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监察官
A. 求罗马帝国著名人物介绍
1、西塞罗
马库斯·图留斯·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前106年1月3日-前43年12月7日),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雄辩家、法学家和哲学家。
出身于古罗马Arpinum的奴隶主骑士家庭,以善于雄辩而成为罗马政治舞台的显要人物。从事过律师工作,后进入政界。
开始时期倾向平民派,以后成为贵族派。公元前63年当选为执政官,在后三头同盟成立后被三头之一的政敌马克·安东尼(Marcus Antonius,公元前82年—前30年)派人杀害于福尔米亚。
2、马克·安东尼
马克·安东尼(Mark Antony),全名马尔库斯·安东尼斯·马西·费尤斯·马西·尼波斯(Marcus Antonius Marci Filius Marci Nepos)。
约前83年1月14日出生于罗马,逝世于前30年8月1日,是一位古罗马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是凯撒最重要的军队指挥官和管理人员之一。
前33年后三头同盟分裂,安东尼在罗马内战中战败,前30年马克·安东尼与埃及女王克利奥帕特拉七世一同自杀身亡。
3、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
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Gaius Julius Caesar,公元前100年7月12日—公元前44年3月15日),史称恺撒大帝,又译盖厄斯·儒略·凯撒、加伊乌斯·朱利叶斯·凯撒等。
罗马共和国(今地中海沿岸等地区)末期杰出的军事统帅、政治家,并且以其优越的才能成为了罗马帝国的奠基者。
恺撒出身贵族,历任财务官、祭司长、大法官、执政官、监察官、独裁官等职。
公元前60年与庞培、克拉苏秘密结成前三头同盟,随后出任高卢总督,在8年的时间里征服了高卢全境(今法国一带),还袭击了日耳曼和不列颠。公元前49年,他率军占领罗马,打败庞培,集大权于一身,实行独裁统治。制定了《儒略历》。
公元前44年3月15日,恺撒遭以布鲁图所领导的元老院成员暗杀身亡,享年56岁。恺撒死后,其甥孙及养子屋大维击败安东尼开创罗马帝国并成为第一位帝国皇帝。
4、盖乌斯·屋大维
盖维斯·屋大维·奥古斯都(拉丁语:Gaius Octavius Augustus,公元前63年9月23日—公元14年8月19日),原名盖乌斯·屋大维·图里努斯(Gaius Octavian Thurinus)。
后三头同盟之一,罗马帝国的第一位元首(Princeps),元首政制的创始人,统治罗马长达40年,是世界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
屋大维是恺撒的甥外孙,公元前44年被恺撒指定为第一继承人并收为养子。公元前43年,恺撒被刺后登上政治舞台,与安东尼、雷必达结成“后三头同盟”。
公元前42年与安东尼在腓力比之战中打败共和派首领布鲁图和喀西。公元前36年,他剥夺雷必达的军权,后在阿克提姆海战打败安东尼,消灭了古埃及的托勒密王朝,成为罗马内战的胜利者。
公元前30年,被确认为“终身保民官”,公元前29年获得“大元帅”(Imperator,又译”皇帝“)称号;
公元前28年被元老院赐封为“奥古斯都”(意为神圣伟大)。并改组罗马政府,给罗马世界带来了两个世纪的和平与繁荣。
屋大维曾先后获得执政官、保民官、大祭司长等职衔,实为罗马皇帝。为加强统治,对军队进行改革,实行雇佣兵制度;建立禁卫军,驻守罗马和意大利。
对外继续扩张,向西完成对西班牙的征服,向北推进至多瑙河、莱茵河一线。他善于审时度势、进退有节,处事机智果断、谨慎稳健。
他所采取的一系列顺乎形势的内外政策,开创了相对安定的政治局面,为帝国初期的繁荣打下基础。公元14年8月19日去世。死后,他被罗马元老院列为“神”,直至392年冷河战役后才被废除。
5、图拉真
图拉真(Trajan,全名马尔库斯·乌尔皮乌斯·涅尔瓦·图拉真努斯 Marcus Ulpius Nerva Traianus,53年9月18日-117年8月9日),古代罗马帝国安敦尼王朝第二任皇帝,98年至117年在位。五贤帝中的第二位。
图拉真在位期间,对内巩固了经济和社会制度,对外发动战争,将罗马帝国的疆域扩张到历史上最大范围。由于其功绩卓著,获得了罗马元老院赠予的“最佳元首”称号。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西塞罗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马克·安东尼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盖乌斯·屋大维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图拉真
B. 中外战争史上有哪些著名战将 简介
中国战国四大名将 白起,李牧,廉颇,王翦
白起(?—公元前257年),又称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省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中国古代著名的将领、军事家。
白起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赫,白起是继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李牧(?-公元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柏仁(今河北隆尧)人,战国时期的赵国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李牧生平事迹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以抵御秦国为主,因在宜安之战重创秦军,得到武安君的封号。公元前229年,赵王迁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听信谗言夺取了李牧的兵权,不久后将李牧杀害。
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山西太原(一说山西运城,山东德州)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曾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晋阳,赵王封他为上卿。廉颇因为勇猛果敢而闻名于诸侯各国。长平之战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国军队。长平之战后,又击退了燕国的入侵,斩杀燕国的栗腹,并令对方割五城求和。公元前251年,他战胜燕军,任以为相国,封为信平君。至赵悼襄王时,由于不得志,他先后投奔魏国大梁和楚国,奔魏居大梁,后老死于楚,葬于寿春。
王翦,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关中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秦代杰出的军事家,主要战绩有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与其子王贲一并成为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使其与白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王翦是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
欧洲四大名将,亚历山大、汉尼拔、凯撒、拿破仑
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公元前356-前323年)】,古代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帝国皇帝,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足智多谋,在担任马其顿国王的短短13年中,以其雄才大略,东征西讨,先是确立了在全希腊的统治地位,后又灭亡了波斯帝国。在横跨欧、亚的辽阔土地上,建立起了一个西起希腊、马其顿,东到印度河流域,南临尼罗河第一瀑布,北至药杀水的以巴比伦为首都的庞大帝国。创下了前无古人的辉煌业绩,亚历山大东征虽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一定危害,但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经济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亚历山大死后,亚历山大帝国分崩离析。
汉尼拔·巴卡(Hannibal Barca,公元前247年-前183年),北非古国迦太基名将,军事家,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之一。年少时随父亲哈米尔卡·巴卡进军西班牙,并在父亲面前发下一生的誓言,终身与古罗马为敌,自小接受严格和艰苦的军事锻炼,在军事及外交活动上有卓越表现。现今仍为许多军事学家所研究之重要军事战略家之一。被誉为战略之父。
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拉丁文:Gaius Julius Caesar,前100年7月13日-前44年3月15日),罗马共和国末期的军事统帅、政治家,儒略家族成员。出身贵族,历任财务官、祭司长、大法官、执政官、监察官、独裁官等职。公元前60年与庞培、克拉苏秘密结成前三头同盟,随后出任高卢总督,花了八年时间征服了高卢全境(大约是现在的法国),还袭击了日耳曼和不列颠。公元前49年,他率军占领罗马,打败庞培,集大权于一身,实行独裁统治。制定了《儒略历》。公元前44年,恺撒遭以布鲁图所领导的元老院成员暗杀身亡,享年58岁。
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执政、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出生在法国科西嘉岛,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天才。1804年5月18日,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称帝。他多次击败保王党的反扑和反法同盟的入侵,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他颁布的《民法典》更是成为了后世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蓝本。他执政期间多次对外扩张,形成了庞大的帝国体系,创造了一系列军事奇迹。1812年兵败俄国,元气大伤;1813年被反法联军赶下台。1815年复辟,随后在滑铁卢之战中失败,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1821年病逝,1840年尸骨被迎回巴黎隆重安葬在塞纳河畔。
C. 谁能帮忙找到罗马著名军事家(凯撒,庞培,屋大维,安东尼,汉尼拔……)的生平和各个战役过程(详细)
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又译盖乌斯·朱利叶斯·凯撒、朱利亚斯·凯撒),即恺撒大帝,罗马共和国(今地中海沿岸等地区)末期杰出的军事统帅、政治家。恺撒出身贵族,历任财务官、祭司长、大法官、执政官、监察官、独裁官等职。BC60年与庞培、克拉苏秘密结成前三头同盟,随后出任高卢总督,在8年内征服了高卢全境(今法国一带),还袭击了日耳曼和不列颠。BC49年,他率军占领罗马,打败庞培,集大权于一身,实行独裁统治。制定了《儒略历》。BC44年,恺撒遭以布鲁图所领导的元老院成员暗杀身亡,享年58岁。恺撒死后,其甥孙及养子屋大维击败安东尼开创罗马帝国并成为第一位帝国皇帝。BC74年,返回罗马,并继承奥莱利乌斯·科塔的职位,成为祭司。BC72年,获军事保民官。[1]BC70年,再次参与选举,并当选BC69年的财务官,任期一年,自动获得元老院议员的资格。恺撒于BC69年前往西班牙赴任,作为总督副手,主管行省的财政。各城市巡回审案期间,请求解除职务,离开西班牙。[2]返回罗马后,BC66年恺撒被委任以“阿庇亚大道管理人”的头衔,负责维护这条连接罗马和布林迪西的通衢大道。后自荐就任次年的新市政官的职位并当选。主要负责城市的公共设施(特别是神庙)的建设和维护,管理市场和其他罗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事务。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
为取悦平民阶层,恺撒为公众提供了许多竞技比赛,新改建许多公共建筑,带着荣耀结束了一年的市政官任期,但却负债数百塔兰特。[1]BC63年是西塞罗的执政官任期年,与平民阶层决裂,结果任期中无所作为。相反,恺撒节节胜利。此时,罗马的祭司长皮乌斯(Quintus Caecilius Metellus Pius)去世,恺撒参加竞选,并顺利当选这一终身职位。稍后,又获得另一职位—大法官。同一年,恺撒与苏拉的孙女庞培亚(Pompeia Sulla)成婚。恺撒与庞培亚离婚理由是“恺撒之妻不容怀疑”。[2]BC61年,大法官任期届满,恺撒得到远西班牙行省总督职位。同时,庞培从东方返回罗马。恺撒又一次陷入经济困境,克拉苏不得不为他偿还贷款。抵达伊比利亚,恺撒发动了对卢西坦人和加拉埃西人的进攻,这次行动带来了丰厚的战利品。恢复行省秩序后,匆匆地离开了行省返回罗马,同时提出两个要求:凯旋式和执政官职位。最终放弃了凯旋式,换取执政官候选人资格。[1]BC60年(一说BC59年),恺撒被森图利亚大会选举为罗马共和国的执政官。恺撒远征高卢和不列颠
此时,庞培争取安置他的退伍老兵的土地,遭到失败;克拉苏(Marcus Licinius Crassus),也正在为获得对抗帕提亚所需的军队控制权而犯愁;而执政官恺撒也正好需要庞培的声望和克拉苏的金钱。因此,恺撒成功使两人言归于好(庞培和克拉苏在BC70年那次共掌执政官之后结怨)。三人于BC60年订立盟约,目的是使“这个国家的任何一项措施都不得违反他们三人之一的意愿”(苏维托尼乌斯语)。历史学家将这个联盟称为“前三头同盟”。为了巩固这一政治联盟,50岁的庞培还娶了恺撒年仅14岁的独女茱莉娅。三人结盟后,势力大增。毕布路斯作为执政官退出所有政治活动,直到任期结束。恺撒大权独揽,“毕布路斯和恺撒执政之年”成了“尤利乌斯和恺撒执政之年”。完成执政官任期后,恺撒被授予作为总督管理山北高卢(今法国南部)和伊利里亚(今巴尔干半岛亚得里亚海沿岸地区)五年(BC58年-53年)的权力。刚到任,便发动了高卢战争(BC58年-49年)。作战9年时间里,恺撒夺取了整个高卢地区(约相当于今天的法国),并把以比利牛斯山、阿尔卑斯山、塞文山、莱茵河和罗纳河为界,周长超过3000英里的地区(除了部分同盟者的城市),变成了一个行省(高卢行省),后者还被规定每年上缴大量钱财。恺撒成为第一个跨过莱茵河,到对岸(日耳曼尼亚)去进攻日耳曼人的罗马人。[1]恺撒遇刺
高卢战争让庞培感到不安。加上BC53年,东征帕提亚的克拉苏战败身亡,三头政治不稳,元老院拉拢庞培。BC49年,元老院向恺撒发出命令撤回罗马,恺撒回信希望延长高卢总督任期,元老院拒绝并发出最终劝告,表示如果不立刻回罗马,将宣布恺撒为国敌。恺撒带军团到国境线卢比孔河(Rubicon),并渡过卢比孔河。恺撒的举动震动庞培以及元老院共和派议员,带著家当逃离意大利半岛。恺撒不流血进入罗马城,要求剩余的元老院议员选举他为独裁官。接著,征讨西班牙、希腊,在BC48年的法尔萨拉斯(Pharsalus)会战中彻底击败庞培追击到埃及。埃及人刺杀庞培后,将庞培人头献给恺撒。恺撒宣布埃及王位由托勒密十三世与他的姐姐克利奥佩脱拉(Cleopatra,即埃及艳后)共享。此举惹恼埃及人,爆发亚历山大战役。恺撒带领第六军团加上援军,彻底击败埃及军,托勒密十三世阵亡,克利奥佩脱拉登上埃及王位。会战期间,恺撒士兵所发射的火箭命中亚历山大城大图书馆,60多万本书毁于一旦。战役结束后,恺撒与克利奥佩脱拉进行为期两月的尼罗河之旅,接著征讨破坏与罗马之间协约的潘特斯王国。BC46年,恺撒回罗马后召集军队,攻打逃至北非与努米底亚王犹巴结成同盟的庞培余党,于塔尔索斯会战中获完全胜利。之后,恺撒回到罗马,进行长达十天的凯旋式。[2]回到罗马的恺撒推动各项改革,包括给予北意大利和西西里岛人民罗马公民权、请专家制作儒略历、建立和平广场等。在BC45年,庞培两个儿子逃到西班牙发动叛乱,恺撒再次远征西班牙,于孟达会战中击败叛军,庞培长子劳斯阵亡,次子流亡西西里。恺撒回国之后,于BC44年宣布成为终生独裁官。[1]凯撒之死电影《恺撒大帝》截图(11张)BC44年,为拯救卡莱会战中被俘虏的9000名罗马士兵,恺撒宣布将远征帕提亚。但是,当时的占卜师说“只有王者才能征服帕提亚”,此举更加深共和派议员的不安,认为恺撒终将称王。二月,在一项典礼上,执政官安东尼将花环献给恺撒,并称呼恺撒为王。虽然恺撒拒绝,反恺撒一派更为恐惧,于是策划谋杀恺撒。参加反对恺撒的阴谋的大约有60多人,为首的是该尤斯·卡西乌斯、马可斯·布鲁图斯、德基摩斯·布鲁图斯。他们称自己为解放者(Liberators),这些人在刺杀恺撒前曾和卡西乌斯会面,卡西乌斯告诉他们说如果东窗事发他们就必须要自杀。BC44年3月15日,一群元老叫恺撒到元老院去读一份陈情书,陈情书是元老写来要求恺撒把权力交回议会。可是这陈情书是假的。当马克·安东尼从一个叫做卡斯卡的解放者那里听到消息,他赶紧到元老院的阶梯上要阻挡恺撒。可是这些参与预谋的元老在庞贝兴建的剧院前先找到了恺撒,把他领到了剧院的东门廊。恺撒在读这假的陈情书的时候,卡斯卡把恺撒的外套给脱开然后用刀刺向他脖子。恺撒警觉到卡斯卡,转过身抓住卡斯卡的手,用拉丁语说:“恶人卡斯卡,你在作什么?”被吓到的卡斯卡转向其他元老,用希腊话说:“兄弟们,帮我!”。一下子包含布鲁图斯的所有人都开始刺向恺撒。恺撒想要脱逃,可是因为血流太多眼睛看不见所以摔倒,最后这些人在他倒在地上的时候把他杀害了。根据史学家尤特罗匹斯(Eutropius)的说法,当时有60多人参与这谋杀。阴谋者本想把他的尸体投入台伯河,但是慑于执政官马克·安东尼和骑兵长官雷必达而没有这么做。恺撒的遗嘱是按照其岳父的要求,在马克·安东尼的家中启封宣读的。这份遗嘱是在前一年的9月13日立下的,并一直保存在维斯塔贞女祭司长手里。在这份遗嘱中,恺撒指定自己姐姐的三个孙子为自己的继承人:给屋大维四分之三的财产,其余四分之一由鲁基乌斯·皮那留斯和克文图斯·佩蒂尤斯分享;为自己可能出世的孩子指定了监护人,其中几个竟是参与阴谋的凶手;还指定屋大维为自己的家庭成员,将自己的名字传给他,并规定德基摩斯·布鲁图斯为第二顺序继承人;此外,他还把台伯河的花园留给人民公用,并赠予每个公民300塞斯特尔提乌斯。阴谋刺杀他的人中间,几乎没有谁在他死后活过3年的。所有人都被判有罪,并以不同方式死于非命:一部分人死于海难,一部分人死于屋大维和其他恺撒部将随后发动的战争,有些用刺杀恺撒的同一把匕首自杀。恺撒死时58岁,死后被按照法令列入众神行列,被尊为“神圣的尤利乌斯”。[1]凯撒的死有另一种说法。他拒绝了王位,作出一些不太让元老满意的举动都是故意的,而且他身患重病,他只有唯一一个儿子奥古斯都,虽不是亲生的。所以他既不想让自己在史料上留下重病死的一笔,想留下光辉形象,又想让奥古斯都进行磨难后,将那些元老杀死,自己在百姓面前正当地当上“王”。他才会出此下策。庞培公元前106—前48),古代罗马共和国末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贵族出身。前91~前88年17岁的庞培随父参加同盟者战争崭露头角。前83年投靠贵族派首领苏拉,先后在西西里、北非作战,征讨G.马略余部。前71年参与镇压马略部将领导的塞多留起义,并协助克拉苏镇压斯巴达克起义。翌年当选执政官。前67年受命清剿地中海海盗,采取分区进剿、剿抚并重方针,速见成效。前66~前65年征服本都,结束米特拉达梯战争,继而吞并叙利亚和犹太人居住地区,于前61年凯旋罗马。翌年与克拉苏和凯撒结为“前三头同盟”,左右罗马政局。前53年克拉苏死,同盟趋于解体。前50年与元老院联合反对凯撒。前49年1月凯撒进军罗马,他率军退守希腊。庞培被凯撒穷追不舍,在法萨卢与凯撒的决战中惨败,并逃向埃及向托勒密求援。托勒密亲自到海岸欢迎他,但是埃及国王和他的朝臣们早已决定不冒触怒胜利者凯撒的风险。当庞培举足踏上陆地的时候,就遭到背信弃义的突然袭击,遇害身亡。埃及人割下他的头颅,焚化了他的尸体。公元前53年克拉苏死于帕提亚战争,这宣告了“三头同盟”的结束。庞培和恺撒的关系因尤里娅的死亡也告断绝。两人之间争夺独裁的内战势在必发。当时,罗马政局动荡不安,社会秩序空前混乱,对抗元老院的情绪日益增强。元老院为了平定骚乱,开始物色称职官员,而当时只能在庞培与恺撒之间挑选一人。元老院意识到庞培绝非理想的人物,因为他不是真正贵族派人物,为实现个人野心,善于投机钻营。然而恺撒在骑士、平民中的深厚基础,以及他军事力量的激增所给予脆弱共和政体的威胁,使元老贵族更具戒心。元老院不得不与庞培修补旧痕,言归于好。元老院授权庞培为唯一执政官任期两个月,其权力几乎和“狄克推多”[独裁官]相似。庞培上任后,迅速从意大利调集军队镇压平民的暴动。为了维护贵族派利益,他于公元前53年颁布法令,反对暴力,反对官员受贿,改革诉讼程序,重新审查法官名单,并宣布任何人都可提出对前70年至52年间官吏的指控。他利用职权,把锋芒指向恺撒,提出执政官和行政长官在罗马任职和任满后出任行省总督之间,应有五年间歇期的法律。他在第二年又阻止恺撒延长高卢总督的任期,限于公元前49年3月任满解职。于是,庞培和恺撒最后公开决裂。公元前49年1月,新的内战帜幕终于拉开。元老院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宣布恺撒为公敌,命令庞培在意大利招募新的军团,庞培把恺撒的拥护者和两名保民官逐出城外。1月10日,恺撒以“保卫人民夙有权力”为名,渡过卢比孔河,迅速迫近罗马,此时庞培征兵工作尚未完成,因此他和大部分元老封闭国库,仓皇逃往巴尔干。庞培放弃意大利后,寄希望于他的海上部队和隶属于罗马的东方各国国王、部落显贵,企图从希腊组织反攻。他在那里集合了11个军团,7,000骑兵以及由600艘战舰组成的舰队。恺撒在占领意大利,巩固政权,肃清西班牙等地庞培的势力之后,在公元前48年发动与庞培争夺东方行省的战争。他率领10个军团,10,000名高卢骑兵出征庞培。开始,庞培军队占据优势,在著名的季拉基乌姆战役中,庞培两次大败恺撒,大大挫伤恺撒军队的士气。公元前48年8月9日,著名的法萨卢战役是庞培和恺撒进行的最大的也是最后一次决战。战争伊始,庞培集中所有的骑兵打击恺撒骑兵。恺撒见此情景,立即向早已埋伏的3,000步兵发出进攻信号,于是伏兵突然进击,举起长矛向庞培骑兵的脸上猛刺。庞培骑兵难以招架,狼狈而逃。庞培军左翼彻底溃散,其余军团看到左翼已败,也不战而退。结果全军覆灭。庞培在失败之后,企图在埃及寻求藏身之所。公元前48年9月28日,就在他乘坐的小船靠岸之时,埃及国王托勒密十二世的侍从挥剑向他的脊背刺去,结果了他的性命,终年58岁屋大维盖乌斯·屋大维(Gaius Julius Caesar Octavianus),罗马帝国的开国君主,元首政制的创始人,统治罗马长达43年,是世界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是凯撒的甥孙,公元前44年被凯撒收为养子并指定为继承人。凯撒被刺后登上政治舞台。公元前1世纪,他平息了企图分裂罗马共和国的内战,被元老院赐封为“奥古斯都”,并改组罗马政府,给罗马世界带来了两个世纪的和平与繁荣。奥古斯都凭极大胆的手腕夺取了政权,用极审慎的智慧统治着罗马。罗马给了他近乎绝对的权力,他给了罗罗马帝国疆界
马四十年的国内和平与持续增长的繁荣,史称“罗马和平”(Pax Romana)。他创立了罗马第一支常备军(包括海军),并把军团驻扎在边境,以防止他们干预内政。另创立禁卫军(Praetorian Guard)卫戍京畿并保卫皇帝本人。他还改革了罗马的财政与税收制度。奥古斯都没有发动过大规模战争。公元前26年至公元前19年的北西班牙山区战役以顺利征服该地而告终。经历高卢骚乱的反复,阿尔平地区亦被征服。罗马的疆域扩展至多瑙河的自然疆域,加拉提亚省被罗马占领。公元后9年,条顿堡森林伏击战罗马失利。自此罗马向西部日耳曼的扩张停止。此后他接受莱茵河为帝国的最终边界。在东方,罗马吞并了亚美尼亚和高加索,而扩张中止于帕提亚帝国的边境。在内政上,奥古斯都使用从帝国聚敛来的巨大财富提供给军队优厚的待遇;他装潢首都,大兴娱乐活动以愉悦罗马市民。其自夸“一座砖城在我手里变成了大理石的城市”。他建造了新的元老院会所(Curia),建造了阿波罗神庙与尤利乌斯神庙。他还在大角斗场(Circus Maximus)附近建神龛。据载,卡披扥里乌姆(Capitoline)神庙和庞培剧院(建时未署此名)俱为奥古斯都营造。其建立了交通部,并完成了一个庞大的交通网,促进了帝国的通讯、贸易及邮政。奥古斯都还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支消防队。其还在罗马建立了一支常规警力。罗马统治者通常对经济无知,奥古斯都也不例外。包括奥古斯都在内的罗马皇帝都把从农业上征来的重税花费在军队、庙宇及娱乐方面。一旦帝国不再扩张,没有战掠品,经济就开始停滞并最终衰退。奥古斯都之治按这个视角看来也就是帝国权力与繁荣的最高点。奥古斯都曾试图安置老兵务农以复兴农业,但收效甚微。首都仍依赖埃及进口的粮食。屋大维画像(8张)奥古斯都强烈鼓励对罗马神祇的崇拜,尤其是阿波罗。其把罗马战胜埃及叙述为罗马神战胜埃及神。其赞助维吉尔的埃涅阿德就是怀着提高罗马先人声望之目的。奥古斯都还整顿世风,赞美婚姻、家庭与生育;攻击奢侈、豪庶婚、滥交(包括卖淫和同性恋)和通奸,但成效不大。(不过其女儿就是因此被放逐和赐死。)奥古斯都还是文艺保护人。他帮助诗人、艺术家、雕塑家与建筑家。他的统治时期是罗马文学的黄金时代。在其保护下,贺拉斯、李维、奥维德与维吉尔脱颖而出。这些人士赞美其天才,以接近其标准,以免被逐。奥维德就因伤风化(奥古斯都的标准)而被放逐。他赢得了几乎整个罗马知识界的赞誉,尽管很多人私下仍追念共和国。他运用娱乐和庆祝其本人与其家族节日的手段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奥古斯都死时,罗马已经不可能回到共和国,唯一的问题是谁继承奥古斯都。奥古斯都的权力控制,遍及整个帝国,是如此绝对,以致被允许自行指定继承人,罗马自从共和国建立以来的民主习惯
屋大维雕像(9张)已被抛弃与嘲笑。起初,其属意其姊妹的儿子玛尔凯路斯,此人曾经迎娶奥古斯都的女儿朱莉娅·凯撒里丝。可是,玛尔凯路斯在公元前23年死于食物中毒。后来历史学家批评这个中毒事件,以及其后来的去世,是因为奥古斯都的妻子莉薇娅下毒,但并不能证明为实。玛尔凯路斯去世之后,奥古斯都将其女儿嫁与其左右手,马尔库斯·阿格里帕。两人生了五个孩子,三个儿子与两个女儿:盖乌斯·凯撒,路奇乌斯·凯撒,维普撒尼娅·朱莉娅,大阿格里皮娜,以及波斯图姆斯·阿格里帕,如此命名因为这些孩子生于玛尔库斯·阿格里帕死后。奥古斯都领养最先两个孩子作为他自己的儿子时,他明显有计划使他们作为他的继承人。奥古斯都十分爱护其养子。而与莉薇娅第一次婚姻所生的孩子,尼禄·克劳狄乌斯·杜路苏斯·日耳曼尼库斯与提贝里乌斯·克劳狄乌斯,奥古斯都亦甚为重用,让其两人去征服一大部分的日耳曼。在公元前12年阿格[1]里帕死后,莉薇娅的儿子提贝里跟自己的妻子离婚,而且迎娶阿格里帕的遗孀。提贝里分担奥古斯都的保民官职权,但是不久之后退隐。盖与路奇分别在公元前4年与公元前2年逝世,以及他的弟弟杜路苏斯逝世(公元前9年)之后,提贝里被召回罗马,并被奥古斯都所领养。在公元后14年8月19日,奥古斯都逝世。波司图姆斯·阿格里帕与提贝里曾经被指定为共同的继承人。然而,波司图姆斯却被放逐,而且在不久后被处死。谁下令将其处死并不为人所知,但是对提贝里来说,这清除了其继承养父权力道路上的阻碍安东尼马克·安东尼(约前83-前30年)是一位古罗马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是凯撒最重要的军队指挥官和管理人员之一。凯撒被刺后,他与屋大维和雷必达一起组成了后三头同盟。前33年后三头同盟分裂,前30年内战失败的马克·安东尼与埃及女王克利奥帕特拉七世一同自杀身亡。
前54年,马克·安东尼加入了凯撒在高卢的参谋部。在高卢战役中他再次体现了他超众的军事才能,但他本人的性格则到处制造麻烦。据说凯撒本人就多次因为他的举止而发怒。从此平步青云,成为凯撒的得力干将。
前44年3月15日,凯撒被他的亲信卡西乌斯和布鲁图斯为首的一群元老们谋杀。在凯撒的葬礼上,马克·安东尼作为凯撒多年的副官、助手和亲戚是理所当然的致悼词的人。在他的悼文中他指责谋杀的罪行,发誓与谋杀者誓不两立。他显示了他的辩论的天才,扯下覆盖着恺撒尸体的宽外袍来显示凯撒身上的伤痕。当晚罗马市民袭击刺杀者的住居迫使他们逃亡。
凯撒之死带来了一个政治空白:共和国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而另一场内战一触即发。此时凯撒的养子屋大维登上了政治舞台。作为凯撒的名称和财产的继承人他立刻就获得了罗马民众和军团的支持。而屋大维也准备与另外两位竞争者争夺权力:马克·安东尼和骑兵长官雷必达。经过数个月困难的协商三人决定组织后三头联盟。前43年这个名为“组织民众的三头联盟”正式成立。通过一个法规这个三头联盟获得了此后五年中所有的权力。为了巩固这个联盟,屋大维与马克·安东尼的养女结婚。三头联盟的第一个行动是追捕逃往东方的刺杀者和杀留在罗马的刺杀者的追随者。西塞罗是这场大迫害中最著名的牺牲者。卡西乌斯和布鲁图斯战败自杀后三头联盟的权力达到了顶点。
他们的敌人被消灭后三头联盟将罗马世界三分,雷必达统治西部省份,屋大维统治意大利并负责为老兵分配土地——这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因为这样他可以保证军团对他忠心。马克·安东尼统治东部省份,扑灭犹地亚的***和试图征服安息。或许命运使然,安东尼注定难逃劫数,在这次使命中他于前41年在塔尔苏斯遇到埃及女王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并一见钟情。从此,他的厄运开始了。
克里奥佩特拉一开始是恺撒的情人,年方18岁。当恺撒遇刺时,她不过24岁,年轻貌美的埃及女王确实是一个政治手腕相当高明的人,她依靠她的美貌与智慧周游于当时地中海各个强权之间,维护着已经摇摇欲坠的埃及帝国。这个时候罗马共和国声势最旺的人是安东尼,雷必达此时已经退出了争夺,而屋大维的名声还远没有后来他成为皇帝时那么大。于是埃及与罗马打交道的时候,不可避免女王将与统治东部罗马的安东尼见面。这一见面便一发不可收拾,已经半老的安东尼发了疯般爱上了年轻的女王,几乎沉浸于她的温柔乡中。克里奥佩特拉不愧是西方古典四大美女之一,硬是把安东尼牢牢拴在埃及长达两年。这两年,恰好是屋大维运筹帷幄,建功立业,在罗马声势日涨的两年,当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的第一个孩子降生的时候,屋大维已经在罗马超越了安东尼,成为罗马共和国实际上的统治者。
前31年战争终于爆发了,这场战争的结果,不言而喻,屋大维是最后的胜利者。由于屋大维在军团中的声望很高许多省份(包括希腊)都倒向屋大维。在亚克提姆的海战中,女王一时害怕,竟自主先行逃回了埃及,正在指挥大军与罗马军团作战的安东尼挂念妻子的安危,身为统帅居然也临阵脱逃,导致整个军队军心不稳,被屋大维一举击溃。爱江山,更爱美人。这是安东尼的真实写照,如果没有埃及女王的出现,相信凭借公元前35年前后安东尼在罗马的势力,收拾一个小小的屋大维是没有问题的。可是他却偏偏遇上了女王,为了她,他断送了整个前程,成为罗马历史上悲情的失败者。
屋大维不给他们喘息的机会。前30年8月他在优秀部将阿格里巴的帮助下入侵埃及。马克·安东尼无处可逃拔剑自杀,克里奥佩特拉将他安放在黄金铸就的棺材内,抬着棺材面见屋大维,当着屋大维的面用毒蛇自杀。这一对情人,就以这样一种极其悲壮的方式终结了自己的生命和他们的旷世绝恋。
马克·安东尼之死使屋大维清除了通向权力和荣耀巅峰的最大也是最后的障碍,成为罗马实至名归的最高统治者。前27年元老院授予他奥古斯都·凯撒的称号。他逐渐地将罗马行政、政治和军事权利集中于一身,创立了后来深刻影响世界的元首制(第一公民)。他完成了他的养父和外祖父(屋大维是凯撒姐姐的孙子)凯撒为之付出生命也没能完成的历史使命,名正言顺的成为罗马帝国开国皇帝。罗马共和国终于寿终正寝,在它的废墟上古代西方世界最强大的罗马帝国诞生了,世界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一页。
汉尼拔网络网址http://www..com/s?tn=98010089_pg&cid=qb7.zhuye&ie=utf-8&wd=%E6%B1%89%E5%B0%BC%E6%8B%94
D. 求罗马帝国著名人物介绍
西塞罗
Marcus Tullius Cicero,公元前106—前43。古罗马政治家、雄辩家、法学家和哲学家。
出身于奴隶主骑士家庭,以善于雄辩而成为罗马政治舞台的显要人物。开始时期倾向平民派,以后成为贵族派。公元前63年当选为执政官,在后三头政治联盟成立后被三头之一的安东尼(Marcus Antonius,公元前82—前30)所杀。
在政治、法律思想方面的代表作是《国家篇》和《法律篇》。认为国家是人民的事务,是人们在正义的原则和求得共同福利的合作下所结成的集体;君主、贵族和民主三种政体都是单一政体,理想的政体应是“混合政体”,即以当时罗马元老院为首的奴隶主贵族共和国。
早在罗马帝国初期法学家兴起以前,他就系统地论证了自然法和实在法之间的关系,认为自然法代表理性、正义和神的意志,是普遍适用、永恒不变的,它在国家产生以前早已存在;实在法必须符合自然法,否则根本不配称为法律。
安东尼
中文名称: 安东尼
生卒年: 公元前82~前30
国别: 古罗马帝国
生平简介
古罗马统帅。公元前54年在凯撒麾下任财政官。在对庞培的战斗中,追随凯撒并参加过法萨罗之战 。公元前44年任执政官,同年凯撒遇刺后与奥古斯都(即G.屋大维 )发生权力之争,不久言和,并联合M.A.李必达结成“后三头同盟”,对共和派进行大清洗。公元前42年,安东尼、屋大维率军入希腊,追歼谋刺凯撒的共和派领袖M.J.布鲁图、G.喀西约·龙基纳。在马其顿东南部菲利皮城下两军相遇。双方各投入数十个军团,安东尼、屋大维指挥有方,喀西约·龙基纳、布鲁图陷于困境,相继自杀。公元前40年,安东尼获得对东部行省的统治权。公元前36年发动对安息(帕提亚)的战争失败。屋大维坐镇罗马,统治西部地区(公元前36年解除李必达兵权),与安东尼形成对峙。安东尼与埃及女王克里奥帕特拉七世结婚,深居亚历山大宫廷,俨然以帝王自命,并宣称将罗马东部一些领土赠给她的子嗣。因而激起罗马元老院的强烈不满,也造成屋大维反对安东尼的良机。公元前32年双方关系破裂,元老院和公民大会宣布安东尼为“祖国之敌”,并以克里奥帕特拉七世侵吞罗马人民财产为由向其宣战。公元前31年9月,安东尼与女王在亚克兴海战中败于屋大维,狼狈逃回埃及,次年安东尼又被屋大维打败,途穷自尽。
盖厄斯·儒略·凯撒
公元前100~前44
著名的罗马军事和政治领袖盖厄斯·儒略·凯撒(Gaius Julius Caesar),出生在一个政治大动乱的时期。
公元前二世纪,罗马人在第二次战胜迦太基之后,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这次胜利使许多罗马人大发横财,但是连绵不断的战争扰乱了罗马的社会体制和经济体制,许多农民的财产被抢夺一空。最初的罗马元老院只不过是个小城市的元老院,实践已经证明它已经不能合理地治理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政治上腐化堕落,贪污受贿到处盛行,整个地中海周围地方都因罗马人的昏庸统治而遭灾受难。约从公元前133年起,就在罗马出现了一场长期的动乱。政治家、军事将领和民众领袖相互间钩心斗角、争权夺利。游击队(如公元前87年马留的游击队和公元前82年索拉的游击队)经常在罗马神出鬼没,东袭西扰。虽然昏庸的统治这一事实路人皆知,但是大多数罗马公民希望继续维持共和制政体。儒略·凯撒也许是第一位重要的政治领袖:清楚地认识到这个民主政体不值得挽救了,因为它已经达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凯撒出生在一个有悠久历史的贵族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年青时就步入政坛,有关他所担任过的各种职务、结过的各种联盟和政治崛起的详细情况纷繁复杂,在此不打算加以叙述。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公元前58年,他42岁时被任命为罗马所辖的三个行省的总督。这三个行省是阿尔卑斯山南侧的高卢(位于意大利北部)、伊利里可姆(在今南斯拉夫沿海地区)和纳博尼兹高卢(法国南部沿海地区)。那时他统帅四个罗马军团,大约有两万将士。
在公元前58年到前51年期间,凯撒率领这四个军团,入侵并征服了高卢所有其余的地区,大体上包括今日法国和比利时以及瑞士、德国、荷兰的部分地区。虽然他的部队在数量上还不及他的对手,但却战胜了高卢地区的部落,把直到莱茵河畔的所有领土都纳入了罗马的版图。他还派遣两支部队渡海到英国,但未取得永久性的战果。
当时业已成为一个重要政治人物的凯撒,由于征服了高卢,回到罗马后即成了一位受到普遍爱戴的英雄,他深得民心;强大至极,但他的政敌则对他嫉恨不已,当他完成军事指挥后,罗马元老院下令让他以普通公民的身份即不许带部队返回罗马。凯撒感到忧虑不安,如果他不带部队返回罗马,他的政敌就会利用这个机会干掉他,他的这种想法不无道理。于是在公元前49年1月10日至11的夜晚,凯撒率领他的部队越过意大利北部的卢比孔河,长驱直入抵达罗马城,以表示对元老院的蔑视。这种明显的不法举动引起了一场内战,一方是凯撒的军团,一方为忠实于元老院的部队。这场内战持续四年,以凯撒的彻底胜利而告终。最后一战是在公元前45年3月7日在西班牙曼达进行的。
凯撒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他自己最适合担当建立罗马所需要的有效而开明的专制制度的任务。公元前45年10月他返回罗马,不久就成为终身独裁者。公元前44年2月有人要为他加冕,被他拒绝了。但由于他是一个军事独裁者,所以这并未给拥护共和制政体的反对派消除疑虑。公元前44年3月15日(著名的三·一五),在一次元老院会上凯撒被一伙阴谋者暗杀。
凯撒在他的晚年期间,开始筹划一场生气勃勃的改革运动。他计划在整个罗马帝国内重新调配军队元老,让罗马的贫民到新社区去重新安家落户。他把罗马公民权扩大到新征服的几个民族中去。他计划在意大利城市中建立起统一的市政体制,还计划了一个庞大的建筑工程和罗马法典的编纂,还实行了许多其他改革。但是他未能为罗马建立一种令人满意的立宪政体,也许这是使他早归西天的主要原因。
由于凯撒在曼达的胜利和在罗马遇刺之间仅有一年的时间,所以他的许多计划从未得到贯彻执行,因此很难说假如他没有遇刺,他的政府究竟会怎样开明,怎样卓有成效。在他所有的改革中,最有持久影响的一项是实行一种历法①。他实行的历法从那时起一直沿用至今,只是做了一些小小的修改。
儒略·凯撒是历史上聪明绝顶的政治人物之一,具有多方面的天赋。他是一位成功的政治家,杰出的将领,优秀的演说家和作家。他的描写征服高卢的《高卢战记》一书长期被看作是一部第一流的文学作品,许多学生认为在所有的拉丁文学著作中它最通俗易懂,最动人心弦。凯撒果断勇敢,雄姿飒爽,潇洒倜傥。他是一个风流公子,即使按当时的标准来看,他也是一个荒淫无度的好色狂(他最闻名的风流韵事是与克丽佩脱拉之间的著名罗曼史)。
人们常常指责凯撒的人格,他极欲获得权力,当然就利用职权大发横财。但是与大多数野心勃勃的政治家不同,一般说来他既不虔诚也不虚伪。在同高卢人的战争中,凯撒凶暴残忍,但是对被打败的对手却特别宽宏大量。
德国的皇号Kaiser和俄国的皇号Czar都源自“Caesar(凯撒)”一词,这是他的名字所享有的威望。他的名声一直都比他的甥孙——罗马帝国的真正创始人奥古斯都·凯撒显赫得多。但是儒略·凯撒对历史的影响并不等于他巨大的声望。他在推翻罗马共和国中无疑起了重要作用,但是也不能夸大他在这方面的重要性,因为罗马共和政体本来已摇摇欲坠,濒于覆灭。
凯撒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征服了高卢,他所征服的领土差不多被罗马统治了五个世纪。在此期间,这些地区已经完全罗马化了,实行了罗马的法律、风俗和语言,以后还实行了罗马基督教,当今的法语基本上是来源于拉丁语的口语。
凯撒征服了高卢,对罗马本身也有重要的影响,确保了意大利几个世纪不受来自北方的侵略,其实对高卢的征服也是确保整个罗马帝国安全的一个因素。
如果没有凯撒,罗马人迟早也会征服高卢吗?罗马人在数量和技术上都不比高卢的部落优越。但是罗马在凯撒征服高卢以前和以后的一个时期里都在迅速地扩大。由于当时罗马部队的战斗力强,罗马到高卢的距离近,还有高卢各部落之间的不和,看来高卢没有什么保持独立的可能性。但是无论如何,凯撒是打败庞大的赛尔特部队、征服高卢的将领,他入此册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个成就。
注释:
①指儒略历,现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阳历的前身,公元前46年儒略·凯撒决定采用,故名。每年平均长度365.25日,历年中的平均年为365日,4年1闰,闰年366日;每年12月,单月31日,双月30日,只有2月平年29日,闰年30日。其继承人奥古斯都从 2月减去 1天加在 8月(因 8月的拉了名即他的名字奥古斯都),又把 9月、11月改为小月,10月12月改为大月。儒略历历年比回归年长11分14秒,积累到十六世纪末,春分日由3月21日提早到 3月11日。后经罗马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Gregorius X Ⅲ)于1582年命人加以修订,而成现今通用的公历
恺撒之死
公元前44年,恺撒被推举为终身独裁官。元老院、公民大会和各种职官形式上虽然保存,但实际上一切听命于恺撒。他的出身被神化,他已经成为罗马世界至高无上的主宰者。
在恺撒独裁统治期间,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巩固统治基础,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通过这些改革措施,恺撒一方面加强了罗马帝国与其它帝国的联合,另一方面,提高了各行省的地位,而削弱了元老贵族的势力。所以,恺撒的独裁和改革遭到一部分元老贵族的坚决反对,其代表人物是布鲁图和卡西乌斯。而布鲁图是恺撒的主要政敌庞培的部下,现在又被凯撒宽恕,并继续信任和重用。
恺撒和庞培早年曾经担任执政官。当恺撒在罗马帝国西部打仗的时候,庞培在帝国东部(今天土耳其和叙利亚的一部分)也屡建战功。庞培虽然是恺撒的亲密朋友,却十分嫉妒恺撒。恺撒征服的地方越来越多,在士兵中的威信又日益增高,使庞培深感不安。公元前49年,他怂恿元老院解除恺撒的兵权,命令他立即从高卢返回罗马。
恺撒接到命令,知道这是庞培的阴谋。他反复考虑,决定带领军队打回罗马,利用这次机会在罗马建立独裁政权。
恺撒带领军队,走到一条叫做卢比孔的小河边。罗马法律规定:任何将军没有接到命令,不得带领军队越过这条小河。否则,就要当作谋反来治罪。恺撒当机立断,对着部下大声喊道:“骰子已经掷下去了!”他跨上战马,跃进溪流,大军紧紧跟随在后,很快就越过了卢比孔河。
庞培没有料到恺撒会这样果断地进军罗马,迎战不及,只得带着2.5万人仓皇逃往希腊。恺撒进入罗马后,迫使元老院同意他成为罗马的“独裁者”,随后又得到了统治整个意大利半岛的权力。等罗马局势稍稍稳定以后,恺撒立即进军希腊,讨伐庞培。庞培被打败,逃到了埃及。恺撒也跟着追到埃及。埃及国王为了讨好恺撒,派人刺杀了庞培,把血淋淋的人头送到恺撒面前。谁知恺撒却把脸一沉,转过头去。这个高傲的独裁者不愿意看到他的政敌被别人杀害,他下令处决了杀死庞培的人。
这个时候,埃及托勒密王朝正发生争夺王位的纠纷,恺撒支持了以美貌闻名的女王克娄巴特拉,并且在她的深宫里住了半年之久。
接着,他的军队又进入小亚细亚,只用5天的时间,就平定了庞培部下本都王子的叛乱。他用最简洁的拉丁文写了一份捷报送回元老院,上面写的是:“Veni, vidi, vici”(意思是“我来了,我看见了,我打胜了”)。这个战报充分显示了恺撒用兵神速的特点。再过两年,恺撒从北非转战西方,又在西班牙扑灭了庞培两个儿子的反抗。但他宽恕了庞培手下的将领,把他们收为自己的部下。其中最被重用的就是布鲁图。
恺撒的凯旋受到罗马人热烈的欢迎。有些人想拥戴他当皇帝。从公元前509年塔克文被赶走以后,罗马就没有过帝王。罗马人仇视帝王,反对恢复帝王的职位。恺撒虽然内心十分想当皇帝,也不敢轻举妄动。在一次节日盛会上,执政官安东尼突然把一顶皇冠戴在恺撒头上。可是只有少数人鼓掌,大多数人都在叹息。恺撒一看这种情况,认定还不到称帝的时候,就取下王冠扔在地上。安东尼连忙拾起皇冠又给他戴上,他又扔掉了。人们看到恺撒一再拒绝戴上皇冠,就欢呼起来,纷纷向他致敬。
恺撒虽然没有当上皇帝,却已经拥有许多尊贵的称号:“终身保民官”、“祖国之父”等等。法律规定他坐在黄金象牙宝座上处理公务,他的画像同天神放在一起。他获得了无限期的独裁权力。
有些人看出,恺撒的权力愈来愈大,总有一天会戴上皇冠的。因此,他们组织了阴谋集团,决心除掉他。这些阴谋者当中,有一个就是那位受到恺撒信任的布鲁图。
公元前44年3月15日,元老院举行会议。恺撒单身一人来到会议厅。虽然他事先已经得到警告,说有人这天要谋刺他,但是他仍然拒绝带卫队。他说:“要卫队来保护,那是胆小鬼干的事。”恺撒大步走进大厅,坐到黄金宝座上,笑着说:“现在不就是3月15日吗?”这时候,阴谋者都身藏短剑,像朋友一样围在他身边。其中的一个人跑到他面前,抓住他的紫袍,像是有什么事要请求他似的。原来这就是动手的暗号。众人一拥而上,用短剑刺向恺撒。恺撒没带任何武器,他奋力夺下紫袍,进行反抗。他的腰部中了一剑。接着,一剑又刺进了他的大腿。他看见这一剑正是他最信任的布鲁图刺的,不由得惊呼:“啊,还有你,布鲁图!”他放弃了抵抗,颓然倒下,用紫袍蒙面,听任他的仇敌乱刺、乱砍。他一共被刺23处。其中3处是致命的,恰巧死在庞培雕像的脚下。
在出席元老会的前一天,恺撒和他的骑兵长雷必达一起用餐时,突然提出一个问题,“怎样一种死法是最好的?”大家纷纷发表意见,最后,恺撒表示,他愿意突然而死。谁料想,第二天他的预言就应验了。
恺撒被杀死以后,布鲁图说:“我爱恺撒,但我更爱罗马!”可是罗马的平民没有一个人对恺撒之死表示高兴。当凶手们手提着血淋淋的短剑走出元老院的时候,和他们所预料的欢呼场面相反,看到的只是表情冷漠、充满怀疑目光的人群。
屋大维
罗马杰出的政治家、罗马帝国的创始者。出身于骑士家庭,父亲是元老院的元老。屋大维是凯撒的甥孙,被凯撒收为养子,使其继承了大部分财产。公元前44年凯撒被刺后,继之而起的是执政官安东尼、骑兵长官雷必达和屋大维的三人同盟,史称“后三头”。三人间不断明争暗夺,不久雷必达失势,到公元前30年,屋大维打败了安东尼,获得最后胜利,成为罗马的军事独裁者。屋大维在国家制度上保存着共和的外衣,没有恢复公开的军事独裁制度。他把自已称为“第一公民”,意即元首。元首政治开始于公元前27年1月13日。元老院觉得屋大维有能力镇压奴隶和保卫奴隶主的利益,就赠给他“奥古斯都”的称号,意为神圣、庄严、伟大。在元首制下,元老院实际上受元首的控制,屋大维本人是元首、统帅、终身执政官、首席元老、大祭司长,独揽军事、司法、行政、宗教等大权,实际上是皇帝。所以,屋大维树立的元首制实质上是一种隐蔽的君主制,屋大维统治罗马是罗马帝国的开始。
--------------------------------------------------------------------------------
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出现了许多著名政治人物的青铜雕像。其中有一座全身人像高大魁梧,身着华丽的盔甲,左手执权杖,右手向上举起,食指指向前方,好像在指挥千军万马奋勇向前。整体形象强劲有力,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他就是军事独裁者恺撒的侄孙及养子屋大维的雕像。
屋大维的外祖母是恺撒的姐姐,恺撒死前不久收屋大维为养子,并在遗嘱里立为自己的继承人。恺撒遇刺时,他正在亚得里亚海边的阿波罗尼亚城接受训练。当时,执政官安东尼和骑兵长官雷必达的军事实力最强。他俩都是恺撒的部将。起初,安东尼根本没把19岁的屋大维放在眼里,不仅占有了属于屋大维的遗产,而且反对屋大维当选保民官。安东尼的这些做法,引起了许多人的反对。连元老院也心存疑忌,不愿支持安东尼。
屋大维回到罗马后,依靠继承下来的遗产和富豪亲友的资助,在元老院的支持下,迅速募集了一支军队,在高卢地区的穆提那打败了安东尼。军队的威胁解除之后,元老院对屋大维采取了轻蔑和敌视的态度。这时,屋大维和安东尼的士兵都不想互相残杀,因为他们都是恺撒的老兵,他们希望联合起来为恺撒报仇。在这种形势下,屋大维和安东尼、雷必达公开结成同盟,共同获得统治国家五年的权力。为了区别恺撒和克拉苏、庞培的“前三头同盟”,这“三头”称为“后三头同盟。”
接着,屋大维等三人在为恺撒复仇的口号下,发布公敌宣告,实行大屠杀。在公敌的名单上,有杀害恺撒的凶手,也包括三头的私人仇敌和普通富豪。那时,凡是杀死公敌的人,都可凭头颅获得重赏,奴隶还可以获得自由和公民权。一时之间,罗马城内外一派阴森恐怖,有300名元老贵族和2000名骑士被处死和没收财产。公敌中的许多人逃到西班牙和希腊。屋大维和安东尼率军追赶,在希腊的腓力比打败共和派的武装力量,刺杀恺撒的首谋布鲁图和喀西约在绝望中被迫自杀。
三头之间本来就不是铁板一块,这时安东尼的妻子和弟弟在意大利发动反屋大维的运动,被屋大维迅速平息。屋大维这时拥有40个军团的优势兵力,但国内外形势还没有完全稳定。所以,暂时还不能抛弃另“两头”。针对他们之间的新矛盾,公元前40年他们重新协商,划分了各自的势力范围。安东尼统治意大利东部地区,屋大维统治意大利西部地区,雷必达统治非洲的阿非利加。暂时缝补了他们之间的裂痕。
不久,屋大维在他的势力范围内打败庞培的儿子小庞培,挫败雷必达对西西里岛的觊觎,恢复了意大利本土及地中海大部分地区长期以来被破坏了的和平。屋大维的羽翼已经丰满。随着雷必达的兵权被剥夺,屋大维的对手就只剩下安东尼了。
安东尼原来同屋大维一起在希腊打败公敌后,到了小亚细亚,对那里一些城市支持公敌兴师问罪,其中包括埃及的克莉奥佩特拉女王。不料,他被女王的美色迷住,竟随同她一起到了埃及。后来干脆抛弃原配,同女王结了婚,并允诺把罗马的东方行省赠送给女王及其子女。消息传到罗马,引起各阶层人士普遍不满。屋大维抓住机会,竭力反对安东尼,赶走了近300名元老院中拥护安东尼的元老,又用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的名义,宣布安东尼为“祖国之敌”,并向埃及女王宣战。
公元前31年9月2日,屋大维率领海陆军在希腊西北部的阿克兴海角展开大战。开始,战斗不分胜负。但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女王突然撤退到埃及。安东尼见女王离去,也追随而至。剩下的军队被屋大维消灭。后来,屋大维赶到埃及,在亚历山大里亚击败安东尼。安东尼想同屋大维单独决斗,屋大维觉得没有必要,劝安东尼用其它方法结束生命。安东尼被迫自杀。
像恺撒一样,屋大维成为“三头”中的全胜者。元老院授给恺撒的荣誉,屋大维都得到了。他步恺撒的后尘,建立了个人的军事独裁统治,独揽国家的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大权。不过,他没有用独裁和君主的称号,而自称为第一公民或首席元老,这种统治形式叫元首政治。从公元前27年起,屋大维被元老院奉为神圣,授给他“奥古斯都”的尊号。奥古斯都是神圣、庄严、伟大的意思。后来成为西方帝王的一种头衔。
屋大维开创的元首制,是隐蔽的君主制,君主隐藏在共和国的外衣之中。他是事实上的罗马帝国的第一个皇帝,只不过没有采用皇帝的称号而已。直到300多年以后的戴克里先当政时,才公开采用君主专制的统治形式。
屋大维统治罗马40多年,这是古罗马经济上最富裕的时代,又是古罗马文学上的“黄金时代”,所以后来“奥古斯都时代”一词成了黄金时代的同义语。
西庇阿(大)(约公元前235~前183),古罗马统帅。一译斯奇皮奥。出身名门贵族。少年时代即显示出军事才能。
前218年随其任罗马执政官的父亲,参加在提契诺河阻击迦太基军的战斗。前216年作为军事保民官参加坎尼之战。前210年受命指挥驻西班牙的罗马军队。次年攻占迦太基在西班牙的主要基地新迦太基城,缴获大量装备和粮秣,并联合土著西班牙人共同反对迦太基。前208年在巴埃库拉击败汉尼拔之弟哈斯德鲁拔。前206年占领西班牙西南部地区,基本结束迦太基在西班牙的统治,切断汉尼拔的后路,为罗马人转入战略进攻创造了条件。同年返回罗马,当选为第二年的执政官。他主张与迦太基西邻努米底亚人结盟,并提出进攻迦太基本土的计划。在获得元老院有限同意后,赴西西里岛筹备出兵事宜 。前204年率军约 3.5万人在北非乌提卡附近登陆。迦太基施缓兵之计向西庇阿求和,同时从意大利召回汉尼拔。前202年扎马之战中,在努米底亚骑兵协同下击败汉尼拔,结束第二次布匿战争。前201年凯旋罗马,获“阿非利加西庇阿”称号。前199年当选监察官。前194年再任执政官。前190(或189)年与其弟L.C.西庇阿率军入侵小亚细亚,取得马格尼西亚之战的胜利,结束安条克战争。因其军功卓著引起疑忌,被反对派指控有接受安条克贿赂之嫌,从此失意。晚年隐居庄园。
E. 介绍凯撒大帝的家族历史,还有罗马共和国末期著名的家族。谢谢!
恺撒(前100一前44),古罗马共和国领袖和军事统帅。他带兵打仗几十年,指挥过几十个战役,大都是以少胜多,出奇制胜。他的战略思想和战术原则为西方许多著名军事统帅诸如拿破仑等所效法,对西方军事学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曾与幕僚共同著书立说,主要有(高卢战记)、(内战记)、(亚历山大战记)、(阿非利加战记)等。
恺撒出身于贵族世家。公元前78年开始政治活动,起初被选为军事护民官,后历任支官、市政官、大法官、罗马远征西班牙行省总督等职。恺撒为了竞选执政官成功,需要庞培和克拉苏这两位在当时最有影响的人的支持,于是,他决意与庞培和克拉苏建立友好关系。公元前60年,庞培、克拉苏、恺撒这三位有着巨大影响的政治家达成了相互支持的秘密协议,历史上称之为“前三头同盟”。为了巩固这一同盟,恺撒把他年仅14年岁已经和别人订了婚的女儿嫁给了年近50的庞培。在庞培和克拉苏的一致支持下,恺撒于公元前59年当选为执政官。恺撒经过一系列的政治活动,已经获得了广大平民和骑士阶层的支持,成为与庞培、克拉苏齐名的强有力的人物。
公元前58年,恺撒出任高卢总督。他统率大军,经过3年的征战,到公元前56年底,基本上并吞了整个高卢。然而他在高卢的统治并不巩固,高卢地区接连爆发反罗马人的起义。公元前52年春,高卢全境爆发了一场反对罗马统治的大起义。起义军主力在高卢北部的阿利细亚城扎下了坚固的营寨。这是一座几乎攻不破的城堡,罗马人除了进行长期的包围之外,别无其它办法。恺撒把所有的部队都调到这里,20万高卢起义军也云集在阿利细亚城下,双方一场恶战不可避免。战役开始之前,罗马人环绕阿利细亚城筑起一道坚固的壁垒。恺撒寄希望于这些复杂而坚固的工事能够阻止高卢人的进攻,用以补充自己兵力的不足。高卢起义军首先从内外两侧同时向罗马人坚固的工事发起了进攻。在盾牌的掩护下。一队接一队的高卢人像蚂蚁一样往上冲。在战斗中,罗马各军团由于受到了巨大的损失,士气开始低落。尤其在罗马人的旗手被砍倒后,罗马人的阵脚开始显得有些混乱。一位年青的罗马士兵张煌失措,突然发现恺撒刚刚站立过的塔楼上已经空无一人,同时位于营寨右边的罗马骑兵放弃了阵地,以全速急驰而去。这位年青人绝望了。突然,坚守在栅栏后面的罗马士兵发现高卢人的攻势猛然削弱了,刚才还在向罗马工事冲击的高卢人停止了冲锋,他们的队伍散开了,出现在罗马人视线中的竟是他们自己的骑兵。原来,恺撒指挥他的骑兵抄袭到高卢人的后方,给了他们致命的一击,短短几个回合之后,高卢人便开始由进攻改为逃窜。尔后,高卢人全部投降。阿利细亚之战就这样出乎意料地结束了。恺撒以6万军队与高卢人将近万万人的大军相峙,竟以一支骑兵的偷袭扭转了战局,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恺撒、庞培、克拉苏的“三头同盟”是不可能持久的,他们是互相利用的关系。克拉苏在战争中阵亡,使原来成鼎足之势的三人同盟变成了恺撒、庞培两雄并立的局面。这时,消撒的女儿去世,这就意味着恺撒与庞培的联姻关系中断,两人之间为了权力的争斗已势所难免。于是奴隶主两派发生了内战。
凯撒的家族非常显赫。从父系方面,他的父亲朱里乌斯(G.Julius)担任过公元前100年左右的财政官和大法官,还曾出任小亚细亚的总督,他的叔父塞克斯都·朱里乌斯(Sextus Julius)是公元前90年的执政官,他的姑母朱里娅(Julia)是担任过七次执政官的著名军事家、政治家马略(G.Marius)的妻子;从母系方面,他的母亲奥勒里娅(Aurelia Cotta)来自权势很大的奥勒利·科塔家族,他的外祖父卢西乌斯·奥勒里乌斯·科塔(Lucius Aurelius Cotta)也曾在公元前119年担任执政官。
凯撒的第一次婚姻是在公元前84年,时任朱庇特神祭司的凯撒在姑父马略和姑母朱里娅的安排下,娶著名的马略派领袖秦纳(C.Cinna)的女儿科涅莉娅(Cornelia Cinnilla)为妻,后来生下了女儿朱里娅(Julia)。前59年,凯撒把年仅14岁的女儿朱里娅嫁给了比自己大6岁的庞培(Gnaeus Pompeius Magnus)将军。五年后,朱里娅因难产而死,庞培拒绝了凯撒提出的又一个联姻的建议。
前70年,凯撒当选前69年的财政官。这时他的姑母朱里娅去世,凯撒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在苏拉死后第一次公然将马略像展示在公众场合,以次向苏拉派进行政治示威,同时扩大自己的影响。同年,他的妻子科涅莉娅去世,凯撒也为她发表了一篇动情的演说。凯撒从西班牙回到罗马后,他与苏拉的外孙女庞培娅(Pompeia Sulla)结婚,而庞培娅的父亲鲁福斯(Pompeius Rufus)和当时最显赫的庞培将军是远亲。不过,这桩政治婚姻并没有维持多久,就因为一起丑闻而结束了,凯撒自称离婚的原因是“凯撒的妻子不容被怀疑”。
凯撒的第三次婚姻是和卡尔普尔尼娅(Calpurnia Pisonis)。这次发生在前65年的婚姻只不过是当时政坛要人们一系列换婚活动中的一个项目而已。对此,当时的著名政治家小伽图(Cato)曾大声疾呼“那些人通过婚姻夺取最高权力,用女人这一方式在权力、军队和行省方面互相帮助是不可容忍的”,并愤愤地说“帝国变成了一个单纯的婚姻介绍所”。
庞培的出身是骑士阶层,这是介于元老贵族与平民之间的阶层。具体不清楚
克拉苏也是贵族出身但名气不大
西庇阿家族该家族是古罗马著名贵族氏族科尔内利乌斯氏族的一个支系。他的祖先中有好几位担任过执政官职务。他的曾祖父,卢基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大胡子”)是前280年的贵族监察官。科尔内利乌斯氏族是古罗马六个最显赫的贵族氏族之一(其它五个是曼利乌斯氏族,费边氏族,埃米利乌斯氏族,克劳狄氏族和瓦莱里乌斯氏族),而在大西庇阿生活的时代,西庇阿家族正处于其权势的颠峰,是科尔内利乌斯氏族中最有力的分支。
大西庇阿是前218年的执政官普布利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的长子,与父亲同名。他的母亲庞波尼娅出身于罗马的一个著名平民氏族,可能属于骑士等级。他有一个弟弟卢基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征服亚洲的”)也是罗马的著名将领。关于大西庇阿出生家庭的其它情况,人们知道的很少。
lz 一些东西只有在专门的学术著作上才能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