蒙德里安(P.Mondrian,1872~1944),几何抽象派代表,荷兰画家,在平面上把横线和竖线加以结合,形成直角或长方形,并在其中安排红、黄、蓝三原色,但有时也用灰色,是荷兰风格派(deStijl)的主将,代表作《黄与蓝的构成》(1929)、《百老汇爵士乐》(1942~43,纽约现代美术馆)。以几何图形为绘画的基本元素。
罗伯特·马瑟韦尔(Robert Motherwell1915-1991年)可算作抽象表现派运动的组织者,美国画家。他以抽象表现主义绘画以及有关现代艺术的论著而著名。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一个系列画,称作《西班牙共和国挽歌》,以有机形状和深色为特点。其它作品,如 《开放》系列,充满了大块的暖色调。
弗朗兹·克兰(Franz Kline)代表作《米歇·C》是力量和强壮的象征。
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代表之作《薰衣草之雾》
罗伯特·马瑟韦尔(Robert Motherwell)最为著名的作品是名为“西班牙共和国挽歌”的系列作品。
❷ 世界十大抽象派画家是谁
有:康定斯基(W.Kandinsky,1866~1944俄罗斯画家)、蒙德里安(P.Mondrian,1872~1944荷兰画家)、霍夫曼(Hans Hofmann,1880~1966年美国画家)。
胡安·米罗(Joan Miró,1893~1983西班牙画家)、罗伯特·马瑟韦尔(Robert Motherwell,1915~1991美国画家)。
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1904~1997年,荷兰籍美国画家)、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1912~1956,美国画家)。
赵无极(zhaowuji,1921~2013,中国籍法国画家)、朱德群(zhudequn,1920~2014,中国籍法国画家)、汪京元(wangjingyuan,1959年,中国画家)。
1、胡安·米罗(Joan Miró,1893年4月20日—1983年12月25日),西班牙画家、雕塑家、陶艺家、版画家,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和毕加索、达利齐名的20世纪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之一。
2、威廉·德·库宁,简称德·库宁,荷兰籍美国画家,抽象表现主义的灵魂人物之一,新行动画派的大师之一。在他创作生涯中,人体成为其绘画创作的主体,加以风景及书写的符号来发展他的抽象世界。
3、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1912-1956),美国画家,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大师,也被公认为是美国现代绘画摆脱欧洲标准,在国际艺坛建立领导地位的第一功臣。
4、罗伯特·马瑟韦尔(伯恩斯)(Robert Motherwell,1915-1991年),美国画家。他以抽象表现主义绘画以及有关现代艺术的论著而著名。
5、皮特·科内利斯·蒙德里安(英文:Piet Cornelies Mondrian,1872年3月7日-1944年2月1日),荷兰画家,风格派运动幕后艺术家和非具象绘画的创始者之一,对后世的建筑、设计等影响很大。
蒙德里安是几何抽象画派的先驱,以几何图形为绘画的基本元素,与德士堡等创立了“风格派”,提倡自己的艺术“新造型主义”。
❸ 世界十大抽象派画家
抽象派是兴起于二十世纪的一种绘画风格,泛指想脱离模仿自然的绘画风格而言,包含多种流派,并非某一个派别的名称:它的形成是经过长期持续演进而来的。但无论其派别如何,其共同的特质都在于尝试打破绘画必须模仿自然的传统观念。
抽象作风是打破绘画必须模仿自然的传统观念,1930年代和二次大战以后,由抽象观念衍生的各种形式,成为二十世纪最流行、最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库波卡(F.Kupka1871~1957),捷克画家。运用色彩理论和音乐式和谐造成独特的几何风格,例如《绘图构成主题二》(1911~12,华盛顿国家画廊)、《垂直线语系习作》(1911)。
克利(P.Klee,1879~1940),瑞士画家。运用色彩调和及抽象的手法,创作了许多含有哲理性和富稚拙趣味的作品,例如:《金鱼》(1925,油彩加水彩,纸裱在卡纸板上,48.5×68.5cm,汉堡美术馆)、《干道与支道》(1929,油画,布,83×76cm,科隆,里伯尔兹美术馆)、《死与火》(1940,油画,83×67cm,科隆,里伯尔兹美术馆)
❹ 找一幅世界名画,必须是抽象派的,毕加索,莫奈,梵高随意,附加说明材料及手法特点等,讲课急用。5号之前
印象主义后派的主要代表是塞尚、凡·高、高更三人。这三个画家各有自己的艺术追求,他们的作品对西方本世纪现代派美术的诞生,具有重大的影响;尤其是保罗·高更,情况更为特殊。他的艺术具有一种难以理解的神秘性,因而有人把他划入象征主义画家之列。《塔希提妇女》一画,也许是剖析高更的艺术的奥秘的钥匙。 塔希提妇女
《塔希提妇女》是高更1891年定居太平洋中部的塔希提岛(南纬17°40′,西经149°30′处)上时所画。身居巴黎的高更远离国土到土著人聚居的岛上去生活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高更的绘画生涯是30岁以后才开始的。1880年第五次印象派画展时,高更送去两幅风景画,受到好评。1883年,他决心舍弃一切,专心绘画。但从此生活每况愈下,连吃饭的钱也拿不出,可是他学画的意志坚不可摧。后来,妻子离他而去。1886年他到远离巴黎的法国布列塔尼古老的村庄阿旺桥,试图在那里组织画团,但失败了;1888年,他与凡·高在阿尔艺术合作告吹;在巴黎,他的画又卖不出去;愤懑之余,他决心远避都市生活,到塔希提岛建立自己的新的美术风格,所谓“野人艺术学派”。二是高更的父亲是一个自由主义新闻家,在一家报社任总编辑。拿破仑三世政变时,全家被逐,被迫迁往南美秘鲁。父亲死后,高更只得依靠在首府利马任总督的伯父度日。童年的高更,对南美的风土人情已相当熟悉。1855年,母亲把他带回法国。中学毕业后,高更又到往返于南美的商船上当侍者。20岁时,去海军服了两年兵役,培养了对南洋土人原始生活的特殊感情。他从事美术创作后,总是对东方艺术、中世纪宗教雕刻、黑人的艺术等怀有强烈的兴趣。他曾穿过巴拿马运河,到加勒比海的安提瓜群岛,考察过那里的土著民族生活。从以上两点来看,他把塔希提岛作为自己的安身之地和艺术探索之处,不是没有理由的。
《塔希提妇女》描绘的是这个岛上劳动妇女生活的一个场景。画面中心两个坐在海边沙滩上的塔希提女人形象,给人以一种平衡、庄严感。为了突出这种特定的风土人情,高更采用的是近于古埃及壁画的平涂手法,故意显露单线平涂的稚拙结构形式。画上的两个人物极富东方色彩的趣味。大面积平涂色块的装饰画法,使土著人民在强烈的阳光下晒成的棕赭色皮肤,与鲜艳的裙子构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高更把这里的热带原始园林简化,然而强化了气氛。这幅画上的异国情调,浓郁的自然景物,没有透视感,没有色彩的层次,充满着主观的装饰味道。 高更在巴黎时就反对印象派那种"纯客观主义"。他强调绘画应抒发自己的感受,让主观感觉控制画面。西方评论家称他的画法是:“景泰蓝主义”。大胆的单线平涂色,黑线勾边。自从19世纪末西方出现了摄影术后,绘画上要求革新的呼声更为强烈,对法国古典主义那种细腻的油画描绘方法,几乎一致表示唾弃。画家们要求在画面上寻找新的艺术语言。他们认为,画面上的物象不应与实际对象完全相似。凡以线条、色彩和体块组成的形象,应有画家自己的情感形态。一句话,要表现"主观化了的客观"。 这一幅《塔希提妇女》就具有上述这种单纯的"原始之美"的特点。在这里,透视远近法没有了,色彩是经过整理和简略了的,人物也缺乏立体感,但这一切所构成的色调是令人兴奋的。它的装饰性带来了一种粗犷的部落生活气息。海岛上的浓郁色彩和土人们的纯朴劳动生活与性格,确实给高更的画面带来了特殊的风采。 类似塔希提妇女与岛上生活的题材,高更画过许多幅,这一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❺ 求几幅抽象派的著名作品..最好配图..
姓名: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
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法国共产党党员。是现代艺术(立体派)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他是西班牙人,自幼有非凡的艺术才能,他的父亲是个美术教师,又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
[编辑本段]【生平大事记】
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马加拉,法国共产党党员,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
1881—1900年 童年时期
1881年 10月25日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南部的马拉加;
1889年 完成第一件油画作品《斗牛士》;
1895年 进入巴塞罗那的隆哈美术学校;
1897年 进入马德里的皇家圣费南多美术学院就读,油画作品《科学与慈善》获马德里全国美展荣誉奖,后来又在马拉加得到金牌奖;
1900—1903年 蓝色时期
1902年 完成“蓝色自画像”;
1903年 完成《人生》,以浓郁的蓝色调表示贫老与孤独的苦难; 毕加索《人生》
1904—1906年 玫瑰时期
1904年 开始定居巴黎的“洗衣船”,玫瑰时期开始。邂逅费尔南德·奥利维叶,并同居:
1905年 创作《拿烟斗的男孩》并被慈善家约翰·海惠特尼女士以3万美元重金购得; 《拿烟斗的男孩》
1906年 结识野兽派大师马蒂斯,为美国作家兼收藏家菖楚·斯坦因画像,《斯坦因画像》是毕加索从“玫瑰时期”跃入“立体主义”的跳板;
1907—1916年 立体主义时期
1907年 结识布拉克,开始立体派风格创作,创作《亚威农少女》;
1909年 解析立体派开始;创作《费尔南德头像》;
1917—1924年 古典时期
1917年 在意大利邂逅舞者欧嘉·科克洛娃,创作《欧嘉的肖像》;
1918年 与欧嘉结婚,与马蒂斯举行联展;
1920年 手工彩绘珂罗版《三角帽》;
1922年 创作《海边奔跑的两个女人》;
1925—1932年 超现实主义时期
1927年 邂逅年仅17岁的玛丽·德蕾莎·沃尔持,成为毕加索的模特。并生下女儿马姬;
1929年 与雕塑家贡萨列斯一起创作雕塑和铁线结构成。作系列以女人头像为题的攻击性画作,显现婚姻危机,结识达利;
1932—1945年 蜕变时期
1932年 创作《红色扶手椅中的女人》;
1933年 以雕塑家工作室为题,创作蚀版画
1934年 创作以斗牛为题的作品;
1936年 西班牙内战暴发。认识多拉。玛尔,并创作《多拉·玛尔的肖像》;
1937年 创作完成《格尔尼卡》;
1942年 创作版画《大自然的故事》
1943年 邂逅22岁的弗朗索娃·吉洛;
1944年 加入法国共产党;
1945年 开始尝试石版画创作;
1946—1973年 田园时期
1947年 儿子克洛德降生。在陶艺家哈米耶工作室制陶,至1948年共作了2000件陶艺术品;
1948年 为世界和平会议作“和平之鸽“海报和《贡戈拉的二十首诗》;
1949年 创作《卡门》系列;
1950年 获列宁和平奖章;
1953年 在玛都拉陶艺工作坊邂逅杰奎琳·洛克;
1954年 开始创作德拉克罗瓦的“阿尔及利亚女人”变奏系列;
1956年 与克罗鲁佐共同拍摄电影《神秘的毕加索》公映;
1957年 在纽约现代艺术馆举办“毕加索75岁纪念展”,创作版画《斗牛系列》;
1958年 毕加索为设在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大厦创作了壁画《伊卡洛斯的坠落》;
1959年 创作仿马奈《草地上的午餐》变奏系列;
1961年 与35岁的杰奎琳·洛克结婚,并庆祝毕加索80大寿;
1963年 绘制《画家与模特儿》;
1966年 巴黎大皇宫及小皇宫举办大型《毕加索回顾展》。创作《流沙系列》;
1968年 创作《塞莱斯蒂纳》和《可笑的男人》系列版画;
1970年 把西班牙家中保存的近2000件早期作品捐赠结巴塞罗纳毕加索美术馆:
1971年 巴黎国立现代艺术馆举办了《毕加索诞生90同年回顾展》;
1973年 92岁,4月8日逝世于坎城附近的幕瞻市。4月10日葬于佛文纳菊别墅花园里。
[编辑本段]【艺术成就】
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包括: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000幅,平版画6121幅。
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位画家之首。对于作品,毕加索说:“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画的含义。”全世界前10名最高拍卖价的画作里面,毕加索的作品就占据4幅。
毕加索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也许是对人世无常的敏感与早熟,加上家境不佳,毕加索早期的作品风格充满了早熟的忧郁。早期画近似表现派的主题;在求学期间,毕加索努力地研习学院派的技巧和传统的主题,而产生了象《第一次圣餐式》这样以宗教题材为描绘对象的作品。德加的柔和的色调,与罗特列克所追逐的上流社会的题材,也是毕加索早年学习的对象。在《嘉列特磨坊》、《喝苦艾酒的女人》等画作中,总看到用罗特列克手法经营着浮动的声光魅影,暧昧地流动着款款哀伤。毕加索十四岁那年与父母移居巴塞罗那,见识了当地的新艺术与思想,然而正当他跃跃欲试之际,却碰上当时西班牙殖民地战争失利,政治激烈的变动导致人民一幕幕悲惨的景象;身为重镇的巴塞罗那更是首当其冲。也许是这种兴奋与绝望的双重刺激,使得毕加索潜意识里孕育着蓝色时期的忧郁动力。
迁至巴黎的毕加索,既落魄又贫穷,住进了一处怪异而破旧的住所“洗衣船”,这里当时是一些流浪艺术家的聚会所。也正是在此时,芳华十七的奥丽薇在一个飘雨的日子,翩然走进了毕加索的生命中。于是爱情的滋润与甜美软化了他这颗本已对生命固执颓丧的心灵,笔下沉沦痛苦的蓝色,也开始有了跳跃的情绪。细细缓缓地燃烧掉旧有的悲伤,此时整个画风膨胀着幸福的温存与情感归属的喜悦。
玫瑰红时期的作品,人物表情虽依然冷漠,却已注重和谐的美感与细微人性的关注。整体除了色彩的丰富性外,已由先前蓝色时期那种无望的深渊中抽离。摒弃先前贫病交迫的悲哀、缺乏生命力的象征,取而代之的,是对人生百态充满兴趣、关注及信心。在《穿衬衣的女子》中,一袭若隐若现的薄纱衬衣,轻柔地勾勒着自黑暗中涌现的侗体,坚定的延伸,流露出年轻女子的傲慢与自信。鬼魅般地流动着纤细隐约的美感。整体气氛的传达幽柔细致,使得神秘的躯体在氤氲中垂怜着病态美;拼贴艺术形成的主因,源于毕加索急欲突破空间的限制,而神来一笔的产物。实际上拼贴并非首创于毕加索,在19世纪的民俗工艺中就已经存在,但却是毕加索将之引至画面上,而脱离工艺的地位。首张拼贴作品《藤椅上的静物》与1913年的《吉他》,都是以拼贴手法实现立体主义的最佳诠释。
后期画注目于原始艺术,简化形象。1915-1920年,画风一度转入写实。1930年又明显的倾向于超现实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毕加索作油画《格尔尼卡》抗议德、意法西斯对西班牙北部小镇格尔尼卡进行狂轰滥炸。这幅画是毕加索最著名的一幅以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手法相结合的抽象画,剧烈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彩块堆积、造型抽象,表现了痛苦、受难和兽性,表达了毕加索多种复杂的情感。晚期制作了大量的雕塑、版画和陶器等,亦有杰出的成就。毕加索从十九世纪末从事艺术活动,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毕加索是整个二十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毕加索的作品对现代西方艺术流派有着很大的影响。
毕加索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选为自己的风格。他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他有过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论是陶瓷、版画、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戏。在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特定的老师,也没有特定的子弟,但凡是在二十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能将毕加索打开的前进道路完全迂回而进。
他静静地离去,走完了九十三岁的漫长生涯,如愿以偿地度过了一生。
[编辑本段]【艺术活动年表】
1900年至1903年蓝色时期
由1900年起毕加索一直往来于西班牙及巴黎之间。1904年在巴黎定居,住在著名的“洗衣坊”。在巴黎,他结交了马克斯·雅各布、范唐吉、隆尔蒙、阿波里耐和拉平·阿吉尔的房东的女儿马德莱娜,他为马德莱娜绘了几幅肖像。其时他的作品仍受到在巴塞罗那大行其道的象征主义影响。
毕加索当时的生活条件很差,又受到德加、雅西尔与土鲁斯·劳特累克画风的影响,加上在西班牙受教育时染上的西班牙式的忧伤主义,这时期的作品弥漫着一片阴沉的蓝郁。
1904年至1906年粉红时期
1906年毕加索结识了马蒂斯。其后又认识了德兰和布拉克,与费尔南德·奥利维耶在蒙马特同住。其时他的经济已好转,生活比前愉快,画作用色变为轻快的粉红;绘画对象亦由蓝色时期的乞丐、瘦弱小孩和悲戚妇女转向街头艺人、杂耍艺人及风华正茂的女孩。
1906年至1910年非洲时期
1906年毕加索从德兰的非洲面具中得到启发,直至年底,其作品一直受非洲面具影响,此即为毕加索的非洲时期。他笔下的人体健硕而深沉,这种特征,在1907年的《阿威农的姑娘》中显露无遗,由不同组件组成的人体可从几个角度来观看,揭示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时期的来临。然而,整个时期仍有受塞尚影响的痕迹。
1910年至1914年分析立体主义
毕加索大部分的艺术家朋友都由蒙马特迁到蒙帕纳塞,他亦随他们迁居。其时的立体主义体验达到巅峰。雅克·比斯这样评论他:“作品由素描建构,色与调弱化到最起码的灰色与浅暗橘黄色;形体是几何图形化与综合而成的,造成迹近压抑其可辨认身份的效果,闯出桎梏,最终与形体剥离。”仿如从一面棱镜的焦点去看一个单一影象的多元角度。生活本来就是如此,然而毕加索把它延伸到肖像上。他与布拉克制作出第一批拼贴画。
1914年综合立体主义
1914年,战争使立体主义画家分道扬镳,各奔前程。毕加索重拾自由与个人在色彩上的品味,还有那旺盛的精力。无论从风格与绘画的对象上,他的“立体印象派”创作变得更加自由。纵观他的所有作品,他并未把自己局限于立体主义,而是继续从各方面探索。例如,1915至1916年的作品是自然主义的;1917年的却是现实主义。
1917年至20年代新古典时期
毕加索居于意大利,刚为迪亚希列夫执导的俄罗斯芭蕾舞剧《游行》设计背景与服装,其时邂逅了芭蕾舞演员奥尔加·科赫洛娃。1918年他与科赫洛娃结婚,婚后诞下一子。这段较安逸生活正值毕加索创作生涯的新古典时期,1921年与1926年他继续制作立体主义作品,1923年的作品却走现实主义路线。
1925年至1932年,毕加索进入超现实主义时期。1933年至1934年逗留西班牙期间,牛首人身怪作品出现。1927年他邂逅了极年轻的玛丽·泰蕾兹·瓦尔特,她成为他的模特儿,且为他诞下女儿马姬。此时,毕加索并没有与妻子离婚,却又与一名热情女画家兼摄影师多娜·马尔同居,他为马尔绘过几张画。他们的关系维持了差不多十年。在大奥古斯丁路的新工作坊内,毕加索创作了大型制作《格尔尼卡》,其间做了许多筹备制作工作。
1943年,他结识了法兰丝娃·季洛,与她在昂蒂布的米迪同居。1945年他在瓦洛里斯绘画了一系列的静物画,并创作陶瓷。他的儿子克洛德于1947年出生,1949年再诞下女儿帕洛玛。他的作品中除了显示这种简单家庭生活的快乐之外,还表达了他对政治的承担:1944年绘制《骸骨的藏室》,1947年有《为了法国而死的西班牙人》。他继续绘画静物、风景、肖像……1950年,库尔贝的《塞纳河边的女人》启动了他的围绕名家大师作品的变奏创作。
1954年,法兰丝娃·季洛离开毕加索。毕加索在瓦洛里斯结识了贾桂琳·罗克,之后便与这女人共度余年。1959年之前他们居于康城,他在康城为德拉克鲁的《阿尔及尔的女人》与贝拉斯克斯的《宫女》埋头作画,同时继续《画室》的后续工作。他先搬到沃韦纳盖斯,然后在木甘附近的娜特丹·德·米城堡定居,继续他的变奏系列创作。由1960年到1972年,他孜孜不倦地工作。仅在这13年内,在目录中记载的作品已超过千件,种类分别有版画、素描和油画等。毕加索于1973年逝世,终年92岁。
毕加索的作品,无论质还是量,都是惊人的,约达六万件之数。这位天才横溢的艺术家“在极其漫长的创作活动的每一刻,似乎想做的都让他准确无误地作到了。为何有此能耐?他自己都不能解答。结果是十八般武艺,他样样皆能。”
[编辑本段]【作品风格】
年轻时的毕加索毕加索是一位真正的天才。20世纪正是属于毕加索的世纪。他在这个多变的世纪之始从西班牙来到当时的世界艺术之都巴黎,开始他一生辉煌艺术的发现之旅。在20世纪,没有一位艺术家能像毕加索一样,画风多变而人尽皆知。毕加索的盛名,不仅因他成名甚早和《亚威农的少女》、《格尔尼卡》等传世杰作,更因他丰沛的创造力和多姿多彩的生活,他留下了大量多层面的艺术作品。毕加索完成的作品统计约多达六万到八万件,在绘画、素描之外,也包括雕刻、陶器、版画、舞台服装等造型表现。在毕加索1973年过世之后,世界各大美术馆不断推出有关他的各类不同性质的回顾展,有关毕加索的话题不断,而且常常带有新的论点,仿佛他还活在人间。
❻ 世界十大抽象派画家都是谁
康丁斯基 抒情抽象派代表画家,蒙德里安 几何抽象派代表画家,马列维奇 俄国版构成主义倡导者,权也是几何抽象派画家,库波卡 捷克画家。运用色彩理论和音乐式和谐造成独特的几何风格
❼ 西方的抽象派画家有哪些
康丁斯基(W.Kandinsky,1866~94),抒情抽象派代表画家,“抽象绘画之父”,曾是德国表现主义团体「蓝骑士」的领导者。代表作《构成第四号(战争)》(1911,杜塞尔夫莱茵河西发里亚艺品收藏室)、《构成第七号习作》(1913,莫斯科Tretyakov画廊)、《光之间·第599号》。蒙德里安(P.Mondrian,1872~1944),几何抽象派代表画家,在平面上把横线和竖线加以结合,形成直角或长方形,并在其中安排红、黄、蓝三原色,但有时也用灰色,是荷兰风格派(deStijl)的主将,代表作《黄与蓝的构成》(1929)、《百老汇爵士乐》(1942~43,纽约现代美术馆)。马列维奇(K.C.Malevich,1878~1935),俄国构成主义倡导者,也是几何抽象派画家,代表作《飞机起飞》(1915,纽约现代美术馆)、《青色三角形与黑色长方形》(1915)。库波卡(F.Kupka1871~1957),捷克画家。运用色彩理论和音乐式和谐造成独特的几何风格,例如《绘图构成主题二》(1911~12,华盛顿国家画廊)、《垂直线语系习作》(1911)。克利(P.Klee,1879~1940),瑞士画家。运用色彩调和及抽象的手法,创作了许多含有哲理性和富稚拙趣味的作品,例如:《金鱼》(1925,油彩加水彩,纸裱在卡纸板上,48.5×68.5cm,汉堡美术馆)、《干道与支道》(1929,油画,布,83×76cm,科隆,里伯尔兹美术馆)、《死与火》(1940,油画,83×67cm,科隆,里伯尔兹美术馆)
❽ 世界十大抽象派画家
有:康定斯基(W.Kandinsky,1866~1944俄罗斯画家)、蒙德里安(P.Mondrian,1872~1944荷兰画家)、霍夫曼(Hans Hofmann,~1966年美国画家)。
胡安·米罗(Joan Miró,1893~1983西班牙画家)、罗伯特·马瑟韦尔(Robert Motherwell,1915~1991美国画家)。
德·库宁(Willem De Kooning,1904~1997年,荷兰籍美国画家)、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1912~1956,美国画家)。
赵无极(zhaowuji,1921~2013,中国籍法国画家)、朱德群(zhudequn,1920~2014,中国籍法国画家)、汪京元(wangjingyuan,1959年,中国画家)。
1、胡安·米罗(Joan Miró,1893年4月20日—1983年12月25日),西班牙画家、雕塑家、陶艺家、版画家,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和毕加索、达利齐名的20世纪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之一。
2、威廉·德·库宁,简称德·库宁,荷兰籍美国画家,抽象表现主义的灵魂人物之一,新行动画派的大师之一。在他创作生涯中,人体成为其绘画创作的主体,加以风景及书写的符号来发展他的抽象世界。
3、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1912-1956),美国画家,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大师,也被公认为是美国现代绘画摆脱欧洲标准,在国际艺坛建立领导地位的第一功臣。
4、罗伯特·马瑟韦尔(伯恩斯)(Robert Motherwell,1915-1991年),美国画家。他以抽象表现主义绘画以及有关现代艺术的论著而著名。
5、皮特·科内利斯·蒙德里安(英文:Piet Cornelies Mondrian,1872年3月7日-1944年2月1日),荷兰画家,风格派运动幕后艺术家和非具象绘画的创始者之一,对后世的建筑、设计等影响很大。
蒙德里安是几何抽象画派的先驱,以几何图形为绘画的基本元素,与德士堡等创立了“风格派”,提倡自己的艺术“新造型主义”。
❾ 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抽象派画家
蒙德里安 几何抽象派代表画家,在平面上把横线和竖线加以结合,形成直角或长方形专,并在其中安排红、黄、蓝三原属色,但有时也用灰色,是荷兰风格派(de Stijl)的主将,代表作《黄与蓝的构成》、《百老汇爵士乐》,纽约现代美术馆)。
❿ 有哪些有名的抽象画
康丁斯基(W.Kandinsky,1866~94),抒情抽象派代表画家,曾是德国表现主义团体「蓝骑士」的领导者。代表作《构成第四号(战争)》(1911,杜塞尔夫莱茵河西发里亚艺品收藏室)、《构成第七号习作》(1913,莫斯科Tretyakov画廊)。 蒙德里安(P.Mondrian,1872~1944),几何抽象派代表画家,在平面上把横线和竖线加以结合,形成直角或长方形,并在其中安排红、黄、蓝三原色,但有时也用灰色,是荷兰风格派(deStijl)的主将,代表作《黄与蓝的构成》(1929)、《百老汇爵士乐》(1942~43,纽约现代美术馆)。
马列维奇(K.C.Malevich,1878~1935),俄国构成主义倡导者,也是几何抽象派画家,代表作《飞机起飞》(1915,纽约现代美术馆)、《青色三角形与黑色长方形》(1915)。 库波卡(F.Kupka1871~1957),捷克画家。运用色彩理论和音乐式和谐造成独特的几何风格,例如《绘图构成主题二》(1911~12,华盛顿国家画廊)、《垂直线语系习作》(1911)。
克利(P.Klee,1879~1940),瑞士画家。运用色彩调和及抽象的手法,创作了许多含有哲理性和富稚拙趣味的作品,例如:《金鱼》(1925,油彩加水彩,纸裱在卡纸板上,48.5×68.5cm,汉堡美术馆)、《干道与支道》(1929,油画,布,83×76cm,科隆,里伯尔兹美术馆)、《死与火》(1940,油画,83×67cm,科隆,里伯尔兹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