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件工艺设计
① 机械零件的工艺性及标准化
一、工艺性
良好的工艺性是指所设计的机械零件能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劳动量、最低的制造费用生产出来,且装拆、维修方便。零件制造一般包括毛坯生产、切削加工、热处理、装配等阶段,各阶段都是有机联系着的,设计时必须全面考虑。设计机械零件时有关工艺性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零件的结构与生产条件和规模相适应
单件或小批量生产的零件,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生产条件。如直径大于600mm的齿轮毛坯,用一般的锻压设备难以锻造,应采用铸件或焊接件。在单件或小批量生产时,不宜采用铸件或模锻件,以免模具造价太贵(尤其是模锻)而提高零件成本。如果没有磨齿机床,就不要采用齿面硬度高、热处理变形大的热处理方法。
2、毛坯选择合理
零件的毛坯可以是铸件、锻件、轧制件、焊接件和冲压件等。毛坯的选择应考虑生产批量大小、材料性能和加工性能等。如对锻件而言,单件或小批量生产宜用自由锻,大批量生产宜用模锻。
3、结构和形状应简单合理
零件的结构和形状越复杂,制造、装配和维修就越困难,成本也就越高,因此,要尽可能采用简单的圆柱面、平面、共轭曲面及其组合,尽量减少被加工面的数目和被加工面的面积,尽量采用相同尺寸(直径、圆角半径、配合尺寸和公差,螺纹的直径、线数和螺距,齿轮模数等)。
4、规定合理的制造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制造精度过高、表面粗糙度值过低,都会明显增加机械零件的制造成本。因此,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制造精度、增大表面粗糙度值。
5、满足热处理的要求
为避免热处理时变形、开裂或降低热处理质量(如硬度不足、软点、强度低、渗碳层薄或不均匀等),零件的几何形状应简单、对称,长径比不可太大,尽量减少应力集中源,截面均匀,无锐边和尖角,避免不通孔、配作孔和局部渗碳、渗氮等。零件也应有足够的刚度。为使淬火气膜不易附着、冷却均匀、变形较小,对零件表面粗糙度有一定要求。
6、考虑装拆的工艺性
设计中,应考虑零件能便于装配、拆卸,并尽可能减少装拆的工作量,还应考虑搬运、安装、使用、维修的方便性和经济性。
二、标准化
标准化是指对零件的尺寸、结构要素、材料性能、检验方法、设计方法、制图要求等制定出各式各样的标准,供大家共同遵守。与标准化密切相关的是零部件的通用化、产品的系列化。
通用化是指最大限度地减少和合并产品的形式、尺寸和材料的品种,使零部件尽量在不同规格的同类产品乃至不同类产品中通用,以减少企业内部的零部件种数,从而简化生产管理,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系列化是指将尺寸和结构拟订出一定数量的原始模型,然后根据需求,按照一定的规律优化组合成产品系列。
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被统称为“三化”。“三化”的优越性表现在:
1)采用标准结构及零部件,可以简化设计工作,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质量。
2)便于安排专门工厂采用先进技术进行专业化大生产,保证产品质量,并能大幅度降低劳动量、材料消耗和制造成本。
3)技术条件和检验、试验方法的标准化,可以改进和提高零部件的质量。
4)增强互换性,便于维修。
我国现已颁布的与机械设计有关的标准,可以分为国家标准(GB、GB/T)、部颁标准(如JB、YB等)、专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我国已加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许多新的国家标准已采用了相应的国际标准。设计时,应执行和采用各项标准。
② 毕业设计--零件工艺工装设计
零件工艺工装设计写得详细点,
③ 轴套零件制造有哪些工艺设计
轴套零件制造工艺设计:
(1)毛坯选择:根据零件材料为45钢,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专零件直径尺寸差异较大属,零件壁薄、刚度低、易变形,加工精度要求较高,零件需经淬火处理等多方面因素,在棒料与模锻间作出选择:模锻件。
(2)基准分析:主要定位基准应为Φ20.5内孔中心。
(3)安装方案:加工大端及内孔时,可直接采用三爪卡盘装夹;粗加工小端可采用反爪夹大端,半精、精加工小端时,则应配心轴,以Φ20.5孔定位轴向夹紧工件。型孔加工时,可采用分度头安装,将主轴上抬90?,并采用直接分度法,保证3×Φ6在零件圆周上的均分位置。对大端的四个螺钉过孔则采用专用夹具安装:以大端面及Φ20.5孔作主定位基准,型孔防转,工件轴向夹紧。
(4)零件表面加工方法:Φ20.5内孔,采用精磨达到精度及粗糙度要求;外圆及其台阶面采用磨削加工;其余回转面以半精车满足加工要求;型孔在立铣上。
(5)热处理安排:因模锻件的表层有硬皮,会加速刀具磨损和钝化,为改善切削加工性,模锻后对毛坯进行退火处理,软化硬皮;零件的终处理为淬火,由于零件壁厚小,易变形,加之零件加工精度要求高,为尽量控制淬火变形,在零件粗加工后安排调质处理作预处理。
④ 某零件的工艺过程设计毕业论文如何做
零件的技来术要求:1热处理:淬火硬源度hrc40-45 2:表面发蓝处理 3:为主倒角0.8*45 4未注尺寸公差it14 5 :未注形位公差d级因为左钳杆零件是不规则零件,且分布不均匀,要注意定位及夹紧方式的选择。零件有三个主要的加工表面,分别零件前后端面和一个孔的内表面,这两个主要的加工表面之间有一定的位置要求,现分析如下:1. 零件底面:这一加工表面主要是平面的铣削,它为后来的加工定位提高精度。2.孔内表面:主要加工 145mm的孔径,方便后面的各个小孔及铣槽的加工及定位。 查看原帖>>
⑤ 什么是“工艺设计”
一、工艺设计是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使其成为合格零件的全过程,加工工艺是工人进行加工的一个依据。
二、拟订工艺路线是设计工艺规程最为关键的一步,选择定位基准精基准的选择原则:
1、基准重合原则
应尽可能选择被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为精基准,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基准不重合引起的定位误差。
2、统一基准原则
应尽可能选择用同一组精基准加工工件上尽可能多的加工表面,以保证各加工表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例如,加工轴类零件时,一般都采用两个顶尖孔作为统一精基准来加工轴类零件上的所有外圆表面和端面,这样可以保证各外圆表面间的同轴度和端面对轴心线的垂直度。
3、互为基准原则
当工件上两个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精度要求比较高时,可以采用两个加工表面互为基准反复加工的方法。例如,车床主轴前后支承轴颈与主轴锥孔间有严格的同轴度要求,常先以主轴锥孔为基准磨主轴前、后支承轴颈表面,然后再以前、后支承轴颈表面为基准磨主轴锥孔,最后达到图纸上规定的同轴度要求。
4、自为基准原则
一些表面的精加工工序,要求加工余量小而均匀,常以加工表面自身为基准图示为在导轨磨床上磨床身导轨表面,被加工床身1通过楔铁2支承在工作台上,纵向移动工作台时,轻压在被加工导轨面上的百分表指针便给出了被加工导轨面相对于机床导轨的不平行度读数,根据此读数操作工人调整工件1底部的4个楔铁,直至工作台带动工件纵向移动时百分表指针基本不动为止,然后将工件1夹紧在工作台上进行磨削。
5、粗基准的选择原则
保证零件加工表面相对于不加工表面具有一定位置精度的原则
被加工零件上如有不加工表面应选不加工面作粗基准,这样可以保证不加工表面相对于加工表面具有较为精确的相对位置,表面为不加工表面,为保证镗孔后零件的壁厚均匀,应选表面作粗基准镗孔、车外圆、车端面。当零件上有几个不加工表面时,应选择与加工面相对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不加工表面作粗基准。
6、合理分配加工余量的原则
从保证重要表面加工余量均匀考虑,应选择重要表面作粗基准。在床身零件中,导轨面是最重要的表面,它不仅精度要求高,而且要求导轨面具有均匀的金相组织和较高的耐磨性。由于在铸造床身时,导轨面是倒扣在砂箱的最底部浇铸成型的,导轨面材料质地致密,砂眼、气孔相对较少,因此要求加工床身时,导轨面的实际切除量要尽可能地小而均匀,故应选导轨面作粗基准加工床身底面,然后再以加工过的床身底面作精基准加工导轨面,此时从导轨面上去除的加工余量可较小而均匀。
⑥ 机械零件工艺设计的前言怎么写
机械设计包括模具,抄工艺夹具,汽修,单片机,PLC控制,各减速器,数控编程,机床改造,机械手,液压设计,组合机床 http://www.zybysj.cn http://www.zhaobysj.cn http://www.bysj520.cn
⑦ 求一篇关于零件的设计
零件的
要求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