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logo
『壹』 四大文明古国的标志各是什么
一、两河文明。
1、世界最早的人类文明——两河城邦文明(6500年前~6000年前)。
2、世界最早的文字——苏美尔人楔形文字(5200年前)。
3、世界最早的城市——耶路撒冷附近的耶利哥城(8000年~1万年前);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8000年~1万年前)。
4、世界最早的冶炼实践——两河流域城邦金银矿石冶炼实验(7000年前)。
5、世界最早的青铜冶炼技术——两河流域城邦青铜冶炼术(6000年前)。
6、世界最早的铁器文明——赫梯文明(3500年前)。
7、世界最早的历法——苏美尔人太阴(月)历(具体时间不详,早于埃及太阳历;有说法认为其有5000年历史)。
8、世界最早的系统宗教——犹太教(4000年前,与印度教并列)。
二、古埃及。
1、世界最早的统一王朝/帝国——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建立埃及第一王朝(5100年前)。
2、世界最早的数学——古埃及数学(5200年前)。
3、世界最早的几何——古埃及几何(5000年前)。
4、世界最早的专用书写工具——芦苇笔、莎草纸(5000年前)。
三、古印度。
1、印度数字。
2、世界最早的三角函数——出自《太阳悉檀多》(公元1世纪成品)。
3、世界最早的日心说——出自《阿利耶毗陀论》(公元499年成品)。
4、世界最早的系统宗教——印度教(4000年前,与犹太教并列)。
四、中国。
1、世界最早的铜冶炼技术——陕西西安姜寨遗址冶炼黄铜(6700年前;4675±135B.C.)。
2、世界最早的农业——江西万年县万年仙人洞遗址驯化水稻、栽培稻植硅石(1.2万年前)。
3、世界最早的造船技术——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独木舟(8000年前)。
4、世界最早的酿酒技术——河南舞阳贾湖遗址果酒沉淀物(9000年前)。
5、世界最早的乐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骨笛(9000~8600年前)。
6、世界最早的哲学著作——老子《道德经》(2500年前)。
7、世界最早的军事学著作——孙武《孙子兵法》(2500年前)。
网络-四大文明古国
给的信息好少,你至少要给出LOGO名字,产品用途,甚至可以给出所销售的城市范围,或者是国际商品,这样设计的时候才能更加准确的做出符合产品的LOGO。
『叁』 星巴克LOGO里面的女的叫什么名字
星巴来克LOGO里面的女人叫塞壬自。
塞壬是双尾人鱼,塞壬并非普通的单尾人鱼。塞壬是希腊神话中人首鸟身(或鸟首人身、甚至跟美人鱼相类)的怪物,经常飞降海中礁石或船舶之上,又被称为海妖。
传说塞壬拥有天籁般的歌喉,常用歌声诱惑过路的航海者而使航船触礁沉没,船员则成为塞壬的腹中餐。
双尾海妖塞壬对船员有着致命的诱惑力,星巴克的图标则化用了这层意思:美丽,神秘,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让人无法自拔。
(3)人面logo扩展阅读
星巴克名称的由来:
星巴克是十九世纪美国经典小说《白鲸记》里面那条Pequod号捕鲸船的大副的名字。《白鲸记》这部小说讲述的是一个曾被魔鬼般的白鲸咬掉一条腿的捕鲸船船长Abhar,在狂热的复仇信念指使下,带领全体船员历尽艰辛追杀那头凶恶的白鲸而最终全军覆没的故事。
故事里大副很爱喝咖啡,且很有航海的冒险精神,用这个名字会让人想起海上的冒险故事,也让人回忆起早年咖啡商人遨游四海寻找好咖啡豆的传统。
『肆』 美国几大电影公司的电影片头的形像标志是什么呀
米高梅-----电影胶片中的狮子,还会吼
哥伦比亚,三星合并后-------女神+马,
派拉蒙------ 派拉山+一圈星星
城堡石----- 大堡礁
20世纪福克斯------20th century fox的雕塑一样的
迪士尼-----童话中的城堡下面有walt disney picture
字样
好莱坞电影------狮身人面像
华纳------WB
环球------地球+universal字样
联合艺术家------背景是岩石状的+united artists
新线----电影胶片中的一格
试金石 点石-----黄色的闪电插入蓝色的球
狮门影业-----好像狮子座
米拉麦克斯----大M+MIRAMAX
梦工场----晚上的云彩(很梦幻哦,。好像做梦)
美国电影公司----星条旗+USA
『伍』 人面狮身像是一座藏宝图的标记吗
在大金字塔脚下,通往吉萨高地的东方之路上,坐落着一座巨大的岩石雕像,这就是举世无双的狮身人面像。也许是它旁边的大金字塔太有名了,或是有关大金字塔的奇闻佚事太多了,以至于很长时间以来,无论是研究者还是旅游者,都把它当做大金字塔的附属品来看待。但这些年来通过一些科学家们的深入研究,得出结论:真正的历史不是这样的。
狮身人面像全长73.20米,高20.3米,是全世界最大的雕像,经历了多少年的风雨,姿态依然优美。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曾经以为狮身人面像是在公元前2600年左右,由埃及第四王朝时期的法老卡夫拉下令建造的。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有些科学家对狮身人面像的建造年代及其用途和目的作出了新的解释。
近年来,比利时天文学家罗伯特·波法尔等人发现,整个吉萨高原上的古迹其实反映的是公元前10500年的天象,而狮身人面像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狮身人面像的位置正对着公元前10500年春分的日出时狮子星座的方向,形成天狮与地狮对应的奇观。而这一景象发生的时间,正是狮子座的时代。同时电脑模拟显示,公元前10500年,春分点就处在狮子座后爪的正下方。而根据古埃及神话传说和一些文件记载,远古时代的智慧经典仍被秘密隐藏在吉萨的某个地方。因此有人认为这显然是一个不寻常的提示,把天象中的坐标转换为地上的坐标,便暗示着那些远古时代的宝藏就埋藏在狮身人面像下的岩石之中。
那么狮身人面像真是太古洪荒时代遗留下来的一份藏宝图的识标吗?它守护着的是否是人类远古时代最重大的秘密呢?
根据电脑模拟显示,公元前10500年,有人认为这暗示着狮身人面像下方埋藏着某种远古的宝藏。而根据埃及某些文件和神话传说,古埃及的智慧之神索斯,曾将远古时代的知识写成42卷经典,刻于石壁,藏入地下,留给后代那些“有资格得到这些知识的人”。而在公元前2400年埃及第五王朝留下的金字塔经文中,也记载着吉萨的地下封存着远古时代的法老欧西里斯的某种秘密。
伴随着这种种假设,麻烦也随之而来。因为这些假设都是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明确之后才能够成立的,这就是:狮身人面像的准确建造年代是什么时代?如果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宝藏的事根本无从谈起。
在这个问题上,科学界引起了争论。按照传统的观点:狮身人面像是由公元前2600年的埃及第四王朝时期的法老卡夫拉下令建造的,其主要证据是1817年在狮身人面像附近发现的一块石碑,碑文中刻有象形文字Khaf的字样,比起卡夫拉的名字KhafRe只少后边两个字母,翻译碑文的考古学家认为是这两个字母磨损了,因此判断为卡夫拉。这块石碑现在被竖立在狮身人面像两只前爪之间。这个卡夫拉也就是建造了第二大金字塔的卡夫拉,有些学者并认为狮身人面像的脸部就是卡夫拉的雕像。
但另一些科学家不这么认为,他们解释道:古埃及所有碑文中的法老名字都是用椭圆形图案圈起来的,而这块碑文中的khaf这几个字母却不带椭圆形图案。因此这几个字母是不是卡夫拉的名字还是疑问。而在历史上,狮身人面像曾几次被沙土掩埋到颈部。人们不得不多次清除埋住雕像身体的沙土。那块石碑是纪念为雕像清除沙土的法老图特摩斯四世而立的,因此有人认为即使碑文中有卡夫拉的名字,也不能证明狮身人面像就必定是卡夫拉建造的,也可能卡夫拉只是为狮身人面像清除过一次沙土而已。而在吉萨发现的另一块石碑即“库存表石碑”,碑文中说法老胡夫曾看见过狮身人面像。而胡夫是卡夫拉的长辈,如果这一记载属实,那么狮身人面像的年代应早于卡夫拉时代。
1961年,法国学者施瓦勒最先发现,狮身人面像的头部以下部分有明显的被水侵蚀的痕迹。此后,美国考古学家魏斯特和地质学家修奇又进一步论证了狮身人面像被侵蚀的痕迹系雨水而非风沙所造成。特别是修奇从地质学专业的角度,对此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在1992年美国地质学年会和先端科学协会全年会上就此作了发言,他指出,在狮身人面像的部分壁体上,“侵蚀痕之深达2米左右,使得外观看来蜿蜒弯曲,好像波浪一般”,这种波浪状外观是纵向深裂纹与横向洼洞的组合,是“典型的教科书范例,很明显是石灰岩经过几千年激烈的风吹雨打的痕迹”。这一令人信服的解释得到了大多数地质学家和考古学家的认可。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吉萨高原一带邻近撒哈拉大沙漠,气候干燥,雨水稀少。不仅现在,而且据记载,从公元前3000年的法老时代起,就一直这样。建于这样干燥地区的狮身人面像上为什么会有被雨水侵蚀的痕迹呢?对此,魏斯特的解释是:“从第四王朝时代,也就是公元前3000年以来,吉萨高原上一直没有足够的雨水能造成狮身人面像身上的侵蚀痕迹,我们必须要回到公元前10000年,才能在埃及找到足以如此大规模地侵蚀大石块的坏天气。因此,狮身人面像必定建造于公元前10000年以前。然而,既然狮身人面像是如此规模宏大而复杂的工艺品,我们可以推论:它必定是由一个高度文明所完成的,所以在公元前10000年,埃及应该已经有一个高度文明。”
魏斯特的推论与气象学家们对古代埃及气候的研究完全相符。公元前10000年前,撒哈拉沙漠尚未形成,远至上埃及还都是一片葱绿的大草原,气候比现在要湿润得多。而在公元前10500年前后的两三千年间,即冰河时代末期,当地开始不停地下雨,一直下到大洪水来临,环境大变为止。等洪水过后,气候逐渐变得干燥。直至公元前7000年后才有了一段雨水较多的时期,然后又回到漫长的干燥期,直到现在。而从1970年代起,霍夫曼、哈珊、温道夫等地理学家、考古学家、史前史学家不约而同地在相关学科提出了新的证据,证明在公元前11000年~公元前9000年这段时期,尼罗河低地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洪水,对当地产生严重的破坏,并将公元前13000年开始的古埃及农业实验成果也破坏殆尽。因此,如果狮身人面像确实是遭到雨水侵蚀,那么它必然是在大洪水之前或冰河时代末期结束之前已经存在。
如果狮身人面像远比卡夫拉的时代久远,那它的脸部也应该不是卡夫拉的雕像。1993年,一些学者邀请美国纽约警察局专门鉴别嫌疑犯肖像的法医高手弗兰克·多明戈对此进行鉴定。多明戈在几个月中仔细地比较了狮身人面像与卡夫拉雕像的上千幅照片,认为狮身人面像不是卡夫拉。
那么,根据这个结论,我们可以知道狮身人面像是在大约公元前10000年建造的。在这一点得到确认之后,问题随之而来:前面所提到的宝藏究竟在哪里呢?
魏斯特在对狮身人面像的深入观察中发现,这个巨大的石像并不是像过去有些人认为的那样简单地利用一个凸起的小山包雕成的,而是在一块高地上挖掉周围多余的岩石建成的。这就是说,在施工时,先要沿着准备雕成狮形的石灰岩巨石的中心点,开凿出一道大堑壕,并将周围的岩石全部切除。因此,狮身人面像周围的地面比吉萨高原正常的地面要低好几米,这也是导致狮身人面像在历史上多次被沙土掩埋的根本原因。而这些切割下来的石块,被运到附近建成“河岸神殿”。这使他感到,在建造狮身人面像中可能使用了一些我们今天仍未掌握的技术。狮身人面像体积虽大,但只要有足够的石工,雕刻起来并没有什么困难。而困难之处在于如何将雕像周围的石头切开,使雕像与地面分离。即使运用现代最为先进的器械与技术,对此仍有很多问题无法处理。
1990年,美国地球物理学家托马斯·多比奇等人在用地震测量仪检测狮身人面像时,发现在狮身人面像身体下距地面5米处的岩床里有一个12米长、9米宽的长方形洞穴。由于这个洞穴呈规则的几何形状,与天然洞穴完全不同,多比奇认为这是一个人工洞穴。这一发现,进一步激起了人们对狮身人面像下埋藏的远古宝藏的兴趣。有些人立刻想到电脑模拟的天象图中春分点在狮子座后爪下的位置,经过研究和比较,这一位置与狮身人面像下洞穴的位置基本相同。
1999年3月3日,埃及政府史无前例地在摄像机面前打开了埃及第四王朝卡蒙塔纳比梯王后二世的金字塔,在美国福克斯电视台向全世界的现场直播中,埃及官方吉萨古迹总监、考古学家哈瓦斯在狮身人面像前宣布:他脚下确实有巨大的地下宫殿,即欧西里斯的神殿。他说:地下宫殿共三层,前两层是空的,真正的神殿在地下深处的第三层。神殿里有4根巨大的石柱,包围着一个置放在水池中的巨大石棺。地下宫殿的宏伟令人叹为观止,而石棺中藏的究竟是不是重大秘密或传说中的史前典籍呢?
埃及有关部门对此表示:“地下工程的发掘工作远没有结束,现在才刚刚开始”。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立即着手安排发掘,目前仍处于准备阶段。
从保护古迹的意义上讲,埃及有关部门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在古代遗迹的情况尚未完全弄清、也没有绝对把握能够发掘后对其提供可靠保护的情况下,就匆忙动手发掘古迹,结果很可能对古迹造成严重破坏。不论在埃及还是在其他国家,都不缺乏这样的教训。因此,还是先进行准备工作,等将来条件具备了再着手发掘更好一些。
虽然挖掘结果难以预料,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狮身人面像是整个吉萨高地表示远古时代天象的古建筑群的一部分,是狮子座时代指示春分点的标志,同时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起着藏宝图的作用。而从它的设计构思、建造技术以及它蕴含的天文学和数学信息来看,它确实出于一个在太古时代就已高度发达的文明之手。而且,在它的地下宫殿中蕴藏的秘密不论是否是传说中史前智慧的典籍,对了解人类远古时代的文明史都具有不同凡响的意义。破解这一秘密,不仅是考古学家的渴望,也是世界上每一个普通人的渴望。
『陆』 成都的标志太阳神鸟的简介
简介
【名称】太阳神鸟金箔、太阳神鸟金饰、四鸟绕日金饰
【类别】金饰
【尺寸】尺寸:外径12.5、内径5.29、厚度0.02厘米,重量20克
【年代】商后期(约公元前1300~前1046年)
【文物原属】2001年2月25日出土于四川金沙遗址
【文物现状】现藏四川省成都博物院金沙遗址博物馆
【参展情况】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在首都博物馆“中国记忆——5000年文明瑰宝展”中展出。
【简介】
太阳神鸟金箔整器呈圆形,器身极薄。图案采用镂空方式表现,整器图案采用镂空方式表现,分内外两层,内层周围等距分布12条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由4只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4只鸟首足相接,朝同一方向飞行,与内层漩涡旋转方向相反。
整个图案似一幅现代剪纸作品,线条简练流畅,极富韵律,充满强烈的动感,富有极强的象征意义和极大的想象空间,该器生动的再现了远古人类“金乌负日”的神话传说故事,四只神鸟围绕着旋转的太阳飞翔,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生生不息,体现了远古人类对太阳及鸟的强烈崇拜,表达了古蜀人对生命和运动的讴歌。此器构图凝练,是古蜀人丰富的哲学思想、宗教思想,非凡的艺术创造力与想象力和精湛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也是古蜀国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代表。
有研究认为其外层4鸟代表四鸟负日,也代表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内层12道芒纹代表一年十二个月周而复始。这是古代蜀人崇拜太阳的物证,也许当时古蜀人已经掌握了岁、时、月的概念以及形成的原因。
2005年8月16日“太阳神鸟”金饰正式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2005年10月12日至10月17日,“太阳神鸟”金饰的蜀绣制品搭载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中遨游后返回地球。
[编辑本段]“太阳神鸟”和“日、鸟崇拜”
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即“四鸟绕日金饰”,它极具动感的视觉效果,无论是外层的4只飞鸟,还是内层旋转的太阳。特别是在红色背景衬托下,里面的旋涡就如同一轮旋转的火球,周围飞鸟图案分明就是红色的火鸟。外层飞行的神鸟和内层旋转着的太阳,表现的正是古蜀人对太阳神鸟和太阳神的崇拜和讴歌。
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中的4只逆向飞行的鸟,也与“使四鸟”和“金乌负日”的神话传说以及太阳神鸟和太阳神的崇拜有关。在《山海经》中有“金乌负日”的神话传说,如《山海经·大荒东经》:“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淮南子·精神篇》中说“日中有陵乌”,郭璞注解说“中有三足乌”。也有多处关于帝俊之裔“使四鸟”的记述,如《大荒东经》中说“有葛国,黍食,使四鸟:虎、豹、熊、罴”;“帝俊生中容,中容人食兽、木实,使四鸟:虎、豹、熊、罴”;“帝俊生晏龙……食黍,食兽,是使四鸟”;“帝俊生帝鸿,帝鸿生白民,白民销姓,黍食,使四鸟:虎、豹、熊、罴”;“帝俊生黑齿,姜姓,黍食,使四鸟”。《大荒南经》中说“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姚姓,黍食,使四鸟”等等。这也进一步说明这个时代的古蜀人是“崇鸟崇日”的。
这和三星堆文化中的“崇鸟崇日”习俗是一脉相承的。三星堆遗址出土的考古材料中的众多“青铜鸟”、“圆日形器”和有着10只鸟的“青铜神树”,以及《山海经》等文献记载中的“十日神话”的传说等,无不说明了三星堆文化中的古蜀人也是“崇鸟崇日”的。
另外,从这个太阳神鸟金箔饰本身形象来看,内层的12道旋涡状光芒,既象一道道火苗,又象一根根象牙,也象一轮轮弯月,表示一年十二个月周而复始。这也正说明了为什么金沙遗址出土那么多的象牙,以及为什么古蜀人那么喜欢用象牙祭祀的原因。
[编辑本段]“日、鸟崇拜”和历法的产生
金沙遗址出土的这个“太阳神鸟”(即“四鸟绕日金饰”)中,飞行的神鸟和象牙状弧形旋转芒纹作为太阳神崇拜的象征意义和神话色彩,已经得到学术界的公认。但是对于金箔饰中为什么只有4只鸟和12道光芒的论述却不够完备。
这里的数字4和12并不是巧合,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它们表示着特定的含义,外层4只逆向飞行的鸟代表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内层圆圈周围的12道等距离分布的象牙状的弧形旋转芒纹代表一年十二个月周而复始。虽然从太阳神崇拜象征意义的角度,它与“使四鸟”和“金乌负日”的神话传说以及太阳神崇拜有关。但是,这并不影响它所表示的这种一年分四季和十二个月的历法的含义。因为从另一个角度,即从历法这种科学知识方面来看,这个太阳神鸟金箔饰中的外层这4只逆向飞行的鸟代表春夏秋冬四季轮回,而它的内层圆圈周围的这12道等距离分布的象牙状的弧形旋转芒纹则代表着一年十二个月的周而复始。这样这个“太阳神鸟”又具有了新的色彩,即被古蜀人赋予了科学的含义。
对于古蜀人来说,无论是三代蜀王时期的蚕丛氏、伯灌氏、鱼凫氏,还是之后的杜宇王朝和开明王朝时期的古蜀人,他们把所能够理解并掌握的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总结为科学知识,如天文历法知识等;而把不理解的自然现象就归之于神秘的宗教崇拜和神话传说。因此,神话传说除去想象与夸张的外衣,都具有其科学性。古蜀人一方面祭祀祈祷天神和日神保佑;一方面顺应天时,总结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科学地安排生产和生活。“民以食为天”。特别是在农业发明以后,一方面,古蜀人对于自然的依赖更加严重。人们既靠地,希望土地能生长出好的作物,又靠天,希望能够风调雨顺。然而,靠“天”,“天”威不可测,风、云、雷、电肆虐,雨、雪、冰、霜侵袭,更要命的是旱、涝之灾,饱受其苦的古人就有了“十日神话”和“大洪水传说”,也就有了治水的大禹、鳖灵和射日的后稷这样的英雄;靠“地”,“地”也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所有的这些不可抗拒、不可理解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灾难又几乎都是与“日”有关,而代表上天的“日月星辰”中,又以太阳为最突出。因此,“太阳”就成为各地先民崇拜的对象,祭“日”就成为必然。古蜀人尤为突出。以鸟为图腾的古蜀人在崇拜太阳的同时,很自然地把太阳和鸟联系在一起。
另一方面,古蜀人首先又利用历法为农业生产服务。古人采用的是观象授时的办法,来预告农事进程。即观测自然现象来判断农事季节。比如:作为候鸟,鸟是可以用来判断农事季节的。“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因此,鸟也可以代表四季。历法的先进性就是以历年和太阳的回归年之间的无限接近为前提的,而要准确地测量回归年,最简单而又确切的方法是测量日影的长度。因此,崇拜太阳和鸟的古蜀人在总结历法的过程中,是离不开太阳和鸟的。《易.系辞下》:“(疱牺氏)仰则观象于天,俯视则观法于地”。又《尚书.尧典》:“帝尧任命羲和主持观象授时”。《山海经》有荣成用历、羲和作占日、常仪作占月、后益作占岁的种种传说的记载。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考古材料中,有许多的人像和人物图象,尤其是两个祭祀坑里出土的最多。如石人像、青铜人像、青铜人头像、青铜人面像以及神殿和玉璋上的人像等。这些代表着各个阶层、各个部族的人物群像中就有主持祭祀的大小群巫。他们除了主持祭祀之外,还掌握天文历法知识,负责制定历法。这在其它地方已经得到证明。比如中原的上古时期就是巫史不分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多有记载。掌握天文历法也是巫史的职责之一,甚至到了司马迁父子时代还是如此。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的积累,经过一代代巫师和古蜀人的努力,历法也在逐步得到改进。因此,宗教崇拜(尤其是太阳和鸟崇拜)和历法都在古蜀人的生产和生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太阳和鸟崇拜以及历法也是古蜀文化中的重要因素。
[编辑本段]太阳神鸟和古蜀历法
实际上就是观象授时的经验总结。所谓历法,就是安排年、月、日的法则。历法一般分为三类:(太)阴历、(太)阳历和阴阳历。所谓“阴阳历”就是年以回归年为依据,月以朔望月为依据,把阴历和阳历结合起来的一种历法称为阴阳历。
古蜀的历法,首先从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自身就形象、生动地反映出:外层4只逆向飞行的鸟,每只鸟对应3个月牙(或者说是火苗,或者说是象牙),不多不少,不偏不倚,恰好说明每只鸟代表一个季节(3个月),4只飞行的神鸟代表着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也说明古蜀人已经掌握四时的知识,能够根据四时的不同特点而适时地安排农活。内层的12道旋涡状光芒,既象一道道火苗,又象一根根象牙,也象一轮轮弯月,表示一年十二个月周而复始。也说明古蜀人已经掌握了岁、时、月的概念以及形成的规律和原因,已经知道“岁”与太阳运行有关,“月”与月亮运行有关,一年有12个月,使用的是阴阳历。
除此之外,还可以与同样是金沙遗址出土的青铜立人像的冠帽相印证,这个青铜立人像的冠帽上的十三道象牙形旋转状的弧形冠饰,好似太阳闪烁的光芒,与太阳神鸟金箔饰内层的旋涡图案有异曲同工之妙,有着类似的象征意义。不同之处正好说明了这个弧形冠饰表示的是一年有13个月,即这一年是闰年,即加了闰月。因此,金沙遗址出土的这些考古材料,均可以作为崇拜太阳的古蜀人使用了比较完备的阴阳历的佐证。
不论是太阳神鸟金饰上的12道象牙状的弧形旋转芒纹,还是青铜立人像的冠帽上的13道象牙形旋转状的弧形冠饰,这里的12和13两个数字之所以说是有着特定含义的,是因为还可以由三星堆遗址出土的考古材料中得到证明。12和13两个数字都仅仅只是在金沙遗址出土的考古材料中出现,而在比之更早的三星堆遗址出土的考古材料中就几乎没有出现,就说明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与太阳有关的考古材料中,是极少有表示10以上概念的图案的。比如:三星堆二号坑出土的圆形铜挂饰,它的弧形旋转芒纹是最多的,也才九个;而同样是二号坑出土的青铜圆轮形器(有说是“青铜太阳形器”、“车形器”或“轮形器”),它的芒纹只是五个;至于二号坑出土的青铜神殿的顶部和屋盖上的太阳形图案,它们的芒纹是六个或者七个。绝对没有超过十个的。只有三星堆二号坑出土的青铜神殿的顶部和屋盖上的太阳形图案是唯一的一个例外,它上面的太阳形图案,每面有3个,4面一共有12个。并且都是既不似象牙,也不象月牙。说明它们都比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早得多,所以还不够成熟,还没有那种特定的含义,它们只是单纯地表示太阳的形象,表示太阳崇拜。因此,可以说三星堆文化中的古蜀人,至少在早期还没有把宗教崇拜(尤其是太阳崇拜)和历法联系在一起。只是在晚期才开始把它们联系在一起。
虽然很多考古文化出土器物中都有太阳形图案。但是刚好是12个的,却不多。只有甘肃东乡出土的一件双肩耳罐上共画了12个太阳。郑州大河村出土的仰韶文化晚期的彩陶罐上也画着12个太阳。这些都不仅是与太阳崇拜有关,也应该与历法有关。但是,象青铜神殿的顶部和屋盖上的这种每面3个,4面一共12个太阳形图案,却极少。它似乎表示的就是一种分一年为4个季节、12个月的阴阳历。这也是极有可能的。因为它至少已经是属于晚商时期的文化遗存,甚至有可能更迟至西周初。
晚商和西周时期的古蜀历法有这么发达,也不是没有可能。吕子方先生就认为蜀中的天文历算特别发达,有其独特的系统,产生过深远影响。有“天数在蜀”之谓。古蜀人使用的历法的发展,除了古蜀人自己不断总结自然规律,不断进步以外,也借鉴了中原地区以及其它地区的历法知识。
中原地区的历法,商代时使用的是一种阴阳合历,出现闰月,有平闰年之分,平年一年里有朔望月12个,闰年有13个月。月有大小月之别,用干支排列记日,从甲子到癸亥,配成60天,周而复始。这在殷商卜辞中有不少证明。但是在殷商的甲骨文和金文上只有“春”和“秋”。说明当时人们还没有四时的概念。西周时期与殷商时期的历法类似,但是,已经有了“二至”、“二分”和“四时”的概念。春秋时期已经形成了完备的“二十四节气”系统和“二十八星宿”天文系统。已经掌握了“金、木、水、火、土”五星的测定。周代天文知识的进步,也充实并完善了周代的历法。
『柒』 埃及标志性建筑狮身人面像,起源于什么神话人物
狮身人面像(又译“斯芬克斯” sphinx)坐落在开罗西南的吉萨大金字塔近旁,是埃及著名古迹,与金字塔同为古埃及文明最有代表性的遗迹。
胡子脱落四分五裂,埃及博物馆存有两块,大不列颠博物馆存有一块(现已归还埃及)。像的鼻部已缺损了一大块,据说是拿破仑士兵侵略埃及时打掉的,实为讹传,它是被朝圣游客中世纪伊斯兰苏菲派教徒砸掉的。
历经4000多年的狮身人面像,现已痼疾缠身,千疮百孔,颈部、胸部腐蚀的尤其厉害。1981年10月,石像左后腿塌方,形成一个2米宽3米长的大窟窿。1988年2月,石像右肩上掉下两块巨石,其中一块重达2000公斤。
『捌』 狮身人面像为标志的是什么电影公司
好莱坞电影公司
『玖』 哪些标志代表中国
1、中国标志之一万里长城: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发生在首都镐京(今陕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就源于此。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互相防守,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
2、中国标志之一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北缘,西部为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东及东北部与秦岭山脉西段和黄土高原相接,介于北纬26°00′~39°47′,东经73°19′~104°47′之间。
3、中国标志之一兵马俑:
秦俑丰富而生动地塑造了多种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其风格浑厚、洗练,富于感人的艺术魅力,是中国古代塑造艺术臻于成熟的标志。它既继承了战国以来中国的陶塑传统,又为唐代塑造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人类古代精神文明的瑰宝”。
4、中国标志之一熊猫:
大熊猫,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体色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
5、中国标志之一故宫:
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
北京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9)人面logo扩展阅读: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约5000年前,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进而形成国家,后历经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局面。
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君主政体退出历史舞台,共和政体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大陆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先秦时期的华夏族在中原地区繁衍生息,到了汉代通过文化交融使汉族正式成型,奠定了中国主体民族的基础。
后又通过与周边民族的交融,逐步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局面,而人口也不断攀升,宋代中国人口突破一亿,清朝时期人口突破四亿,到2005年中国人口已突破十三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