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软件设计 »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0-11-23 09:54:58

Ⅰ 紫藤萝瀑布教案全文由哪三个部分层层深入表达主旨

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由看花、忆花、思花三个部分层层深入表达主旨。内

本文是容一篇构思精巧的借景抒情之作,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由看花、忆花、思花三个部分层层深入表达主旨。文章对紫藤萝花的描写细腻而且具有层次感:既注意写景视角的变化,从花瀑写到花穗再写到花朵;又注意感官角度的变化,从色彩写到形态再写到芳香。还注意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应用。文章的语言形象生动,带着独特的含蓄的抒情韵味,增加了文章的形式美和流动感。

Ⅱ 紫藤萝瀑布 说课稿

一、说教材

《紫藤萝瀑布》是九义课标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本单元选文丰富多样,其主题均是表现作者对于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

著名女作家宗璞于1982年所作的散文《紫藤萝瀑布》,写的是作者重见紫藤萝盛开而引发的对生命的感慨。文章精美的景物描写,简洁精练的文字表达,婉曲有致的感情流露,积极含蓄的主题追求,组成了一幅精美的画、一首深沉的歌,给人以美的享受。学习本文,将继续激发学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并继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1、教学目标

①积累生字词语。(对刚入初中的学生,还需加强字词积累的指导。)

②掌握朗读方法;通过美读课文,品味语言。(单元目标中明确指出: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③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美好,培养关爱生命、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语文学科不仅注重工具性,也注重人文性。)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揣摩、品味本文的重点语句,在此基础上做到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二、说教法

设计理念是:美文需要美教。

《紫藤萝瀑布》是一篇写得极美的课文,不管是从语言教学来看,还是从情感熏陶、语感培养来看,它都是非常有训练价值的阅读材料。对这样好的材料,如果用讲析法、谈话法、问答法等等方法进行教学,都不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本次教学,将教学的视点放在一个"美"字上,用"美"来结构全文的教学过程。

为此,设计以下教学法:

(1)多媒体演示法。

辅以多媒体演示法,展示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美读感知法。

新课标重视感性层面,重视美读,要求读出语气、语调和韵味。在美读中,教师适时点拨,读出紫藤萝花的生机,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3)评析欣赏法。

本文语言流畅、优美,意境深远,采用评析欣赏法,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语言美点并进行赏析,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说学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在本课的朗读、品味等主要环节中,将着力引导学生采用诵读法读出感情,美点寻踪法找寻文章的美点并进行赏析,运用合作探究法与同学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深入研究并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教学内容及语文学习的规律,本课教学安排激趣导入——整体感知——美读赏析——合作探究几个环节。

1、营造氛围,激趣导入。

诵诗《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就天”,想象瀑布的形态和气势,花象瀑布一样会是什么景象。多媒体展示紫藤萝图片(整体瀑布般的~局部花朵形态的),引导学生描述,以此导入课题。并分析题目的修辞手法,为后文的语言赏析奠定基础。(因为许多学生不了解紫藤萝为何种植物,实物的展示易使学习者获取丰富的视觉表象。不然,很难理解后面的内容。比如:“每一朵盛开的花就象是一个小小的张满的帆”)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思考: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吸引“我”驻足观赏,使“我”浮想联翩,那么,文中哪些内容是描写眼前的藤萝花的?哪些内容是写我的感触和联想的?

(我将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初步感知本文观赏花——感触花{从感觉到回忆到抒情议论}的写作思路。自然切进文中“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以及10年前的藤萝花的回忆中“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联系”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十年浩劫,给中国的政治和文化都带来了阴影和创伤,作者的一家也在“文革”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在作者的心头1974年姑母冯沅君去世,之后她的母亲又去世.在拔乱反正的1982年5月,好的小弟又身患绝症,作者睹物释怀,由花及人~由花的盛衰感悟到生命的永恒. 为理解后面的抒情议论段进而把握文章的主旨打下基础。)

3、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标注美词美句。 (此环节中融入对生字词掌握情况的检查)

4、美读赏析 ,品味语言

本环节为主要教学环节。在教学时,我将把“读”和“品”有机地结合起来。安排三个教学步骤,实现对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一读:找寻美点,自由朗读。作者将眼前的紫藤萝花描绘得生动、形象,勾画你喜欢的写景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二读:朗读展示与交流。指名学生朗读,我将作好激励性的评价并及时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在此过程中融入对生字的检查与朗读技巧的点拨:读准字音,停顿恰当,注意重音、语调和语速。

再读:。全班同学分为男女生两组,运用老师所介绍的朗读技巧,分别就第二、第六自然段进行朗读比赛。完毕,老师适当点评。

赏读:学生再读自己勾画的喜欢的美句,谈谈喜欢的原因。根据七年级学生大部分思维活跃,喜欢展示自己的特点,此时,学生定会积极举手发言,与同学交流。

此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同学学会赏析——找美点、体会表达效果。可以举例示范,如:花儿一串串“挨着”、“挤着”,花儿彼此“椎着、挤着”,“叫着”嚷嚷“我在开花“我在开花”,用拟人手法写出花的童稚般的欢乐,让人觉得花在骄傲而坦荡地为自己美丽的存在而欢笑嘻闹。老师对同学的发言要给与鼓励和点评,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和想象。同时,引导学习把景物写活的相关技法——观察有序,写作才有条理(那流动的瀑布、那美丽的小花、那浅浅的紫色);调动多种感官对能寓理的景物作全方位的描绘(从形,色,态,味入手,采用了视觉,嗅觉,幻觉(通感)的写作角度);要综合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多种表现手法;发挥丰富的想象力等等。

5、合作研讨,理解感情

在本环节,要求学生小组讨论三个问题:

(1)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感情发生什么变化?

(2)是什么将焦虑和悲痛转化为了精神的宁静?

紫藤萝花,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富有生命的活力。在这些跳动的生命的感染下,作者深深地感悟,她获得了面对不幸的勇气,她内心深处的焦虑和悲痛慢慢地被紫藤萝瀑布的力量带走了,她已经能够平静的看待这些不幸 “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说明了这些花长得很茂盛,很有活力,体现出了生命的可爱,正是在这些富有生命气息的花面前,她深深的思考了生和死的关系,最终她领悟到了一种生的喜悦。

(3)如何理解“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稀落,遭遇不幸,过了这么多年,又开花,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这样生机勃勃,想到自然界生命的顽强和美好。而人类也是如此,小弟虽然身患绝症,但人类的生命长河并不因某个人的不幸而停止流动。“病树前头万木春。”人类社会照样向前发展,因此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前面已经融入对作者及本文写作背景的介绍,这对于理解“我”的情感变化有很大帮助)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让学生理解文章思想感情,引发对生命的思考。实现对教学难点的突破。

教师讲析:这篇课文,通过写花,既赞美了生命的蓬勃向上,又表达了对苦难对生命的哲思。文中深深打动我们的,就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那个抒情段,它点题精妙。原来作者吟咏、赞叹花之美好,是为了引发出文字隽永、哲理深刻的人生感悟;原来文中一切让人动心的描写,是为了这令人回味的"点题"的出现。于是我们更进一步地明白,这种写法就是托物寄意,就是借物抒情,写花就是写人,写花就是写时代。如果说用花的不幸写出时代的不幸,那么写花的"辉煌"就是在表现时代的进步,表现人们在时代进步中的意气风发,表现新时代里社会的繁荣昌盛。我们就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每个人都是一朵小花,"小小的紫色的花舱""满装生命的酒酿","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6师生深情朗读课文"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段。

7、下面是一份很美的背读资料,他集中了课文中最美的句子,使之成为一篇微型美文,课外背诵默写。

从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浅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的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每一穗花朵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装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装满生命的酒酿,它装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的轻轻笼罩着我。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地流过: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五、说设计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我对如何上出语文课的语文味的两点思考:

1、强化语言教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语言教学,抓住了语言,就是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

2、突出朗读教学。湖北荆州特级教师余映潮指出:没有朗读的课只是“课”,它不是美的语文课。而且,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读”,而没有朗读指导的“课”,没有力度更没有美感。

基于以上两点思考,本课我设计的主要教学环节为:美读赏析、品味语言。将朗读与品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读中品,在品中读。教师在其中只是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指导学生品出语言美感,总结朗读技巧。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此外,本课教学的朗读品味,理解感情等环节,让学生自主找寻语言美点、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附:教学板书设计

紫 藤 萝 瀑 布

朗读技巧:字音 停顿 重音

语速 语调 感情

Ⅲ 初一上学期第4课<紫藤萝瀑布>教案

紫藤萝瀑布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原先,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我心上”,在繁花盛开的藤萝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宁静了,喜悦了,振作了。我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不能让昨天的不幸把人压垮,每个人都应该像紫藤萝的花朵一样,以饱满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长河中去,在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紫藤萝瀑布,是新时期之初枯木逢春的写照,作者的心曲正是那时候人们的心声。

二、问题研究

1.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有那样的变化,对生命有那样的感悟呢?

研究这个问题,应该注意写作时间——1982年,文章又提到“十多年前”的一大株紫藤萝,后来,拆掉了紫藤花架,改种果树,理由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这个话,今天听来是多么荒唐,这就是极“左”的论调。

根据这个线索,联系历史背景,就能理解这篇散文的思想感情了。1966年至1976年,是十年浩劫。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神州大地重又勃发生机,欣欣向荣。联系这样的历史背景,就会明白,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毁掉,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整个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作者回顾花和人的命运,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就是说,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不能老是让悲痛压在心头,应该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以昂扬的斗志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作者彻悟了,于是“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从脚步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新的精神状态。

研究这个问题,还应注意“生死谜,手足情”六字。手足,比喻弟兄。这里说的是作者的弟弟,小她三岁的弟弟身患绝症,生命垂危,做姐姐的焦虑悲痛,现在面对紫藤萝,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由此可以明白,“各种各样的不幸”,也包括死亡。那么,为什么说“ 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呢?个体生命是有止境的,人类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就是说,我们不能陷在个人的不幸中不能自拔,要与祖国人民同命运,共呼吸。

2.“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怎么把气味说成颜色,说成梦幻?

香气,诉诸嗅觉;色彩,诉诸视觉;梦幻,是大脑幻觉。人的各种感觉是可以沟通的。修辞上称之为通感。

3.怎么会出现“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这种谬论?

现在听起来的确不可思议,但是极左思潮泛滥的年代就是这样。他们非常狭隘地理解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认为赏花不是劳动者的爱好,赏花就是小资产阶级情调、资产阶级情调,甚至认为爱花就会腐化堕落。

4.“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句后面说,“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这里似乎也有象征意义,似乎也有哲理,如果确是这样,那么象征什么?包含什么哲理呢?

确有象征意义,新的历史时期开始,中国人民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那时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做“甩开膀子大干”,大干社会主义的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又像千舟竞发,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中去。这两句话又这样一个哲理,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一分子,只有每个人都奋发有为,四化大业才能灿烂辉煌。理解了这个哲理,就不难理解作者为什么“加快了脚步”。

5.课文对我们写作有哪些启示?

这样的文章叫做“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要写这一类文章,可以从课文中得到不少启示。

第一,写景状物是抒情言志的基础,首先要把景物写好,在写景状物中要饱含感情,待水到渠成,加以精要的直接抒情或议论。情从景出,议从景出,才是好文章。

情与理,如果有两三层更好。这篇散文,说了“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之后,又有一层新意,就显得丰富。

第二,景物的全局和每个局部要细细观察。我们看,作者既写一树,又写一穗一朵,可以想见她既综观总体,又细察局部,观察得多么周到细致。

第三,对景物要有感情,若景物在自己心目中像自己喜欢的人一样,写起来就会生动亲切。

拟人、比喻之类,并非作文时想到要用什么修辞手法才写出来的,而是事物在心中就是这个形象,这个感觉。一树紫藤萝花,在作者心中,像瀑布,像人,它在流动,它在欢笑,它在和阳光挑逗,写出来,紫藤萝花就显得分外美好可爱。大凡写作,总得有想像和联想,才能妙笔生花。

第四,要有感悟,要提炼出精辟的语句。有了点睛之笔,全文就有灵性了。

练习说明

一 朗读全文。试用你的经历或见闻印证“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

本题除练习朗读外,意在联系生活经验进一步体会课文的主要哲理。本题提倡个性化阅读,各人的经历见闻不同,对这句话的体会也可以有深有浅,有自己的侧重点。

二 揣摩下列语句,体会写景的妙处。

1.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2.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3.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白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4.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本题揣摩景物描写,实质上,主要是揣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效果,以达到增强语感、领悟写景技巧的目的。答好这些题目不很容易,应该让学生在把握句意的基础上,细心地感受比喻、拟人的表达效果。例如,句1写藤萝花之盛,要想像瀑布的形象,想想它的气势和光彩,体会这样写景的妙处。

参考答案:

1.将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显得气势非凡,灿烂辉煌。

2.细腻地写出了每一朵花不同部位的深浅,显得亮丽可爱,玲珑透剔,既富有动感,又富有情趣。

3.用帆与船舱的比喻,细致地描写了紫藤萝花盛开的状态,显得生机勃勃。比作笑容,更显得美好可爱,也抒发了喜悦的心情。

4.物我交融,既写出一树繁花的壮丽,又抒发了愉悦欢畅的心情。

三 人们往往赋予一些花木以某种象征意义,试搜集几种说法(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搜集一些吟咏花木的诗句),与同学交流一下。

本题要求搜集,简便的办法是各就所知交流一下,你一个,我一个,大家说,做好记录,然后整理,这也可以说是搜集。要找书搜集,就要告诉学生哪些书有这样的材料。

教学建议

一、教学指导思想

阅读方法上,以朗读训练为重点;内容理解上,以感悟人生为重点;写作学习上,以写景状物为重点。

教师发挥引导和组织作用:在朗读训练上,范读一个片段,鼓励读得好的同学,根据学生朗读情况举例指导;在内容探究上,启发学生拎出透露背景的语句,适当补充背景资料,引导学生领悟藤萝花情与社会形势的联系,作者心情与民心的联系;在写作揣摩上,引导学生就“写景抒情”类作文从课文中得到启示

Ⅳ 紫藤萝瀑布教案 哪些语句是用来描写花形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Ⅳ 《紫藤萝瀑布》初一语文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紫藤萝瀑布(初中语文七年级)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初一(3)(4)现有学生107人,都是从不同层次的小学毕业升入初中的,在行为习惯、思维习惯、心理特征等诸多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知识面比较狭窄,动手能力差。基础薄弱,甚至有人不会拼音,连最基本的汉字都不认识。但是在很多方面都表现积极。
3.教学内容分析

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由看花、忆花、思花三部分层层深入,表达主旨。即由眼前盛开的紫藤萝花表现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并由此受到感染,想起十年前的紫藤萝花,引发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中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感叹。编排意图:按照课文反映的生活内容,由浅到深进行编排,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学习课文精彩之处,通过动口动手来应用课文中学到的东西,更好地理解有关生命的思想。

4.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2.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和赏析能力

3.掌握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5.教学难点分析

1. 本文的主旨,作者含蓄的感情

2. 学习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3.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6.教学课时 2课时

7.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语

一、 初步认知

1.认读字词

2.作家简介

3.背景了解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

2.默读思考(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思考题,不理解的做好记录,倾听他人意见)

⑴试着给课文划分层次,看看每段写的是什么?

⑵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⑶这篇课文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意思?找出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

3.课堂讨论交流

⑴文章围绕紫藤萝花来抒发感情,看花(1-6)、忆花(7-9)、思花(10、11)

看花——繁华似锦

忆花——思绪万千 生命永恒

思花——振奋精神

⑵因为家庭迫害,小弟身患绝症等原因,多年来焦虑和悲痛一直压在作者的心头,面对生机勃勃的紫藤萝花,作者深受启发和鼓舞,产生了精神上的宁静和生的喜悦,作者又想到十多年来紫藤萝的变迁史,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进而感悟出人生的哲理。

⑶作者见到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由花儿自衰到盛,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作业:

1) 抄写字词

2) 阅读课文,举例说明本文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

3) 思考本文在写景状物方面有什么特色

第二课时

三、涵泳品味——奇文共欣赏

请你从 结果美、语言美、情感美这三个方面入手,结合具体内容,鉴赏文章的美。(要求学生大声朗读)

1. 结构美:

⑴层次:花瀑—花穗—花朵

角度:色 形 态 香

层次之美——和谐有序

⑵角度之美:立体丰富

色:一片辉煌的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形: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挨着一朵。

态: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成长。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彼此推着挤着。

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1. 语言美

比喻

⑴“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形象、生动、具体地写出紫藤萝生长的繁茂

⑵“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形象、生动地写出紫藤萝色彩上的特点 ……

拟人

⑴“在和阳光挑逗”“彼此推着挤着”。

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色的耀眼与生机

⑵“在笑在嚷:‘我在开花。’”

生动地写出花开之闹,突出花的勃勃生机 ……

通感

作者为什么把花香说成“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通感,即人的感觉相通,如花香是嗅觉感受,作者把它说成“浅紫色的”,这是视觉感受,“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是幻觉感受。

运用通感使语言更加清新、活泼、灵动。

思想感情:

3.情感美

⑴对紫藤萝花的喜爱

⑵焦虑悲痛—宁静喜悦—振奋

人生感悟:“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紫藤萝瀑布与生命的长河的联系:

没有生物永生不死,那为什么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紫藤萝瀑布)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的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个体的生命有限,无数个体前赴后继,就汇成生命的洪流,贯穿时空;个人的光彩构筑出人类的辉煌,也因人类的辉煌而更显灿烂。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快生活。”

深刻的哲理催人奋进,带来美好的人生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由“物”及“我”

情由景生

理从情来

四、拓展

美在何处?来源于作者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深入的思考、卓越的文字表现力和对生活的真实体验。启发我们平时要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经常练笔,不断积累:同时要大胆想象,探索创新。

《相信未来》

食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板书设计

紫藤萝瀑布

宗璞

看花——繁华似锦

忆花——思绪万千 生命永恒

思花——振奋精神

8.课堂练习

积累运用

1.写出下列词中加粗字的读音。 伫立( ) 依傍( ) 伶仃( )( ) 酒酿( ) 忍俊不禁( ) 仙露琼浆( )

2.本文从形、色、味、神等多方面对紫藤萝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请分别找出一些句子加以体会。 (1)整体形状—— 体会: (2)局部形状—— 体会: (3)整体颜色—— 体会: (4)局部颜色—— 体会: (5)香气—— 体会: (6)神情—— 体会:

3.本文还特别写到十年动乱中藤萝的情形,这有何用意?

4.请用下列四字词各造一个句子。 忍俊不禁: 仙露琼浆: 蜂围蝶阵: 盘虬卧龙:

9.作业安排

1.“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怎样理解这句话?
2.结合作者的人生遭遇,分析“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这句话又怎样的怎样的象征意义。
3.“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Ⅵ 紫藤萝瀑布教案

一、 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紫藤萝瀑布》这篇状物抒情的散文写作者偶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情不自禁的停住脚步。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使作者心中的焦虑和悲痛化为宁静和喜悦,并由此领悟了花和人虽各有各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无止境这一永恒的哲理,促使作者不由加快了生活的脚步。文章赞美了生命的永恒与美好,鼓励人们要热爱、珍爱生命。

针对教学的基本内容,确定了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① 多形式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②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细致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习如何状物,这是一个能力目标,即本课的重点。

③品味一些含义深长的句子,让学生做到正确认识生活,面对生活,热爱生活。

了解文章抒发作者何种感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即本课的难点。

二、教法、学法设计

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击破难点,我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突破重点词句,图文结合,反复诵读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与教法相配合,引导学生掌握:“读→思→议→写”的学习方法。通过读(范读、有感情的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思,即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认真思考,从深层次上进一步认识课文内容和写作方法;通过议,进行信息反馈和交流,检验读和思的效果;通过写,训练本文的写作方法,达到对课文的巩固。

三、教学程序:

研究教法和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为求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使学生学有所获,我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以及我班学生的实际水平,将本课划分成以下6个环节:

1情景导入

(放瀑布录像)望着眼前的瀑布,我不禁想到了唐代大诗人李白有关瀑布的著名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好一幅飞流直下的景象,好一派一泻千里的气势。自然界的瀑布真是气势恢宏。今天我们将要欣赏另外一种瀑布,那就是花的瀑布。(放紫藤萝录像)(紫藤萝和瀑布对照图)你看,盛开的紫藤萝真是一片辉煌的淡紫色,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真像一条瀑布。难怪作者说是紫藤萝瀑布。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由当代女作家宗璞写的优美的散文《紫藤萝瀑布》。

这一课件制作重在渲染气氛,创设有利于本课学习的情境。当气势恢宏的瀑布飞流而下时,伴着悠扬的古筝乐曲,一定能引发学生无尽的联想。再由此引入紫藤萝,这一段截取于苏州园林的紫藤萝一定会给学生以视觉的巨大冲击,让没有见过紫藤萝的学生,一开始就融入在这美的意境中,真正体会“紫藤萝瀑布”的美妙景象。学生会将两者进行比较,感受紫藤萝瀑布作者这一精妙的比喻,由此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朗读欲望和不断探究的欲望。

2 整体感知课文:

⑴由同学推荐两位朗读能力较好的同学和老师一起读课文。

⑵大屏幕出示听朗读时需思考的三个问题

①作者是怎样抓住紫藤萝的特征来描写的?

②课文哪一节侧重抒发了作者的情怀?

③作者由停住脚步到加快脚步,心路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这三个问题是紧扣着教学重点与难点提出的。带着问题听朗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3正音正字 看大屏幕

迸溅 沉淀 绽开 伫立 忍俊不禁

依傍 枯槐 伶仃 酒酿 盘虬卧龙

精选了十个词语,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字形。检查字词是一个常规手段,它能督促学生认真预习,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利用课件能有效节省时间。

4品读课文

① 由开头结尾引出紫藤萝,着重分析2-6节。

作者情不自禁的停住脚步到不觉加快脚步,这都和什么有关?从这一问题出发,引出紫藤萝。是怎样的一种紫藤萝,使作者停住脚步又加快脚步呢?由此来分析 2-6节。

作者抓住了紫藤萝的什么特征描写的,又是怎样描写的。请同学们在课文2-6节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这一问题意在让学生学会自己看课文自己得出答案。培养学生通过诵读,品读课文的能力。

我准备了三幅画,分别是花瀑,花穗,花朵图。我一边讲解,一边用鼠标直接在屏幕上点出知识点,用图象、音乐和动画等多种信息补充刺激学生的眼、耳、脑等多种器官,让学生通过看图画来感受紫藤萝花开放的繁盛及旺盛的生命力。使学生对没有感知过的事物也能够具有清晰的表象,帮助学生想象紫藤萝花盛开的种种景象。这样使教学内容真实化、趣味化和多样化,有力地唤醒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思维发展、提高认知能力。

2-6节的总结:作者紧紧抓住紫藤萝的“盛”展开描写,写了它的颜色,形状,情态。我们也要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细致描绘的方法。写景除了要抓住景物的特征,还要注意——合理安排描写顺序。从花瀑到花穗到花朵,这样从整体到局部到个体,描写景物有条不紊。要使文章生动,景物栩栩如生,我们还要注意语言的优美,能够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这一段总结性的文字在学生充分品读课文2-6节的基础上,为学生做了适时的总结,让他们知道了如何状物抒情。这是学生最渴望知道,又较难以准确把握的地方。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学生的兴趣,只有学生倾心于此,他们才会积极思维,热情参与,教师才能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教学才能达到高效率。

② 分析第8节

紫藤萝是不是时时刻刻都给作者这样充满旺盛生命力的感觉。作者还看见过与眼前的紫藤萝截然不同的情形,那是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请一位同学读第8节 。同学们边听边圈划出表现那时紫藤萝不幸遭遇的词语。

由2-6节直接分析第8节,是为了通过紫藤萝花今日之繁盛与昔日之稀落对比,更好的让学生了解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明白是今天的社会让紫藤萝重获新生。

③ 分析第7节和第10 节

花瀑由眼前缓缓流入作者的心底。这时让学生和作者在心灵上一起感受花瀑的精神内涵。思考作者感情的变化,看看作者感悟到怎样的人生哲理,这是本文的难点。此时,化难为易是最好的方法。让学生圈划出表示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找出本文的中心句,并结合多种形式的诵读,在此基础上,教师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宗璞,由此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真正感悟人生的哲理。

④ 总结课文并将关键词语出示在大屏幕上,加深学生的印象。

作者由停住脚步到加快脚步,这个短暂的过程,经历了怎样一段心路的历程呢? 疑惑 痛楚——宁静 喜悦——沉重遗憾——振作 鼓舞。

作者由花瀑—花穗—花朵进行了精细的描写,由此含蓄的抒发了情怀,从而感悟了人生的哲理。这一写法,就是状物抒情的写法。

⑤ 由此,将请学生来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请他们用简洁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把内容加以概括和归纳,以便使学生及时理解和消化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培养他们的综合概括能力。

5拓展延伸。

这篇状物抒情的散文多处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精细,想象新颖,我们要学生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善于想象,善于描绘的这种本领。大屏幕上出示:野花,昙花,莲花,梨花,罗汉松,白杨这六种植物。也可以让学生说说他们最熟悉最有体会的一种花草。教师事先准备了这六种花草的图片,以便在学生打不开思路时以启发学生。

本练习意在训练学生,抓住两物的相似点,运用比喻,展开联想,并由外表深入到本质,由物及人,以物喻理,挖掘其中的深刻含义,由此感悟生命的哲理。这一问题的提出还希望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使课堂上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6作业 打在大屏幕上

1 从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两个拟人句,并模仿各造一个。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熟读并背诵第10节。

作业的布置要紧扣本课教学重点与难点,第1 题让学生进一步品味本文优美生动的比喻句与拟人句,模仿各造一句,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第2题要求学生品读课文,背诵揭示本文主旨的一节,进一步感悟文章的哲理。

附板书设计:

紫藤萝瀑布

宗璞

停住 顿悟 加快

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这一板书能和多媒体课件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统一整体,它能够体现上课的流程,并着重揭示了本文的中心思想。

通过实践的检测,本课的学习效果是令人满意的,教学设计很好的得到了体现。也让我深信,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这一教学方法,能更加优化教学结构,提高学习效率,加快学生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进程

Ⅶ 紫藤萝瀑布教案(包括完整的导入语,讲授语,提问语及结束语)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紫藤萝瀑布》一文是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这种观察、感受、联想、思考对人的启迪是显而易见的,但对初一学生仍有一定难度。我依据新课程标准“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的要求,把教学目标定为:
1.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热爱生活的态度。
在具体的教学中,尽量做好三个衔接:
1.知识与能力的衔接:巧妙调动学生小学的知识积累,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使学生在小学已有的知识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语文的学习,达到中学要求的标准,实现本课“品味文章优美语言”的目标。
2.情感与态度的衔接:通过朗读给学生的理解搭建一个桥梁,从而使他们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从对紫藤萝美好形象的感受和文章优美语言的品味,提升到对作者思想感情的领会,进而感悟生命的真谛,思考人生的问题。实现本课“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生活的态度”的目标。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仔细观看教科书前面的彩色插页上的“紫藤萝”图片。思考:你从图片上看到的紫藤萝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学生可能回答:⑴花多(课文是“繁盛”),⑵由“株”、“穗”、“朵”组成,⑶每一穗上的花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⑷每一朵花的颜色是“上浅下深”。等)同学们观察得都很细致,今天,我们来共同地读宗璞的文章《紫藤萝瀑布》,看看宗璞是怎样描写紫藤萝的!
整体感知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听读并思考:文章对紫藤萝的描写与我们对紫藤萝图片的观察相比,有那些不同之处?
交流探讨
1.文章对紫藤萝的描写与我们对紫藤萝图片的观察相比,有那些不同之处?
明确:学生有可能回答:
⑴课文写了紫藤萝的花瓣和花蒂,图片上看不清楚;
⑵课文写的是一大棵紫藤萝树,图片上的只是一棵小树,也可能是一根树枝;
⑶课文写了花的香味,图片上闻不到;
⑷课文中的紫藤萝是立体的,动的,图片上的则是静止的,平面的;
⑸课文还写了从前的紫藤萝,并与眼前的进行了对比,带动了作者感情的变化。
2.教师总结:同学们的观察很仔细。文章中,作者对紫藤萝进行了详尽地描写,你喜欢宗璞描写紫藤萝的语言吗?(学生答喜欢)请举例并讲明理由与大家分享!
3.那么,作者仅仅是为了描写花而描写花吗?为什么?
(特别点拨:人的感情变化有时流露在表情神态上,有时则表现在言谈或动作上)课文中哪些句子能够引起你的情感共鸣?谈出你的体会。
4.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面对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宗璞被深深感动了。在充分地接触了作者的感情世界后,请大家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的内容,看谁概括地好!
明确:“赏花忆花,感悟生命。”
5.学生可能提出来的难懂的其他问题。
(1)“作者说她的焦虑和悲痛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生死迷、手足情’到底怎样理解才正确?”
明确:作者的弟弟得了癌症,死于1982年10月,这篇文章写于当年5月。弟弟病危,人们常常会悲痛欲绝,而作者在文中只用了六个字一带而过,毫不矫情,由此可见,作者的性格非常坚强,这就是她的为文风格。
(2)你了解宗璞这个名字的涵义吗?
明确:“宗”表示动作,它的意思是效法、学习、师从、崇尚等意思。“璞”是包着玉的石头,又指没有雕琢的玉。玉石不是普通的石头,是品位很高的石头;当然它又不是完美的玉。可以理解为天然的,本真的,不矫揉造作的那样一种高雅、高尚、高贵的品位。连起来讲,“宗璞”的涵义就是崇尚自然、追求本真的高雅境界。
教师总结:由作者的笔名,我们有了意外的发现,意外的收获。在大家的启发下,我真正感觉到了“宗璞”意谓的丰厚,它不仅揭示了作者高品位的审美趣味,让我们知道了她喜欢什么,而且感到了作者在精神深处不懈追求的人生态度,明白了她是怎样做的。同学们,我们这次简直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世界,真是了不起呀!这次学习,我们不仅读了一篇好文章,还认识了它的作者,拜访了作者的心灵。
6. 倾心美读,交流感受。作者由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我们通过朗读、理解品味,我相信一定会有许多感想,一定有对文章更深层的感受。请同学们用一句简洁的话说出学习本文最深的感受。
学生可能回答:
A. 生,就是美。
B. 荡起生命的双桨,在生命的长河里搏击。
C. 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珍爱生命吧!
D.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E. 走向低谷,再创新高。
F. 挫折人生,才是最富有的人生。
G. 花总会绽放,人应该向上。等等。
教师总结语:
生命就像紫藤萝瀑布一样,虽无众人欣赏,但仍尽情开放。
生命就像紫藤萝瀑布一样,虽然历尽磨难,但仍顽强而快乐地成长。
教师结束语:同学们,今天我们读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也许会有这样的联想:那花繁叶茂的新生,也许就是作者从个人悲痛和历史的阴霾中走出之后的新的人生吧。每个人都会经历挫折甚至失败,但要坚信,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让我们扬起生命的风帆,乘风破浪,去谱写人生精彩的乐章!祝同学们早日成功!
布置作业
学完本文你从作者身上学到了什么?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执教感言:
暮色时分,一个体弱多病的八岁小男孩,鼓起十二分的勇气,爬到六七米高的悬崖上的时候,再也坚持不下去了。他心惊肉跳,吓得几乎要晕到。是他的父亲,鼓励他、指导他,一小步一小步地试探着挪动身子,最后安全地回到了平地上。这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在《走一步,再走一步》中,讲述的关于自己成长的故事。作者从这番经历中悟出的人生哲理让他一生受用。我在指导学生学完这一课之后,头脑里一直萦绕着他父亲的那句话:“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这句话对于老师的课堂教学似乎也是一种启示。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总是广受诟病,这种境遇从“满堂灌”时期一直持续到“满堂问”时期,现今到了“满堂说”的新时期,满意率似乎也未见上升多少。目前,在主流视线关注下的中学语文课堂,确实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里,师生的课堂行为大都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旗帜下发生和进行。但是,如实地说,即便是从那些经过反复演排并精炼出来的课例里面,我们在经历了“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短暂欣喜之后,仍不免有“浅草才能没马蹄”之慨。
我相信这里的原因很复杂。据我十分有限的课堂阅历看来,教师的教学姿势应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从前的课堂里,教师似乎无所不知,授课成了呈显才学的机会,是居高临下式的;现在学生主体以后,教师便煞费苦心地将课堂设计成娱乐板快,自己成为节目主持人,还是那种“快乐大本营”式的。我并不否认,教师在课堂里有时候需要作为“知识的上帝”出现,有时候扮演节目主持人效果可能更佳。但教师的本色使命除了课堂的组织者外,更应该是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尤其是参与者,教师应该有身临其境的参与姿势,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超然于学习活动之外,做一些应节而舞的假动作。而进入学习状态之后,教师表现出来的通常就是“一小步一小步”的真实姿势。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在组织学习《紫藤萝瀑布》时,格外注意与学生“同甘共苦”,从而才有了意外的收获。我想,这也正是我教学本课的收获吧!

Ⅷ 《紫藤萝瀑布》“,只见一片辉煌的紫色”,“只是深深浅浅的紫”。 写出了紫藤萝花的什么答案是什么说

写出了花的生机盎然,显的生机勃勃。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