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logo
⑴ 中国瓷器发明于哪个朝代并以什么为标志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一般称其为“原始瓷”。最早见于郑州二里岗商代遗址。以彩陶来标志其发展的。
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国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
从中国陶瓷发展史来看,一般是把“陶瓷”这个名词一分为二,为陶和瓷两大类。通常把胎体没有致密烧结的粘土和瓷石制品,不论是有色还是白色,统称为陶器。其中把烧造温度较高,烧结程度较好的那一部分分称为“硬陶”,把施釉的一种称为“釉陶”。
(1)瓷器logo扩展阅读
中国瓷器早在唐代即沿陆路和海路传播到世界许多国家。越窑青瓷和邢窑白瓷,在朝鲜、日本、东南亚、阿拉伯半岛的许多地区都有出土,在巴基斯坦的布拉明那巴德、埃及的福斯塔特古遗址中均有发现。
宋代海运发达,在通往亚非的交通线的主要地区,均发现有中国青瓷和青白瓷。宋人赵汝适撰写的《诸蕃志》,记有近20个国家与中国交易瓷器。元代对外贸易进一步扩大,景德镇的青花瓷器出口,受到广泛的欢迎。
明代郑和(1371~1435)开辟了横渡印度洋通往非洲东海岸的航路,中国瓷器行销更广。与郑和同行的费信(1388~?)在《星槎胜览》中记述,进行瓷器交易的有20余国。
欧洲先是由阿拉伯商人贩去中国瓷器,16世纪葡萄牙、荷兰商人来中国贩运。近人考察,1602~1682年间荷兰东印度公司贩运的中国瓷器即有1600万件以上。
中国制瓷技术最早传播到朝鲜和日本。朝鲜在10世纪初即已仿造越窑、汝窑青瓷,日本在南宋和明初都曾派人来中国学习制瓷。11世纪中国制瓷技术传到波斯,又从波斯传到阿拉伯,15世纪传到意大利及欧洲其他各国。14~15世纪中亚、欧洲所造瓷器中常具有中国风格。
⑵ 瓷器的餐具要如何打logo标识,打了后不会被轻易的磨掉
有好多种方法,比如:丝网印刷、热转印、贴花、uv印刷、移印
以上几种都是常见的印刷方式,都可以用于陶瓷制品的印刷,不过除了uv印刷之外,套色、制版都比较麻烦。
还有更多的比如雕刻的,镂空的等等,看一下www.sdyicixingcanju.com
⑶ 如何洗掉陶瓷餐具上印刷的logo
按你说的是陶釉上的,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用盐酸对水,比例好象是1;80,用筷子蘸一点搽下几下来了,记得小心点!
我们自己做瓷器的,这个应该是有效果的!
⑷ 中国城市一个瓷器的标志是什么城市
你好。 景德镇是江西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别名“瓷都”,位于江西省东北部,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与安徽省安庆市,池州市为邻,处于皖(安徽)、浙(浙江)、赣(江西)三省交界处。历史上曾 与佛山、汉口、朱仙镇并称中国四大名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甲类对外开放城市。景德镇制瓷历史悠久,瓷器产品质地精良,对外影响较大,“瓷都”两字几乎成了景德镇的代名词,成为以陶瓷工业为主的江西省的重要工业基地。胜于蓝团队真诚为你解答!
⑸ 清朝的瓷器有什么标志
2002年春季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只雍正粉彩蝠桃《福寿》纹橄榄瓶以4000多万元港币成交,创造清代瓷器拍卖最高价;而在同年秋季该公司的拍卖会上,一只堪称绝品的元代青花釉里红开光式镂空花卉纹大罐,叫价至4000万元港币时便无人问津而流标;同时的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一只雍正珐琅彩题诗过墙梅竹纹盘以3200多万元港币成交。
在2002年秋季北京一家拍卖会上,一只乾隆粉彩山水如意耳琵琶尊以1100多万元人民币成交,创境内瓷器最高价。而这只琵琶尊几年前的拍卖成交价只是200多万元人民币,也曾轰动一时。
回顾中国古董收藏的历史,人们一直以追慕高古为境界。到了清末民国,宫廷收藏陆续外流,明清官窑瓷器成为收藏对象,但直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古董的收藏仍是以宋元及以前的高古器物为精神主流。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华人经济实力的增长,元明瓷器价位开始攀升。90年代末,清代官窑、特别是康雍乾三朝的彩色瓷系价位猛增,屡创新高。
这种现象颇有些令人揣摩之处。
清朝的皇家收藏在中国历史上发展到极至,皇家对高古的推崇影响到民间的博古之风。人们以高古瓷器为雅玩。清朝末年,宫廷遭劫掠,宫藏被盗运,古董从皇家及士大夫手中转向江南买办新贵,转向东洋、西洋古董商手中。外流的大量明清宫廷器物工艺绝美,适应江南新贵和东西洋人的口味,改变了中国古董收藏的构成。明清瓷器开始在市面流行。但收藏的高境界始终还是高古器物。
上世纪50年代后,中国社会变迁,国内文物市场关闭,本土古董收藏偃旗息鼓,只有海外偶有交易。中国古董的国际价位无从谈起。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华人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台湾、香港等地经济的腾飞,中国古董市场在伦敦、纽约、香港逐渐活跃起来。大量的交易物是明清艺术品,但顶尖的标志仍是以宋瓷为代表的高古器物。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至近两年,中国大陆涌现出一批古董鉴赏家和收藏家。他们在国内小试身手后,纷纷到境外参与竞投和交易。由于人数较众,出手狠决,其收藏倾向开始影响整个市场的走向。清代瓷器特别是康雍乾三代彩瓷系列成为抢手热门,与这一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以后,出于文物保护的需要,社会化的文物鉴赏和文物市场被禁止,加上经济体制的禁锢,百姓根本无从鉴藏文物。改革开放以后,文物市场也是最后开放的领域之一。而最早染指文物鉴藏的人士,他们最早可能接触到的古董就是被国家博物馆不看重的清代艺术品。清代艺术品、特别是康雍乾三朝的宫廷瓷器无论在造型、色彩还是工艺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也极容易被这些古董鉴赏的初学者接受。发表最多的学术成果,涌现最多的鉴赏专家也是关于明清艺术品研究的。所以,他们手握重金在市场上寻找的必定是他们最早结识的东西。而且,清代瓷器在数量上远远超过早期瓷器,更利于市场取舍和投资运作。康雍乾三朝的彩瓷是清瓷工艺的最高代表,在市场上最适合作为一个时代古董行情的标志。
从收藏者收藏方式来讲,这种局面也反映出新兴的收藏者与传统的收藏家的不同。传统的收藏家是因为爱好、家学或保存家业的意愿等来浸润收藏,新兴的收藏者则更将其它经济领域的投资方法移植到古董市场中来,更多地将文物古董的学术价值、历史价值作投资前景的研究,更多地将文物古董鉴藏当作产业来建设,更愿意尽可能快地将最好最有价值的古董收入囊中。所以,在文物古董市场上,每遇佳品必定创造“天价”。康雍乾三代的彩瓷作为难得的古代艺术品,自然成为天价的创造对象。高古瓷器传世数量极其有限,虽然人们心目中仍然视其为天物,但总归难以企及,更不可能作为市场运作的对象。加上长期的封闭管理收藏体制的限制,高古瓷器的学术研究成果社会化不够,人们无从获知高古瓷器的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判断的标准。象牙之塔,无以论价,所以就产生清代瓷器价格高于高古瓷器的现象。因为国内法律政策的规定,使高古瓷器进入市场的通道狭窄,使很多人士望而却步。作为中国古董收藏主体队伍的国内收藏者不能进入这一领域,自然就影响高古瓷器的价位。
清朝康雍乾三代彩瓷的异军突起,价位居高不下是一个历史现象。这里有文物收藏自身的规律,有学术研究成果的影响,有不同时代鉴藏者审美情趣的因素,有不同时代鉴藏者不同收藏投资方式的作用,但最根本的是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成长起来一批热爱民族艺术的有实力的收藏者和投资家的作为。他们对清朝宫廷艺术,特别是对康雍乾三朝彩瓷的热爱,使中国清代艺术品乃至整个中国艺术品的国际价位迅速提升。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关于中国艺术品的研究不断深入和社会化,随着中国新兴鉴藏者对中国古代文物的认知不断提升,康雍乾的彩瓷和清代其它艺术品的价位还将不断提高,但愿其它中国古代艺术品也能水涨船高。
⑹ 中国瓷器有R商标是什么年代的
你好,现在什么年代的商标都是带有二标志的,这个不分年限的,一般来说都是现代工艺品,希望可以帮到您
⑺ 中国瓷器发明于哪个朝代,并以什么为标志
中国首先发明和使用的用高岭土等烧制而成的传统工艺、日用品。早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的先民就已经制造和使用陶器。在制陶工艺发展的基础上,于3500多年前的商代中期,创造出了原始瓷器。经过长期的改进,在公元 2世纪的汉代末期,烧制出成熟的青瓷。以后,瓷器由中国传播到其他国家,中国在世界上博得“瓷之国”的称号。
青瓷、白瓷中国最早出现的瓷器是青瓷,因器表均施有一层薄薄的青釉而得名。商代青瓷已具备了胎质灰白、火候达1100℃以上、胎基本烧结、吸水性较弱等瓷的基本特征,但它在原料加工、器物成型以及烧窑技术上还比较原始,故称它为原始青瓷。西周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内部进一步分工,原始青瓷的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达,城邑规模扩大,瓷器的烧制更加集中和专业化。此时烧制的瓷器,在胎质烧结性能和器表施釉技术等方面已不同于原始青瓷。在造型上有精致的加工,多仿青铜器,如提梁三足鼎......整套编钟等。
青瓷
秦汉两代,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瓷器生产也出现了新的局面。在长期制陶烧瓷的实践中,对原料的选择,坯泥的淘洗,器物的成型,施釉直至烧窑等技术,都有明显的改进和提高,形成完整的工艺体系。到东汉晚期,终于烧成了成熟的青瓷。中国瓷器的出现,是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
⑻ 这是景德镇瓷器标志吗
80年代景德镇瓷器的标志
⑼ 在外国人眼里,瓷器就是中国的标志,你知道中国的四大官窑是哪些么
汝、钧、哥、定。
1.汝窑
北宋后期的宋徽宗年间建立的官窑,前后不足20年。窑址在河南汝州神垕镇(一说在河南省宝丰清凉 寺),因此而得名。
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汝窑瓷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 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汝窑瓷采用支钉支烧法,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 洗、炉、尊、盘等为主。汝窑传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贵。2.定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为民窑。始建于唐,兴盛于北宋。河北曲阳县磁涧、燕川以及灵山诸村镇,这里唐代属定州,故称为定窑。
定窑以烧白瓷为主,瓷质细腻,质薄有光, 釉色润泽如玉。黑釉、酱釉称为"黑定"、"紫定",也别具特色,制作精湛,造型典雅。花纹千姿百态,有用刀刻成的 划花,用针剔成的绣花,特技制成的"竹丝刷纹","泪痕纹"等等。出土的定窑瓷片中,发现刻有"官"、"尚食局"等字样,这说明定窑的一部 分产品是为官府和宫廷烧造的。
3.钧窑
分为官钧窑、民钧窑。
官钧窑是宋徽宗年间继汝窑之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窑。钧窑广泛分布于河南禹县(时称 钧州),故名钧窑,以县城内的八卦洞窑和钧台窑最有名,烧制各种皇室用瓷。
钧瓷两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 施釉彩,二次再烧。钧瓷的釉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霞,宋代诗人曾以"夕阳紫 翠忽成岚"赞美之。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配料掺入铜的气化物造成的艺术效果,此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大发明,称 为"窑变"。因钧瓷釉层厚,在烧制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中爬行的痕迹, 故称之为"蚯蚓走泥纹"。 钧窑瓷主要是供北宋末年"花石纲"之需,以花盆最为出色。
4.哥窑
宋代南方五大名窑之一,确切窑场至今尚没有发现。据历史传说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两浙路处州、龙 泉县各建一窑,哥哥建的窑称为"哥窑",弟弟建的窑称为"弟窑",也称章窑、龙泉窑。有的专家认为传世的宫藏哥窑 瓷,实际上是南宋时修内司官窑烧制的。
哥窑的主要特征是釉面有大大小小不规则的开裂纹片,俗称"开片"或"文武 片"。细小如鱼子的叫"鱼子纹",开片呈弧形的叫"蟹爪纹",开片大小相同的叫"百圾碎"。小纹片的纹理呈金黄色,大 纹片的纹理呈铁黑色,故有"金丝铁线"之说。其中仿北宋官窑的瓷器为黑胎,也具有"紫口铁足"。 哥窑瓷胎体有厚有薄,釉色主要有粉青、 月白、米黄数种,釉面光泽如肤之微汗,是为上品。器形以洗、炉、盘、碗为多。
⑽ 瓷器底下的标志代表什么
应该是出口瓷器的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