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A.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需要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现状和问题-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景观设计专家指出,景观设计(又叫做景观建筑学)是指在建筑设计或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对周围环境要素的整体考虑和设计括自然要素和人工要素。使得建筑(群)与自然环境产生呼应关系,使其使用更方便,更舒适,提高其整体的艺术价值。以下是植物景观设计常见的几个问题:1、植物景观设计的生态效益低下近年来,很多城市的公共绿地多是西方古典园林中的大面积草坪和小灌木林拼成图案的绿化方式,并在一段时期内草坪加上色块图案成为城市园林绿化中的时尚(如是做法被称为“城市美化运动”)虽然草坪加色块图案能给人宽阔和心旷神怡的感觉,也能使园林洁净明朗,但从生态学上看,此种绿化模式发挥的生态效益远不如中国传统的乔灌草复合群落,而且养护费用相当高。这种“事倍功半”的做法是不可去的,也是不应提倡的。2、植物景观设计“千城一面”对植物景观设计的理解缺少深度和内涵,植物景观设计作品仅仅停留在概念、形式提出的水平上:有的将植物景观设计简单地理解为栽花种草,植物景观处于喷泉、雕塑、小品等人工景物的陪衬地位;有的偏爱以植物材料构成图案效果,热衷把植物修剪形成整齐划一的色带或几何形体——如此种种的做法,使得国内一些城市因缺乏城市特色而导致“千城一面”。3、植物景观设计造成植物微观群落不稳定植物微观群落是植物与植物之间建立的互惠的、共生的关系。特定的“乔灌草”组合的搭配是物种亿万年进化的结果:符合自然规律,并且能够使群落中的各种生物生长良好、使其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但是,从植物景观设计的植物配置来看,设计者主观性的把一些不具备共生关系、甚至不能共同生长的植物种植在一起,使植物微观群落变得非常不稳定。4、植物景观设计中忽视乡土树种的应用乡土树种具有最佳的本土适应性和文化传承性,代表地方特色。但是由于植物景观设计者的观念问题和当地苗圃的种质资源问题,使乡土树种的应用具有相对的滞后性,很难使这一理念得以充分的理解和应用。
B.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要点有哪些
主要有五方面要点
一、人性化的景观设计理念
绿化设计应该贯穿“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要求,增加区绿量,满足使用功能的综合要求。植物景观设计要关注居民生活的舒适性,在植物配置时要重视季相变化,并结合城市的主导风向进行设计,以有效地阻挡冬季风和引人夏季风,减弱气候不利因素对园林环境造成的影响,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植物造景宜多采用生态型配置(即以常绿树为基调树种,以乔木为骨干树种,以片植、丛植、群植为主,并注意地被植物及草坪的覆盖,创造生态型植物景观),努力实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二、树种科学配比
植物多样性是园林生态绿化的基础,一定面积的园林绿地应达到相应数量的植物种类。对生态型居住社区而言,华中、华东地区木本植物种类大于50种,三北地区应大于40种,而华南、西南地区应大于60种。另外,树种间的比例也是影响园林植物景观效益的重要因素,不同地区的适应比例不同。
三、适当地安排植物配置
风景园林绿化树种的配置,要根据气候分布、土壤地貌、周围环境等自然状态,结合居住区不同的规划组织结构类型进行适宜的选择。根据居住区绿地人群的年龄需求合理选择树种。注意选择无絮无毒、无刺激性气味、少花粉、抗污染力强、耐干旱瘠薄的绿化树种,尤以各地乡土树种为主。再次,居住区建筑南侧阳光强烈,设计树种时需考虑植物的喜光特性,做到适地适树,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使用功能。
四、增加绿化数量,提高绿化面积
园林绿化设计要充分考虑季相变化和生态作用,通过不同树种间的科学配比与乔、灌、草、藤和地被植物的复层混交立体绿化配置,构建点、线、面结合的居住区双向绿地系统,如以宅间绿地和组团绿地为“点”、以沿区内主要道路绿化带为“线”、以小区游园和居住区公园为“面”相结合的水平绿地系统;以阳台绿化为“点”,以外走道、平台拦河绿化为“线”,以群房的天台花园、屋顶绿化为“面”的竖向绿地系统,从而丰富植物景观,大大提高风景园林绿量。为了提高绿视率,可充分利用小区中的顶层、底层、空中、室内,进行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及阳台绿化,提高居住区的立体绿化效果。
五、科学地采用与推广地被植物
在风景园林中大量推广和应用地被植物,不仅能推动绿化生物多样性和造景多样性的重要举措,而且可以进一步提高绿化质量和档次的重要途径,更是做到“以人为本、返朴归真”的自然美化效果。园林地被植物的应用要采用花坛、花境、林下地被、缀花草坪等形式,使居民能欣赏到一年四季的美妙景色,以满足现代都市人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
C. 乔木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作用有哪些
不论是何种工程类抄型,在利用植物进袭行园林设计时,必须明确各自的设计目的,然后根据需要和实际条件合理选取和组织所需植物。园林设计在取舍植物时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点:第一,初步设计要考虑不同规格植物的科学搭配。首先要确立大中规格乔木的位置,这是因为植物的配置、特别是大中规格乔木的配置将会对园林设计的整体结构和景观效果产生最大影响。较矮小的植物只是在较大植物所构成的结构中发挥更具人格化的细腻装饰作用。
D. 2,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具有哪些功能
一、美感作用
1、构成主景
单株植物或者多株植物的搭配组合,均能在庭院中起到视觉焦点的作用.植物与周围的环境事物相比具有突出的、赏心悦目的形态、色彩,既可展示个体之美,又能按照特定的构图方案进行配置,
表现群体美.一株风姿优美的孤植乔木、三五成组的丛植花灌木、色彩丰富的花境,都是小型庭院主景的佳选.还有一些在形态或色彩方面独具一格的植物,能给庭院带来特殊的装饰作用.
2、柔化作用
建筑给人的感觉是硬质的,它是由坚固耐久的材料和门、窗、墙体、屋顶等实体形式构筑而成.庭院虽是依靠建筑而建,我们却希望它能带给我们带来柔和的质感.柔质的庭院植物恰恰能起到这个作用.它用根、茎、叶、花、果以及悦目的色彩、怡人的芳香软化、美化着供人们户外活动、休憩娱乐的小型庭院空间,满足人的行为心理及审美情趣的需要.因此植物多变的自然色彩、柔和的造景线条、独特的姿态风韵都能增添建筑的美感,形成动态的均衡构图使庭院空间更加和谐而有生气.
3、衬托作用
庭院植物若配置得体,便可与其他景观元素相互衬托,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如水景,一般小型庭院的水景以小型水池、溪流、涌泉等形式为主,均可借助植物来丰富庭院景观效果.水中、水旁造景植物的姿态、色彩和所形成的倒影均能加强水体的美感,同时植物也能遮蔽水源、美化水岸,造成深远、自然的感觉,凸显出水体的灵性.在小型庭院中,也可以用常绿树或绿篱作为雕塑、喷泉等园林小品的背景,通过色彩、质感等方面的对比和空间的围合来强调小品,起到点景的作用.
4、丰富作用
庭院植物和其他任何景观要素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们是动态变化的,有色可观,有香可闻,有姿可赏,配台不同的气候现象给庭院空间带来无穷尽的视觉效果和心灵感受.庭院中的植物随着季节的变
化表现出不同的季相特征,春季万物萌发,夏季繁花似锦,秋季色彩缤纷,冬季枝干虬劲.根据植物的季相变化,把不同花期的植
物搭配种植,使得庭院做到四季有景,三季有花,景观效果变化无穷.
5、寄托情感
庭院中的植物往往成为人们寄托情感的对象.很多人喜欢在属于自己的庭院里种植花草,培育果蔬,因为进行这些园艺活动,不仅可以美化庭院,更有益身心健康.
同时,各种植物的不同的文化内涵也会给人们带来精神上更为丰富的体验,不仅能表达个性,更能展现人们的情感和志趣.有些植物具有某种特定的象征意义,能引发人们的联想.如松柏象征坚贞不渝;梅花象征不畏严寒,纯洁坚贞;兰花象征高风脱俗、友爱情深;竹子象征谦虚礼让,气节高尚;菊花象征离尘居隐、临危不屈.在中国古典庭院中,人们习惯于从植物的形态、气味和风姿中领略其神韵,并为其赋予了人格化的内容和精神气质,从欣赏植物的形态美升华到欣赏其意境美.
二、功能作用
庭院植物不仅能创造美感,还能发挥其改善物质环境质量方面的功能作用,主要包括提升环境适宜度和发挥生态效益.
1、提升环境适宜度
由于小型庭院和建筑关系紧密,故而植物能发挥其营造适宜人居环境的积极作用,从许多方面弥补建筑空间的不足,包括遮阳、控制室外私密性等.例如,种植在建筑西侧的树丛能有效地遮挡太阳西晒,而在冬季主导风向上风口的树木则能减缓寒风的风速.小型庭院中树丛下的区域是良好的休闲娱乐空间,因为树冠能遮挡来自楼上的视线,可以较好地维护私密感.
2、发挥生态效益
小型庭院虽然面积空间有限,但植物仍能发挥下列生态效益:树木的枝叶能遮挡阳光,减少辐射,降低温度,增加湿度;细小致密的植物枝叶能吸附空气中的悬浮颗粒,阻滞空气中的飞尘,提高空气清洁度;植物对噪声也具有吸收阻挡作用,可以减弱噪声的强度.另外,有些植物具有制造负离子、释放杀菌物质的效果,具有保健作用.因此在对庭院植物进行规划设计时可尽量选用一些具有复合功能的植物种类,如桂花、紫藤、肉桂、吊兰、芦荟、蔷薇、茉莉等,既可赏景,又能净化空气,同时还具有良好药用价值.
三、结构作用
植物能和建筑物的墙体、柱子、门窗一样,作为空间的构成要素,起到结构作用.它们以其丰富多样的自然形态去完善小型庭院中由建筑、围墙等构成的空间,构建起必要的二次空间结构,丰富庭院空间的层次变化,营造空间、引导空间、形成边界.
1、营造空间
适当的植物配置能更好地组织起小型庭院的空间.在对小型庭院进行景观设计时可以运用植物来分隔和限定空间,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小环境.
乔木的枝干、叶片能围合空间,而空间封闭程度随枝干疏密、株距远近、叶丛的疏密度等因素而变化.在夏季,枝叶浓密的树丛能形成良好的闭合空间,给人以内向型的隔离感,也能起到较好的遮阴作用;而在冬季,同是一个空间,因为植物落叶后视线能延伸到更远的地方,则比夏季显得更大、更空旷,同时也能透过更多的阳光.在冬季,落叶植物靠枝条暗示着空司范围,而常绿植物则能在垂
直面上形成常年稳定的空间封闭效果.
我们也可以运用绿篱、花墙、花架、花坛、花钵等方式界定空间,分隔成具有一定通透感又相对隐蔽的小空间.
2、引导空间
植物可以塑造空间的节奏感,把各个空间之间的关系以有生命力的方式来进行引导、串接、联系.例如,当庭院内一系列空间相对松散地存在时,线形的种植方式则可以将孤立的空间有机地连接在一起.
在进行庭院景观设计时,植物的位置与形态搭配将直接影响庭院空间的整体效果.视线距离的远近、角度的大小,空间画面中的近景、中景和远景,这些都能以植物的精心布置来调控,收到最佳的效果.近景多是以各类配置方式出现的,如花草、灌木丛、草坪和景观小品等.远景则可通过植物形成的框景所看到的其他建筑或树林、天空等.透过植物枝干的缝隙看远景,可以感觉到景深,使庭院空间显得更加宽阔和深邃.
3、形成边界
小型庭院与外围接壤的围合方式有很多种,包括围墙、栅栏、小建筑等.但是使用植物围合成边界,不仅能形成较好的围合感,还能维护必要的私密性,同时也能在视觉和情感上创造出“软”性边界,增进庭院的景观性与趣味性.
E. 植物景观设计包括哪几个程序
植物景观设来计是指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自进行园林景观建设,运用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花卉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并表达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空间,供人们观赏.
1、孤植:单位面积中只植一株,一般为树冠较大、树型优美的大型乔木.
2、列植:为固定行列栽植方式,如列兵排列一线,多用于行道树.
3、对植:对称式栽植,一边一株,多指在路旁两侧应用.与列植同为规则式种植方式.
4、丛植:丛植是以3~10株同种或几种植物组合在一起的种植方式,这是一种自然式园林中要求较高、艺术性较强的种植方式.
5、片植:指较大面积地同植一种树木,乔木、灌木都能应用.
6、群植:则是将植物作为一个类别群体种植,通常数量较大,十几株至几十株不等,甚至更多,以更加突出群体美,增强群体的感染力,突出人造景观的意境,适合大面积场所的布置、植物园的建造.
7、混植:即两种以上的树种混合栽培的方式,但要求条理有序、自然美观,不能有凌乱感.
F.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编辑推荐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可以作为园林专业、规划专业、建筑专业相关课程的教材,同时也可以作为业余爱好者学习的辅助资料。
G.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生态学基础主要包括
了解什么
我的硕士论文研究中的景观教育手头上收集一点点信息,你想是有帮助的,
2004年,作为行业主管部门,部在北京建设的18所高校和全国各高校,全国高校景观设计(LA)教学研讨会的代表出席。会议被视为中国风景园林教育的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会议上代表我们的洛杉矶地区面临的严重挑战广泛发表的观点,明确的目标发展本学科的思想,人居环境科学与开发和架构的框架内,城市规划应建立明确LA学科构成的三位一体,的不可缺少的框架解决的困难问题,其他学科的人员培训为尽快为可能赶上与城市化进程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倡导学科多元化的学校的背景和文化的教育水平;会议期间,西南交通大学和其他8所高校,共同编写“高校风景园林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训计划,主要课程和基本要求的纲领性文件,并提交本次会议的代表审议铺设LA学科本科的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会议决定,参加18个学院和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同济大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筹备组的基础上成立的领导五个国家的风景,引领学科发展方向,在未来五年,最近学科工作作出安排。
18所学校,10个已创建和景观专业本科专业,其专业名称,学制下文所述的主要课程,你可以比较自己在亚洲强化。
学校的学校系统的课程
同济大学风景园林建筑至4年,的原则,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专业名称的原则,到风景园林,景观规划和设计原理,景观规划设计,园林绿化工程,园林植物应用,历史上的中国和外国的花园,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景观生态,艺术等
西南交通大学景观建筑设计,建筑设计基础,我一个建筑施工,园林绿化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地理信息系统(GIS)设计,景观建筑历史与理论,景观生态学,区域景观和风景名胜区规划,场地设计,城市设计,景观设计,景观设计
南中国科技大学5年的建筑设计原则,城市规划原理,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规划设计,生态学基础,园林植物,景观景观设计原则,初步基础建设工程,环境艺术,美术
重庆大学景观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原理,景观规划设计,与外国园林史,园林绿化工程,景观生态学,地理信息系统,美术
>建筑的5年建筑设计,建筑设计,主题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初步的建筑历史,建筑物理,建筑,建筑力学,结构,景观建筑设计,城市景观规划的基础上,浙江大学学报(景观方向)和设计
云南大学四年的设计,建筑设计,艺术,创新的设计,景观的景观规划,景观资源学,景观工程与技术,历史景观,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原则,测量学习和知识地图,园林植物种植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
四川大学景观建筑设计,美术设计的基础上形成的初步设计四,建筑物理,计算机图形学,园林植物五年的建设,室内环境设计,园林景观,景观设计,室内和室外的环境监测和评估,建筑装饰材料,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原理
科技大学的苏州园林艺术,建筑,设计,园林的原则植物学(包括园林树木,花卉,),规划城市绿地,园林历史,园林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理论,景观生态学,园林植物园林景观设计,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园林绿化工程,园林艺术规划和设计 BR />北京林业大学4年绘画,初步设计,园林艺术,园林设计,风景名胜区规划,景观和绿地系统规划,园林建筑设计,园林绿化工程,园林树木学,景观花卉栽培4年绘画,植物生态学,景观史,计算机辅助设计,园林经济管理
南京林业大学园林设计初步,园林艺术,园林设计,风景名胜区规划,园林绿地规划,景观建筑设计,环境美化工程,园林树木,花卉,景观生态学,园林史,计算机辅助设计,园林经济管理
据我所知,地理知识,专业的景观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科学和地理的学生,主要在设计上的差距。学习理论课程的热捧,设计课程和设计能力,依靠在若干年内,它是很难一蹴而就。但是,为了研究部分,有一些快速的方法。考研,因为的时间限制,它无法测试太复杂的话题,一般都是城市广场,一个小型的开放空间,让小设计,可以是综合性的学校,你希望申请在近几年的考试,寻找一些做以及快速的标题回(有一个大量的参考快速设计书)选择一个表达式,同时,景观或建筑专业学生找一所学校教的要领,并坚持了一段时间的实践,应该是足够的,以满足考试。的需求,但如果你真正进入研究生学习,必须主动找到下面的设计部的教师和学生,最好是做两个或三个本科课程设计后,才能真正迈入的“专业人士” 。
受访者:camelfool为 - Menli 2 3月22日14时35分
提问的答案的评价:
H.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介绍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是金煜所著的一本书籍,该书主要介绍园林植物在景版观设计方面权的应用,共四大部分,分别是:图纸表现、基础理论、设计方法、实例解析。第一部分图纸表现主要针对园林种植设计图纸的绘制及植物平面、立面、立体效果的表现方法进行介绍;第二部分基础理论主要从美学、生态等多个方面论述了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第三部分介绍了植物景观设计的方法;最后结合设计实例分析植物景观设计的方法。《园林植物景观设计》通过文字、图表、图片以及设计实例等多种方式,论述了植物造景方面的理论和方法。内容翔实。使用方便。
I. 《园林植物造景设计》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园林植物造景设计》课程的主要内容: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是园林技术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2.课程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通过理论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园林植物造景与配置的基本概念,园林植物配置的不同风格及发展趋势,掌握种植设计的实质和要点。结合经典案例及课堂与课外实践教学,要求绘制实景的设计图,识别和掌握200种左右园林植物,掌握园林种植设计的基本技能。结合植物的分区,介绍典型地区植物配置的特色,并专题讲述小环境植物种植设计。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具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科学、技术、经济地综合处理园林环境设计,并以较为熟练的技术,以图纸表达园林种植设计思想。
二、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含义及特征
第二节 园林植物造景功能
第三节 我国园林植物造景现状与发展趋势
基本概念:植物景观、园林植物造景、造景要素、园林植物造景的功能。
第二章 园林植物景观素材及其观赏特性
第一节 园林植物类别与特点
第二节 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
基本概念:乔木、灌木、蔓藤植物、草本花卉、地被植物、园林植物的形态、色彩、芳香、质地
第三章 园林植物景观风格与类型
第一节 园林植物景观风格
第二节 园林植物景观类型
基本概念:自然式园林、规则式园林、混合式园林、自由式园林、林相景观、季相景观、专类植物景观、整形植物景观、意境植物景观、古树名木景观、草坪景观、仿真景观
第四章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方法
第一节 树木景观
第二节 花卉景观
第三节 草坪与地被景观
第四节 藤本植物景观
第五节 专类园植物景观
第六节 意境主题景观
第七节 植物空间景观
第八节 季相景观
第九节 整形植物景观
第五章 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基本程序
第一节 与委托方接触阶段
第二节 研究分析阶段
第三节 设计构想阶段
第四节 设计表达阶段
基本概念:地形图、分区图、平面配置图、断面图、立面图、施工图、剖面图、鸟瞰图
第六章 小环境园林植物组景与实践
第一节 园林植物与园林水体组合造景
第二节 园林植物与园路的组合造景
第三节 园林植物与建筑组合造景
第七章 园林植物造景评价
第一节 园林植物造景评价原则
第二节 园林植物造景评价方法
基本概念:适地种树、植物群落稳定性、绿地游憩功能、景观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