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场设计
1. 商场动线设计的原则
水平动线,是商场每一层以电扶梯为中心来做引导客人走向的通道成为水平
动线,这条水平动线分为主要动线和次要动线两种,
一般看卖场面积大小来决定动线的宽度。商场的商品分布在水平动线的两侧,方便顾客挑选和购买商品,这也是
商场留住顾客并
延长顾客停留时间的主要方法之一;垂直动线。是卖场从地面层借助电扶梯,电梯,步梯来运送消费者上下到每一个营业楼层的过
程称作垂直动线。商场装修设计垂直动线时要注意的是上下两种电梯不要来回尽量不要绕弯,虽说绕弯可以延长顾客的停留时间,
但是有时会让顾客产生厌倦的心理,给顾客留下不好的印象。
给员工及后勤用的动线分别是:员工动线和后场动线。员工动线也可称为服务动线。从地面层借助电扶梯,电梯,步梯来运送消费
者上下到每一个营业楼层的过程称
作垂直动线;后场动线,是商品进入商场的后勤补给动线。这条动线设计的一个原则就是要够
宽敞,地面要平顺方便货物的运送。
所以商场设计人流动线是整个商场正常运营的关键,同时合理的动线设计方便不仅方便商场的管理,同时还方便顾客消费购物,是
商场人性化设计的具体体现。
2. 卖场设计是什么
(1)卖场设计是在商场内部确定上述安排对象的位置,使其满足一定的要求,达到一定的目标,就是平面布置所要研究的问题。
(2)卖场设计需要注意的地方:
1、充分利用商场空间,合理组织顾客流动与商品配置;
2、顾客从入口进入在商场内步行一圈后离店之前必须通过收银台;
3、避免出现顾客只能止步往回折的死角;
4、尽可能地拉长顾客的回游时间、在商场内滞留时间,以创造销售机会;
5、采取适当的通道宽度,以便顾客环顾商场,观察商品;
6、尽量避免与商品配置流动线交叉。
(3)陈列设计就是通过视觉,运用各种道具,结合时尚文化及产品定位,运用各种展示技巧将商品最有魅力的一面展现出来并能提升其价值的一项专业技能。它含盖了艺术感、商业性、时尚感和技巧性,是以直接的视觉形象来吸引消费者的兴趣并刺激消费。所以说陈列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学科,它与设计方法、形象策划、空间规划、美学、色彩学、销售学、市场学、视觉心理学、光学都有关系,被业内人士称为高知识、高技术、高门槛行业。 合理的商品陈列可以起到展示商品、提升品牌形象、营造品牌氛围、提高品牌销售的作用。
卖场空间设计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a,实用性。卖场空间设计应以人为本,以物为末,不可本末倒置。
b,经济性。室内布置以舒适、方便使用为主,标准高低,因人而异,不可为了讲究排场而攀比。
c,科学性。环境的合理布置,就是要符合人的生理要求和审美要求。以灯光为例,未来的照明方式将是多种多样的,照度的大小,光源的方向,投射的角度,灯具的造型等,是环境布置的重头戏。
d,艺术性。一个没有艺术装饰的卖场,不是一个设计成功的。
3. 超市卖场设计规划的原则是什么
一、什么是卖场?
卖场是店主与顾客以金钱与商品从事交易的场所。而各家店因商圈的不同,客层也就不同,“客层定位”绝对是超市规划卖场前所需慎重考虑的因素。卖场是一个舞台,是店主、顾客与服务人员所共同演出的场所,而搭配演出的就是商品,当一出戏上演时,如果舞台的设计能与演员、道具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必然是一出叫好又叫座的戏。这是卖场配置与规划的“原点”,我们必须随时回到原点,检查这舞台设计是否能满足戏与演员的需求,尤其在这瞬息万变的时代,消费者的消费心态,随时都在改变,当卖场不再高朋满座时,我们就必须再回到原点,检查这舞台的设计是否已赶不上潮流或已遭唾弃。
二、消费者对卖场的关心程度
卖场是一个以消费者为主角的舞台,那么消费者关心的舞台,应该是一个怎样的舞台呢? 日本业者对此问题,曾在一个有52000人的商圈内,发出了二千张的问卷,回收了1600张,可谓有极大的代表性,所得的结果见下图。
调查初期,业者都以为商品价格可能占极高的比率,但结果并非全然如此。从上表可知“开放式容易进人”占25%,“明亮清洁的店铺”占14%,“商品陈列易看易选”占15%,可见这些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卖场配置,亦即规划人员所要思考的问题。
三、卖场规划的原则
依据上述调查,我们可以具体的归纳出卖场规划的基本原则为:
(一)让消费者很容易进入:
此点是消费者最关心的,超市的规划,必须时时思考如何让消费者很“容易”、“自然”的进入店中。
因为一个卖场,虽然产品丰富、价格便宜、服务亲切,但如果客人不愿进来或不知道进来,那一切也等于白费。所以,如何让消费者“很容易的进来”是一切的根本。只有顾客愿意进来,我们才有做生意的机会,中国有句谚语说“人的脚最肥”应该是最好的注解。客人进人了我的店,才是做生意的开始,我们的优点消费者才会发现,我们才有赚钱的机会。
(二)让消费者停留得更久
我们都了解,为买特定的某些商品而到超级市场去的,约只占30%;换句话说,在消费者所采购的商品中,有70%是属于冲动性的购买,亦即消费者本来不想购买这样的商品,却在闲逛中,受商品的内容、店员推销、包装,或正在举办特卖等因素的影响而购买。所以消费者进入了超市,超市便已展开销售的行为,此时必须规划的第二个原则是,如何让消费者在店里面停留得更久,我们把握的利器是:
●消费者冲动性购买会越来越多。
●消费者停留得越久,会买得更多。
为达到此目的,规划要从两方面来着手:
1.创造“优势”
也就是要创造消费者愿意留下来的优势。此时商店的规划人员就必须思考,如何做才会让消费者愿意留下来。当然,如前述调查所示的两个重要因素,“明亮的空间环境”与“商品陈列易看易选”是一定要考量的。此外,如良好的空调、音响,亲切的服务态度,也是消费者愿意久留的原因。
曾经有一家店,在夜间晚餐过后,卖场都精挑细选一些极为优美的音乐,并在音响效果上加强改进,经过观察,有些消费者,会在晚餐后,信步往商店走来,一方面聆听音乐,一方面选购商品。此刻对该消费者而言,是在“享受购物的乐趣”。为此,该店主还获得不少消费者的肯定。
2.排除“不适”
亦即要排除让消费者在卖场感觉到不舒适感的地方。例如:通路太窄,消费者于选购商品时常会受到他人过路挤、撞的影响,又如音响太过吵杂、粗俗,服务人员的态度不佳等,都会无法让消费者久留,当然消费者冲动购买的机率自会减少,自然也就减少了销售机会。
(三)最有效的空间
“啊!真累”以及“啊!真舒服”这二句话虽然文词简单,但意义截然不同,如何让顾客感受购物的乐趣,而会继续想再来,这是卖场配置与规划所最需思考的。
店铺中包含了“前方设施”、“中央设施”、“后方设施”及“建筑设施”。简单而言,可划分为“前场”和“后场”。规划之初,应将前场与后场的面积做一合理的分配,通常所采用的标准是8:2,但目前土地的成本越来越高,以用卖场租金标准租来的场地,充当仓库或处理场,成本会提高。在物流系统逐渐发达之际,业者可努力改进创设自己的物流系统,或与其他物流系统结合,尽量将有效的空间都利用做为卖场,以增加营业额,降低成本。
(四)营造最佳的销售气氛
在消费意识高涨的时代,消费者的认同,已从单独商品转移到对商店的整体形象。一般而言,销售气氛的创造,要从商店的陈列展示、色彩、灯光着手。卖场的灯光、色彩,应列人一家企业的整体识别体系内,如此才能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
商店的规划与配置,除上述原则外,应充分运用开店前对消费者所做的调查资料。如此方能更了解消费者,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卖场规划设计
连锁门店的卖场规划工作实际就是对于门店的一个初步的设计。一般门店的卖场面积和后场的办公,库房的比例是4:1,有条件的大型门店还有设有停车场地。
如今在国内大中城市的郊区或者城乡结合部陆续出现了一批大型的特级市场和仓储式超市,他们以更低的价格,更多的商品吸引了众多来自四面八方的顾客来此购物,因此卖场设计停车场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据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与河南省统计信息咨询中心等全国21家调查机构,于2000年岁末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成都、郑州、海口、兰州、西安等22个城市联合进行了城市居民有关私家车方面的调查结果反映,至2000年底合计城市居民家庭各种汽车拥有率已高达8.2%,2001年有购买汽车意向比率高达4.8%。这样的一系列数据反映出,门店设计停车场的规划应当是在目前正在筹备开大型卖场的公司的规划议程之内的事情了。
卖场规划的主要工作还是门店内部的布置,有些卖场的多层的,如家乐福,易初莲花等,这些门店大部分都是上下两层,进入卖场后先是随扶梯上二楼,然后才能下一楼交款,不能直接在一层购物,这样的目的在于将顾客在卖场内的逗留时间延长,以便有更多的机会向顾客展示商品。卖场的设计也是本着这一目的,就是要让顾客在门店内滞留时间最大化。
最早自主式服务的超市叫做“遍地打滚的小猪”,门店的设置是只有一个出口和进口,顾客进入门店后就只能沿着固定的一条线路从出口出来,这样的设置虽然给很多顾客带来不便,但是由于其新颖的购物模式还是吸引了很多的人来购物。
如今的卖场的设置当然不会模仿这样,但是超市的规划设置仍是通过将高购买率,最吸引顾客的商品或区域放在门店的最深处或主要的通道上,以便吸引顾客完全的将自己的门店光顾一遍。所以也就能看到现在大部分的超市(见下图)的熟食,生鲜,速冻等最吸引顾客的区域设置在门店的最内部,一方面靠近后场的作业区,另一方面还可以吸引顾客走遍全场。果蔬区一般被认为高利润部门,通常的布局是满足顾客的相关购物需求,安排在肉食品的旁边,还有一种安排就是放在顾客购物流程的开端,以免随着顾客购物的增加,无力购买高价的蔬果。由于奶制品和冷冻品具有易融化,易腐蚀的特点,所以一般它被安排在顾客购买流程的最后,临近出口,同时奶制品和冷冻品通常在一起,这样有利于设备的利用。烘焙品的主力商品是面包,销量大,毛利高,大多被安排在第一货架和靠近入口的地方,这样不仅会刺激高价位的面包的出售,而且还会避免顾客遗忘。杂品部分主要在超市卖场的中央,采取落地货架形式,布局为纵向陈列,这样顾客就可以透视纵深,其他的陈列方式一般不被接受。
另外门店规划的还应当注意门店的店头的布置,这就好比门店的招牌,一般的门店的店头会有门店专门设计的一些烘托卖场氛围的热烈的商品展示,来渲染顾客的购物情绪,给顾客形成一个良好的购物印象。同时这个商品展示的平台要注意摆放合适,做到便于顾客出入的原则。
还有一项商品规划的设置就是一般部门的设置规划本着防盗防损的目的,一些丢失率较高的商品会专门安排在一些特定的角落,例如:口香糖总是在收银台前,化妆品总是在门店内的醒目的地方。
总之,卖场的布局设置是为卖场的日常经营服务的,所有的规划都应当遵循结合实际的原则来进行所有的安排。
欢迎给我留言
4. 设计绘制卖场平面图过程步骤怎么写
一般的规则如下:
1、了解建筑总平面图中图例表达符号,熟悉图名、比例、图例及有关文字说明的标准范例总平面图一般采用较小比例绘制,尺寸标注以m为单位,图中许多内容是通过图例来表达的。
2、了解建筑的性质、用地范围、地形地貌与周边环境等情况图9-9为表示茶室所处位置的总平面图,根据其图名与图中粗实线表示的平面轮廓,可知拟建茶室位于该地块的西北方向,图中等高线所注写的数值表明该地块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倾斜,从而可了解雨水的排流方向,并可计算出挖填土方的数量。总平面图中室内外地坪标高数值均为绝对标高。
3、绘制图形
绘图时要遵守图例要求,如新建建筑物用粗实线绘出水平投影外轮廓,原有建筑用中实线绘出水平投影外轮廓,对建筑的附属部分,如散水、台阶、水池、景墙等,用细实线绘制,也可忽略不画,种植图例可依照种植常用图例符号绘制。
4、标注定位尺寸或坐标网
新建工程的定位通常根据原有建筑、道路或其他永久性建筑定位。如在新建区域内无参照标志时,可根据测量坐标,绘出坐标方格网,确定建筑及其他构筑物的位置
5. 超市卖场的通道设计应该如何设计
超市卖场的通道设计
超市卖场的通道划分为主通道和副通道。主通道是引导顾客行动的主线,而副通道是指顾客在店内移动的支线,超市内主副通道的设置不是根据顾客的随意走动来设计的,而是根据卖场商品的配置位置与陈列来设计的。良好的通道设置,就是引导顾客按设计的自然走向,走遍卖场的每个角落,让顾客接触到各种商品,使卖场空间得到有效利用。以下各项是设置超市卖场通道时所要遵循的原则。
◎ 足够的宽度
所谓足够的宽,既要保证顾客提着购物筐或推着购物车能与同行的顾客并肩而行或顺利地擦肩而过。不同规模超市通道宽度的基本设定值如下所示:
单层卖场面积300平米:主通道宽度1.8米;副通道宽度1.3米。
单层卖场面积1000平米:主通道宽度2.1米;副通道宽度1.4米。
单层卖场面积1500平米:主通道宽度2.7米;副通道宽度1.5米。
单层卖场面积2000平米:主通道宽度3.0米;副通道宽度1.6米。
对大型货仓式零售超市来说,为了保证更大顾客容量的流动,其主通道和副通道的宽度可以基本保持一致。同时,也应适当放宽收银台周围通道的宽度,以保证最易形成顾客排队的收银处的通畅性。
◎ 笔直
卖场通道要尽可能避免迷宫式的布局,要尽可能地设计笔直的单向道。在顾客购物的过程中,尽可能依货架排列方式,按照商品不重复、顾客不回走的设计方式布局。
◎ 平坦
通道地面应保持平坦,处于同一层面上。有些门店由两个建筑物改造连接起来,通道途中要上或下几个楼梯,有“中二层”、“加三层”之类的情况,令顾客目迷五色,不知何去何从,显然不利于门店的商品销售。
◎ 少拐弯
事实上,一侧直线进入,在沿同一直线,从另一侧出来的店铺不多见。这里的少拐弯,是指拐角尽可能少,即通道中可拐弯的地方和拐的方向要少,有时需要借助于连续展开不间断的商品陈列线来调节。例如,美国零售超市经营中在20世纪80年代就形成了标准长度为18—24米的商品陈列线,日本超市的商品陈列线相对较短,一般为12—13米。这种陈列线长短的差异,反映了不同规模面积的超市布局的客观要求。
◎ 通道上的照明度比卖场明亮
通常通道上的照明度起码要达到500勒克司,卖场里要比外部照明度增强5%。尤其是主通道,相对空间比较大,是客流量最大、利用率最高的地方。
◎ 没有障碍物
通道是用来引导顾客多走、多看、多买商品的。通道应避免死角。在通道内不能陈设、摆放一些与陈列商品或特别促销无关的器具或设备,以免阻断卖场的通道,损害购物环境。要充分考虑到顾客走动的舒适性和非拥挤感。
欢迎给我留言
6. 超市卖场设计服务有推荐的吗
武汉这边的话,钧策管理公司还不错,他们公司除了提供超市卖场设计服务外,还有超市战.略规划、零售业管理培训等服务,而且成立很多年了,市场知名度很高。
7. 家乐福卖场布局是怎么设计的
连锁门店的卖场规划工作实际就是对于门店的一个初步的设计。一般门店的卖场面积和后场的办公,库房的比例是4:1,有条件的大型门店还设有停车场地。
卖场规划的主要工作是门店内部的布置,有些卖场是多层的,如家乐福,门店上下两层,进入卖场后先是随扶梯上二楼,然后才能下一楼交款,不能直接在一层购物,这样的目的在于将顾客在卖场内的逗留时间延长,以便有更多的机会向顾客展示商品。卖场的设计也是本着这一目的,就是要让顾客在门店内滞留时间最大化。
超市的规划设置仍是通过将高购买率,最吸引顾客的商品或区域放在门店的最深处或主要的通道上,以便吸引顾客完全的将自己的门店光顾一遍。在家乐福二楼主要是展示一些非食品的商品。从二楼卖场入口进入的最右边主要是家电(如电视机,空调,电扇等)和手机售卖区。在卖场中部主要划分为四部分:音像制品(书籍,VCD等)、家居用品(睡衣、拖鞋、拖帕等)、日常用品(电池、水杯、饭盒等)、衣物(有品牌和无牌子的成衣、内衣)。在卖场的最靠后的左手位置主要是卫生洗化用品等,如皂类、卫生纸、牙刷等;中间位置主要是10排左右的落地货架,主要放置化工品(如:洗发水、洗面奶等类似品);最右边(既最里面)主要是雅芳、美宝莲等化妆品的销售,有醒目的品牌标志。接下去是一楼食品类的布局。熟食,生鲜,速冻等最吸引顾客的区域设置在门店的最内部,一方面靠近后场的作业区,另一方面还可以吸引顾客走遍全场。果蔬区一般被认为高利润部门,通常的布局是满足顾客的相关购物需求,安排在肉食品的旁边。由于奶制品和冷冻品具有易融化,易腐蚀的特点,所以一般它被安排在顾客购买流程的最后,临近出口,同时奶制品和冷冻品通常在一起,这样有利于设备的利用。烘焙品的主力商品是面包,销量大,毛利高,大多被安排在第一货架和靠近入口的地方,这样不仅会刺激高价位的面包的出售,而且还会避免顾客遗忘。杂品部分主要在超市卖场的中央,采取落地货架形式,布局为纵向陈列,这样顾客就可以透视纵深,
还有一项商品规划的设置就是一般部门的设置规划本着防盗防损的目的,一些丢失率较高的商品会专门安排在一些特定的角落,例如:口香糖总是在收银台前,化妆品总是在门店内的醒目的地方。
二、 卖场设计与消费者心理
以消费者为中心,为消费者服务,是零售商业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因此,零售企业的卖场设计应研究消费者的心理特点,并与之相适应,为消费者提供最适宜的环境条件和最便利的服务设施,使消费者乐意到商店并能够舒适、方便地参观选购商品。而要达到这一要求,就必须研究商店卖场设计与消费者心理的关系。通过对商店卖场设计及消费者心理的研究,掌握其规律,使商店卖场设计适应消费者的心理特点,从而扩大商品的销售量,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又使企业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零售企业卖场设计与消费者心理是有着密切联系的。人的心理现象是多种多样的,但归纳起来可分为:心理过程--认识、感情和意志,个性心理--个性的心理倾向性及个性的心理特征两大类。每个人在任何时候所产生的心理活动,都是这两类心理现象若干部分参与结合成整体的心理活动,都是这两类心理现象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设计零售商店卖场前,就要了解、掌握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心理活动,了解、掌握消费心理特点,并与之相适应,达到最佳设计效果。
零售商店的卖场设计主要包括售货现场布置与设计、信道设计、(人工)采光设计、商品的陈列设计和景点设计等方面。
售货现场的布置与设计,应以便于消费者参观与选购商品、便于展示和出售商品为前提。售货现场是由若干经营不同商品种类的柜组组成的,售货现场的布置和设计就是要合理安排各类商品柜组在卖场内的位置,这是设计售货现场的一项重要工作。零售企业的管理者应将售货现场的布置与设计当作创造销售(而不仅仅是实施销售)的手段来运用应研究对消费者意识的影响
消费者的意识是具有整体性特点的,它受刺激物的影响才可能产生,而刺激物的影响又总带有一定的整体性。因此,构成了消费者意识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并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为此,在售货现场的布局方面,就要适应消费者意识的整体性这一特点,把具有连带性消费的商品种类邻近设置、相互衔接、给消费者提供选择与购买商品的便利条件,并且有利于售货人员介绍和推销商品。
应研究消费者的无意注意
消费者的注意可分为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两类。消费者的无意注意,是指消费者没有明确目标或目的,因受到外在刺激物的影响而不由自主地对某些商品产生的注意。这种注意,不需要人付出意志的努力,对刺激消费者购买行为有很大意义。如果在售货现场的布局方面考虑到这一特点,有意识地将有关的商品柜组如妇女用品柜与儿童用品柜、儿童玩具柜邻近设置,向消费者发出暗示,引起消费者的无意注意,刺激其产生购买冲动,诱导其购买,会获得较好的效果。
应考虑商品的特点和购买规律
如销售频率高、交易零星、选择性不强的商品,其柜组应设在消费者最容易感知的位置,以便于他们购买、节省购买时间。又如花色品种复杂、需要仔细挑选的商品及贵重物品,要针对消费者求实的购买心理,设在售货现场的深处或楼房建筑的上层、以利于消费者在较为安静、顾客相对流量较小的环境中认真仔细地挑选。同时应该考虑,在一定时期内调动柜组的摆放位置或货架上商品的陈列位置,使消费者在重新寻找所需商品时,受到其他商品的吸引。
应尽量延长消费者逗留卖场的时间
人们进入超级市场购物,总是比原先预计要买的东西多,这主要是由于售货现场设计与商品刻意摆放的原因。售货现场设计为长长的购物信道,以避免消费者从捷径通往收款处和出口,当消费者走走看看时,便可能看到一些引起购买欲望的商品,从而增加购买。又如,把体积较大的商品放在入口处附近,这样消费者会用商场备有的手推车购买大件商品,并推着手推车在行进中不断地选择并增加购买。超级商场购物信道的这一设计思路,可以为其他业态所借鉴,尽可能地延长消费者在售货现场的"滞留"时间。
售货现场的信道设计要考虑便于消费者行走、参观浏览、选购商品,同时特别要考虑为消费者之间传递信息、相互影响创造条件。
进入商店的人群大体可分为三类:有明确购买动机的消费者、无明确购买动机的顾客和无购买动机的顾客。无明确购买动机的顾客在进入商店之前,并无具体购买计划,而无购买动机的顾客则根本没打算购买任何商品。他们在进入商店参观浏览之后,或是看到许多人都在购买某种商品,或是看见了自己早已想购买而一时没碰到的某种商品,或是看到某些有特殊感情的商品,或是看到与其知识经验有关的某一新产品等,从而产生需求欲望与购买动机。引起这两类顾客的购买欲望是零售企业营销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这种欲望、动机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消费者彼此在商店进进出出、在卖场信道之前穿行时相互影响的结果。因此,在售货现场的信道设计方面,要注意柜台之间形成的信道应保持一定的距离,中央信道要尽可能宽敞些,使消费者乐于进出商店,并能够顺利地参观选购商品,为消费者彼此之间无意识的信息传递创造条件,扩大消费者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增加商品对消费者的诱导机率,从而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使其产生购买动机。同时,也可为消费者创造一个较为舒适的购物环境。
售货现场是消费者活动的公共场所,保持售货现场内光线充足,为消费者创造一个舒适的购物环境,对零售企业卖场设计来说,是很重要也是很必要的。售货现场的采光来源有自然采光和人工采光两种,可以相互结合利用。
自然采光,能够使消费者准确地识别商品的色泽,方便消费者挑选比较商品。从而使消费者在心理上产生真切感与安全感,不至于因灯光的影响,使商品的色泽产生差异而购买到不如意的商品。因此,在采光方面,要尽可能地利用自然光源。
但由于售货现场规模、建筑结构形式不同,自然采光所占比例不大,而随着照明技术的进步,人工采光灯光设计在售货现场设计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先进的灯光设计能够增加店容店貌的美观度,能够突出商品显示效果,从而吸引消费者参观选购,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因此,在研究售货现场的灯光设计时,要以方便消费者选购、突显商品为主,灯具装置和灯光光源均要符合这一要求。可灵活采用不同的人工采光方式,如镶装暗射灯光,能使整个售货现场光线柔和;采用聚射灯光,可突出显示陈列的商品,从而使消费者在一个柔和、愉悦的氛围中挑选商品。
商品的陈列要注意研究消费者的购买心理,要既能美化店容店貌又能扩大商品销售。消费者进入商店,购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一般要经过感知--兴趣--注意--联想--欲求--比较--决定--购买的整个过程,即消费者的购买心理过程。针对消费者的这种购买心理特征,在商品陈列方面,必须做到易为消费者所感知,要最大限度地吸引消费者,使消费者产生兴趣,引起注意,从而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促其做出购买决定,形成购买行为。因此,商品的陈列方式、陈列样品的造型设计、陈列设备、陈列商品的花色等方面,都要与消费者的这种购买心理过程相适应。
总之,零售企业的卖场设计,要深入地研究消费者心理,了解、掌握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心理活动,要处处体现零售企业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思想,从而达到最佳设计效果
三、 卖场设计标准及改造原则:
标准:形形式式的卖场,其设计是否合理,质量是高还是低,应该有一个评判的标准,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估:
1、三大空间的合理性:商品空间、顾客空间、导购空间的配置是否有利吸引顾客进入卖场,顾客进入卖场后是否能自由地、舒适地浏览商品,并在需要时由导购提供良好的服务,整个卖场是否洋溢着咳自由的气氛。
2、货品配置、陈列的合理性:根据卖场及产品的特点、顾客的需求、货品配置要齐全,要考虑各个种类、款式、规格、颜色的货品数量。货品配置出现问题时要及时调配。陈列:要将规格全、数量多的热销产品陈列在阳面上,并不断更新,保证成交率。
3、导购服务的质量:导购的位置要正确,语言要规范、得体(包含有声、无声两部分)。
4、卖场设计风格与品牌经营风格地一致性:品牌服装有特定的消费群体,即目标顾客,根据他们的经济条件、文化素养等各个方面的状况品牌经营将形成自己的风格,卖场设计的风格必须相吻合。
5、卖场设计与品牌层次的一致性:两者之间的一致性主要体现在经济因素上,大众化的品牌必须对应大众化的卖场设计。
改造原则:卖场设计完成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或者因为商场整体格局的调整、改变,或者经营理念的调整,卖场必须做一定改造。原则如下:
1、相似性原则:借鉴周边成功的品牌、成熟的品牌、销售好的品牌经验。
2、合理性原则:在销售好的前提下,以商品整齐、整洁的为原则;在销售不好的情况下,必须破坏原卖场平静的气氛,将货品进行调整。
3、时机恰当原则:大的改造不能在销售旺季、双休日、节假日。
4、随时改造原则:小修小改,随时进行,以货架移动、模特出样不断进行调整,销售好的时候可以不动,销售滑坡时一定要改造。
5、占优原则:亮度比周边品牌亮一点,卖场比周边品牌宽一点,服务比周边品牌好一点。
四、 卖场布置策略
门店的店头有门店专门设计的一些烘托卖场氛围的热烈的商品展示,来渲染顾客的购物情绪,给顾客形成一个良好的购物印象。同时这个商品展示的平台要注意摆放合适,做到便于顾客出入的原则。
卖场内:
* 高销售、高利润陈列在热区
* 新产品、高利润陈列在暖区
* 低销售、低毛利陈列在凉区
* 设计上避免死区
* 产品相关性陈列
* 消费习惯相关的产品接邻陈列
*品类角色定位陈列
目标型品类-热区、暖区
常规型品类-暖区
季节性、偶发型品类-促销区、凉区
便利型品类-收银台
*入口陈列策略
* 宽敞明亮,避免拥挤
* 人流量大的临街区域
* 避免车流过大的区域
* 明显的入口标识
* 超市形象与目标消费群
*软性与暖调
*购买频率高的品类
*避免组阁,视线可见全场
欢迎给我留言
8. 便利店如何进行卖场规划设计
便利店如何进行卖场规划设计?需要根据自己的开店需求而去规划的,不管是开专便利店属、日杂副食店还是文具店、服装店,都会面对“进货困扰”:货进少了,拿到手的生意没法做;大批量进货后,却又遇到货物积压、周转资金疑难问题。便利店经营上百年的实战经验证明:每一个周期进货量,要讲究1.5倍方法论:即当期进货量是上期销售量的1.5倍。若以每星期1次作为一个进货周期,那上周进10件啤酒,到周末卖出6件、余下4件,那么到这周的方法论进货量就应该是9件(销售6件*1.5=9);但考虑到还有4件余货,因此这周实际进货量只可以5件。进货1.5倍方法论,能够将卖不出去或者不好卖的商品,综合折损降到相对比较低的位置,对商品的促销和周转资金都有一定的规划帮助。
9. 卖场设计有哪些要素
卖场设计是一项全面而复杂的工作,一个成功的卖场设计主要取决于以下各个因素以及它们之间密切的联系:消费者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目标顾客、企业概念、商品分类、商品构成、卖场构成、商品布局、商品陈列、商品表现。前六个部分是卖场设计中的上游工作,是需要理性分析的、软性的、企划性很强的工作。这些工作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卖场设计的成功与否。
卖场布局、商品陈列和商品表现三个因素是卖场设计中的下游工作。它强调的是计划性、技术性,更多地表现为硬性的工作,是顾客可以切身感受到的部分。卖场设计是上游与下游工作相互联系的整体。
消费者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卖场设计与地域消费者的需求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只有对商圈内消费者的生活方式、购买习惯、价值观念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创造出针对商圈顾客需求的带有生活提案的卖场设计。我国地域广阔,消费者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收入水平、购买习惯、饮食习惯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其卖场的表现和向顾客所诉求的内容自然不同。
目标顾客和企业经营概念
商家确定了自己的目标顾客,这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的一种认识,这种认识只有得到顾客识别才有意义。目标市场的确立应具有双重的含义。首先,商家必须明确自己是什么性质的企业;其次,要让顾客认识到你是什么性质的企业。只有当二者一致时企业的经营才能展开。当企业确定了目标顾客,就要围绕目标顾客确立自己有别于其他企业的经营概念,而顾客的识别就是对企业经营概念的认识。
商品的分类和构成
企业的经营概念是通过卖场中的商品演绎和表现出来的。卖场是由若干部门和商品品种构成,它们之间的不同组合决定了卖场的性格和特征。因此,这就要求对卖场进行设计时,应充分理解商品的特性、商品知识、重点商品、主力商品、季节商品、新商品、流行商品等,同时还要了解这些商品的购买对象以及他们使用这些商品时的生活场景。
商品布局与商品陈列
如果说以上的部分是卖场设计中的企划部分,那么商品布局、商品陈列、商品表现则带有鲜明的计划特征。在企划阶段强调的是卖场设计中的理性分析,它是卖场中非可视的部分,而计划阶段则强调计划和实施,它是将企划中的思考在卖场中用视觉表现出来,使二者达到统一。这个部分之所以带有鲜明的计划特征,是因为它们与企业的销售计划、促销计划、宣传计划等连动进行,是通过各营销技术手段,在卖场的平面与立体的空间形成视觉效果。
欢迎给我留言
10. 卖场陈列设计怎么做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
卖场陈列设计就是通过视觉,运用各种道具,结合时尚文化及产品定位,运用各种展示技巧将商品最有魅力的一面展现出来并能提升其价值的一项专业技能。它含盖了艺术感、商业性、时尚感和技巧性,是以直接的视觉形象来吸引消费者的兴趣并刺激消费。所以说陈列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学科,它与设计方法、形象策划、空间规划、美学、色彩学、销售学、市场学、视觉心理学、光学都有关系,被业内人士称为高知识、高技术、高门槛行业。 合理的商品陈列可以起到展示商品、提升品牌形象、营造品牌氛围、提高品牌销售的作用。
从卖场的角度来讲,强调产品的购买便利性和关注性,只要是适合本产品提高售卖量或者提高本企业产品形象展示的位置都可以称为黄金陈列。
从购物的便利性角度来讲,强调的产品陈列是得视觉便利性和消费者拿取的便利性。例如:长袍的最佳销售高度是从120厘米—160厘米为宜,视觉最佳高度韦身高平视情况的上下10厘米为佳,产品的横向陈列视觉角度为左右30度为宜,纵向视觉角度为平视向下45度为宜。
卖场设计中应注意几个关键的经营管理技术,既:如何让顾客进入店内、如何让顾客在店内行走、如何让顾客在商品面前停留、如何让顾客购买。一般来说,进入店内购物的顾客的心理和行为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以下的顺序:进入店内\店内行走\停留\审视及联想\ 触摸\购买\满足基于以上店内顾客的购买心理和行为,在进行卖场设计时至少要认真考虑四个问题。
(一)、如何让顾客进入店内任何一种零售业态都是从请顾客进入店内开始的,因此如何让顾客很容易地进入店内购物就成为卖场设计首先考虑的问题。一个超市在顾客心目中的形象首先取决于下面的一些因素:
1、超市的选址及附件交通状况。2、停车场的大小及其位置。3、店面的色彩、标识及照明。4、出入口的位置、开入程度及有无障碍。5、店内的通透性。6、出入口处商品的布局及陈列方式。7、正门入口处的清洁及整理整顿。
(二)、如何让顾客在店内行走如何让顾客在店内行走,实际上是卖场商品的如何配置,既商品布局的问题。
商品布局要实现三个目的:一是让顾客在店内自然地行走并且起行走的路线正是店方所期望的路线,即所谓顾客流动路线的控制;二是让顾客了解店内商品位置,便于选购;三是让顾客购物结束后感到满足并愿意再度光顾,
实现上述三个目的要取决于以下几项技术应用:1、顾客流动路线的设计。2、通路的设计、特别是主通路的设计。3、卖场内磁石点的设置。4、商品的分类,既反复购买商品,冲动购买商品,连带购买商品在店内的位置。5、POP广告。
(三)、如何让顾客在商品面前停留如何让超市审场的商品吸引顾客,让流动中的顾客停下来,拿取商品欣赏并能够将商品放到购物车里,这是商家必须努力去探讨去做的工作。了解了陈列共和也可以知道答案。这其中包括: 1、陈列的商品是什么(能否吸引顾客)。2、商品陈列的位置。3、商品陈列的形式。4、商品陈列的量以及陈列的面。5、商品的色彩组合。6、照明与POP广告。(四)、如何让顾客购买商品陈列的原则是便于顾客看到、便于顾客挑选、便于顾客拿取、便于顾客购买。根据顾客的购买心理,顾客在作出购买决策之前,触摸商品是必须经过的阶段。因此这就要求商家在注意展示、表现商品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商品陈列的形状和开发符合于顾客肢体动作的陈列用具。除此之外,为了吸引顾客购买,还必须考虑以下一些问题:1、反复购买、连带商品的摆放位置。2、新商品、特卖商品的陈列位置及陈列形式。3、试食商品的陈列。4、生活提案形式的陈列。总之,对于超市企业来说,开发卖场经营管理技术将是一项长期持续不断的努力。这是因为市场环境在不断的变化,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在不断的变化,企业只有适应这种变化才能维持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