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合同协议 » 纠纷的古义

纠纷的古义

发布时间: 2021-03-15 08:18:02

㈠ 争议的名词解释

解释:

1、争辩;争论。

2、因不一致而无结论。

读音:zhēng yì

出处:曹禺《王昭君》第二幕:“甘露元年,在龙庭上,全匈奴的王公大臣争议了多少天;我决定了归顺长安。”

示例:时代真是不同了,这部当年引起轩然大波的电影,如今重新上映,却风平浪静,无人有所争议。

笔画

(1)纠纷的古义扩展阅读

争议的近义词:争论

读音:[ zhēng lùn ]

意思:各执己见,互相辩论:~不休。

引证: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一:“他也想起了昨儿下晚县委的争论,他是完全同意 张政委 的说法的。”

示例: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要再争论了,事实胜于雄辩,还是让事实来说话吧。

㈡ 冲突的古义和今义

详细解释
1.
亦作“冲突”。猛冲。
《清平山堂话本·老冯唐直谏汉文帝》:“﹝ 匈奴 ﹞长驱番兵,奋力冲突。”
2.
冲袭;突击。指近战。
《后汉书·刘虞传》:“ 瓒 乃简募锐士数百人,因风纵火,直冲突之。”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三》:“ 操 与 马超 隔 渭水 ,每渡 渭 ,辄为 超 骑所冲突。” 宋 叶适 《开禧二年上宁宗皇帝第二札子》:“臣伏覩 建炎 、 绍兴 渡 江 之后,非不欲固守两 淮 、 襄 、 汉 ,而虏人冲突无常,势不暇及。” 刘揆一 《黄花岗之役·黄兴传记》:“战至距离相去二百米达时,敢死队伏而不动;及 清 军追至一百米达,乃奋起冲突, 清 军死至三千馀人。”
3.
水流冲击堤岸;亦谓水流奔突。
唐 元稹 《重夸州宅景色》诗:“为问 西州 罗刹 岸,涛头冲突近何如?” 宋 苏轼 《晁错论》:“昔 禹 之治水,凿 龙门 ,决 大河 ,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唯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所,是以得至於成功。”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一》:“桥下水涌流两崖石间,冲突甚急,南来大溪所不及也。”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咸水冲突而起,如 济南 之 趵突泉 然。”
4.
直闯。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骂胥诗对》:“郡有胥魁,其性刚悍,素为郡人所恶。偶以年劳出职,既府谢而出,跃马还家,道逢道人,冲突而过。”《东周列国志》第一回:“ 宣王 在玉辇之上,打个眼眯,忽见远远一辆小车,当面冲突而来。” 清 昭连 《啸亭杂录·李壮烈战绩》:“官船钉疏板薄,不能冲突波涛。”
5.
碰撞;冲撞。
《魏书·刘洁传》:“此等习俗,放散日久,有似园中之鹿,急则冲突,缓之则定。” 唐 柳宗元 《乞巧文》:“世途昏险,拟步如漆,左低右昂,鬭冒冲突。” 鲁迅 《且介亭杂文·隔膜》:“核其情罪,较冲突仪仗为更重。”
6.
指冒犯。
《古今小说·闹阴司司马貌断狱》:“﹝ 司马貌 ﹞八岁纵笔成文,本郡举他应神童,起送至京,因出言不逊,冲突了试官,打落下去。”
7.
争执;争斗。
胡适 《在上海》:“我在 西一斋 做了班长,不免有时和学校办事人冲突。” 老舍 《月牙儿》:“看她那个样儿,她不想跟我吵闹,我更没预备着跟她冲突。”
8.
犹矛盾。
瞿秋白 《海上述林》卷上:“他们要求文学之中对于这种斗争的描写,要能够发露真正的社会动力和历史的阶级冲突。” 赵树理 《表明态度》:“近几天村里会议过多,因为时间冲突,武装会议还没有召开。”
9.
文艺理论术语。指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理想愿望及利益等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斗争在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反映。既包括人物与周围环境的冲突,又包括特定环境下人物自身的冲突。冲突是作品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
10.
心理学名词。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对立的需要同时存在而又处于矛盾中的心理状态。有内部需要与外部限制的冲突,外部需要之间的冲突和内部需要之间的冲突等。
11.
向前突出。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古榆关》:“墩台守望,虽鳞次栉比,而柳栅沙沟,冲突道侧,行旅患之。”

㈢ 纠纷风波的最佳古诗句有吗有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㈣ 古代“诉”和“讼”各自的涵义

“诉,告也”;“讼,争也。
从字面上看,“诉”﹦“言”+“斥”,可以指提出或发出排斥对方的言论,即控诉、告发、控告对方;“讼”﹦“言”+“公”,可以指将彼此间各执一理而相持不下的争辩、纠纷等提交公共权力机构,以求在公共权力机构就彼此间争辩、纠纷等的是非曲直,并得到公平、公正的裁断,而“言”则是诉讼各方对所争辩事物(原型)所作的语言文字表达(模型)。
虽然早在元朝法律《大元通制》中就已有称为诉讼的编名,但其所表达的内容却与现代意义上的诉讼仍有一定距离。据资料显示,诉讼是日本古代从中国学去并赋予现代意义,而中国于清朝末年又从日本的法律用语中转引回来的。从此,中国法律上明确用诉讼来表示“打官司”,即由一方告诉、告发或控告,由国家的权威机构(官府)解决控方与被告方的争议或纠纷的活动。

㈤ 风波的古今异义

风波的今义是纠纷和乱子。
风波的古义:
1、风浪。
例句:先秦 屈原《楚辞·九章·哀郢》:“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白话译文: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顺着风波随着江流漂泊吧,于是乎飘流失所客居他乡。
2、犹潮流,比喻变动的形势。
例句:东汉 范晔《后汉书·冯衍传下》:“弃衡石而意量兮,随风波而飞扬。”
白话译文:有放弃权利的气度,随着变动的形势放纵。
3、比喻动荡不定或艰辛劳苦。
例句:战国 庄子《庄子·天地》:“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是谓全德之人哉!我之谓风波之民。”
白话译文:即使让天下人都非议他,非议使其名声丧失,他也无动于衷不予理睬。天下人的非议和赞誉,对于他们既无增益又无损害,这就叫做德行完备的人啊!我只能称作心神不定为世俗尘垢所沾染的人。
4、比喻纠纷或乱子。
例句:唐 鲍溶《行路难》诗:“入宫见妒君不察,莫入此地生风波。”
白话译文:没有觉察到自己入宫见到了容易嫉妒的人,到了这个地方以后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乱子。
5、指风波亭。
宋 佚名《牛皋扯旨》:“‘莫须有’三字罪名无分晓,可怜他父子被害在风波。”
白话译文:“也许有”三个字的罪名使得罪名无法确定,可怜他们父子被害死在了风波亭。

㈥ 在古代没有“矛盾”这个词语的时候,人们是怎么表达“矛盾”这意思的呢

1、首先我们应当承认,在抽象的层面上,不同的语言很难进行完全的翻译。在形象的词汇方面,sun可以直接等于太阳,不会有任何歧义。但抽象的概念就可能会出问题。

2、在汉语里的一个词,到另的语言里面可能需要一句话来说明。同样的,在英语里的一个词,在汉语里可能需要一句话,或者生造出一个词来说明。

3、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有着很大的不同(虽然使用的汉字是共同的,但语言的要素已经改变)。简单的比方:古人说“电”,是指天空的闪电;今人说“电”,更多的是指一种能源了。

4、那么同样的,【在今天意义上的】矛盾这个词,在古代是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的。最简单的道理,中国古人不从纯理论上讲唯物主义,也不从纯理论角度讲辩证法。

5、古人一般用【抵牾】这个词来表示矛盾。它既可以表示逻辑矛盾,也可以表示武力上、观念上的冲突。

6、这个词最接近于今天的矛盾,除了辩证法中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这个意义上的矛盾。

㈦ 有关冲突的古文有哪些

掩耳盗铃

㈧ 是的古义是什么

◎ 是 shì

〈形〉

(1) (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2) 同本义 [right]

是,直也。——《说文》。按,十目烛隐曰直,以日为正曰是。

而疑是精粗之体。——《礼记·玉藻》。疏:“谓正也。”

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易·未济》

(3) 对的,正确的 [correct]

王弗是。——《国语·楚语》。注;“理也。”

使目非是,无欲见也。——《荀子·劝学》。注:“谓正道也。”

立是废非。——《淮南子·修务》。注:“善也。”

彼人是哉。——《诗·魏风·园有桃》

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清· 林觉民《与妻书》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 又如:是非堆(招惹是非的人);是非垓(是非窝);是非涡(矛盾纠纷的中心);是非场(矛盾纠纷场所)

(5) 概括之词。凡是,任何 [every;any]。如:是人(犹人人,任何人);是事(事事;凡事);是件(件件);是处(到处;处处)

词性变化

◎ 是 shì

〈代〉

(1) 此,这 [this;that]

是谓伐德。——《诗·小雅·宾之初筵》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告子下》

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汉· 贾谊《论积贮疏》

(2) 又如:是日(此日,这一天);是夕(这天晚上);是处(这里;此处);是长是短(这样长这样短;如此这般);是月(这个月);是年(今年);是可忍,孰不可忍

◎ 是 shì

〈动〉

(1) 赞同;认为正确;肯定 [praise;justify]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清· 刘开《问说》

(2) 又如:是古非今(崇尚古代的,贬低现代的);是是非非(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指评定是非);各是其是;深是其言

(3) 订正 [correct]。如:是正(订正;校正)

(4) 遵从,以为法则 [follow]

不法先王,不是礼义。——《荀子》。杨柳桥诂:“《尔雅》:‘是,则也。’”

(5) 关系词。表示肯定判断之词 [be]

正是四国。——《诗·曹风·鸤鸠》

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清· 林觉民《与妻书》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又如:今天是端午节;只能是他来电话

(7) 表示两种事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

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宋· 沈括《梦溪笔谈》

(8) 又如:他不是学生

(9) 表示陈述的对象属于“是”后面所说的情况。如:院子里是冬天,屋子外是夏天

(10) 表示所说的几桩事物互不相干。如:对是对,错是错,不能混为一团

(11) 表示存在 [be;exist]。如:房子前面是禾场

(12) 表示让步 [be…,but]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宋· 柳永《雨霖铃》

(13) 又如:料子是好料子,就是贵了点

(14) 表示适合 [be suit]。如:放的是地方

(15) 尝试。用同“试” [try]。如:是猜(试猜)

(16) 像;似 [like;resemble]。如:是言不是语(似说非说;旁敲侧击)

◎ 是 shì

〈副〉

(1) 表示肯定 [certainly;really]。如:是必(一定要;务必);是须(必须,务须);是致(以致;因此);我[是]昨天买的票;他手艺是高明,做出来的东西就是不一样

(2) “是”不重读时,可省略,只表示一般肯定 [just]。如:我[是]问问,没有别的意思

(3) 用作虚词,在回答问题、命令或要求时表示同意 [yes]。如:是,我很高兴同你一起进午餐

(4) 很,非常 [very]。如:是处(极为紧张处;到处)

◎ 是 shì

<连>

(1) 表示让步,有虽然的意思 [although]。如:是则(虽然,虽则);是则是(是即是。虽则是)

(2) 第二小句常有“但是、可是、就是”等词。如:他瘦是瘦,可从来不生病

(3) 有虽然的意思。用于转折句。如:他早走了,赶是赶不上了

(4) 表示原因、目的。“是”后可加“因为、由于、为了” [because (of)]。如:他犯错误是[因为]平时太骄傲了

(5) 选择问句的格式是:“还是…还是…?”“是…还是…?”“…还是…?”“是…是…?” [(whether)…or]。如:今天谁值班?还是你还是小王?

(6) 或者 [or]

(7) 回答选择问句,要重复问句的一部分,一般不连“是”字。如:你的表走得快还是慢?——快

(8) 有时也用完整的“是”字句回答

你是上海人还是北京人?——我是北京人

(9) 回答也可能超出问句的范围。如:你的表走得快还是慢?——不快也不慢

◎ 是 shì

〈名〉

(1) 商业、职业或政府的事务、业务或国务 [affairs]

君臣不合,则国是(国家正确的方针大计)无从定矣。——范晔《后汉书》

(2) 又如:是事(事事,凡事);国是

(3) 姓

◎ 是 shì

〈助〉

帮助宾语提前

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清· 刘开《问说》

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㈨ 民事诉讼法中的诉和讼在古代的涵义是什么

“诉,告也”;“讼,争也。
从字面上看,“诉”﹦“言”+“斥”,可以指提出或发出排斥对方的言论,即控诉、告发、控告对方;“讼”﹦“言”+“公”,可以指将彼此间各执一理而相持不下的争辩、纠纷等提交公共权力机构,以求在公共权力机构就彼此间争辩、纠纷等的是非曲直,并得到公平、公内正的裁断,而“言”则是诉讼各方对所争辩事物(原型)所作的语言文字表达(模型)。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