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回诉讼请求劳动仲裁
『壹』 法院对用人单位判决驳回诉讼请求后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从何时起生效
【1】单位上诉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的中级法院
中级法院对申请撤去劳动争议仲裁庭裁决驳回请求后,
中级法院裁决为终审裁决。
【2】中级法院的裁决从裁决送达当事人裁决书之日起,生效。
【3】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49条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五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贰』 单位起诉我,要求法院驳回我递交劳动仲裁的诉讼请求,法院支持谁
法院会依法支持符合法律规定的一方。你要认真准备,打好这一仗。我支持弱势群体。
不光版是保险,不签订劳动合权同还可以从第建立劳动关系后的第二个月主张双倍工资。
建议你用一小时看一下《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这会使你一生受益。你应全面找出公司侵犯你权益的各个方面,才能更好地维护你的合法权益。
注意收集证据,证明你的工作年限,加班等。如果将来仲裁或诉讼,这很重要。
如果还不明白,你可以来问我。
『叁』 劳动争议案件原告起诉请求与仲裁请求不一致,人民法院是否应驳回起诉
要看怎么不一致,如果包含在仲裁请求里面,是可以的,如果超越了仲裁请求的部分会被驳回相应诉讼请求,因为劳动争议案件,仲裁前置,没有经过仲裁的内容,法院不会直接审理。
『肆』 劳动委员会作出的裁定,人民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仲裁生效了吗
劳动者对劳动仲裁裁决书不服的,可自收到劳动仲裁裁决书15日内,向人民版法院起诉。用人单位除权终局裁决的,也可自收到劳动仲裁裁决书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已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劳动仲裁裁决书即不会发生法律效力。
法律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四十七条 下列劳动争议,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一)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
(二)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
第四十八条 劳动者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五十条 当事人对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
『伍』 劳动纠份仲裁后,用人单位起诉,一审法院判决驳回全部诉讼请求,原劳动仲裁裁决书是否发生法律效力
在规定时间内,未上诉。劳动仲裁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
『陆』 公司解聘我,劳动仲裁的裁决书为什么驳回我们的诉讼请求
对仲裁裁决不服的情况,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
根据我国《劳动回争议调答解仲裁法》第五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柒』 劳动纠纷,法院驳回我的上诉请求,我又起诉到中级人民法院,胜诉有多大
首先,劳动争议纠纷需要先劳动仲裁裁决前置,不服仲裁裁决才能向法院起诉,一审法院既然驳回你的诉讼请求,不服一审判决再上诉到了中级法院才是上诉,至于胜算有多大,谁也不知道,因为不知道你的案情
『捌』 劳动仲裁,仲裁委员会认为不是其受理范围,驳回请求。不服,起诉。法院是否有权对仲裁时的请求进行审理
没必要就驳回申请仲裁本身去法院起诉,法院也不会判决劳动仲裁是否必须受理此申请。
仲裁书面明确不受理的,可以就相关诉讼请求本身直接到法院起诉,只要属于法院受理范围,法院可以直接审理判决。
『玖』 提起劳动争议仲裁和诉讼判决超过仲裁时效驳回诉讼请求,可以向劳动保障监察机关提起投诉吗
可以。
但是,假定仲裁部门和人民法院已经认定你的请求超过了诉讼失效,版我看劳动保障监权察机关会以人民法院已经处理过,而不予受理。
不过,我国法律虽然对劳动争议案件规定了诉讼时效,在实际的司法实践过程中往往是以保护劳动者利益为前提的,一般说来不会以时效问题拒绝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
最高人民法院为了规范此类问题,早在2006年8月14日,将更多的劳动争议案件的诉讼时效约定到劳动者主张权利之日,所以,劳动争议案件因为时效问题被驳回起诉的越来越少了。
假定你的劳动争议案件因为时效问题被驳回了,你可以把具体情况陈述出来。
也许网络专家就可以给你解疑答惑。
河南荟智源策律师事务所李明月祝福你成功,快乐。
『拾』 不属于仲裁受理范围驳回诉讼请求,还可以另行起诉吗
一、对于超出仲裁范围的案件,最高院司法解释按照如下处理:
1、属于劳动争议案件的,应当受理;
2、虽不属于劳动争议案件,但属于人民法院主管的其他案件,应当依法受理。
二、对于部分不属于受理范围的,个人认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然如果法院不予受理的,也不能另行起诉的,只能按照政策找有关部门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