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著名认证 » 著名四合院

著名四合院

发布时间: 2021-01-18 22:57:37

⑴ 关于北京四合院

我所知道的,北京有很多很多王府,因为清朝不把亲王分封在外地,北京的王府内都是大容规模的四合院,如:
恭王府(后海)、礼王府、郑王府(大木仓胡同)、醇王府、孚王府等。
还有就是有很多达官显贵、著名人士居住过北京四合院,如:和绅(东城礼士胡同)、纪晓岚(宣武虎坊桥)、李鸿章(宣武丞相府胡同)、老舍(西城西直门内)、梅兰芳(西城护国寺街)、谭嗣同(宣武北半截胡同)、张恨水(宣武棉花上三条)、李大钊(西城文华胡同)、鲁迅(西城宫门口头条)、毛泽东(东城龙头井胡同)、乐显扬(同仁堂创始人,崇文新革路)、康有为(宣武米市胡同)等等等等。。。。

请到http://www.oldbeijing.net老北京文化网看看,其他的就不多说了,资料绝对权威。。

⑵ 北京四合院的特点

人对自然环境是无法选择的,一,四合院属于合院住宅,夏季炎热多雨,冬天又可以很好地采光保暖,一方面可以在夏天有效地遮荫纳凉,清皇都所在,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形式,从自然上讲,由于北京为明,分别为正房、东西偏房、倒座、倒座一般也是门房, 所谓四合,至明、清,使用方便;水乡房子了解不太多。分正屋、东西两厢、倒屋。形势。 胡同与胡同之间就是四合院的位置,人们只能凭自身的努力改造它。露天通透的庭院既是入风口也是出风口。同时也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多户人家居住在一个院子里。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取材方便,A.四合院主要是以北京地区的最为著名,年平均气温10~12摄氏度。合院住宅中的庭院四周闭合而露天,1、四合院:中国北方典型民居, 是当时最先进的建筑。极端最低-27.4摄氏度,西部山区较短。维修方便。"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极端最高42摄氏度以上。说穿了,三,四,倒屋下人住. 2、冰屋:住在北极圈附近寒冷环境下的爱斯基摩人的典型住所,经金、元,可以营造出内部良好的小气候,形成??一个"口"字形。文化特点的建筑。在过去经济不发达的时候, "四"指东、西、南、北四面,

⑶ 北京四合院特点简介

四合院,是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首先,它的历史十分悠久.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时起,四合院就与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据元末熊梦祥所著《析津志》载:“大都街制,自南以至于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大街二十四步阔,三百八十四久巷,二十九巷通.”其次,四合院的构成有独特之处.它的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又有游廊连接彼此,起居十分方便;封闭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关起门来自成天地;院内,四面房门都开向院落,一家人和美相亲,其乐融融;宽敞的院落中还可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迭景,居住者尽享大自然的美好.此外,四合院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四合院的营建极讲究风水,风水学说,实际是中国古代的建筑环境学,是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出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簪、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抱柱上的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铭处世之学,或咏鸿鹄之志,风雅备至,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有如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
很多人研究四合院就把它固化在北京城内,其实整个中国的建筑传统就是一个四合院的文化.如果你去参观山西的乔家大院、平遥古城,你就会发现,即使是中国历史上的商人也都遵从着那种建立在儒家哲学基础上的人文哲学.到了苏州园林中,人们在惊叹步移景异的如画如梦的鬼斧神工之中去体验中国历代文化经营所创造出的建筑哲学.曾陪一位国外建筑师访问苏州园林后,得出的结论让我们惊愕,他说:真正伟大的建筑不是产自建筑师之手,而是由哲学家、思想家、学者创造的.就像眼前看到的这片园林,它实质上是一个家,或者是一个书斋,或者是一个古代的办公室,它又像一个园林,而这种园林又能成为东方文化的代表.如果把它作为一个家来看待,那么人身在其中会忘却这个家有几个客厅、卧室,或者说它们的大小、高度,让它们领略的是园中的景,如果把它作为一个园林看待,而隐没在景色之中的房屋,房屋中的陈设,又是主人精神和灵魂的最佳写照.中国的画坛巨奖齐白石曾说,事物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没有技巧的技巧,或者说金庸的武侠的小说中写的“手中无剑,心中有剑”,这是最佳的档次和境界.

⑷ 北京四合院的来历

四合院在中国有相当悠久的历史,根据现有的文物资料分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回有四合院形式的建筑出现。答

因为这种民居有正房(北房)、倒座(南座)、东厢房和西厢房四座房屋在四面围合,形成一个口字形,里面是一个中心庭院,所以这种院落式民居被称为四合院。

其中又因为北京四合院的型制规整,十分具有典型性,在各种各样的四合院当中,北京四合院可以代表其主要特点。

(4)著名四合院扩展阅读

四合院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民俗即吉祥和禁忌两个方面。一般来说,四合院装饰物大都具有吉利、祥瑞、祈福的含义。

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替、门头上的吉祥语,附在抱柱上的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或颂山川之美,或铭处事之学,或咏鸿鹄之志,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

此外,北京四合院讲究绿化,院内种树种花,确是花木扶疏,幽雅宜人。正如清代有句俗语形容四合院内的生活:“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小姐胖丫头”,可以说是四合院生活比较典型的写照。

⑸ 北京比较有特色,有名的四合院有哪些

明清时期:
1.崇礼宅http://ke..com/view/342024.htm?fr=ala0_1
2.文煜宅http://ke..com/view/342030.htm?fr=ala0_1
3.麟庆宅http://ke..com/view/342025.htm?fr=ala0_1

近现代
1.老舍故居http://ke..com/view/26951.htm?fr=ala0_1_1
2.梅兰芳故居http://ke..com/view/9565.htm?fr=ala0_1_1
梅兰芳有两个故居,其中一个在东城无量大人胡同,可能上面的链接没有介绍。
以上是比较有特色的,保存很完好的四合院。

⑹ 北京四合院的历史文化

四合院是中国一种传统的建筑形式,又叫四合房,其格局为庭院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均有房屋建筑,故称四合院。四合院在中国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而且分地域种类繁多,其中北@京四合院最为著名。普通百姓只能居住一般四合院,乡绅富甲一般居住两进四合院(或者更大)。

四合院始于辽代,经金、元、明、清不断完成,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四合院。最著名的北@京四合院相传元代时忽必烈入主中原,看上了燕京这块风水宝地,便迁都燕京,而元朝想巩固统治,缓和蒙汉民族矛盾,便任用了一些汉族智者、大儒,并分封土地,兴建四合院。
由于历史的缘故,年代久远的四合院,基本都已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了,只有名人故居和文化古迹才得以保留。比如今天我们看到的鲁迅故居,齐白石故居,老舍故居,郭沫若故居等都是有代表性的名人故居了。当然如果你想感受下四合院的魅力,也可以到北@京的阅微庄四合院宾馆,秦唐府客栈7号院,六合祥四合院酒店,合德缘四合院酒店等都可以体验。

四合院的建造极讲风水,装修、雕饰、彩绘体现着当地的民俗文化, 四合院的结构复杂,简单的院子都各有各的讲究,四合院建造集风水术数、五行八卦于一身,每一处格局都有独到之处,以多见的老北京四合院为例,主房坐北朝南,房屋地基较高于其他处为主人居室;两侧厢房为辅,为子女住所;下房主要放置杂物,少数也作为厨房,旁边都留有牲畜及草料的单独院室。
四合院不论作为民居与官衙都府,都在中国民俗文化史中有重要的地位,由于这种房屋在元朝立大都为府时流传下来,集明清两代的改良建造,独具风格的建筑群落风格,存现于世的还是很多的,这对我们继承传统民俗文化,发扬华夏民族传统历史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⑺ 四川著名四合院

尧坝古镇位于川南黔北结合部,距四川泸州22公里。古镇在北宋黄佑年间便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驿站,是古江阳到夜郎国的必经之道,有“川黔走廊”之称。各种商贩云集于此,商品齐全,市场繁荣,成为远近闻名的“小香港”。古镇景区包括古街道、古民居群、进士牌坊、东岳庙、大鸿米店、娘亲古榕、九龙聚宝山、兴顺号、添寿堂、神仙洞、茶盐古道豆花馆、龙眼井、喻嘴河、渣口石水库。古民居群位于古街道两旁,有小青瓦房2000余间。上街房依山而建,高低起伏、错落有致,下街房宁静平和,瓦脊连成一线,形成有节奏、有韵律的民居群落。虽历经几百年风雨,仍古色古香,以其宏大的规模和完好的保护程度,被清华大学古建筑著名教授陈志华称之为“川南古民居的活化石”。古镇汇集了川、黔两省的浓厚历史文化和古风民俗,是享誉川黔的文化名镇、影视基地、佛教圣地。
武侯祠 成都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南门武侯祠大街,是中国惟一的君臣合祀祠庙,由刘备、诸葛亮蜀汉君臣合祀祠宇及惠陵组成。始建于公元223年修建刘备陵寝。千多年来几经毁损,屡有变迁。武侯祠(指诸葛亮的专祠)建于唐以前,初与祭祀刘备(汉昭烈帝)的昭烈庙相邻,明朝初年重建时将武侯祠并入了“汉昭烈庙”,形成现存武侯祠君臣合庙。现存祠庙的主体建筑1672年清朝 康熙年间(康熙十一年)重建。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成立博物馆,2008年被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享有“三国圣地”之美誉。

⑻ 北京著名特点如胡同、四合院…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文化,是我国古代所留下的遗产。四合院体现了我国人的团结和有好。也是我国的遗产。

⑼ 北京十大私人四合院分别在哪里

北京十大私人四合院分别在: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宫门口二条19号,北京市版东城区雨儿胡同权13号,东城区交道口南大街后圆恩寺胡同13号,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18号,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街9号,北京五环小羊坊南街与经海一路交汇处,北京朝阳区东坝区域 东五环,北京市大兴区龙熙温泉度假酒店南侧,北京阜石路双峪路口西800米路南。

房子之间由转角廊相连。各房墀头处均有精美的砖雕图案,各廊间的走马板处有书法篆刻砖雕,北房明间木隔扇上有木刻楹联。西耳房南侧西墙上装饰一砖刻“紫气东来”四字。

⑽ 北京四合院有名是因为

四合院历来被视之为北京的代表性建筑形式之一,但到底什么是北京的四合院,其文化内涵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和看法。

有些人认为,北京的四合院就是在北京地区的、有四座房屋围合、中轴对称的住宅建筑。再详细一点说,只有那些被四座建筑围合成的住宅院落,才是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其它由两座建筑、三座建筑围合而成的住宅,都不能算是四合院,至少不算是规则的北京四合院。

也有些人对典型的北京四合院做出了更加“完整”的解释,其标准是:大门开在整个院落的东南角(王公贵族的府、宅开在中轴线上);进大门是照壁,向左转是第一进院;中轴线向右转过垂花门,可到达宽敞的正院;正院的北面有正房,正房两端有耳房,正院东西两边有比正房低矮的厢房;垂花门以南应当有倒座房。如果规格再高一些的四合院,甚至还要有“抄手回廊”。

还有些人认为,北京传统的四合院应当是由一个家族共同居住、设有公共厨卫设施、可供多代人一起生活,且对外界相对封闭的居住空间。典型的四合院内应有海棠树、石榴树、金鱼缸等特定的植物、摆设,室内外的家什、装修应具有北京传统文化特色。

上述观点自然各有其道理,但在笔者看来,这些定义有些太宽泛、太模式化了。

如果按第一种说法,那么四合院就不只是北京有了。由四座房屋围合的四合院我国的许多地区都有,甚至国外也有。如山西的某些大院就是一些围合得十分严密的四合院;南方的客家土楼也有方型的。显然,这样定义北京的四合院是不合适的。

如果按第二种和第三种说法所阐述的标准,那么北京的四合院恐怕就为数不多了。且不说从历史资料考证北京的四合院从来就不止一种类型,仅从北京近30年来进行的住宅调查资料分析,就可以看出符合这种标准的四合院实在不多。

1983年北京市规划部门编制《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时,曾对城区旧平房的建筑质量进行过一些分析,其结论是:按建筑面积计算,质量较好的四合院只占当时所有平房的15.4%。

据1988年规划部门利用遥感手段调查统计的资料,城区当时共有较好的四合院805个,其用地约为115公顷,占旧城总用地的1.8%。如果除去旧城总用地中文物保护单位的用地,好四合院的用地只占旧城总用地的2.1%。[3]

1996年,规划部门按照用地面积对南锣鼓巷、西四北、东四北这三个四合院保护区进行了一次统计。其中,应保护的四合院面积(包括规则的、不规则的及需要抢修复建的四合院)约占三个保护区总面积的30%;而好四合院(规则四合院)的面积只占三个保护区总面积12.6%。如果四合院保护区的情况尚且如此,其它地区的好四合院就更少了。

笔者认为,北京的四合院作为一种特定时期、特定历史阶段的居住建筑,既不能仅仅从某种固定的形态上去定义它,也不能仅仅从某种固定的形式和氛围上去衡量它。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在论述中国古典建筑的特点时,曾经总结出了一个非常精辟的结论:“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我想,梁先生这句话对于北京的传统四合院也是十分适用的。

四合院的形成是个逐步演进的过程。据有关专家分析、推论,最早的四合院可能是在单栋建筑的基础上,逐步增建栅栏、围墙形成院落,尔后又在院落的东西两侧增建仓房、马厩、厕所等,继而又将这些附属建筑迁至外院,正院两侧渐渐形成厢房[4]。这大概就是“规则四合院”的形成历史。

当然,在社会发展中,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不同、所从事的行业不同,他们所需要的住宅形式也会不尽相同。因此,四合院的发展演变中也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形式。既有王公大臣们住的王府官邸,也有贫苦百姓住的破烂杂院;既有富商巨贾们的大宅门,也有小商贩、手艺人的小铺面、小门脸。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的社会地位、经济能力、文化修养、生活方式与兴趣爱好,他们所住、所用的房间、院落、家什、摆设也必然不相同。因此,任何时代都会有豪华的、典型的四合院与破烂的、寒酸的三合院、双合院、排房院共存,而不同阶层的人则分别在这些规则的、不规则的四合院中演绎着不同色彩的人生。

在笔者看来,逐步形成、演变的北京四合院,实际上是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经济及其政治制度的产物,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阶层人群的文化与生活。在以前的各个历史时期,以王公大臣和富商巨贾们为主体的富人阶层始终是少数人群,而贫苦百姓和那些仅仅解决了温饱的小康之家,才是北京人口中的大多数。基于这样的事实,我们可以推论,在历史上那种前后几进院落,有着海棠、鱼缸、石榴树、天棚、肥狗、胖丫头的规则四合院也一定不会是太多;而那些相对简单甚至简陋的、属于不规则四合院的民居,至少在数量上应是北京四合院的主体。事实上,有关专家据清乾隆图等史料分析推断,无论哪个朝代、哪个时期,各种规模的规则四合院,从来也没有达到过北京四合院总量的50%。

综上所述,要想给北京传统四合院归纳一个精辟的概念的确很难,但我们是否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作为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经济及其政治制度的产物,规则的和各种不规则的四合院,都有着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都是北京传统四合院的重要组成部分。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