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著名军团
⑴ 三国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军队
大将军:夏侯淳、曹仁、曹真、司马懿、曹宇、曹爽、司马师、司马昭曾先后为之。
骠骑将军:曹洪、司马懿、曹真、赵俨、刘放、孙资、王昶、司马望、石苞、甄阳。
车骑将军:曹仁、张郃、黄权、王凌、郭淮、孙壹、胡遵、陈骞。
卫将军:曹洪、曹瑜、曹肇、孙资、司马师、司马昭、胡遵、司马望、司马攸。
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司马师、司马炎。
二品将军还有四征(征南、征东、征西、征北)、四镇(镇南、镇东、镇西、镇北)将军。
领军将军、四安将军(安南、安东、安西、安北)、四平将军(平南、平东、平西、平北);前、后、左、右
将军;诸三品杂号将军(征虏、征蜀、镇军、镇护、安众、安夷、安远、平寇、平虏、龙骧、辅国、都护、轻车、
虎牙、冠军、度辽、平狄、平难等)。
护军将军、武卫将军、中卫将军、中垒将军、诸四品杂号将军(中坚、骁骑、游击、左卫、右卫、前军、左军
、右军、后军、建威、建武、振威、振武、奋威、奋武、扬威、扬武、广威、广武、宁朔、左右积弩、积射、强弩
鹰扬、虎烈、宣威、折冲、凌江、昭烈、宣德、威虏、捕虏、殄虏、扬烈、威远、伏波、虎威、宁远、荡寇、
昭武、昭德、讨逆、讨寇、破虏、殄吴、建忠、立义、怀集、横野、楼船、复土、翼卫、讨夷、怀远、横海、忠义
、建节、绥边、牙门、偏、裨等杂号将军
大将军(蒋琬、费褘、姜维)
骠骑将军(马超、李严、胡班)
车骑将军(张飞、刘琰、吴壹、邓芝、夏侯霸)
抚军将军、四征将军(缺征南,资深者为大将军)
四镇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安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前后左右将军、征虏将军、镇军将军、辅国将军、辅汉将军、振威将军、奋威将军、
扬威将军、扬武将军、安远将军、荡寇将军、昭文将军、昭德将军、讨逆将军、讨寇将军、讨虏将军、秉忠将军、
忠节将军、建信将军、安汉将军、军师将军、镇远将军、执慎将军、抚戎将军、绥武将军、翊武将军、兴业将军、
副军将军、翊军将军、辅军将军、绥军将军、牙门将军、偏将军、裨将军。
上大将军(陆逊、吕岱、施绩)
大将军(诸葛瑾、诸葛恪、孙峻、孙琳、丁奉、孙震)
骠骑将军(步骘、朱据、吕据、施绩、张布、孙韶、朱宣)
卫将军(全琮、士燮、滕胤、全尚、孙恩、濮阳兴、滕牧)
抚军将军、四征将军(缺征南)
四镇将军、四安将军(缺安西)
前后左右将军、虏将军、镇军将军、安远将军、平戎将军、平虏将军、辅国将军、辅吴将军、虎牙将军、冠军将军、建威将军、建武将军、振威将军、奋威将军、扬威将军、扬武将军、
奋武将军、折冲将军、威远将军、伏波将军、虎威将军、绥远将军、荡寇将军、昭武将军、
讨逆将军、破虏将军、荡魏将军、平魏将军、辅义将军、扶义将军、横江将军、绥南将军、
安国将军、抚边将军、抚夷将军、抚越将军、威南将军、威北将军、威武将军、威烈将军、
厉武将军、灭寇将军、牙门将军、偏将军、裨将军。
⑵ 三国中最有名的军队
曹操的虎豹骑,公孙瓒的白马义从,高顺的陷阵营,刘备的白耳兵,马超的“罗马”军团……
⑶ 三国军团名
张飞军团后勤 张辽军团后勤 太史慈军团后勤 关羽军团后勤 曹仁军团后勤 甘宁军团后勤 赵云军团后勤 夏...
⑷ 三国前二十的部队
1.白马义从
沮授为监军,白绍:“瓒好白马,屡乘以破虏,虏呼为‘白马将军’。故选精锐三千,尽乘白马,号‘白马义从’,以实禁卫也。”在三国的征战中,“白马义从”只是一颗流星,它是公孙瓒的精锐骑兵部队,可惜,只经过短暂的辉煌,就在界桥战役中被袁绍的大将鞠义歼灭了。公孙瓒是在和北方少数民族的作战中以勇猛豪迈而成名的,他善使双头铁矛,《后汉书》曰:“瓒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乌桓更相告语,避白马长史。“,白马义从后扩充成相当规模的部队,一时威震塞外,乌桓“乃画作瓒形,驰马射之,中者辄呼万岁,虏自此之后,遂远窜塞外。”。可惜,界桥之战公孙瓒碰上了他一生的克星鞠义,白马义从就此一蹶不振。“。…瓒见其兵少,便放骑欲陵蹈之。义兵皆伏盾下不动,未至数十步,乃同时俱起,扬尘大叫,直前冲突,强弩雨发,所中必倒,临陈斩瓒所署冀州剌史严纲甲首千余级。瓒军败绩,步骑奔走,不复还营。”这是一个典型的用弓弩击破骑兵的战例。值得一提的是有资料提到赵云原是白马义从之一,也算给这支精兵保留了种子。顺便说一句,《英雄传》记载,袁绍听到白马义从,有这样一段对话--绍笑曰:“彼有‘白马义从’,某有‘大戟士’,安惧哉?”呼郃:“隽乂,盍为吾破之!”郃自张望不言–那么,张颌的大戟士,是不是袁绍军中的又一支精兵呢?
2.陷阵营
陷阵营是一支独特的部队,人数不多,但作战极为勇猛,它的指挥官是吕布手下的大将高顺。人称高顺“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说到陷阵营就不得不说说它的主帅高顺,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以忠诚闻名,吕布被平灭之后,一言不发而引颈受戮,这在反复无常的吕布阵营中颇为罕见,曹操对吕布手下无法劝降而杀的也只有他一人(陈宫是因为深知曹操底细,不能不杀)吕布的确没有帅才,对高顺不能很好使用,但深知陷阵营的战斗力,故此“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从郝萌反后,更疏顺。以魏续有外内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及当攻战,故令顺将续所领兵,顺亦终无恨意”。吕布的悲剧,也是这支精兵的悲剧。
3.白耳兵
白耳兵,是刘备的亲军卫队,刘备既然是个老革(老兵痞的意思),他身边的白耳兵自然也是深经战争的惊涛骇浪。值得一提的是白耳兵的指挥官陈到,陈到,字叔至,汝南人,随刘备身经百战蜀国建立后封亭侯,征西将军,协助李严镇守白帝,《三国志》称“征南(赵云)厚重,征西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列”。夷陵蜀军战败,陈到与傅彤断后,傅彤战死,陈到率白耳兵数百,几百杆枪就挡住了吴军的狂追,白耳兵战斗力可见一斑。这位蜀国猛将在《三国演义》里面居然连名字都没有,实在奇怪,因为他本来是刘备帐下仅次于赵云的悍将,这可能是因为罗贯中给蜀国写出的猛将之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史实,只好委屈陈到了,另外陈到在历史上“名位常并赵云,俱以忠勇之将称”,有了一个赵云已经够典型,罗贯中可能在构思的时候将二人合并了,于是演义中陈到的威猛只好在赵云的影子里闪现了。
4.丹阳兵
这是陶谦的老本,他自己就是丹阳人,作为徐州的老军阀,陶手中虽然没有好的战将,但是握有一支精锐的“丹阳兵”,因此也可以对抗曹操这样的大鳄。“丹阳山险,民多果劲,好武习战,高尚气力,精兵之地”,刘备增援陶谦的时候,陶谦赠送了数千丹阳兵给刘备。后来随着刘备转战千里的部队,就是这支精兵。其余的丹阳兵则在曹豹指挥下诱发了吕布夺徐州的战争,估计后来吕布的部下中不乏丹阳勇士。但是显然还有少许残留在当地的丹阳兵,他们成为好生食鱼鳖的广陵太守陈元龙部下,就是这点儿丹阳兵,后来竟然击退了小霸王孙策的渡江攻击!从刘,吕与曹操的激烈战斗看,我的感觉丹阳兵属于东夷孓遗,基本就是一支廓尔喀部队,能征惯战,吃苦耐劳,有项羽子弟兵之风。
5.无当飞军
所谓无当飞军,是诸葛亮在征服南中后,利用当地少数民族兵源,建立的蜀汉劲旅,和刘备传统的王牌军——白耳兵,以及西凉马氏军团鼎足而三,一时瑜亮。这支军队富有特色,从部队性质上说,给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类似于法国的外籍军团,是一支职业雇佣军。蜀汉政权原来就曾经使用过三苗后裔的武陵蛮(从河南南迁,和西南夷不是一个体系)雇佣军,在伐吴战争中大显身手,连猛将甘宁都死于这些蛮族手中。七擒孟获——当然只是一个象征——的战争中,诸葛亮更充分认识到了南中少数民族的英勇善战。这并不奇怪,历史上,农耕民族普遍缺乏果毅精神,而游牧,渔猎民族则往往好勇斗狠。随着南中战争结束,恢复和平,这些剽悍的战士便陷于失业,把这样的力量留在南方,无疑是社会极大的不稳定因素。看看台湾在抗战后发生的二二八事件,带头闹事的就是从原日军中复员的台湾籍高砂部队成员。为此,诸葛亮对此实施了一箭双雕的有利政策,就是征召少数民族战士加入蜀国政府军,而经费问题,就由当地地方豪强解决。
6.先登死士
“绍令麹义以八百兵为先登,强弩千张夹承之,绍自以步兵数万结阵於后。义久在凉州,晓习羌斗,兵皆骁锐。”界桥之战,这八百“先登”在袁绍大将麹义(不要看不起被演义忽视的他,他在前期的表现比所谓的“河间四将”还抢眼,后来因为居功自傲,被袁绍杀死)率领下竟然击败公孙瓒的“万余”骑,其中还包括精锐的“白马义从”!“瓒见其兵少,便放骑欲陵陷之。义兵皆伏楯下不动,未至数十步,乃同时俱起,扬尘大叫,直前冲突,强弩雷发,所中必倒”,史书中写很明白,这八百人“晓习羌斗”,也就是熟悉“骑斗”,在公孙瓒骑兵冲来时他们躲在“楯下”,“未至数十步”时一起冲出,用千张“强弩”射垮了公孙瓒纵横北地的“控弦”。汉武帝时,李广之孙李陵率部卒五千,“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深入匈奴腹地,与相当于自己十六倍的匈奴主力骑兵相遇,结果他们硬生生坚持了十天,转战千里,杀敌数万!但最后李陵箭尽被擒,被俘前他曾说:给我的士兵每人三支箭,我们就可以坚持到汉朝边境。可惜他们一只箭也没有了!据说他们一共射出五十万支箭!!!!!从中可见“强弩”对缺少重甲的“控弦”的杀伤力可以用“恐怖”来形容。附带说一下曾经被袁绍寄予厚望的张合“大戟士”面对被麹义击败的2千骑兵时,根本没有还手之力,最后还是麹义来救了袁绍。麹义先登——轻骑兵的克星。
7.西凉铁骑。
为什么马超的可以以一州之地对抗曹魏全国?这就是“西凉铁骑”的威力。“超军中多高鼻深目者”,其实马超的部队中是有罗马西来的军人,大量吸取了罗马军阵的优点。“马超军队和董卓军队的区别,在于董卓军队受到匈奴等游牧民族军队的影响较大,注重骑兵和机动”。标枪,希腊密集军阵,重装盾牌,以及军队编制和战法上,和古罗马十分接近。葭萌之战,连见多识广的刘备也对这种战术十分欣赏。后期蜀汉军队战斗力强的一个原因,就是诸葛亮吸取“西凉铁骑”的训练和严格纪律性。其实他们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重装骑兵,所以它也有明显的缺点,就是对付不了“强弩”,曹操打败西凉兵主要是计谋,但和其战术也有关系,那就是筑城后,用强弩远射西凉兵,由于“西凉铁骑”只装备标枪,射程有限,所以十分被动。再有一个缺点就是机动力的不足,在和曹操精锐“虎骑”较量中处于下风,这和它的重型装备是分不开的。西凉铁骑——西方技术装备的精锐骑兵。
8.虎豹骑。
“仁弟纯,初以仪郎参司空军事,督虎豹骑从围南皮。”“曹休字文烈,常从征伐,使领虎豹骑宿卫。”“曹真字子丹……太祖壮其鸷勇,使将虎豹骑。”屡次出现“虎豹骑”,而且可以是曹操的“宿卫”,其统帅也都是曹氏宗族的杰出人物。那麽这究竟是一支什么样的部队呢?“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好可怕,“百人将”做虎豹骑的小卒>_<.“天下骁锐”名副其实。看看他的战绩。“纯麾下骑斩谭首。”短短一句话,似乎没什么大不了,可你联系《三国志》的上下文就会明白这是多么艰难的一仗。我们可以看出这支部队的攻坚能力,和他打硬仗的能力(其实虎豹骑在史书中极少的几次露面几乎全是硬仗)。“及北征三郡,纯部骑获单于躣顿”。千里奔袭,攻之能克,机动力和战斗力可见一斑,要知道这躣顿可是号称“冒顿”再世。“从征荆州,追刘备于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率。进降江陵”,可见演义中的追赶刘备那支“五千铁骑”在正史中就是虎豹骑。他们一昼夜行“三百里”,诸葛亮说是‘强弩之末”,结果刘备反而被杀得几乎全军覆没,要不是关羽及时赶到,恐怕历史就改写了。其天生的快速能力展露无遗,这是刘备没有想到,而尤其令刘备感到震惊的是,他们在如此急行军后还能有这么强的战斗力。现代考古发掘出曹魏“豹骑都督印”,可见这支部队其实是虎,豹骑。“又列铁骑五千为十重陈,精光耀日,贼益震惧。”-------可见在对西凉铁骑的战斗中,虎豹骑也出战了。因为有后面这一句“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斩成宜、李堪等。”,这五千铁甲就是虎豹骑(骑兵已经是难得,这样的精锐铁甲可以说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号)。能大破西凉铁骑一方面是曹军“轻装步兵”顽强的拖住了敌人,为“虎骑夹击”争取了时间,但根本上还是他强大的战斗力决定的。在以后虎豹骑就销声匿迹了,个人估计他们是归入了曹公(曹操破马超后进封公爵“天子命公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近卫。后来极可能归入曹魏精锐五营:武卫、中垒、中坚、骁骑、游击。当然,最大可能是骁骑营。(许楮的虎士后来就是归入武卫营)这支部队是先成立,后选帅:“太祖难其帅。纯以选为督,抚循甚得人心。”在曹纯死后,虎豹骑没有了统帅,太祖曰:“纯之比,何可复得!吾独不中督邪?”遂不选。可见曹操对这支“天下骁锐”窥视已久。
9.大戟士
大戟士属于重装骑兵,统帅是张郃,是袁绍部队中的精英部队大戟士统帅张郃,每个士兵都配备着大戟和重甲,而每个大戟士都是百里挑一的精锐(普通士兵很难在身着重甲的情况下挥动大戟战斗)。是袁绍跟公孙瓒相抗衡的一支精兵,可惜在与公孙瓒的战斗中遇到了以弓马见长的白马义从,反而被白马义从给克制。但这些内容未有史书佐证。
《后汉书》记载:余众皆走。绍在后十数里,闻瓒已破,发赜息马,唯卫帐下强弩数十张,大戟士百许人。
10.青州兵
在初平三年(192年)十二月,青州黄巾军主力无条件向曹投降(不是战败投降)。投诚后的青州黄巾军,连家属在内共计百余万人,其中三十万身强体健者,被曹操编成为具有相对独立性的“青州兵”。至于那些没被收为军人的青州黄巾军则专心从事农业生产,作后方补给。被编后的青州兵在曹操的管理下已与以前的流民武装再不相同,并且不久后就投入战斗。
“追黄巾至济北。冬,受降卒三十万,男女百万余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三国志魏书一武帝纪》陈寿不愧是著史名家,短短两句话就将青州兵的由来和组成讲的非常清楚,没有任何模糊矛盾之处。有人认为史书对此记载很笼统,说曹操收服了30多万身体强壮者,编成了“青州军”,是史书的一个缺乏详细考证的地方。 事实上向曹操投降的黄巾人众公有100万左右,其中黄巾军数量上为30万,不仅有青壮男子(即后来青州兵的主体),还有老弱士卒和年幼的“娃娃兵”,鉴于之前进攻徐荣失利以及所募扬州兵反叛的前车之鉴,曹操将士卒的战斗力和忠诚放在首位,青州兵战力剽悍所向披靡且如牙兵卫士般只效忠于曹操一人即是其证。可以想见,青州士卒一定经过了颇严格的选拔,最终有数万人被编为正式军队建制,为打消士卒后顾之忧同时建设较为稳固的后勤基地,其余人众,包括青州兵的家属被安排屯田,为军事提供粮草保障。
11.虎卫军
虎卫:威名赫赫的虎卫是魏国最强的攻击步兵,曹操拥立献帝后组建的军队,选极其精壮之士,由典韦、许褚带领。虎卫将士们在攻击时,犹如猛虎下山,迅猛之极,实乃敌军的恶梦,这支军队可谓是战功赫赫,多次救曹操于极度危难之中。虎卫军在三国志里面确实没找到,只是许褚传里有这么一句“初,褚所将为虎士者从征伐,太祖以为皆壮士也,同日拜为将,其后以功为将军封侯者数十人,都尉、校尉百馀人,皆剑客也。”,典韦传里只字未提有关什么虎卫军的记载,一开始由典韦带领,后来给许褚的说法不知从何而来。
12.银翎飞骑
对于东吴特殊兵的名有意见~蜀和曹都是史名。东吴也要给吧,还有火弓,东吴有一支叫车绞弩的部队可以发出火矢(说是弩机没说是车可以改一下,可以改成魔攻的弩车,或者是给他手上拿一个弩)。还有把多重也改了,孙权有一支亲卫军叫龙飞卫常中程投放小戟斫敌(戟(ji)古代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成抢头,旁边附有月牙形锋刃,,,斫(zhuo)用刀砍),代替骑弓可以是普攻重甲,一般是远程攻击(至于什么技能,可以没有可以投几个,可以渐射,我喜欢一条线伤(低一点也可以,打射手用的)),当被近身后则拔刀变成近战(可以没,我喜欢被打后有几率马上多砍一刀(类似军团指挥官的别动,没吸血,几率可以低))。。。塔这个东西肯定要削的,东吴也要做好打阵地的准备
13.飞熊军
飞熊军董卓的私人精锐部队,旗帜上绣有肋生双翅的飞熊图案,由董卓的心腹大将李傕等人统领。飞熊军全部是由西凉军中的精英和能人异士组成,如董卓军中的胡车儿,据说其“力能负五百斤,日行七百里”;飞熊军装备十分精良,拥有西凉铁骑和经常与外族作战的西凉将士,战斗力十分强。”(《三国演义》第九回:除暴凶吕布助司徒,犯长安李傕听贾诩。“便命心腹将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四人领飞熊军三千守郿坞,自己即日排驾回京。...却说李傕,郭汜,张济,樊稠闻董卓已死,吕布将至,便引了飞熊军连夜奔凉州去了。”)。
属于精锐铁骑类,董肥从西凉来的,这个是第一代的西凉铁骑,比马超攻曹时期的应该不是一个档次的。
14.藤甲兵
以西南荒蛮之地所生野藤为原料,经能工巧匠加工制作藤甲,又以桐油浸泡,七七四十九天后才制成。此甲又轻又坚,善能防箭,刀砍枪刺不入,遇水不沉,加之所备士卒为百战老兵,战场之上所向无敌。后诸葛孔明南征之时,用火攻之计,火烧盘蛇谷,大破藤甲军。由大将兀突所帅。
总之。估计是穿着高级装备,又很能打的一帮少数名族老兵,把诸葛亮都打的不得不用火攻,减寿10年,不是一般部队能干的出来的
15.并州狼骑/并州飞骑
吕布曾经是执金吾丁原义子,任汉朝的虎贲中郎将,直接统帅汉朝最精锐的骑,步兵,而这支部队是汉武帝时期组建的虎贲羽林,战绩相当彪柄,霍去病曾经就指挥过这只部队。汉庭随着时代的变迁,这支汉朝的王牌部队就一直留了下来,十骑冲破张燕的万众精兵可不是闹着玩的,差点灭了青州兵也不是神话。
直到徐州城破,这支部队在三国时期应该是最猛的。
吕布骑兵的训练和战术方式跟汉庭历来的训练战术基本一致.只要了解了汉军骑兵战术就基本可以了解吕布骑兵的特点.汉军的虎贲羽林主要是速度迅猛,机动性强,战法上善于避实击虚,弓骑水平高等特点.当然这也是骑兵的本质特点.然而,战士的彪焊有强弱之分,虎贲军是则其优者.
曹操虽杀吕布,然后吕布手下的主要将领基本尽归曹操,,然后造就了虎豹骑得神话。
不多说了,王牌中的王牌,骑兵中最精锐的部队,也解释了为什么诸侯们都怕吕布的原因。
16.元戎弩兵/连弩兵
诸葛亮为对付曹魏的骑兵部队,发明的“元戎弩”:“元戎弩”已有现代机关枪的雏形,拥有自动上膛的功能。蜀汉军队大量装备了元戎弩。组成了强大的弩兵部队。
魏都督司马懿在追击诸葛亮的部队时,被诸葛亮所埋伏的“诸葛连弩”所射杀,差点就全军覆没了。此后诸葛亮送一件女人穿的衣服嘲笑司马懿。
总的来说,是精锐弩兵部队,专门对付骑兵的。
17.解烦兵/敢死兵/羽林/无难/车下虎士
一支直接隶属孙家中央的精锐的神秘部队。这支部队的番号就叫"解烦"。这解烦兵的创立是在建安二十五年,刘备南下的时候。
《三国志。吴书》的《胡综传》:
刘备下白帝,(孙)权以见兵少,使(胡)综料诸县,得兵千人,立解烦两部,(徐)详领左部、(胡)综领右部督。
"解烦"的组建原因在此,目的是为了解决孙权火烧眉毛的刘备东征之烦也。初期统帅就是分领左右的徐详和胡综。
《三国志。吴书。陈武传》:
建安末,追录功臣后,封修(陈武之子)都亭侯,为解烦督。)
建安末年,陈修以亭侯的爵位拜"解烦"都督,这支部队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此时,孙权的烦恼看来是不住增加中,所以"解烦"也不断扩充,并且在作战中临时分给大将指挥。
黄武二年,(韩当)封石城侯,迁昭武将军,领冠军太守后,又加都督之号。将敢死及解烦兵万人,讨丹杨贼,破之。(《三国志。吴书。韩当传》)
孙权在丹杨郡境内建城建业,他临时抽调"解烦"是为能够顺利平定丹杨贼,说明"解烦"的作用是拱卫国都的中央军一份子。 综合来看,就是孙家班拱卫国都的卫戍精英。
(张温)表讨宿恶,寡人信受其言,特以绕帐、帐下、解烦兵五千人付之(《三国志。吴书。张温传》)"绕帐"、"帐下"这些都是宿卫亲兵,相当于拱卫皇宫的禁卫军、羽林军一样,"解烦兵"能够与之同列,地位不言自明
“建安二十年,从攻合肥,会疫疾,军旅皆已引出,唯车下虎士千余人,并吕蒙,蒋钦,凌统及宁从权逍遥津北。
东吴步兵中精锐中的精锐。能破丹阳兵就说明了问题。
外话,东吴的军队番号是最乱的,同一支属性的部队,有好几个名字,同时还有各个将领的私兵等。所以我把这几个兵都归纳到了一起,其实他们都是精锐重装步兵。解烦和敢死、无难是中央军已经介绍很多了,属于吴军中精锐中的精锐。羽林是仿照汉制的禁卫部队。
车下虎士都是各个吴国诸侯王的私人卫戍部队,也应该是非常精锐的。
子弟兵
18.魏国其他军队
渔阳突骑:曹彰平乌丸时编练,精于骑射,常为军锋快速突击敌军,近身作战亦不逊色。
泰山兵:程昱、吕虔编练,骁勇善战,后归夏侯惇统领,使用朴刀与飞钩,极善攻城.
武卫骑:曹仁部下骁骑,屡随仁出征,为中坚力量,后大部分调归中央禁军
霹雳车:由刘晔发明的强力抛射攻城器械,杀伤力较投石机更强大,射程更远,且可投掷火石。
19.蜀国其他军队
贲义从:诸葛亮编练,使用长柄战斧(诸葛亮曾作《作斧教》),战斗力极强,为中坚兵种。
夜叉行:刘备编练的偷袭部队,使用铁剑与钩镶。常夜袭敌人,故名,极为轻捷勇武。
骠刀骑:第一支三国时期普及马刀的骑兵队伍,战斗力极强,对步兵威胁尤其大。
折冲彪骑:刘备麾下强力突击骑兵,每战必敢死在先,故名,战斗力极强。
西凉铁骑:由凉州降羌组成,为强力重甲骑兵,最精锐勇猛的骑兵部队之一。
井阑:由楼车改造,上置高台,弓弩手于内向城中射箭,中心部可藏大量士兵,预备登城作战,但移动缓慢。
20.吴国其他军队
蛟鳄军:周瑜编练的强力水军,水战时常潜至敌船下将其凿沉,陆战亦不逊色。
毒齿材官:由山越降兵组成,近身肉搏悍勇异常,远程常以毒箭攻击,令敌军闻风丧胆。
宿卫虎骑:太史慈编练,常从征讨,骁果敢战,为骑兵中坚力量,后一部分调入中央禁军。
龙飞卫:孙权亲卫军,作战时常在中程发小戟斫敌,战斗力极强,为骑兵中最强力之一。
车绞弩:鲁肃发明的可灵活移动的弩机,重箭射出时可镶在城墙上,供士兵攀爬用,亦可发火矢。
少数民族军队
匈奴:轻骑兵:匈奴族编练的轻装骑兵部队,常用以快速突击敌军远程兵与辎重,灵活轻便。
羌铁车兵:羌族强力战车兵,车上配备铁枪、弓箭、链锤等强力武器,战斗力极强 乌丸飞镰骑:乌丸族强力骑兵,使用的飞镰可在中程斩敌,且杀伤范围较大,战斗力极强。
鲜卑:狄弓手:鲜卑族步弓手,射程很远,极适于对付正在集结或冲锋伊始的步兵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望采纳
O(∩_∩)O谢谢
⑸ 三国时期有哪些著名的精锐部队
陷阵营是东汉末期一支独特的部队,人数不多,但作战极为勇猛,它的指挥官是吕布手下的大将高顺。人称高顺“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全军仅有七百余人,个个骁勇善战,装备配制精良。陷阵营曾经击败过拥有关张的刘备,勇猛可见一斑。
白毦兵是三国时期蜀汉的精锐部队,也是刘备麾下的近卫军,归陈到统帅,此军曾多次救刘备于危难之时,后又镇守蜀汉东部,立下赫赫功勋。夷陵蜀军战败,白毦军指挥官陈到率白毦精兵数百,几百杆枪就挡住了吴军的狂追,白毦兵战斗力可见一斑。
解烦兵是三国东吴一支直接隶属中央的精锐部队。公元221年(蜀章武元年),蜀主刘备从白帝东征吴国,孙吴方面由于兵力短缺,组建了一支新的精锐部队,番号“解烦”,寓意“战无不胜,能解困危”,其最初意在解刘备东征之烦。统领为韩当。
无当飞军,是诸葛亮在征服南中后,利用当地少数民族兵源,所组建的一支劲旅,为诸葛亮和姜维的北伐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无当飞军的第一任统帅是王平,最后一任统帅是张嶷。张嶷最后与无当飞军一起战死。
车下虎士是三国吴宿卫兵,也就是各个吴国诸侯王的私人卫戍部队,是东吴步兵精锐中的精锐。
白马义从原指跟随公孙瓒的那些善射之士,后公孙瓒在与胡人的对战中,深深的感觉一队精锐骑兵的重要性。因此,以那些善射之士为原形,组建了一支轻骑部队。由于公孙瓒酷爱白马,因而部队清一色全是白色的战马,而部队为表达忠心,均高喊:“义之所至,生死相随!苍天可鉴,白马为证!”因而得名。
虎豹骑是曹操最精锐骑兵部队,历来由曹氏将领统帅,由此可见其重要。《三国志·魏书》说:“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其精锐可见一斑。关于虎豹骑统领,根据《三国志 卷九 诸夏侯曹传》可知比较有名的共有八人,也称为八虎骑。即 曹仁、曹洪、曹纯、夏侯惇、夏侯渊、曹真、曹休、夏侯尚。
丹阳兵是指出身于丹阳(治今安徽宣城)一带的精壮兵士,袁术曾经以精兵辈出来评价丹阳。因为父亲的战死而丧失根据地的孙策曾经招募500丹阳兵去投奔舅父吴景,后来,吴国的丹阳太守沈莹对晋作战里面,仅仅率领500余丹阳兵,头绑青巾,只执巨锤。数次向晋军的阵地冲锋,突破晋军的坚牢防守。丹阳兵之勇令人闻风丧胆。
⑹ 三国著名的几支部队,都是谁所指挥的呢
三国时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锐部队,其中有的部队战力非常的强悍,今天我就带大家来看看这些部队有哪些。
其实还有很多支部队,比方说曹操麾下的虎豹还有中领军,刘备的白耳兵,公孙瓒的白马义从等等,她们战斗力也很强悍,但是有些是在部队大乱后收编的,有些事模仿前朝旧制重建的,甚至还有诸葛亮组建的一支少数名族军队,当然战力都很强,战斗方式多种多样,但是还是毕竟天朔的几支部队战斗力弱一些。
当然这些也只是我个人的判断,毕竟有些部队连碰面都没碰面,更别提打一仗分出个胜负了。但是通过文字记载还是能看过一些这些部队在当时战火纷飞的时代下的重要性,和特别性。有些作为类似于特种部队的存在,有些是作为主力军团的存在,互相的作用也不一样,但是还是要敬佩那些悍不畏死的士卒们,是他们开创了那个年代,是他们参与了那个精彩的时代。
⑺ 三国著名精锐部队:三国时期有哪些精锐部队
一、陷阵营
王粲《英雄记》:(高顺)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陷阵营只有七百多人,但装备精良,个个勇猛善战(为重步兵)。陷阵营的统帅是吕布大将高顺。《三国志》载高顺先败刘备,后败夏侯惇,当是此军之功。
二、虎豹骑
虎豹骑是曹操麾下的一支精锐部队(轻骑兵)。王沈《魏书》: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太祖难其帅。纯以选为督,抚循甚得人心。及卒,有司白选代,太祖曰:“纯之比,何可复得!吾独不中督邪?”遂不选。曹纯去世后,曹操认为没人能领导这支部队,就自己亲自统领。曹真也担任过虎豹骑统帅,《三国志》:常猎,为虎所逐。顾射虎,应声而倒。太祖壮其鸷勇,使将虎豹骑。还有曹休亦担任过虎豹骑宿卫,“常从征伐,使领虎豹骑宿卫。”虎豹骑的统帅皆是曹氏将领。史书提到的虎豹骑战绩有:建安十年正月,督虎豹骑从围南皮,纯麾下骑斩谭首。建安十二年八月,纯部骑获单于蹋顿。建安十三年九月,(纯)从征荆州,追刘备於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
三、解烦兵
解烦兵是东吴的一支精锐部队。《三国志》:刘备下白帝,(孙)权以见兵少,使(胡)综料诸县,得兵千人,立解烦两部,(徐)详领左部、(胡)综领右部督。221年刘备下白帝攻吴时,孙权立解烦两部,胡综为左部都督,徐详为右部都督。“(陈武)子修,有武风……建安末,追录功臣后,封修都亭侯,为解烦督。”建安末年,以陈修为解烦督。“黄武二年,(韩当)封石城侯,迁昭武将军,领冠军太守后,又加都督之号。将敢死及解烦兵万人,讨丹杨贼,破之。”《三国志》:……又前任温董督三郡……特以绕帐、帐下、解烦兵五千人付之……“此外韩当和张温也统领过解烦兵。
⑻ 三国时期的五大精锐军团都有谁其中哪个最为厉害
三国时期的五大精锐军团,分别是高顺的陷阵营,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刘备的白眊兵,袁绍的先登死士,和张飞的燕云十八骑!这其中,明显是张飞麾下的燕云十八骑,最为英勇善战!
我们都知道,三国这段一百年风云际会的历史,可以说是中国历朝历代里,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一段历史!之所以三国能拥有着其他朝代难以媲美的人气,当然,是因为它格外“精彩”了!
最后,小编要说的,就是一只王牌中的王牌,张飞手下的燕云十八骑!燕云十八骑跟随张飞戎马一生,未尝败绩,曾经正面,击溃过陷阵营,堪称天下无敌!据说,下邳之战里,就是张飞带着燕云十八骑,堵住了吕布突围的生路!
⑼ 三国中排名前10的军队是哪些
TOP5 白耳兵 “兄嫌白帝兵非精练。到所督,则先帝帐下白眊,西方上兵也。嫌其少也,当复部分江州兵以广益之。○《太平御览》卷三百四十一。 ” ——《诸葛亮集·卷一·与(足)〔兄〕瑾论白帝兵书》 诸葛亮在这与诸葛瑾的信中,所提到的白帝兵,也就是蜀国的三大精锐部队之一,“白耳兵”。 这一支“白耳兵”,由一个名叫陈到的大将所统领,而这个陈到的地位与身份在蜀国,可以与一个人并称,那个人就是被后世“神化”了的赵云。(《三国志·蜀书十五·邓张宗杨传第十五》:“叔至名到,汝南人也。自豫州随先主,名位常亚赵云,俱以忠勇称。建兴初,官至永安都督、征西将军,封亭侯。”) 蜀国人杨戏也将其与赵云并列,称:“征南(赵云)厚重,征西(陈到)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烈。” 从信中我们可以得知,这是一支精锐部队,是刘备手下的禁卫军、王牌军,西蜀的上等部队,诸葛亮还嫌人数太少,想要用江州的兵马给予补充。 诸葛亮北伐前期,想要移军汉中,便命永安驻守的李严屯驻江州,命陈到驻守永安,陈到就被被任命为永安的都督,归属于李严统管,诸葛瑾嫌部队不够精锐,诸葛亮于是便与自己的哥哥谈论起了这一支部队。 白耳兵为世人所熟知,尊定自己威名的,是在夷陵之战时。 当时,刘备战败之后,陈到与傅彤率军断后,傅彤战死于沙场,陈到独率白耳兵几百人顽强抵抗,挡住了东吴大军的强力击,完身而退,可见其惊人的抗击打能力。 上榜理由:护卫部队中的精英。 菊花评:可独挡一面。 影响指数: 6 声望指数: 6 综合指数:6 TOP4 并州狼骑 “布出兵战,先以骑犯青州兵。青州兵奔,太祖陈乱,驰突火出,坠马,烧左手掌。司马楼异扶太祖上马,遂引去。” ——《三国志·魏书一·武帝纪第一》 在讲青州兵的时候,就提到过他们在濮阳城下,碰上了一生中的劲敌——并州狼骑,没有交手几回合,便大败而逃,不知所归,这也是曹操一生中最惨的失败之一。 这并州狼骑是吕布亲手带出来的,素有“骁名”,也就是他的子弟兵,好比是项羽当年的江东八百子弟兵,其重用程度在高顺的陷阵营之上。 传说,这支部队一上了战场,就红了眼,遇神杀神,遇佛杀佛,就是碰到了亲爹亲兄弟,也是没有什么好情面可讲,本来战场上从来就没有仁义,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从吕布的出身来看:“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也。以骁武给并州。”这是他在并州时建立起来的嫡系部队。 据《三国志·魏书七·吕布【张邈】臧洪传第七》载“绍与布击张燕于常山。燕精兵万馀,骑数千。布有良马曰赤兔。常与其亲近成廉、魏越等陷锋突陈,遂破燕军。” 这应是并州狼骑的第一场胜仗。 最大的辉煌,也就是濮阳城下的这一战,史书上载:“太祖引军还,与布战於濮阳,太祖军不利,相持百馀日。” 后然袭取徐州,击败喜袁术大将张勋,也是这支部队,虽多有战功,但是多因吕布的无谋,不善任人,自恃骁猛,损伤也是很严重,等到吕布被灭时,也差不多剩不下多少人了。 上榜理由:如狼似虎。 菊花评:自恃其勇。 影响指数: 7 声望指数: 7 综合指数:7 TOP3 西凉铁骑 “先主遣人迎超,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以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为前都亭侯。” ——《三国志·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第六》 马超的部队,大半都是西凉人,又都以骑兵为主,所以人们常常称他们为“西凉铁骑”。 西凉铁骑,应是蜀国最具有的攻击力骑兵部队,士兵周身精钢铁甲,防御能力又极高,是蜀国的三大精锐之一。 这支部队,从很早的时候,就跟随着马超一起打天下,虽然说收效不大,就连自己的根据地也都丢了,但每支跟他们交过手的军队都知道,这是一支摧不挎的队伍,当你以为他完蛋的时候,那往往完蛋的就是你。 “西凉铁骑”的威名,来自于对曹魏全国的对抗,据《山阳公载记》上说,渭水之战时,曹操就曾说过这样的话来:“马兒不死,吾无葬地也”,实在是对马超及其他所统领的部队有些惧怕感。 “西凉铁骑”的最大威风,也可能就是上面所说的,当大军兵临界益州城下时,惊得满城震恐,因而就早早地投降了。 而后来蜀国建立之后,也正是这支西凉兵团,一直把守着蜀国的边疆之地,使得外族不敢侵犯。 上榜理由:实力非凡。 菊花评:横行天下。 影响指数: 8 声望指数: 8 综合指数:8 TOP2 无当飞军 “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于蜀,为五部,所当无前,号为飞军,分其赢弱配大姓焦、雍、娄、爨、孟、量、毛、李为部曲;置五部都尉,号“五子”,故南人言“四姓五子”也。” ——《华阳国志·南中志》 这讲的是诸葛亮平定南中后,所做的事,也是无当飞军创始的由来。从中可惟看出,这支无当飞军,是由利用南中之地少数民族,主要是羌族人组成,也可说是一支外籍雇佣军。由此而论,这无当飞军的创始人,非诸葛亮莫属, 再看这支军队创立的历史背景,诸葛亮在对孟获采用攻心战术,七擒七纵之,使其心悦诚服之后,诸葛亮吸取了“众建诸侯分其力”的经验,将南中四郡分为了六郡,起用大量土著大姓为官吏,采用以夷制夷的方针,并征调南中“青羌”万余家入蜀,以其青壮善战的组成骑兵五部,号称“飞军”,因所当无前,而又称为“无当飞军”。 无当飞军后由三国后期的蜀国名将王平所率领,他与当时的“句扶、张翼、廖化”并为大将军,时人称之为“前有王、句,后有张、廖。”其能力可与邓芝、马忠相平,故史书上说“邓芝在东,马忠在南,平在北境,咸著名迹。” 在历史上,无当飞军是蜀国的三大精锐部队之一,因是由强悍的羌族人组成,其战斗力一向以来不容人小视。这也是遵循了中国历来的传统,农耕民族普遍缺乏拼搏向前精神,而游牧,渔猎民族则往往尚武好斗,喜欢向外拓张。 一般书上所说,无当飞军的形象为:“皆身披铁甲,能翻山越岭,善于使用弓弩和毒箭,尤其精于防守作战。因为是举家迁移,所以俗以蛮姑为舞,皆团牌披发,号啸而进。”这倒是符合了蛮人的风俗及形象。 无当飞军的战绩,我们可以从他们的首任将领王平的传记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千人,鸣鼓自持,魏将张郃疑其伏兵,不往偪也。於是平徐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A “九年,亮围祁山,平别守南围。魏大将军司马宣王攻亮,张郃攻平,平坚守不动,郃不能克。”B “十二年,亮卒於武功,军退还,魏延作乱,一战而败,平之功也。”C 摘:《三国志·蜀书十三·黄李吕马王张传第十三》 A:街亭之败后,蜀军大乱,也唯有王平所带领的这支部队,没有任何的损伤,全身而退,如没有无惧无畏的气势,是不能做到这么从容的撤退的,王平也因此得到了封赏,他也是此战役中唯一得到了封赏的人。 B: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令王平守南围,司马懿自攻诸葛亮,并派大将张郃尽遣主力兵团攻打只有三千人马的王平所率的无当飞军,王平紧守不出,死死防护,终没有让张郃占到一点的便宜。 C:诸葛亮死后,魏延因与杨仪不和,而发起内部斗争,率队私自为政,王平率领军队大举进攻,一战便平定了,魏延可是可与张飞媲敌的人物,所率军队也可不是软弱之辈,却在无当飞军的面前,不堪一击。 后然的蜀中蛮人造反,也多用的是无当飞军去平定,这也是出了名的超级救火部队。 上榜理由:外族精英。 菊花评:所向无敌。 影响指数: 9 声望指数: 9 综合指数:9 TOP1 虎豹骑 “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太祖难其帅。” ——《三国志·魏书九·诸夏侯曹传第九》裴注引《魏书》 虎豹骑,这是一支神秘的部队,但又不能容人忽视的部队, 说这支部队神秘,是因为历史上对这支的部队的记载很少,只散见于几个将领的传记中,而且还只是只字片语,让人难以一窥全貌;说这支部队不容忽视,是因为历来统领这支队伍的都是曹氏将领,不假手于任何外人,即使是极为信得过的大臣。 据《后汉书》的记载,曹操的军队可分为三部分:中央军、地方军、屯田军。 这中央军的重中之重,就是虎豹骑。日常任务是保卫曹操及府地的安全,因其重要,统领人选很难选择,才有了“太祖难其帅”的说法,往往是由亲信子弟所带领,被称为领军将军,曹操也亲自统领过。 做为曹操的嫡系骑兵部队中的重要成员,虎豹骑的成员皆是百里挑一,其中的看似普通的一个士兵,也许就是在外可以担任将领的人,因而也算是三国顶尖部队之一。 虎豹骑的战绩,可用四个人的事迹来讲述: 一、曹纯 曹纯是曹仁的弟弟,也是曹操的“从弟”(堂弟或族弟的意思),少年英雄,常常跟随着曹操征战,多有功劳,曹操选他为统领虎豹骑。 据《三国志·魏书九·诸夏侯曹传第九》载,曹纯“初以议郎参司空军事,督虎豹骑从围南皮。” 当时面对的是袁谭,手下的士兵多有死伤,于是,曹操想缓一缓,退一退,可是曹纯却不同意,进言说,不能退,一退就败,我们不能打持久战,只能一鼓作气将敌人消灭。 曹操听了他的建议,没有退缩,全力进攻,大获全胜,曹纯手下的虎豹骑还在战场上斩杀了袁谭。 时间来到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的时候,又是曹纯手下的虎豹骑俘获了单于蹹顿。 建安十三年,曹纯带着虎豹骑跟随着曹操来到了荆州,据说《三国志·蜀书二·先主传第二》所说的那支“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及於当阳之长坂”的部队,正是虎豹骑,果然是行动犹如虎豹迅捷而又勇猛。 据《三国志·魏书九·诸夏侯曹传第九》的说法,曹纯“从征荆州,追刘备於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进降江陵,从还谯。” 这一战,使得刘备被追击得丢妻弃子,没有一点的还手之路,只得派出诸葛亮,向东吴求援。 在曹纯的带领下,虎豹骑爆发出了无限的能量,以其锐势横行天下,可说是“战无不胜,攻列无不克。” 二、曹休 曹休是曹操的族中子弟,曹操很是喜欢他,让他与曹丕等儿子生活在一起,如自己的儿子般看待,曹操还把自己的精锐虎豹骑交给他(常从征伐,使领虎豹骑宿卫)统领。 曹休也没有辜负了曹操的期待,《三国志·魏书九·诸夏侯曹传第九》载,“刘备遣将吴兰屯下辩,太祖遣曹洪征之,以休为骑都尉,参洪军事。” 而其实当时军中的大事,都取决于曹休,曹洪也乐得清闲,什么也不管。 曹休带着虎豹骑乘着对方立足未稳之际,强行攻击,大破吴兰军队,固山的蜀中大将张飞见大势均力敌已去,也只得是撤退而去。 三、曹真 曹真也是曹操的族中子弟,从小就没了老爹,同情心泛滥的曹操也就把他收在了自己的身边,如同自己的儿子看待,常常与曹丕等人玩在一起,这一点经历,和曹休有点相像。 据《三国志·魏书九·诸夏侯曹传第九》载:“太祖壮其鸷勇,使将虎豹骑。” 在破吴兰之战时,他也有参予,他统领虎豹骑之后的第一战绩,便是讨伐“灵丘贼”,而被封为“灵寿亭侯”。 他的辉煌是从统领虎豹骑开始的,由此起步,慢慢地向上走,成了曹丕的三大顾命大臣之一,后然还到了“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的地步。 顺便提一下,他有一个不争气的儿子,虽有无限的权力,却不懂得好好利用,落得全家被夷的后果,名字就叫做“曹爽”。 四、曹操 虎豹骑既然是阿瞒的直系部队,他又怎么能不提到呢? 据《三国志·魏书九·诸夏侯曹传第九》所载,在曹纯死后不久,曹操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纯之比,何可复得!吾独不中督邪?” 从这时开始,曹操独自亲领虎豹骑纵横战场,其中最为辉煌的,当然要属“渭水之战”。 由虎豹骑所参加的这一战过程很简单:“公乃与克日会战,先以轻兵挑之,战良久,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斩成宜、李堪等。遂、超等走凉州,杨秋奔安定,关中平。”(《三国志·魏书一·武帝纪第一》) 可他们面对的对手却是可怕,正是由马超所率领的西凉军团。 上榜理由:天下骁锐。 菊花评:重中之重。 影响指数: 10 声望指数: 10 综合指数:10
采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