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懂礼
Ⅰ 知礼,懂礼,行礼的名言警句
1、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
【出自】:冈察尔,苏联乌克兰内作家。
【释义】:对容人讲礼貌是很容易的一件事,也是人最宝贵的一件物品。
2、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出自】:孟德斯鸠-法国启蒙时期思想家。
【释义】:礼貌待人不仅能使自己快乐,也能让受到礼貌对待的人开心。
3、礼貌使人类共处的金钥匙。
【出自】:松苏内吉,西班牙小说家。
【释义】:礼貌待人是人与人之间和平相处的桥梁。
4、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
【出自】:萨迪,中世纪波斯(今伊朗)诗人。
【释义】:说话的时候滔滔不绝,气势磅礴的,不一定就是说的有道理。
5、不论你是一个男子还是一个女人,待人温和宽大才配得上人的名称。一个人的真正的英勇果断,决不等于用拳头制止别人发言。
【出自】:萨迪,中世纪波斯(今伊朗)诗人。
【释义】: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只有待人宽厚才能得到尊敬,一个人的英勇果断,不是用拳头来遏制别人的言论的。
Ⅱ 关于知礼懂礼的诗
荀子: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管子·论积贮疏: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孔子:不学礼,无以立。
Ⅲ 知礼学礼懂礼重要吗为什么
真正的礼貌就是克己,就是千方百计地使周围的人都像自己一样平心静气(蒲柏)
●良好的礼貌由微小的牺牲组成(爱献生)
●礼貌是博爱的花朵(儒贝尔)
●礼节礼貌是琐事中的善行(小威廉·皮特)
●礼貌之于人性如同热量之于蜡烛(叔本华)
●礼貌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梅里美)
●礼貌建筑在双重基础上:既要表现出对别人的尊重,也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霍夫曼斯塔尔)
●是否能对粗鲁者保持耐心,这是检验良好礼貌的标准----(所罗门伊本加比洛夫)
●礼貌是人生习惯的第一件大事(美洲)
●有两种和平的强大力量,那就是法律和礼貌(德国)
●礼貌是聪明的事,无礼是愚蠢的的(德国)
●有礼貌的人,能走遍天下(德国)
●社交的起因在于人们生活的单调和空虚。社交的需要驱使他们来到一起,但各自具有的许多令人厌憎的品行又驱使他们分开。终于,他们找到了能彼此容忍的适当距离,那就是礼貌----(叔本华)
●你要看见朋友之间用得着不自然的礼貌的时候,就可以知道他们的感情已经衰落(莎士比亚)
●情越多,礼越少
●熟不拘礼
●讲礼貌不会失去什么,却能得到一切(玛·沃·蒙塔古)
●讲礼貌对人并无损害(意大利)
●礼貌是一枚假币,舍不得花它表明智力的贫乏(叔本华)
●彬彬有礼并不破费钱财(欧洲)
●礼貌不费分文(拉丁美洲)
●礼貌周全不花钱,却比什么都值钱(西班牙)
●彬彬有礼……是假善行(塞·约翰逊)
●一个人可能在他的礼貌中消失得无影无踪(梭罗)
●周到的礼貌用在那些你不喜欢的人身上,绝不比挑战书尾那句“您恭顺的仆人”更多一点真诚。当然,这是一种人们普遍赞同和理解的情况(切斯特菲尔德)
●客套话如隔着面纱接吻(法国)
●待富贵人,不难有礼,而难有体;待贫贱人,不难有恩,而难有礼(史典)
●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中国荀子)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曰:
懂礼、知礼、学礼、用礼,能提高人们的素质,提升社交能力,这个社会就会越来越温暖,越有活力,越有人情味,生活也就更美好,人生也就更有意义。
Ⅳ 中国十大知名礼仪培训师排名
中国十大知名礼仪培训师排名如下:纪亚飞、马晓霞、吕艳芝、周思敏、罗丹、范琳姬、刘耀臻、朱晴、路佳、陈军燕
Ⅳ 有关明礼懂礼的古代故事!!
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出自《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程门立雪”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杨时、游酢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人们常用“程门立雪”的成语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和求学心诚意坚。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千里送鹅毛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云南一少数民族的首领为表示对唐王朝的拥戴,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贡献天鹅。
路过沔阳河时,好心的缅伯高把天鹅从笼子里放出来,想给它洗个澡。不料,天鹅展翅飞向高空。缅伯高忙伸手去捉,只扯得几根鹅毛。缅伯高急得顿足捶胸,号啕大哭。随从们劝他说:“已经飞走了,哭也没有用,还是想想补救的方法吧。”缅伯高一想,也只能如此了。
到了长安,缅伯高拜见唐太宗,并献上礼物。唐太宗见是一个精致的绸缎小包,便令人打开,一看是几根鹅毛和一首小诗。诗曰:“天鹅贡唐朝,山高路途遥。沔阳河失宝,倒地哭号啕。上复圣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情意重,千里送鹅毛。”唐太宗莫名其妙,缅伯高随即讲出事情原委。唐太宗连声说:“难能可贵!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这个故事体现着送礼之人诚信的可贵美德。今天,人们用“千里送鹅毛”比喻送出的礼物单薄,但情意却异常浓厚。
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Ⅵ 知礼懂礼习礼用礼是什么意思
知礼——知道什么是礼节。
懂礼——深刻领会礼节的意义和具体使用范围。
习礼——学习如何使用礼节、如何不失礼、如何看懂别人对你施予的礼节。
用礼——在实际生活中,具体使用礼节。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对“礼”字的解释是这样的:“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声”。意思是实践约定的事情,用来给神灵看,以求得赐福。
“礼”字是会意字,“示”指神,从中可以分析出,“礼”字与古代祭祀神灵的仪式有关。古时祭祀活动不是随意地进行的,它是严格地按照一定的程序,一定的方式进行的。
(6)知名懂礼扩展阅读:
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 ,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喜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
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4种人生礼仪 。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 。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军礼等 。生活类包括五祀 、高禖之祀 、傩仪、诞生礼、冠礼、饮食礼仪、馈赠礼仪等。
中国礼仪在中国文化中起着“准法津”的作用。中国礼仪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餐桌上的礼仪,待客之道,拜访致礼等。
中国是传承千年的礼仪之邦,声教播于海外。相传在3000多年前的殷周之际,周公制礼作乐,就提出了礼治的纲领。其后经过孔子和七十子后学,以及孟子、荀子等人的提倡和完善,礼乐文明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
西汉以后,作为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和上古礼制的渊薮,《仪礼》、《周礼》、《礼记》先后被列入学官,不仅成为古代文人必读的经典,而且成为历代王朝制礼的基础,对于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影响之深远,自不待言。
随着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形成,礼乐文化自然成为了东方文明的重要特色。毋庸置疑,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就必须了解中国礼仪文化。
Ⅶ 懂礼 知礼 学礼 用礼的现实意义
●真正的礼貌就是克己,就是千方百计地使周围的人都像自己一样平心静气(蒲柏)
●良好的礼貌由微小的牺牲组成(爱献生)
●礼貌是博爱的花朵(儒贝尔)
●礼节礼貌是琐事中的善行(小威廉·皮特)
●礼貌之于人性如同热量之于蜡烛(叔本华)
●礼貌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梅里美)
●礼貌建筑在双重基础上:既要表现出对别人的尊重,也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霍夫曼斯塔尔)
●是否能对粗鲁者保持耐心,这是检验良好礼貌的标准----(所罗门伊本加比洛夫)
●礼貌是人生习惯的第一件大事(美洲)
●有两种和平的强大力量,那就是法律和礼貌(德国)
●礼貌是聪明的事,无礼是愚蠢的的(德国)
●有礼貌的人,能走遍天下(德国)
●社交的起因在于人们生活的单调和空虚。社交的需要驱使他们来到一起,但各自具有的许多令人厌憎的品行又驱使他们分开。终于,他们找到了能彼此容忍的适当距离,那就是礼貌----(叔本华)
●你要看见朋友之间用得着不自然的礼貌的时候,就可以知道他们的感情已经衰落(莎士比亚)
●情越多,礼越少
●熟不拘礼
●讲礼貌不会失去什么,却能得到一切(玛·沃·蒙塔古)
●讲礼貌对人并无损害(意大利)
●礼貌是一枚假币,舍不得花它表明智力的贫乏(叔本华)
●彬彬有礼并不破费钱财(欧洲)
●礼貌不费分文(拉丁美洲)
●礼貌周全不花钱,却比什么都值钱(西班牙)
●彬彬有礼……是假善行(塞·约翰逊)
●一个人可能在他的礼貌中消失得无影无踪(梭罗)
●周到的礼貌用在那些你不喜欢的人身上,绝不比挑战书尾那句“您恭顺的仆人”更多一点真诚。当然,这是一种人们普遍赞同和理解的情况(切斯特菲尔德)
●客套话如隔着面纱接吻(法国)
●待富贵人,不难有礼,而难有体;待贫贱人,不难有恩,而难有礼(史典)
●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中国荀子)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曰:
Ⅷ 怎样做才能算是一个知礼懂礼行礼守礼的人
首先,注重个人的仪容仪表、仪态举止、谈吐、着装等。从仪容仪回表说,要求整洁答干净:脸、脖颈、手都应洗得干干净净;头发按时理、经常洗;指甲经常剪;注意口腔卫生,不当众嚼口香糖;经常洗澡、换衣服,消除身体异味,有狐臭要搽药品或尽早治疗。
从仪态举止说,要从站、坐、行以及神态、动作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古人对人体姿态曾有形象的概括:“站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优美的站姿给人以挺拔、精神的感觉;坐姿要端正挺直、大方得体;走路要挺胸抬头,肩臂自然摆动,步速适中;表情神态要表现出对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面带微笑;谈吐要态度诚恳、亲切,使用文明用语,简洁得体。着装要干净、整洁、得体,符合学生身份,体现出新世纪学生蓬勃向上的风采。
其次,注意公共场所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包括在学校、教室、宿舍、影剧院等场所的礼仪,还有走路、问路、乘车、购物等方面。校园礼仪十分重要,在教室和宿舍,要遵守公共秩序,不能大声喧哗。升旗仪式,最为庄严。这凝聚了文明与热血的国旗,在礼仪的包围中更显得鲜艳。此时此刻,国旗下的我们要严肃认真、精神饱满、高唱国歌,不负于“礼仪之邦”这个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