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软件设计 » 萃取塔设计

萃取塔设计

发布时间: 2021-01-31 21:12:49

㈠ 萃取塔的操作规程急用!

http://wenku..com/view/126bdceb6294dd88d0d26bbd.html

㈡ 研究萃取塔性能和萃取效率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非常抄感谢楼上。这个模拟可以运行出来,这个是没有疑问的。我在做优化,对已经运行出来的模拟,稍稍改变(改变1个塔板)其中某个设计参数(比如塔板数,原料和溶剂进料位置等)之后,就运行不出来了,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上述我说的那些个问题了,不知道原因究竟是什么。再次感谢!

㈢ 费维扬的研究成果

理论研究指导下的应用开发成果:
针对石化领域萃取设备革新挖潜的迫切要求,深入研究了萃取塔设计放大的一些关键问题,如模型参数拟合的新方法和非平衡级模型的应用等,提出了预测液相分子扩散系数的新方法和萃取塔传质特性的通用关联式。致力于理论研究成果指导下的应用开发,取得了重要成果。例如 “几种新型填料用于低界张力萃取体系的研究”项目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发现了长期困扰润滑油精制的问题症结,改进了新型填料用于低界面张力萃取体系的数学模型和设计方法,开发了大型液-液分布器的优化设计软件。研究成果在上海炼油厂、锦西石油五厂和兰州炼油厂的技术改造中得到了应用,大幅度提高了萃取塔处理能力和精制效率,经济效益显著,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获92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 创造性地应用理论知识,解决瓶颈问题的成果:
在创造性地应用理论知识诊断工程技术难题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利用上述科研成果和所开发的基于非平衡级模型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为企业解决了一批革新挖潜和国产化的瓶颈问题,技术含量高,投资小,效益好。其中,“二甲亚砜重芳抽提装置萃取设备的研究和应用”、“新型环丁砜芳烃抽提塔工业试验研究”和“润滑油酚精制高效填料抽提塔的开发研究”等十二个项目获得了省、部委科技进步奖。各项获奖项目的年经济效益已超过8000万元。通过与中国石化总公司北京设计院和洛阳石化工程公司等单位合作,将这些成果推广应用于五十余项工程的设计和技术改造。为提高我国石化企业的分离技术水平做出了贡献。费维扬还研究了H2S-H2O双温度化学交换法生产重水的级联设计、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C60、C70和生物芯片上的微尺度分离过程等现代分离技术,取得了有意义的成果。

㈣ 萃取塔一般有多高

30M

㈤ 萃取精馏分离两组分中,在较高沸点组分从萃取塔顶出来的情况下,如何使流程收敛

给你把塔板数减少1。结果版:权 *** No Warnings were issued ring Input Translation *** *** No Errors or Warnings were issued ring Simulation ***->Generating results ... INFORMATION WHILE GENERATING REPORT FOR UNIT OPERATIONS BLOCK: "C1" (MODEL: "RADFRAC") TPSAR MESSAGE: 95.47% JET FLOOD IN COLUMN C1 , SECTION 1 EXCEEDS 80%.

㈥ 萃取塔的注意事项是 什么

萃取塔可以是填料来塔,也可以是自塔盘塔

萃取的原理是利用某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的不同,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另一种溶济中分离出来,但两种溶质必须是不相溶的。

填料的作用是增大两种物料的接触面积,使各物料充分接触,以达到萃取的目的。轻组份溶剂相由塔下部进料,重组分溶剂相由塔上部进料,两物料逆向充分接触时使溶质由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因溶解度不同,一般应差别很大),然后轻组分相由塔顶馏出,重组分相由塔底馏,以完成萃取分离。

开工及日常生产中,萃取塔最主要的控制就是塔顶分离界面的控制,界面过高轻组分中会夹带重组分,界面过低,又轻组分会留在重组分中,使分离效果变差。开工时先进塔上部进料,后进塔下部进料。一般是先建立萃取剂循环(有两塔循环或单塔循环)。

停工时先停塔下部进料,并将塔顶轻组分充分顶出后,再停塔上部进料。

㈦ 萃取设备的常用的萃取塔型

常用的来萃取塔型有: 将筛板连自成串,由装于塔顶上方的机械装置带动,在垂直方向作往复运动,借此搅动液流,起着类似于脉动塔中的搅拌作用。
萃取塔设计主要是确定塔的直径和工作段高度。先从液体流量除以操作速度,得出塔截面,算出塔径。然后根据塔的特性以及物系性质和分离要求,确定传质单元高度和传质单元数,最后两者相乘即得塔的工作段高度。也有按当量高度与理论级数计算工作段高度的。

㈧ 填料萃取塔设计

规整填料萃取塔

㈨ “萃取顾名”思义是什么意思

萃取,又称溶剂萃取或液液萃取,亦称抽提,是利用系统中组分在溶剂中有不同的溶解度来分离混合物的单元操作。即,是利用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使溶质物质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学、冶金、食品和等工业,通用于石油炼制工业。另外将萃取后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叫做分液。
固-液萃取,也叫浸取,用溶剂分离固体混合物中的组分,如用水浸取甜菜中的糖类;用酒精浸取黄豆中的豆油以提高油产量;用水从中药中浸取有效成分以制取流浸膏叫“渗沥”或“浸沥”。
虽然萃取经常被用在化学试验中,但它的操作过程并不造成被萃取物质化学成分的改变(或说化学反应),所以萃取操作是一个物理过程。
萃取是有机化学实验室中用来提纯和纯化化合物的手段之一。通过萃取,能从固体或液体混合物中提取出所需要的物质。
方法
向待分离溶液(料液)中加入与之不相互溶解(至多是部分互溶)的萃取剂,形成共存的两个液相。利用原溶剂与萃取剂对各组分的溶解度(包括经化学反应后的溶解)的差别,使它们不等同地分配在两液相中,然后通过两液相的分离,实现组分间的分离。如碘的水溶液用四氯化碳萃取,几乎所有的碘都移到四氯化碳中,碘得以与大量的水分开。
最基本的操作是单级萃取。它是使料液与萃取剂在混合过程中密切接触,让被萃组分通过相际界面进入萃取剂中,直到组分在两相间的分配基本达到平衡。然后静置沉降,分离成为两层液体,即由萃取剂转变成的萃取液和由料液转变成的萃余液。单级萃取达到相平衡时,被萃组分B的相平衡比,称为分配系数K,即:
K=yB/xB
式中yB和xB分别为B组分在萃取液中和萃余液中的浓度。浓度的表示方法需考虑组分的各种存在形式,按同一化学式计算。
若料液中另一组分D也被萃取,则组分B的分配系数对组分D的分配系数的比值,即B对D的分离因子,称为选择性系数α,即:
α=KB·KD=yB·xD/(xB·yD)
α>1时,组分B被优先萃取;α=1表明两组分在两相中的分配相同,不能用此萃取剂实现此两组分的分离。
单级萃取对给定组分所能达到的萃取率(被萃组分在萃取液中的量与原料液中的初始量的比值)较低,往往不能满足工艺要求,为了提高萃取率,可以采用多种方法:①多级错流萃取。料液和各级萃余液都与新鲜的萃取剂接触,可达较高萃取率。但萃取剂用量大,萃取液平均浓度低。②多级逆流萃取。料液与萃取剂分别从级联(或板式塔)的两端加入,在级间作逆向流动,最后成为萃余液和萃取液,各自从另一端离去。料液和萃取剂各自经过多次萃取,因而萃取率较高,萃取液中被萃组分的浓度也较高,这是工业萃取常用的流程。③连续逆流萃取。在微分接触式萃取塔(见萃取设备)中,料液与萃取剂在逆向流动的过程中进行接触传质,也是常用的工业萃取方法。料液与萃取剂之中,密度大的称为重相,密度小的称为轻相。轻相自塔底进入,从塔顶溢出;重相自塔顶加入,从塔底导出。萃取塔操作时,一种充满全塔的液相,称连续相;另一液相通常以液滴形式分散于其中,称分散相。分散相液体进塔时即行分散,在离塔前凝聚分层后导出。料液和萃取剂两者之中以何者为分散相,须兼顾塔的操作和工艺要求来选定。此外,还有能达到更高分离程度的回流萃取和分部萃取。

4应用
多级液液萃取器
萃取与其他分离溶液组分的方法相比,优点在于常温操作,节省能源,不涉及固体、气体,操作方便。萃取在如下几种情况下应用,通常是有利的:①料液各组分的沸点相近,甚至形成共沸物,为精馏所不易奏效的场合,如石油馏分中烷烃与芳烃的分离,煤焦油的脱酚;②低浓度高沸组分的分离,用精馏能耗很大,如稀醋酸的脱水;③多种离子的分离,如矿物浸取液的分离和净制,若加入化学品作分部沉淀,不但分离质量差,又有过滤操作,损耗也大;④不稳定物质(如热敏性物质)的分离,如从发酵液制取青霉素。
萃取的应用,目前仍在发展中。元素周期表中绝大多数的元素,都可用萃取法提取和分离。萃取剂的选择和研制,工艺和操作条件的确定,以及流程和设备的设计计算,都是开发萃取操作的课题。
例如,萃取实验:将碘水与四氯化碳或苯混合,摇匀,之后蒸馏得碘晶体。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