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女中音
㈠ 世界女中音歌唱家有哪些
我国著名的女中音歌唱家有关牧村、 德德玛、吴玫玫、罗天婵、梁宁等。
㈡ 世界著名女中音巴托莉代表作
世界著名女中音巴托莉是意大利罗马人,她的代表作应该是1992年2月应邀在芝加哥演唱的莫扎特歌剧《女人心》和《费加罗的婚礼》而轰动世界。
㈢ 世界上最著名的高音女歌唱家是谁
“卢氏唱法来”传人卢兰自青被《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誉为世界上“声音最高、音域最宽、歌唱最高”的“卢氏唱法”传人卢兰青,她可以不用麦克风在大礼堂轻松唱歌,声音纯、宏、亮、美,缭绕四壁。
“帕瓦罗蒂在一楼唱,她在三楼唱”,在实话实说节目中,崔永元这样介绍卢兰青,因为她的高音比帕瓦罗蒂整整高两个八度。她在北京一家录音棚录制为她度身定做的《中国———你是我的主题歌》时,曾当场把5万元的话筒唱破。这首歌经专家鉴定:上行高音达到 4400Hz 为 C5 ——相当于钢琴的最右端的琴键,下行音到 77.5Hz 为 BE ,音域 5 个 8 度加一个 6 度,高音达到 4150Hz(C5)。为此,卢兰青荣获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颁发的《声音最高、音域最宽、歌唱最高的演员》证书。卢兰青成为世界歌唱音最高的人
㈣ 求世界上出名的女中音,要详细介绍,不要只发名字
Cecilia Bartoli 1966年月4日生于罗马,她的父亲是罗马歌剧院合唱团的成员,母亲是抒情女高音,父亲给巴托莉起了个意大利女孩很普遍的名字--Cecilia,这也是西方神谱中音乐保护神的名字。也许受到女神的保佑,巴托莉的事业可谓一帆风顺。巴托莉自幼喜欢音乐,母亲是她的启蒙老师,而且因为生活在歌剧院这样的环境里,巴托莉从小就耳濡目染,浸淫在音乐之中,她说过:“我是在团体中成长的,我渴望有观众来看我的演出,是真正喜爱音乐而来,是为了作曲家而来!”母亲对巴托莉的要求十分严格,他了解女儿的音色、音质,巴托莉的天分很高,关键在于适当地引导。
1985年,巴托莉参加了罗马电视台组织的“天才”节目,第一次亮相就与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里恰蕾利合作演唱《霍夫曼的故事》中的《船歌》,同时还演唱了《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中罗西娜咏叹调,巴托莉皎好的容貌与惊人的声乐技巧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切茜莉娅初露锋芒。1986年,巴托莉的演唱轻松自如,得到台下著名指挥大师卡拉扬的赞许,晚年的卡拉扬竭力提携后辈,于是,巴托莉幸运地被邀请参加1990年萨尔茨堡复活音乐节。当时巴托莉的保留曲目大多是罗西尼的,而卡拉扬要求她演唱的是巴赫的《B小调弥撒》,这对巴托莉是重大考验,巴托莉特意跑到萨尔茨堡跟卡拉扬一字一句演唱,卡拉扬教会了巴托莉提高音乐修养,而且也知道了应当用清澈透明的音色诠释乐曲,可惜,卡拉扬没有等到正式指挥《B小调弥撒》就去世了,巴托莉认为这是她的终生遗憾。1989年,巴托莉在罗马歌剧院首次登台演唱《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中的罗西娜,引起轰动,人们惊呼罗西尼时代的罗西娜重返人间,长期以来,罗西娜由许多女高音诠释,即便是女中音演唱也用较高的音域来表现,而巴托莉却返朴归真,恢复了这个花腔女中音角色的真正神韵,巴托莉认为花腔唱段是展现自己的一种方式,但并不是纯粹卖弄技巧,当自己融入某个角色的时候,那就是歌唱艺术震撼人心的时刻,即便是《他的声音多温柔》那样轻快的乐曲依然要表现出罗西娜对爱情的坚定决心,而不是轻佻的浮想联翩。这次成功为巴托莉赢得了声望,汉堡、苏黎世、科隆等地歌剧院相继邀请她出演歌剧。
1990年7月,巴托莉参加了在纽约举行的莫扎特音乐节,当时他演唱的莫扎特角色得到了广泛认同。巴托莉的艺术道路从音乐会开始,从唱片录音开始,这与许多由比赛出名或者由演唱歌剧而成名的歌唱家有很大不同,巴托莉的成长依赖了传媒的帮助,使世界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到她的存在。巴托莉是非常幸运的,Decca唱片公司的音乐总监与资深制作人克里斯托弗·雷本慧眼识才,在巴托莉默默无名时就与她签定了长期合同,并力排众议发行了巴托莉的首张专辑《罗西尼咏叹调》,获得了20万张的销量,并且上了“告示牌”古典排行榜,成为当年古典音乐唱片发行的奇迹,巴托莉也成了首录专辑即获成功的典范。此后,接连发行了《莫扎特肖像》和《咏叹调集》的唱片,都得到了理想的销量。
巴伦伯伊姆曾经认真听过巴托莉的演唱,他认为巴托莉的音色、表演能够与伟大的歌剧女神卡拉丝媲美,1992年2月,巴伦伯伊姆邀请巴托莉在芝加哥演唱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和《女人心》,评论界一开始就对巴托莉扮演的莫扎特歌剧角色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一个技巧绚烂的花腔女中音能够把莫扎特作品唱的字斟句酌是非常难得的。
同年,恰缝罗西尼诞辰二百周年,巴托莉赶赴美国参加演出,举办了成功的独唱音乐会。不久她又在休斯敦歌剧院的新演出季中成功饰演了《女人心》中的德斯皮娜,赢得一致好评。此后,巴托莉还在卡内基音乐厅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至此,美国观众已经完全承认了巴托莉的演唱实力,尤其是她在花腔方面的杰出造诣。纵观20世纪女中音人才中能够演唱花腔的不多,比较多的是抒情或者戏剧性比较强的,比如巴尔莎就是后者的代表,巴托莉却拥有令人不可思议的技巧和音域,她能够唱夜后,可见音域之高,同时她又能唱戏剧性很强的角色,还能演好喜剧,这些素质综合起来使巴托莉成为20世纪末女中音人才中的佼佼者。
1992年是巴托莉事业辉煌的一年,她同时荣获《时代》、《美国音乐》、《BBC音乐杂志》授予的年度最佳古典艺术家奖,这是对她在古典音乐领域成就的肯定。1994年巴托莉乘胜追击,在苏黎世歌剧院演唱了罗西尼的歌剧《灰姑娘》。这个角色同样是罗西尼难度惊人的花腔剧目之一,然而,巴托莉已经驾轻就熟,她的低音区发挥地十分出色,这也是大多数女中音薄弱的环节,她的声音爆发力很强,音色丰满,音量大。 近年来,巴托莉对巴洛克音乐情有独钟,她公开承认不喜欢现代音乐,她说除了贝里奥的某些歌曲外,其他的现代音乐都是她拒绝的对象。与哈农库特合作后,巴托莉深深接受并认同了哈农库特对巴洛克音乐的看法。她说:“我现在正寻找巴洛克曲目,从罗西尼歌剧那儿绕一圈回来,我认为在21世纪,人们会更接近巴洛克音乐,会有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要听巴洛克音乐,那就是我所要唱的。”事实真实如此,2000年,巴托莉在法国举办了《万岁,维瓦尔第》独唱音乐会,演唱了维瓦尔第的歌剧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她的声乐艺术水平有了更快的进步,在个人风格上更加自由洒脱,更为浪漫,低音区扎实稳健,花腔技巧炉火纯青,过渡音举重若轻,渐强渐弱的变化更是不着痕迹。
巴托莉不愿意被商业行为所左右,从前,几乎所有次女高音都会被要求演唱卡门一角,没有人在乎演唱者的音质是否适合,《卡门》仿佛成了次女高音的归宿,对此巴托莉始终拒绝,她说:“我所做的只是给人们美丽的时刻、幸福的时刻。天父赐予我这项乐器,要我尽可能地表现。走进歌剧院,我要所有人忘却世界的黑暗面,而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界。”
㈤ 女中音的世界著名女中音歌唱家:
孔奇塔·苏贝尔维亚(Conchita Supervia)
格拉迪斯·斯沃索特(Gladys Swarthout)
艾碧·丝蒂葛娜妮(版Ebe Stignani)
朱丽叶权塔·西米奥纳多(Giulietta Simionato)
斯黛芬丝(Risë Stevens)
布兰奇·特伯姆(Blanche Thebom)
费多拉·巴比耶利(Fedora Barbieri)
雷吉纳·雷斯尼克(Regina Resnik)
克丽斯塔·路德维希 (Christa Ludwig)
莉塔·戈尔(Rita Gorr)
詹妮特·蓓克(Dame Janet Baker)
玛莉莲·霍恩(Marilyn Horne);人称:全能女中音
泰蕾莎·贝尔冈萨(Teresa Berganza) 歌剧史上最伟大的卡门
阿格尼丝·巴尔莎(Agnes Baltsa)
塞西莉亚·芭托莉(Cecilia Bartoli)
朵萝拉·扎吉克(Dolora Zajick)伟大的威尔第女中音
塞丽耶·德·吕珊(Zelie de Lussan)
维奥利卡·寇尔特兹(Viorica Cortez)
㈥ 世界最最有名的女高音歌唱家
帕瓦罗姐,呵呵。说实在的女高音没有男高音稀有。女人都能蹦出几个高音就像男人都能低沉一下子一样 。所以顶级的女高音排不出个名次来,都是苦练来的。
伊丽莎白.施瓦尔茨科普芙(Elizabeth Schwarzkopf,1915-)
德国女高音歌唱家。生于波兰,曾入柏林高等音乐学校学习,后被吸收为柏林歌剧院独唱演员。引人注目的第一个角色是《那克索斯岛上的阿丽安娜》中的泽比涅塔。1947年起,从花腔女高音转向抒情女高音,首次登上斯卡拉歌剧院的舞台。1951年斯特拉文斯基的歌剧《浪子生涯》初演时任第一女主角。1955年在旧金山首次饰演《玫瑰骑士》中的玛莎琳,九年后又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饰演同一角色。
她的嗓音婉转、灵活、纯净,演唱表现风格细致深刻而又丰富多彩,不仅探究作品的风格和内容,而且有卓越的句法处理。她擅长演唱莫扎特、理查.施特劳斯的歌剧和德奥艺术歌曲。音乐评论家们认为,她在艺术歌曲方面所树立的丰碑,没有第二个女歌唱家能与之匹敌。
比尔吉特.尼尔森(Birgit Nillsson)
梅尔塔.比尔吉特.尼尔森(Maumlrta Birgit Nilsson 1918年5月17日-2005年12月25日) 是一位瑞典歌剧女高音。生于瑞典南部省份斯康纳,她是二战后(从50年代末到她80年代中引退)瓦格纳女高音的代表人物。
职业生涯 1946年在斯德哥尔摩上演的歌剧自由射手中,尼尔森扮演女主角阿伽特。那是她的首演。1947年同样是在斯德哥尔摩,她扮演的麦克白夫人引起轰动。1954年她首次登台维也纳国家歌剧院。
1959年她在纽约的大都会歌剧院中,演唱了伊索尔德。当时她的演唱征服了整个北美洲。
在各大歌剧院都可看到尼尔森的身影,诸如慕尼黑,东京,巴黎,布宜诺斯艾利斯,芝加哥,旧金山和汉堡。1954到1970年间她年年登台拜鲁依特音乐节,其中《尼伯龙根的指环》中布伦希尔德和伊索尔德是她最成功的角色。1969年她在维罗纳竞技场里饰演的图兰多特和1973年在法国南部奥林奇古圆形露天剧场中(卡尔.伯姆指挥,琼.维克斯饰特里斯坦)饰演的伊索尔特引起了巨大轰动。比尔吉特.尼尔森是维也纳爱乐乐团的荣誉成员。
据瑞典"Expressen"和"Svenska Dagbladet"报道,比尔吉特.尼尔森于2005年12月25日圣诞节当天于她瑞典南部Bjaumlrloumlv的家中逝世;但死讯直到2006年1月11日,即在她出生地Vaumlstra Karup举行过葬礼后方才向外界公开。尼尔森长期忍受心脏肾脏疾患。她在双亲的墓旁被下葬。但进一步的细节并未清楚。尼尔森于1948年与兽医Bertil Niklasson结婚。夫妇两人并未育有儿女。
丽娜塔.苔巴尔迪(Renata Tebaldi)
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从小在当歌唱演员的母亲身边长大,十三岁开始学钢琴,十七岁入帕尔马音乐学院学习声乐。1944年以《梅菲斯托菲利斯》中的叶莲娜一角开始其舞台生涯。1946年经卡拉扬推荐参加斯卡拉歌剧院的演出活动,从此声名日盛,足迹遍及欧洲各著名歌剧院。1955年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演唱《奥赛罗》后,成为该剧院台柱。
她的演唱风格、感情的表达恰如其分,嗓音极其柔润流畅,加之优雅的仪态和无懈可击的音准,使其成为当代最卓越的女高音歌唱家之一。
玛丽亚.卡拉斯(Maria Callas)(Maria Callas,1923-1977)
著名的美籍希腊女高音歌唱家,真名为茜茜莉亚.索菲亚.安娜.玛丽亚.卡罗盖洛波乌罗斯。生于纽约,八岁开始学习钢琴,十岁开始唱《卡门》中的咏叹调,十三岁入希腊雅典音乐学院从达尔戈学习声乐,十五岁以《乡村骑士》中的桑土查一角绽露锋芒。1947年应邀去意大利维罗那露天圆形剧场演出歌剧《歌女》,激起听众狂热的反响。此后不断演出于世界各地,以对角色深刻的理解和细致而富于创造性的处理,使得听众进一步领略到歌剧的音乐美和戏剧美,并对十九世纪早期美声风格的歌剧如《梦游女》等新的认识。
他一生演出歌剧百部以上,音量幅度极宽,从轻巧的花腔女高音到最壮实的戏剧性声部郁能胜任,有机地把富有强烈戏剧性和有俏丽录活特点的花腔唱法结合在一起。擅于形体表演,具有崇高、隽永的雕塑美。是世界公认的全能女高音歌唱家。她对“复活”十九世纪早期意大利歌剧、对歌剧表演艺术的发展、创新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琼.萨瑟兰(Joan Sutherland)
从小从母亲学钢琴和歌唱,19岁获几个声乐比赛一等奖,得学费而拜约翰和A.狄更斯为师。她的第一个歌剧角色是普赛尔的狄多,1949和1950年,她两次参加全澳大利亚声乐比赛,都获第一名。然后,她在波宁吉帮助下到伦敦,进皇家音乐学院和歌剧学校深造,1952年进入科文特花园,登台后先演配角,1953年第一次演唱主角----威尔第《假面舞会》中的艾美丽娅。
1954年,萨瑟兰与波宁吉结婚,波宁吉认为她不适合演唱纯戏剧女高音,建议她向抒情女高音的方向转变。1959年是她生涯上的转折点,这一年2月17日,她在科文特花园剧院唱《拉莫摩尔的露契亚》中的露契亚,获得巨大成功。回英国之后,她又在《清教徒》中成功地扮演了艾尔薇拉,从此世界各大歌剧院都向她打开了大门。1961年,萨瑟兰在斯卡拉歌剧院主演《拉莫摩尔的露契亚》,最终谢幕达30次之多;1963年她又替代作为权威的卡拉斯,唱出了最好的《诺尔玛》,从此被认为替代了卡拉斯而成为"美声女王"。
1965年,萨瑟兰回澳大利亚巡回演出,并开始与帕瓦罗蒂合作,报界评论"掌握美声的能力无法用语音形容,这是非凡的技艺,它的可能性简直是无限的。"从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萨瑟兰与帕瓦罗蒂在波宁吉指挥下录制了一系列歌剧唱片,他们的演唱,最杰出的是多尼采蒂与贝里尼的作品。萨瑟兰的贡献,是把卡拉斯的声乐戏剧激情和歌唱技巧独具一格地结合起来,以此证实美声的真正美妙之处在于把歌唱的戏剧性和深刻的内容、卓越的技巧溶汇在一起。
蕾昂泰茵.普莱斯(Leontyne Price)
美国女高音歌唱家。原想当教师,后接受罗伯逊建议,转入纽约朱利亚特音乐学院学习声乐。1952年扮演《法尔斯塔夫》中的福特夫人一角,为音乐界所瞩目。毕业后演过《波姬与贝丝》中的女主角贝丝。1955年被美国广播公司电视中心选为演播歌剧《托斯卡》的主要演员,1957年普朗克《卡尔美教派修女的对话》在旧金山公演时,经作者推荐任主角。1958年首次在伦敦修道院花园歌剧院代替契尔凯蒂出台演唱《阿伊达》,获得空前成功。从此阿伊达成为她最拿手的角色。1961年第一次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登台扮演《游吟诗人》中的莱奥诺拉。
她的演唱嗓音圆润、浓密而色彩丰富,不论高、中、低音,都有“黄金般的特质”。真实、深刻的感情表现和女性角色的内向与温柔,使她被公认为当代最杰出的“阿伊达” .
贝克佛蕾.西尔斯(Beverly Sills)
12岁开始学习声乐,17岁在费城首次登上歌剧舞台。1955年以扮演《蝙蝠》中的罗萨琳达名震纽约市歌剧院舞台,成为该院专属歌唱家,演唱了20多年。
1966年,贝克佛蕾.西尔斯扮演《凯撒》中的埃及艳后获得巨大成功,从此登上欧美著名歌剧院舞台。音乐评论人说,她是典型的花腔女高音,虽音量不大,却能巧妙地发挥美声唱法的长处。风格独特,曲目广泛,是最好的女高音之一,不但声情俱佳,而且法语准确。
她在1980年退休,但偶尔还参与演出。她在退休后仍为美国纽约多个剧院担任艺术指导工作,她身边的人都称赞她的管理能力。
蒙茨克拉特.卡巴耶(Montserrat Caballe)
蒙茨克拉特.卡巴耶 (Montscrrat Caballe,1933-),西班牙女高音歌唱家。 九岁入音乐学院学习。最早的音乐会演出是在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任女高音领唱。1957年在瑞士马塞尔歌剧院演唱《艺术家的生涯》中的咪咪一角后,广泛演出于欧美各地,其中1965年在纽约以音乐会形式演出的唐尼采蒂的《露克里齐亚.鲍吉亚》,曾引起巨大轰动。她被认为是意大利美声唱法的代表人物,高度流畅、纯净的嗓音和卓越的轻声技巧,在每个国家都得到热烈的赞扬和肯定。
她擅于演唱莫扎特、贝利尼、罗西尼、威尔第、普契尼等人的歌剧名作,理查?施特劳斯笔下的莎乐美是她最喜爱的角色,对德国和西班牙歌曲亦有深入的理解。
雷娜塔.斯科托(Renata Scotto)
1934年生于意大利。斯科托是以“卡拉斯第二”著称的、当代艺术成就最高的意大利女高音歌唱之一。她的嗓音具有音质美、音量幅度大、音域范围宽的特点。在高音区,她能始终保持光辉明亮和轻松自如的特质。她既能演唱抒情女高音,也能担任花腔女高音的角色。难能可贵的是,她不但能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真实、生动、丰富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而且还善于对某些华彩乐句或唱腔作进一步的发挥或必要的更改。跟卡拉斯一样,斯科托对发掘久被湮没或绝响的歌剧作品有着很大的举。她除了发扬光大由卡拉斯恢复上演的一系列古典剧目外,也在这方面积极搜索、探寻,如普契尼生前遭到失败的《埃德加》一剧,就是由于她的努力而重新搬上舞台并灌制唱片的。
维多利亚.德.洛斯.安琪莱丝(Victoria de los Angeles)
西班牙女高音歌唱家,1923年生于巴塞罗那。安琪莱斯是一位具有非常宽广音域的抒情女高音。她的嗓音流畅、丰满而又灵活、优美,高音区鲜明而有光彩,中音区热情而富于魅力。当艺术表现需要她拿出嗓音的“厚度”时,她也完全不缺少女中音式的粗犷和奔放。安琪莱斯歌唱表现上的特点是:忠实于原作,善于揭示作品内在的蕴涵,并能赋予歌声以亲切感和崇高的诗意。安琪莱斯是一位出色的音乐会演唱家,她所演唱的西班牙歌曲(有时自己用吉它伴奏)成为这一领域内的最高成就。此外,她还擅长表演西班牙的民族歌舞。
㈦ 世界十大女高音是谁
1.伊丽莎白·施瓦尔茨科普芙(Elizabeth Schwarzkopf) 德国女高音歌唱家。生于波兰,曾入柏林高等音乐学校学习,后被吸收为柏林歌剧院独唱演员。引人注目的第一个角色是《那克索斯岛上的阿丽安娜》中的泽比涅塔。1947年起,从花腔女高音转向抒情女高音,首次登上斯卡拉歌剧院的舞台。1951年斯特拉文斯基的歌剧《浪子生涯》初演时任第一女主角。1955年在旧金山首次饰演《玫瑰骑士》中的玛莎琳,九年后又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饰演同一角色。 她的嗓音婉转、灵活、纯净,演唱表现风格细致深刻而又丰富多采,不仅探究作品的风格和内容,而且有卓越的句法处理。她擅长演唱莫扎特、理查.施特劳斯的歌剧和德奥艺术歌曲。音乐评论家们认为,她在艺术歌曲方面所树立的丰碑,没有第二个女歌唱家能与之匹敌。 2.比尔吉特·尼尔森(Birgit Nillsson) 瑞典女高音歌唱家。自幼爱好歌唱并参加卡鲁普地方合唱团活动。1941年入斯德哥尔摩皇家音乐学院学习声学,1946年在瑞典皇家歌剧院初次登台,扮演《自由射手》中阿迦德一角获得好评。1948年后演出一系列歌剧名作,赢得很高的国际声誉。1951年参加格林德伯恩歌剧节。此后成功地演唱卫瓦格斯塔德之后,成为当代最出色的演唱瓦格纳歌剧的女高音歌唱家。1956-1958年先后在旧金山、纽约、米兰等地演唱。 由于其功底深厚,至今仍活跃于演出第一线,艺术质量不减当年。 3.丽娜塔·苔巴尔迪(Renata Tebaldi) 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从小在当歌唱演员的母亲身边长大,十三岁开始学钢琴,十七岁入帕尔马音乐学院学习声乐。1944年以《梅菲斯托菲利斯》中的叶莲娜一角开始其舞台生涯。1946年经卡拉扬推荐参加斯卡拉歌剧院的演出活动,从此声名日盛,足迹遍及欧洲各著名歌剧院。1955年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演唱《奥赛罗》后,成为该剧院台柱。 她的演唱风格、感情的表达恰如其分,嗓音极其柔润流畅,加之优雅的仪态和无懈可击的音准,使其成为当代最卓越的女高音歌唱家之一。 4.玛丽亚·卡拉斯(Maria Callas) 著名的美籍希腊女高音歌唱家,真名为茜茜莉亚·索菲亚·安娜·玛丽亚·卡罗盖洛波乌罗斯。生于纽约,八岁开始学习钢琴,十岁开始唱《卡门》中的咏叹调,十三岁入希腊雅典音乐学院从达尔戈学习声乐,十五岁以《乡村骑士》中的桑土查一角绽露锋芒。1947年应邀去意大利维罗那露天圆形剧场演出歌剧《歌女》,激起听众狂热的反响。此后不断演出于世界各地,以对角色深刻的理解和细致而富于创造性的处理,使得听众进一步领略到歌剧的音乐美和戏剧美,并对十九世纪早期美声风格的歌剧如《梦游女》等新的认识。 他一生演出歌剧百部以上,音量幅度极宽,从轻巧的花腔女高音到最壮实的戏剧性声部郁能胜任,有机地把富有强烈戏剧性和有俏丽录活特点的花腔唱法结合在一起。擅于形体表演,具有崇高、隽永的雕塑美。是世界公认的全能女高音歌唱家。她对“复活”十九世纪早期意大利歌剧、对歌剧表演艺术的发展、创新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5.琼·萨瑟兰(Joan Sutherland) 著名澳大利亚女高音歌唱家。年轻时就学于悉尼音乐学院,1947年以音乐会形式演出歌剧《狄东与伊尼阿斯》开始其艺术生涯。1949和1950年两度获澳大利亚声乐比赛奖。1951年赴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进修,翌年在修道院花园歌剧院登台。1954年改唱花腔女高音,先后在欧洲各地著名歌剧院和音乐节演出。1964年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上演《拉美莫尔的露契亚》时引起轰起,谢幕达三十次之多,被公认为花腔艺术的典范。她的嗓音清亮剔透、华美淳厚,继承和发展了意大利唱法传统。 她总是将非凡的技巧同丰富的感情、深刻的思想内容融为一体,即使是最缺乏个性、最器乐化的句子,也要赋以活生生的感情内容,而绝不炫耀卖弄技巧。今天,人们公认她是花腔艺术的典范。 6.蕾昂泰茵·普莱斯(Leontyne Price) 美国女高音歌唱家。原想当教师,后接受罗伯逊建议,转入纽约朱利亚特音乐学院学习声乐。1952年扮演《法尔斯塔夫》中的福特夫人一角,为音乐界所瞩目。毕业后演过《波姬与贝丝》中的女主角贝丝。1955年被美国广播公司电视中心选为演播歌剧《托斯卡》的主要演员,1957年普朗克《卡尔美教派修女的对话》在旧金山公演时,经作者推荐任主角。1958年首次在伦敦修道院花园歌剧院代替契尔凯蒂出台演唱《阿伊达》,获得空前成功。从此阿伊达成为她最拿手的角色。1961年第一次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登台扮演《游吟诗人》中的莱奥诺拉。 她的演唱嗓音圆润、浓密而色彩丰富,不论高、中、低音,都有“黄金般的特质”。真实、深刻的感情表现和女性角色的内向与温柔,使她被公认为当代最杰出的“阿伊达”。 7.贝克佛蕾·西尔斯(Beverly Sills) 美国女高音歌唱家,真名:贝尔·西尔佛曼。十二岁开始学习声乐,十七岁在费城首次登上歌剧舞台。1955年以扮演《蝙蝠》中的罗萨琳达名震纽约市歌剧院舞台,成为该院专属歌唱家,演唱了二十多年。1966年扮演《裘力斯·凯撒》中的克奥佩特拉获得巨大名声,从此登上欧美著名歌剧院舞台。她是典型的花腔女高音,虽音量不大,却能巧妙地发挥美声唱法的长处。风格独特,曲目广泛,是当代演唱“曼依”最好的演员,不但声情俱佳,而且法语准确。现任纽约市歌剧院总指导。 8.蒙茨克拉特·卡巴耶(Montserrat Caballe) 西班牙女高音歌唱家。九岁入音乐学院学习。最早的音乐会演出是在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任女高音领唱。1957年在瑞士马塞尔歌剧院演唱《艺术家的生涯》中的XXXXXX一角后,广泛演出于欧美各地,其中1965年在纽约以音乐会形式演出的唐尼采蒂的《露克里齐亚.鲍吉亚》,曾引起巨大轰动。她被认为是意大利美声唱法的代表人物,高度流畅、纯净的嗓音和卓越的轻声技巧,在每个国家都得到热烈的赞扬和肯定。 她擅于演唱莫扎特、贝利尼、罗西尼、威尔第、普契尼等人的歌剧名作,理查·施特劳斯笔下的莎乐美是她最喜爱的角色,对德国和西班牙歌曲亦有深入的理解。 9.雷娜塔·斯科托(Renata Scotto) 1934年生于意大利。斯科托是有“卡拉斯第二”著称的、当代艺术成就最高的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之一。她的嗓音具有音质美、音量幅度大、音域范围宽的特点。在高音区,她能始终保持光辉明亮和轻松自如的特质。她既能演唱抒情女高音,也能担任花腔女高音的角色。难能可贵的是,她不但能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真实、生动、丰富地表达作品的思想感情,而且还善于对某些华彩乐句或唱腔作进一步的发挥或必要的更改。跟卡拉斯一样,斯科托对发掘久被湮没或绝响的歌剧作品有着很大的兴趣,她除了发扬光大由卡拉斯恢复上演的一系列古典剧目外,也在这方面积极搜索、探寻,如普契尼生前遭到失败的《埃德加》一剧,就是由于她的努力而重新搬上舞台并灌制唱片的。 10.维多利亚·德·洛斯·安琪莱斯(Victoria de Los Angeles) 西班牙女高音歌唱家,1923年生于巴塞罗那。安琪莱斯是一位具有非常宽广音域的抒情女高音。她的嗓音流畅、丰满而又灵活、优美,高音区鲜明而有光彩,中音区热情而富于魅力。当艺术表现需要她拿出嗓音的“厚度”时,她也完全不缺少女中音式的粗犷和奔放。安琪莱斯歌唱表现上的特点是:忠实于原作,善于揭示作品内在的蕴涵,并能赋予歌声以亲切感和崇高的诗意。安琪莱斯是一位出色的音乐会演唱家,她所演唱的西班牙歌曲(有时自己用吉他伴奏)成为这一领域内的最高成就。此外,她还擅长表演西班牙的民族歌舞。
㈧ 著名女中音是谁
Cecilia Bartoli 1966年6月4日生于罗马,她的父亲是罗马歌剧院合唱团的成员,母亲是抒情女高音,父亲给巴托莉起了个意大利女孩很普遍的名字--Cecilia,这也是西方神谱中音乐保护神的名字。也许受到女神的保佑,巴托莉的事业可谓一帆风顺。巴托莉自幼喜欢音乐,母亲是她的启蒙老师,而且因为生活在歌剧院这样的环境里,巴托莉从小就耳濡目染,浸淫在音乐之中,她说过:“我是在团体中成长的,我渴望有观众来看我的演出,是真正喜爱音乐而来,是为了作曲家而来!”母亲对巴托莉的要求十分严格,他了解女儿的音色、音质,巴托莉的天分很高,关键在于适当地引导。
1985年,巴托莉参加了罗马电视台组织的“天才”节目,第一次亮相就与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里恰蕾利合作演唱《霍夫曼的故事》中的《船歌》,同时还演唱了《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中罗西娜咏叹调,巴托莉皎好的容貌与惊人的声乐技巧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切茜莉娅初露锋芒。1986年,巴托莉的演唱轻松自如,得到台下著名指挥大师卡拉扬的赞许,晚年的卡拉扬竭力提携后辈,于是,巴托莉幸运地被邀请参加1990年萨尔茨堡复活音乐节。当时巴托莉的保留曲目大多是罗西尼的,而卡拉扬要求她演唱的是巴赫的《B小调弥撒》,这对巴托莉是重大考验,巴托莉特意跑到萨尔茨堡跟卡拉扬一字一句演唱,卡拉扬教会了巴托莉提高音乐修养,而且也知道了应当用清澈透明的音色诠释乐曲,可惜,卡拉扬没有等到正式指挥《B小调弥撒》就去世了,巴托莉认为这是她的终生遗憾。1989年,巴托莉在罗马歌剧院首次登台演唱《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中的罗西娜,引起轰动,人们惊呼罗西尼时代的罗西娜重返人间,长期以来,罗西娜由许多女高音诠释,即便是女中音演唱也用较高的音域来表现,而巴托莉却返朴归真,恢复了这个花腔女中音角色的真正神韵,巴托莉认为花腔唱段是展现自己的一种方式,但并不是纯粹卖弄技巧,当自己融入某个角色的时候,那就是歌唱艺术震撼人心的时刻,即便是《他的声音多温柔》那样轻快的乐曲依然要表现出罗西娜对爱情的坚定决心,而不是轻佻的浮想联翩。这次成功为巴托莉赢得了声望,汉堡、苏黎世、科隆等地歌剧院相继邀请她出演歌剧。
1990年7月,巴托莉参加了在纽约举行的莫扎特音乐节,当时他演唱的莫扎特角色得到了广泛认同。巴托莉的艺术道路从音乐会开始,从唱片录音开始,这与许多由比赛出名或者由演唱歌剧而成名的歌唱家有很大不同,巴托莉的成长依赖了传媒的帮助,使世界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到她的存在。巴托莉是非常幸运的,Decca唱片公司的音乐总监与资深制作人克里斯托弗·雷本慧眼识才,在巴托莉默默无名时就与她签定了长期合同,并力排众议发行了巴托莉的首张专辑《罗西尼咏叹调》,获得了20万张的销量,并且上了“告示牌”古典排行榜,成为当年古典音乐唱片发行的奇迹,巴托莉也成了首录专辑即获成功的典范。此后,接连发行了《莫扎特肖像》和《咏叹调集》的唱片,都得到了理想的销量。
巴伦伯伊姆曾经认真听过巴托莉的演唱,他认为巴托莉的音色、表演能够与伟大的歌剧女神卡拉丝媲美,1992年2月,巴伦伯伊姆邀请巴托莉在芝加哥演唱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和《女人心》,评论界一开始就对巴托莉扮演的莫扎特歌剧角色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一个技巧绚烂的花腔女中音能够把莫扎特作品唱的字斟句酌是非常难得的。
同年,恰缝罗西尼诞辰二百周年,巴托莉赶赴美国参加演出,举办了成功的独唱音乐会。不久她又在休斯敦歌剧院的新演出季中成功饰演了《女人心》中的德斯皮娜,赢得一致好评。此后,巴托莉还在卡内基音乐厅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至此,美国观众已经完全承认了巴托莉的演唱实力,尤其是她在花腔方面的杰出造诣。纵观20世纪女中音人才中能够演唱花腔的不多,比较多的是抒情或者戏剧性比较强的,比如巴尔莎就是后者的代表,巴托莉却拥有令人不可思议的技巧和音域,她能够唱夜后,可见音域之高,同时她又能唱戏剧性很强的角色,还能演好喜剧,这些素质综合起来使巴托莉成为20世纪末女中音人才中的佼佼者。
1992年是巴托莉事业辉煌的一年,她同时荣获《时代》、《美国音乐》、《BBC音乐杂志》授予的年度最佳古典艺术家奖,这是对她在古典音乐领域成就的肯定。1994年巴托莉乘胜追击,在苏黎世歌剧院演唱了罗西尼的歌剧《灰姑娘》。这个角色同样是罗西尼难度惊人的花腔剧目之一,然而,巴托莉已经驾轻就熟,她的低音区发挥地十分出色,这也是大多数女中音薄弱的环节,她的声音爆发力很强,音色丰满,音量大。 近年来,巴托莉对巴洛克音乐情有独钟,她公开承认不喜欢现代音乐,她说除了贝里奥的某些歌曲外,其他的现代音乐都是她拒绝的对象。与哈农库特合作后,巴托莉深深接受并认同了哈农库特对巴洛克音乐的看法。她说:“我现在正寻找巴洛克曲目,从罗西尼歌剧那儿绕一圈回来,我认为在21世纪,人们会更接近巴洛克音乐,会有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要听巴洛克音乐,那就是我所要唱的。”事实真实如此,2000年,巴托莉在法国举办了《万岁,维瓦尔第》独唱音乐会,演唱了维瓦尔第的歌剧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她的声乐艺术水平有了更快的进步,在个人风格上更加自由洒脱,更为浪漫,低音区扎实稳健,花腔技巧炉火纯青,过渡音举重若轻,渐强渐弱的变化更是不着痕迹。
巴托莉不愿意被商业行为所左右,从前,几乎所有次女高音都会被要求演唱卡门一角,没有人在乎演唱者的音质是否适合,《卡门》仿佛成了次女高音的归宿,对此巴托莉始终拒绝,她说:“我所做的只是给人们美丽的时刻、幸福的时刻。天父赐予我这项乐器,要我尽可能地表现。走进歌剧院,我要所有人忘却世界的黑暗面,而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界。”
㈨ 求一世界著名女中音的名字。
Cecilia Bartoli是一个花腔女中音,,1966年6月4日生于罗马,1985年,巴托莉参加了罗马电视台组织的“天才”回节目,她姣好的容答貌和惊人的声乐技巧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从而初露锋芒。现如今,她已经是世界级的著名女高音了。
㈩ 求一世界世界著名女中音的名字、
切奇莉亚·芭托莉 专辑Billboard
01.All'arme si accesi guerrieri (Aria dell Pace)
02.Mentre io godo (Aria della Speranza)
03.Un pensiero nemico di pace
04.Vanne pentita a piangere
05.Sparga il senso lascivo veleno
06.Caldo Sangue
07.Come nembo che fugge col vento
08.Ecco negl'orti tuoi...Che dolce simpatica
09.Qui resta...L'alta Roma
10.Lascia la spina cogli la rosa
11.Ahi qual cordoglio...Doppio affetto
12.Si piangete pupille dolente
13.Ahi quanto cieca...Come foco allo splendore
14.Disserratevi oh porte d'Averno
15.Notte funesta...Ferma l'ali
http://www.kuhome.com/Photo/ShowPhoto.asp?PhotoID=40
买一张吧,网上的音质不好。
这个你参考一下,希望能帮助你搜索
http://www.cdhome.com.cn/shopinfo.asp?ID=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