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巴佛最著名
Ⅰ 弥勒佛的由来
弥勒,菩萨名,梵文抄叫maitreya,即未来佛,藏语谓“强巴”。 “弥勒”是梵文Maitreya的音译简称,新称弥帝隶,梅低梨,迷谛隶,梅怛丽,每怛哩,梅怛丽药,昧怛[口*履]曳。菩萨之姓也。译曰慈氏。名阿逸多,译曰无能胜。或言阿逸多为姓,弥勒为名。生于南天竺婆罗门家。绍释迦如来之佛位,为一生补处菩萨。先佛入灭,生于兜率天内院。彼经四千岁(即人中五十六亿七千万岁),下生人间,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正觉,初过去之弥勒,值佛而修得慈心三昧,故称为慈氏。乃至成佛,犹立是名也。
李姓?不详,要说弥勒化身,布袋和尚,世人也不知其姓氏啊,只知自称“契此”,又号长汀子。要说跟“李”能搭上边的,就属武则天了。武则天运用佛教的化身转生理论,说自己就是弥勒佛下凡。武则天用弥勒,构建了她取代李氏子孙,成为名正言顺皇帝的理论基础。仅此而已啊!
当来下生弥勒尊佛,也就是现在的弥勒菩萨就姓弥勒,Maitreya,意译为慈,所以又称慈氏菩萨,名阿逸多,意译为无能胜;另外也有一说是姓阿逸多名弥勒。
Ⅱ 西游记中弥勒佛主是谁介绍一下
即未来佛,藏语谓“强巴”。 “弥勒”是梵文Maitreya的音译简称,新称弥帝隶,梅低梨,迷谛隶,梅怛丽,每怛哩,梅怛丽药,昧怛[口*履]曳。菩萨之姓也。译曰慈氏。名阿逸多,译曰无能胜。或言阿逸多为姓,弥勒为名。生于南天竺婆罗门家。绍释迦如来之佛位,为一生补处菩萨。先佛入灭,生于兜率天内院。彼经四千岁(即人中五十六亿七千万岁),下生人间,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正觉,初过去之弥勒,值佛而修得慈心三昧,故称为慈氏。乃至成佛,犹立是名也。
注维摩经一曰:“什曰:弥勒,菩萨姓也。阿逸多,字也。南天竺婆罗门子。”
法华嘉祥疏二曰:“弥勒,此云慈氏也。过去值弥勒佛发愿名弥勒也。出一切智光仙人经,弥勒昔作一切智光仙人。值慈氏佛说慈心三昧经,故曰慈也。
华严经云:“初得慈心三昧,故名慈也。”
天台净名疏五曰:“言弥勒者,有云从姓立名,今谓非姓,恐是名也。何者?弥勒,此翻慈氏。过去为王名昙摩流支,慈育国人,国人称为慈氏。自尔至今常名慈氏,姓阿逸多,此云无胜。有言阿逸多是名。既不亲见正文,未可定执。”
俱舍光记十八曰:“梅怛,此云慈。俪药,此云氏。菩萨于慈姓中生,从姓立名,故名慈氏。旧云弥勒,讹也。”
玄应音义二十五曰:“梅怛丽药,此云慈,即旧云慈氏者也。慈有二因缘:一值慈佛发心,二初得慈心三昧。因以名焉。言弥勒或云梅低黎,并讹也。”
慧苑音义下曰:“弥勒,具昧怛[口*履]曳,此翻为慈氏也。”
慧琳音义十四曰:“弥帝隶,古云弥勒,皆讹略不正也,正音云每怛哩。”
西域记七曰:“梅怛丽耶,唐言慈,即姓也。旧曰弥勒,讹略也。”
在密教,胎藏界之弥勒,坐于中台八叶院东北方之莲上,金刚界之弥勒在贤劫十六尊中,坐于东方,羯磨会三十七尊中之西方金刚因菩萨,即为此尊之本誓,大轮金刚者,此尊之教令轮身也。密号曰迅疾金刚。
贤劫第五尊佛是弥勒佛,兜率天是欲界的第四层天,弥勒菩萨现在正于兜率天内院为诸天演说佛法,那里的一天是我们地球上的400年,经四千岁(兜率天的天寿是4000年,即人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岁),弥勒菩萨由兜率天内院下生人间,于华林园龙华树下成正觉,初过去之弥勒,值佛而修得慈心三昧,故称为慈氏。乃至成佛,犹立是名也。
弥勒将来乃是一尊福佛,他降世的那个时期,地球经过了许多变化,山河石壁,皆自消灭,多是平原,海水平静,土地肥沃,多有自然乐园。一年四季,风雨调顺,百花开放,万类和宜,产物丰收,果实甘美,并产天然粳米,没有糠皮,滋味香美,如果成熟,不炊可食,人食长寿,毫无疾苦。又无任何灾难,人心皆为大善,没有贪、嗔、痴、慢、疑、……,更无杀、盗、淫、妄、酒、……等一切不良的思想言行。人人皆知修习身、口、意三业清净的妙行,人心平等,不起分别,无有争执,相见欢悦,多以善言互相勉励,人行万善,无诸恶业,饮食无忧。其衣裳,不需人工纺织,地长天衣树,树上会生各式各样的细软衣裳,任人采取穿著;房屋宫殿,亦多以法化而成,地上没有少许污浊不净,人欲大小便溺,地厕自开,便后自合。地上多产各类宝物,随手可拾,人拾宝石于手中玩赏,会说:听说过去劫时(大概是指我们现在劫),人为财宝,互相伤害,系闭牢狱,受诸苦恼,如今此宝,如同瓦石,无人守护,真是一个清平世界。那时世界虽有若干小国,而只有一个大国统一,在此地球上,有宽广四百万里的大平原,四大海水,各据一方,有大都城,名鸡头城,东西五百里,南北二百八十里,土地平广,人民众多,街道整齐,空中有龙王名叫水光,夜雨香泽,昼则晴和。城中有罗刹众,名叫叶华,于深夜出现,为人类服务,除去秽恶,打扫清洁,又以香水遍洒于地,非常香净。龙神鬼类,都为人类工作,但绝对不须祭拜,那时世间已无迷信拜拜之事。天时地利,人民和顺,鬼神拥护,感生了一位转轮圣王出世。王名“儴佉”,京都就是鸡头城,对于人民百姓,以正法治化,有金轮宝、象宝、马宝、珠宝、玉女宝、典兵臣宝、守藏臣宝等,以镇此世界,不用刀杖,自然靡伏,极其自由,逍遥自在,平等安乐。
弥勒佛是中国民间普遍信奉、广为流行的一尊佛。此佛常怀慈悲之心。窥基在《阿弥陀经疏》中解释说:“或言弥勒,此言慈氏。由彼多修慈心,多入慈定,故言慈氏,修慈最胜,名无能胜。”他的名字叫阿逸多,即“无能胜”。据佛经记载,弥勒出生于古印度波罗奈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与释迦牟尼佛是同时代人。后来随释迦出家,成为佛弟子,他在释迦入灭之前先行入灭。现在兜率天内院与诸天演说佛法,直到释迦佛灭度后五十六亿六千万年时,从兜率天宫下生人间。据《弥勒下生成佛经》所说,到那时,娑婆世界(即我们所生活的世间)阎浮提有翅头末城,其王名儴佉的,弥勒届时将托生于此城中一个名叫修梵摩的大臣家中,降生、出家、成道、说法,其经历一如释迦牟尼佛。弥勒继释迦成佛后,将在华林园龙华树下以三会的说法,化度无量无边的众生。
在我国弥勒信仰的流行也很早。西秦时就已出现了绘制的弥勒像,如甘肃炳灵寺石窟中即有。五代、宋以前的弥勒像,主要有菩萨形和如来形两大类,分别根据《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创作。菩萨形的弥勒像主要表现了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宫为诸天说法时的形象。这时的弥勒像是菩萨装束,两脚交叉而坐,或是以左脚下垂,右手扶脸颊的半迦思维形,而如来形的弥勒像则是下生成佛后的形象,与释迦佛的造像没有多大区别。大致从北魏开始,中国逐渐流行对弥勒下生的信仰,同时也开始出现穿上佛装的弥勒佛像。由于弥勒作为未来佛在信徒心目中地位非常崇高,因此还有一些弥勒的巨像产生。最大的弥勒木雕像在北京雍和宫万福阁(又称大佛楼)。佛像高十八米,埋入地下部分八米,总长二十六米,由一根完整的白檀香木雕成。最大的石雕弥勒佛像则为四川凌云大佛,此佛立于四川乐山市岷江东岸凌云山上,大佛依断崖造成,坐像世称“乐山大佛”。通高七十一米,肩宽二十八米,雕像相好庄严,比例匀称,气魄雄伟,临江端坐,也是世界第一石刻坐佛像。藏密也非常崇拜弥勒,最大的铜制弥勒佛就是西藏札什伦布寺中的强巴佛。
Ⅲ 弥勒佛是保佑什么的
南无阿弥陀佛,顶礼仁者,
佛菩萨是咱们常说的圣贤之人,有正知正见慈悲智慧的人,不是神明而是真正的明白人,圣贤教育就是再告诉大家宇宙人生的真相。因果不虚,佛陀老师菩萨学长大慈大悲,唯求咱们离苦得乐,如果因果能代替他们早就替咱们受全部的苦让咱们永享安乐,但是父母再慈爱,孩儿饿不能替他们吃饭,孩儿渴不能替他们喝水,个人的因果须个人了,“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佛是大医王,最智慧的导师,但是病人就是不肯吃妙药,学生不听从老师的劝导,医生和老师就没办法,只有一直在旁边明中暗中帮助他觉悟回头。
末学恭录净空法师开示弥勒菩萨与四大天王表法含义希望对仁者的疑问有所帮助:
你进寺院的佛门,第一个见到的是天王殿。天王殿的正面是佛陀;天王殿两旁是四大天王;佛陀的护法神韦驮菩萨在当中,手上拿着金刚宝杵,面对着佛陀。佛说在这个贤劫当中,有一千尊佛在这个世界示现。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弥勒菩萨将来示现成佛,是第五尊,千佛最后一尊就是韦驮菩萨。韦驮菩萨发愿护千佛之法,所以他最后成佛。
我们一进道场,第一个接触到的是天王殿。这是刚刚入佛门,入佛门学什么?学一个笑面迎人。因为你一入佛门,头一个看到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笑嘻嘻的,这就是教给你,你要学佛,第一个就要把心量拓开,小心量没有资格学佛,心量要大;第二个是笑口常开,笑面迎人。
弥勒菩萨特别塑造布袋和尚的像,代表的意义就更深,大肚皮代表有容量,能包容,他代表“生平等心,成喜悦相”,对待任何一个人都欢欢喜喜,一切是非善恶统统能包容。四大天王的表法,东方天王手上拿的是琵琶,告诉你处世待人,要做到恰到好处,不能过分,也不能不及;南方天王手上拿的是智慧之剑,代表日新又新;西方北方代表多见多闻,博学多闻,这是天王殿,你一入佛门就给你上第一课,
诸佛菩萨的形相、名号,是佛菩萨教学的宗旨,我们常常看、常常听,常常警觉自己、提醒自己,那就是无量的功德利益。懂得表法,这才真正能警惕自己、提醒自己,时时刻刻觉而不迷。寺院里面供养弥勒菩萨、四大天王,就是时时提醒我们自己,所以这种教学,不仅是学佛的基础,也是做人的基础,我们要把这个带到我们的家庭,带到我们的生活上。
净空法师:弥勒菩萨是欢喜佛
佛法修行没有别的,就是放下,彻底放下。布袋和尚表法表到位了,这宋朝时候,跟岳飞同时代,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我们中国人称他叫欢喜佛。这是个传奇人物,但是《高僧传》上有他的传记,传记里不知道他的姓名,没人知道,哪里人也不知道,出现在浙江奉化。他居住的地方是雪窦寺,这个寺庙现在是弥勒菩萨的道场,他在那边住过。胖乎乎的、笑眯眯的,每天到外面去化缘,不管人家给什么东西,都往布袋上放在里面。有一次在路上,遇到几个人向他老人家请教,什么是佛法?他把布袋往地上一放,两个手垂下来,做出这么一个姿势,一句话也不说。人家看了一看,这是放下,放下之后怎么办?他把布袋背上就走了,理也不理人。他真的答覆了,真的讲清楚了,什么是佛法?放下是佛法。你看看,我们在大乘教里,放下执着就证阿罗汉,放下分别就是菩萨,放下起心动念你就成佛,自始至终就是教你放下,放到什么都没有了,连放下也放下,你成佛了。
成佛之后怎么样?提得起,放得下,提得起。提起来什么?提起来是普度众生。这个「度」用现在话来说就是帮助,帮忙、协助,众生有苦难,你得帮他,众生在迷惑没有觉悟,你得帮助他觉悟。用什么方法?讲经教学。你看释迦牟尼佛用的方法,我们都看到了,身行、言教,他所说的他真做到。身行言教,讲经说法,释迦牟尼佛一生就干这么一桩事情。三十岁开悟,开悟就开始教学,七十九岁圆寂,讲经教学四十九年,他所说的他全做到了,没有一样不做到。他教我们的,像启蒙,《十善业道》,他做到了,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不贪、不瞋、不痴,真做到了,做得干干净净;三皈,放下迷邪染,依靠觉正净,这是三皈,他做到了;五戒他做到了;经教里面教我们放下执着,他做到了,放下分别他也做到,放下起心动念他做到了。然后告诉你,只要你真正肯放下,无量的智慧是你自性里头本有的,无量的功德、无量的相好都是自性本来具足。《华严经》上世尊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真的不是假的。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解演义(第十五集)2010/4/19档名:02-039-0015
末学愚钝,所知所述全部来自于古圣先贤大德和其他仁者,末学自己措辞不妥之处恭请仁者原谅,恭祝仁者一切善愿速成,恭祝所有家人幸福美满,南无阿弥陀佛。
Ⅳ 中国最大的弥勒佛在那里
雪窦寺,全称“雪窦资圣禅寺”,位于浙江宁波奉化溪口镇青峰环绕、飞瀑争鸣的雪窦山中。在寺庙四周有九个山峰缠绕,如“九龙抢珠”,故有“四面青山,山山朝古刹;涧绕寺走,处处可听泉”的赞词。雪窦寺始创于晋朝,兴起于大唐,鼎盛于两宋。从古至今,高僧辈出,香火兴旺,南宋被敕封为“五山十刹”之一,明代列入“天下禅宗十刹五院”之一,被称为“中国佛教五大名山”之一。是布袋和尚-弥勒佛道场。
蒋介石称雪窦山为“四明第一山”,历代文人形容雪窦山“秀甲四明”。雪窦寺为佛教禅宗名刹,雪窦寺与弥勒有缘。弥勒化身布袋和尚是奉化人,出家、圆寂于奉化岳林禅寺,常去雪窦寺做佛事,因此岳林寺、雪窦寺均为“弥勒应迹圣地”。
Ⅳ 弥勒佛的故事
弥勒佛(即 弥勒菩萨,也叫 弥勒菩萨摩诃萨)(梵文Maitreya,巴利文Metteyya),意译版为慈氏,音译为梅呾利耶,权在大乘佛教经典中,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摩诃萨,是世尊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未来将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也叫未来佛),即贤劫千佛中第五尊佛,常被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被唯识学派奉为鼻祖,其庞大思想体系由无著菩萨、世亲菩萨阐释弘扬,深受中国大乘佛教大师支谦、道安和玄奘的推崇。 在一些汉传佛教的寺院里,常见到袒胸露腹、笑容可掬(或大肚比丘)以布袋和尚为原型塑造。此在佛教作为表法教育,表示“量大福大”,提醒世人学习包容。其中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Ⅵ 弥勒佛是何来历
菩萨与佛:一般认为菩萨是大乘佛教兴起以后产生的概念,指佛在成佛之前拒绝成佛来帮助众生的那个阶段。所以释迦牟尼悟道之后成佛以前有段时间其实是菩萨。早期佛教认为三世各有一佛,过去世的燃灯佛,现在世的释迦佛,将来世的弥勒佛。而弥勒佛(maitreya)在成佛以前也是菩萨,据佛经说住在兜率天(Tusita)。他的故事特别见于<<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弥勒菩萨在古籍中经常以慈氏菩萨一名出现。比如常见于<<大唐西域记>>等书。大乘佛教,一般认为就是修菩萨道。因为有自度并度人的教义,所以被称为大乘。当然各个学者对大乘的解释是很不同的,有人认为大乘是大道,即菩萨道,也是佛道,不是声闻道。大乘佛教发展出了人人皆可成佛的理论。但也有人认为大乘其实是大智慧,是超越小乘的智慧。总之,菩萨是大乘佛教中比较典型的概念。菩萨给众生说法,就是在帮助众生悟道。菩萨的主题在大乘经典中出现极多。除了弥勒菩萨之外,还有最著名的四大菩萨:文殊,普贤,观音,地藏。 弥勒佛是佛教里的著名人物。据佛经上讲,释迦在世是,弥勒在旁听法,是释迦的继承人和未来的佛。 弥勒,为梵文 Maitreya 的音译,意译慈氏,为姓,一说名阿夷多。弥勒菩萨为佛弟子,先佛灭度,居住在六欲天中的兜率天宫,在那里讲经说法,由于释迦牟尼佛预记他在兜率天寿命终尽时将下生人间,继之为佛,因此他又被称为一生补处菩萨,即下一辈子即可替补成佛的菩萨。由于他将来必定成佛,因此也被称为弥勒佛。 弥勒的名字在早期的《阿含经》里就已经出现了。在《阿含经》中,弥勒是继释迦牟尼之后出世的未来佛,弥勒佛出世时,土地平整,七宝充满,花香浓郁,果味甘美,国土丰乐,人民善良,人的寿命达到八万四千岁,女子五百岁才出嫁。弥勒佛父名修梵摩,为大臣,母名梵摩越,为公主,可见其出身高贵。弥勒下生之后,在龙华树下坐禅成道,又设三会度脱众生,初会度九十六亿人,第二会度九十四亿人,第三会度九十二亿人。 但是,中国佛教寺院里一团和气的弥勒佛,却另有来历。 传说唐末明州奉化(今浙江奉化)有一个布袋和尚,常背以布袋入市,见物即乞,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型似疯颠。他自称为弥勒化身,以后人们就以他为形象塑成弥勒佛像,就是我们经常见到的大肚弥勒了。在佛门中他是个乐天派。据说,摸一下他的大肚皮,就能消灾除病,保佑平安。 农历元月一日是当来下生弥勒菩萨的圣诞,弥勒菩萨当初与释迦牟尼佛一起修行,由于彼此发心不同,因此释迦牟尼佛早已成佛,而弥勒菩萨现仍在兜率内院修菩萨道。 弥勒菩萨是娑婆世界未来佛,曾蒙释迦牟尼佛亲为授记:当其寿四千尽时(约人间五十七亿六千万年),将下生娑婆世界,于龙华树下成佛,分三会说法,称为「龙华三会」。 龙华三会时,于昔时释迦牟尼佛教法下未曾得道者,将以上、中、下三根之别,悉皆得道。根据《菩萨处胎经》,龙华三会所度之众分别为: 初会:戒众九十六亿,凡有出家僧众能持戒者,当先度之。 二会:度众九十四亿,虽未出家,但已皈依三宝,且能依戒奉持,恭敬供养者,皆当得度。 三会:度众九十二亿,虽未持戒,而能敬香礼佛,乃至一念称名,少分供养,生正信者,亦皆度之。 自古弥勒菩萨与阿弥陀佛信仰同为佛教徒所重,弥勒菩萨的兜率净土稀有殊胜如下: 一、兜率净土距离娑婆世界很近,同样在欲界,修行比较容易,只要皈依三宝,清净持戒,如法布施,再加上发愿往生,称念南无当来下生弥勒佛,就能往生兜率净土,不必像极乐净土,念佛要达到一心不乱的程度,始得往生。 二、往生弥勒净土,不一定要发菩提心、出离心,发增上心的人天善根,也能随愿往生,三根普被。 三、往生兜率净土者,可以面见弥勒菩萨,听他说法而得不退转,见佛闻法的速度比极乐净土快速。 因此,求生兜率净土,并不是去享受兜率天的欲乐,而是去亲近弥勒菩萨,等到弥勒菩萨下生人间时,参与龙华三会说法的盛会,见佛闻法,断除烦恼,解脱生死,这才不辜负弥勒菩萨在欲界天建立净土的悲愿
希望采纳
Ⅶ 弥勒佛在佛教中是什么地位与释迦摩尼是一个人嘛
其实,中国人最早首选的信仰,不是观世音菩萨,也不是阿弥陀佛,最早得到中国民众信仰的是弥勒菩萨。早在汉代,弥勒佛的佛经,被大量翻译成汉语。在新疆,出土了用吐火罗语写的剧本《弥勒会见记》,描写和弥勒会见的故事。这是中国最古老的剧本,上世纪七十年代被发现,是迄今为止吐火罗语出土量最大的一部经典。这个信仰在汉代,很快得到了中国信徒的认可和接受,很多人一心一意往生弥勒净土。
唐朝初年,弥勒信仰依然盛行。著名的诗人寒山,他是一个僧人,写过这样的诗:南无佛陀耶,远远求弥勒。玄奘从一开始就是信仰弥勒净土的,他是虔诚的弥勒信徒。非常推崇玄奘的武则天,唐高宗,也都是弥勒信徒。这就是玄奘为什么要去印度求《瑜伽师地论》的原因所在。
武则天通过官方宣布,她是弥勒佛降生,见于《资治通鉴》。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权势显赫的女性,如吕后,慈禧,可都不是皇帝。而武则天是皇帝,她把李姓皇帝变成了自己的老公。在中国传统中,女性怎么能当皇帝呢?武则天运用佛教的化身转生理论,说我就是弥勒佛下凡。武则天用弥勒,构建了她取代李氏子孙,成为名正言顺皇帝的理论基础。
白居易是弥勒信徒,他组织了一个学会,叫一时上升会。希望大家共同上升到弥勒境界。为了往生弥勒,白居易写过一分决心书:仰慈氏形,称慈氏名,愿我来世,一时上升。慈氏就是弥勒,弥勒是音译,慈氏是意译。我敬仰慈氏菩萨的身形,我呼唤慈氏菩萨的名字,希望来世的我,一定要上升到弥勒菩萨的身边。应该说,在唐朝以前,信仰弥勒的,占佛教信徒的主要部分。
那么,弥勒信仰又是怎么逐渐衰亡的呢?这里有佛教不同派别和学说之间的竞争问题,但是,根本的原因是,弥勒佛作为拯救百姓于水火,拯救人民于苦难,给人带来一切美好愿望和希望的一个未来佛,早已成为民间反抗的精神支柱,和凝聚力的来源,打着弥勒佛的旗号,反对残暴统治,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因此,统治者是不能容忍这种信仰的。唐玄宗下令禁止弥勒信仰,于是,渐渐默默无闻。唐朝开元以后,弥勒佛像,在汉族信徒中急剧减少。
弥勒的名字,用梵文念,或用巴利语念,跟弥勒二字毫无关系。玄奘发现了这个问题,因此,玄奘说你们翻错了,从梵文翻译过来,应叫梅旦利耶。玄奘认为,弥勒应该叫梅旦利耶菩萨。跟观自在菩萨的命运一样,大家都不接受玄奘的意见,还是叫弥勒菩萨。弥勒是音译,意译叫慈氏菩萨。
Ⅷ 强巴佛的昌都强巴林寺
谁知道,昌都镇强巴林寺,谁和强巴佛本人,缘分深的活佛?向巴克珠活佛,帮强巴佛本人记一下资料,会去玩?
Ⅸ 中国最大的镀金铜坐佛是哪座
扎什伦布寺强巴佛像
殿内供奉着的强巴佛,盘坐在高达3.8米的莲花基座上,坐北朝南,俯专瞰着整个寺宇楼群。属佛教认为:5亿7000年以后,强巴佛将接替释迦牟尼而成为佛教至尊,因而受到善男信女的崇敬。强巴佛铜像工艺精湛,看上去面庞和肌肤细嫩如有弹性,佛体丰满如有体温,他盘坐闻法,娴静、慈祥,人们见到他,所有的忧愁似乎全都云消雾散。
这尊镀金佛像高26.2米,肩宽11.5米,耳长2.2米,是巨型雕塑中的珍品,现为世界上最大的镀金铜佛像。
扎什伦布寺始建于公元1447年,由西藏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弟子一世达赖根敦珠巴主持兴建。扎什伦布藏语意为“吉祥陀弥”。扎什伦布寺是西藏黄教四大寺院之一,历代班禅的住锡地。过去扎什伦布寺有僧侣2000多人,现在有600多人。500多年来,扎什伦布寺一直是国内外佛教徒、朝圣者和游人们朝拜、观瞻的圣地,仅1984年以来,前来朝拜、观瞻的游人们就达40多万人次。
在扎什伦布寺院西边矗立着一座近30米高的殿堂,这就是强巴佛殿。当人们清晨远眺时,佛殿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耀,四周云雾缭绕,佛殿后面环屏着日光山,这一切犹如绘画中的仙山琼阁一般,幽幽秀景。
Ⅹ 佛教八大菩萨之一弥勒佛厉害吗
佛教八大菩萨之一弥勒佛厉害吗
作者:灵异恐怖 时间:2016-03-01
导读:弥勒佛厉害吗 弥勒佛是佛教的八大菩萨之一,虽然被称为佛,可是实际上却是菩萨,一位佛祖释迦牟尼佛预言,弥勒佛会在未来的世界里降生,渡劫成佛,成为释迦牟尼佛的继承者,所以被称为是弥勒佛
弥勒佛厉害吗
弥勒佛是佛教的八大菩萨之一,虽然被称为佛,可是实际上却是菩萨,一位佛祖释迦牟尼佛预言,弥勒佛会在未来的世界里降生,渡劫成佛,成为释迦牟尼佛的继承者,所以被称为是弥勒佛,也是未来佛。那么弥勒佛厉害吗?
弥勒佛铜像
关于弥勒佛厉害吗这个问题要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因为他是下一任的如来佛祖,用我们现在的话讲那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所以单从职位上来讲弥勒佛确实是很厉害的。可是评价他厉不厉害,不能只是从他的职位上来看,还要看看其他的方面。他化身布袋和尚,救济百姓,在那些百姓的心中,弥勒佛是厉害的。弥勒佛不管遇到什么事,都是笑着去面对的,最后困难有迎刃而解,无疑,在心态上弥勒佛是厉害的。他经常背着一个布袋四处化缘,救济穷困的百姓,那时候人们经常嘲笑他,有的甚至还往他的布袋里放些石头、砖块,但是对于这样的行为,他都毫不在意,依然笑呵呵的,他懂得要想成功渡化人们之前,必定是要受磨难的,会被世人不理解,他忍了下来,但是,他最后还是成功的教化了百姓。在这个方面,毋庸置疑,他是厉害的。
评价一个人厉不厉害,不能只是从单方面来看,要全面的客观的去评价。弥勒佛用自身的行为去感化人们,这对于那些受他教诲,一心向佛的人来说,他就是厉害的。
弥勒佛道场在哪里
提起弥勒佛的道场,许多不信佛的人可能都不知道,其实现在所知道的弥勒佛的道场就在贵州省的武陵山脉的主峰—梵净山。它不仅仅是一处佛教圣地,更是我国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还曾经举行过佛教文化研讨会,这里庙宇众多,其中要数四大皇庵和四十八座脚庵最为著名。弥勒佛的庙宇在顶峰,左边是释迦牟尼佛,右边是弥勒佛。不过关于弥勒佛道场在哪里还是有争议。
其中争议声最高的有三处,一处是在浙江省义乌市的双林寺,一处是地处辽宁的龙泉山,还有一处是浙江省奉化的雪窦山。其中,雪窦山的呼声是最高的,也是最能被人接受的。不仅是因为雪窦山天下名山,更是因为弥勒佛化身为布袋和尚时就是奉化地区的人,所以将雪窦山当成弥勒佛的道场合情合理。
弥勒佛道场在哪里自古以来都备受争议,一些不法份子还因此会到处造谣,打着弥勒佛的旗号招摇撞骗,坑害百姓,危害国家社会的安全,破坏祖国的团结。但是其实不管弥勒佛的道场是不是在自己心里所想的地方,对于一心向佛的人来说,无论在哪儿,都改变不了他们向佛、敬佛的心。弥勒佛是正义的使者,一直都在吸引和感染着许多善良的人们,这种感染力不会因为时间的关系而渐渐变淡,无论什么时代,无论我们身边的事物改变有多大,我们内心的那颗善良的心是不会改变的。
弥勒佛已经转世了吗
弥勒佛,是佛教的八大菩萨之一,虽为菩萨却被尊称为佛,又被称为未来佛,据说弥勒佛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弟子,释迦牟尼佛曾经预言弥勒佛在适当时机可以转世成佛,降生在人间,然后出家修道,渡劫,度化众人,最后在龙华菩提树下觉悟成佛,成为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那么弥勒佛已经转世了吗?
弥勒佛在兜率内院修行,兜率的天人寿命是四千岁,相当于我们人间的5亿多年,将近6亿年,按照人类发展的历史来推算,应该距离弥勒佛转世还有着很长的时间,所以说对于弥勒佛已经转世了吗这个问题答案应该是否定的。。据说,弥勒佛降生在人间的时期,那个时候物产丰富,土地肥沃,人民安居乐业,所以人们认为弥勒佛是一尊福佛,会给人们带来好运气,所以一直深受百姓们的喜爱。有些邪教一直散播谣言,说弥勒佛已经转世,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弥勒佛转世还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弥勒佛是宽容,慈悲,乐观的化身,我们经常形容他是“大肚弥勒佛”,弥勒佛总是盘腿而坐,眼睛笑眯眯的望着众人,给人带来一种亲切感。
弥勒佛是给人力量,普度众生的佛,不会做出伤害众生的事情,弥勒佛转世需要一定的时机,而这个时机不是人为控制的,所以在有些人散布弥勒佛转世的谣言的时候我们不能轻易相信,信佛的人只要做到心中有佛,多做慈善的事,不要特别的去在意弥勒佛是否已经转世,即使没有转世也要继续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弥勒佛的地位
说起弥勒佛的地位,许多人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弥勒佛是佛教当中的八大菩萨之一,是如来释迦牟尼佛预言的将在未来接替他的未来佛。
的确,弥勒佛虽然被称为佛,可是实际上却是菩萨,但是一位释迦牟尼佛说他会在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会在人世间降生,他的出身高贵,父亲是一位显赫的大臣,母亲是一位非常美丽的公主,他出生的时候天降异象,人们都普遍长命,女子五百岁才嫁人。他从出生便与佛结缘,成年之后便出家为僧,之后经历许多的劫难,最后在龙华树下觉悟成佛。所以说到弥勒佛的地位,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那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当然,我们不能这样说,因为做善事没有高低大小之分,地位也不能这样论。
在佛的眼中,众人皆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而在众多信佛之人的眼中,佛是普度众生,救众人于水火之中的天神,同样都是做好事,只是分工不同而已,所以说弥勒佛在佛教中的地位可能很高,但是在众生的眼中,所有的佛都是解救百姓的天神,没有高低之分,地位的高低都是在人心罢了。弥勒佛曾经化身为布袋和尚,下凡去教化众人,他不顾别人的冷嘲热讽,用自己的行为去感化人们,使他们幡然悔悟,在那些百姓的眼中,弥勒佛的形象伟岸,是他们心目中的天神,在他们的眼中弥勒佛的地位很高。所以要论弥勒佛的地位,就要看是在什么人的眼中了。
弥勒佛和韦陀
弥勒佛是佛教当中的八大菩萨之一,是佛祖释迦牟尼佛的接班人,也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曾随释迦牟尼一起出家,后来释迦牟尼觉悟成佛之后他一直居住在兜率天的内院,潜心修行。韦陀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护法之一,佛教的人都把他当成是祛除妖魔,保护佛法的天神,他被人称作是“韦陀菩萨”。那么弥勒佛和韦陀有什么关系呢?
到过寺庙里烧香拜佛的人都知道,韦陀菩萨的佛像是站在弥勒佛的佛像后面的,关于这个站位的原因,还有一段小故事呢。相传曾经弥勒佛和韦陀菩萨起初并不是在一座庙宇里的,弥勒佛的庙宇香火鼎盛,人来人往,而韦陀菩萨的庙宇却是人烟稀少。这是什么原因呢,归根结底是两人的性格截然相反,众所周知,弥勒佛总是一脸笑意,看上去很亲切,他总是笑脸迎客,而韦陀菩萨呢,总是黑着脸,看上去特别的严肃,让人不敢靠近。
佛祖知道这一消息后,就让他们两个在同一座庙宇里了,他们两个分工合作,弥勒佛笑迎八方客,使得这里香火旺盛,韦陀菩萨铁面无私,负责掌管财务,两人分工明确,使得寺庙里香火不断,佛祖知道后很是欣慰。弥勒佛和韦陀菩萨像是同事,又像是朋友,两人一起度过了很多岁月,一直在一起向世人弘扬佛法,教化世人,一直在保佑着一方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国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