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软件设计 » 析因设计

析因设计

发布时间: 2020-11-22 14:38:23

① 关于析因设计和被试内设计的问题!!

唔,析因设计其实充其量不是一种设计方法,而是一种数据处理的方法,一般用在多因素设计检验交互作用,但是交互作用的效应边缘显著的时候,才会用到析因分析。
被试内设计和被试间设计从根本上来看,是根据实验目的不同分类的,但是从现象上来看,是实验流程上的不同。
心理学实验要求一个被试进行一个任务,我们通过测量一些反应指标,比如行为学指标或者生理学指标,来推测某个心理现象的过程。那么如果我们的实验目的,是探求同一个人在不同条件下的心理过程有何不同,那我们就需要用到被试内设计,让一个被试进行多个TRIAL,来比对某一个被试前后TRIAL的反应的差异。如果我们的实验目的是要探求某个心理过程的普遍性,那就要用被试间设计,让多个被试做同一个任务,来观察是否存在普遍性,即是否个体差异在这个心理过程中不显著。这个是被试内设计和被试间设计的主要出发思路。
但是被试内设计必然会涉及到一个叫练习效应的东西,即某个任务,被试做了很多次之后,发现了其中的规律,那么我们在这个时候测量到的指标就会有偏差。所以在练习效应特别明显的实验中,即便我们想测量个体内部心理过程在不同刺激水平上的不同变化,也要采用被试间设计来摈除练习效应的影响。这种时候经常会采用混合设计,即实验中既有被试内设计也有被试间设计。比如我整个实验有100个TRIAL,有30个被试。但是这个实验的联系效应在做到第30个TRIAL的时候就会出现,那我可以让每个被试做30个TRIAL,这530个TRIAL在整体100个里面是随机抽取的,每个被试做的TRIAL最终加起来出现的次数比例都是一致的。这样就叫混合设计。
同样的,被试间设计有时候会碰到需要被试数量太大,而找不到被试的问题。这种时候只要实验的练习效应不是特别明显,也可以采用混合设计,以此来减少所需要的被试数量。例子同上。
所以析因分析和被试间设计、被试内设计根本不是同一个领域里的概念,换言之,他们是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的,你要说有交叉重叠的话,也可以说有,因为被试内设计和被试间设计是从具体实验操作的过程上来分类的,而析因设计要求必须有两个或者以上的变量,你要做多因素分析的时候,交互效应边缘显著的时候才会用到。如果一开始直接就假设交互效应边缘显著,那么在设计的时候可以直接直接设计成析因的方式,这种就叫析因设计,但是在心理学实验中并不常用,元分析的时候会用到析因分析而已。
也就是说,不管是被试内设计还是被试间设计,都是不管有多少个因素的。一个自变量可以,多个自变量也可以。只不过在多个自变量的实验中,自变量之间的交互效应边缘显著的时候,就要用到析因分析来处理数据了。
另外,从变量的角度来分类,实验也可以分成单因素设计和多因素设计。单因素设计一般探讨的是相关和因果,多因素设计一般探讨的是因素与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
具体的解释和细节,你可以去搜一下“心理学研究方法”,那里会更详细的讲到这些。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② 如何实现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1: 是随机区组设计
2: 选择Analyze 􀃆 General Linear Model 􀃆 Univariate过程
3: 可以考虑多水平模型
4: 如果不满足方差分析条件,可以选择区组设计的秩和检验。

③ 紧急求助,如何用SPSS13进行2×2析因设计的数

卡方检验 你的数据应该用交叉列联表做,数据录入格式为:建立两个变量,变量1是组别, 正常对照组用数据1表示,病例组用数据2表示;变量2是疗效等分类变量,用1表示分类属性1,用2表示分类属性2, 还有一个变量3是权重,例数 数据录入完成后

④ 析因设计做了spss分析。请问交互作用怎么看多谢各位大侠了

只能看出饲料是主效应,不能看出交互作用。交互作用要进一步看XX*XX才可

⑤ 什么是真实验设计

真实验设计 在心理学研究中,采用真实验设计来进行实验研究是检验实验效果的一个重要方法。真实验设计对实验条件的控制程度要求较高,在使用这类实验设计时,实验者可以有效地操纵实验变量,能有效的控制内在无效来源和外在无关因素的影响,能在随机化原则基础上选择和分配被试,从而更能客观的反映实验处理的作用。 (一)完全随机化设计 也称简单随机化设计,是指用随机化方法将被试随机分为几组,然后依实验的目的对各组被试实施不同的处理。 1、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 (1)设计的模式 R O1 X O2 R O3 O4 (2)设计的评价 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基本控制了绝大多数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 优点:①采用随机分配被试的方法。 ②安排实验组和控制组。 缺点:使用前测的反作用。 (3)设计的显著性检验 对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有两类方法可以使用。 A、对增值分数进行统计分析 B、协方差分析法 2、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 (1)设计的模式 R X O1 R O2 (2)设计的评价①设立实验组和控制组 ②采用随机化原则 ③无前测 (3)设计的显著性检验 参数:t-检验 非参数:曼-惠特尼U-检验或中位数检验 3、随机多组后测设计 (1)设计的模式 R X1 O1 R X2 O2 R X3 O3 (2)实验结果的检验 ①单因素方差分析 ②纽曼-丘尔斯(N-K)检验或其他成对比较方法。 (二)多因素实验设计 是指在实验中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自变量),并且每个因素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水平,各因素的各个水平互相结合,构成多种组合处理的一种实验设计,又称完全随机析因设计。 1、完全随机析因设计的类型 因素:对应大写字母 A B 因素水平:对应小写字母 a b (*):因素之间的相互结合关系 A*B a1a2 b1b2b3 2*3 A*B*C 2*3*4 2、完全随机双因素析因设计 完全随机双因素析因设计是指研究者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被试分为若干组(分组的个数等于实验处理的个数),同时用随机的方法分配每一组被试接受一种实验处理的实验设计。 (1)实验设计的模式R a1b1 O1 R a1b2 O2 R a2b1 O3 R a2b2 O4 R a3b1 O5 R a3b2 O6 3、双因素析因设计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 主效应:指由每个单独因素(自变量)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 交互效应:指当一个因素(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大小因其他因素的水平或安排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时,所产生的交互作用影响因变量的结果。 (1)2x2完全随机实验设计的基本模式 R a1b1 O1 R a1b2 O2 R a2b1 O3 R a2b2 O4 (2)2x2完全随机化设计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的解释 (三)随机化区组设计 随机化区组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区组内被试差异尽量缩小,而对区组之间的差异依据设计要求而定。 首先把被试按某些特质分到不同的区组内,使区组内的被试比区组间的被试更接近同质,将被试分好区组后,再将各区组内的被试随机分到各不同的实验处理或实验组、控制组内,因此称作随机化区组设计。 原则:同一区组内的被试尽量“同质” 人数分配有三种情况:①一名被试作为一个区组。 ②每个区组内的被试的人数是实验处理数目的整数倍。 ③区组的单位是一个团体。 总之,每一个区组应该接受全部实验处理,每一种实验处理在不同的区组中重复的次数应该完全相同。 优点:考虑到个别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而把实验单元(被试)划分为几个区组,并在统计计算上将这种影响从组内误差中分离出来,从而进一步反应出实验处理的作用。 1、随机化区组单因素设计 2、随机化区组多因素设计

⑥ 两因素多水平的析因设计方差不齐怎么办

在医学抄中,重复测量颇为多见.例如,不同剂量组的个体施用支气管扩张药物后,每小时测定一次呼吸功能,共3次;对一批病人相继5天测量血压;中学生每年体检1次,共4次.从同一个体获得的短时间序列,可能有某种趋势和随机波动相伴,并且个体间也存在变异.对这类资料,因为各时刻随机彼动并不独立;不能简单套用一般统计方法,因为观察时点过少,时间序列的各种模型也无帮助.处理重复测量资料的统计方法,有特殊模型下的方差分析、正交多项式回归、多元分析等

⑦ 析因设计中的交互作用是什么意思

当某一因素的单独效应随另一因素水平的变化而变化,且相互间的差别超出随机波动的范围时候,则称这两个因素间存在着交互效应或交互作用。如在2x2的析因实验中,A,B两种因素的交互效应可以表示为AB或者BA

⑧ 析因设计的介绍

析因设计是一种多因素的交叉分组设计。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