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青铜器
⑴ 中国青铜器的特点都有哪些啊
中国青铜器四大特点
第一、中国青铜器数量大,种类繁多。究竟中国有多少件青铜器物,这是谁也无法统计的数字。正因为数量大,中国青铜器的品种也极其丰富,不仅有酒器、水器、食器、兵器、礼器,还有车马器、农具、工具及各类生活用具等一应器物。众多的青铜器皿,造型生动、多彩多姿,令人目不暇接。数量大、品种繁的中国青铜器无疑增加了鉴定的难度,这是中国青铜器的特点之一。
第二、中国青铜器分布地区广,且质量上乘。中国青铜器出土较为集中的地区是中原,但它的分布范围远远超出中原地区,东北、西北、巴蜀、岭南甚至西藏及东海渔岛上都发现有青铜器。
第三、器物铭文可以说是中国青铜器最大的特点。世界各地古青铜器绝大多数没有铭文,只有印度出土的少量青铜器或铸有很短的铭文。中国古铜器有铭文者仅出土的就达一万余件,且名文长篇巨制不少。这些铭文字体具有很高的书法欣赏价值。这些铭文也是鉴定中最难把握的一环。
第四、以容器为主的中国青铜器也在世界青铜文化中独树一帜。中国以铸造难度较大、纹饰复杂的容器为主。这些容器,尤其鼎,是为国家重器。其寓意深奥、内涵丰富,与政治纠缠在一起的神秘性始终是鉴定家及藏家们感兴趣的问题。
⑵ 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器有哪些
天亡簋,西周初期青铜器。
德方鼎,西周早期青铜器。
宜侯夨(cè)簋(guǐ),内西周早期青铜器。
小盂鼎容,西周早期青铜器。
何尊,西周早期青铜器
虢季子白盘,西周晩期青铜器。
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铜器。
散氏盘,又称夨人盘,西周晚期青铜器。
兮甲盘,也称兮田盘、兮伯盘或兮伯吉父盘,西周晩期青铜器。
⑶ 中国古代三大著名的青铜鼎
中国古代三大著名的青铜鼎分别是:四羊方尊、司母戊鼎、毛公鼎。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用品。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藏于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
司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一片农地中出土,因其鼎内部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铜器物,道光末年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由作器人毛公(厂音)得名。直耳,半球腹,矮短的兽蹄形足,口沿饰环带状的重环纹。铭文32行499字,乃现存最长的铭文。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馆。
(3)中国著名青铜器扩展阅读
四羊方尊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2000年5月,中国历史博物馆首次遴选馆藏青铜器十大顶级国宝,四羊方尊位列其中。2013年08月19日,四羊方尊被确定为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名单。出土的同类青铜器有人面方鼎等。
后母戊鼎纹饰美观庄重,工艺精巧,一向为世人所钦羡。它的价值因此而更高。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饕餮是传说中喜欢吃各种食物的神兽,把它铸在青铜器上,表示吉祥、丰年足食。耳廓纹饰俗称虎咬人头纹,这种纹饰是在耳的左右作虎形,虎头绕到耳的上部张口相向,虎的中间有一人头,好像被虎所吞噬。耳的上面还有两尾鱼形。足上铸的蝉纹,图案表现蝉体,线条清晰。
毛公鼎通高54厘米,腹深27.2厘米,口径47厘米,重34.5千克,由作器人毛公而得名。鼎为直耳,半球腹,足为兽蹄形,矮短而庄重有力,鼎的口沿还装饰有环带状的重环纹。整个造型浑厚凝重,饰纹简洁古雅朴素,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是西周晚期的鼎由宗教转向世俗生活的代表作品。
⑷ 青铜器最著名的是中国的什么和什么
最著名的青铜器是中国的后母戊大方鼎和四羊方尊。
后母戊鼎(一称司母戊鼎),全称为后母戊大方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⑸ 中国古代青铜器有哪些(简介)
1.工具:如小刀、钻、锥、凿等,基本上是仿石、骨工具制作的,造型十分简单。
工具
2.农具:斧、铲、鱼钩等。
3.兵器:较多如戈用于钩杀。弓形器、盔、兽头刀、雕脊刀等)
4.饮食器:仿陶器而制,如大方鼎、园鼎、还有大量成套使用的饮食器。
5.酒器:爵——铜制带足带把的酒杯,三条腿、觚、盛酒器具,尊、酒杯。
6.梳妆用具:有盥、洗手洗脸的用具。铜镜现存最有价值的铜镜是976年河南安阳出土的周代的妇好墓里的四面铜镜,共有四件,其中大型一件、中型两件,小型一件。镜面为弓形,背面有花纹。水器,有盂、罐、盆、瓢,出土数量较少。
7.车马器:即车上的装饰品,如铜铃、符。符就是符节,当时派遣使者或调兵时用作凭证的东西。刻上文字,分成两半,一半存朝廷,一半给外任官员或出征将帅。
8.玺印:就是印章,铸或刻在铜材料上,是权利的象征。
9.乐器:埙,古代吹奏乐器,
酒杯
象红薯一样,中间有眼。又如编钟,编钟是西周中后期以后出现的,这时的编钟以三枚为一组。目前最早的编钟是陕西宝鸡茹家庄所出,共三件,大小相次。以后在陕西长安也发现了三件西周的编钟。在陕西扶风县还发现了八枚一套的周末的编钟,春秋时期的编钟,由周末的八枚发展为九枚。战国时期的编种,其音域,表达能力都超过春秋。最杰出的代表是楚国一个县候叫曾乙候拥有的楚国编钟。在曾乙候墓中发现了65枚编钟,其音域达五个八度,十二个半音。这套编钟的音阶俱全,可与现代乐器媲美!
10食具有:鼎九鼎八簋(煮或盛放鱼肉用,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 鬲(煮饭),匜盂(盛水或盛饭的器皿),簋(gui,音轨) 铜器铭文作“毁”,相当于现在的大碗,盛饭用。簠(fu, 音甫) 古书里写作“胡”或“瑚”。盛食物用,盨(xu, 音须) 盛黍,稷,稻,粱用。敦(i,音对) 豆 盛肉酱一类食物用的。爵(jiu, 音决) 饮酒器。蒸锅:甗(yan,音演) 相当于现在的蒸锅。
11酒具:角饮酒器、斝(jia,音甲) 温酒器、觚(gu,音姑) 饮酒器、觯(,音志) 饮酒器、兕觥(sigong,音四公) 盛酒或饮酒器、尊盛酒器、卣(you,音有) 盛酒器、盉(he,音和) 盛酒器,或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方彝盛酒器、勺取酒器、壶盛酒或盛水器。盘盛水或承接水
⑹ 中国最著名的青铜器有哪些
最著名的有两个:四羊方尊,司母戊鼎
⑺ 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青铜器呢
著名的青铜器有一批,比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但要说最著名的青铜器,当属“何尊”。它凭什么最著名呢?因为他是现有文物中最早发现有“中国”两个字的物品。
何尊,是中国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作的祭器。它是国家一级文物,也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何尊于1963年在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县(今宝鸡市陈仓区)出土,现收藏于中国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还有其他文献如《逸周书·度邑解》中的记载,均能与铭文对应。
至此,何尊成了中国最早记录“中国”二字的文物。
何尊还出现了最早的“德”字。在何尊之前的考古器物上,“德”字都是没有心的。何尊之后的铭文,表示道德的有“心”,这也从一个方面证明周王朝以德治国的理念。
中国”两个字,首次出现在何尊铭文中,这是中国人应该记住的一件大事。
何尊,已经成了镇国之宝,最著名的青铜器这个称号,它当之无愧。
⑻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著名的青铜器时代是指历史上的哪一时期
青铜抄时代处于铜石并用时代之后,早于铁器时代之前,在世界范围内的编年范围大约从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初年。
有学者把中国青铜时代从商周至战国划分为鼎盛期、颓败期、中兴期、衰落期 4 个阶段。也有学者将这一时期划分为殷商前期、殷商后期、西周期、东周前期、东周后期 5个阶段 。中国各地的青铜文化具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可以分作不同的地区类型。中国步入青铜时代,大体经历了早、中、晚期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早期。以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见二里头遗址)为代表,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080~前1580年间。
⑼ 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青铜器
最著名的青铜器之一是司母戊鼎。
国宝“司母戊鼎”背后的故事
我们在中学历史课本上都学过“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是现存是现存中国青铜时代体量最大、重量最重的青铜器。系当时武丁之子祭祀生母所铸。司母戊鼎鼎高133cm,口长110cm,口宽78cm,重832公斤。(注:现有将其称为后母戊鼎的,为方便浏览,本文仍称其为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是我国的国宝之一,它历经日据时代和国民党政府,经过无数波折,终于留存至新中国,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内。
但司母戊鼎的名字在2011年之后逐渐改为后母戊鼎,2011年3月6日央视《新闻30分》节目中第一次使用后母戊鼎名称,引起社会广泛讨论,央视后来也公开回应质疑。原来,考古界早就公认后母戊鼎的叫法了。因为1976年安阳殷墟妇好墓发掘出后母辛鼎,对比发现后母辛鼎的形制、纹饰和铭文的风格均和后母戊鼎一致,而历史记载妇好是商王武丁的一个王后,专家由此断定出土后母戊鼎的墓的主人也是武丁之妻。后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这样反推,“司”就应当是“后”的意思了。
⑽ 最著名的青铜器是中国的什么和什么
司母戊鼎是中国抄商代后期(约公元袭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一家的农地中出土,因其腹部著有“后母戊”三字而得名,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后母戊鼎器型高大厚重,又称司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832.84千克,鼎腹长方形,上竖两只直耳(发现时仅剩一耳,另一耳是后来据另一耳复制补上),下有四根圆柱形鼎足,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该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铸。
四羊方尊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用品。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