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著名认证 » 著名剪纸作品

著名剪纸作品

发布时间: 2021-01-25 08:42:47

⑴ 剪纸是中国传统技艺,现在还有那些著名的剪纸大师

剪纸是我国最古老的的民间艺术之一,虽然近年来生活中已经很少见到会剪纸的人了,但是仍有一些人在为剪纸艺术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其中最为著名的剪纸大师有王维良、段建珺、林玉卿等。

王维良是连云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的传承人,人称王老三,他最为擅长的就是剪纸、扎风筝、做灯笼等传统手艺。他从小就跟随舅老爷和妈妈学习剪纸,这一剪就是四十多年。他以“我甘做那断桥上的青石板”为自己的座右铭,凭借着自己对生活的感知、感悟,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剪出了《民族少女》、《孔雀开屏》、《蝶恋花》、《中国心》、《福文化》、《百寿图》等寓意颇深的佳作。同时,为了更好的传承剪纸艺术,他免费提供材料,免费指导学生学习剪纸,为剪纸艺术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⑵ 著名的剪纸作品有哪些

《龙凤呈祥》、《凤凰戏牡丹》、《柿子和如意》,《喜鹊登枝》

⑶ 著名的剪纸作品有哪些

《喜鹊登枝》、《四季花》、《虎》、《龙凤呈祥》、《凤凰戏牡丹》、《柿子和如意》等

⑷ 什么地方剪纸最出名

中阳来剪纸最出名。

山西省吕梁市源中阳县民俗剪纸,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500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案中全国八项民间工艺美术类保护专案之一,剪纸艺人王计汝被评为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中阳民间剪纸与汉代画有着密切关系。在1984-1985年间,中阳县文化馆在对金锣镇道棠村出土的汉墓考察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画像石,经专家鉴定后,基本确定为汉代画像石,在这些画像中有许多关于剪纸的图案,可以证明在汉代中阳就有类似的剪纸艺术。

(4)著名剪纸作品扩展阅读:

中阳剪纸的特点:

山西省中阳县位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吕梁地区。这一带民俗文化积淀极为深厚,保留着许多原生态的人文环境,由此形成中阳剪纸古老的民俗文化内涵与艺术形态。

中阳剪纸主要分布于山西省中阳县境内南川河流域、刘家坪地区和西山边远山区。南川河流域的民俗剪纸风格细腻、古朴典雅,在中阳剪纸中占据主流地位。刘家坪的剪纸风格纯朴、刚健,西山边远地区的剪纸风格粗犷、浑厚,与南川河流域剪纸的主流风格相依相存,丰富着中阳剪纸的特色。


⑸ 中国十大剪纸艺人都有谁

剪纸艺人有:

1、范祚信

范祚信的剪纸风格属于:高密剪纸“细密”风格,他的这种剪纸风格也受到文化馆的直接重视,后期慢慢由向“细密”转变。

2、自贡民间剪纸艺人—向生祥

向生祥,剪纸之处,他探索出一种新的艺术品种——撕纸,其作品远销国外。撕纸作品不适宜细腻的刻画物象,它显现出朴实、粗狂的风格。尤其是撕纸撕出的物象,边缘不会显得圆润,而是带有纸本身的纤维,形成拙朴的装饰情趣。

3、自贡民间剪纸艺人—余曼白

余曼白,自幼酷爱中国民间艺术,同时擅长金石雕刻,工艺书法绘画,对词章亦颇有造诣,是中国非常有代表性的剪纸人。

4、黄岛辛安剪纸艺人—管茹

管茹是幼时随母亲学习辛安剪纸, 一直未间断,中学曾多次获奖,作品融合民间剪纸艺术精华,又结合自己创新,线条流畅、寓意深刻,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5、当代剪纸艺术的潜行者—李红军

李红军对剪纸艺术的表现材料和媒介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创新,以传达艺术家对当下社会生活和文化环境的新认识与新情感。

(5)著名剪纸作品扩展阅读

民间剪纸善于把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并产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结果。无论用一个或多个形象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而不是根据客观的自然形态来造型,同时,又善于用比兴的手法创造出来多种吉祥物,把约定成俗的形象组合起来表达自己的心理。

追求吉祥的喻意成为意象组合的最终目的之一。地域的封闭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灾害等逆境的侵扰,激发了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渴求。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这种朴素的愿望,便借托剪纸传达出来。

民间剪纸《鹿鹤同春》是民间传统的主题纹样。据记载,鹤即“玄鸟”,玄鸟是“候鸟”总称。在民间文化中鹿称为“候兽”,鹤称为“候鸟”,鹿鹤同春是春天和生命的象征。民间鹿与禄同音,鹤又被视为长寿的大鸟,因此鹿与鹤在一起又有福禄长寿之意。

在民间社会生产力相对低下的情况下,人力劳动成为生存的保证,摆脱病魔和死亡的痛苦是人们永恒的理想。民间剪纸以各种形式表达出对生命的渴望,袒护生命,颂扬生命,表现生的欢乐,对生命的崇拜成为人们虔诚的信仰。

⑹ 剪纸具有很长的发展史,那么中国有哪些著名的剪纸作品呢

中国著名的剪纸作品:《喜鹊登枝》、《龙凤呈祥》、《凤凰戏牡丹》等。

⑺ 中国最著名的剪纸作品有哪些

《龙凤呈祥》,《凤凰戏牡丹》,《柿子和如意》等,详细图片可在互联网上搜索。

⑻ 那些地方的剪纸比较出名,或比较有特色

一、陕西民间剪纸:
陕西民间剪纸的历史悠久漫长,最早可追溯到《史记》中“剪桐封弟”的故事。周成王姬诵用梧桐叶剪成玉圭的图像赠给其弟姬虞到唐国当诸侯,至今有两千多年了。美术家江丰和诗人艾青曾在解放前夕编印过一册专门介绍陕北风土人情的《民间剪纸》,对陕北剪纸艺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剪纸,远离皇家,远离贵族,只钟情民间的瓦房和窑洞,只钟情布满沧桑的脸庞和结满老茧的双手。陕北高原的窑洞,特大的窗户,面对一爿阳光,是剪纸艺术最好的位置。陕北民间剪纸有贴在窗户上的“窗花”、“烟格花”;有贴在顶棚的“团花”、“角花”;有贴在门楣的“门符”、“吊笺”;有贴在室内墙上的“墙花”、“炕围花”;有贴在灯笼上的“灯笼花”;有婚嫁用的“喜花”、“礼花”;还有作刺绣用的“鞋花”、“枕花”、“帽花”、“围裙花”、“门帘花”、“肚兜花”等等。一批批民间剪纸艺术家也在平凡的生活中默默地、悄无声息地在这片黄土地上诞生着、成长着,一代又一代。她们多是农家妇女,文化不高,从女娃剪成姑娘,一把剪犹如一枝生花的妙笔,剪什么像什么,有的不须着色,不须描底,黄土地的百般风情令世界各国旅人叹为观止。

二、广东佛山的民间剪纸
宋代已有流传,盛于明清两代。由于其剪纸制作方法采用了剪、刻、凿、印、写、衬等,在种类上便可分纯色剪纸、铜衬料、铜写料、纸写料、金花、银写料等。其作品在剪刻时很讲究,多用小刀或剪刀在纸上或特制的铜箔、锡箔上剪刻而成。其利用本地特产的铜箔银箔,用剪、刻、凿等技法,套衬各种色纸和绘印上各种图案,形成色彩强烈、金壁辉煌,富有南方特色的剪纸。佛山剪纸既有纤巧秀逸、又有浑厚苍劲的表现手法,按使用的需要而选材施艺。随着社会的发展,佛山剪纸在传统的基础上,以其构图严谨、装饰性强、剔透雅致、金壁辉煌的特点,在我国剪纸艺术中较具代表性。
如下图:

三、山东民间剪纸
山东民间剪纸从造型风格上大致可分两类。 一类是渤海湾区域粗犷豪放的风格,与黄河流域其他省份的剪纸一脉相承。一类则是更有特点的山东胶东沿海地区以线为主,线面结合的精巧型剪纸,它似乎与山东汉代画像石细微繁缛的风格一脉相承,以其花样密集的装饰手段,使单纯爽快的外型更饱满丰富。 山东胶东称手巧的女子为“伎俩人”,“伎俩人”不管出在哪个村,都是人们引以为荣的事。她们的花样子常常用烟火熏在土纸上到处流传,成为远近乡村剪花的样子。剪纸用途最多的是打扮窗户。胶东的窗户多是细长条形的格子,一般只能贴一些小的花,妇女们开发自己的创意,运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大的构图分割成条形剪出,再贴到窗上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画面。这种称为“窗越”的剪纸一般贴在“窗心”。另有“窗角花”、“窗旁花”以及悬挂在窗前会活动的“斗鸡花”等,构成了系列性的“棂间文化”。与节庆的居室布置相适应,剪纸还用于墙围及天顶仰棚的装饰,以及器皿的贴花。 山东剪纸从古发展到今,越来越多地显示出它独具有审美功能,因此,民间的“伎俩人”也就更加注重技巧的精熟。那若断若连的线条和细如蚊足的毛刺,往往叫人感到一种凡人难以达到的绝妙。

四、云南民间剪纸:
云南的剪纸基本有两种作用。一是寺庙中的神幔、神树及旗幡上的剪纸或刻纸,多为信徒们敬神拜佛的贡献之物。其题材样式包括有云南地方特色的大象、牛羊、佛塔、衣裤、器皿、人物、花鸟及吉祥的图案等。造型简略单纯,有一种原始稚拙的意味。神幔如北方民间的挂帘剪纸,但都很大。常常是多张纸贴接在一起。折叠刻出重复的图案。具有神秘的宗教气息。 刺绣是南方诸多民族女性擅长手艺。而要有别致的花样,就必得学剪。这里的一幅鞋花三幅胸襟花,是白族女性所剪。从内容上看来,已完全是汉族的戏故事,只有其中的佛塔及建筑,仍存有些许缅寺建筑的容貌。 从作品严谨的构图和轻松自如的造型上看,剪纸的作者是个成熟的老年巧手。为了刺绣时色块分割表现形象的必要,以开口刀法在形本上剪出暗示结构的虚线。几个内容不同人物不同的故事,和谐地摆放在外形几乎相同的对称形之中,黑白分明疏密得当,毫无充塞罗列拥挤的感觉--也许这些花样作者所求的最佳效果,留待绣花女最终去完成,但作为一幅剪纸作品的完美,已在此花之中。

五、吉林民间剪纸:
仅就吉林通化地区近年采集的大量满族民间剪纸表象来看,就可判定其所具有的地域民族原始性色彩。 从题材方面说,不仅其中的熊、虎、鹿、及山花、参果、樵夫、牧人与林海雪原的生活密不可分,而且那些旗装马靴的“嬷嬷人”,正是满族祭奉祖先的古俗之物。“嬷嬷人”与黄河流域剪纸的“抓髻娃娃”同样,以对称的正面造型,展开四肢,显露着人的完善,替代着人的躯体去完成捍卫生命、娱乐神明的使命。不同于“抓髻娃娃”的,“嬷嬷人”是可站立、可摆放的立体型剪纸,民间巧手运用折叠与剪镂结合的纸的语言特征,赋予薄片的材料一种具有体积感又有刀剪意味的造型样式。题材的另一方面,则是满族人的生活及引以为荣的罕王创业称世的传说故事。

嬷嬷人(祭祀礼花)(满族)
在手法方面,吉林满族剪纸的特点,便是充分利用材料技法语言的便利,其表现之一为多折叠的方法代替形象内部装饰的镂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如以香火烧出洞孔。其三是不似内地用专门剪花的小巧刀,他们用平常的大剪刀,不易勾来转去剪曲线,故多用直刀硬拐变的剪法,看来若闻铿锵之声,却显出一种金石的力度。
六、山西民间剪纸:
就民间艺术的丰富及保留远古文化内含的质量而言,秦晋两地同是令人不可轻视的宝地。然而,山西的地理位置更易于接受八面来风。因此民间剪纸就绝不仅仅是老辣苦涩的远古艺术因袭或传承。而是添了些许聪慧精明、灵透乘巧的酸甜味。这酸甜苦辣搅和在一起,酿成了剪纸艺术戏中有戏颇耐品尝的余味。 两件“买水”的作品,同题同意同情节,而不同的人物性情,不同的爱恋方式,甚至不同的戏班层次,叫人若已领略各自戏路的来龙去脉,听到不同戏路的观众同时报以的喝彩。“母女对织”则是一件叫人思索生命问题的作品。两幅剪纸对称重复构图中,只一些微小变化,即给人以时间与空间上的无限联想,永恒的人生重复与短暂的人为变化全系在这部象征着世界的织机之上,前人织着经纬,也连着后人的命运。这不是笔者的信口开河,即使是剪花的老婆婆不如是说,在她的人生体验中必定会有这样不止一次的追问。 当然这并不妨碍山西民间剪纸的中传承作品的纯粹性,黄河流域共有的“蛇盘兔”、“鹰逐兔”等主纹样自不待说,而其中的“一座山”是吕梁山区民间常剪的一种题材,它似乎向人们展现了一个人兽杂居时代的真实场景,又把天然之中的人类童年情境带到了我们面前。

七、安徽民间剪纸:
安徽的民间剪纸较早地形成了行业性的艺人队伍,以其艺术商业的雏形状态替代了民众普遍的审美创造。 但是,我向来以为匠人型剪纸作品的民间与否主要在于所面向服务的对象。如果是基于劳动者集体审美意识的普遍水准,又依附于民间美术的范畴。反之如果已在迎合贵族阶层的闲情逸趣而卖弄绝技的工艺之作,则是与皇宫中雇佣的御用匠人雕龙刻凤为他人做嫁衣裳的没什么两样。安徽的“花匠”多属于前者,而阜阳的程建礼人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 程建礼从小喜欢剪花,并跟祖母勤学,灵性极好,起初为村人义务剪花,后来把技艺作为谋生手段,挑起花担周游江湖,练出一身好手艺,口中唱着花歌,手中剪着妇女们点的花样。对于他来说,已不需要冥思苦想的经营构图,达到胸有成竹才开始动手。任何形状的纸片之中都已蕴藏着形象,只需要用手中的剪刀轻叩它的灵性之门。 “三叉口”一幅尤其如此。概括的外形轮廊像是天然而成的几笔正在浸化着有浓墨,而略用心计剪出两只相对灼灼的眼睛,恰如其分地剪出“画眼”,也点准“戏眼”——黑暗中,两个互相搜寻着的人警觉的眼睛。

八、湖南民间剪纸:
现在,剪纸更多地是用于装饰。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甚至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人们以前还常把剪纸作绣花和喷漆艺术的模型。 剪纸不是用机器而是由手工做成的,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剪刀剪和刀剪。顾名思义,剪刀剪是借助于剪刀,剪完后再把几张(一般不超过8张剪纸粘贴起来,最后再用锋利的剪刀对图案进行加工。刀剪则是先把纸张折成数叠,放在由灰和动物脂肪组成的松软的混和体上,然后用小刀慢慢刻划。剪纸艺人一般是竖直握刀,根据一定的模型将纸加工成所要的图案。和剪刀相比,刀剪的一个优势就是一次可以加工成多个剪纸图案。 在农村,剪纸通常是由妇女、姑娘们来做。在过去,这可是每个女孩所必须掌握的手工艺术,并且还被人们来品评新娘的一个标准。而职业的剪纸艺人则常常是男人,因为只有男人才能在作坊里一起劳作并挣工钱。

九、湖北民间剪纸:
孝感的妇女有正月十五唱“请七歌”的习俗,向“七女星”讨巧:“正月正,麦草青,我请七姐看花灯,教我心灵剪牡丹,教我手巧绣凤凰,杀白猪,宰白羊,年年接你七姑娘,”讨巧其实只是表达了女子寻示灵感的心愿,要手艺精,当然还需勤学苦练了。而巧手的女子,独享社会刮目相看的殊荣。 据说有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至今腰里还带着年青时情人赠的订情荷包。可见这种乡俗的民间艺术所具有传达情感之力量。 在房县,时兴过一种带字的花样,作为送给亲朋好友的礼品花。这些花样上的诗句往往是求花的乡亲随口吟出,剪花的巧女便把它剪在各种形的剪纸上。如“操心劳力,增加负担”是刚过门的媳妇说给公婆听的客气话;“手心手背都是肉,打断骨头连着筋”是母亲告诉女儿,长辈对你们都一样看待——平时不好意思说出口的语言揉进剪花里,更增添了一份含蓄。 刻纸在湖北叫“雕花”,武汉、鄂城等地都有数以百计的雕花匠,并且在清末民初建立有剪纸的行会组织,这在全国是少见的现象。与全国各地的工匠艺人一样,他们以高超的技艺应付各种不同的审美要求,而个人的情感只能在雕花刀缝间深深地潜藏。

十、贵州民间剪纸:
谁都知晓贵州苗族的衣衫上有五彩溢香的美丽刺绣。但谁知道那千针万线密密匝匝的花朵底下,都有一张好看的剪纸?而会绣衣的苗女们,哪个闺房中会没有存放的花样? 《苗族古歌》“迁徒”一段中唱道:“姑姑嫂嫂,莫忘带针线,嫂嫂叫姑姑,莫忘带剪花。”可见剪花刺绣对于苗人生活的必要。 贵州苗族剪纸主体纹样的动物中,有龙、吉玉鸟、蝴蝶、鱼等,人物有央公央婆、蝴蝶妈妈、苗族英雄务么细及驭龙伏狃的苗人男女。另外,太极阴阳鱼,枫树及苗楼建筑也常常出现在画里。这些形象都与苗族的古老信仰和传说有关。 贵州剪纸由于各地刺绣方法的不同而呈现出各种有特点。 施洞型的剪纸确定外轮廊之后,在形体的内部破刀剪出随势而走的涡状线或齿状线。而台拱型的剪纸则以镇扎眼成虚线状。造型特征施洞剪纸为粗犷,而台拱剪纸更趋秀丽。与西北剪纸造型一样,贵州苗族剪纸艺术的造型因素来自于民众对事物特殊的观察方法和思维方式,来自于传统乡土文化根深蒂固的美学思想。任何以为民间艺术的奇物造型是“变形”的看法,都是对创造者真挚情感的曲解和中伤。

⑼ 中国著名剪纸画的图片和解说

20世纪40年代,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剪纸开始出现。1942年,毛泽东发表的《在回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答“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方针。此后,延安鲁艺的艺术家陈叔亮、张仃、力群、古元、夏风等人开始学习当地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民间剪纸,对民间剪纸进行了搜集、发掘、整理和研究,并创作出了一大批反映边区人民生产、生活、战斗的新剪纸。作品运用了民间传统的样式,描写了抗日战争和边区建设的新内容。它推动了群众性剪纸的创作和发展,使传统的民间剪纸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1944年,在陕甘宁边区还首次展出了西北地区的民间新剪纸作品,为新中国成立后剪纸艺术的发展拉开了序幕。可以说延安的剪纸开创了中国剪纸的新纪元。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