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因近似被驳回
以下情况商标申请会被驳回,法律依据如下:
根据《商标法》第三十条申请注册的商标,凡不符合本法有关规定或者同他人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已经注册的或者初步审定的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由商标局驳回申请,不予公告。
第三十一条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商标注册申请人,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以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申请注册的,初步审定并公告申请在先的商标;同一天申请的,初步审定并公告使用在先的商标,驳回其他人的申请,不予公告。
(1)商标因近似被驳回扩展阅读:
根据《商标法》第三十三条对初步审定公告的商标,自公告之日起三个月内,在先权利人、利害关系人认为违反本法第十三条第二款和第三款、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一款、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规定的,或者任何人认为违反本法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的,可以向商标局提出异议。
公告期满无异议的,予以核准注册,发给商标注册证,并予公告。
第三十四条对驳回申请、不予公告的商标,商标局应当书面通知商标注册申请人。商标注册申请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复审。商标评审委员会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九个月内做出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当事人对商标评审委员会的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Ⅱ 商标注册被被驳回的原因有哪些
1、商标代理人专业知识有限,很多被驳回商标在专业商标代理人看来是版不可能注册成功的,但在利权益的驱使下罔顾委托人权益接受委托。2、图形商标近似,如与“红十字”、“红新月”的标志相同或者近似。3、商标同外国的国家名称、国旗、国徽、军旗等相同或者近似。4、商标带有欺骗性,容易使公众对商品的质量、特点或产地产生误认。5、商标与县级行政区划地名或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人名相同或者近似。6、商标与在先注册商标相近似或易引起公众混淆的商标。7、商标与驰名商标文字近似如“欧派”与“派欧”。8、商标带有民族歧视。9、商标类别与引证商标近似。10、商标与特定词汇相同,如:将军、元帅。
Ⅲ 商标被驳回的理由是什么
商标被驳回主要是由于以下理由:
1.违反商标法禁止注册的原则,商标法第十条规定
2.违反商标法禁止注册原则,商标法第第一天规定
3.与他人在先商标构成近似商标
不懂可微我(点击头像)
希望可以帮到你!
Ⅳ 商标因近似被驳回还有希望申请吗
商标驳回分为:绝对驳回和相对驳回。
绝对驳回是指该商回标申请违反了《商答标法》第十条规定,即不得作为商标注册的标志不能注册为商标使用。如:“中国”、“英国”、“上海”、“中南海”、“国徽”等;
相对驳回是指,申请商标与在先申请或在先注册的商标在整体上或者部分上存在近似。
根据商标法的相关规定,商标驳回后,商标申请人可以自收到驳回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复审申请。“如果商标驳回为绝对驳回理由,不建议申请驳回复审;如果商标驳回为相对驳回,建议您及时咨询有专业背景的知识产权律师,根据商标审查标准,就商标是否近似作出判断,从而决定是否申请驳回复审。”李年通表示,“我们的意见是,申请驳回复审,就具有成功取得商标注册的机会,即使复审并未成功,申请人仍然有权在复审期间(一般为一年半至两年期间)继续使用TM标志。但是,如果放弃复审申请,商标申请将归于无效。即便重新申请,也面临两—三年的时间成本。”
Ⅳ 商标注册因近似被驳回,复审机会大吗
建议你找专业的代理公司咨询一下,这个能不能复审成功和律师写的专文案也有很大的关系。
假如属你已经有在使用这个商标,通过的概率可能高一点,你可以提供这个商标在商品上使用的证明。
现在复审一个商标的费用大概在3000-3500元,如果有一些把握,可以申请复议,因为你重新申请商标,风险和时间成本都是蛮大的。
Ⅵ 商标被驳回怎么办有什么处理方法
可以根据驳回原因,自己也可以做复审申请,建议咨询代理机构去写。
Ⅶ 图形商标申请,因为近似被驳回了,复审通过概率大吗
我觉得两个图形的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除了外观轮廓形状略像,在构图、细节处理方面区别都比较明显。图形商标近似判定的主观性还是比较强的,建议争取一下。
Ⅷ 商标注册因图形部分有近似被驳回,复审通过概率大吗25类服装的。广告就别来了。
引证商标外圈是一个类圆圈,内圈那个是风车的造型,你下边的这个是五边形和五个三角形的排列组合,两者之间消费者是不会混淆的,区别其实还是挺大的,我觉得复审的可能性比较大
还要看对方的实力怎么样,如果是一个大公司的话,这个商标的使用情况怎么样,等等。
如果对方实力不强,这个商标复审成功的可能性很大。
另:是不是还有其他引证商标?
注:要注意收集自己商标的使用证据,有广告宣传更好。
有些一些审查员有点可能性或相似就会下驳回,这是正常的,如果非要说相似,就是引证商标内圈去除一部分和你的商标相似,而你的是三角形不存在弧度,所以这个说法有点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