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产纠纷
1. 同居关系析产纠纷怎么处理
同居关系析产则是以财产取得方式确定产权,共同财产未经共有人同意不得处分。
其行为模式不同,后果模式也不相同。
审理同居关系析产纠纷案件,基本法律依据是《物权法》关于共有的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若干意见》的相关规定,同居生活期间双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购置的财产,按一般共有财产处理;同居生活前,一方自愿赠送给对方的财物可比照赠与关系处理;一方向另一方索取的财物,可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婚姻法的相关司法解释规定的精神处理;同居期间为共同生产、生活而形成的债权、债务,可按共同债权、债务处理;一方在共同生活期间患有严重疾病未治愈的,分割财产时,应予适当照顾,或者由另一方给予一次性的经济帮助。
2. 分家析产纠纷
1、分家析产协议:属于当事人自愿处分自己财产的行为,一般是父母将自己的财产分给子女。分家析产协议只要是当事人意思表示、没有处分他人财产、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或禁止性规定的,就自全体协议人签字时起生效。
2、公证不是民事协议“生效”的必要条件,只是公证后可以使民事协议的效力更强,经过公证后的协议,将来有纠纷到法院时,法院一般会直接采纳为证据,不用再质证,除非有相反证据证明公证错误。
3、另外提醒一句:分家析产协议虽然自当事人签字时起就可以生效,但如果分家析产协议中涉及到的家产属于不动产或准不动产比如房产、土地、车辆等的,还应当经过产权过户、变更登记后才发生物权变动的效力,如果在分家协议生效后不及时做过户登记,虽然协议生效,但产权不变,原财产所有人(一般是家里的父母)将来反悔不愿再分的,房产等可能仍然归父母所有,分家协议中确定分到的人有可能拿不到房产。
3. 请教专业律师:子女析产纠纷
房地产及拆迁抄补偿费的大袭幅上涨致使社会各方面发生变化,包括亲情关系,多年前家庭成员之间达成的利益分配协议,在补偿费出现较大变化时,对原来达成的分配协议反悔已经多见。不足为奇。
你母亲所立遗嘱由于其他继承人的反悔,按法律规定只能部分有效,因此,你提出的分割方案符合法律规定,应该得到其他继承人的同意,法院会支持你的意见。
如果起诉,你要准备房屋产权证、母亲遗嘱后,以原告身份起诉各继承人要求分割房屋份额。
如果不起诉,就得有一个成年有威信的长辈出面,申明应当尊重死者、长者意见以及家庭之前财产分割的历史事实,达成将房屋过户在你名下的意见。从亲情角度考虑,你要主动提出给其他人一定补偿为最好,以保持你们之间的亲情关系。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你母亲做原告,你们做被告,你母亲主张继承,有你母亲按份额给其他人补偿。法院会做出房屋归你母亲、你母亲分别给其他人补偿的判决。之后,你母亲有独立的处分权,再过户给你就行了。最好在你母亲在世时过户,避免你母亲去世后再发纠纷。
4. 房屋析产官司
对于第1个问题的回答:这要看判决的具体内容而定,如果判决中要求先给钱再变更产权的话,是可以要求对方先给钱。
对第2个问题的回答:你是否可要求对方一次性付款,要看判决中是怎么判的而定,如果判决中要求对方一次性付款,那么,你的要求是有根据的。对方如不执行生效判决,你可依法申请强制执行。
5. 房产纠纷要看是析产确权纠纷还是继承权纠
析产房产纠纷官司重点是房产是否属于共同共有或者按份共有,如果是共同共有关系,则分割房产份额应该平均分割;如果属于按份共有关系,则按照当事人对涉案房屋应占有的份额进行分配。析产时,房屋产权的归属共有人都有优先购买权,如果都主张优先购买,就在当事人中进行竞价拍卖,拍到房产的人应对其他共有人进行适当补偿;如果都不主张房产产权,则在评估作价的基础上对外进行拍卖,拍到的价款在所有共有人中进行分配。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房产析产案件日趋复杂,具体应该以个案进行具体分析研究。
6. 继承纠纷与分家析产纠纷有什么区别
继承往往会伴随分家或析产。但是,继承毕竟与分家析产不同,两者之间具有严格的区别。那么,呢? 继承纠纷与分家析产纠纷的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规定》婚姻家庭纠纷中就列有分家析产纠纷,分家析产纠纷是一种给付之诉,是对已经明确的权利,主张分割、析产出来。析产纠纷是在共同共有关系中因财产的分割、分配和无权处分争议而产生的纠纷。其本质是共有权的分割纠纷和所有权的侵权纠纷。分家析产是由于家庭成员家庭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不能够再在一起生活,而要求分割家庭共有财产。人的死亡仅是引发分家析产的法律事实之一。根据《继承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 二、继承纠纷中有法定继承纠纷、遗嘱继承纠纷等,指的是继承开始由于继承权的确认争执而产生的纠纷。继承纠纷是一种确认之诉,往往是有无继承权、遗嘱的效力或继承的份额的确认所产生的纠纷。 三、分家析产纠纷与继承纠纷在诉讼时效上的差别。 分家析产纠纷是一种财产所有权被侵犯的侵权纠纷,目前仍然适用《民法通则》的规定,即《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第一百三十七条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二年内行使。 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一条“法律对诉讼时效另有规定的,依照法律规定”之规定,《继承法》属于特别法,对诉讼时效专门有规定,应从其规定,即《继承法》第八条的规定,对由于继承纠纷应该按照最多不超过二十年期间的规定。 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继承开始时继承人未表示放弃继承遗产又未分割的可按析产案件处理的批复》中规定:被继承人死亡后,各继承人都没有表示过放弃继承,根据《继承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应视为均已接受继承。诉争的房屋应属各继承人共同共有,他们之间为此发生之诉讼,可按析产案件处理,并参照财产来源、管理使用及实际需要等情况,进行具体分割。 五、继承与分家析产发生时间不同。继承只能是在被继承人自然死亡或被宣告死亡后才能开始,被继承人生前是不可能发生继承问题的;而分家析产则没有这样的限制。
7. 非法同居析产纠纷
首先,无论是同居还是合法婚姻,财产分割很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公平合理。
其一,即使婚姻法中规定的财产分割,分割的也是夫妻婚姻存续期间的共同财产。至于同居的情况,因为并不属于婚姻法保护的法律关系,所以 根本不涉及财产分割的问题。 需要分割的只是双方的共有财产,相当于合伙人之间分割财产。
所以,要问男方是否有权分割,则要看男方是否拥有财产所有权,该财产是否属于共有。而跟同居不同居,没有关系。
其二,同居期间谁想找谁就找谁,这是当然的。同居并不是违法的事,之所以有时被说成“非法同居”,是因为,同居不是婚姻法保护的关系,没有法律约束。其行为本身并不是非法的。所以,同居关系对双方都没有约束力,所以“同居期间谁想找说就找谁”。当然这样无疑是违反道德要求的,但道德不是法律。
最后,法律本身正是为了维护公平正义的,如果对法院的判决不满,当事人完全可以上诉。
如果明知自己的权益受到伤害而选择一味忍让,既是对坏人的纵容,也是对法律的背叛....
注——“ 正在准备今年的司法考试”
8. 如何处理分家析产纠纷
1、分家析产协议:属于当事人自愿处分自己财产的行为,一般是父母将自己的财产分给子女。分家析产协议只要是当事人意思表示、没有处分他人财产、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或禁止性规定的,就自全体协议人签字时起生效。
2、公证不是民事协议“生效”的必要条件,只是公证后可以使民事协议的效力更强,经过公证后的协议,将来有纠纷到法院时,法院一般会直接采纳为证据,不用再质证,除非有相反证据证明公证错误。
3、另外提醒一句:分家析产协议虽然自当事人签字时起就可以生效,但如果分家析产协议中涉及到的家产属于不动产或准不动产比如房产、土地、车辆等的,还应当经过产权过户、变更登记后才发生物权变动的效力,如果在分家协议生效后不及时做过户登记,虽然协议生效,但产权不变,原财产所有人(一般是家里的父母)将来反悔不愿再分的,房产等可能仍然归父母所有,分家协议中确定分到的人有可能拿不到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