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风险怎么回避
❶ 如何规避购销合同中的法律风险
作为销售人员,应当学习一点最基本的法律知识。如果不懂得法律,不懂得合同条文中隐藏的内容和用意,实践中很有可能落入别人设好的陷阱。目前,在民事活动中追求的是民事主体的意思自治原则,只要当事人的活动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不违反社会的良好道德风尚,国家不会过多的进行干预。因此相对来说,从某种意义上讲,合同只要签字或者盖章,就具有法的效力,虽然效力的范围仅存在于合同双方的当事人之间。 法律最基本的功能是化解矛盾、解决纠纷、规范人们之间的行为、维护社会的安定。按照内容,可以把法律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实体法具体规定了人们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教给人们如何去行为以及行为的后果;程序法规定了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得以实现、或者国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程序。《合同法》属于实体法,具体规定了什么是合同,如何履行,如果不能履行或者终止履行出现什么后果等内容。 但实际操作中,即使把《合同法》中所有法条内容倒背如流,操作中仍然很难规避合同中的法律陷阱。就像盖房子一样,拿一张建筑师证书容易,但真正想要建造出漂亮的房屋,需要的还是实践中的经验。书本上的知识与实践操作差距很大,而且今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还会有越来越多法律风险潜藏在合同文本中。所以今天我主要从诉讼角度跟大家讨论一下购销合同中的法律风险规避问题。 首先,是合同主体问题。合同主体也是合同的相对人,签订合同的主体,应当具有合同资格。表现在购销合同中,如果不是法定代表人,就应当有委托授权并加盖公章。当然,如果代理人没有合法的授权,但有加盖公章的合同文本,则对于相对方可以表见代理作为抗辩理由,此代理的后果还是由盖合同章公司承担。因此,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为了规避不该出现的法律风险,一方面要对盖章单位进行审查,确定此单位真实存在(从工商注册登记表中可以查询到);另一方面,确定盖章单位确实有履约能力。例如,从一个单位独立出去的机构,为了能够签订合同,以其原单位的名誉谈单,后加盖自己的公章。后来由于履约能力不足,这家机构无法适当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合同相对人即使要求法院强制执行所造成的损失,但此单位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这就是对合同主体产生错误认识的后果。 其次,应当注意管辖权问题,管辖权是律师最为关注的,在诉讼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如果管辖权在自己一方,则便掌握了对自己有利的诉讼资源,这也是当下中国法制的现实。在购销合同中,管辖的确定主要是地域管辖,地域管辖的确定范围主要有合同的签订地、合同的履行地、被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 再者,要正确认识合同的性质,在购销合同中,有时不单单是产品的出售和购买,有时加工一方要根据对方的特别要求定制产品,此时的合同应当属于加工承揽合同,对加工承揽合同来说,诉讼管辖地区应该是加工承揽地,与单纯的购销合同确定管辖是不一致的。 另外一个是定金与订金的适用问题。定金是担保法的概念,是一个担保条款,如果在合同中规定定金条款,则付定金一方在违约时无权要求退回定金;而如果是收受定金的一方违约,则负有双倍返还定金的责任。订金的作用是一种预付款,不具有担保性质,因此如果合同不能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或者解除,订金是要退还的。 还有一个方面,违约责任的规定问题,在合同中,最好对违约责任的承担做具体和明确规定。因为现行法律没有法定的违约责任,现在法律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当然如果规定的违约金过高,可以在诉讼中向法院主张减少违约金;如果不主张减少,根据不告不理原则,法院不会主动减少违约金的适用。 很多人认为,合同法应当是为了保障合同的正确履行,如果得不到正确履行,则应当保护自己的公道正义。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因为诉讼中的一条根本原则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里的事实,指的是法律事实,而不是客观事实。法律事实是一种能够用证据证明的事实,所以有了客观事实,要成为法律事实还要能够有证据证明。合同文本是一种证据,合同的条文是一种切实的书证,用书面的内容证明事情的发生和存在。因此,从根本上说,签订合同不仅仅是为了合同的履行,也是证据的保存。合同条文应当对主要问题做相对细致具体的规定,包括但不限于验收标准的规定、违约责任的规定、纠纷的解决方式等等。 合同的附件也是合同的内容之一,具有合同效力,合同的公章与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签字如果内容不同,则以法定代表人签字为准。 一个好的法律顾问在设计合同文本时,主要侧重的是用合同条文来约束对方不能违约或者违约成本过高,无法违约;而不在于合同条款的多少。有时高手制作的合同条文看似拙劣,实则背后潜藏陷阱,这就需要各位在实践中仔细体味和历练了!
❷ 如何规避运输合同风险
欲防范法律风险应着重在合同的签订、履行这两个方面做好工作。
首先要把好合同签订关。合同条款应合法、完备。将自身风险降到最低,是设置合同条款的重要准则;托运人应如实申报有关货物运输的情况。如实申报有关货物运输情况是承运人履行安全地将货物运至目的地并交给收货人之义务的前提。如果承运人对货物运输情况一无所知,也难以完成运输义务;明确货物包装要求。货物的包装是否符合运输要求,响到货物装卸及运输安全;明确货物风险承担的界限。托运人与承运人签订货物运输合同并将托运货物提交给承运人起,至承运人将货物交付给收货人时止,托运货物处于承运人的实际控制下,此期间所发生的货物毁损、灭失,承运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因此,应当明确货物风险承担的界限,何时为货交承运人,何时为货交收货人。
另外就是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要做好细致入微的工作。作为托运人,在办理托运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合同的主要条款以及权利义务的约定,明确合同标的、数量、质量、价款、履行地点、期限、方式、费用等;作为收货人,在接受货物的时候,一定要当场检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异议,并做书面记录。事后发现,及时发出异议书,并可采取拍照、公正等证据保全措施,以为将来索赔收集证据。“合同签订后,双方应切实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遵循适当履行、诚实守信原则。对履行发生纠纷时,应及时进行双方协商,做好对合同内容的补缺和推定。正确行使履行过程中的抗辩权、代位权、撤销权、提存以及违约时的减损义务,自己的权益同时不损害对方利益。”
❸ 请问如何有效规避合同管理风险和解决合同纠纷
参加建设的单位及专业也越来越多,而且工期要求越来越短。还有不可摆脱的自然环境,现场条件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几乎没有不存在风险因素的工程。因此,慎重分析研究各种风险因素,在签定合同中尽量避免承担风险的条款,在履行合同中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风险发生是十分重要的。合同管理是建设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建设工程合同中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减少或避免合同风险的对策建议。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容易产生纠纷,一旦发生合同纠纷,必须采取积极有效且合法的方法解决。一、建设工程合同签订中应注意的问题1、建设工程合同主体是否满足工程建设要求在签订建设工程合同中发包人应切实注意承包人的资格。因为一项工程,事关重大,其不仅关涉到财产的损失,而且关涉到工程使用者的生命安全,合同当事人的选择在建设工程合同中至关重要,选择建设工程合同的主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是否具有从事建设工程的资格。(2)承包人的资金状况。(3)承包人的人才技术状况。(4)承包人的信誉。(5)承包人的建设工程经验。2、建设工程总包与分包由于建设工程项目的内容复杂,涉及面广,其建设工程项目的全部完成,要看建设工程项目的大小和承包单位的技术力量而定。不过,往往不是一个单位能够完成的。因此,在合同的签订形式上、就存在总包合同和分包合同两种具体形式。它分别由勘察、设计、施工三项工程组成。可以包给一个单位签订总包合同再由总包单位与其他单位签订分包合同,各分包单位在勘察、设计、施工的进度、质量,以及工程造价等方面、对总包单位全面负责。而总包单位则对建筑单位全面负责。这是规定第一种签订合同的形式。至于规定第二种签订合同形式是:勘察、设计、施工三项工程,按其规定工程项目不同性质,可划为两个主要方面分别签订合同,也就是勘察、设计合同和建筑安装合同。根据其工程项目大小的具体情况决定,建设单位可与勘察、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分别签订合同。3、建设工程合同的主要条款其合同的主要条款,即合同的主要内容和核心,确定了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它既是顺利履行合同的保障,也是合同争议时解决纠纷的依据。对此必须详细明确的加以规定。应严加杜绝口头协议。二、建设工程合同风险在实际建设工程中,由于合同人员素质不高或合同条款约定的不够明确、严谨等原因,导致签定的合同存在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合同中对于甲乙双方所承担的风险未明确界定或界定的不够合理2、合同条文不完整,隐含潜在的风险。3、合同中仅对一方规定了约束性条款的不利合同风险三、产生合同纠纷的主要原因合同依法订立后,履行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纠纷。合同纠纷,又称合同的争议,是指合同当事人双方对合同履行的情况和不履行的后果产生争议,或对违约责任承担问题所产生的不同看法。1.选择订立形式不当。《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订立合同时要根据合同标的权利义务内容选择合同订立形式。不同行为的合同具有不同形式,在订立合同时更要注意选择合同订立的形式。2.主体不合法。《合同法》规定:合同当事人可以是公民(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还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这是订立合同的最基本的主体资格,此外,一些法律、法规对不同的合同当事人的主体资格作为规定。如《建筑法》对从事建筑活动的施工企业、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作了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的规定。3.合同条款不全,约定不明确。由此引起的纠纷相当普遍,也是造成合同纠纷最常见、最大量、最主要的原因。4.草率签定。有些合同当事人对权利义务法律关系认识不是十分清楚,法制观念谈薄,或对合同条款了解、理解不透,签定合同不认真,履行合同不严肃等,导致合同纠纷不断发生。5.缺乏违约具体责任。《合同法》第七章对合同违约作了具体规定。在签定合同时,对某一项违约事件,除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外,还要具体约定支付若干金额、违约金、支付方式和时间。一旦出现违约事件,就不会对应支付多少违约金而产生纠纷。四、合同纠纷解决的方法《合同法》第一百二十八条规定:当事人可以通过和解或者调解解决合同争议。当事人不愿和解、调解或者和解、调不成的,可以根据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当事人没有订立仲裁协议或仲裁协议无效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1、和解。和解即协商,是解决合同纠纷的首选方法。其优点是简便易行,有利加强纠纷各方的协作,利于合同履行。和解方法只需发生纠纷的各方,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协商,不需要第三方介入,在协商过程中,采取互谅、互让的态度,换位思考、理解对方,不会激化纠纷,有利于各方加强协作关系,增强信任感,。自愿继续履行合同,使合同纠纷顺利解决。2.调解。纠纷各方在第三方的主持下,通过协商使合同纠纷得以解决。调解合同纠纷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在仲裁过程中发生的,即仲裁庭作出裁决前,可以先行调解,由仲裁庭的组成人作为第三人进行合同纠纷的调解。第二种是在诉讼过程中发生的,即人民法院进行审理案件时进行的调解,由审判员或合议庭组成人员作为第三人进行合同纠纷的调解。第三种是由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以外的任何第三人担任调解人,由当事人选择。 3.仲裁。仲裁又称公断,是指合同签约双方在签定合同时或履行合同时发生纠纷后,达成协议,自愿将纠纷交给第三方作出裁决,双方有义务履行的一种解决合同纠纷的方法。仲裁遵循自愿原则、仲裁独立的原则、根据事实,符合法律规定,公平合理的解决纠纷的原则等三项基本原则。综上所述,合同订立和履行过程中,产生纠纷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且具有多样性,但绝大数纠纷是合同当事人主观原因造成的,为了预防和避免合同纠纷,就要求当事人加强法律观念和合同意识,认真签定合同,克服签定合同时易产生纠纷的因素,依法全面地履行合同,明确权利义务的法律关系,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的权益,同时认真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使合同纠纷控制在最小化。
❹ 企业合同法律风险如何规避
您好,
一、主要有哪些风险
(一)签约主体风险
主体风险主要指由于签约对方存在主体瑕疵,而导致履约不能的情形,一般情况下,主要包括商务资质和专业技术资质的瑕疵,从本单位的实践看,商务资质主要包括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国税和地税证、授权委托书、被授权人身份证。对方当事人是销售代理商,还应审查对方当事人的产品代理授权书及销售代理商提交的产品生产企业主要商务资质。专业技术资质主要包括技术资质、生产资质、经营资质、安全资质、维修资质、认证证书、产品检测报告、知识产权证书、环境评价报告书等。
在签订合同之前,只有充分了解对方的资质,交易各方就合同具体事宜的谈判才有实质性意义
(二)合同形式风险
合同签订的形式应按照《合同法》内容执行,关系本单位或职工切身利益的相关合同应采用书面形式,以确保合同的规范性以及履行的有据可依。但从本单位的实践看,相当多的合同存在使用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形式甚至口头形式,如若将来一旦发生合同履行纠纷,这实际上为解决纠纷埋下了隐患,会导致法律证据的不足,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合同条款风险
合同内容应具备以下主要条款: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标的(指货物、工程项目等)、数量、质量、价款或酬金、履行地点、履行期限、履行方式(包括运输方式、交货方式、验收方式、付款方式、结算方式、售后服务方式等内容)、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等。在实践中,由于合同签订人员法律素质低下,导致合同主要条款短缺现象时有发生,比如一些合同欠缺解决争议的方法,而合同签订一方当事人在争议发生后,鉴于通过诉讼解决时间较长,执意要选择仲裁解决方式,但因为在合同中没有订立仲裁条款和以其他书面形式在纠纷发生前或者纠纷发生后达成的请求仲裁的协议,而导致不适用仲裁解决方式。
(四)尽职审查风险
比如一些合同(如大型项目)的履行需要经过工商行政主管部门先行批准后方可实施,但合同签订人员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未审查相关批准文件,虽然合同主要条款俱备,但也是一纸空文。又如合同中设立了担保条款,规定了第三人义务的,如果缺乏对其担保能力的必要审查,未明确担保方式、期限和范围,同样也会对合同的履行构成威胁。
(五)合同生效阻却风险
企业的经营活动受国家法律环境、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影响,合同的履行同样和外部环境息息相关。实践中,部分合同需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或登记的,未在合同中约定批准或登记生效条款;需经过公证的合同未在合同中约定公证生效条款,同样构成对合同生效的潜在威胁。
(六)不可抗力风险
从本单位的实践看,个别合同没有把自然或社会因素导致的不可抗力考虑在内,当由于这些原因导致合同不能正常履行可能导致己方违约时,就无法将该因素作为己方单方面解除合同的免责条款,为己方承担违约责任埋下了隐患。
二、合同法律风险防范的总体目标
企业合同法律防范机制的总体目标是根据企业发展战略要求和合同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针对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运用科学的方法,全面、系统地识别和分析合同面临的法律风险,保障企业的依法经营,以制度、流程建设为重点,形成合同法律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实现对合同法律风险全面、规范、动态的管理,提高合同法律风险控制能力,降低整体法律风险水平,为企业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创造条件。
三、合同法律风险防范的基本原则
(一)合同法律风险识别的系统性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运用结构化、系统化的方法识别企业合同法律风险,即通过对法律风险的准确分类,按照企业的内部管理职能和运作流程,全面梳理企业在合同签订、履行中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
(二)合同法律风险分析的科学性
科学的法律风险应该是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结合,只有对所有识别出来的法律风险,进行量化测评,将具有不同领域、不同部门的合同风险,统一用可能性、损失度和风险期望值等指标来衡量,才能使各种风险之间具有可比性,使企业合同管理工作找到从事后救济到事前防范的切入点。
(三)机制运行的持续性
法律风险伴随着合同调研、签订、履行的整个过程,对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应该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法律风险的种类、性质、影响范围和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决定了风险防范机制也应该是持续运行、动态调整的。
四、合同法律风险防范的主要措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必须独立承担合同风险。企业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导致实际结果与预期效果相偏离。因此,企业在合同管理活动中应该正确承认风险,科学估测风险,预防发生风险,有效应付风险。
❺ 如何规避合同风险
规避合同风险的方法:
1、合同订立前
当事人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或者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以及采用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容易导致缔约过失责任。
对订立合同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在合同未成立时,不得泄露或不正当使用,构成了合同订立前或第一阶段的合同风险。
2、合同订立阶段
发生重大误解、显失公正,欺诈、胁迫或者乘人之危,合同当事人不适资格或者资格缺陷,乃至恶意串通等等而订立合同,会导致合同订立阶段的合同风险。
3、合同订立前和订立这两个阶段的风险,可以称为合同前期风险。
4、合同履行阶段
这是实现订立合同时合同利益设定目标的重要手段。
5、合同终止后阶段
合同当事人的合同利益交易即应停止完结。
合同终止的事由不同,则合同权利义务停止完结的方式和程序就有区别,如,合同义务已经按照约定履行完毕,合同当事人的协助、保密义务仍然存在。
合同风险是指合同利益遭受损失的可能。
合同风险的产生,有合同当事人的原因,也有合同当事人之外的原因,如遭遇不可抗力事件,导致合同利益的取得或实现出现障碍。
在合同法上,广义的风险是指各种非正常的损失,它既包括可归责于合同一方或双方当事人的事由所导致的损失,又包括不可归责于合同双方当事人的事由所导致的损失。
狭义的风险仅指因不可归责于合同双方当事人的事由所带来的非正常损失。
合同风险中很重要的一项是价格风险,而所谓价格风险,是指货物发生损坏或灭失时买方是还应支付货款的风险。
❻ 签订合同时,公司该怎么做,才能规避合同风险
第一、合同相对方的主体不适格。
企业经营的合同相对方一般也是企业。容易出现的问题,常见的有三点:
1、该企业是否处于合法存续经营期间。比如,一个企业被停业整顿,或者被吊销营业执照了。按照我国法律规定,企业如果处于被停业整顿的期间,或者被吊销营业执照,就不能继续开展经营活动。
2、签订合同的相对方是企业的分支机构。企业的分支机构不具备独立法人的资格,是没有权利单独对外签订合同的,其必须经过企业法人的授权才行。
3、签订合同的相对方是企业的部门经理,或者员工。企业的员工如果得到企业的授权,是可以对外签订合同的。但是,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该员工从企业离职了,而授权证明等材料并没有交还给企业,还继续用着企业的名头跟其他企业签订合同。
合同的主体如果不适格,企业想通过合同达到自己的目的就会变得很困难,即便有补救的办法,但是也会浪费很多人力物力。
第二,合同的名称与合同内容是否一致。
如果合同的内容是加工承揽,可是最终签订的却买卖合同,那就偏离太远了。
第三,合同的标的物不明确。
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必须对标的物的型号、质量、数量、单价、包装等等都尽可能地规定清楚,如果规定不清,很有可能甲方花了许多人力物力做出来的产品,却不是乙方想要的,这个损失该由谁来承担呢?
第四,明确违约金和赔偿金的计算方法。
一份合同在履行过程当中,一方出现违约的情形也是经常存在的。更何况,合同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为了避免对方违约。因此,一定要在合同中明确一旦对方违约,该如何进行赔偿。
第五,用词要严谨,千万不要用模糊不清或有歧义的词汇。
合同里的每一句话都非常重要,拟定合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合同的语句。模糊不清或者有歧义的词汇不要用,语句不顺,可能产生争议的情形,也应该进行调整。这一点,大多数人都是看不出来的,即便你语文学得再好,没有相应的法律知识的做储备,往往看不出其中的风险所在。因此,公司最好可以配备一个法务,让专业的人员来拟定,如果公司没有法务,也可以找专业的法务公司或者律师来进行拟定。
第六,合同中要明确管辖的法院。
企业之间的合作,很多都不是在一个地方,甚至不是在一个省份。将来如果出现纠纷,需要跑到对方的管辖地去诉讼,就会变得很麻烦。所以,尽量在合同中明确管辖的法院。如果双方都想把管辖法院设置在自己那一方,那就进行谈判,从合同的签订、履行等各方面据理力争。当然,当事人如果不了解具体该怎么进行谈判,找律师写合同的时候,也可以直接让律师帮你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