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房设计
1. 一般仓库设计在几楼为好
一楼或者地下吧
2. 关于仓库建筑设计的规范有哪些
目前涉及各类仓库建筑设计的规范
:
《商业仓库设计规范》回SBJ01-1988
《粮食平答房仓设计规范》GB
50320—2001,2001年7月1日起实施;原行业标准《粮食房式仓库设计标准》
SBJ
03—89废止
《食用油库建设标准
》SBJ07-94
《物资仓库设计规范》SBJ09-95
《冷库设计规范》
GB
50072-2001
《石油库设计规范》GB
50074-2002
3. 库房改造设计说明怎么写
你好!
1、根据甲方的要求,严明改造的库房是什么结构
2,说明每个结构中的设计要求、版施工工艺权及使用年限.
3、细化地质构造和周围环境对其的影响力
4、水电的安装及走位的量化的说明
5、消防安全及紧急速散通道等配套设施的说明
如有疑问,请追问。
4. 仓库设计的布局形式有哪几种
仓库设计的布局形式:1,U型流动,2,直线型流动。3,T型流动。(这个对不对?)
二、仓库的布局设计
仓库的布局包括:总体布置,即确定仓库内建筑物、货场、构筑物、运输系统、附属固定设备、地下设施等平面位置和竖直高度,库房、货棚、辅助间等的单体布置。同时包括供电、排水布局。
1、仓库平面布置
仓库的平面布置,就是根据仓库总体设计要求,科学地解决仓库区域的布局问题,包括具体安排主要业务场所、辅助业务场所、生活区的办公室场所、生活场所及其它附属设施的位置。
主要业务场所的布局,要以保管物品的库房、货棚、货场为重点。库房的布局,要按储存物品的类别和安全性质分组布置。每组之间,还要考虑到业务性质、吞吐量大小以及作业的合理流程。
辅助业务场所的布局是为主要业务场所服务的,应靠近主要业务场所。所存放包装物料的场所,应调在包装场所附近,以便于材料的领用;保管苫垫用品的场所,应设在出入方便,距离物品保管场所较近的地方。
生活区的布局,一般应与库区各业务场所隔开,并设置单独的出入口。
2、仓库竖向布局
仓库竖向布局,是确定仓库建筑物上的标高(高程)界限。仓库基建时,应因地制宜地将场地上自然起伏的地形加以适当改造,使之满足库区各建筑物、库房和货场之间的装卸运输要求,并合理解决场地排水问题。
3、仓库供给与排水水布局
仓库给、排水主要是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库区的排水包括两个方面:
(1)防洪问题,防止库外洪水冲淹仓库
(2)库区场地排水问题,即生活污水和雨水排出库外
4、搬运与库区布局
仓库布局需结合所选择的材料搬运设备,因为产品流程的通道将主要取决于材料搬运系统。
5. 库房设计说明如何写
1、根据甲方的要求,严明改造的库房是什么结构 2,说明每个结构中的设计要求、施工工艺及使用年限. 3、细化地质构造和周围环境对其的影响力 4、水电的安装及走位的量化的说明 5、消防安全及紧急速散通道等配套设施的说明
6. 仓库布局的设计
1、仓库结构类型的选择
仓库结构类型的选择,主要根据仓库的功能和任务来确定,主要包括:
(1)仓库的主要功能,是单纯储存还是兼有分拣、流通加工、配送等功能;
(2)储存的对象,储存货物的性质、类型、数量、外形式尺寸;
(3)仓库内外环境要求,主要指温、湿度的限制以及消防、安全等要求:
(4)经济能力,投资额的大小,对经营成本的要求等。
2、仓库设施、设备的配置
根据仓库的功能、存储对象、环境要求等确定主要设施、设备的配置。如下表所示: 功能要求 设备配置 存货、取货 货架、叉车、堆垛机械、起重运输机械等 分拣、配货 分拣机、托盘、搬运车、传输机械等 验货、养护 检验仪表、工具、养护设备等 防火、防盗 温度监视器、防火报警器、监视器、防盗报警设备等 流通加工 加工作业机械、工具等 控制、管理 计算机及辅助设备等 配套设施 站台(货台)、轨道、道路、场地等 3、仓储面积及参数的确定
仓储面积是影响仓库规模和仓储能力的重要因素。仓储面积,包括库区总面积和仓库建筑面积。
(1)仓库建筑面积及各项参数
①仓库建筑系数。是各种仓库建筑物实际占地面积与库区总面积之比。
仓库建筑系数=仓库建筑占地面积/库区总面积×100%
该参数反映库房及仓库管理的建筑物在库区内排列的疏密程度,反映总占地面积中库房比例高低。
②仓库建筑面积。是仓库建筑结构实际占地面积,用仓库外墙线所围成的平面面积来计量。多层仓库建筑面积是每层的平面面积之和。
其中,除去墙、柱等无法利用的面积之后称有效面积,有效面积从理论上来讲,都是可以利用的面积。但是,可利用的面积中,有一些是无法直接进行储存活动的面积,如楼梯等,除去这一部分面积的剩余面积称使用面积。
③仓库建筑平面系数。是衡量使用面积所占比例的参数。
库房建筑平面系数=库房使用面积/库房建筑面积×100%
(2)确定仓库面积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
①物资储备量,它决定了所需仓库的规模;
②平均库存量,主要决定所需仓库的面积:
③仓库吞吐量,反映了仓库实际出入库的货物量,与仓库面积成正比关系;
④货物品种数,在货物总量一定的情况下,货物品种数越多,所占货位越多,收发区越大,
所需仓库面积也越多;
⑤仓库作业方式,机械化作业必须有相应的作业空间;
⑥仓库经营方式,如实行配送制需要有配货区,进行流通加工需要有作业区等。
(3)其它技术参数
①库房高度利用率。是反映库房空间高度被有效利用程度的指标。
库房高度利用率=货垛或货架平均高度/库房有效高度×100%
这个参数和库房面积利用率参数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即衡量仓库有效利用程度。仓库中可以采取多种技术措施来提高这一利用程度。
②仓容。仓库中可以存放物资的最大数量。以重量单位(吨)表示。
仓容大小取决于面积大小及单位面积承载货物重量的能力以及货物的安全要求等。
仓容(吨)=仓库使用面积(m2 )×单位面积储存定额(吨/m2 )
库容反映的是仓库的最大能力,是流通生产力衡度的重要参数。
③仓库有效容积。指仓库有效面积与有效高度之乘积。传统的仓容指标因与库房高度关系不大,因而不能很好地反映库房容积利用情况。随着高平房仓库及立体仓库的出现,面积利用指标已不能完全反映仓库技术经济指标。仓库有效容积则是指描述仓库立体的储存能力和利用情况。
仓库有效容积=仓库有效面积(m2 )×有效平均高度(m)
④仓库周转次数。是年入库总量或年出库总量与年平均库存之比,反映仓库动态情况,是生产性仓库和流通性仓库的重要指标,在年入(出)库总量一定情况下,提高周转次数,则可降低静态库存的数量,从而减少仓库有效容积的占用。
周转次数=进(出)库总量/平均库存
4、确定仓库主体构造
仓库主体构造包括:基础、地坪、框架构成、立柱、墙体、屋盖、楼板、地面、窗、出入口、房檐、通风装置等。
(1)仓库框架。框架是用柱、中间柱等及墙体构成。仓库内有立柱,会影响仓库的容量、装卸作业的方便性,能减少则应尽量减少。
(2)防火问题。仓库主体构造要采用防火结构设计,外墙地板、楼板、门窗必须是防火结构,使用耐火或不燃烧材料,如混凝土、石棉类建材等。
(3)出入口尺寸。主要是由货车是否入库,使用的叉车种类、尺寸、技术参数、台数、出入库频率,保管货物的尺寸大小等因素决定的。
(4)站台(货台)的高度。库外道路平面停放的待装卸货车车厢底板高度尺寸,应与库内地面平齐。这样运输车辆不进入仓库作业,但利用叉车进行搬运作业却十分方便。
5、仓库附属设施、设备
(1)保管设备
在库内堆放要保管的货物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地面散堆法、平托盘分层堆码法、框架托盘分层堆放法、货架散放法、托盘在货架放置法等。不同的保管货物的方法需有不同的保管设备。
(2)分拣装置、装卸搬运设备
在许多仓库中有机械化、电子化的货物分拣设置,以及进行机械化作业的各种叉车、专用设备和工具。因此,仓库设计、布置要与分拣装置、装卸搬运设备的配置、安装与作业方法及所需面积等相互协调。
7. 仓库的设计要考虑哪些因素
仓库的结构是对实现仓库的功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仓库的结构设计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平房建筑和多层建筑
仓库的结构,从出入库作业的合理化方面考虑,尽可能采用平房建筑,这样储存产品就不必上下移动,因为利用点滴将储存产品从一个楼层搬运到另一个楼层费时费力,而且电梯往往也是产品流转中的一个瓶颈,因为有许多材料搬运机通常都会竞相利用数量有限的电梯影响库存作业效率。但是在城市内,尤其是在商业中心地区,那里的土地有限或者昂贵,为了充分利用土地,采用多层建筑成为了最佳的选择。在采用多层仓库时,要特别重视对上下楼的通道设计。
2.仓库出入口和通道
仓库出入口的位置和数量是由“建筑的开建长度、进深长度”、“库内货物堆码形式”、“建筑物主体结构”、“出入库次数”“出入库作业流程”以及“仓库职能”等因素所决定的。出入库口尺寸的大小是由卡车是否出入库内,所用叉车的种类、尺寸、台数、出入库次数,保管货物尺寸大小所决定的。库内的通道是保证库内作业的畅顺的基本条件,通道应延伸至每一个货位,使每一个货位都可以直接进行作业,通道需要路面平整和平直,减少转弯和交叉。
3.立柱间隔
库房内的立柱是出入库作业的障碍,会导致保管效率低下,因而立柱应尽可能减小。但当平房仓库梁的长度超过25米时,建立无柱仓库有困难,则可设中间的梁间柱,是仓库成为有柱结构。不过在开间方向上的壁柱,可以每隔5~10米设一根,由于这个距离仅和门的宽度有关,库内又不显露出柱子,因此和梁间柱相比,在设柱方面比较简单。但是在开间方向上的柱间距必须和隔墙、防火墙的位置,天花板的宽度或是库内开间的方向上设置的卡车停车站台长度等相匹配。
4.天花板的高度
由于实现了仓库的机械化、自动化,因此现在对仓库天花板的高度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即使用叉车的时候,标准提升高度时3米;而使用多端是高门架的时候要达到6米。另外,从托盘装载货物的高度看,包括托盘的厚度在内,密度大且不稳定的货物,通常以1.2米为标准;密度小而稳定的货物,通常以1.6米为标准。以其倍数(层数)来看,1.2米/层×4层=4.8米,1.6米/层×3层=4.8米,因此,仓库的天花板高度最低应该是5~6米。
5.地面
地面的构造主要是地面的耐压强度,地面的承载力必需根据承载货物的种类或堆码高度具体研究。通常,一般平房普通仓库1平方米地面承载力为2.5~3吨,其次是3~3.5吨,多层仓库层数加高,地面曾受负荷能力减少,一层是2.5~3吨,二层是2~2.5吨,三层是2~2.5吨,四层是1.5~2吨,五层是1~1.5吨甚至更小。地面的负荷能力是由保管货物的重量、所使用的装卸机械的总重量、楼板骨架的跨度等所决定的。流通仓库的地面承载力,则必须还要保证重型叉车作业的足够受力。
8. 仓库应如何设计布局
仓库设计的布局形式:1,U型流动,2,直线型流动。3,T型流动。(这个对不对?)
二、仓库的布局设计
仓库的布局包括:总体布置,即确定仓库内建筑物、货场、构筑物、运输系统、附属固定设备、地下设施等平面位置和竖直高度,库房、货棚、辅助间等的单体布置。同时包括供电、排水布局。
1、仓库平面布置
仓库的平面布置,就是根据仓库总体设计要求,科学地解决仓库区域的布局问题,包括具体安排主要业务场所、辅助业务场所、生活区的办公室场所、生活场所及其它附属设施的位置。
主要业务场所的布局,要以保管物品的库房、货棚、货场为重点。库房的布局,要按储存物品的类别和安全性质分组布置。每组之间,还要考虑到业务性质、吞吐量大小以及作业的合理流程。
辅助业务场所的布局是为主要业务场所服务的,应靠近主要业务场所。所存放包装物料的场所,应调在包装场所附近,以便于材料的领用;保管苫垫用品的场所,应设在出入方便,距离物品保管场所较近的地方。
生活区的布局,一般应与库区各业务场所隔开,并设置单独的出入口。
2、仓库竖向布局
仓库竖向布局,是确定仓库建筑物上的标高(高程)界限。仓库基建时,应因地制宜地将场地上自然起伏的地形加以适当改造,使之满足库区各建筑物、库房和货场之间的装卸运输要求,并合理解决场地排水问题。
3、仓库供给与排水水布局
仓库给、排水主要是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库区的排水包括两个方面:
(1)防洪问题,防止库外洪水冲淹仓库
(2)库区场地排水问题,即生活污水和雨水排出库外
4、搬运与库区布局
仓库布局需结合所选择的材料搬运设备,因为产品流程的通道将主要取决于材料搬运系统。赞同1|
评论
9. 建筑设计里面有没有关于仓库设计的规范
目前涉及各类仓库建筑设计的规范 :
《商业仓库设计规范》SBJ01-1988
《粮食平房仓设计规范》GB50320—2001,2001年7月日起实施;原行业标准《粮食房式仓库设计标准》SBJ03—89废止
《食用油库建设标准 》SBJ07-94
《物资仓库设计规范》SBJ09-95
《冷库设计规范》GB 50072-2001
《石油库设计规范》GB 50074-2002
注意事项:
1、仓库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间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首先了解外部对仓库的要求,外部与仓库的连接方式和方法。
2、仓库的规划设计必须建立在真实的数据收集和正确的数据分析基础上。
3、各类数据的ABC分析,在同一仓库中有时也可能采用若干种不同的仓库形式。
4、条码、单元化容器的标准化,是信息技术、物流技术的基础,并影响仓库的效率,必须从企业的角度,供应链的角度首先来考虑、确定。
5、当前,企业间供应链管理的发展,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正在推动和指导仓库的进步和建设,条型码识别技术,无线信息传输技术(RF),仓库管理系统(WMS)等不但在自动化仓库内使用,而且也在人力、机械化仓库内使用。这是受到企业信息一体化和企业间供应链信息一体化的影响和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