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著名画作
A. 法国名画家代表作
1. Claude Monet (1840-1926)
Mouvement artistique:impressionnisme
Œuvres reputes: Impression soleil levant, 1872
* Impression soleil levant est un tableau peint en 1872 par Claude Monet. C'est ce tableau qui a donné son nom au mouvement impressionniste. Il est conservé au musée Marmottan à Paris.
2. Édouard Manet (1832-1883)
Mouvement artistique: Réalisme, impressionnisme
Œuvres reputes: Le déjeuner sur l'herbe, 1863
* La femme de Manet, Suzanne Leenhoff, et son modèle préféré, Victorine Meurent, ont toutes deux posé pour la femme nue, qui a le visage de Victorine, mais le corps plus enveloppé de Suzanne. L'homme sur la gauche est probablement le beau-frère de Manet, Rodolphe Leenhoff.
Le style de la peinture est en rupture avec la tradition académique à plus d'un égard. Tel que mentionné ci-dessus, Manet a utilisé une lumière re, « photographique » qui élimine les demi-tons. Il n'a pas tenté de camoufler les coups de pinceaux : en effet, la peinture ne semble pas finie à certains endroits paysage. Le nu est loin de l'aspect léché de ceux d'Alexandre Cabanel ou de Dominique Ingres.
Manet a délibérément choisi une grandeur de toile qui sied normalement aux tableaux historiques.
3. Paul Cézanne (1839-1906)
Mouvement artistique: post-impressionnisme
Œuvres reputes: Les joueurs de cartes, 1892
* Les Joueurs de cartes de Paul Cézanne ont fait l'objet de plusieurs versions de la part de l'artiste. La première composition comporte plusieurs personnages, mais au fur et à mesure que Cézanne traite le sujet, il en réit le nombre jusqu'à aboutir à une composition à deux personnages dont le caractère évoque une nature morte.
4. Eugène Delacroix (1798-1863)
Mouvement artistique: romantisme
Œuvres reputes: La Liberté guidant le people, 1830
* La Liberté guidant le peuple est un tableau très marquant d'Eugène Delacroix. Il s'est d'ailleurs trouvé sur des timbres postaux français et, de 1978 à 1997, sur le billet de banque de cent franc français[1].
Cette œuvre se retrouve dans une gravure représentant la Révolution de Juillet. Le personnage au chapeau, à l'origine un révolutionnaire sur des barricades, y est identique, et la femme au drapeau français y est représentée par un autre révolutionnaire tenant un drapeau rouge. Cette gravure originale à l'instar de « La Liberté guidant le peuple », s'est retrouvée sur un timbre soviétique.
5. 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 (1780-1867)
Mouvement artistique: Néo-classicisme
Œuvres reputes: Le Bain turc, 1862
* Le Bain turc est un tableau de Jean-Auguste-Dominique Ingres. Cette œuvre présente une foule de femmes nues dans un harem. Le contenu érotique tableau ne provoqua pas de scandale --contrairement au Déjeuner sur l'herbe de Manet (1863) - car il demeura longtemps dans des collections privées.
**以上简介文是资料搜集转贴的
1.莫奈 —— Claude Monet (1840-1926)
画派:印象派代表人物(impressionnisme)
代表作:1872年的《印象·日出》(Impression soleil levant)
《印象·日出》描绘莫奈看日出的感觉。这幅画在1874年公开展出后,引发争论,印象派(Impressionnisme)名称的由来就是来自此作品。
2. 马奈 —— Édouard Manet (1832-1883)
画派:写实派与印象派画家
代表作:1863年的《草地上的午餐》(Le déjeuner sur l'herbe)
《草地上的午餐》曾震惊法国公众,因为它是艺术家个人自由的声明。画中,裸体女子随便与两个著装正式男士共进午餐,张显出冲突,挑衅了群众的感观。
3. 塞尚 —— Paul Cézanne (1839-1906)
画派:后印象派画家(post-impressionnisme),是印象派到立体主义画派之间的重要画家
代表作:1892年的《玩纸牌的人》(Les joueurs de cartes)
4. 德拉克罗瓦 —— Eugène Delacroix (1798-1863)
画派:浪漫主义画家(romantisme)
代表作:1830年的《领导民众的自由女神》(La Liberté guidant le peuple)
这是德拉克罗瓦记念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的作品
5. 安格尔 —— 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 (1780-1867)
画派:新古典主义(Néo-classicisme)的最后一位领导人物,他和浪漫主义画派德拉克罗瓦之间的著名争论,震动了法国画坛
代表作:1862年的《土耳其浴女》(Le Bain turc)
B. 17世纪法国绘画大师有哪几位
17世纪的法国绘画反映在法国古典主义纪念性绘画上的最杰出的画家是普桑和洛兰。普桑是法国古典主义绘画的创始人,洛兰是杰出的古典主义风景画家。
普桑(1594年—1665年)出生在诺曼底地区累桑德里的军人家庭,17岁开始学画。19岁去了巴黎,1624年定居罗马。他在17世纪法国艺术史上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他吸取了意大利古代艺术和文艺复兴的先进艺术的同时。始终保持着法国民族艺术的传统。他主张以“崇高的风格”去进行绘画创作,认为画家的职责是:(1)应描写高贵庄严的行为,要合乎逻辑;(2)不是画实际出现的情形,而是画应该出现的情况;(3)绘画要追求普遍和典型的东西,影响人的心智更重于影响人的感官;(4)色彩不要太炽烈,动态和构图不要过于紧张。
普桑在绘画中追求文学效果。作品具有宏大的气度和端庄的美感。是古典主义的创始者。代表作品有《诗人的灵感》、《花神的胜利》、《阿尔卡迪的牧人》等。
《阿尔卡迪的牧人》是普桑最著名的作品。这幅作品描写3个牧羊人和他们的女友,正在一座墓前猜测和解释墓碑上刻的铭文:“即使在阿尔卡迪亚也有我”。阿尔卡迪亚是希腊的一个地区,被人称之为乐土。这个坟墓和它的墓志铭告诉年轻的牧羊人和他们的女友,即使在这样美好的地方,死亡也是不可避免的。故画中一个牧羊人神态严肃,不安地看着那个妇女。此画的含义颇为费解,似乎含有“人生无常美景难再”的感慨。但普桑在描绘这一富有哲理的思想时。处处赋予它古典主义艺术所要求的崇高感情。不仅画面上是一片宁静优雅、牧歌式的抒情气氛,而且构图均衡对称。人物姿态从容庄重,宛若四尊古代希腊雕像。普桑的这种艺术风格为17、18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美术奠定了基础,故后人称他为“法国绘画之父”。
洛兰是17世纪法国最伟大的风景画家,几乎终生致力于风景画的创作,对其他绘画题材几乎从未涉及。
洛兰(1600年—1682年)出生在洛林的南锡附近,12岁时双亲病故。作为孤儿的洛兰被人带到罗马,成了画家达西的仆人,正因如此,洛兰接触到了绘画,他利用一切时间向达西学画,显示了杰出的才能。1625年他曾回到祖国,两年后重返罗马。直到去世,都没有离开过意大利。
C. 谁的绘画作品代表了法国早期文艺复兴绘画艺术的最高成就
以布尔日为中心的卢瓦尔河,14世纪以来和亚威农一样是法国美术的一内大中心。在这容里以手抄本插图和教堂玻璃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法国艺术在15世纪下半期成就卓然,图尔的让·富盖(1420年~1480年)的绘画作品使法国艺术别开生面。他的成就代表了法国早期文艺复兴绘画艺术的最高成就。
D. 法国有哪些浪漫主义绘画大师
法国浪漫主义绘画除了籍里柯和德拉克罗瓦两位大师以外,其他一些带有浪漫主义倾向的画家也或多或少地活跃了当时的画坛。历史画家德拉罗什和追求异国情趣的画家夏塞里奥显示了浪漫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E. 法国新古典主义绘画大师安格尔最著名的代表作是什么
我就简单的说来:德沃赛夫人才算自他真正的杰作,体现了女性的端庄,古朴典雅,优雅高贵的气质,性感妩媚,体态丰满;德沃赛夫人的优雅,文静,文雅,端庄性格发挥的淋漓尽致。再加上巴洛克发型,体现了德沃赛夫人的高贵优雅女王气质。算得上是一位女郎。他主要以女性人体的各种画:肖像画,裸体画,神话等。《泉》安格尔法国安格尔一生画了大量的女人体绘画,著名的有《瓦品松的浴女》、《土耳其浴室》、《大宫女》、《泉》等。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泉》。他通过一个抱罐子倒水的裸体少女的形象,表现了他终生追求的古典美。安格尔在描写女性人体画上技巧娴熟、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阶级的上层人物,其中妇女又占多数。代表作有《德沃赛夫人像》、《莫第西埃夫人》、《雷维尔小姐》、《贝尔坦像》、《帕格尼尼像》等,其共同的特点是造型准确,画法精细,构图严谨。
F. 被誉为“法国绘画之父”的画家是
普桑
尼古拉斯·普桑(Nicolas Poussin ,1594—1665年)是17世纪法国巴洛克时期重要画家,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绘画的奠基人,他在法国17世纪画坛的至高无上的地位无与伦比。《阿卡迪亚的牧人》为其重要代表作。
普桑出生在法国西部诺曼底的莱桑德利,一个退役军人经营小土地的家庭。家境贫寒,父亲希望自己的独生子能当上律师,可是儿子却迷上了绘画。18岁时结识了来故乡教堂作画的外地画家昆廷·瓦连,更坚定了他学画的决心,不久来到巴黎出入于迪南·埃尔的画室,还结识了比他小8岁的画家尚帕涅,并同在卢森堡作画。29岁时为巴黎圣母院画了《圣玛利亚的安眠》,作品风格明朗、典雅而获得好评。这期间有幸结识了意大利诗人马里诺,并为诗人的诗文作插图,在诗人的影响下,他决心到意大利罗马去,这时正好而立之年。30岁以后的普桑艺术活动主要在罗马。1624年春天,画家先到威尼斯,尔后来到罗马,他悉心研究古罗马艺术和拉斐尔的作品,波伦亚学院派的艺术也给了他很大的启发。这个时期的创作,既有巴洛克的倾向,又具有提香的色彩,还带有学院派影子。36岁的画家生了一场大病,多亏一位面包师家庭照顾而康复,病愈后娶了比他小18岁的面包师女儿为妻,过着平静的家庭和艺术创作生活。
普桑在36岁到46岁这十年的时间里是他创作的旺盛时期。据说这期间他经常与友人到罗马郊外旅行,发思古之幽情,创作一些情感高雅的宗教、神话故事和文学题材的画,他的很多名作是在这时期创作的。普桑在年轻时代曾钻研过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通晓文艺复兴大师们的诗文、数学、解剖学和透视学,博学对他日后的偏重于理性的古典主义艺术创作奠定了基础。在他创作的《花神的凯旋》和《阿卡迪亚的牧人》这段时期里,普桑为古典的理性所支配,将古典的形式美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他常常在创作过程中控制着自己的情感,从而不使人物为感情而动,并尽量求得画面统一、和谐、庄重、典雅和完美。
46岁的普桑收到路易十三和首相黎世留的邀请信,以宫廷首席画家和高薪请他回巴黎为王族服务,回国后受到热烈的接待,住进宫里豪华宅邸,但是失去了艺术上无拘无束的创作自由,他自己说过“像绞索一样套在自己的脖子上”。宫廷的礼节、专横的制度和命令,同行的嫉妒和阴谋等等割断了他艺术的翅膀,这使他十分后悔回国。他说:如果我在这个国家留下来,我就会变成一个拙劣的画家。一直忍受到1642年首相黎世留去逝,他乘机请假回罗马,借故看望有病的妻子,这一去决不再回巴黎,与妻为伴,不求名利,潜心作画,又过起那野鹤云间的自由生活。画家以很大的精力集中于风景画的创作。在他62岁时还拒绝了罗马的圣路加学院的院长之职。
17世纪60年代,普桑已临晚年,逐渐失去作画的能力,在他给友人的信中说:“我没有度过一天无痛苦的日子。”临终前说道:“上帝答应我快要去了,因为生命的折磨对我是太沉重了。”1665年11月19日71岁的大师逝世于罗马。
普桑的艺术生涯几乎是在意大利度过的,他的一生有过欢乐,也有过绝望,但不管是在哪一个时期里,他始终是理性的。普桑的理想是崇高的,但和严酷的现实是矛盾的,他虽然未能直接用艺术去揭示社会矛盾,而是采用寓意和曲折的古典艺术表现去谴责一切非理性和丑恶现象,决定了他艺术的积极意义,但毕竟是远离祖国的现实,他的艺术创作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他的艺术对后代的法国画家产生巨大的影响,塞尚就说过:“每次我从普桑那儿回来,我便更了解我是谁。”
普桑的作品大多取材神话、历史和宗教故事。画幅通常不大,但是精雕细琢,力求严格的素描和构图的完美,人物造型庄重典雅,富于雕塑感;作品构思严肃而富于哲理性,具有稳定静穆和崇高的艺术特色,他的画冷峻中含有深情,可以窥视到画家冷静的思考。如果说法兰西民族绘画形成于17世纪,那么普桑可谓“法兰西绘画之父”。
G. 哪几位画家的作品代表了16世纪法国绘画的艺术成就
进入16世纪初,活跃在法国画坛上的画家大都是富盖的后继者。其成就并不很大。16世纪中期,法国的肖像画在富盖的肖像画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多少代表了16世纪法国绘画的艺术成就。重要的代表画家是让·克鲁埃和他的儿子弗朗索瓦·克鲁埃。
让·克鲁埃(1485年—1540年)终身从事肖像画创作,其代表作品是法国著名的人文主义者《约姆·彼特》以及《法兰西斯一世像》等,画面颜色闪闪发亮,显示了很高的艺术技巧。
弗朗索瓦·克鲁埃是让·克鲁埃的儿子,他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肖像画作品。代表作有《药剂师比尔·居特》、《查理九世像》、《亨利二世像》和《奥地利的伊丽莎白像》等。
在这些作品中,画家经过对生活的仔细观察,把帝王及其家属及男女贵族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克鲁埃父子的绘画以造型准确,严谨和优雅为其特色。
H. 被誉为“法国绘画之父”的画家是---
法国后印象主义画家P.塞尚这位在作品中追求绘画语言的几何结构和形体美感的画家,被人们称作“现代绘画之父”。
I. 法国著名农民画家米勒都有什么优秀作
《播种者》
《播种者》 (1850年);101×82.5 CM;收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播种者》
。
苍凉的麦田里,播种者阔步挥臂,撒播着希望的种子。飞鸟在空中盘旋,寻觅食物,掠夺播下的种子--正是一幅人与大自然关系的壮丽图景。
这幅画招到了“高等市民”的不安,他们在播种者那充满韵律感和强有力的动作中看到了类似六月革命时巴黎街头人民的形象。但当时的进步人士却有不同的反映。作家雨果从这幅画中看到对人民创造力量的赞美,因而予以充分的肯定。文艺评论家戈蒂叶说这个形象是用播下种子的土地的泥土画成的,太真实了。画家用一种雕塑般的单纯而简练的形象,概括地表达耐人寻味的内容,所以荷兰画家梵高评述说:“在米勒的作品中,现实的形象同时具有象征的意义。”
米勒从来没有画过农民反抗的场面,这也许是由于他的温厚的人道精神中含有宗教情绪的缘故。但他画的胼手胝足,粗衣陋食的劳动者的形象,实际上对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上流社会就是一种抗争,虽然这种抗争是较温和的。这幅《播种者》即是如此。
《牧羊少女》
《牧羊少女》 (1864年);画布油彩;巴黎奥赛美术馆
在这幅画中,画家捕捉了一个十分抒情的牧羊生活场面(天空、草原、羊群、祈祷着的少女):高高的地平线,平坦与辽阔无垠,牧羊女披着旧毛毡披肩,围着红头巾,孤独地与羊群为伴……这个头上包着暗红色绣花毧帽,身上披着厚重毛毡的牧羊女,背对着羊群与彩霞,兀自编织着手上的毛线衣,她微躬的身影与专注的神情,宛如祷告般的虔诚。
其实融合了《拾穗》和《晚钟》的长处:低头祈祷、感谢上苍赐予她工作机会的牧羊女,和其他画作同样都包涵着农民单纯的心与虔诚的宗教情怀。牧羊女站在落日余辉里,虽然因为逆光,脸部和身体比周围的景色、羊群都要昏暗一些,但是,米勒流畅沉静的色彩,把因为生活压力而不得不微微伛偻的牧羊女身躯,描绘得像是一座矗立在大地上的雕像,让人们很难不多看几眼;尽管她的衣衫褴褛,神情也很疲惫,但在米勒眼中,她和其他的农民都是「日复一日劳动,来养育这伟大民族、来缔造这美丽国家」的英雄,有一种平凡的诗情画意。
有人说那个虔诚的牧羊女就是米勒,或者说是他的精神化身,贯穿终身的是作者自己对大地、对自然的虔诚。忧郁悲切的牧羊女,在夕阳的余辉中,站立在旷野上,似乎在默默的祷告着。米勒由于自身的体验,感受到贫苦劳动者的辛酸与痛苦,所以他以悲悯和同情的心态创作了这幅画。
“农民画家”米勒从小就看着农民在近乎不人道的严格劳动中求生存,因此,当他在眺望自然时,也毫不忽略在自然中与大地结合为一的人类。与荷兰风俗画相比较,在这幅画中毫无任何戏剧性的偶发事件,唯有暮色中成群的羊儿和低首祈祷的牧羊女。乍看之下显得随意的构图法,透过深沉的暮色实更加深了画面的静谧气氛。这幅画意外地让米勒在官方展览中获得一致的好评,也许正因为画面上所捕捉到的“真实”,米勒的作品也超越时代深深地感动我们。 一八六四年米勒以这幅<;牧羊女>;参加法国巴黎沙龙美展,获得极高的赞誉。这幅画无论就色彩,还是牧羊女形象都处理得比较细致、统一、和谐。抒情的忧郁,加强了全画的感人力量真实感加强了全画的乡土气息。
《拾穗者》
《拾穗者》时间:1857年;油画;巴黎奥赛博物馆藏
这幅画描写了一个农村中最普通的情景:秋天,金黄色的田野看上去一望无际,麦收后的土地上,有三个农妇正弯着身子十分细心地拾取遗落的麦穗,以补充家中的食物。她们身后那堆得像小山似的麦垛,似乎和她们毫不相关。我们虽然看不清这三个农妇的相貌及脸部的表情,但米勒却将她们的身姿描绘有古典雕刻一般庄重的美。三个农妇的动作,略有角度的不同,又有动作连环的美,好像是一个农妇拾穗动作分解图。扎红色头巾的农妇正快速的拾着,另一只手握着麦穗的袋子里那一大束,看得出她已经捡了一会了,袋子里小有收获;扎蓝头巾的妇女已经被不断重复的一上一下弯腰动作累坏了,她显得疲惫不堪,将左手撑在腰后,来支撑身体的力量;画右边的妇女,侧脸半弯着腰,手里捏着一束麦子,正仔细巡视那已经拾过一遍的麦地,看是否有漏捡的麦穗。
画面上,米勒使用了迷人的暖黄色调,红、蓝二块头巾那种沉稳的浓郁色彩也融化在黄色中,整个画面安静而又庄重,牧歌式地传达了米勒对农民艰难生活的深刻同情,和米勒对农村生活的特别的挚爱。
整个作品的手法极为简洁朴实,晴朗的天空和金黄色的麦地显得十分和谐,丰富的色彩统一于柔和的调子之中,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迷人的乡村风光。它像米勒的其它代表作一样,虽然所画的内容通俗易懂,简明单纯,但又绝不是平庸浅薄,一览无余,而是寓意深长,发人深思,这也正是米勒艺术的重要特色。
《晚祷》
《晚祷》(L'Angélus)是让-弗朗索瓦·米勒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描述一对农民夫妇在远处教堂钟声响起时,放下手上的工作,虔诚的祈祷。在米勒去世之後,这幅画几经易手,最後一位法国人以800,000法郎购得此画,并捐赠给法国政府。《晚祷》目前则收藏在巴黎的奥塞美术馆中。
《晚钟》
《晚钟》时间:1859年;布画;巴黎卢浮宫
1858~1859年间,米勒创作的杰作《晚钟》。一个叫《晚钟》,另一个是《晚祷》,常常引起混乱。这两个名字,一个虚,一个实,无论哪个名字,都不能够高度概括绘画的内容,但既然大家约定俗成,那就两个都叫吧!这幅画深刻地反映了一种复杂的农民精神生活:画面上,夕阳西下,一天辛勤的田野劳作结束了。一对农民夫妇刚听到远方的教堂钟响,便自然而然地、习惯地俯首摘帽祷告。画家着重于描绘这两个形象对命运的虔诚。在充满黄昏雾气的大地上,立着两个农产品的创造者,他们感谢上帝赐予他们一天劳动的恩惠,并祈求保佑。这个恩惠就是农妇身旁小车上的两小袋马铃薯!这样的恩惠竟是他们一天劳动的报酬?形象在画上是显得那样孤立无援,他们体现了农民那种逆来顺受,随遇而安的性格。简陋的生产工具,左侧一把挖马铃薯的铁杈,两人中间一只盛物的破篮子,除此以外,只有他们身上那件褴褛的袄衫。日落给大地蒙上一层萧瑟的氛围,画家在这里倾注全部心血去刻画这种萧瑟氛围,让它来笼罩这对可亲可怜的劳动夫妇的形象。 他着重描绘了农夫妇的虔诚和质朴,寄托了他对农民生活境遇的无限同情。
色调上,暮色沉沉,农夫脱帽少妇合掌祈祷,黄褐色调庄严温暖,地平线与人物恰组成两个端肃的十字,可用上温克尔曼用来评述古希腊雕塑的名句,“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这样的情怀后来我们只能在凡.高的《食土豆者》和大大小小关于农鞋的描绘中遥遥感应了,他们同是伟大的农民画家,在日常劳动与俭朴生活中感受诗意。
《扶锄的男子》
《扶锄的男子》时间:1863年;油画;旧金山私人收藏
1862年米勒完成《倚锄的人》,强烈地表现出生活痛苦的分量。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一个青年农民正在扶锄喘气。这个人从早到晚难以直腰,只能偶然停下来,喘一口气。锄地的年轻人在暑热的田间倚锄而立,仰首喘息,抬头远望。似乎生活和劳动沉重的分量已经耗尽了他精力,而眼前还有大片的麦田等待着耕耘,远方则是城市朦胧的身影,那是不属于他的另一种生活。这无疑是一幅向社会挑战的作品,他描绘的是一个庄严的劳动者形象,画家在这里发出了一声凄厉的呐喊。
米勒《扶锄的男子》是美的.虽然,在画面上那一片杂草丛生,乱石成堆的贫瘠土地上,他扶着锄头,喘着粗气,疲惫得直不起腰来.但是“美不是用脸上的形和色所能表现的”,他那抬起的头,那遥望远方的双眼,流露着内心的悲苦和命运的艰辛,表现着对幸福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喂食》
《喂食》时间:1872年;巴黎卢浮宫
《喂食》上这依次大小坐在门槛上的三个孩子,显得十分天真,在等待母亲一勺一勺地轮流给他们喂饭。石头屋墙的尽头,也是画面的最右侧,可以看到孩子的父亲在地里劳动,那是个养家活口的主人。此情此景凡在农村里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都能亲身感受到的。所以米勒的油画在我国广大观众中会有更强的共鸣性。这幅画的尺寸不大,仅74厘米高,这不免使人联想到米勒在巴比松村所作的那些小幅油画。由于经济条件所限,他无力购置足够的油画材料,往往在农村就地取材,而且有时只得多画素描。
《嫁接树木的农夫》
《嫁接树木的农夫》时间:1855年;布 油彩;巴黎卢浮宫藏
米勒的作品突出的风格特点是厚重粗拙,他似乎不特别注意细节的描绘与刻划,更为注重粗犷强悍与整体感的塑造;画面中农夫、妻子与婴儿的人物关系、色彩关系、油画技法,都显得自然质朴,平实亲切,传达出一种亲和的家庭气氛。这是一幅现实主义的风情画。
《沐浴的放鹅少女》
《沐浴的放鹅少女》时间:1863年 规 格:38cm×46.5cm 材 料:布 油彩巴尔的摩沃尔特斯美术馆藏
米勒在这幅作品中,表现了纯真的乡土气息。画面表现了河畔丛林中的牧鹅少女,正欲下水洗浴,少女的裸体,被画家表现得丰满结实,青春健美,浓密的丛林,衬托出少女躯体的优美曲线,远处的鹅群,平添了画面的生机。画家以写实技巧及敏锐的观察力,描绘了丛林的光、影,并将少妇的裸体运用光、影效果加以突出,使画面显得统一和谐。
《祭品》
《祭品》1845年 52cm×29.2cm 布 油彩 蒙彼利埃法布尔博物馆藏
画家以神秘的色彩基调,描绘了纯情少女正在向偶像献祭的情节。画面充满了戏剧性,米勒以他惯用的厚重造型,体现少女奉献祭品的姿态。画面富于抒情浪漫气息和神秘性。
J. 法国有哪些杰出的画家及其代表作
1、卢梭「睡眠中的吉普赛女郎」、「梦」等
2、安格尔最杰出的作品《泉》
3、米勒代表作《拾穗者》
4、彼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主要作品有、《利莎》、《浴女》、《舞会》等。
5、莫奈
《日出
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