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赠纠纷
⑴ 遗赠纠纷一审二审没给看遗书原件判决不公还有什么指望
可以在六个月内申请再审。
要有确切证据证明没有给看原件,影响了本案证据的真伪判断,严重影响法院的裁判结果。
一般遗嘱原件是一定要经过法庭质证的,因为这个证据至关重要。
⑵ 泸州遗赠纠纷案——“中国公序良俗第一案涉及了哪些法律
婚姻法,继承法
⑶ 请问北京律师的收费标准。有关遗赠纠纷的诉讼怎么收费谢谢
这属于遗赠,应该在两个月内明确表示接受。
过户需要其他所有子女配合专办理公属证,其他人放弃。
如果有人不愿意放弃,或联系不上,只能到法院起诉,要求按遗嘱取得遗赠,由法院判决。
律师费要根据涉及遗产的数额,和争议情况具体定,只能同有意聘请的律师联系沟通后确认。
我的联系方式和介绍,在我资料里有,如需要聘请律师,可以联系我具体谈。
⑷ 遗赠纠纷该怎样处理 如何解决遗赠纠纷
遗赠纠纷可以通过诉讼方式解决,可以参照《民事诉讼法》第34条关于专属管辖的规定,由遗赠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遗赠财产、遗赠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⑸ 当遗赠和遗嘱冲突时,如何处理
按照继承法,遗赠抚养协议先于遗赠,遗赠先于遗嘱;后立遗嘱与先遗嘱先冲突,以后遗嘱内为容准。就本案分析,应该先履行遗赠协议,有遗赠人获得90万元,其他财产,由遗嘱继承人获得。我说的遗嘱、遗赠与遗赠抚养协议的履行顺序
⑹ 遗赠与赠与有什么区别,如何处理遗赠纠纷
您好:
一、遗赠与赠与有什么区别
遗赠是指被继承人通过遗嘱的方式,将其遗产的一部分或全部赠与国家、社会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被继承人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立遗嘱人为遗赠人,接受遗赠的人称遗赠受领人。遗赠是遗赠人死亡后才生效的单方、无偿的民事法律行为。遗赠的标的仅仅是财产权利,遗嘱人不得把债务转移给受赠人。
(一)法律行为的性质不同
遗赠是遗嘱人一方的法律行为,又称单方法行为。遗嘱人在立遗嘱时,不必征求受遗赠人的同意,就可在遗嘱中作出遗赠的规定,即使遗嘱人死后,受遗赠人表示放弃遗赠权,也不影响遗嘱的法律效力。此遗嘱仍然在遗嘱人死亡时发生法律效力。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受遗赠人必须接受遗赠。赠与却与些不同,赠与是双方法律行为,不仅要有赠与人赠与的意思表示,也要有受赠人的意思表示,仅有赠与人的赠与尚不足以成为赠与的法律关系,赠与人与受赠人之间是一种契约关系。
(二)发生法律效力的时间不同
遗嘱必须在遗嘱人死亡以后才能发生法律效力,在遗嘱人生前无法律效力可言,因此,受遗赠人不得在遗嘱人尚未死亡时请求交付遗赠物。而赠与这种法律行为恰恰只能在赠与人生前发生法律效力,只要赠与人生前愿意将某英物品或金钱赠给受赠人,受赠人又愿意接受此项赠与,赠与行为即可发生法律效力。
(三)方式不同
遗赠必须以遗嘱的方式进行。也就是说,必须根据遗嘱人订立遗嘱所规定的方式进行。由于遗赠是一种要式法律行为,因此,遗赠也是一种要式法律行为。赠与则与此不同,赠与没有严格的方式,以言词或书面方式都可以进行。一般说来,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赠与都是以口头的方式进行的,一方表示无偿给予,对方表示接受,则赠与合同即可成立。
(四)能否变更的不同
遗赠在遗嘱尚未发生法律效力以前,即遗嘱人在世时可以由遗嘱人任意地进行变更、撤消等,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这种变更在实质上完全取决于遗嘱人的内心意志。赠与却与此不同,赠与是双方的一种契约关系,赠与人一旦交付赠与物于受赠人,则一般不允许反悔,即不允许赠与人任意地予以变更,要求受赠与人返还赠与物,此时,受赠人则有权予以拒绝。
二、如何处理遗赠纠纷
(一)遗赠协议的效力
我国法律规定,公民可以以遗嘱方式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现实生活中,往往出现遗赠人将财产用遗嘱的方式赠与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这时最重要的要看遗赠协议的有效性。如果遗赠协议是在自愿、意思明确、清醒、无胁迫的状态下,由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并且符合法律对遗嘱的要件规定,应当认定遗赠协议的有效性,并尊重遗赠人的意思自治和自由。
(二)遗赠财产权利
遗赠的标的只能是遗产中的财产权利,而不能是财产义务(如债务)。受遗赠权也不能由他人代替行使。当受遗赠人先于遗赠人死亡,其受遗赠权便自然消失。当受遗赠人不愿接受遗赠,他也不能将该遗赠财产转给他人。但是,当继承开始后,受遗赠人表示接受遗赠,并于遗产分割前死亡的,其接受遗赠的权利转移给他的继承人。
清偿遗赠人的债务应优先于执行遗赠。遗赠人行使遗赠权不得违背法律规定。我国《继承法》第十九条规定“遗嘱应当对缺乏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的遗产份额。”遗赠作为一项遗产处分,必须符合该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