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软件设计 » 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

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

发布时间: 2021-02-11 22:48:16

『壹』 运用中国传统元素和现代元素做设计,现代元素都包括什么

现在元素不同于传统元素是不可逆的不可变的。 我认为现代元素的是万物可以版把任何物体权都当作是现代元素 举个例子:1.如果你现在穿着两片叶子走在大街上,你绝对是个超现代的人。 2.如果你现在你脱掉衣服上外面跑一圈,也绝对现代并且可以成为什么行为艺术家。 3.如果你用鼎当洗脚盆,你也绝对现代。 So anything are modern

『贰』 如何在设计中体现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结合

你问的是什么?传统文化元素很多,都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加入到包装设计中。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世博会的中国馆。一般情况下,把传统文化符号化是最简便的设计理念,就像把酒的包装做成马鞍状,代表草原文化,意为“平平安安(酒瓶和马鞍)”。

『叁』 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关系

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

本文稿是我研究现代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之间关系,以及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传统文化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逐步产生并且积累起来的一些想法,这些想法使我感到,在所谓现代文化趋同和传统文化危机论的全球化大背景下,我们的现代艺术 设计,到底还以什么为支撑?为什么我们要满世界地寻找最具民族特征、地方特色的艺术设计珍品?为什么美国人对我们自己津津乐道的上海浦东栉比鳞次的建筑群,仅仅给了一个“象纽约曼哈顿”的评价而不屑一顾?为什么外国的学者对我们自己常常忽略的传统文化与艺术如此流连往返……所以着一切,都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依赖有关。于是,我开始徜徉在历史与今天、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寻着它们与生俱来的天缘关系。

我将自己的研究和结论,借《设计在线》一方宝地发表,以求与更多于此感兴趣的同仁们进行探讨。文稿拟分为五个部分,陆续发表。文稿原本配有相应的插图,以求读者诸公对传统文化现代艺术设计有更直观的解读,这里只发表文稿的文本部分,请大家见谅。文稿分部如下:

第一部分:导言:我们生活在传统文化构筑的世界里
第二部分: 一:欧洲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
第三部分: 二:美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
第四部分: 三: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
第五部分:结论:传统文化将继续影响着世界发展

------------------------------------------------

导言:我们生活在传统文化构筑的世界里

设计,是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产物,而艺术与科技,又同属于广义的文化范畴。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具有不可逆的传承性。虽然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与设计师,总是企图摆脱传统文化的阴影,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艺术里程碑,但传统文化还是如影随形,到处可见。因此,我们可以说,任何传统文化,都必然对艺术与科技的发展,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并且通过艺术与科技,或者直接,或者间接,都对现代设计产生连带的巨大影响。

什么叫传统文化?我们要有新的概念,人类昨天社会实践活动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对于今天而言,都是传统文化;今天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对于明天而言,也是传统文化。所以,我们不能一提传统文化,就联想到落后。事实上,人类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早已经把那些落后的糟粕淘汰;被保留下来的,对今天和明天能够产生巨大影响的,那的确都是人类文化的精华。中国的仰韶文化距离今天已经是7000—5000年的事情了,其彩陶图案丰富多彩,有鱼纹、鸟纹和蛙纹等多种逼真的动物形态。你能说它落后吗?古埃及文化,距离今天怕也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我们今天不还是叹为观止吗?

所以,中国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就说:“6000年前的仰韶彩陶,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高超的造型艺术作品——陶罐,有什么人敢于大胆地说可以超越它,比它进步呢!”所以他又说:“科学的规律是进步的规律,艺术是越来越繁荣、越丰富,艺术不用进步的说话。”(《黄永玉谈艺录》)

其实,人类在自己的发展中,从来不曾把传统文化抛弃,在盗墓贼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考古学,就足以说明人类对传统文化的青睐。中国古代大哲学家庄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关系,做过非常生动的说明。庄子在《庄子·外物》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中国儒家弟子,表面上诗书礼乐,仁义得很,风雅得很,但背地里却干着挖坟掘墓,偷珠盗宝的事情。某天夜里,孔子领着自己的学生去盗墓。孔子在上面望风,学生在下面盗墓找宝。天快亮的时候,学生在下面还没有盗窃完毕。孔子有些着急,就在上面说:“太阳快升起来了,事情进行得怎么样?”学生在墓下说:“下裙和内衣还没有解开,口里含着一颗宝珠还没有抠出来。古诗上就说:青青的麦苗,长在山坡上。生前不愿周济别人,死了怎么还含着宝珠!”孔子一听说死者口中有宝珠,就急不可待地说:“衣服先不要管,先抠宝珠要紧。你挤压他的两鬓,按着他的胡须,再用锤子敲打他的下巴,慢慢地分开他的两颊,然后再把宝珠取出来。要轻轻地来,不要损坏了口中的宝珠!”

庄子讲的这个寓言故事,是为了讽刺孔孟的儒家,说他们的学说,不过是从古人嘴里抠出来的口水,但也说清了人类文化之间的传承关系。其实,我们今天的许多知识,都是从古人嘴里抠出来的口水。我们从今天所谓的现代艺术、现代设计之中,也常常看到传统文化的影子。

现代设计,我们今天所承认的,大体上起源于西方的工业革命,那是18世纪的事情,现代设计作为工业革命的响应,开始走上历史舞台。而后,作为一种文化运动,并且对今天仍然有着极强理论指导意义,或者实践影响作用的,则是20世纪初期以来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

20世纪初期,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但又激动人心的时代,工业革命的直接成果——大量发明出来的新工业产品,包括飞机、汽车、远洋轮船、电灯、电话、电报等等,对于新艺术风格和新设计方法的诞生,都产生了相当积极的影响;对于现代艺术与设计的新探索和思想上的解放,更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这是科学技术对艺术与设计的推动力,也是对人类思想解放的反作用。那时,社会的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直接促进了新艺术风格和新设计方法的产生。荷兰的风格派、俄罗斯的构成派、意大利的未来派……对于现代艺术与设计的发展,功不可没;斯堪的维亚的阿尔托(Alvar Aalto)设计、美国的流线型设计……推波助澜,使现代设计运动朝着艺术与科技紧密结合的方向前进;瑞士的柯布西埃(Le Corbusier),更是以他的《走向新建筑》,把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推向了极至。柯布西埃是机械美学理论的奠基人,他强调机械的美,高度赞扬飞机、汽车和轮船等新科技结晶,认为这些产品的外形设计不受任何传统式样的约束,完全是按照新的功能要求而设计成的,它们只受到经济因素的约束,因而,更加具有合理性。柯布西埃说:“……在近50年中,钢铁与混凝土已经占统治地位,这说明结构本身具有巨大的能力,对建筑艺术家来说,建筑设计中老的经典已经被推翻,如果要与过去挑战,我们应该认识到,历史上的过往样式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复存在,一个属于我们自己时代的新的设计样式已经兴起,这就是革命。”

柯布西埃的这种说法,充分表明,处于工业革命高潮之中的艺术家与设计师,面对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是那样按耐不住心中的冲动,尽管那冲动多少有些失去理智。的确,建筑革命促发了新建筑的出现,而新建筑运动又与现代主义运动一脉相通,它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改变着欧洲延续了数千年的砖石建筑。于是,到了1851年,伦敦世界博览会的“水晶宫”,就成了世界新建筑运动与现代主义运动的里程碑,从此,建筑界开始走向新材料、新工艺、新设计的建筑方法,各种建筑流派不断涌现。被称为“现代建筑三大支柱”的新建筑发起者,德国的沃尔特·格罗披乌斯(Walter Gropius)、米斯·凡德洛(Ludwig Mies Van der Rohe)、瑞士的勒·柯布西埃(Le Corbusier)在理论和实践上,全面奠定了现代主义的设计基础。

但是,在激情燃烧的现代主义艺术与设计运动中,也有对传统文化的回顾和阐扬。德国弗兰兹·萨雷斯·玛雅在他的《装饰艺术手册》(Handbook of Ornament,1883年)中,就对装饰的分类,表现了历史主义和传统文化与艺术的偏爱。这本书曾经被翻译成数种文字,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出版发行,并反复再版,被公认是装饰艺术的经典名著之一,深受艺术家、设计师和广大制造商的欢迎。该书的畅销,就充分说明,即使是最前卫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也认为传统文化与艺术对于现代设计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传统文化与艺术,给我们带来了古埃及、古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王权中心时代的文化与艺术信息。显然,它们不但为我们提供了直接的设计资料,更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灵感。

诚然,由于工业革命席卷了整个西方世界,技术革命激发起来的新思潮,使投身现代设计运动的人不计其数,但是,如果我们回眸这场至今未果的现代设计运动,便会发现,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真正对我们今天的设计文化产生全方位巨大影响的,当属德国的包豪斯(Bauhaus)。包豪斯对现代设计影响之深远,不仅大大超过了它的创始人沃尔特·格罗披乌斯,而且也远远超出了它的国界——从德国走向欧洲,从欧洲走向世界。以至于在包豪斯的故事发生七十二年后,即1991年,重新向人们讲述包豪斯故事的英国人弗兰克·惠特福德(Flank whitford),在他的《BAUHAUS》一书的前言里就写道:“很显然,包豪斯的影响至今依然存在。”“设计我们生活环境的那些人,还是继续从包豪斯的作品当中汲取着灵感。而在遍布世界各地的许多艺术院校里,包豪斯的艺术教育方法依然普遍地影响着它们现在的教学。”

事实上,我们对包豪斯的眷恋,就已经无可辩驳地证明了一点——进入信息时代的我们,不曾把传统文化与艺术丢掉,甚至还到传统文化与艺术中找寻能够激发,或者指导我们今天艺术与设计活动的东西。其实,这种不废传统文化与艺术的思想,正是包豪斯一以贯之的文化精神。譬如,包豪斯的创始人格罗披乌斯,主张艺术与技术统一,实践能力与理论素养并重;强调设计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等等思想,就是源于古希腊—罗马文化与艺术精神。现代设计讲的“以人为本”,就是古希腊哲学强调的“人本主义”,更是源于中国古典哲学——老庄的“天人合一”、“以人为贵”的思想;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更是古希腊—罗马文化与艺术唯美、求实、创新精神的体现。包豪斯这种立校精神,的确为现代主义运动开了传统文化艺术与现代科学技术融合的先河。

由此可见,受着现代艺术与现代科技双重制约的现代设计,无论怎样的发展,都无法脱离传统文化对它的深刻影响。也就是说,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的传统文化,不但无时不刻地影响着现代艺术运动,而且也直接影响着现代设计运动。

在欧洲,我们看到,积淀了数千年的欧洲文化,对现代设计产生的影响,并不亚于对现代艺术的影响,它的标志性参照物就是伦敦的水晶宫、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和著名的香榭里舍大道。“香榭里舍”,即“乐园”的意思,是从上古的爱琴文明引申出来的,曾经为爱琴文明做出过贡献,创造了克里特文化(Crete)的克里特岛人,把自己的生命视作一次快乐的机会,把埋葬自己的墓地,或死亡时举行的超生仪式叫做“香榭里舍”。巴黎人直接把它当作自己城市的街名,本身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漫步在香榭里舍大道,你可以感受到古典与现代、豪华与气派、高雅与华美、显贵与朴实、喧嚣与幽静、人文与自然的魅力。在欧洲,巴黎算是它的城市文化与艺术的形象代表,在巴黎,目不暇接的各种艺术展览、服装设计大赛、五花八门的艺术节……使人们随时感受到现代社会的物质文明;尽情领略到传统文化与艺术的精神面貌。

在美国,虽然没有象欧洲那样厚重的文化积淀,但是,殖民文化、移民文化,统而言之的商业文化,对于现代设计的影响,也随处可见。对于土著文化与艺术的探索,也在逐渐拂拭着殖民主义时代给美洲大陆带来的身心创伤。在那里,标志性参照物就是纽约的曼哈顿,那里有远渡大西洋、在纽约落户的自由女神像;有高耸入云、成为纽约巨大精神支柱,体现美国价值观的世贸中心大厦,尽管它已经从地平线上消失。同时,我们也可以偶然见到,美国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对印第安文化的追寻。正如旅美学者高小刚在他的《图腾柱下:北美印第安文化漫记》中描述的那样:印第安人的艺术在美国十分走红。博物馆轮流展出印第安人的文物;印第安艺术家承接政府和大公司的项目进而成为巨富;每一处新的印第安遗址的发现都会引起不小的轰动;电视台不时播放以印第安生活为内容的电视剧……现今,连一般的美国人都承认,不写印第安的历史,美国的历史就无从落笔;不谈印第安文化,美国当代文化就缺少根基。通过印第安文化在与现代工业文明的磨合演变史,美国人已经深刻体会到,古老原始文明与现代先进文明最终融合并共同发展,这才是人类共同追求目标。

在中国,虽然没有西方工业革命的经历,但是,勤奋好学的中国人,却早已积极主动地把现代设计思想、理论、方法引进中国,并且一直想以此——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振兴中华民族,圆百年近代史上中国人的强国之梦。这种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文化艺术结合的标志性参照物,就是20世纪20—30年代的南京中山陵;50年代的北京“十大建筑”;90年代的北京世纪坛;以及兴起于80年代,至今还方兴未艾,可圈可点的全国性“城市开发热”。

西方文化与艺术,乘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东风,进入中国已经二十多年了,两种文化的碰撞,反映在艺术上,是激烈的,其激烈程度,并不亚于欧亚板块碰撞引起的造山运动。事实上,两种文化的碰撞,早在帝国主义列强用炮舰打开中国的大门时,就已经开始了。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甚或直接采取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似乎都无大碍,也并不会引起激烈的争论,但是,对于艺术——现代设计的另一层面文化,就不那么简单了。在艺术与设计界,我们常常听到有关两种文化与艺术碰撞引发的争论。这种争论,也常常影响到艺术与设计的实践。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索中西文化碰撞下的现代设计,藉此找寻出一条中西文化与艺术融合影响下的、现代设计的正确之路。

传统文化之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我们是随时都能够见得到的。譬如欧洲的“海洋文化”论,就一直影响着西方列强的扩张心态,军事扩张、经济扩张、政治扩张、文化扩张……无所不在的扩张。演变到今天,扩张就变成了所谓的“全球化”文本。全球化,实质上就是西方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产物。由此可见,传统文化对于艺术与设计的影响,同样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在上面的个案分析中,已经清晰地看到,传统文化对现代艺术与设计的影响十分深刻,所谓的“前卫”艺术家们,也到传统文化与艺术中寻找创造的灵感,甚至常常直接把前人的艺术成果改头换面成自己的创造。

艺术是需要不断创新的,但是,我们也决不能因为要创新,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对传统文化一概加以否定。创新,对传统文化与艺术而言,是扬弃,不是否定!如果割裂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设计的联系,那么,现代艺术与设计也将黯然失色,甚至会自我窒息而亡。这不是耸人听闻,也不是庸人自扰,而是历史教训。欧洲“黑暗的中世纪”,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反动,其结果使欧洲文化自我窒息而亡。最后,只能掀起一场广泛深刻的文艺复兴运动,使欧洲文化死而后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诞生和发展。

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常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凡是生命力旺盛而又持久的文化——不论是外来侵略,还是自然延续——都是对原有历史文化取积极传承和阐扬态度的文化,譬如古希腊文化之对于古埃及文化和两河文化;罗马文化之对于古希腊文化,欧洲文艺复兴之对于古希腊—罗马文化;中华民族文化数千年之自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其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总是生活在传统文化构筑的世界里。正如恩格斯在论述原始社会阶段在人类历史中具有的重大意义时所说的:“这个‘太古时代’在一切情况之下,对于所有未来世代来说,总还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时代,……因为它的出发点是人从动物界分离出来,而它的内容则是克服将来集体的人们所永远不会再遇到的那些困难。”(恩格斯《反杜林论》)

(未完待续)

相关链接
-- 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四) (2003/08/01 14:11)
-- 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三) (2003/07/26 23:50)
-- 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二) (2003/07/20 22:32)
-- 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一) (2003/07/14 00:53)

http://www.dolcn.com/d/digest/20030810122218.html

『肆』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大体离不开易学文化,离不开儒、道、释文化,即儒学、道学和佛学。佛学之所以被称为“释”,是因为它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印度佛学,而是被汉化了的佛学,即经过中国千百年流传、演化,被中华文化重新诠释过的佛学。中国各种文化互相融通,数千年相安无事说明中华文化的巨大兼容性,因为这种兼容性,使中华文化达到今天的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离不开易经和儒道释这个主干,是因为它们各自担负着自己的使命,相互交叉作用,共同维持着这个社会的平衡和稳定。台湾学者南怀谨对儒、道、释三家,有一种比喻,他说:“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没有精神粮食;佛家是百货店,像大都市的百货公司,各式各样的日用品俱备,随时可以去逛逛,有钱就选购一些回来,没有钱则观光一番,无人阻拦,但里面所有都是人生必需的东西,也是不可缺少的;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南先生在这里没有谈到易经,如果把儒家比喻成粮食店;把佛家比喻成百货店;把道家比喻成中药店,那么,易经就是超级市场。它几乎成了中华文化的集散地,中华文化的任何一个支脉,都可以从它那里找到根,并且可以藉此证明自己对中华文化的

『伍』 中国传统装饰与现代设计有何区别

《中国传来统装饰与现代设计(中国源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系列教材)》详细介绍了中国传统建筑装饰、中国传统装饰绘画、中国传统装饰雕塑、中国传统陶瓷装饰、中国传统金属装饰和中国传统纺织品装饰的基础知识。并结合这些装饰门类以大量的图例讲解了它们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解说了传统装饰元素如何在现代设计中“古为今用”的问题,此乃《中国传统装饰与现代设计(中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系列教材)》的特色。中华文明历史源远流长,艺术长河中灿烂的传统装饰艺术一直与人们的社会生产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作为现代的设计师,有必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装饰可以期望,并将其与现代设计理念结合,创作兼具民族风格和时代感的设计作品。

『陆』 浅谈: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关系

传统文化是现代艺术设计得以生存、发展的根。没有真切地把握传统,就不能设计出真正具有文化内涵的作品,更不用谈自立于世界设计之林了。不同国家、不同时代蕴藏着不同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表现出不同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特征,这种不同渗透并体现在现代艺术设计的各个领域及层面。传统文化对现代艺术设计影响深远,艺术设计作为一种综合的艺术行为,又能彰显和演绎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灵魂。

『柒』 论文范围:传统元素和现代设计的关系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涵盖着丰富的设计元素,而这些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东方文化的宝贵财富,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久远,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现代广告文化从商品世界深入到传统文化深厚的土壤中,从创意元素中汲取中国传统文化得精髓,为广告灌注积极的文化内涵,构建了新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传统文化广告影响

一、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是一个广义的东西,比如说,语言、心理、文学、哲学、生活习惯还涉及到服装、风俗等一些边沿化甚至是图腾符号化的东西。美国学者泰勒把文化的定义为:“文化和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伦理道德、风俗和作为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获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
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包括中国传统节日以及各种民俗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广告的影响
在现代,广告业是一个文化产业,而文化是广告业发展的基础。
现代广告不仅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类的经济社会、文化社会、乃至政治社会也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广告文化成为了一种社会文化。广告的传播过程就是一个人们共享社会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价值观念不断被传送、强化和公众接受社会文化教化的过程。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宝藏,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逐渐沉淀下来的最为可贵、理当珍视的东西。在漫长的5000年中华民族文明文化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独有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信仰模式和审美趣味已渐渐深入国人的头脑。成功的广告往往蕴涵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蕴,同时也是时代进步文化的一面镜子。因此现代广告创意与传统文化相互促进:
1。传统文化为广告创意带来个性特色;
2。传统文化使广告创意更接近消费者心理;
3。广告创意与传统民族文化相互制约,广告创意必须适应受众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比如,丰田汽车的广告刚好举了一个反面的例子,引起国人抗议与抵制。卢沟桥狮子敬礼和文案极大的刺激了中国民众对那段国仇家恨的记忆。广告创意假如跳出了民族文化这个圈子就有可能不被人们所接受,更严重的是一旦一种广告中的创意元素违反了民族文化,伤害了消费者的民族感情,就会引起消费者的群起而攻之,大大影响了广告的信息传播,削弱广告创意的力度,甚至起到相反的广告效果;因此,广告创意不能忽略民族文化的规约,绝对不可以侵犯一个民族的文化,损害民族的尊严。
三、传统文化在现代广告中的应用
广告创意从商品世界深入到传统文化深厚的土壤中,既为广告灌注积极的文化内涵,又构建了新的价值取向,实施合理的广告策略,这是十分重要的。
广告创意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文化。文化同时也会提升广告创意的内涵,为广告产品带来文化附加值。而一个民族的文化因其独特性必然会给广告创意带来独特的个性,从而提升创意的吸引力与认可度。在当今的消费时代,广告产品如何取得竞争力,关键在于其传达的文化价值,塑造的品牌形象是否具有个性,是否区别于同类且被消费者认可的特点,是否能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因而,独具特色的、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可以增加广告创意的力,为广告主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某系列的地产报纸广告为例,用传统建筑形式作为广告的切入点;结合了中国传统艺术作品中对国画艺术高度,在设计领域创新运用,突出了东方意识形态和完美家居生活品质理念。设计者通过对水墨、书法等中华艺术精粹的准确把握,形成自己那种带有很强东方文化的表现风格,完美地把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糅和到现代设计观念里面。
借鉴中国传统艺术作品的构图技巧,“留白”、“藏境”、“造势”、“造险”,使作品意境深远,回味无穷。“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中国画家常借用这两句话强调疏密、虚实的对比,以反对平均对待和现象罗列。好的平面广告招贴要做到既让人“一目了然”,还要让人“一见倾心”,为它所吸引,顾盼之余,留下较深的印象。设计者常用“以少用多”和“由此及彼”的艺术技巧来从生活的某一侧面再现现实。在我国的平面广告设计中,动与静,疏与密,多样统一,宾主呼应,虚实相生,纵横曲直,黑白对比,重叠交错等传统构图法屡见不鲜。此外,远古的铜器纹样、画像石、金石篆刻,非凡是中国画,巧妙运用白底的匠心,民间剪纸和蓝花布粗犷豪放的黑白关系,明代木刻插图的疏密聚散都在平面广告设计的构图中得到运用。
中国传统设计元素是东方文化的一处独特景观和宝贵财富,它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流传久远,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它那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正熠熠生辉。当然,继续并不意味着拘泥,在设计中单纯地奉行“拿来主义”,没有推陈出新,是没有出路的。这种发挥是在对传统艺术表现方式的理解基础上,对传统的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更富有时代的特色。
总之,广告文化是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的,而且一种文化对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现代的广告不可避免的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同民族间的文化碰撞、冲突或交流,经常带来不同文化的相互借取,并导致文化的繁荣和昌盛。任何一种民族文化,它都具有继续性、稳定性和流变性,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民族文化的稳定性将会受到越来越强烈的冲击,只有更具有开放兼容的胸怀才能在世界文明中占有一席之地,广告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求异,追求现代气息和时代精神的广告宣传必然或多或少地改变着一些传统文化,推动了文化的发展。现代广告要不断培育、提炼并发展具有时代特色又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切实建立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具有活力与独特民族精神的广告文化,把中国的广告带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http://lw.china-b.com/wxwh/20090225/384021_1.html

『捌』 传统设计元素与现代设计风格如何解析

玻璃,钢材,布,板材,砖材..都可以很好的体现现代风格的元素,
抽象画
简化
清新
接近生活
现代设计风格注意:不要和其它风格元素混档(如描摹古典的设计风格等),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