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设计
A. 抗震设计与隔震设计有什么区别
抗震、防震、隔震、减震,都是我国抗震工作的内容,不信请看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12章,隔回震就是减震答、消能的一种措施。
12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 l49
12.1一般规定………………………………… 149
12.2房屋隔震设计要点……………………… l50
12.3房屋消能减震设计要点………………… l56
B. 抗震设计做到哪些方面
抗震设计时的设计要点、注意事项:
1 .选择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场地 ,宜避开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 ,不应在危险地段建造甲、乙、丙类建筑。对于不利地段 ,结构工程师应提出避开要求 ,当无法避开时 ,应采取有效措施 ,这就考虑了地震因场地条件间接引起结构破坏的原因 ,诸如地基土的不均匀沉陷、地震引起的地表错动与地裂。
2 .建筑的平立面布置应符合概念设计的要求 ,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方案。不规则的建筑 ,在结构设计时要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和内力调整 ,并应对薄弱部位采取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借鉴国际的通行做法 ,参考外国规范 ,使我们的设计更加完善合理。
3 .结构材料选择与结构体系的确定应符合抗震结构的要求。采用哪一种结构材料 ,什么样的结构体系 ,经技术经济条件比较综合确定。同时力求结构的延性好、强度与重力比值大、匀质性好、正交各向同性 ,尽量降低房屋重心 ,充分发挥材料的强度 ,并提出了结构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 (周期和振型 )相近的抗震概念。
4.尽可能设置多道抗震防线。地震有一定的持续时间 ,而且可能多次往复作用 ,根据地震后倒塌的建筑物的分析 ,我们知道地震的往复作用使结构遭到严重破坏 ,而最后倒塌则是结构因破坏而丧失了承受重力荷载的能力。适当处理构件的强弱关系 ,使其形成多道防线 ,是增加结构抗震能力的重要措施。例如单一的框架结构 ,框架就成为唯一的抗侧力构件 ,那么采用“强柱弱梁”型延性框架 ,在水平地震作用下 ,梁的屈服先于柱的屈服 ,就可以做到利用梁的变形消耗地震能量 ,使框架柱退居到第二道防线的位置。
5.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以及与之匹配的延性。提高结构的抗侧移刚度 ,往往是以提高工程造价及降低结构延性指标为代价的。要使建筑物在遭受强烈地震时 ,具有很强的抗倒塌能力 ,最理想的是使结构中的所有构件及构件中的所有杆件都具有较高的延性 ,然而实际工程中很难做到。有选择地提高结构中的重要构件以及关键杆作的延性是比较经济有效的办法。例如上刚下柔的框支墙结构 ,应重点提高转换层以下的各层的构件延性。对于框架和框架筒体 ,应优先提高柱的延性。在工程设计中另一种提高结构延性的办法是结构承载力无明显降低的前提下 ,控制构件的破坏形态 ,减小受压构件的轴压比 (同时还应注意适当降低剪压比 ),提高柱的延性。
6.确保结构的整体性。各构件之间的连接必须可靠 ,符合下列要求 :
1 )构件节点的承载力不应低于其连接构件的承载力 ,当构件屈服、刚度退化时 ,节点应保持承载力和刚度不变。
2 )予埋件的锚固承载力不应低于连接件的承载力。
3 )装配式的连接应保证结构的整体性 ,各抗侧力构件必须有可靠的措施以确保空间协同工作。
4)结构应具有连续性 ,注重施工质量 ,避免施工不当使结构的连续性遭到削弱甚至破坏。
7.规范与设计新抗震规范已将设计中常出现的问题做出了具体规定。
(1).体形复杂的建筑不一概提倡设防震缝。
(2) .对规则结构与不规则结构做出了定量的划分。并用强制性条文对建筑师的建筑设计方案提出了限制。如第 3 . 4. 1条规定 ,“建筑设计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 ,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方案”。
(3) .予应力混凝土的抗侧力构件 ,应配有足够的非予应力钢筋。
(4)非结构构件与其结构主体的连接 ,应进行抗震设计 ,如幕墙、附属机械、电气设备系统支座和连接等需符合地震时对使用功能的要求。
(5).投资方愿意通过增加投资来提高安全要求的抗震建筑 ,采用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
(6).结构材料的选用应减少材料的脆性 ,优先采用延性、韧性和可焊性较好的钢筋和规定强度等级范围内的混凝土。
C. 建筑设计中的八级防震具体指的是什么
八级抗震指的是抗震设防烈度为八度(如西安就是一个八度区,而新版疆部分地区为权九度区,汶川为七度区)。
地震烈度指的是地震的强度,与距离震中的距离有关,越靠近震中烈度越大。由一次地震地面建筑物、构筑物破坏程度来确定。
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在我国建筑业中,已经开始严格执行这个等级标准。
区别于地震烈度,还有一个概念就是震级,震级是由一次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来确定的。例如里氏震级直接反映地震释放的能量。其中级能量2.0×10^13尔格(2.0×10^6焦耳),按几何级数递加,每级相差31.6倍(准确地说是根下1000倍,即差两级能量差1000倍)。
抗震在土木专业是一专门研究的方向,研究生方向就有抗震减灾这个专业,如果楼主很感兴趣,可以看看王社良编的《抗震结构设计》一书,是我们的课本。
D. 什么是抗震概念设计它包含哪些内容
抗震概念设计是指一些在计算中或在规范中难以作出具体规定的问题,必须由工程师运用“概念”进行分析,作出判断,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结构破坏机理的概念,力学概念以及由震害试验现象等总结提供的各种宏观和具体的经验等,这些概念及经验要贯穿在方案确定及结构布置过程中,也体现在计算简图或计算结果的处理中。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是以现有科学水平和经济条件为前提的。
抗震概念设计主要有如下几点:1 .选择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场地,宜避开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不应在危险地段建造 甲、乙、丙类建筑。对于不利地段,结构工程师应提出避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 效措施,这就考虑了地震因场地条件间接引起结构破坏的原因,诸如地基土的不均匀沉陷、 地震引起的地表错动与地裂。
2..建筑的平立面布置应符合概念设计的要求,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方案。不规则的 建筑,在结构设计时要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和内力调整,并应对薄弱部位采取有效的抗震 构造措施。借鉴国际的通行做法,参考外国规范,使我们的设计更加完善合理。
3..结构材料选择与结构体系的确定应符合抗震结构的要求。采用哪一种结构材料,什 么样的结构体系,经技术经济条件比较综合确定。同时力求结构的延性好、强度与重力比值 大、匀质性好、正交各向同性,尽量降低房屋重心,充分发挥材料的强度,并提出了结构两 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 (周期和振型 )相近的抗震概念。4.尽可能设置多道抗震防线。地震有一定的持续时间,而且可能多次往复作用,根据 地震后倒塌的建筑物的分析,我们知道地震的往复作用使结构遭到严重破坏,而最后倒塌则是结构因破坏而丧失了承受重力荷载的能力。适当处理构件的强弱关系,使其形成多道防线,是增加结构抗震能力的重要措施。例如单一的框架结构,框架就成为唯一的抗侧力构件,那么采用“强柱弱梁”型延性框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梁的屈服先于柱的屈服,就可 以做到利用梁的变形消耗地震能量,使框架柱退居到第二道防线的位置。
5.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以及与之匹配的延性。提高结构的抗侧移刚度,往往 是以提高工程造价及降低结构延性指标为代价的。要使建筑物在遭受强烈地震时,具有很强 的抗倒塌能力,最理想的是使结构中的所有构件及构件中的所有杆件都具有较高的延性,然 而实际工程中很难做到。有选择地提高结构中的重要构件以及关键杆作的延性是比较经济有 效的办法。例如上刚下柔的框支墙结构,应重点提高转换层以下的各层的构件延性。对于框架和框架筒体,应优先提高柱的延性。在工程设计中另一种提高结构延性的办法是结构承载 力无明显降低的前提下,控制构件的破坏形态,减小受压构件的轴压比 (同时还应注意适当 降低剪压比 ),提高柱的延性。
6.确保结构的整体性。各构件之间的连接必须可靠,符合下列要求 :1 )构件节点的承 载力不应低于其连接构件的承载力,当构件屈服、刚度退化时,节点应保持承载力和刚度不变。2 )予埋件的锚固承载力不应低于连接件的承载力。3 )装配式的连接应保证结构的整体 性,各抗侧力构件必须有可靠的措施以确保空间协同工作。4)结构应具有连续性,注重施 工质量,避免施工不当使结构的连续性遭到削弱甚至破坏。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是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是一种基于震害经验建立的抗震基本设计原则和思想。
E. 建筑抗震设计的《建筑抗震设计》(建筑版)
本书来是按照新发布的《建自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编写的。本书主要介绍了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动力反应新的计算方法,以及建筑结构抗震计算原理。内容包括: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场地、地基基础,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原则,以及常用建筑的抗震设计。书中特别对二阶段设计法和反应谱理论,以及双肢墙的内力、位移和等效刚度新的计算方法作了重点介绍,并给出了计算用表。
为了便于读者学习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主要内容及掌握书中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本书列举了一些典型例题和思考题,供读者参考。 主要符号
第1章 抗震设计原则
1 构造地震
2 地震波、震级和烈度
……
第2章 场地、地基与基础
1 场地
……
第3章 地震作用与结构抗震验算
1 概述
2 单质点弹性体系的地震反应
……
第4章 钢筋混凝土框架与框架-抗震墙房屋
1 概述
2 震害及其分析
……
第5章 多层砌体房屋
1 概述
2 震害及其分析
……
第6章 底部框架-抗震墙、多层内框架砖砌房屋
第7章 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
附录A 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F. 建筑防震设计要点有哪些
抗震设防分类
根据建筑遭遇地震破坏后,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的程度及其在
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等因素,对各类建筑所做的设防类别划分
建筑工程应分为以下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1、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简称甲类.
2 、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简称乙类.
3 、标准设防类:指大量的除1、2、4款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简称丙类. 4 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简称丁类.
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2、 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4 、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注:对于划为重点设防类而规模很小的工业建筑,当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材料且符合抗震设计规范对结构体系的要求时,允许按标准设防类设防.
以上答案来源于问问我,望采纳
G. 防震缝的抗震设计规范是什么
防震缝的抗震设计规范是防震缝最小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时不应小于100mm;超过15m时,6度、7度、8度、9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
2、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不应小于本款1)项规定数值的70%,剪力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不应小于本款1)项规定数值的50%;且均不宜小于100mm。
3、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砌体建筑,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或是纵横墙混合承重的结构体系。
4、在设防烈度为八度和九度地区,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建筑宜设防震缝:建筑立面高差在6m以上。建筑有错层且错层楼板高差较大。建筑各相邻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此时防震缝宽度可采用50-100mm。
5、缝两侧均需设置墙体,以加强防震缝两侧房屋刚度。防震缝要沿着建筑全高设置,缝两侧应布置双墙或者双柱,或一墙一柱,使各部分结构都有较好的刚度。防震缝应与伸缩缝、沉降缝统一布置,并满足防震缝的要求。一般情况下,设防震缝时,基础可以不分开。
(7)防震设计扩展阅读:
防震缝指地震区设计房屋时,防止地震使房屋破坏,应用防震缝将房屋分成若干形体简单、结构刚度均匀的独立部分。减轻或防止相邻结构单元由地震作用引起的碰撞而预先设置的间隙。在地震设防地区的建筑必须充分考虑地震对建筑造成的影响。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建筑工程、防震减灾的法律法规并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使建筑经抗震设防后,减轻建筑的地震破坏,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制定本规范。
按本规范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其基本的抗震设防目标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主体结构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设防地震影响时,可能发生损坏,但经一般性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使用功能或其他方面有专门要求的建筑,当采用抗震性能化设计时,具有更具体或更高的抗震设防目标。
H. 建筑抗震设计原理是怎样的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1(2016版)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局部修订公告
现批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 - 2011 局部修订条文自 2016 起实施经修改原条文同废止
局部修订条文及具体内容刊登我部关网站近期版《工程建设标准化》刊物
华民共住房城乡建设部
20167月7
关于发布家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公告
现批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家标准编号GB 50011 - 2011 自 2011 12 起实施其第1. 0.2 、1. 0. 4、3.1.1、3.3.1、3.3.2、3.4.1、3.5.2、3.7.1、3.7.4 、3.9.1、3.9.2、3.9.4、3.9.6、4. 1.6、 4. 1.8、 4. 1.9、4. 2.2、 4. 3.2、 4. 4. 5、5. 1. 1、5. 1.3、 5. 1.4、 5. 1.6、 5. 2.5、5.4.1、 5.4.2、 5.4.3、 6. 1.2、 6.3.3、 6.3.7 、6.4.3、 7. 1.2、7. 1.5、 7. 1.8、 7.2.4、 7.2.6 、7.3.1、 7.3.3、 7.3.5、 7.3.6、7. 3. 8、7. 4.1、 7.4.4、 7.5.7、 7. 5.8、 8. 1.3、 8.3.1、 8.3.6、8.4.1、 8.5.1、 10. 1.3、 10. 1. 12、 10. 1. 15、 12. 1.5、 12.2.1、12. 2. 9条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 2001 同废止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建筑工业版社版发行
华民共住房城乡建设部
20115月 31
前言
本规范系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 〈2006 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批) 〉通知》(建标 [2006J 77 号)要求由建筑科研究院同关设计、勘察、研究教单位《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 - 2001 进行修订
修订程编制组总结 2008 汶川震震害经验灾区设防烈度进行调整增加关山区场、框架结构填充墙设置、砌体结构楼梯间、抗震结构施工要求强制性条文提高装配式楼板构造钢筋伸率要求继续展专题研究部试验研究调查总结近内外震(包括汶川震)经验教训采纳震工程新科研考虑我经济条件工程实践并全范围内广泛征求关设计、勘察、科研、教单位及抗震管理部门意见经反复讨论、修改、充实试设计经审查定稿
本修订共 14章 12 附录除保持 2008 局部修订规定外.主要修订内容:补充关于7度 (0. 15g)8度(0.30g) 设防抗震措施规定按《震参数区划图》调整设计震组;改进土壤液化判别公式;调整震影响系数曲线阻尼调整参数、钢结构阻尼比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隔震结构水平向减震系数计算并补充跨屋盖建筑水平竖向震作用计算:提高氓凝土框架结构房屋、底部框架砌体房屋抗震设计要求;提钢结构房屋抗震等级并相应调整抗震措施规定;改进层砌体房屋、混凝土抗震墙房屋、配筋砌体房屋抗震措施;扩隔震消能减震房屋适用范围;新增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原则及关跨屋盖建筑、建筑、框排架厂房、钢支撑-混凝土框架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筒结构抗震设计规定取消内框架砖房内容
本规范黑体字标志条文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强制性条文解释建筑科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执行程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并意见建议寄交北京市北三环东路 30 号建筑科研究院家标准《建筑
抗震设计规范》管理组(邮编: 100013 , E-mail: GB 50011-cabr@163. com)
主编单位:建筑科研究院
参编单位:震局工程力研究所、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电工程设计院、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南
建筑设计院、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设计研究院、云南省设计院、四川省建筑设计院、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建际(深圳)设计顾问
限公司、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机械工业集团公司、元际工程公司、清华、同济、哈尔滨工业、浙江、重庆、云南、广州、连理工、北京工业
主要起草:黄世敏 王亚勇(按姓氏笔画排列)
丁洁民 泰 邓 华 叶燎原 冯 远 吕西林 刘琼祥 李 亮
李 惠 李 霆 李军 李亚明 李英民 李强 杨林德 苏经宇
肖 伟 吴明舜 辛鸿博 张瑞龙 陈 炯 陈富 欧进萍 郁银泉
易民 罗海 周华 |周炳章 周福霖 !周锡元 柯华 委 宇
姜文伟 袁金西 钱基宏 钱稼茹 徐 建 徐永基 唐曹明 容柏
曹文宏 符圣聪 章萍 葛礼 董津城 程才渊 傅怡 曾德民
窦南华 蔡益燕 薛彦涛 薛慧立 戴莹
主要审查:徐培福 吴敏 刘志刚 (按姓氏笔画排列)
刘树屯 李 黎 李兰 陈义 侯忠良 莫 庸 顾宝 高孟谭
黄坤 程懋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1(2016版)[附条文说明] 共526页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自载看才知答说明白
I. 建筑如何防震
预防措施
地震区划是根据可能的地震破坏程度和强地面运动参数的大小所做的地震区域划分。地震安全性评价系指对具体建设工程区域或场地周围的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地震活动性、地形变等的研究,采用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按照工程应采用的风险概率水准,科学地给出相应的工程规划和设计所需要的有关抗震设防要求的地震参数和基础资料。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即可作为该具体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
重大工程与生命线工程的地震破坏,危害性大,损失严重,有时会造成城市功能的瘫痪,因此,相对于一般的建筑结构,要求对重大工程与生命线工程提高相应的抗震设防要求。
施工要求
使建筑物具有抗震能力
地震灾害主要是由于工程结构物的破坏而造成的。因此,加强工程结构抗震设防,提高现有工程结构的抗震能力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建设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并按照抗震设计进行施工。抗震设计是根据设防要求和规范进行的,而施工要根据设计进行。抗震设计与施工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措施。良好的抗震设计应尽可能考虑下述原则:选择坚硬地;结构体形要均匀规整;提高结构和构件的强度和延性;设计多道抗震防线;防止脆性和失稳破坏。
现有工程结构的抗震鉴定与加固
现有工程结构由于建造年代不同,依据的设计规范不同,结构形式不同,因而其抗震能力差别较大。特别是历史较长的结构,往往没有考虑抗震设防,应当进行抗震鉴定,并针对薄弱环节进行抗震加固,提高抗震能力。
工程结构的减震、隔震技术
建筑物遭地震波的侵袭而会破坏,利用隔震技术缓解地震波对建筑物的冲击,是有效防御地震的新方法。如:用特种橡胶、多层铅芯和钢芯做成建筑物的支撑坐垫等技术都能达到隔震消能、缓冲地震能量的效果。
J. 抗震设计三个标准是什么 答案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根据我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要求,建筑抗震以‘三个水准’为抗震设防目标, 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全球范围内采用装配式建筑的国家,房屋抗震能力都能满足抗震性能要求。不同国家的设计地震加速度、房屋高度、结构体系等不一样,采用的装配式建筑抗震设防理念也不尽相同。
(10)防震设计扩展阅读
我国的抗震设计:
总体来看,我国在抗震法律法规、国家标准上做得比较充分。
我国发布有《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等国家标准,对建筑物抗震设防分类、责任划归、防灾规划均有具体划分。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第八条规定:当遭受多遇地震时,城市一般功能正常;当遭受相当于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时,城市一般功能及生命线系统基本正常,重要工矿企业能正常或者很快恢复生产;当遭受罕遇地震时,城市功能不瘫痪,要害系统和生命线工程不遭受严重破坏,不发生严重的次生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