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合同协议 » 和尚合同

和尚合同

发布时间: 2021-02-25 13:10:18

❶ 僧人与寺庙之间是劳动合同关系吗

您好!这个问题是具有争议的。
一种观点认为二者构成劳动合同关系。寺庙作为宗教事务部内门容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有主持宗教活动的宗教教职人员或者符合宗教规定的其他人员,也有相应的资金,符合作为用人单位的基本特征,具备劳动法意义上的用人单位主体资格。
另一种观点认为二者不构成劳动合同关系。僧人与寺庙之间是共住关系,寺庙不具有用人主体资格,且僧人主要从事宗教活动,目的在于修行、实现其宗教信仰,而非提供劳务,获取劳动报酬,故二者之间不构成劳动关系。
如能进一步提出更加详细的信息,则可提供更为准确的法律意见。

❷ "参合同解,利合同均,戒合同修"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

《观经》三福,是我们修行基础的基础。离开这个基础,不要说是大乘,人天善都不能成就,所以我们学佛就是从这里学起。这是佛陀在《观无量寿经》上所说的经文,讲得特别详细,希望我们多多地去读,多多地去体会,尽量能够做到,以奠定自己修学的根基。有了自修的基础,才能谈共修的基础。 如果不知道这个基础,在一块共修,没有好处。若无共识,杂心闲话,彼此不和,还不如一个人修行好。共修有共修的戒条,这就是佛教给我们的“六和敬”。 “三福”是个人修行的基础,“六和”是大众共修的戒条,依然是基本的修学方法。佛法所说的僧团,是四个人以上,居住在一起共修。 世尊为之制定六条戒律,大众皆遵守这六条戒,这就是佛法的僧团,也就是世尊的弟子。因此“六和敬”,是团体共修的基本守则,无论是出家团体,或是在家团体,都必须要知道遵守的。 第一、“见合同解”,就是建立共识。在一个团体里,我们对于修学的理论和方法,一定要有共同的见解,这是大众共修的基础。佛陀在世,确实做到“恒顺众生、随喜功德”。 因此,为许多不同见解的人,开了无量无边的法门。佛教宗派法门之多,就是因为这个缘故而建立的。大众聚在一起,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社会。 社会要能够真正得到安定,首先要求人人能够和谐相处。唯有“和”才能够把我们的见解、思想,乃至于生活方式,逐渐拉近,才不会距离太远,这就是所谓的“平等”。“和”之后才有“平”,“平”之后大家心地就“安定”了,“安”之后才有“乐”啊。 我们要想得到快乐,心要安,身要安,身心平安,“和”是最初的一个基础。佛法重视“和敬”,世间法也重视“和”。孔夫子教导我们,就把这一个字列为最重要的一个科目。你看,《论语》里说:“礼之用,和为贵。” 我在前几年,到北京参观清朝的故宫,故宫里又三座主要的建筑,我们中国人称它为“金銮殿”。实际上,它的匾额不是写金銮殿,而是写着“太和殿”,太和殿后面叫“中和殿”,中和殿后面叫“保和殿”。诸位想想它的命名,三座大殿都用“和”命名,由此可以看出清朝的帝王,用什么来统治天下、统治回家呢?用“和”。传至末代家族不和、朝野不和,不和就亡国了。如果他继续维持太和、中和、保和的精神,恐怕到今天还是大清帝国,中国人也不会受这么多的苦难了!所以“和”是非常非常的重要,大家在一块聚会,一定要注意这一个字。 世尊为我们说了许许多多的经典,无量的法门,并不是叫我们统统都要修学的,是因为要适合各种不同的根性,也就是要适合各种不同见解和需要的大众们,因此,后来演变成许多宗派,支派就更多。 佛法传来中国,一共建立是个宗派,就是因为大家喜爱不同。喜欢《华严经》的人建立一个道场,专修华严。喜欢《法华经》的,再建一个道场,专修法华。 由此我们明了,古代的寺院、丛林,实际上就是现在所说的专科大学。这是大家喜爱、见解、思想都一致的,绝不是一个道场里面,今天学这一样,明天学那一样,那是一样都不能成就的。 所以佛法无论哪一个法门,成就与否都在“专”。中国古时教学,教导童蒙念《三字经》,《三字经》上说:“教之道(教学的道理),贵以专。”何况无上甚深的佛法,不专哪里能成就呢? 因此,集合志同道合的人,都修这一部经典,都修这个法门,所贵的就是“专”,这个道场就是专宗修学的道场。这样彼此互相在一堂切磋琢磨,勉励精进,才会有成就。 我们修净土,净土宗所依的经典是最少古时候只有“三经一论”,现在则是“五经一论”。这五经是清朝咸丰年间,魏源居士讲《华严经》最后得一卷——《普贤行愿品——列在三经之后,称为四经。 民国初年,印光大师,将《首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列入四经之后,称为五经。我们以这个为例子,我们这些人喜欢《无量寿经》,那些人喜欢《阿弥陀经》。你想想这两种人能不能和在一起呢?和在一起就不能和合。这个要念《无量寿经》,那个偏偏要念《阿弥陀经》,这就必要再建两个道场。净土宗同一个宗,为什么要分那么多道场?哦!原来如此。 再说同依一部经,譬如我们同依《阿弥陀经》,有人依照莲池大师的《疏钞》修学,有人依照蒲益大师的《要解》,这两种人所依据的解释又不一样。 如此,同样依《阿弥陀经》修行的,还得要分两个道场,这才是真实的“见合同解”的道场。这些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共修,才能够成就。 即使我们同样依一部经,同样依一家注解,而念诵的方法不一样;有人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念得很慢。有人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得很快、很急。这两种人要在一起共修也有困难。这才晓得从前佛家道场之庄严,使人进入山门,肃然起敬。 道场里同学道友,只有一个看法、一个想法,修行依照一个法门,一点都不乱。这才警觉现代人学佛为什么不能成就!现代的道场,今天请甲法师讲这个法门,明天请乙法师讲那个法门,就是一个道场里面,一起共修无量法门,他怎么会不摩擦呢?怎么会不冲突呢?此事太难,佛都办不到,何况凡夫!可见“见合同解”是道场基础的基础,大众才能真正得到共修之大利。 一个团体,大众的想法、看法是一致的,兴趣、目标相同,这就能和合了,就能组成一个僧团。如果有不相同的,宁可另外再成立一个僧团,不要在一起共修。 一起共修,彼此一定有妨碍,彼此都不能成就。所以佛开无量无边的法门,用意就是要使各种见解、不同思想、不同兴趣的众生,人人都能够成就。这是佛法的伟大、周到,这就是所谓的“殊途同归,法门平等”。佛绝不勉强人,叫他要修某一法门。 你看《观经》,韦提希夫人感到这个世界太苦了,想生佛国。佛没有介绍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佛是把无量无边诸佛刹土,统统展现在她面前,让她自己选择(自己选择才适合自己的兴趣啊)。 我们凡夫往往勉强人,我学这个法门好。嘿!你也来学吧!一定要拉他(他未必对这个法门有兴趣)。进来了之后,想法、看法、意见多多,都不一致,团体往往因此受到伤害,这是学佛人应当警觉的。最好把大乘佛法普遍介绍,你欢喜哪个法门就学哪个法门。 我们这里是净土宗,喜欢念佛就到我们这里来,看看合不合适。喜欢参禅的,那位法师是修禅宗法门。喜欢学密的,某上师传密教法门。统统都好,没有一样不好。不一定统统拉到自己这里来。 法门平等,皆是佛陀大慈大悲屈应机宜而建立,应相互尊重礼赞,这才是“见合同解”。 第二、“戒合同修”。大家既是同住在一起修学,总要定一个规矩,如果没有规矩就乱了、没秩序了。当然同住规约里,必定包括佛所制定的根本戒。这就要看是在家的僧团还是出家的僧团。在家的僧团是以五戒为基础,出家的僧团是以比丘戒和比丘尼戒做基础,再加上大众先前生活共住所必须要遵守的一些规矩。 这在我们一般讲,就是寺院的“常住公约”。由一两个人起草,然后在会议中大家讨论,最后议决通过,住在道场的每一个人都必须要遵守。常住公约中,也包括国家的法律。学佛必须要守规矩、要守法律。人人都能够奉公守法,这个团体就不会有争论了。也就是说,团体中人人地位平等,并无特权阶级。所以佛教的僧团是民主,是持戒守法的团体。 第三、“身和同住”。就是大家住在一起共修。到场的建立是成就每一个共修的份子——目的在此;绝对不是逃避社会责任,到佛门里讨生活的。如果是这种观念,那就完全错了。 接受十方供养如何能消!这个罪过是无量的,且要还债,佛在经中讲得很清楚。共住不只是同住在一个道场,如每一个人有一个房间,或像现代生活富裕的地区,一个人还有个套房,这样舒适的生活环境修行能不能成就呢?恐怕一个都不能成就。为什么呢? 《地藏经》上讲:“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人,无始劫以来迷惑颠倒,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恶习气太多、太重了。大家相聚时,十目所视,十指所指,一举一动还像个样子,规规矩矩的,还能守法。如果房门一关,没人看到,就随便了、放逸了,毛病百出了。白天修行,晚上放逸,功夫尽失,成就困难了。 佛陀大智深知此事。那么共住要怎么住呢?睡通铺啊!晚上都睡在一起。白天、晚上都不可以离开大众,睡觉也得老老实实,也得乖乖的,也不可以随便,这是依众靠众的精意。 所以寺院丛林,你到寮房(卧室、寝室)去看看,皆是通铺,一个人一个铺位,每个铺盖叠得整整齐齐的,像军队一样;比军队还要严格,比军队的纪律还要好。 住在道场,过这样的生活,陶冶人的习气,以戒、定、慧三学改造心行,那才真正称得上修行。在寺院丛林里面,什么人有一个寮房呢?当住持的、做执事的,因为他的事物繁多,他的生活起居不能跟大众一样(大众像学生一样,那是非常规矩的)。执事要办事,替大家服务的,他们才有个小房间。住持的房间教“方丈”(方圆一丈),房间都很小,并不是叫你住的很舒服,目的是不妨碍大众的精修。还有年岁老的,也有单独房间,生病的也有单独房间。除了这些特殊的,皆是睡广单(通铺)。 “身和同住”是这个意思。真正要想修行有成就,即使在今天富裕的社会,不用这个方法还是不能成功。 第四、“口和无诤”。这是说大家住在一起没有诤论,真正能够用功向道。人与人相处,最容易造的就是口业。古人常讲:“病从口入(怎么会生病呢?喜欢吃东西、吃的不干净、吃的不卫生),祸从口出。” 说话多,言多必失,有些时候,讲者无心,听者有意,就产生误会,在无形当中,结了许许多多的怨怼,招得以后的果报。实在讲,那是非常苦恼的事情!所以古德常常教训我们“少说一句话,多年一句佛”。言语愈少愈好,非必要的言语,不说那是顶好的。 我这一次在洛杉矶讲经,有一位同修告诉我,他的小孩念高中,暑假去参加日本的三天禅学会,回来之后,说寒假他还要去参加。这个禅宗道场,是日本人建立的,现在那个和尚已经过世了,由他的美国弟子们继续维持。其特色是进入道场就不准说话,每天的功课就是打坐。早晨,八点钟开始坐到下午五点半;晚上七点半坐到九点半,其他什么都没有。三天都不说话,人在那种地方,就会感觉轻松。三天就是这样坐,所以他坐的很欢喜,印象很好。 这种道场的特色就是“口和无诤”。不准说话!还争什么呢?所以严格的道场里,确实听不到闲言语,真正的道场里,也没有杂心闲话、聊天这些事情。念佛的道场,二六时中,只听到“阿弥陀佛”绵绵不断,大声念、小声念、默念都可以。真正密宗道场则咒声不间断。 我初学佛的时候跟章嘉大师,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上师。我亲近他三年,从没有见到他咒离开过口。他念咒不出声,但是嘴唇微动,我们知道他在念咒,这叫金刚持,就是口动没有声音。 无论在什么时候,甚至接见客人时,他仍然持咒不断。只有跟我们讲话的时候停下来,话一说完,他的功夫马上接上。这是我这么多年来,看到真正修行的人,就这么一个。他心清净,真的一个妄想、杂念都没有。我们向他请教问题,提出一个问题,他要观察我们的心定了,他才答复。你心不定,他不跟你讲,他不是考虑,他在念咒,他的眼睛看着你的眼睛,看到你心定,他才讲。 这种教学方法,非常的特殊,两个钟点也许讲三、四句话。但是他的话,字字皆有千斤之力!让你一生永远不会忘记,而且会依教奉行,这是真正做到“口和无诤”。所以净土念佛堂里面之语,不仅仅在佛七当中要这样做,平时就要学,这样对于自己的道业,绝对有好处。我们想要把烦恼舍掉,念佛三昧早日成就,不用这个方法,就很难达到目的。 第五、是“意和同悦”。这就是平常讲的“法喜充满”。我们学佛,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最粗浅的成就,就是欢喜。假如学佛,学得不快乐,这一定有问题(不是佛法有问题,是我们自己修行有了问题),不是违背了理论,就是方法用错了,否则学佛的效果一定非常明显——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痛苦、烦恼一天比一天少、一天比一天快乐、一天比一天自在,这证明学佛功夫得力。 如果得不到这个现象,你的功夫有了问题,这是自己要认真去检讨,找出毛病、找出病根,再把这个病根消除,我们就能够得到佛法真正的利益。佛法修学是在生活中历事练心。历是经历,就是在日常生活上练心。练什么心呢?练清净心、练正知正见、练觉而不迷。 所以真正学佛人无论遇到善人或是罪人,顺境或是逆境,无一不视为是帮助自己消业障、增福慧的助缘,怎么不欢喜呢?这个内心的喜悦油然而生,叫“法喜充满”。大家在一起共修,人人都的法喜,换一句话说,个个都有真正的成就。 第六,“利和同均”。这是讲在一起共修的人,物质生活是平等的。道场的财源,在古时候,一部份是帝王护持的,就是国家建立的十方道场;其次就是大富长者捐助的。 实在讲,化小缘建立的道场,在古时候并没有。这是很晚很晚才出现的,并不是如法的。特别是出家人自己去化小缘,在从前没有这种事情;因为出家人的生活是树下一宿,日中一食!吃饭,外面去托钵;睡觉,找个树荫大的地方,打坐、休息一晚,他的功夫不间断的。因此道场的建立就好像办学校一样,是为了教化一方众生而设立的。 所以,建道场是这一方,真正又学问、有远见的人士,来提倡创建,或是大富长者出钱、出力建道场,再礼请高僧大德到此地来住持、修行、教化众生。这好像办学校,校舍建好了,就请品德、学问俱优的人士来做校长、老师,让他们在这里教导这一方众生是一样的道理。 佛家的道场就是学校,所以无论是国家供养,或是地方大众捐助,凡是居住在道场的,不论什么身份,在物质享受上决定平等,这叫“利和同均”。 道场里,六和敬一条都不能少,否则就不是释迦牟尼佛的僧团,也就不是佛的真正弟子。如果我们依世间法来讲,所谓“家和万事兴”。国家能和,再强大的敌人也不敢轻易的欺侮!为什么呢?上下团结的力量太大了! 六和敬,小而家庭、公司、社团,大至国家,只要做到见合同解、戒合同修、利和同均三条,没有不兴旺的。 见合同解,大家便能同心同力,建立共识;戒合同修,人人守法‘利和同均,在生活享受上尽量接近平等,不要差距太大,以免人心不平、社会动乱。为什么呢?因为贫困的人,看不惯富人的享受,就会抢劫、造反,动乱就会出现。 目前就商业方面来说,没有人能超过日本。日本商社从战后兴起,时间不算长,今天跃居世界第一位,凭什么?他们就是做到这三条。世界各国,在工商也无法和日本相抗衡就是没有这三条。 在日本,商社公司亏损了,高阶层的人不发薪水,基层员工照发。你说员工他怎能不感恩心服呢?员工又意见,绝对不罢工,照常上班,只在头上扎条白布,表示“我有意见,我要反抗你”。老板看到,便赶紧开会、沟通、协调。如此问题解决了,生产也不延误,所以日本能居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就是做到六和敬的这三条。 日本人的长处很多:我们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训,他们还能保存,还能做到,而我们自己的文化遗产,完全都摒弃丢掉了,这是我们这一代真正对不起列祖列宗的。看看当今的日本,我们应该感到非常地惭愧。 前两周,我在亨斯维尔,有一位同修来问我,他说他想结婚,问我应该找什么样的对象。我告诉他:“你要找对象,一定要找一个见合同解的,如此互相帮助,家庭一定会美满。”我再说:“不可以只谈爱情!爱情是无常的!今天你爱他,他爱你,一旦结合,双方毛病都露出来了,两人不再相爱,家庭悲剧不就产生了!那无常的虚情假意,是绝对不可靠的。” 由此可知,家庭也要建立爱六和敬的基础上,才有真正的幸福。不懂这个道理,要想一生幸福快乐、家庭美满,是非常不容易的。

❸ 寺庙与僧人的合同协议范本

师兄,这个来协议一般都没自有的,僧人入住寺院,无需合同协议,一般靠两个规则来维系:一、大前提是戒律,佛陀临终嘱咐弟子们“以戒为师”即是如此;二、以寺院自身的一些规章制度(所谓“寺规”)。因此,我们理解的“清规戒律”就包含了上述两种,违背上述的僧人会清理出场“逐出山门”,所以无需建立什么合同协议。完整的寺院结构里,有专门维持纪律的僧人如僧值啊、纠察啊(没错,我们以为的纠察队的“纠察”,就是出自佛教用语)等来进行管理的。

❹ 想知道 现在做和尚是不是也要签合同呀有权威的说法吗

严格讲出家人不能称为和尚,一个寺院只有方丈一人才叫和尚.
出家不需要签合同,只要觉得和某个寺院有缘,就可以长住下去,但如果违反了寺院的规矩,会被赶走.

❺ 寺庙礼请僧人为住持协议怎样写

我也不懂。可以参照经典看看。估计像请佛菩萨差不多吧。(建议只为参考)

❻ 和尚的社保含些什么

在宗教就职的宗教教职人员可参加我市职工保险。宗教教职人员可选择只参加养内老、医疗保险(任选一容险也可以)或选择参加五险,但同一宗教机构险下所有参保人员参保险种应统一。只参加养老、医疗的宗教教职人员身份选择“宗教教职人员”身份;签订劳动合同或选择参加5险的,仍选择“本市职工”身份。非本市户籍教职人员,经区以上宗教部门审核认定后,可参照本市户籍人员办理,人员身份同本市,可选择“本市职工”或“宗教教职人员”。宗教教职人员有工资收入的,由参保单位申报,按我市相关规定确定缴费基数;工资收入无法计算的,按我市上年度全市职工平均工资为缴费基数申报。

❼ 跟僧人签合同用法号可以吗

最好使用真名,因为起诉时被告应是明确的被告
最好确定下跟你们签合同的寺庙有没有登记,有没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跟你签字的和尚是社会团体法人代表人吗,可以代表寺庙签字吗,否则很可能起纠纷时寺庙不会负责

❽ 现在当和尚有没有工资,工资水平怎样

合同制的和尚
那就是有工资的,要是真的和尚
那肯定是没有工资的,就是香油钱的

❾ 当和尚需要跟寺院签合同吗

如果您真的发心出家,佛门广大,无人不度,到哪都会欢喜地接受您的(出家没有学历和关系一说);为了慎重一些,您最好先选家二乘寺院,以居士身份住一个时期,体验一下出家人的生活,看看自己是否适应;同时,和师父相处一段,彼此增进了解,把出家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出家前解决掉,以免出家后徒增烦恼。 阿弥陀佛! 总之,出家是胜事,但一定量力而行,珍重珍重 。 以下的条件: 1.父母亲或监护人的同意许可,持父母同意的书面材料,和身份证、户籍证明(由派出所开)、体健正面到你认为有缘的寺院。 2. 四肢齐全。(缺欠手脚、手脚歪曲、瘫痪、小儿麻痹症患者、麻疯病患者、歪头等不能端正走路者,不可受戒出家。) 3. 五官端正。(瞎眼、斗鸡眼、耳聋、耳缺、歪嘴、兔嘴或缺嘴、哑巴等,是不可受戒出家的。) 4. 没有染上会传染的严重疾病。(如爱滋病,多种皮肤病等。但伤风感冒不在此例。) 5. 没有债务问题缠身者。(如:破产、生意失败而欠下一身债务者。) 6. 没有违犯国家法律(刑事)或正在打官司等事缠身者。(指遭警方通缉者。若曾是犯罪,但已刑满出狱者不在此例。) 7. 年龄不小过7岁,不大于60岁。 8. 精神健全。(指没有患上任何精神病,如:精神衰弱症、精神分裂症、羊癫症之类会失去知觉理智而失态之病症。) 9. 心理健全、正常。(双性人不可出家。) 10. 要求出家者,须本人自愿,六根具足(包括无生理缺陷),身体健康,信仰虔诚,爱国守法(包括无法律纠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父母许可,无婚姻恋爱关系。寺院对要求出家者,经查明身份来历,认定符合出家条件,经僧团一年以上考察合格(考验阶段要做的事情:背诵五堂功课、学习沙弥律仪、学佛教基础知),可以拜一个比丘,女性则拜比丘尼为剃度师,定期在佛前举行剃度仪式,即剃去须发,以僧装更换世俗服装,去俗姓,改姓释,并由师父按各自法派取一法名与法号。并按规定发给度牒。然后经过短期修学,求受十戒,这就成为沙弥或沙弥尼。沙弥是根据古代印度语音译的,意义是“息恶行善”者。取得了沙弥或沙弥尼的资格,即为比丘或比丘尼的候补者。(全国汉传佛教实行度牒僧籍制度的办法) 出家条件: 1、五官端正、身体健康、六根具足,无不良嗜好如抽烟,酗酒,赌博等。 2、年龄在17--60岁之间,而且父母同意。 3、无法律纠纷,无负债,无婚姻关系。 4、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初中以上即可,当然越高越好,但文化高不一定是好事,如果过于注重文字往往对修行不利,成为所知障。 5、欲出家者可以持父母同意的书面材料,和身份证、户籍证明(由派出所开)、体健正面到你认为有缘的寺院,有认识人和介绍人最好。 6、到寺院后要一切按照寺院的要求去做,放下世间一切娱乐设施,进入考验阶段, 7、考验阶段要做的事情:背诵五堂功课、学习沙弥律仪、学佛教基础知识

❿ 出家人可以用法号签合同吗

不可以吧?法号这东西好像没有法律效益的,可以摁上手印。以防万一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