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执行部
⑴ 上海财经大学走出过哪些名人
1、严济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第一批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2、杨纪琬,中国社会主义会计制度的奠基人、中国注册会计师制度重建和恢复的创始人;
3、曹沛霖,政治学家、复旦大学首席教授、中国政治学理论博士点最早的3位博士生导师之一;
4、娄尔行,中国当代最有影响的会计学家之一、中国会计学博士点最早的2位博士生导师之一;
5、褚葆一,经济学家、中国世界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泰斗”级人物(北钱南褚),早年留学欧洲;
6、贾康,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硕士第一年在上财学习基础课。
(1)著名执行部扩展阅读
排名:在2019 U.S.News全球最好大学学科排名中,经济学与商学位列全球第156;在2018 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统计学位列全球51-75,金融学位列全球76-100,经济学位列全球101-150;
在荷兰蒂尔堡大学全球经济学研究机构科研排名、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分校全球商学院科研排名、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全球金融学排名、美国杨百翰大学全球会计学排名中,相关学科已进入或接近全球前100。
⑵ 关于抗日战争的小故事
1、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自1937年8月13日晨,日军以公共租界的日本人聚集区和黄浦江上的军舰为基地,向闸北一带进行炮击,我军奋起还击开始,至11月12日我军西撤结束。
这次战役,日军以松井石根大将为总司令,先后投入陆,海,空与特种兵部队近30万人,动用舰船130余艘,飞机400余架,战车300余辆,狂妄地宣称1个月内占领上海。当时的国民政府先由冯玉祥,后由蒋中正(兼)任第3战区司令长官指挥。
先后调集中央部队,广东,广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部队和税警总团,中央军校教导总队,以及部分省市保安总队,总计兵力约70万余师,奋勇迎战。
2、上高会战
“上高战役”闻名中外,又称“锦江会战”。上高会战,中国军队击毙日军少将指挥官岩永、大佐联队长滨田,毙伤日军16000余人,击落敌机1架,缴获日军军马2800余匹,辎重物资无数。军委会参谋总长何应钦将称之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
蒋介石对担任攻击主力的74军甚为满意,特以军委会名义授予74军“飞虎旗”一面,此为国民革命军中最高奖励。
3、南京保卫战
南京保卫战,又称南京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失利后,为保卫首都南京与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作战。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1日,日军大本营下达“大陆第8号令”,命令华中方面军与海军协同,兵分三路,攻占南京。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首都卫戍部队司令长官,部署南京保卫战。因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南京各城门先后被日军攻陷,守军节节抵抗,牺牲无数。
12日,唐生智奉蒋介石命令,下达守军撤退令。守军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数滞留城内,被日军大量屠杀,损失惨重。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4、太原会战
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月),是抗战爆发后,中国第2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为中日双方在华北进行的第一场大规模会战。太原会战主要包括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等。
太原会战历时2个月,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持续时间最长、战绩最显著的一次会战。
日军参战总兵力约合4个半师团共14万人,伤亡近3万人。中国军队参战总兵力6个集团军计52个师(旅)共28万余人,伤亡10万人以上。最后会战以中国失利告终,从此国民革命军在华北的正规战争宣告结束。
5、徐州会战
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陇海(宝鸡至连云港)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其中以1938年三四月间的台儿庄大战最为著名,因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史称之为台儿庄大捷。
徐州会战对日军给予了巨大的打击,大大迟滞了日军进攻的脚步,为中方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
⑶ 请问刘德华的《黑蝙蝠中队》是哪部电影的主题曲
刘德华演唱的歌曲《黑蝙蝠中队》不是影视原声。收录于《美丽的一天》专辑中。2002年07月发行。
《黑蝙蝠中队》背后故事
两岸军事对峙期间,国民党空军第三十四、三十五飞行中队,驾驶美国提供的侦察机趁夜幕从台湾空军基地起飞,穿越整个中国大陆拍摄情报、空投传单或空降特务然后返航。
三十四中队的队徽是有着北斗七星的深蓝色背景下一只展翅的黑蝙蝠,象征其飞翔于深蓝的夜空中,翅膀穿透外围的红圈,潜入“赤色铁幕”。三十五中队的队徽则是红色背景下的一只很萌的黑猫,寓意着在黑夜中有双明亮的眼睛,迅捷地出入于“红色铁幕”。
因为每次任务的飞行时间都很长,黑蝙蝠中队机组成员最高达14人,分三班次轮值,一旦被击落即伤亡惨重。从1953年始到1967年止,黑蝙蝠中队进行过八百多次的飞行,共损失148名飞行员,占全部成员的三分之二,眷村因此而时常有哭声。
从1961年始至1974年止,黑猫中队28名飞行员共执行了220次侦查任务,损失10人——“黑猫”们驾驶的是著名的U-2高空侦察机,只需要一名飞行员,伤亡人数相对较少。然而,“黑蝙蝠”和“黑猫”们用生命搜集到的情报,并没有落到国民党手中。
(3)著名执行部扩展阅读
《黑蝙蝠中队》也是一部电影讲述了台湾地区空军34中队进行夜间侦察任务情形与昼伏夜出的蝙蝠相同,因此以“蝙蝠中队”命名,而所属侦察机均漆成黑色,而又称作“黑蝙蝠”。队徽是一只展翅的黑蝙蝠,在北斗七星上飞翔于深蓝的夜空中,翅膀穿透外围的红圈,象征潜入赤色铁幕。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刚刚撤退到台湾的国民党当局为了维系“美台关系”,并获得美国援助,曾经成立一支“黑蝙蝠中队”,替美国中央情报局(CIA)侦察大陆军情。
据统计,“黑蝙蝠中队”自1953年成立至1967年12月停止侦察任务,共执行任务838架次,先后有10架飞机被击落或意外坠毁,殉职人员达140多人。
⑷ 国内有哪些知名企业培训企业 公司执行力太低,老总要求各部门相关职务的人都需要培训,准备把培训外包
各培训公司来都有各自的自专长,最好找相关信息时要把这个了解清楚一下,哪些课程是哪个公司做得比较擅长的,这样培训效果才能达到上佳。
先说几个吧,具体的你还要自己去深入了解一下:
时代光华:公开课程做得比较好,人气比较旺
北大纵横:咨询案更胜一筹,比较权威
涛涛国际:培训师培训是王牌课程,销售、人资、通识等领域也有主力课程
影 响 力:高层管理课程为主打,效果还不错,确实有“影响力”
……
总之,还要看你自己的选择,根据它们的专长来分配吧,会更合理一些。
⑸ 如果要搞谍战片电视剧排行榜,哪几部作品可以上榜
我国有很多类型的电视剧,其中谍战片算是一大类了,这类题材的电视剧多半是乔装潜伏在敌人内部然后获取重要信息,而且这类电视剧大多情节紧凑而且抓人心。如果要做排行榜的话我觉得能排在前三的国产谍战片有《伪装者》、《潜伏》以及《密战》。
其实类似这样的谍战片有很多,大部分剧情的大环境和背景都差不多,主要的区别就是情节的安排和人物角色的设定安排,所以还是很考验导演和编剧的一些真实的功力的。
⑹ 天津大学走出过哪些知名校友
难道没有人说北洋园校区帝国图书馆的捐赠者郑东先生吗?
郑东是天大是天大化工学院92届校友,现在主要从事风险投资,天大修新校区的时候给母校捐了钱修了郑东图书馆,就是一直被同学们夸赞的帝国图书馆,郑东先生不仅回报母校,还关注学校的学生,并且设立了郑东校友创新助学金,鼓励同学们创新创业。
天大杰出校友还有很多,像广为人知的诗人徐志摩,建筑设计师冯骥才等等。
⑺ 请问黑龙江省近代有什么著名人物最好是影响大一点的 政界的 历史老师让写报告啊求帮助
1931年11月4日,在黑龙江省嫩江桥面,东北军爱国将领马占山率领中国军队,向发动进攻的日本侵略者奋起反击,打响了武装抗日斗争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武装抗日的序幕。
马占山(1885年11月30日—1950年11月29日)字秀芳,汉族,陆军中将加上将衔,祖籍河北省
丰润县。绿林出身,精于骑射。1929年被张学良任命为黑龙江省骑兵总指挥。1930年任黑河警备司令兼黑龙江省陆军步兵第三旅旅长。“九·一八”事变后,时任黑龙江省政府代主席兼军事总指挥的马占山,不满于蒋介石奉行的不抵抗错误政策,决心进行抵御。11月4日,日军在飞机、大炮和装甲车掩护下,出动4000多人,向嫩江桥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还击,江桥战役正式打响。中国军队在嫩江桥及其附近的大兴地区,与日军展开了一场场殊死拼杀。马占山将军一面调兵遣将,一面亲临前线指挥。这次战斗,日军共损失兵力1000余人,是“九·一八”事变以来首次受到的重挫。中国军队也付出了沉重代价,伤亡600余人。
1932年2月,日军攻占哈尔滨后,马占山曾投降日本,就任伪黑龙江省省长,后又任伪满洲国军政部长。同年4月摆脱日军监视,在黑河举兵反正,通电继续抗日,并揭露伪满内幕,任东北救国抗日联军总司令。1936年参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后任东北挺进军总司令。1940年任黑龙江省主席,后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1946年任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1949年1月与傅作义、邓宝珊等人一起接受中国共产党和平解放北平的条件,宣布起义。
⑻ 北京工业大学有哪些知名校友
本人15级机械专业的,今年大四,看到这个问题很有感触,仔细梳理了一番,特来回答北工大作为北京市的亲儿子,培养出的人才也是数一数二的。
先说一个大家不太了解的,程静,现任北京市水务局局长,这个老学长的经历颇为丰富,在北京工业大学毕业后先是留校工作,后又前往香港读完硕士后又返回北工大任教,担任北工大教务处副处长、处长、土建系系主任,副校长,担任全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全国高等工程教育学会副主席等多项社会兼职,并于1999年被评为教授。
总之,从北工大走出的人才各式各样,都能给工大增光添彩,希望同学们在工大好好学习,报答学校。
⑼ 美国著名的师有哪些
大红一师
美国陆军第1机械化步兵师于1917年6月组建于法国,当时叫第一远征师。创建伊始,即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历经数次重大战役战斗,总共作战158天,伤亡22320人,获荣誉勋章5枚,赢得“大红一师”的荣誉称号。
美国第一机械化步兵师
美国陆军第1步兵师是美国陆军主力部队之一,该师成军以来参加了美国历次主要的战争,并且多是战斗中的攻坚主力,特别是在二战中,在北非登陆战役,西西里岛杰拉登陆场,诺曼底“奥马哈”海滩,攻陷“齐格菲防线”,阿登地区雷马根大桥,捷克斯洛伐克境内都留下了该师的鲜血和赫赫战功,该师无愧于美军第一部队的美名,是美军一支王牌中的王牌师。
美国第1步兵师组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17年,而第1步兵师最初称美国第1远征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武装起来,最大限度地武装起来,毫无限制地武装起来!”威尔逊总统向全国发出了战斗号召。国会颁布了1917年征兵法。根据美国陆军部关于组建美国第1远征师的指示,1917年5月24日,美国陆军将分散驻扎在多个驻地的正规陆军部队集中起来,正式组成美国第1远征师,威廉·L·赛伯特少将任第一任师长。
6月14日,美国第1远征师的第一批部队从纽约港与霍博肯港启航驶往欧洲,其余部队则在年内陆续抵达法国圣纳泽尔和英国利物浦,最后一支部队于12月22日到达圣纳泽尔。第一批部队到达法国后,美国第1远征师于7月6日改编为美国第1步兵师。该师主要由第1步兵旅1第2步兵旅和第1野战炮兵旅以及各种支援部队组成。到达法国之后,美国第1步兵师并没有立即参战。后来,1917年6月8日被确定为美国第1步兵师的成立日。
“铁锤”美国远征军司令潘兴将军对美军第1师极为关心,亲自制订了一个冗长的训练计划,他想让该师成为美军的典范。自从1917年7月5日第1师的第一批分队到达被选作训练区的贡德古尔时起,潘兴就开始对他们的基本战术使用水平进行检查,前后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1917年8月下旬,法军第47阿尔卑斯狙击师---即“蓝魔”师开始向美军第1师讲授堑壕战和武器知识。直到10月21日,潘兴才把该师派到一个没有战事的地区,配属给法军第18师,让它体验一下前线的生活。从那一天起,每个团派出一个营跟随法军进入前沿10天,然后其他各营再进入前沿数天。1917年11月底,第1师返回贡德古尔,将在前线学到的东西贯彻到此后的训练中去。只是到了1918年1月18日,即第1师到达法国半年之后,潘兴才认为该师已作好了单独接受任务的准备,可以派到战线上去了。
期间在第1师诞生了美军的一员著名的战略家乔治.马歇尔五星上将,不过当时他只是第1师参谋部的一名临时中校。马歇尔的任务是使第1师师部随时了解前沿阵地的情况,检查部署和物资给养,密切注意部队的土气。
1917年10月21日,美国第1步兵师参加攻占洛林的萨默维尔的作战。1918年1月18日至2月5日,该师第1步兵旅(配属5个法军营)参加攻占洛林的安索维尔的作战。2月5日至4月3日,美国第1步兵师攻占洛林的安索维尔,4月27日至6月8日,美国第1步兵师占领康蒂格尼,那是一个被德军占领的小村庄,协约国军需要它,第1师奉命把它拿下来。士兵们经过苦战终于攻下来,他们受令坚守阵地。经受了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后阶段最密集的炮火射击,守住了村子。马歇尔后来写道:“我们守住了康蒂尼,德军后来再也没有重新占领这个村庄。"
6月9日至13日,美国第1步兵师参加蒙特蒂迪尔一诺昂的防御作战。
6月14日至7月8日,美国第l步兵师与法军部队在康蒂格尼地区换防。
7月18日至22日,美国第1步兵师参加埃纳一马恩河战役。8月7日至24日,该师占领洛林地区的赛泽。 9月8日至11日,该师又占领赛切普雷与安索维尔之间的卢瑟。
9月12日至16日,美国第1步兵师参加圣米耶尔战役。
10月1日至12日,美国第1步兵师参加默兹一阿尔贡进攻战役的第一阶段010月29日至11月11日,该师参加默兹一阿尔贡进攻战役的第二阶段。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之后,美国摆脱“孤立主义”的束缚,美军也开始紧急备战。美国第1步兵师也不例外。
美国第1步兵师集结于英国并进行临战训练之后,于1942年11月8日参加代号为“火炬行动”的北非登陆战役,在法属阿尔及利亚的奥兰登陆成功。此后,该师在第2军编成内向突尼斯挺进。该师在与德军的作战中一度遭受重创,伤亡惨重。
1943年5月9日,德意非洲集团军群24万人投降,北非为盟军所控制,北非从此无战事。盟军利用这一有利形势,发起代号为“赫斯基”的西西里战役。
7月10日,美国第1步兵师在西西里岛东南部的杰拉强行登陆,迅即突破守军防线。不久,德国装备精良的"戈林"装甲师向第1步兵师反扑,德国60辆坦克在没有步兵的情况下直冲海滩,企图摧毁美军的桥头堡,第1步兵师只能临时挖单兵壕阻击,在海军舰炮火力和加拿大部队的支援下,第1步兵师使用炮兵火力击退德国装甲师,许多坦克已冲到战壕前2000米,第1步兵师乘胜发起进攻,一举攻占特罗伊纳,7月13日在战斗中,第1师付出了很大的伤亡,其中包括克劳弗德中校(Joseph B. Crawford),但他们为盟军打开了通向墨西拿海峡的大门。
经过28天的殊死战斗,第1步兵师取得辉煌战绩的同时,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267名英勇的战士付出了生命,1184人负伤,337失踪,但上级也发现该师纪律出现问题,他们临阵换将,克莱伦斯·R·许布纳少将接替特里·M·艾伦少将指挥第1步兵师,克莱伦斯·R·许布纳少将当时是华盛顿的一位军需官,他在一战时,就曾在第1步兵师16团战斗过。
第1步兵师第16步兵团经过集训后,被编入V军团,扩充为34124人和3306辆车辆,1944年6月,在代号为“霸王行动”的诺曼底登陆作战中主攻“奥马哈”滩,但这是整个诺曼底登陆作战中最为惨烈的一场血腥苦战.第1集团军司令战后升为第一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的布雷德利五星上将回忆道:“奥马哈”滩简直是一场恶梦。直到今天,一想到1944年6月6日那里发生的事情,就会感到一阵阵痛苦。我曾多次回到那里,悼念死在滩头的勇士。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人们也不会忘记那些侥幸活到胜利之日的人们。那天,踏上“奥马哈”滩的人,个个都是英雄。
奥马哈位于犹他海滩的东面,科汤坦半岛南端维尔河口到贝辛港之间长6.4公里的海滩,海岸是三十多米高的悬崖陡坡,有四个被海水冲刷出的深谷,成为通向内陆的天然出口,海滩上高低潮之间的落差约为270米,海滩是硬质沙地,上面筑有高耸的鹅卵石堤岸,后面是沙丘,草地,树林,易守难攻。德军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地形构筑防御工事,在低潮线到高潮线之间设置了三道障碍物,还混杂有大量水雷,在卵石堤岸上筑有混凝土堡垒,在堡垒前有蛇腹形铁丝网和几千颗地雷,四个出口都用地雷和钢筋水泥障碍物封死。海岸上有16个坚固支撑点,配有机枪和反坦克炮,悬崖上还构筑暗堡,内有威力极强的88mm火炮,炮火杀伤范围可以覆盖整个海滩。
盟军之所以选择这里登陆,是因为从维尔河口到阿罗门奇之间正处在美军犹他海滩和英军海滩当中,位置非常重要,而这段32公里长的海岸只有这一段还勉强可以登陆,其余地段都是悬崖绝壁。此外盟军认为这里的守军是第716海防师的一个团,既无装甲部队,又无机动车辆,士兵又多是后备役,战斗力差。实际上,3月中旬隆美尔为加强诺曼底地区的防御力量,从圣洛调来精锐的野战部队第352步兵师,该师的一个主力团就部署在奥马哈滩头,另外两个团在距海滩只有几英里的贝叶。实际上,“奥马哈”滩上的第716守备师的这个团已经并入第352师,而盟军情报机关直到登陆部队出发后,才查明第352师的去向。
在奥马哈登陆的突击部队包括查尔斯·格哈特第29师第116团和许布纳“大红一师”的第16团,还有经过特殊训练专门爆破敌人水下障碍的工兵部队。由霍尔海军少将指挥的O编队负责运送。6月6日三时到达换乘区,当时海面上风力五级,浪高12米,有10艘登陆艇因风浪太大而翻沉,艇上所载300名士兵就在海面上挣扎,3— 6英尺高的浪头向我们的战舰和运输舰扑打过来。在漆黑的夜里,让登陆舰起锚困难重重,而且危机四伏。步兵身负沉重的装备,爬进剧烈颠簸的舰只,很快就感到难以忍受:潮湿、寒冷和晕船。装载64辆攻击东、西滩头的两栖坦克的16艘坦克登陆舰,在海上剧烈地颠簸着,笨拙地移动着。士兵们又冷又湿,当到达海滩时,士兵们已经精疲力尽。
更糟糕的是盟军在登陆前的火力准备中,最初为达成战术上的突然性,在预先航空火力准备时没有对这一地区进行轰炸。6月6日五时五十分,由2艘战列舰、4艘巡洋舰、12艘驱逐舰组成的舰炮火力支援舰队实施四十分钟的舰炮火力准备,可由于害怕霍克角德军岸炮射击,军舰只是在远距离上进行射击,准确率很低。六时由480架B—26轰炸机对德军防御阵地进行直接航空火力准备,投弹达1285吨,但当时云层又低又厚,飞行员怕误伤己方部队,故意延迟30秒投弹,结果1285吨炸弹都落在5公里外。所以德军的防御工事和火力点大都完好无损,当盟军的火力准备刚一结束,德军的炮火就开始射击了。
计划伴随登陆兵上陆提供及时火力支援的水陆坦克,在西段的32辆中有27辆在下水后的几分钟里就因风浪太大而沉没,余下的5辆有2辆是驾驶员技术高超战胜风浪驶上海滩的,另3辆要归功于一位坦克登陆艇长的主动精神,他见第一辆坦克刚下水就在风浪中沉没,立即命令关上艇首门,将余下的3辆直接送上海滩。在东段指挥员见风浪太大,水陆坦克无法下水,就命令将坦克直接送上海滩,但这样一来到达海滩的时间提前了,为了等待配合作战的装甲车辆,坦克登陆艇不得不在海岸附近徘徊等待,德军抓住机会猛烈炮击,击沉了2艘坦克登陆艇,装备105毫米火炮的几十辆两栖车辆也多数沉没,结果只有一半两栖坦克和少数几辆战车到达“奥马哈”滩。6点30分,杰罗第军的第一批步兵到达“奥马哈”滩,多数都搞错了地方。直到六时四十五分,水陆坦克和装甲车辆才驶上海滩,可刚上海滩,就被德军炮火摧毁了好几辆。接着第一波1500名士兵开始突击上陆,因为海中有一股向东的潮汐,以及岸上迷漫的硝烟,使得士兵难辨方向,队形也变得混乱。上陆时士兵们要先趟水涉过1米多深,50—90米宽的浅水区,再要通过180—270米宽毫无遮掩的海滩,才能接近到堤岸,而且这一切都在德军密集而猛烈的炮火下。所以在最初的半小时里,这1500名士兵根本无法投入作战,只是在浅水中,海滩上为生存而苦苦挣扎。在第一批登陆的8个连中只有2个连登上预定海滩,这些部队立即遭到敌人的机关枪、迫击炮和火炮的猛烈射击,被德军的火力压得抬不起头。由工兵和海军潜水员组成的水下爆破组,伤亡惨重,有几十人死亡或受伤,许多人淹死在海里。装备丢失损坏严重,但仍克服困难冒着德军炮火开始清除障碍物,设法炸开了水下障碍物,在东段开辟出两条通路,在西段开辟出四条通路,但多数排除障碍的工兵却当场被击毙,可惜在涨潮前来不及将通路标示出来,后续登陆艇一直找不到通路,拥塞在海滩上听任德军炮击。无处隐蔽,匍匐在沙滩上和浅水中的人,无法还击,也无法隐藏在搁浅的登陆舰后面。大多数两栖坦克都被击毁。没有大炮支援,几个小时内,海滩上鲜血横流,连海水都染红了。
第二波于七时到达海滩,正逢涨潮,德军炮火非常准确猛烈,完全将登陆部队压制在狭窄的滩头。两小时里美军在西段没有一个人冲上海滩,在东段也仅仅占领9米宽的一段海滩。海面上挤满了登陆艇,秩序异常混乱,海滩勤务主任只好下令只许人员上陆,车辆物资一律暂时不上陆。此时美军第1集团军司令布莱德利根据几份零星的通信和军舰了望哨的报告,知道登陆遇到极大困难,胜利几乎不可能了,他打算放弃在奥马哈的登陆,让美军第5军后续部队在犹他海滩或英军的滩头上陆。
血染“奥马哈”滩的时间太长了。登陆后6个小时,才占据10码滩头阵地。直到主要指挥官上岸后,士兵们才开始向防波堤和绝壁等隐蔽物移动。这些勇敢的指挥官是第29师副师长诺曼·D·科塔准将,第116步兵团的查尔斯·D·W·坎汉上校和指挥第16步兵团的乔治·A·泰勒上校。
然而就在这时,局势发生了转机,担任舰炮火力支援的美国海军见陆上的官兵死伤累累,岸上火力控制组和海军联络组都没有消息,意识到海滩上形式已极为严峻,17艘驱逐舰充分发挥主动精神不顾搁浅、触雷和遭炮击的危险,驶到距海滩仅730米处,进行近距火力支援。得克萨斯州牧场主詹姆斯·E·拉德尔上校率领150名别动队员,登陆攀上峭壁,摧毁法国情报人员报告的6门155毫米法国火炮,,他们艰难地爬上了霍克角,发现所谓的155mm海岸炮竟然是电线杆伪装的,消除了海岸炮的威胁,美军的驱逐舰靠上向海滩,向德军火力点逐一开火,强大的火力打得德军毫无招架之力,只得挂白旗乞降。然后驱逐舰又向每一个新发现的目标射击,并且只要见陆军用曳光弹射击,就把它当作是在指示目标,马上进行轰击。正是驱逐舰的积极援助,逐步压制住德军的火力,为海滩上的美军攻击创造了条件。在滩头上的美军指挥官也努力激励部下,如第29师副师长科塔准将在弹片横飞的海滩下达富有感情的命令,给海滩上每个人树立了无所畏惧的榜样,科塔喊道:“留在海滩上的有两种人,一种是死人,一种是等死的人。来呀!把魔鬼从这里赶走!”能够行动的人冒死向防波堤冲去。第18步兵团和第115步兵团又有几百名士兵从登陆舰上冲出来,跟在他们后面。到处都能看到勇敢的行为和英勇的士兵。第1师16团团长泰勒上校也喊道:“我们呆在这里只有死路一条!我们死也要向前冲!”在他们的带领下,海滩上的美军尽管伤亡惨重,组织残余部队前仆后继,连续爆破炸开封死的出口,终于冲过堤岸。
中午时分,第二梯队三个团的生力军提前上陆,在舰炮和坦克支援下,一步一步扩大登陆场,接着在“喷火”式飞机的校射指引下,美军战列舰和巡洋舰上的重炮也加入对岸射击,更是炸得德军鬼哭狼嚎,抱头鼠窜。
下午1点30分,第1集团军司令布莱德利接到杰罗发来的振奋人心的消息:“部队牢牢地守住了海滩……正在向海滩后面的高地挺进。”布莱德利派参谋长比尔·基恩和切特·汉森到海滩察看。他们的报告比布莱德利所预期的还要乐观。整个海滩的形势仍很严重,但部队已占领了一两道壕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内地推进。根据他们的报告,布莱德利打消了放弃“奥马哈”滩的念头。
天黑时,第1师和第29师终于杀开一条血路,占领正面6.4公里,纵深2.4公里的登陆场,到夜间登陆场正面进一步扩大到8公里,上陆人员共3.5万人。D日全天,美军第5军付出的代价也极为惨重,光阵亡就达2500人。当夜,第5军军部上岸,开设前进指挥所。军长罗杰少将向布雷德利发出的第一封电报就是:“感谢上帝为我们缔造了美国海军。”
在此次战斗中,第1师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也付出了重大的伤亡,一天内3000人伤亡,16团将近1000人伤亡.但第1集团军司令布雷德利回忆道:我常常为派新组建的部队到“奥马哈”滩的进攻战中去打先锋而内心感到苦痛。这次派去的部队,是杰罗率领的第5军司令部和格哈特率领的第29师。这就是我为什么决定派许布纳的英勇善战的“大红一师”去增援的原因。像在西西里岛战役一样,“大红一师”又在敌人的枪林弹雨里冲锋陷阵。感谢上帝,该师正在那里。
诺曼底登陆作战结束后,美国第1步兵师继续向北推进,不久解放了比利时的列日市,接着突破“齐格菲防线”,进逼德国本土。该师进攻的第一个目标是德国的亚琛。10月21日,德军守城司令终于抵挡不住美军的进攻,弃城投降。接着,第l步兵师越过莱茵河,继续向德国纵深推进。
12月16日,纳粹德军不甘心于失败,以10个装甲师,14个步兵师的兵力在阿登地区发起大规模反击,当是第1步兵师正在休整,第1步兵师26团立即被派去阻击德国第12装甲师,12月17日,16团在威斯墨斯以北18团在尤盆南歼灭了一支德国空降部队,俘获了德军团长冯.赫德特。1945年1月15日,美国第1步兵师发起反攻,再次越过“齐格菲防线”,攻占雷马根大桥的桥头堡。时至4月1日,该师已向东推进240多公里。4月8日,该师越过威塞河,进入捷克斯洛伐克境内。5月8日,纳粹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在二战中,第1步兵师共伤亡21023人,但俘虏敌人10万人以上,有15人获得国会荣誉勋章。战争结束后,该师作为占领军留驻德国,直到1955年才根据轮换制度返回美国。
1965年,美国第1步兵师奉命参加越南战争,其第2旅首先开赴越南。 7月2日,第2旅第16步兵团第2营B连在边和附近进行搜索时与“越共”游击队交火,就是他们在越南进行的第一次战斗。
1966年6月2日至7月13日,美国第1步兵师和南越第5步兵师与“越共”第9师在乎隆省遂行“埃尔帕索2号”作战行动。据称“越共”军方面伤亡855人。
1966年9月14日至11月24日,由美国第196(独立)步兵旅发起“艾特尔博罗”作战行动011月初,美国第1步兵师,第4步兵师第3旅1第173空降旅以及南越陆军几个营卷入。据称此次为美军最大的作战行动,“越共”军伤亡1106人。
1966年11月30日至1967年12月14日,美国第1步兵师,第4步兵师和第25步兵师各1个营在西贡及西贡周围地区发起,1967年1月由美国第199步兵旅接替遂行“费厄法克斯”作战行动。此次作战强调的是美军/南越陆军的联合作战行动。第199步兵旅撤退后,该作战地区由南越第5别动大队接管。据称“越共”军方面伤亡1043人。
1967年1月8日至26日,美国第1步兵师,第25步兵师,第173空降旅1第11装甲骑兵团以及南越陆军部队在铁三角对“越共”第4军区总部遂行“塞达福尔斯”联合作战。
1967年9月27日至11月19日,美国策1步兵师在平阳省(“越共”部队进攻平隆省的禄宁城镇之后包括该地区)遂行“申南多”作战行动。据称“越共”军方面伤亡956人。
1968年3月11日至4月7日,美国第1步兵师,第9步兵师和第25步兵师,南越第5师1第25师和数个空降营以及海军陆战队特遣部队在西贡地区及周围的5个省遂行“获胜之道”作战行动。据称“越共”军方面伤亡2658人。
值得一提的是,1968年9月,第1步兵师师长凯思·L,韦尔少将在西贡以北的禄宁指挥作战时,因乘坐的直升机被“越共”击中坠毁,机毁人亡。
1970年4月,美国第1步兵师在南越伤亡数以万计的官兵之后,奉命返回美国堪萨斯州赖利堡。
1990年11月8日,第1(机械化)步兵师奉命向海湾地区部署。在其后的两个月中,它将12000多名官兵和7000余件装备部署到沙特阿拉伯。接着,他们在沙特阿拉伯进行战前训练,为实施地面作战做准备。
1991年2月24日早晨,作为“沙漠风暴”行动组成部分的地面作战开始。美国第1(机械化)步兵师率先对伊拉克第26步兵师发起进攻,为后续部队开辟通路,成为美国第7军的开路先锋。在本日的作战中,第1步兵师俘虏伊军2500人。随后,他们奉命向北机动,突入伊军纵深,意欲消灭萨达姆的精锐部队伊拉克共和国卫队。
经过16小时的机动,美国第1(机械化)步兵师再次投入战斗。2月26日夜晚,该师与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塔瓦卡尔那师和第12坦克师第27旅相遇,击毁伊军坦克和步兵战斗车各40辆,迫使伊军迅速后撤。
为了切断伊军从科威特城北逃之路,美国第1(机械化)步兵师继续向东猛进,击毁大量伊军车辆,俘虏伊军数干名。27日20时,该师第4骑兵团第1中队攻占伊军北逃的公路。 28日凌晨,该师主力沿该公路一线占领防御阵地,完全切断伊军的退路。
到28日8时宣布停火时,第1步兵师在这场“100小时的地面战”中前进260公里,击毁伊军坦克550辆,装甲人员输送车480辆,俘虏伊军11400人,而自己仅亡18人,损失坦克和步兵战斗车各5辆。
1991年5月10日,美国第1(机械化)步兵师返回美国堪萨斯州赖利堡。
1995年2月10日,美国陆军部长小托戈·D·韦斯特和陆军参谋长戈登·R·沙利文上将宣布将陆军现役作战师从12个师整编为10个师。驻德国的美国第3(机械化)步兵师改编为美国第1(机械化)步兵师,驻堪萨斯州赖利堡的美国第1(机械化)步兵师司令部和师支援部队退出现役。美国陆军官方宣称,此举是为了在裁减陆军师的情况下将美国第1(机械化)步兵师这个最著名的师(番号)之一保留在现役部队中。
1996年11月至1997年10月,美国策1(机械化)步兵师奉命在波黑地区执行维和任务,该师两任师长蒙哥马利·C·梅格斯少将和戴绍·L·格兰奇少将先后兼任北部多国师师长。1997年10月,第1(机械化)步兵师师长戴维·L·格兰奇少将将北部多国师的指挥与控制权移交给美国第1·装甲师师长拉里·R·埃利斯少将。
1999年6月,在科索沃战争结束之后,美国第1(机械化)步兵师一部奉命进驻科索沃执行维和任务,充当东部多国旅,以1名副师长兼任东部多国旅旅长。
⑽ 中国现代名人有哪些
首先中国并没有“数十亿人口”,根据最新统计数字,中国香港人口743万;中国澳门人口66.7万人;中国台湾省人口2358万人;中国大陆人口140005万人。中国历史上,也从未出现“数十亿人口”的规模,解放前中国有四亿五千万人口;1950年达到5.44亿人;1970年超过8亿人口;1990年全国人口是11.55亿;而2010年为13.41亿人口。
年轻人对名人比较关注,中老年人对名人并不感冒,这主要是因为年轻人喜欢新鲜事物,而且没有养家的烦恼,所以更容易关注此类事情,而中老年人更需要面对现实问题,所以对名人极少关注,这也是“名人”群体无法在中老年市场打开局面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