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
㈠ 平流式沉淀池沉淀基本原理是什么
平流式沉淀池由进、出水口、水流部分和污泥斗三个部分组成。水池表面呈长方形,进出口位于水池两端。进气道通常使用浸入式进气道。水通过均匀分布的进水孔流入水池。进水孔后设有挡板,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水池的横截面上。
出口多采用溢流堰,以保证沉淀后的澄清水可沿池宽均匀地流入出水渠。堰前设浮渣槽和挡板以截留水面浮渣。水流部分是水池的主体。
池宽和池深应保证水流沿池溢流段均匀分布,并按设计流速缓慢、稳定地流动。污泥斗用来积聚沉淀下来的污泥,多设在池前部的池底以下,斗底有排泥管,定期排泥。
(1)平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扩展阅读:
平流式沉淀池主要设计参数为水平流速、沉淀时间、池深、池宽、长宽比、长深比 等,设计有关要点如下:
(1)沉淀出水浊度,当作化学水处理进水水质时应不大于5NTU,作为冷却水水质时浊度不大于20NTU。
(2)池或分区的数量一般不少于2座。
(3)沉淀时间一般为1.0-3.0h,处理低温、低浊度水或高浊度水时,应适当增加沉淀时间。
(4)沉淀池平均水平流速一般为10-25mm/s。
(5)有效水深一般为3.0-3.5m,超高一般为0.3-0.5m。
(6)水池长宽比不小于4:1。每个单元的宽度或导流墙之间的距离应为3-9m,最大为15m。
(7)池长深比不小于10:1。用吸泥机排泥时,池底为平坡。
(8)平流沉淀池进出口形势及布置对沉淀池出水效果影响较大。正常情况下,取水口端部设有多孔壁时,从池底泥沙面以上0.3-0.5m至池底,多孔壁内不设孔,以避免冲击性泥沙淤积。当沉淀池出口流速较高时,可考虑在出口池前加手指槽的措施,以降低出口堰的负荷。
㈡ 平流式沉淀池再设计时需要注意什么啊
对 注意表面负荷 也就是水力负荷 不能过大
㈢ 平流式沉淀池的工作流程是什么样的
平流式沉淀池的原理,平流式沉淀池表面形状一般为长方形,水流在进水区经过消能和整流进入沉淀区后,缓慢水平流动,水中可沉悬浮物逐渐沉向池底,沉淀区出水溢过堰口,通过出水槽排出池外。其基本要求如下:
(1)平流式沉淀池的长度多为30-50m,池宽多为5-10m,沉淀区有效水深一般不超过3m,多为2.5-3m。为保证水流在池内的均匀分布,一般长宽比不小于4,长深比为8-12。
(2)采用机械刮泥时,在沉淀池的进水端设有污泥斗,池底的纵向污泥斗坡度不能小于0.01,一般为0.01-0.02.刮泥机的行进速度不能大于1.2m/min,一般为0.6-0.8m/min。
(3)水平流速是只水流在池内流动的速度,平流式沉淀池作为初沉池时,最大水平流速为7mm/s,表面负荷为1-3m3/(m2*h);作为二沉池时,最大水平流速为5mm/s。
(4)入口要有整流措施,常用的入流方式有溢流堰-穿孔整流墙(板)式、底孔入流-挡板组合式、淹没孔入流-挡板组合式和淹没孔入流-穿孔整流墙(板)组合式等四种。使用穿孔整流墙时整流墙上的开孔总面积为过水断面的6%-20%,孔口处流速为0.15-0.2m/s,孔口应当作为渐扩形状。
(5)在进出口处均应设置挡板,高出水面0.1-0.15m。进口出挡板淹没深度不应小于0.25m,一般为0.5-1m;出口出挡板淹没深度一般为0.3-0.4m。进口处挡板距进水口0.5-1.0m,出口出挡板距出水堰板0.25-0.5m。
(6)平流式沉淀池容积较小时,可使用穿孔管排泥。穿孔管大多布置在集泥斗内,也可布置在水平池底上。沉淀池采用多斗排泥时,泥斗平面呈方形或近似方形的矩形,排数一般不能超过两排。大型平流式沉淀池一般都设置刮泥机,将池底污泥从出水端刮向进水端的污泥斗,同时将浮渣刮向出水端的集渣槽。
(7)平流式沉淀池非机械排泥时缓冲层高度为0.5m,使用机械排泥时缓冲层上缘应高出刮泥板0.3m。
㈣ 在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过程中达到要求去除率的水利停留时间是不是就是沉淀时间急在线等
设斜管沉淀池池长为L,池中水平流速为V,颗粒沉速为u0,在理想状态下,L/H=V/ u,水回力停留时间HRT=池容Q/流量答Q1=(HxLxW)/Q1=H/(Q1/LXW)=L/V流速=H/u。所以在理想状态下,水力停留时间就等于颗粒最大沉降时间(即沉淀时间)。
㈤ 平流式沉淀池设计数据有哪些
平流式沉淀池设计数据:
1.
长宽比以3-5为宜;
2.
长与有效水深比一般采用8-12;
3.
池底纵坡一内般采用0.01-0.02,机械容刮泥时不小于0.005;
4.
初次沉淀池最大水平流速为7mm/s,二次沉淀池为5mm/s;
5.
进出口处挡板位置
1)
高出池内水面0.1-0.15m;
2)
进出挡板淹没深度一般为0.5-1.0m;
3)
出口挡板淹没深度一般为0.3-0.4m;
4)
挡板距进水口0.5-1.0m,距出水口0.25-0.5m;
6.
非机械刮泥时,缓冲层高度0.5m,机械刮泥时,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7.
刮泥机行进速度一般为0.6-0.9m/min;8.
排泥管直径为<
200mm;
9.
入口整流墙的开孔总面积为过水断面的6%-20%;
10.
出水锯齿形三角堰,水面宜位于齿高的1/2处。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㈥ 格栅+隔油池+平流式沉淀池+调节池+气浮池对SS COD BOD的去除率大致上是多少我想算ABR的设计
格栅对上述三种的去除率不是很大,只能起到去除大固体的作用。
隔油池主要回作用是去除水中的浮答油,针对你这种水质,大概能去除上述三种物质的20%左右。具体的最好能做个试验,测得的数据比较准确。
沉淀池其实是对比重大于水的部分SS起到作用。对SS能起到去除60%以上的作用。对COD和BOD,估计在10-20%左右吧。准确的数据还得试验得出。
调节池对上述三种数据没什么影响。
气浮池SS/COD/BOD能去除40%左右吧(主要能去除前面剩下的较小的物质)。
以上工艺整体的去除率能达到60%左右吧。
这只是大致的估算,你要想得到准确的数据还得试验才行。
这些都是物化的方法去除污染物,只能做为预处理工艺,要想达标排放必须上生化工艺。同时,上述的工艺也可以用其它工艺代替或者优化。
希望能帮到你,祝你早日完成毕业设计(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试验才是最好的基础,你会学到很多东西)。
㈦ 平流式沉淀池如何计算尺寸
可以在网络查一下,也可以看看下面的公式,谢谢楼主第一方法按照表面负荷计算
沉淀池表面积:A=Q/u
池长:L=VT
池宽:B=A/L
㈧ 平流式沉淀池沉淀基本原理是什么
平流式沉淀池由进、出水口、水流部分和污泥斗三个部分组成。水池表面呈长方形,进出口位于水池两端。进气道通常使用浸入式进气道。水通过均匀分布的进水孔流入水池。进水孔后设有挡板,使水流均匀地分布在水池的横截面上。
出口多采用溢流堰,以保证沉淀后的澄清水可沿池宽均匀地流入出水渠。堰前设浮渣槽和挡板以截留水面浮渣。水流部分是水池的主体。
池宽和池深应保证水流沿池溢流段均匀分布,并按设计流速缓慢、稳定地流动。污泥斗用来积聚沉淀下来的污泥,多设在池前部的池底以下,斗底有排泥管,定期排泥。
(8)平流式沉淀池设计计算扩展阅读:
平流式沉淀池主要设计参数为水平流速、沉淀时间、池深、池宽、长宽比、长深比
等,设计有关要点如下:
(1)沉淀出水浊度,当作化学水处理进水水质时应不大于5NTU,作为冷却水水质时浊度不大于20NTU。
(2)池或分区的数量一般不少于2座。
(3)沉淀时间一般为1.0-3.0h,处理低温、低浊度水或高浊度水时,应适当增加沉淀时间。
(4)沉淀池平均水平流速一般为10-25mm/s。
(5)有效水深一般为3.0-3.5m,超高一般为0.3-0.5m。
(6)水池长宽比不小于4:1。每个单元的宽度或导流墙之间的距离应为3-9m,最大为15m。
(7)池长深比不小于10:1。用吸泥机排泥时,池底为平坡。
(8)平流沉淀池进出口形势及布置对沉淀池出水效果影响较大。正常情况下,取水口端部设有多孔壁时,从池底泥沙面以上0.3-0.5m至池底,多孔壁内不设孔,以避免冲击性泥沙淤积。当沉淀池出口流速较高时,可考虑在出口池前加手指槽的措施,以降低出口堰的负荷。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网络-沉淀池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网络-平流式沉淀池
㈨ 平流式沉淀池的长度计算式是L=3.6vt, 此决定二因素,即是v=流速和t=停留时间,若设1000吨每小时处理污水量.
有区别啊。过水截面一定时,流量大,长度长。
还有一个是过水截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