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著名认证 » 知名醴陵瓷器

知名醴陵瓷器

发布时间: 2021-01-17 08:05:31

㈠ 醴陵瓷器的发展历史

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仁人志士和能工巧匠,为醴陵瓷业的发展呕心沥血,作出了重大贡献。1904年,湖南凤凰人熊希龄(辛亥革命后担任北洋政府总理)与曾参与“公车上书”的醴陵举人文俊铎,本着实业救国的思想赴日本考察。在日本期间,他们发现日本瓷业技术先进,产品精良。第二年回国后,熊希龄在文俊铎陪同下,前往醴陵的主要粗瓷产地进行调查,找出了醴陵瓷业生产落后的主要原因,同时又看到了醴陵进一步发展瓷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消费市场广阔,瓷土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随即提出了“立学堂、设公司”等主张,得到了湖南官府的大力支持。当年,湖南官立瓷业学堂在醴陵正式开办,次年,湖南瓷业制造公司在醴陵成立,熊希龄任公司总经理,文俊铎任学堂监督。公司聘请日本技师和景德镇技术工人,引进了当时日本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开启了醴陵由粗瓷生产到细瓷开发的新纪元。独具特色的醴陵釉下五彩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研制出来的。
一、前期
此前,醴陵瓷器用单一的氧化钴(俗称土墨)作彩饰原料,手工描绘粗犷花草图案后,施釉覆盖,烧成釉下青花瓷。1907年至1908年,湖南瓷业学堂研制出草青、海碧、艳黑、赭色和玛瑙红等多种釉下颜料。湖南瓷业制造公司的绘画名师和瓷业学堂陶画班的毕业生,经过反复研制,采用自制釉下色料,运用国画双勾分水填色和“三烧制”法,生产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釉下五彩瓷器。釉下五彩瓷器瓷质细腻,画工精美,清新雅丽,别具一格,釉层下五彩缤纷,呈现出栩栩如生的画面,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它的问世,立即得到业内人士和国内外舆论的极大关注和好评。1909年到1911年,醴陵釉下五彩瓷分别参展武汉劝业会、南洋劝业会和意大利都朗国际赛会,连续获得金牌奖,醴陵瓷器开始名扬华夏,走向世界。“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就是醴陵瓷在当时赢得的良好评价。
二、中期
1915年,醴陵瓷器远涉重洋,参加了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参展的釉下五彩扁豆双禽瓷瓶和贵州茅台酒同获最高荣誉,为中国赢回了两枚金牌奖章。扁豆双禽瓷瓶是1911年湖南瓷业公司的经典之作。瓶高46.8厘米,撇口直径20厘米,瓶体洁白如玉,造型宛如凤尾,线条流畅,其釉面晶莹润泽,色彩沉稳典雅,花色构图生动自然,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被国外舆论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自此,醴陵瓷器举世闻名,采购客商络绎不绝,一批私营细瓷制造公司相继兴建,当时的盛况大有与景德镇并驾齐驱之势,釉下五彩瓷成为中国陶瓷的广大特色,世界性的创举。
釉下五彩瓷在经历了短短的一、二十年发展期后,二十年代末,受多次战争影响,生产开始下滑,醴陵百余家瓷厂停产,最早生产釉下五彩瓷的湖南瓷业制造公司也于1930年倒闭,釉下五彩瓷生产中断。
三、解放后
1949年,醴陵和平解放,奄奄一息的醴陵瓷业有如枯木逢春,以后几年中,醴陵瓷业迅速得到恢复并取得长足发展。1954年,为恢复中断20多年的釉下彩瓷生产,经过有关部门多次寻访,找到了原湖南瓷业学堂陶画班首届毕业生、釉下彩艺人吴寿祺。此时吴老已年近古稀,正在农村安享晚年。吴老出山后,一面培养釉下彩绘人员,一面改革传统工艺,将“三烧制”改为两次烧成,釉下五彩瓷生产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此后,湖南陶瓷研究所、醴陵瓷器公司艺术瓷厂(群力瓷厂)先后成立,成为专门从事釉下彩装饰研究和生产的单位。在此期间,醴陵瓷业很快实现了由手工到机械、由柴窑到煤窑的历史性转变,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层出不穷,釉下五彩瓷重放异彩,以至获得“国瓷”美誉。

㈡ 醴陵瓷器的介绍

瓷器文化是最具代表性的汉族文化,在英文里中国和瓷器都称为“CHINA”,可见中国瓷内器在世界范围内的容巨大影响。釉下彩瓷是中国汉族传统的陶瓷装饰艺术,尤其是醴陵出产的釉下彩瓷,在世界享有很高的声誉。醴陵瓷器的瓷质细腻,图案画工精美,尤其釉下五彩瓷器,五彩缤纷,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凝聚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

㈢ 醴陵市有那些著名的瓷器工艺品生产企业

红官窑,官润窑等等。。

㈣ 醴陵瓷器有什么特点

醴陵的釉下五彩瓷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具有耐摩擦、耐酸碱、无铅毒、永不褪色的优点,属于真正的绿色环保产品,在国内外久负盛名。上世纪60年代以来,醴陵生产的工艺美术瓷和高档日用瓷等釉下五彩瓷成为国内外市场的畅销产品。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醴陵逐步发展成为全国出口陶瓷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醴陵釉下五彩瓷是新生的陶瓷品种,清末民初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烧造前后不过20余年,由于生逢乱世,作品覆盖面不宽,精品罕见,传世作品不过400余件。故宫博物馆的醴陵釉下五彩瓷仅7件,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精品也不过17件。醴陵釉下五彩瓷有着独特的艺术之美。造型富于变化,而趋于活泼。一般的花瓶器型墨守成规,而醴陵釉下五彩瓷却经常将传统的器形和其他外来的造型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而且,绝没有大红大紫之类的炫目色彩,淡雅之中透出高贵的气质。具有很大的文化价值、工艺技巧和观赏性。
一件釉下五彩瓷的制作工艺流程极其繁琐与复杂,且难度极高。 首先选用上等的优质瓷泥做胚胎,在成型前对瓷泥进行沉淀、滤渣、吸铁等工序,以保证瓷泥不参杂其他杂质。而真正的成型着需要艺人将瓷体打磨的十分轻薄与平滑,其工序全凭艺人们的手感操作,非具有十多年制作经验的技工不能胜任。 它的彩绘用色颜料来自于釉原料、稀土和有色金属矿物质,其中一些颜料中还含有黄金等贵重金属,十分珍贵。由于釉下五彩瓷是直接在毛坯上作画,让色料饰于胎釉之上这对画师技艺要求就非常之高。 烧制前的祭奠窑神更是必不可少的仪式,因为绘制好的瓷体要经过1370℃左右的高温烧制而成。由于是在高温下一次烧成,技术上很难把握,仿佛火中取宝一般,成品率不到70%。即便如此还只有个别瓷场能够烧制。 制作成功的釉下五彩瓷花纹透过釉导溢于瓷表,晶莹润泽,具有很高的洁白度、透明度和釉面硬度。釉下彩瓷使瓷器上的花纹有着看得见、摸不着、永不褪色,给人一种尘嚣涤尽、心旷神怡之感,让瓷器达到了;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境界。.而且还具有瓷化强度高,釉面玻璃化程度强,无铅镉之毒,耐酸碱,耐磨损,花面永不褪色,经久耐用等特点,能同时满足人们对于审美和环保健康的双重要求,收藏和使用价值更高。

㈤ 醴陵瓷器什么最出名

醴陵是一座古老而充满现代气息的江南城市,享有“瓷城”美誉,是举世闻名的釉下五彩瓷专原产地。瓷器是中属国独创的发明之一,至今英文仍把瓷器称之为“china”。醴陵陶瓷生产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远在东汉时期,醴陵就有较大规模的作坊,专门从事陶器制作。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醴陵开始烧制粗瓷。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醴陵瓷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㈥ 醴陵瓷器艺术大师

我来介绍下醴陵釉下五彩名家:
吴寿祺(1886-1975),醴陵人。对山水、花鸟无所不精,他的工笔勾线花鸟绘画技法,至今无人能及。代表作品釉下五彩扁豆双禽瓷瓶,是湖南陶瓷陈列馆的镇馆之宝。
林家湖(1930-1993),醴陵人。代表作品是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南厅直径1米的釉下五彩大挂盘。其代表作品还有为纪念邓小平诞辰百周年设计的玉兰花杯和釉下五彩蝴蝶花胜利杯,后者被选为新中国成立10周年国庆主席台专用茶杯。
唐汉初(1914-1985)湘潭人。“三馆瓷”的主要设计者之一。代表作是1975年绘制的任弼时釉下黑白瓷板像,随后又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制作了釉下黑白大瓷板像。
李小年(1941-1990),醴陵人。精通山水,兼工笔人物,作品造型简洁朴实,线条刚健遒劲,风格独特。代表作是毛主席纪念堂专用釉下彩蓝芙蓉图案大花缸(1976年)和山水挂盘(4件套)。
邓景渊(1941-2005),邵阳人。“毛瓷”的主要设计者之一。绘画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精,尤其是雪景山水,堪称一绝。代表作是釉下雪景山水薄胎大碗。其他作品还有42 厘米《瑞雪图》瓷瓶。他还是《毛泽东同志旧居》、《毛泽东同志主持在连队建党旧址》两块双面釉下瓷板画的主要设计创作者。
徐协和(1904-1966),江西丰城人。对瓷雕中的刻、堆、镂、捏、镶、塑等尤有独特技艺。代表作是瓷雕龙船。
邓文科(1930-),醴陵人。“毛瓷”的主要设计者之一。在中国书画方面颇有造诣,尤以花鸟、篆书、隶书见长。代表作是釉下彩《观沧海》挂盘,瓷雕《凤凰宫灯》。
罗景炘(1933-2005),广东佛山人。代表作是为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雕塑作品《张衡像》,其他作品还有济公和尚、敦煌舞女、白毛女、素瓷毛主席站像。
陈扬龙(1941-),醴陵人。长期从事釉下彩瓷的设计绘制工作,以工笔花卉见长。代表作为《花开富贵》瓶、《国色天香》瓶。
李人中(1937-),醴陵人。代表作是1974年设计的红月季花面釉下五彩薄胎碗,简称红月季碗,是“毛瓷”的代表作品。
易炳萱(1939-),醴陵人。擅长绘画飞禽走兽。 “毛瓷”4个饭碗中的“秋菊”、“冬梅”由其绘制。
丁华汉(1931-),醴陵人。擅长花鸟、走兽、图案装饰,“三馆瓷”的主要设计者之一。代表作是釉下彩蓝海棠装饰花面,其他作品还有新中国成立15周年国庆主席团茶具兰草花面。
吴景林(生卒年不祥),醴陵人。设计绘制出釉下松树纹胜利杯。该作品松树纹手绘4750笔,洁白的胎体与釉下墨彩形成鲜明对比,暗喻刚正不阿、宁折不弯、坚忍不拔的高尚品质,深受周恩来总理青睐,俗称总理胜利杯。
孙新水(1931-),江西景德镇人。擅长画飞禽走兽。代表作是六头松鹤文具、《四喜鸣春》瓷瓶。
孙根生(1915-2000),江西景德镇人。擅长松鹤、走兽等工笔花鸟。代表作是1981年为庆祝中国女排首次获得世界冠军而创作的《雄狮怒吼震千山》花瓶。1982年退休后应邀绘制了一批国家礼品瓷和出国参展瓷,很多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及私人收藏。
湖南省“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邓文科、陈扬龙、丁华汉、黄小玲、李人中、李日铭、彭玲、孙新水、唐锡怀、汪宪平、温月斌、熊声贵、雍起林、钟放平、周盏军、朱占平(后14位为2010年11月评选出的“第二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资料来源:“中国红瓷 贝贝网”,还有更多关于醴陵名家的详细介绍!

㈦ 醴陵瓷器厂家介绍几个,多介绍几个

日用瓷:湖南华联瓷业股份有限公司,玉茶瓷业,兆荣瓷业,电瓷:湖南华联火炬电瓷电器有限公司,华鑫电瓷,浦口电瓷。反正很多

㈧ 湖南醴陵陶瓷艺术家名单有哪些

建国后的陶瓷艺术家:吴寿祺 徐协和 林家湖 吴景林 唐汉初、孙根生、黄毕华、王留仙、王润文、李培雄、张霞池、孙细根 苏瑞国、刘建南、王德和、易春宣、肖炎生、杨海明、袁述凡、张 震、王建国、邓景渊、邓明亮、刘家仁、谢宏杰、杨应修、汤清海、杨谷怡、罗景炘等等。
49年-80年四十年间政府对陶瓷艺术家也不够重视,极少组织参加陶瓷艺术家、工艺大师评选活动。
醴陵陶瓷界(1988)年被评为陶瓷工艺美术技师的荣誉称号:吴寿祺、李培雄、张霞池、唐汉初、唐锡怀
醴陵陶瓷界(1988)年被评为陶瓷工艺美术工程师的名誉称号:丁华汉、王留仙(女)、王润文、邓文科、邓景渊、佘华、李小年、李日铭、汤清海、邹国华、林家湖、罗景炘、郭玢、费明仪、黄毕华、熊声贵
90年由湖南省评定的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为:邓文科、李小年(90年逝世)、郭玢三位
93年由国家评定的国家级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为:邓文科一位
2005年由湖南省评定的省级陶瓷艺术大师:(27位)熊声贵、陈扬龙、李人中、易炳宣、丁华汉、孙新水、唐锡怀、佘华、李日铭、黄建明、刘杰群、温月斌、朱占平、彭玲、易武、张小兰、黄小玲、周益军(株州工学院)、熊晖、徐建章、周汉湘、陈凤高、钟放平、邹国华、陈忠义、雍起林(铜官研究所)、刘锡武(铜官研究所)
2005年由湖南省评定的湖南省杰出陶瓷艺术家:(24位):
张志坚、黄锡如、李跃进、黄永平、彭云琨、黎建凯、李华军、巫建平、张金秀、乔培平、邓佑祥、刘智敏、王旭明、刘自成、丁海波、付德毛、汤春华、许石斌、易龙华、刘劲松、刘金云、汪红娟、刘冉、陈金华
2006年湖南省向国家推荐的申报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的有:熊声贵、陈扬龙、李人中,郭玢
2006年国家评定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湖南省:陈扬龙(一位)
2008年第二届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
胡武强(望城铜官窑行陶艺吧)
尹彦征(长沙大红陶瓷发展公司)
孙建成(醴陵市群力艺术陶瓷公司)
黄永平(醴陵市瓷艺堂)
熊声贵(湖南省陶瓷研究所)
李人中(醴陵市群力艺术陶瓷有限公司)
2008年第二届湖南省陶瓷艺术大师(26位):
曾学福、曾安楚、谭异超、肖世龙、汪宪平、黄一健、陈建国、易建虹、张志坚、黄锡如、李跃进、黎建凯、李华军、巫建平、邹明林、刘坤庭、王旭明、刘自成、崔振中、丁海波、付德毛、杨钧、汤春华、许石斌、刘劲松、何湘陵
2008年第二届“湖南省杰出陶瓷艺术家”荣誉称号:
熊玉兰、张骥、肖跃青、邓建波、叶湘鸿、朱泓、彭望球、徐曼冰、蒋丽娥、胡图
2010年第二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14位):
丁华汉、黄小玲、李人中、李日铭、彭玲、孙新水、唐锡怀、汪宪平、温月斌、 熊声贵、钟放平、周益军、朱占平,雍起林。

㈨ 醴陵瓷器有几个辉煌的时期

醴陵瓷的辉煌时期大致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是1909年-1915年;第二个辉煌时间就是1956年后。
醴陵的陶瓷历史:
1. 清雍正七年(1729年)醴陵开始烧制粗瓷 1905年,清政府官员,湖南凤凰人熊希龄和清大学士醴陵人文俊铎拟就万言书呈请清政府在醴陵创办瓷业公司和瓷业学堂,改良醴陵瓷业。1906(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批准呈文,拔库银一万八千两创办湖南瓷业学堂和湖南瓷业公司,醴陵瓷器开始由土瓷向精瓷转变。
2.光绪末年,北洋副总理熊希龄政坛引退后,投资家乡实业,雇佣日本技师和景德镇绘瓷高手,在原来长沙窑釉下彩的基础上创烧了釉下五彩 1909年至1915年釉下五彩先后四次参加国内外赛会,在武汉劝业会、南洋劝业会、意大利都郎博览会和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均获得金牌奖的“扁豆双禽瓶”被国外舆论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
3. 1918年湖南瓷业公司毁于兵火,后虽稍恢复,但由于国乱或国民贫穷,精细釉下彩瓷质优价高难被人接受,已属惨淡经营。 1930年前后,釉下五彩瓷基本停止了生产。
4.1956年,在毛泽东的关怀下,国务院批准成立醴陵瓷业总公司,拨款800万元建成醴陵窑。1958年又成立醴陵瓷器公司艺术瓷厂(1964年更名为群力瓷厂),成为全国最具规模的釉下五彩瓷的生产厂家。

可以看出醴陵陶瓷有两个辉煌的时间:
第一个是1909年-1915年,但是釉下五彩价格很高,并且曾经一度失传,所以注定产量不会大,所以那时候醴陵还不是中国重要的产瓷地。
第二个辉煌时间就是1956年后,那时候毛泽东重点扶持了醴陵窑,并且恢复了曾经失传的釉下五彩,无论产量还是特色都有很大的提升,所以醴陵陶瓷出名的时间应该在1956年以后。 也就是说”三大瓷都“之说也应该在1956年后出现的。

㈩ 湖南醴陵的瓷器很出名,瓷博会很精彩是真的吗

醴陵的瓷器是很出名的呀,之前也在国际上得了奖,好像是那个釉下五彩瓷吧,我之前去过一次瓷博会,里面有好多种精美的瓷器,真的超漂亮的,然后当时真的人挤人的状态。但还是比较推荐去醴陵瓷博会玩一玩喏!!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