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著名认证 » 我喜欢的知名人物

我喜欢的知名人物

发布时间: 2021-01-24 15:54:05

A. 我喜欢的历史人物。

我最喜欢的一位历史人物——赵云
谈起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时,我一定会说:“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是赵云!”
自古以来,赵云就以一个英勇善战、忠心耿耿、智勇双全的人物出现。
作为一个“三国迷”,就不能不了解你喜欢的人物。下面我简要地把赵云的生平说一下。
赵云,常山真定人,字子龙,寿七十二岁,身高八尺余(约合180厘米)。 在《三国演义》里面,赵云在袁绍和公孙瓒交战时期登场,刚登场就显示了一下威风,不但救了公孙瓒一命,还跟袁绍手下大将文丑打了个平手,一下就灭了袁绍的威风。 第二天,赵云打得袁绍溃不成军,甚至把田丰这个“刚而犯上”的刚烈谋士打慌了,幸好袁绍要死拼下去,才好歹把赵云杀回去了。 可是没过几天,赵云又觉得公孙瓒“亦袁绍等辈”,找了个借口回家了,然后投奔了刘备。
从这打住算,赵云已经换了两次“老板”,头一次是袁绍换成了公孙瓒,然后又由公孙瓒换成了刘备。当时刘备跟曹操完全唱反调,一个一贫如洗,一个殷实富裕;一个人才凋零,一个人才济济;一个一无所有,一个土地万里。结果刘备被赶得乱跑,后来总算请来了诸葛亮,没想到还是被赶着跑。
当阳之役也就是长板坡之战可让赵云出尽了风头。一个人救了简雍、糜竺、甘夫人、刘禅不说,还杀了曹营名将五十多名,灭了曹军的锐气。 当刘备打刘璋的时候,赵云又把刘禅从孙夫人手里抢了回来。灭刘璋也有赵云的功劳,可他却只得了一个翊军将军的官职。
诸葛亮一出祁山的时候,因为马谡的失误而不得不撤退,又是赵云保护好了物资,理应封一个元帅才对。可是诸葛亮只说了几句好话而已,但赵云也没计较。
赵云最后还是被诸葛亮累死了,从这点不能不为赵云惋惜,也不能不为诸葛亮的笨而遗憾。 有一首诗是赵云一生的评价,它是这么写的:“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汉水功勋在,当阳姓字彰。两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书忠烈,应流百世芳。”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诸葛亮
中国历史文化渊源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了很多有名的人物,有林则徐,李白,杜甫,蔺相如.....
如果有人问我我喜欢哪个历史人物,我一定会滔滔不绝的说出一大堆。但是在这么多的历史人物中我最喜欢的是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候蜀国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知天文.地理.思考问题清晰.明确。
下面我给大家简单的讲述一下《草船借箭》的故事。
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个据一方,相互讨伐。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孙权手下的大将周喻,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想陷害他。有一次,周喻让他在10天之内造好10万只箭。诸葛亮对周喻说,3天内就造好10只箭,第3天让周喻派500个士兵来到江边搬箭。诸葛亮叫来鲁肃来帮忙,拨来20条快船,每船30个士兵,船用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盖好,不让鲁肃告诉周喻,第1天和第2天,诸葛亮没有动静,第3天4更时,诸葛亮秘密的把鲁肃接到船里,船用绳索连着。江面上雾很大,船到了曹寨对面不到20里的地方,诸葛亮下令士兵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曹操见雾大,只叫弓箭手射箭,等到船上都叉满了箭后,诸葛亮让大家说“谢谢曹丞相的箭”,一会船顺风顺水的划走了。
这个故事大致看完了,你可能在想,为什么诸葛亮要选择四更时去借箭,我想可能有4个原因,1.江面上雾非常大。2.天黑。3.周喻这时在休息。4.天黑,雾大,曹操不敢轻易出兵。
这个故事看完后,我觉得诸葛亮非常的会谋划,他的大脑中充满了智慧,我们要学习诸葛亮,遇到难事要自己多动脑子,不能全靠别人来帮助你,我们要让脑筋多转,让我们更聪明。

B. 我喜欢的文学作品人物

诸葛来亮(181-234):字孔明,琅邪自阳都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隐居在南阳隆中,后来被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兴复汉室,他被刘备那种为天下苍生着想的态度所打动,终于决定出山辅佐刘备。他为刘备谋划了夺取天下的战略规划,即后人所说的“隆中对”。在赤壁之战中亲身前往东吴,成功地缔造了孙刘联盟。他帮助刘备取得了荆、益二州,蜀汉政权建立后,他被封为丞相。刘备伐吴时曾经苦谏,但刘备不听。刘备去世后辅佐后主刘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七擒七纵孟获,平定南蛮。回到成都后,给后主刘禅上《出师表》,出师北伐曹魏。六出祁山未果,最后在五丈原病逝,享年五十四岁。他对于蜀汉的忠心,以及他那份卓绝的智慧,一直是人们崇拜他的主要理由

C. 普通话考试话题:我最喜欢的明星,我喜欢的知名人士

你也可以买一本高考作文人物传记素材。。。。这样的故事很多很多的
陈毅
陈毅讲话大都不用稿子。他出口成章,侃侃而谈,常常以机敏而风趣的言辞使听者折服。在一次会议上,有人看见他拿着一份稿纸,还不时地低下头看看,后来竟发现那是一张白纸。“陈总,你怎么用张空白的发言稿啊?”会后有人问他。他回答说:“不用稿子,人家会说我不严肃,信口开
河。”
郁达夫
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有一次请一位在军界做事的朋友到饭馆吃。饭毕,饭馆侍者到他们饭桌边收费,他就从鞋垫底下抽出几张钞票交给他。他的朋友很诧异地问:“郁兄,你怎么把钱藏在鞋子里呀?”郁达夫笑了笑,说:“这东西过去一直压迫我,现在我也要压迫它?”
郭沫若
1945年,我国著名漫画家廖冰兄在重庆展出漫画《猫国春秋》,当时在渝的许多文化名人如郭沫若、宋云彬、王琦都应邀前往,参加首展剪彩仪式。席间,郭沫若问廖冰兄:“你的名字为什么这么古怪,自称为兄?”版画家王琦抢过话头代为解释说:“他妹妹名冰,所以他名叫冰兄。”郭沫若听后,哈哈大笑,说:“噢,我明白了,郁达夫的妻子一定叫郁达,邵力子的父亲一定叫邵力。”一句话引得满堂宾客捧腹大笑。
范长江
1937年阎锡山路过江苏无锡,登锡山游览,忽然对他的随从们说:“我有个对子的上联是‘阎锡山过无锡,登锡山,锡山无锡’,请大家对个下联,”随从们无人能对,阎锡山十分得意,登报公开征求下联。好长时间,竟无人应征,几乎成了绝对。1945年著名记者范长江 1909一1970年 跟随陈毅来到安徽天长县时,突然灵机一动,对陈毅叫道:“有了,有了,阎锡山的对子我对起来了!”范长对的下联是“范长江到天长,望长江,长江天长。”陈毅低吟了两遍,连声称赞说:“范长江果然才子也!”
钱钟书
文学大师钱钟书最怕被宣传,更不愿在报刊上露脸。有一次,一位英国女士求见他,他执意谢绝,在电话中,他对那位女士说:“小姐,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味道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
陆文夫
在纽约国际笔会第48届年会上,有人问中国著名作家陆文夫对性文学是怎么看的。
陆文夫幽默地答道:“西方朋友接受一盒礼品时,往往当着别人的面就打开来看。而中国人恰恰相反,一般都要等客人离开以后才打开盒子。”与会者发出会心的笑声,接着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冯骥才
作家冯骥才在访美期间,一位美国朋友带着孩子去冯所住的宾馆看望。谈话间,那个壮得像牛犊的孩子,爬上冯骥才的床,站在上面又蹦又跳。如果直截了当地请他下来,势必会使其父产生歉意。于是,冯骥才幽默地说道:“请你的儿子回到地球上来吧。”那个美国朋友也立即心领神会:“好,我和他商量商量。”

D. 作文:我喜欢的一位古代著名人物

《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一员猛将张飞给世人留下的印象大多都是有勇无谋,脾气暴躁,好逞匹夫之勇的人.其实不尽如此,我认为张飞非但是智勇双全,而且还能有识大贤之能.只是由于他心性直爽,处事时想到就做,才给世人造成一个有勇无谋的错觉.只要张飞肯花时间细想一下,妙计便会层出不穷.在《三国演义》一书中有很多地方都能够体现.

例如,第二十二回中写道:“却说刘岱知王忠被擒,坚守不出。张飞每日在寨前叫骂,岱听知是张飞,越不敢出。飞守了数日,见岱不出,心生一计:传令今夜二更去劫寨,日间却在帐中饮酒诈醉,寻军士罪过,毒打一顿,缚在营中.曰:“待我今夜出兵时,将来祭旗!”却暗使左右纵之去.军士得脱,偷走出营,径往刘岱营中来报劫寨之事.刘岱见降卒身受重伤,遂听其说,虚扎空寨,伏兵在外.是夜张飞却分兵三路,中间使三十余人,劫寨放火;却教两路军抄出他寨后,看火起为号,夹击之。三更时分,张飞自引精兵,先断刘岱后路;中路三十余人,抢入寨中放火.刘岱伏兵恰待杀入,张飞两路兵齐出.岱军自乱,正不知飞兵多少,各自溃散.刘岱引一队残军,夺路而走,正撞见张飞,狭路相逢,急难回避,交马只一合,早被张飞生擒过去.余众皆降.飞使人先报入徐州.“在这件事当中,张飞在立下军令状务必生擒刘岱后,刘岱却在寨中坚守不出,张飞虽勇也无法攻破.在这种情况下,张飞成功的施展了一个妙计,不但诱使刘岱出战,生擒了刘岱,更是帮助刘备打了个大胜仗,俘虏了不少敌军.事后刘备也称赞张飞说:“翼德自来粗莽,今亦用智,吾无忧矣!”

又有一个例子,当刘备大军弃了新野,屯于樊城.曹操欲领兵攻之.刘备得知此消息后,料敌曹操不过,决定带者百姓攻投奔江陵安身.奈何刘备大军带着许多老弱病残,行军缓慢,数日便被操军赶上.两军交战,刘备军队人少,寡不敌众,被杀得溃不成军.刘备幸得张飞拼死相救才冲出包围,而身后兵马却只余百余骑.张飞却自引二十余人来到长阪桥,见桥端有一小树林,想出了一计.他令所带的二十余人砍树枝拴在马尾,在树林奔跑,扬起了很多尘土.待到曹操到时,张飞独自一人骑马在长阪桥上叫战.曹操生性多疑,见树林中尘土飞扬,又见张飞只单身一骑,恐刘备有伏兵,遂不敢出战.这时张飞却又来叫战,声若巨雷,竟当场震死操军一将,曹操于是退兵急回.张飞的这一计谋成功的施展.充分的体现出了张飞的才智.首先,他善于抓住别人的弱点,他知道曹操生性多疑,必定不敢贸然出战;然后,他凭借自己超人的勇气和万夫莫敌的武力,更加深了曹操的疑虑,进一步使曹操不敢轻举妄动.这不仅让曹操退兵数里,折了一将,更是让刘备的军队有了充分的时间撤往汉津,与关羽引的部队汇合,一起抗拒曹军.若没有张飞的这一计谋,恐怕刘备所领之军会全军覆没于长阪桥,刘备本人也难逃厄运.此真良策也!也许张飞的才智并不在诸葛亮,庞统之下,只是未开发出来吧!
与卧龙诸葛亮齐名的庞统,最初效力于孙权,可因为庞统相貌丑陋,所以得不到孙权的重用.在鲁肃的推荐下,庞统又去投奔刚刚攻克荆州的刘备,希望能得到重用.可刘备也同样因为庞统相貌的缘故,不想重用他。便以刚攻克荆州,职位无空缺之由,只让庞统到一个偏远的地方去当县令。

庞统没办法,只得先去做了个小县令,却终日饮酒,不曾治理.此事传到刘备耳中,刘备大怒.急差张飞前去查看.张飞到时,庞统正在饮酒,百余日的公文都未处理.张飞勃然大怒,想要治其罪.庞统让张飞稍等,自己拿了笔,竟在半日之内批阅了百余日来的所有公文,张飞乃大惊.于是在刘备面前力荐庞统.刘备才让庞统当上了副军师.

倘若也似孙权,刘备等只以貌取人,却不看真才实学,刘备便要埋没了一位大贤人,也许就不会有刘备后来的夺取西川,自立蜀国,刘备也会背负一个害贤之名,失掉人心.兴许张飞识贤之能在刘备,孙权之上吧!

综上所述,我觉得张飞不仅不像是世人所说的那样有勇无谋等。而且在某些方面他更是有超出常人的能力,我们必须改变对张飞的看法才行。

E. 我最喜欢的人物

《三国演义》是一本奇书。
前人为其写过的文章不计其数,可谓能说到的都说到了。但是既然我把这一百二十回的宏大历史篇章读完了,那心中的如波涛般的感受真是不吐不快!
不知道《三国演义》的中国人,好像不多
此书问世数百年来,称得上是“家喻户晓”,同学们在班中谈论三国权术,人物事迹,常常为了某个事件或某个人物争得面红耳赤。每个人都有心中的偶像,好武的人崇拜关羽、吕布的万夫莫敌,喜文的人佩服诸葛亮、周瑜的运筹帷幄,而崇尚权术的则被曹操、孔明的雄才大略所折服。
而且,外国人知道《三国演义》的,好像也不见少
就说日本人甚爱三国,政治家读他的权谋,军事家读他的韬略,士农工商被他的传奇故事吸引,而平凡人士则视桃园结义为千古楷模,至今仿效不绝,就连漫画、游戏一旦被冠以“三国”的名字,那也会相当畅销。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就供奉两本书----一是被他成为“天下第一神灵”的《孙子兵法》,另一就是 《三国演义》。
纵观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到新中国成立,几千年的历史,问人们最熟悉哪一段,我想大多数人都会毫不犹豫地说:“三国”要说称王称霸,大忠大邪,文治武略,英雄美人,何时不曾有?那么,这段知名度最高的历史,则应归功于经罗贯中演义后的这部奇书。
也可以说是文学的力量。即使是在三国这本书中,也不难看出作家的一支笔,有多大的威力。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曹操、刘备、孔明三人。曹操可谓是一奇人,既有精湛的武艺(只因是老大,没机会施展),又有统治者的霸气,更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迈诗句扬名文学界。然而,罗贯中却将他刻画成一位乱世枭雄形象,阴险狡诈,那张白脸是怎么也洗不清。结果,受罗贯中影响,一些日本人的三国游戏就将曹操设为了最后关底,身形巨大,皮肤漆黑,犹如怪物一般。曹操要是还活着的话,肯定是又高兴又郁闷,高兴的是自己的六尺身材变得如此高大,郁闷的是自己成为了人们痛打痛骂解恨的对象。刘备跟曹操相比那真是差得远了,毕竟他是手工业者出身,没有曹操的雄略,又总是带着仁义的面具,做事一点不干脆,像夺荆州时犹犹豫豫,结果被蔡夫人献了曹操,而且他小胜以后,掉以轻心,没有及早作撤退准备。而他携民渡江的大逃亡中,他虽得到了千古赞扬的仁义道德,是以新野、樊城两地人民的生命,和他的部队溃不成军为代价换来的,真是令人怀疑这美名的价值。而诸葛亮则被刻画成了绝对的智慧,绝对的公正,绝对的忠诚的化身,有关这方面的谈论也很多,我就不发表愚论了。还有一点很有趣,那就是关羽。我个人认为,关羽在整个三国中只能算一流武将,二流人物,甚至可以说是导致刘备被打败的原因所在,要不是他当初说了“虎女焉能配犬子”,那诸葛亮的联吴抗曹或许可以获得最后的成功。若不是他恃功自傲,不听计策,那也不会丢樊城,失荆州,自己也没了性命,但是这一没了性命,刘备又要报仇,结果被陆逊营烧七百里,使蜀国的战斗力丧忘殆尽。可是这样一个人物,在今天居然成了一名英武之神,道义之神,发财之神,被人们顶礼膜拜,实在是很神奇。
本人学问不深,领悟力有限,仅跟大家讨论。但是我还是要说,如果你没读过三国,那么赶快去读吧,否则你很容易出丑的。如果你读过三国的话,那再读一遍吧,你会体会到更多的东西。

F. 我喜欢的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文化渊源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了很多有名的人物,有林则徐,李白。杜甫,蔺相如.....

如果有人问我我喜欢哪个历史人物,我一定会滔滔不绝的说出一大堆。但是在这么多的历史人物中我最喜欢的是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候蜀国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知天文.地理.思考问题清晰.明确。

下面我给大家简单的讲述一下《草船借箭》的故事。

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个据一方,相互讨伐。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孙权手下的大将周喻,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想陷害他。有一次,周喻让他在10天之内造好10万只箭。诸葛亮对周喻说,3天内就造好10只箭,第3天让周喻派500个士兵来到江边搬箭。诸葛亮叫来鲁肃来帮忙,拨来20条快船,每船30个士兵,船用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盖好,不让鲁肃告诉周喻,第1天和第2天,诸葛亮没有动静,第3天4更时,诸葛亮秘密的把鲁肃接到船里,船用绳索连着。江面上雾很大,船到了曹寨对面不到20里的地方,诸葛亮下令士兵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曹操见雾大,只叫弓箭手射箭,等到船上都叉满了箭后,诸葛亮让大家说“谢谢曹丞相的箭”,一会船顺风顺水的划走了。

这个故事大致看完了,你可能在想,为什么诸葛亮要选择四更时去借箭,我想可能有4个原因,1.江面上雾非常大。2.天黑。3.周喻这时在休息。4.天黑,雾大,曹操不敢轻易出兵。

这个故事看完后,我觉得诸葛亮非常的会谋划,他的大脑中充满了智慧,我们要学习诸葛亮,遇到难事要自己多动脑子,不能全靠别人来帮助你,我们要让脑筋多转,让我们更聪明。

G. 我最喜欢的人物

我最喜爱的历史人物莫过于魏武帝曹操。

1、大气。

曹操是真实的,也是本色的。包括他的奸诈、狡猾、残忍、暴虐,都表现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真诚而坦然。这实在是一种“大气”。“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从这个角度看,曹操是英雄,而且是大英雄。

曹操的气质,正是一种“大气”,一种将生死成败、进退荣辱置之度外的豁达大度,一种我行我素、笑傲江湖的英雄本色。

曹操确实是很大气的。读他的诗和文,常会感到他的英雄气势。哪怕是信手拈来,嘻笑怒骂,随心所欲的短章,也因有一种大气而不显粗俗。尤其是他的《观沧海》,是何等的气势:“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样的诗,确非大手笔而不能作。钟嵘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这种悲凉,除如刘勰所说,是“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 故梗慨而多气也”外,与曹操对宇宙人生的哲学思考也不无关系。曹操毕竟是乱世英雄,对于生命的毁灭,他比谁都看得多。他的感慨,是多少要带点终极关怀的意味的。

也许,正是这种对宇宙人生的透彻了悟,使曹操自始自终都能够以笑容面对艰难困苦和曲折坎坷。如果去读《三国志•武帝纪》,我们就会发现,笑、笑曰、太祖大笑这些字眼,竟会频频出现。当然,曹操的笑是各种各样的。有放声大笑,开怀大笑,也有自我调侃的苦笑、嘲笑,还有讥笑、冷笑,甚至是充满杀机的冷笑。然而曹操始终在笑。曹操也哭。他的战友去世,他的朋友去世,他的亲人去世,也会嚎啕大哭。但如果是做错了事情,打了败仗、遭到人家的羞辱,曹操绝对不会哭,他一定是笑。因为曹操豁达开朗大气磅礴,他是一个性情中人和本色英雄。

2、可爱

曹操是很可爱的。生活中的曹操常常穿薄绸做的衣裳,腰里挂一个皮制的腰包,用来装手巾之类的零碎东西,有时还戴着丝绸制的便帽去会见宾客。与人交谈时,也没什么顾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说道高兴处,笑弯了腰,一头埋进杯盘之中,弄得帽子上都是汤汤水水。这些细节,是一部对曹操不太友好的《曹瞒传》告诉我们的,其本意是要给曹操扣上“佻易无威重”(轻俘)的帽子。然而我从中读出的,却是曹操的率真风趣、洒脱随和。

曹操确实风趣。他喜欢开玩笑,常常正经事也用开玩笑话说。据《三国志•毛玠传》,建安十七年机构改革时,有人要求裁并东曹,其意在排挤秉公办事、不徇私情的东曹掾毛玠。曹操的回答却很幽默。他说,日出东方,月盛于东。东西,东西,人们总是先说东而后说西,为什么要裁并东曹呢?结果,被裁并的是西曹。这就既改革了机构,又保护了毛玠。

战场上的曹操也很可爱。据《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书》,建安十六年曹操西征马超、韩遂时,和韩遂在战场上约见。韩遂的士兵听说曹操亲自出场,都争先恐后伸长了脖子要看他。曹操便大声说:你们是想看曹操吧?告诉你们,和你们一样,也是个人,并没有四只眼睛两只嘴,只不过多了点智慧!这话说得很实在,也很可爱,还很洒脱。

作为朋友的曹操更可爱。曹操喜欢开玩笑,也喜欢会开玩笑的朋友。太尉桥玄是最早赏识曹操的人,和曹操算是“忘年交”。据《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曹操在祭祀桥玄的文章里就讲了一句笑话,说当年桥老曾和他“从容约誓”:我死以后,路过我的坟墓,如果不拿一斗酒和一只鸡来祭一祭,车过三步,你肚子疼起来可别怪我。这就比那些官样文章的悼词可爱得多,情感也真实得多。

3、说真话

曹操最可爱同时也最遭人嫉狠之处是他说真话。本来,搞政治斗争,在官场上混,是难免要讲些假话的,至少要讲官场套话,何况曹操是“奸雄”。但只要有可能,他就讲真话,或讲得像真话,不做官样文章。他的《让县自明本志令》(又名《述志令》),原本是一篇及其重要的政治文告,称得上“政治纲领”四个字的,却写得实实在在,明明白白,通篇大白话,一点官腔都没有。

曹操实在是聪明。在一个人人都说假话的时代,最好的武器就是实话实说。这不但因为实话本身具有雄辩的力量,还因为你一讲实话,西洋镜就拆穿了,讲假话的人就没辙了,他们的戏就演不下去了。当然,曹操这样说,并不完全出于斗争策略,还因为他天性爱讲真话,说实话。即便这些实话后面也有虚套,真话后面也有假心,有不可告人的东西,也隐藏得很自然,不露马脚。甚至哪怕是说假话,或者说一些半真半假的话,或者是把假话藏在真话的后面,也讲得坦荡, 讲得流畅,讲得理直气壮。可以说,曹操这个家伙,就连撒起谎来,都是大气磅礴的谎。

4、宽容。

曹操是一个有仇必报的人,但也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很多与他为敌的人、背叛他的人,他都放过了。

魏种,原本是曹操最信任的人。张邈反叛时,许多人倒戈跟随了张邈,曹操却十分自信地说:只有魏种是不会背叛我的。谁知魏种也跟着张邈跑了,气得曹操咬牙切齿:好你个魏种!就是跑到天涯海角,我也饶不得你!但当魏种果然被俘时,曹操却叹了一口气说:魏种是个人才啊!又任命他去当河内太守。毕湛的母亲、弟弟、妻子、儿女被张邈扣押,曹操便对他说:令堂大人在张邈那里,你还是到他那里去吧!毕湛跪下磕头,说自己没有异心,感动得曹操流下眼泪。谁知毕湛一转身连招呼都没打一个,就背叛曹操投奔了张邈。后来,毕湛被俘,大家都认为他这回必死无疑。谁知曹操却说:尽孝的人能不尽忠吗?这正是我的到处要找的人啊!不仅不治毕湛的罪,还让他到孔夫子的老家曲阜去做了鲁国相。这两件事,都记载在《三国志武帝纪》正文,也应该可信。

甚至对于背叛了自己的朋友,曹操也很看重当年的情谊。陈宫和曹操有过一段不平常的交往,曹操出任兖州牧,就是陈宫的功劳。后来陈宫死心塌地地帮吕布打曹操,被俘以后,也死不肯投降。曹操便叫着他的字说:公台,你死了不要紧,你的老母亲可怎么办呀!陈宫长叹一声说:陈某听说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老母是死是活,全在明公您了。曹操又问:你的老婆孩子又怎么办呢?陈宫又说:我听说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后,老婆孩子是死是活,也由者明公看着 办了。说完,头也不回,昂首就刑。曹操流着眼泪,为他送行。陈宫死后,曹操赡养了他的老母,还帮着把他女儿嫁了,对他们家比当初是朋友时还要好。《三国志》里面,没有陈宫的传,这是记载在《吕布传》里的。裴松之注引《典略》,则说得更详细。

5、英雄无奈是多情

曹操是儿女情长的人。曹操南征北战,戎马一生,享受天伦的时间不多,因此对家人的感情特别珍惜。据《三国志后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曹操在临终前还说过这样的话。他说:我一生所作所为,没有什么可后悔的,也不觉得对不起谁,惟独不知到了九泉之下,如果子修向我要妈妈,我该怎么回答。子修就是曹昂,是曹操的长子。曹昂的生母刘夫人早逝,便由没有生育的正室丁夫人抚育,丁夫人也视为己出。后来曹昂阵亡,丁夫人哭得死去活来,又常常哭着骂着数落曹操:把我儿子杀了你也不管。曹操一烦,便把她打发回了娘家,因此去世前有这样的说法。

其实曹操还是做过努力的。他亲自到丁夫人娘家去接她,丁夫人却坐在织布机前织她的布,动都不动,理都不理。曹操便抚着她的背,很温柔地说:我们一起坐车回家去,好不好呀?丁夫人不理他。曹操走到门外,又回过头来问:跟我回去,行不行呀?丁夫人还是不理他。曹操没有办法,只好和她分手。以曹操脾气之暴躁,为人之凶狠,做到这一步已很不简单。何况曹操还让丁夫人改嫁,不让她守活寡,只是丁夫人不肯,她父母也不敢。

6、改革家

曹操和诸葛亮一样,既是新秩序的建设者,又是旧制度的改革者。范文澜先生《中国通史》说,曹操在北方,诸葛亮在蜀国,都“革去了一些东汉的恶政”。

在我看来,曹操最值得肯定的地方,就在于他要建立一种新的秩序。这个新秩序从阶级关系讲,是庶族的;从意识形态讲,是法家的。因此,它和曹操这个人一样,也是要打折扣的。因为历史证明,最适合帝国的统治阶级,就是庶族地主;最适合帝国的意识形态,却不是法家思想。隋唐以后的政治路线,既不是袁绍的“士族儒家”,也不是曹操的“庶族法家”,而是“庶族儒家”。但这只能在经过了魏晋南北朝369年试错之后才能实现,以司马家族为代表的士族政权也有历史的必然。曹操既超前又失误,岂能不败?

7、古今罕见的旷世奇才

千百年来,曹操可能是被议论最多的历史人物之一,至今仍然有人为他争论不休,可谓誉满天下也谤满天下。但是,没有一个人质疑曹操的才干。

曹操是古往今来少有的大军事家。曹操的兵法韬略,堪比韩信、白起,故有“谈兵者无过孙武,用兵者无过韩信、曹公”之说(见何去非《何博士备论》),且自创兵法,写下《孟德新书》,批注《孙子兵法》,可谓文武兼备,理论结合实战。

除此之外,曹操更是政治家、谋略家、文学家,建安“三曹七子”之首,其叱咤风云、临险不惊的军事才干,气壮山河、舍我其谁的政治抱负,直抒情怀、气魄雄伟的诗词文赋等等,千古以来,除了毛泽东之外,少有其匹。

即便是不喜欢曹操的文人,也不得不承认“曹公兵机智算,殆难与敌,故能肇迹开基,居中作相,实有英雄之才矣”(虞世南语。见《唐文拾遗》卷十三);即使是他的敌人诸葛亮、刘备也不得不说“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先帝每称操为能”(见《出师表》);而伟大领袖毛泽东更是坦言:“我的心与曹操是相通的”、“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

鲁迅先生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8、多才多艺的全能型人才

《三国志》评价曹操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后人誉其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文武双全、文艺兼亥之人。曹操的才能多种多样,《三国志》记载“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及造作宫室,缮治器械,无不为之法则,皆尽其意”。除了是文学大师,曹操还是一代书法家,在音乐上也是造诣极深。

历史上见过曹操书法作品的人,无不赞其书作有“金花细落,遍地玲珑;荆玉分辉,瑶若璀粲。”、“笔墨雄浑,雄逸绝论。”之大美。汉朝末期,书法评论家评出章草大家有五人,即:崔瑗、崔实、张芝、张昶、曹操。南朝的书法评论家梁瘐肩在其《书品》中,把古代名人的书法作品分为:上、中、下三品,每品又分作上、中、下,共九品;他把曹操的书法作品列入中中之品。唐代书法家兼评论家张玉灌,按历代书法家的艺术成就,把它们划分为神、妙、能三类:杰立特出者为神,运用精美者为妙,离俗不谬者为能;他在书法评论专著《书断》中称曹操的书法作品为妙品。由此看来,曹操的书法作品虽不能列为神品、上品,但在全国名书法家中是数得着的。按理说,他也是个书法大家。

张华《博物志》说:“恒谭、蔡邕善音乐,……太祖皆与埒能。”,这说明曹操所具有的音乐才能,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曹操喜爱音乐:“倡优在侧,常以日达夕”。他喜爱的是何种音乐呢?据说他不喜欢呆扳、少变化的雅乐,而喜爱形式多变、活泼生动、各具特色的俗乐:即一人领唱,三人和唱,或一人吹管、一人弹弦,一人打节拍,同时主唱……“魏武帝尤好之”;这种清新、悦耳,摇曳多变的音乐,刺激了曹操的创作欲望。因而,“曹操创制了大量俗乐歌辞,成为文学史上第一个大力写作俗乐歌辞的文人诗人”。凭曹操的音乐才能及作歌辞的质与量,我们称他为杰出的音乐家是当之无愧的!

曹操一生创作颇丰:明代胡应麟在《诗薮·杂编》中说:“自汉而下,文章之富,无出魏武者。集至三十卷,又《逸集》十卷,《新集》十卷,古今文集繁富当首于此。” 据有关考证说,“后代流传的曹操著作有十九种之多。”,“曹操创作的数量雄视一代,因而充分发挥了震烁、影响一代的作用”。

H. 我最喜欢的一位历史人物(100字)

思路:这来个可以根据对自梅兰芳生平经历的理解,对梅兰芳的敬仰之情入手,给梅兰芳写信。

尊敬的梅兰芳爷爷:


您好!


在各种宣传片中,在电视里,甚至在书本中都能看到您表演国粹京剧的录像和视频,我知道,学艺过程异常艰辛,您小的时候去拜师学艺,师父说您的眼睛没有儿,不是唱戏的料,但您的决心没有动摇,而是继续练眼神。

您常常紧盯空中的鸽子,像一部摄影机一样,不断的拍摄着它们在天空翱翔,或者注视水中快速游动的鱼,像一位渔民拿着鱼叉,时时刻刻准备将那锋利而有力的鱼叉刺下去一样。经过这样日日夜夜的练习,最终,您成为了著名的京剧大师,这都证明了您的精神,所以,我要向您的精神学习,学习你不动摇的坚定决心,学习您求艺的耐心……


有一次,我很荣幸的和您的第九个孩子梅葆玖老先生在同一个舞台演出,当时我激动说不出话来,一时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但我每每想起来那时的画面,感觉好像就发生在昨天。


在我学习了您的精神后,它对我有很大很大的帮助,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刻苦,专心,不放弃,决心去做一件事情,定会有好的结果和收获!


此致


敬礼!


江天语


2月15日

I. 求《我喜欢的知名人士》500字作文

我喜欢的知名人士 最近在读者里看到一篇文章,是关于讲人生信念的,文中的女主人公让我感到深深的敬佩! 她是一个缅甸政治家,1991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昂山素姬,已经有十多年的岁月是在囚禁和软禁中度过的。期间当然也有过离开这种禁锢生活的机会,当时她的丈夫在英国去世了,缅甸军政府催促她去和两个儿子团聚,但是却被她拒绝了,因为她切实的知道自己一旦缅甸,就再也不能回到自己的祖国了。后来她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写到:我的家庭的分离,是我争取一个自由的缅甸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之一。 2007年5月27日,原本是她软禁令届满的幸福的日子,按道理说她应该能够自由的走出家门与民众接触,但缅甸军政府已在释放前两天通知她,软禁将被继续延长。 整个5月,国际上关于释放昂山素姬的呼声此起彼伏,因为她是至今唯一一个被关押着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可是这些呼声根本改变不了昂山素姬被软禁的命运,呼声也仅仅是呼声罢了。 有时候想想千里迢迢,我们宁愿放弃一些自己明知得不到的东西而让自己归于平静,可昂山素姬与我们的区别就在这里,我们放弃了,她不放弃。 强权就是这样的表露无遗,让理想停留在理想的和后面。但信念却可以增强一个人的勇气,即使是身陷囹圄,也会有足够的信心去战胜困难,去为祖国和人民奉献自己的一生。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