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将签全国停火协议
⑴ 缅甸内战最新消息
缅甸近抄日内战升级:袭随着缅甸的变革持续推进,缅甸政府军和少数民族武装克钦独立军的停火谈判问题日益突出。自去年年底以来,缅甸政府已经先后同掸邦军、克钦民族阵线、克伦民族联盟和新孟邦党等签署了停火协议。
缅甸新政府2011年3月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重启与少数民族独立武装的谈判。2012年1月20日,缅甸政府表示,恢复和平是当务之急。缅甸政府和平工作组表示,将竭尽全力推动与少数民族武装达成协议,“在双方都没有限制的前提下,通过协商和谈判,尽一切可能实现和平”。缅甸总统吴登盛2011年12月下令单方面停火,停止对克钦独立军的进攻,除非在受到克钦独立军的进攻后采取自卫行动。但克钦独立组织说,缅甸军队并未能严格执行这一命令,仍在发起进攻。
⑵ 2015年一月分听说缅甸克钦军又和政府军冲突了吗
是的
缅甸克钦军围攻政府军 中国公民困境有所缓解2015年01月19日08:41 环球时报
【环球军事报道】北京时间18日19时30分,克钦帕敢地区的战事发生逆转:1月15日至16日期间被缅甸政府军主力66师攻占的帕敢克钦独立军门洒岗、瓦界、苏峒阵地、丹贡阵地全部被克钦独立军所夺回。从18日上午10时30分起,克钦军聚集兵力欲报2年前之旧恨,开始围攻缅军66师前线指挥部所在地庚昔据点。该据点曾是克钦独立军第6营旧总部所在地,2013年下半年为缅军主力66师攻占。截至18日晚23时,双方仍在此地激战。消息人士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由于气候和地理因素,缅军空军、空降兵、装甲兵、重炮部队无法紧急有效救援66师前线指挥部,缅军66师因此陷入困境,而被战事所困的克钦当地民众及中国公民2000余人的困境因此有所缓解。【环球时报记者 邱永峥】
背景资料:缅甸政府军攻打中缅边境城镇 引发中国居民担忧
在休战17年后,政府军与克钦反政府武装的冲突于2011年爆发,至今已导致超过10万当地平民无家可归。由于反政府武装近期不断丢失领地,战火逼近缅中边境。18日,缅甸政府军攻打中国怒江州泸水县六库镇对面的克一旅七营阵地,引起六库镇居民的担忧。
据美联社报道,缅甸政府已与14支反政府武装达成临时停火协议,但克钦武装仍持续抵抗。自2014年10月起,帕敢镇傲巴雷村的克钦独立军就一直处于政府军66旅的压力下,当地形势持续处于紧张状态中。
缅北战事紧张之时,恰逢美国高级军政代表团访缅。消息人士向《环球时报》记者透露:此次美国代表团阵容堪称“豪华”,成员包括美国助理国务卿马利诺夫斯基、美军太平洋总部副司令克拉奇菲尔德、美国国防部副助理部长哈维等。这个代表团原计划1月11日至15日在缅甸活动,结果延长到17日。据透露,人权对话和民主改革是美国代表团访问缅甸的两大议题,16日至17日意外延长的行程则是美缅最高级军官间的秘密会晤,讨论与缅甸邻国的关系、南海问题等“亚太敏感问题”。
缅甸Eleven媒体集团17日报道称,超过1000名农民、学生和政治活动家16日在曼德勒举行示威,抗议吴登盛政府在处理农民、学生和工人权益方面的做法,也对其处理民族事务不满意。在仰光,昂山素季也对少数民族事务部长缓和民族冲突不力表示不满。事实上,缅甸各界非常担心的是,如果缅北的战事持续下去,那么缅甸总统吴登盛原定于2月12日号召全国签署停火协议的计划将成泡影。
⑶ 缅甸至今是否已停战
同盟军的坚持抗战更鼓舞了缅北大地的各族人民。克钦、德昂、若开等兄弟部内队在各容自战场上到处打击着敌人,其他兄弟民族则在全国停火协议的谈判桌上与缅军傀儡政府斗智斗勇,“文斗”与“武斗”此起彼伏交相辉映。匪军的残酷镇压与反复无常也警醒了各族人民,人民不再祈求“假和平”,他们需要“真民主”,任何虚假廉价的协议再也无法欺骗他们。放眼世界,各大国也对缅匪暴行予以谴责,减少了对军政府的政治及军事支持。
可以说,果敢及缅北民族民主革命经过了战略防御,目前已经进入了相持阶段,缅匪军则是强弩将末,力衰势竭。
⑷ 缅甸内战的双方冲突
克钦邦首府密支那市市民钮兴8日向记者透露,这两天在距密支那80公里的边境地带确实发生了冲突。钮兴还告诉记者,2012年1月以来,缅甸政府军和克钦独立军的冲突次数在减少,规模也比以前小,但仍给冲突地区尤其是靠近缅中边境地区的缅甸百姓的生活带来较大影响。克钦新闻社主编诺丁表示,克钦持续不断的战事不仅让中缅边境口岸无法正常运转,而且造成大量难民涌入边境地区,给缅中边境的安全形势带来重大隐患。
缅甸新政府2011年3月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重启与少数民族独立武装的谈判。2012年1月20日,缅甸政府表示,恢复和平是当务之急。缅甸政府和平工作组表示,将竭尽全力推动与少数民族武装达成协议,“在双方都没有限制的前提下,通过协商和谈判,尽一切可能实现和平”。缅甸总统吴登盛2011年12月下令单方面停火,停止对克钦独立军的进攻,除非在受到克钦独立军的进攻后采取自卫行动。但克钦独立组织说,缅甸军队并未能严格执行这一命令,仍在发起进攻。
克钦独立军是仍未能与缅甸政府签署停火协议的主要的少数民族武装。2011年6月,由于缅甸军队整编克钦独立军的最后期限到来,双方长达17年的停火协议作废。但双方没有就如何整编克钦独立军达成一致,武装冲突开始增加。
自2011年年底以来,缅甸政府已经先后同掸邦军、克钦民族阵线、克伦民族联盟和新孟邦党等签署了停火协议。2011年11月和2012年1月,缅甸政府和克钦独立组织代表举行了两次谈判,但没有就停火达成协议。缅甸媒体透露说,双方将在2月中旬再次进行谈判。
“克钦新闻网”8日报道说,克钦独立军一位领导人在最近的公开会议上重申,他们想和缅甸政府进行正式的“政治对话”,而不是就签署“停火协议”进行谈判,希望缅甸政府关切克钦族人的强烈政治愿望。缅甸掸邦、克钦邦的一些主张民族独立的社会团体人士表示,他们担心缅甸政府进行停火协议谈判可能只是一个姿态,以换取西方解除对缅甸的经济制裁,而不会给予克钦等少数民族一直谋求的政治上的平等权利和自治权利。
缅甸政府军同少数民族武装之间仍缺少互信,签订的停火协议只是原则性协议,具体实施细节没有细化,最重要的是,该协议没有触及如何进行政治谈判这一根本性问题。因此,即便停火协议已经签署,缅甸政府军与民族独立武装之间的冲突仍会时有发生。掸邦军日前发布的一份声明称,如果政府军不能确保不再对掸邦民众施压,“停火将毫无意义”。
⑸ 最新消息2017,3月6日缅甸果敢战况
正义党、同盟军2017第1号声明
自2017年1月19日以来,缅军先后集结77师、55师和野战16旅,兵分多路围攻同盟军解放区,每天炮袭量少则几十发,多则数百发,且从无间断。
第三次邦康峰会结束之后,缅军方发言人随即公开表态“民族组织若不签署NCA就没有参加21世纪彬龙会议的资格”彻底否定邦康峰会为寻求和平政治对话所做的一切努力。
众所周知,“全国全面停火协议”NCA是登盛政府时期由军人利益集团炮制的一份不平等协议。然而,缅军方至今却顽固地以签署NCA为先决条件,强迫各民族革命武装组织签署布满政治陷阱的NCA。其真实意图就是要切断“民革武”与民盟政府寻求平等的政治对话之路,防止当局政府用政治对话来解决政治问题和民族矛盾。
近二年来,缅军方首先是对同盟军宣布的单方面停火置之不理,后是对中方积极调停的真诚呼吁置若罔闻。正当民盟政府极力筹备召开21世纪彬龙大会第二次会议之际,缅军方为了阻挠同盟军等兄弟民族革命武装组织加入和平进程,蓄意在缅北各地挑起战端,并疯狂增兵果敢加大了对同盟军防区的军事挤压和围攻,企图消灭我军主力。为了缓解红岩解放区的军事压力,3月6日凌晨我军在兄弟联军的配合下,被迫同时向果敢老街、米线沟、酒房、东城、金象城、杨龙寨等缅伪守敌据点及哨所进行了自卫反击,给予破坏联邦国家和平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缅军狠狠痛击,望国际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知晓真相后对同盟军的武装革命事业给予理解和支持。
缅甸民族正义党中央委员会 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军事委员会
2017年3月6日
⑹ 缅甸内战是什么情况注意,是最近的内战,别把冗长的历史复制过来谢谢。
缅甸试图达到的目的明眼人很容易就可以看到,缅甸最终的目的是要消灭国内地方割据武装,达成其统一国家的目的。
至于起因我用一个词来说吧:国无二主。缅甸中央政府不会允许国内有不服从中央命令的势力出现的。
要说西方的影子,可能牵扯到美国的破冰访缅的事情吧。
危及中国?可能性不大。中国虽说有炮弹打入国境,造成一定慌乱,但中国更愿意把这次事件看成中缅改善关系的契机,所以危机不太现实。
希望能帮到你。
⑺ 最近的缅甸内战是怎么回事又为何升温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除了缅甸民族的矛盾,剩下的就是大国博弈。(引用国际问题专家的分析—)
1:解释缅甸内战:
最近愈演愈烈的缅北战事就在中国云南省德宏州、保山市、怒江州、临沧市等地境外发生,有些战场距离中国边境仅几十公里,邻国的和平与稳定同样会影响到中国边境地区的安宁,因此,缅北战事也引起了国内及国际上的广泛关注。
截止到2015年2月4日,缅甸政府军与克钦独立军和德昂民族解放军的战事已全面升级,战火已蔓延至接近缅甸古都也是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缅甸政府军陆军差不多一半的兵力已经投入到缅北战场上,其精锐部队33师、66师等已全部投入战斗。
仅刚刚在抹谷、孟密、瑙丘、皎迈、莫湄等地区与德昂民族解放军爆发的大规模武装冲突中,缅甸政府军参战部队就有:明布驻军重装88营、曼德勒驻军重装95营、莫湄驻军机动223营。
到目前为止,双方交火仍在继续中。
其它在克钦邦密支那、八莫、帕敢等地,掸邦还有如棒赛、蛮岗、大勐稳、南帕嘎等很多地方的武装冲突也仍在继续中。
现在缅北地区,缅甸政府军与克钦独立军、德昂民族解放军之间的激烈武装对抗交火仍持续不断,且有扩大蔓延的趋势,武装冲突尚未看到有趋缓和停止的迹象。
中缅两国接壤并有着长达2000多公里的国境线,中缅边境国境线南段全部在云南境内,北段在西藏。
缅甸自独立以来,缅甸政府与各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从未曾得到过真正的和解。
所谓的缅北战事其实由来已久,如果对缅甸的国情没有一定的了解,只是看新闻是弄不明白缅北战事究竟是怎么回事的,追根溯源就要回到缅甸的民族问题上去。
一些朋友在媒体上看到了关于缅北战事的报道,近日来已经不止一次被问到缅北战事的情况,但多数朋友可能并不清楚缅甸国内民族矛盾的来龙去脉,因此现特将祝湘辉先生关于介绍缅甸民族矛盾的一篇文章整理如下。
看完这篇文章或许就能对缅北战事的由来和成因略知一二。
《缅甸政府军与克钦60年的恩怨缠斗》
——作者:祝湘辉
由于地理上的原因,加上各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步,作为缅甸主体民族的缅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民族矛盾和较深的隔阂。
缅甸政府与各少数民族武装之间的战火绵延半个多世纪,少数民族武装(国内习惯称之为民地武)数量之多也属罕见,民地武与缅甸政府对抗之激烈,持续时间之长,不仅在东南亚独一无二,在全世界也属独一份。
缅甸各少数民族与缅甸政府冲突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政治、文化、经济和社会等背景,想要弄明白这一切就要追朔到缅甸独立之前甚至更久远的历史。
2:升温原因:
简单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一下。
一、殖民地时期:埋下祸根
缅甸自古就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在这片土地上,各民族共同繁衍生息,彼此之间形成了一种错综复杂的关系。
缅族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在十一世纪至十九世纪期间,建立了蒲甘、东吁、贡榜三个封建王朝。
孟、掸、若开等少数民族也曾分别建立起过自己的政权或曾一度统治过缅族。
由于地理原因,加之缅甸各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步,缅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在政治、文化、经济等各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距,并因此演变成为不同程度的民族矛盾,彼此之间的隔阂也越来越深。
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只是形式上处于中央政权的统治下,但在中央政权出现危机时,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就会反抗缅族统治,积极谋求摆脱缅族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
十九世纪,英国通过三次英缅战争建立了对缅甸的殖民统治。
英国殖民者为维护殖民统治,制定了“分而治之”的政策,在缅族集聚居住地区实行直接统治,并先后启动了一系列行政司法制度改革。
1942年日本入侵缅甸,取代了英国在缅甸的殖民统治,也埋下了民族矛盾的祸根。
二战初期,被誉为“缅甸联邦之父”的昂山将军选择了与日军合作,试图依靠外部力量谋求缅甸独立,而克钦、克伦和印度选择效忠英国。
在随后发生的战争中,50万印度人被迫离开缅甸,同时克伦族在与昂山领导的缅甸独立军的冲突中,也造成1800名克伦人的死亡。
虽然昂山此后努力加强民族关系和解,但缅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不信任这时已根深蒂固难以改变。
二战结束后,昂山将军来到缅北,说服了掸族、钦族和克伦族一起联合建立国家。
1947年9月24日,各民族力量经过较量并利益均衡后,共同制定了缅甸联邦宪法。
宪法规定给予各民族上层很大权利,包括保留了各民族的世袭特权,还规定了掸邦和克耶邦可以在10年后通过投票决定是否继续留在联邦内。
但1947年的宪法并未能最终解决克伦族问题。
二、吴努时期:打开潘多拉盒子
缅甸独立后,以吴努为首的自由同盟开始执政。
缅甸中央政府开始尝试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各方面实现全国统一,对缅甸独立前许诺给予各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的特权采取了限制、削弱和剥夺的措施。
中央拒不兑现1947年宪法赋予掸邦和克耶邦可以通过公民自决选择是否脱离联邦的权利,同时在各民族中推广佛教、推行缅语、着缅服等各方面对各少数民族进行其统一缅甸的措施。
接着在1961年缅甸联邦议会通过宪法第三修正案,这一举措激发了各少数民族的民族主义情绪。
1949年1月,克伦族为谋求民族独立,正式与缅甸中央政府决裂,开始了克伦族与缅甸政府间旷日持久的武装冲突。
战火迅速蔓延开来,点燃了其它少数民族要求独立或谋求更大自治的热情,一时间缅甸烽火四起,大大小小的战争此起彼伏,硝烟弥漫。
在克伦族联盟的支持下,以苏貌雷为首的克伦族民族武装不断壮大,他们要求实现民族独立,成立克伦国。
在掸邦,由于上层失去了传统特权,而缅甸政府军以追剿国民党残军为由进入掸邦,引发当地掸族的不满,最终形成武装对抗。
与此同时,各少数民族纷纷揭竿而起,虽然各少数民族的诉求不尽相同,有的是为了获得更大的自治权,有的是要求独立建立自己的民族自治邦,反对缅甸政府干预少数民族内部事务,尽管各少数民族政治诉求五花八门,但都是以反对联邦政府为目的。
这一时期,缅甸民族矛盾已完全激化,武装对抗持续不断,延续至今。
三、奈温时期:压制与反抗
1962年3月2日,在缅甸民族问题日趋严峻的形势下形势下,缅甸国防军总司令奈温将军领导的军人集团发动军事政变,接管了国家政权,组成缅甸联邦革命委员会,行使国家的行政权和立法权。
军事政变之后,奈温立即宣布中止1947年宪法,并解散了联邦议会和地方议会。
在民族政策上,奈温监禁了多名掸邦和克耶邦的领袖及其它少数民族上层首领,还加大对少数民族武装的军事打击力度,企图减少或消灭民族自治权。
奈温政府还采取了“以夷制夷”的策略,以允许贩卖毒品为条件,要求各地的自卫队效忠缅甸政府,并协助缅甸政府打击其它少数民族武装。
奈温政府迷信武力征服,就在政府军人数不断增多的同时,少数民族武装也像滚雪球一样日益壮大起来。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上个世纪80年代末,缅甸共有29支少数民族反政府武装,这些少数民族武装主要有:克伦、掸、克钦、克耶、孟、若开、勃欧、崩龙、拉祜、佤等民族的反政府武装,总人数超过4万人。
奈温政府统治时期,其中实力最强的一股反政府武装是缅共人民军,缅共人民军鼎盛时期总兵力曾经达到1.5万人,缅共人民军其中大部分士兵就是来自于少数民族,主要是佤族。
奈温政府越采取高压政策,缅甸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地方政府间的矛盾就愈发尖锐。
在奈温执政的20多年间,民族武装冲突一直是缅甸国内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因为缅甸中央政府与各少数民族武装之间的连年战乱,使得缅甸的社会经济发展严重受阻,甚至倒退。
四、新军人政府时期:国中有国
在经历了长期的经济凋敝,缅甸的生活物资严重匮乏,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1988年3月开始,缅甸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政府游行,迫于反政府运动的压力,奈温辞职,但随后上台的领导人仍然未能控制住国内局势。
1988年9月18日,以国防军总参谋长兼国防部长苏貌将军为首的高级军官发动军事政变,接管政权,对缅甸实行军事管制。
新军人政府对少数民族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和改革,改变了过去主要依靠军事镇压和政治强权的做法,转而采取了一系列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各方面软硬兼施的策略。
从1989年以来,新军人政府先后与脱离缅共的4支少数民族武装进行和谈并达成停火签署了停火协议。
对于仍然支持反政府武装的少数民族地区,军政府继承了奈温时期的坚壁清野的战略,将少数民族群众强行驱赶到政府划定的居住区,换句话说,也就是把少数民族群众强行迁移至政府控制区内居住,想以此切断少数民族武装与当地群众的联系。
军政府的少数民族政策所产生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经过新军人政府的一系列行动,直至上个世纪末,共有17支少数民族武装与新军人政府签订了和平或停火协议,由此,与新军人政府签订协议的少数民族武装控制区在形式上成为了“特别行政区”,缅甸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武装之间长达50多年的对抗关系开始得到逐步缓解。
停火协议和特区自治模式虽然为缅甸换来了20年的相对和平,缅甸经济在此期间也得以复苏,但却因此形成了“国中有国”的尴尬割据局面,实际上缅甸并未能实现真正的统一,也没有真正解决缅甸国内的民族矛盾。
为了在2010大选前彻底解决少数民族问题,为未来的民选政府执政铺平道路,2008年4月开始,新军人政府分别与克钦独立军、掸邦军和佤邦联合军等少数民族武装进行了谈判,要求他们将自己的军队改编为边防警卫部队,并安插政府军官实行双重领导,但枪杆子是缅北民地武(缅甸少数民族武装的简称)安身立命的保障,因此,由新军人政府提出的方案遭到各少数民族武装的断然拒绝。
2009年8月,新军人政府对果敢特区发动了军事攻势,驱逐了彭家声政权,扶植了听命于中央政府的白所成,并持续向佤族特区和克钦特区增兵。
在新军人政府的高压下,部分民地武如克钦新民主军(丁英部,原缅共101军区)和克伦尼各少数民族人民解放阵线逐步接受了政府的改编,但新军人政府与佤邦联合军、克钦独立军、掸东同盟军的谈判却陷入了僵局。
五、吴登盛时期:推动和平进程
2010年11月7日,缅甸举行了20年来的首次大选,但第二天在泰缅边境妙瓦底地区就爆发了民主克伦佛教徒军第五旅与政府军的军事冲突。
2011年上半年,掸邦、若开邦、克伦邦、克耶邦、克钦邦等几个地方武装较多的邦基本开始处于战争状态,战争一触即发。
佤邦联合军和掸东民主同盟军等武装则与政府军没有爆发大规模正面冲突,但双方也断绝了政治关系与对话,自此与政府军形成对峙。
2011年2月,12支少数民族武装在泰国清迈成立了联合民族联邦委员会,开始共同对抗中央政府。
时间进入2011年下半年,新政府发出与民地武和解的信息,吴登盛于2011年8月18日发表了与缅甸各少数民族建立和平的宣言,并向各民地武提出停战谈判的邀请。
佤邦联合军和掸东同盟军与缅甸政府在掸邦东部的景栋进行了谈判,会后签署了初步和平协议。
直至2012年底,先后有钦民族阵线、南掸邦军、克伦民族联盟等10支少数民族武装与缅甸政府达成停火协议或和平协议。
但非常吊诡的是,缅甸政府一方面与主要民地武进行和谈或达成停火、和平协议,另一方面却又与克钦独立军矛盾激化,2011年6月9日以来,缅甸政府军与克钦独立军双方发生了多次大规模武装冲突,使得整个缅北局势严重动荡。
⑻ 缅甸内战停火协议筌了吗
还没有 但是缅甸被困伐木工没收的木材是不是不会归还了
⑼ 谁想了解现在缅甸什么情况
2015年3月16日消息,2月9日,以彭家声为首的果敢民族自治武装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果敢同盟军)与缅甸政府军爆发冲突,其后战事不断升级。
2月17日,缅甸总统吴登盛签署总统令,在果敢地区实施为期90天的紧急状态并军事接管当地一切权力。
据法新社2月22日报道,缅甸军方21日表示,在政府军同果敢武装之间日益加剧的战斗中,已有130人死亡,现在尚不清楚有多少人仍被困在战区。
3月13日下午,缅甸军机炸弹落入中方境内,造成云南省孟定镇大水桑树村无辜平民5死8伤。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表示,中方对此事件表示严厉谴责,敦促缅方严惩肇事者。中国空军发言人申进科表示,中国空军13日组织多批战机起飞,警告外逼缅甸军机。
3月17日至23日在仰光举行的缅甸第七轮全国停火协议谈判被各方寄予厚望,因为它可能成为缅北,尤其是果敢战火平息与否的风向标。21日,缅甸全国停火协调委员会主席乃汉达对媒体说,全国停火协议如能签署,那么果敢地区就能实现和平。他说,等6天的谈判结束后,少数民族地方武装将与缅甸政府举行果敢议题专题讨论。联邦实现和平工作委员会成员吴拉貌瑞21日在谈判后举行记者会称,谈判进展“顺利”,22日有望完成协议草案全部内容的谈判。全国停火协议将择日正式签署。
⑽ “缅北问题”到底是咋回事
“缅北问题”的由来
缅甸的和平进程,首先要理解缅甸的民族问题,凤凰网曾对此进行过梳理:炎热的下缅甸、干燥的中部与凉爽的北部山区,其实是差异巨大的不同世界。这里不仅居住着不同的民族,而且在语言、宗教、生活观念上也存在巨大差异。”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储毅曾这样描述,“中部向南主要居住着缅甸的主体民族缅族以及高度缅化的孟族、掸族,他们信奉佛教,生活观念比较现代化;而北部山区高地里则主要居住着众多的少数民族,其上层多有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者,而民众多信仰鬼神,生活方式比较传统,甚至还有一些仍在刀耕火种,每年3到4月,缅甸少数民族居住区烧山的呛人烟雾,甚至已经成为困扰泰国等邻国的环境问题。
19世纪末,英国殖民缅甸,采取了对少数民族和和缅族分化的政策,对少数民族部落领袖怀柔拉拢,从山地民族中招募殖民政府的警察与军人,直到今天,缅甸民族地方武装依然受此影响。
而自上世纪50年代缅甸军政府成立之后,在国内民族问题上采取了高压策略,激化了民族矛盾,造成少数民族武装割据的长期内战局面。
长期的胶着让军方也颇为头痛,上届吴登盛政府也致力于同各个民族地方武装签署“全国停火协议”。但长期矛盾造成少数民族武装对军方缺乏信任,**小小的战火往往突如其来,真正的停火遥遥无期。
而去年大选中昂山素季领导的民盟获胜,终于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契机。与军方偏向于武力解决的方向不同,昂山素季主张和解,她提出召开“21世纪彬龙会议”。
说来彬龙会议也是一个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