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教学设计
① 《红眼小猫咪》教案详案
活动目标
1:了解咪咪患红眼病的原因,知道红眼病会传染。
2:学习处理眼睛异物的简单方法。
3:自觉爱护眼睛,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小花猫的手偶,故事《红眼咪咪》碟片,有关预防红眼病的录像。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讲故事《红眼咪咪》
出示小花猫玩偶,并放碟片。有一只小花猫叫咪咪,他有一双漂亮的大眼睛,一天,咪咪在草地上玩皮球,突然一阵风挂俩,一粒风沙吹进了咪咪的眼睛里。眼睛真难受,咪咪用手揉,用擦过鼻涕的手帕去擦。揉呀揉,擦啊擦,眼睛越来越疼。妈妈见了说:“哎呀!咪咪的眼睛怎么会变成小白兔的眼睛了?”没过几天,妈妈的眼睛也红了,眼睛又痛又痒,还怕光六眼泪,真难受呀!
二:基本部分
1:幼儿讨论:小花猫的眼睛为什么变成小白兔的眼睛了?妈妈的眼睛为什么也红了。而且又痛又痒,还怕光,六眼泪呢?
2:放有关预防红眼病的录像,了解红眼病的原因,病症,预防以及得了以后该怎么办。
3:与幼儿一起讨论得出结论:
(1)咪咪的眼睛为什么变红了?(灰沙进了眼,用手揉,用脏手帕擦,就把病菌带进眼睛了,是眼睛发炎,眼睛充血变红)
(2)妈妈的眼睛怎么也红了?(妈妈被咪咪传染了,红眼病是传染病)
4:幼儿讨论:
(1)怎么预防红眼病?(注意眼睛卫生,不用手揉,不用脏手帕擦眼睛)
(2)灰沙吹进眼睛应该怎么办?(可以闭上眼,让泪水慢慢和灰沙一起淌下,如果不行,可以请大人帮忙)
(3)妈妈怎么样才能不被传染?(如果知道周围的人得了红眼病,就不能再与他接触,不用别人的毛巾,手帕)
(4)得了红眼病会怎么样?该怎么办?(得了红眼病后,眼睛就会流泪,怕光,还会疼,会传染给别人。应该在家休息,避免和别人接触,等病好了才能上幼儿园。得了红眼病后要及时到医院治疗,点眼药水,用干净的手帕擦眼泪,不到公共场所去。)
情景表演:妈妈和咪咪去医院看病,医生为她清洗了眼睛,还开了眼药水,让咪咪回去好好休息,不要和同伴一起玩了。妈妈也不要上班了,免得会传染给别人。
三:结束部分
儿歌《爱护眼睛》
小朋友,手干净,不用脏手擦眼睛,手绢毛巾要专用,还要经常保干净,保护眼睛不得病,危险物品不乱用,眼睛发痒揉不行,轻轻闭上小眼睛,大人处理才可行。
活动延伸
1:日常生活中注意幼儿的用眼卫生。
2: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幼儿卫生习惯的养成。
3:在红眼病流行的季节,抓住时机对幼儿进行教育。
② 小猫小猫你别吵教案效果评析
音乐活动《小猫小猫你别吵》教学反思 班里小朋友在午睡的时候有一个不好的现象,起床解小便的时候都会发出很大的声音,吵醒已经睡觉的小朋友,尽管多次提醒,但效果不是很明显。在思考如何帮助孩子将这种行为改变的情况下,我开展了本次的音乐教学活动。
“小猫小猫你别吵”是“我们都是好孩子”主题下的音乐活动,随着主题的开展,让幼儿懂得:小红花要找的朋友是能在集体活动中遵守秩序,不影响别人,行为举止文明有礼的好孩子。所以我将目标定位为:理解歌词的内容,知道走路要轻轻,不打搅别人休息,学唱歌曲;能分角色进行情境表演,乐意参与活动。随着活动的开展,孩子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什么叫做上夜班?”这让我想到这首歌的情境是在白天,跟孩子午睡的情况是一样的。于是我解释了歌词中幼儿不能理解的部分,同时在最后使幼儿移情思考“午睡的时候我要怎么做?”这时就有很多的小朋友说我要做小猫咪,轻轻地走路,我以小红花会找走路轻轻的小朋友做好朋友加深幼儿对这种行为的贯彻,在午睡中得到的效果是明显的。
在以前教授歌曲的过程中出现过一个矛盾,只要是打拍子歌曲唱得就不是很连贯,会有停顿的现象。在学习这首歌曲的刚开始也出现了这种矛盾,根据目标中有分角色情境表演这一条,我将表演的动作提前,在动作中学习歌曲,而不是单单坐在位置上打拍子,孩子的兴趣很快地提升开来,也对后面的表演打下了基础。对于休止符的部分,由于在别的歌曲中有过多次练习,所以没有遇到很到的问题,幼儿很快了就学会了。活动的最后,为了引申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讲了故事《大嗓门》,孩子的注意力在本次活动中都是集中的,乐意参与到歌唱和表演中,是一次孩子和老师都很喜欢并且成功的活动。
③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新教案 猫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小猫的淘气可爱和大猫的古怪性格,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2.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用串连各段段意的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小猫的淘气和大猫的古怪性格,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教学难点:
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用串连各段段意的方法归纳课文中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课文。
有谁养过小动物,你喜欢它们吗?为什么喜欢?你注意过它们的生活习性吗?(学生议论一下)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指数名生分段朗读课文。
2.指认生字,注意读音;说说自己是怎样把它们的样子记住的。
3.齐读课文,注意读得正确、通顺。
三、整体把课文,分清层次。
1.自由轻读课文,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意思相近,试着用“‖”划分段落,并思考各段大意。
2.小组交流分段意见和段落大意。
第一段(1—3):介绍了猫的古怪性格。
第二段(4):写满月的小猫可爱。
3.请你用串连各段段意的方法归纳主要内容:(主要写猫古怪的性格和刚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四、课堂练习
1.书写生字、组词。
性()忧()职()凝()
姓()优()织()疑()
痒()稿()淘()耍()
样()搞()掏()要()
跌()辟()跤()凭()
秩()僻()校()算()
2.多音字组词:
de()zhé()()
的dí()折
dì()shé()()
3.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4.熟读课文,读得正确、通顺、流畅。
5.按课后提示预习思考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前课时内容
1.指读生字。
2.指名读课文。
3.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二、读议第一段。
1.第一段第一句话就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古怪”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出示句子)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2.猫的性格古怪在哪儿呢?听老师(或录音)朗读课文第一段,边听边勾画表现猫性格古怪的词句,边想问题。
3.小组交流勾画的词句。
4.读后检查,并按学生回答随机学习1、2、3自然段。
(一)读议第1自然段。
(1)你怎么知道猫的性格是古怪的?
出示三幅简笔画的猫,分别找出课文中表示性格的词语。(老实、贪玩、尽职)
(2)根据学生喜爱,选择分析猫老实、贪玩、尽职的性格,并结合理解词句,指导朗读。
(3)课文中是怎样把这些难以捉摸的性格连接起来的呢?
先引读,再引导用“可是”简要说一说这部分内容。
(4)启发:其实,猫就是猫,白天睡大觉,晚上捉老鼠,没事东跑西跑,根本谈不上什么古怪呀,老实呀,贪玩呀,尽职呀,那么,老舍爷爷为什么要这么写呢?
(5)朗读体会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之情。
(二)读议第2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中猫的性格又古怪在哪儿呢?
(2)自由组合,读读、想想、说说猫的“温柔可亲”表现在什么地方?
然后边推荐同学上台说说,边理解句子、指导朗读。
(3)带着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之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三)读议第3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猫的性格古怪表现在哪儿?
(2)用上关联词语说说这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用喜爱的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四)学习“摘录法”概括段意。
(1)看板书,这三个方面都是紧紧围绕课文中哪一句来写的?像这样的段落,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概括段意呢?2)学习单元提示。
先出示第1句,读读概括段落大意的一般要求是什么?
再出示第2句,读读议议:A、采用“摘录法”;B、这个句子要能概括全段的主要内容。
(3)出示课后习题2,讨论第一段大意,并说说为什么?
(五)小结学习心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
三、读议第二段。
1.画出描写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的句子。
2.同桌交流:读句子,画词语。
(满月的小猫淘气又可爱,它腿脚还不稳就淘气。在它的眼里什么都是它的玩具,而且玩就没个完。摔跟头它不怕,摔疼了也不哭,而且肆无忌惮在花盆摔交,抱着画枝打秋千,致使枝折花落,尽管满月的小猫到处闯祸,毁坏东西,但作者却更加喜爱这生机勃勃,天真可爱的小猫。
3.作者是非常爱花的,可是小猫把花草弄得枝折花落,却不责打它们,发而把它们描写得那么天真活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抒发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4.带着与作者同样的心情读第4段,并试着背诵。
四、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郎读全文,能背的试着背诵。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作者细腻的描写方法,了解到猫古怪的性格和小猫的可爱,归纳段意的方法……)
五、课堂练习
1.填空组成词语
无()无()生气()()
性格()()屏息()()
变化()()()()可亲
2.造句
无忧无虑——。
3.背课文(第4自然段)
④ 音乐游戏喵喵小猫叫教案详案
教学来目的:
1、认识小猫,知自道小猫是“喵喵”叫的,知道小猫喜欢吃老鼠、喜欢吃鱼,会捉老鼠。
2、乐于参与“猫捉老鼠”的游戏。
3、学会创编歌词。
教学准备:关于猫的视频、挂图、小猫头饰、响板等。
教学过程:
1、播放关于小猫的视频,引起幼儿兴趣。
2、请幼儿仔细观察小猫
请幼儿说一说小猫身上有什么?是怎么叫的?请幼儿学一学小猫叫。
3、小猫的特性
教师出示挂图,请幼儿讨论:图上的猫都有什么颜色?小猫喜欢吃什么?有哪些本领?
4、玩游戏:猫捉老鼠
做游戏过程中,用响板制造气氛。
5、音乐游戏《小猫叫咪咪咪》
老师:小猫叫,咪咪咪,它是想说什么?
老师:小猫肚子饿,它又叫咪咪咪,它是想说什么呢?
引导幼儿根据问答进行创编歌词。
上面就是本次科学教案的详细内容,涉及到小猫咪咪喵喵叫等,希望网友能有所收获。
⑤ 郑振铎猫的教学设计
12 猫
郑振铎
教学设想
本文是—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挚的散文。文章运用朴素的文字,生动传神地记叙了三只猫的故事,学习本文时,重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注意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涵的深刻哲理。
本文安排两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板书课题、作者)
2.作者介绍。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学习字词。(出示小黑板或用多媒体教学)
三、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标号段序。思每以下问题:
1.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只?
明确: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重点写了第三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四、研习课文第—部分:第—只猫的故事
1.学生齐读课文第—部分。
2.指名学生复述第—只描的故事。
3.学生思考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①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
②家里的人对这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③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指名回答后明确:①作者从猫“刚要来的时候”和“后来”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主要写了猫的两种形态。—是自身的形态,刚宋时是花白的毛,很活泼,白雪球似的;而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毫无生意,懒惰郁闷。二是逗着玩的形态,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后来却是不肯出来,不理会。
②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如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受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因为小猫活泼可爱,一家人都很喜欢它。
③这只猫最终病死了。作者先交代的“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就已经埋下伏笔。对于这只猫的“病死”,三妹“很难过”,“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五、小结本课。
本文的第一部分写了第—只猫的故事。作者运用质朴的文字写出了第一只猫的可爱有趣,让人“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同口寸,也表达了对第—只猫亡失的酸辛的感情。
六、布置作业。
1。继续预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2.思考文章的主题。
3.整理课文字词,学会运用。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温故而知新,复习旧知识。
1.听写上节课所学词语。
2。指名朗读第一部分:
二、研读文章第二部分:第二只猫的故事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部分。
2.思考以下问题:
①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 指名回答后,明确: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现它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这是它的本领。
②画出文段中表现家里的人对它的态度的词句,体会家里人对它的感情。
明确:大家都非常喜欢这只猫。主要词句有“提心吊胆”“查问得好几次”“笑着骂”“饭后的娱乐是看它爬树”等。
③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大家持什么感情?
明确:这只猫最终亡失了:对于这只猫的“亡失”,三妹“很不高兴”,作者也是“怅然”“愤恨”“诅骂”。
④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猫的人所持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讨论后明确:家里人责怪周家的丫头,诅骂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类人。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
三、研读课文第三部分内容。
1.默读第15、16段。
思考:①第三只猫的“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
指名回答后归纳:是从形态和性情等方面来写的。“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脱了好几块”“忧郁”“懒惰”。
思考:②对第三只猫的厌恶,作者写了这样几句话:“大家都不大喜欢它”“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这几句话在表现的角度上有什么不同? 。
讨论后明确:第—、三句话是—般人的角度,第二句是个别人的角度,足见第三只猫被人厌恶的程度。
2.学生自由诵读第17—29段。
提问:请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按照故事发展的过程,给每一情节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
学生讨论回答后归纳:有六个情节,小标题可依次拟为“买鸟”“凝望”“被疑”“蒙冤”“受罚”“真相”。这当中前:五个情节是详细述谈第三只猫的不幸遭遇,把读者置于疑云中。直到最后一个情节,才用寥寥数语揭示真相,于是疑云顿开。这样安排,不仅使情节显得曲折跌宕,而且容易激起读者对第三只猫的同情与怜悯。
3.学生齐读第30—34段。
思考,在写第三只猫的结局时,用了哪些词语直接描写“我”的思想感情,并仔细体会这些词语的含义。
阅读讨论后归纳:作者用了“难过”一词表达自己的痛苦心情。相对以前两只猫的亡失的感情,“难过”所表示的痛苦要强烈得多。因为自己的武断,冤枉了第三只猫,“我”深感内疚和自责。越是内疚和自责,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强烈。
四、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
1.结合课后练习一,讨论文章的主旨。
明确:阅读文学作品,允许有不同的理解,而且应该多侧面地理解,从中吸收更多的思想营养。对于课文的主题,学生可以自由发表看法,不作统一答案:
2.本文采用了第—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有么好处?
明确:作品中虚构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就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的悲剧制造者。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3.体会:“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也是全文的结尾,它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句话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负疚,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
五、小结。
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组织材料的特点是前后连贯、首尾呼应,文章在结构上严丝合缝.条理清晰。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四。
2.熟读全文,领悟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感情。
⑥ 老舍的《猫》第一课时教案(四年级上)
课题:猫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无忧无虑、任凭、贪玩、尽职、温柔可亲、勇猛、凝视、生气勃勃”等词语。掌握多音字:的、和、折、
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总分式的构段方式,体会作者怎样具体生动描述成年猫的古怪性格以及小猫的淘气可爱的性格,并体会作者如何表达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起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⑦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猫”的教案
《猫》教案
教学目的
1、 理清了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
2、 学习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第一只猫的故事。
3、作者对第一只猫亡的酸辛的感情。
教学重点:目标1、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板书课题、作者)
2作者介绍。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学习字词。(出示小黑板或用多媒体教学,检查学生注音、解释)
污涩 ( )怂恿( )婢女( ) 蜷伏( )惩戒( )
怅然( )诅骂( )红棱 ( )
三、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标号段序。思考以下问题:(目标1)
1.文章写了几只猫?重点写哪一只?
明确:文章共写了四只猫,即自家喂养的三只猫和偷吃芙蓉鸟的黑猫。重点写了第三只猫,其篇幅占了三分之一有余。
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3-14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15-34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
四、研习课文第一部分:第一只猫的故事。(目标2)
1.学生齐读课文第一部分。
2.指名学生复述第一只猫的故事。
3.学生思考讨论,解决以下问题:
①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
②家里的人对这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③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指名回答后明确:①作者从猫"刚要来的时候"和"后来"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主要写了猫的两种形态。一是自身的形态,刚来时是花白的毛,很活泼,白雪球似的。而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毫无生意,懒惰郁闷。二是逗着玩的形态,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后来却是不肯出来,不理会。
②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如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因为小猫活泼可爱,一家人都很喜欢它。
③这只猫最终病死了。作者先交代的"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就已经埋下伏笔。对于这只猫的"病死",三妹"很难过","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五、小结本课。(目标3)
本文的第一部分写了第一只猫的故事。作者运用质朴的文字写出了第一只猫的可爱有趣,让人"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同时,也表达了对第一只猫亡失的酸辛的感情。
六、布置作业。
1.继续预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2.思考并概括文章的主题
《猫》 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第二、第三部分内容。
2、理解故事中所包涵的深刻哲理。
3、体会作者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目标1、目标2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步骤:
一、温故知新,复习旧知。(3分钟)
1.听写上节课所学词语。
2.指名朗读第一部分。
二、研读文章第二部分:第二只猫的故事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二部分。(目标1)
2.思考以下问题:
①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
指名回答后,明确: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现它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这是它的本领。
(2)画出文段中表现家里的人对它的态度的词句,体会家里人对它的感情。
明确:大家都非常喜欢这只猫。主要词句有"提心吊胆""查问得好几次""笑着骂""饭后的娱乐;是看它爬树"等。
③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大家持什么感情?
明确:这只猫最终亡失了。对于这只猫的"亡失",三妹"很不高兴",作者也是"怅然""愤恨""诅骂。
④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描的人所持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明确:家里人责怪周家的丫头,诅骂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一类人。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
三、研读课文第三部分内容。(目标1)
1.默读第 15 16段。
思考:①第三只猫的"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
指名回答后归纳:是从形态和性情等方面来写的。"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脱了好几块""忧郁""懒惰"。
思考:②对第三只猫的厌恶,作者写了这样几句话:"大家都不大喜欢它""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这几句话在表现的角度上有什么不同?
讨论后明确:第一、三句话是一般人的角度,第二句是个别人的角度,足见第三只猫被人厌恶的程度。
2.学生自由诵读第 17-29段。
提问:请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按照故事发展的过程,给每一情节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
学生讨论回答后归纳:有六个情节,小标题可依次拟?"买鸟""凝望""被疑""蒙冤""受罚""真相"。这当中前五个情节是详细述谈第三只猫的不幸遭遇,把读者置于疑云中。直到最后一个情节,才用寥寥数语揭示真相,于是疑云顿开。这样安排,不仅使情节显得曲折跌宕,而且容易激起读者对第三只猫的同情与怜悯。
3.学生齐读第 30一34段。
思考,在写第三只猫的结局时,用了哪些词语直接描写"我"的思想感情,并仔细体会这些词语的含义。
阅读讨论后归纳:作者用了"难过"一词表达自己的痛苦心情。相对以前两只猫的亡失的感情,"难过"所表示的痛苦要强烈得多。因为自己的武断,冤枉了第三只猫?quot;我"深感内疚和自责。越是内疚和自责,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强烈。
四、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
1. 结合课后练习一,讨论文章的主旨。(目标2)
2.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品中虚构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就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的悲剧制造者。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3.体会:"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也是全文的结尾,它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句话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负疚,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
五、小结。
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组织材料的特点是前后连贯、首尾呼应,文章在结构上严丝合缝,条理清晰。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 四
2.熟读全文,领悟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感情
3、写一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